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二五集) 2019/3/27 台灣 檔名:WD20-037-0125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
雪廬老人在講完「公冶長篇」第二十一章,這章經文講完,在講二十二章之前,有一個「《論語》班宗旨」,講一個《論語》班的宗旨。為什麼要開這個《論語》班,它的宗旨是什麼?這是在民國七十年三月二十七日講的,民國七十年就是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首先這個宗旨,雪公有個講表,簡單的講表。這個講表的宗旨,「必求成就」,就是這一生必定要求一個真正的成就,這是講《論語》班主要的一個宗旨。
必求成就這個主旨(主要宗旨)下面再給我們分講,成就什麼呢?說第一個是「離苦得樂,現在、將來。現在不起現行、不受現報」。就是不起現行煩惱,就不會受現前的果報了,這是指現在。「將來」呢?得到「解脫」,在我們念佛法門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第一個,宗旨第一個是「離苦得樂」,為了離苦得樂。
再接下來第二個,「所修如法」。離苦得樂是果報,我們要求的果報。「所修如法,知病知藥,不爭病勢(忌口忌事等)」,這是修因,修因要如理如法,那才能達到離苦得樂的果報。
第三是「果瓜成前,先有小形(果有前知)」。這個果瓜,水果(香瓜)它成熟之前先有一個小的形狀。「果有前知」,這個是水果,香瓜或者木瓜這瓜類的,這個是一個程序。這是一個簡單的表解,這個表解我們找時間可以列出來發給大家。
「吾增添講《論語》班的用意,因為大家不懂世間法,這與學佛有什麼干係?」雪廬老人一開頭就給我們講,他講這個話我們很清楚,他的對象是學佛的,台中蓮社、台中慈光圖書館這些蓮友、念佛人。念佛人大家平常都是讀佛經、念佛經、聽佛經,雪廬老人增加、添講《論語》班,辦這個《論語》班的用意,那跟學佛有什麼關係?我們學佛的人要學《論語》嗎?那很多學佛的人都會這麼質疑,這個理由雪公(雪廬老人)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因為大家不懂世間法。學佛是出世間法,《論語》是世間法,那這個當中是什麼樣的關係?「因為懂佛法才懂《論語》」,這句話就很重要了,我們不能輕忽的看過了。真正懂佛法的人才懂《論語》,懂了《論語》幫助我們學佛。「學佛後知道人身難得,惟有人身才能成佛。為了幫助你們學佛成功,若沒有人天的根柢,不能學佛。從前叢林規矩很嚴,要成功必須有根柢,徹底才能成功,所以添《論語》班。」這一段話也很明顯給我們講,雪公添講《論語》,辦《論語》班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學佛,奠定人天的根基、根柢,人天的基礎。好像蓋大樓,是打地基,我們現在學佛都沒有地基,很難成就。一下子學大乘佛法,學了一輩子也不能成就,原因就是沒有人天善法這個基礎、根柢。
「你們學《論語》雖然已經變樣了,但是對天道還不懂。子貢說:夫子之言性與天命,不可得而聞也。孔子雖懂天道為大家說,大家聽不懂,所以不說。顏回懂天道,子貢略懂,不懂就不會這樣說。」顏回他懂,那子貢大略懂,不是全懂。「《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凡夫才要學佛,否則何必學佛?人天不懂,如何懂佛法?你們聽不進去,吾曾說吾與你們念佛不同」,雪廬老人說跟當時這些蓮友、念佛的心理不同,「卻沒有一個人來問,你們不問你們有把握嗎?」就是當時也沒有人向他老人家請問怎麼念佛,那自己真有往生的把握嗎?「若以為有把握那是自欺欺人,你們連學理都還不懂,何況功夫?」如果以為自己念佛有把握往生,那是自己欺騙自己、欺騙別人。連學理都還不懂,修學的理論、方法不懂,那何況談到功夫,怎麼會有功夫呢?
「《論語》對你們已經有幫助了,但是眼前的狀況,你們知道嗎?你們不認識環境,而且是絕對不認識,你們若是對《論語》有一知半解,才能略知環境,否則只是知道文章而已。」這個話很重要了,一知半解才能大略知道我們現前所處的是什麼樣的環境,現在很多人學《論語》,實在講一知半解都談不上,只是知道這個文章而已。「你們眼前還不懂,何況是未來」,眼前就看不懂了,那怎麼會知道未來?「讀《論語》就要知道未來,知人間的未來。」讀了《論語》就知道現在人他做什麼,將來結果是什麼,就知道了。「再者,才可以為你們說其他法門,知其他法門便能知十方三世」諸佛的一切法門,「這不是神通,而是至誠之道,可以先知,無雜念才能誠。先正心而後誠意,不打妄想就是誠意,例如一面鏡子,可以很清楚看見眼前的事物」。這個就是我們要修學的重點了。我們現在念佛就是伏不住這些妄想,意就不誠了。像鏡子不清淨,看不清楚;如果鏡子很清楚,看見眼前的事物,就非常明白了。
「趁著最近蓮社祭祖之便,吾為你們說《易經》,讓你們認識環境。前幾年吾為大家講明夷卦,吾的一切行動都依明夷卦而走。今日之下,局面又略略變了,為艮,艮為山,孔子中年才學《易經》,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了。」五十學《易》可以無大過了。「吾如今一知半解,已經極不容易,也不是一日之功,吾幼時就通本學了。明夷是以上對下,艮是普通的事情。《易》是無字真經,千變萬化,無盡的變化都在《易經》的象上。為什麼要為你們說《易經》呢?」
「必求成就」。雪廬老人當年在蓮社跟大家講《易經》,從小他就學了。《易經》非常重要,為什麼要講《易經》呢?必求成就,重點也是必定要求成就。
「我們不論學什麼,必求成就,必須徹底,例如學做麵包,必須學會,學《論語》能幫助你們成就。首先是幫助成就做人,人格立住後,學佛就無有問題了。」學佛就沒有問題了。「說不說在我,聽不聽在你們,你們聽不懂吾也無法子。」雪廬老人講了這個話語重心長,說不說《論語》是在我的事情,聽不聽是你們大家的事情,那你們聽不懂我也沒辦法。
第三,接著再講,「離苦得樂──現在:不起現行」,根據上面這個表解來詳細給我們講解。「現在:不起現行、不受現報,將來:解脫」,將來得解脫。「首先說成就什麼?我們是人,有苦有樂,學佛就在破迷啟悟,終日受苦,什麼人得樂?學的當時便得結果,隨時結果,例如吾喝茶,就有眼前的結果。」時時刻刻都有因果。「心一起念頭,便是因,或動或說,就是口業身業。」心裡起念頭就是因了,或者有動作,或者用嘴巴說就是口業,動作是身業。「沒有做,伏住也有果,這是內法塵,一個種子就有一個生死。數年前曾發功過格給大家,為什麼必須記錄功過?因為功過格就是八識田中的生死種子,自己的一本帳,但是現今記功過格的人很少了。」功過格,自己給自己記錄功過,功過都藏在我們第八識阿賴耶識裡面,好像存檔(檔案),一個種子就是一個生死。
「《易經》講一陰一陽,代表若干善不善的許多變化,隨時變,誠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一變一化,就有千變萬化,永遠變化而不能出離。懂就可以轉變化,觀心就是記帳,最好無帳可記。」觀我們的心,起心動念這些念頭,記功過就好像記帳一樣,有善、有不善,那最好無帳可記,最好都沒有帳,善惡都沒有。「多生的罪業,今日所受的大大小小事情,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現在的結果,求不起現行。」現前我們先求不起現行。「俗話說:不怨天,不尤人,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吾相信鄉間語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吾連鄉下人也常學,你們連聖人言語也不理。」雪廬老人講鄉下的人講得有道理的話,我也常常跟他們學,我們現在人連聖人講的話也不理會。「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現今的人都是我師法的人。」的確很多人有一些地方都是我們要向他學習的。「今日費九牛二虎之力,省主席林洋港才要學校的教育添了《論語》,這是教育上有變動了。」當年台灣省省主席林洋港,在學校裡面添了《論語》這個課。「易者,變也,萬法無常,不一定」,易,它會變化,「你們不造新緣,不起現行,便不受現報,當時就得好處」。這個是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我們以為環境不好,壞環境並不是天所給予的,不可怨天尤人。」這是自己的因果,自己造的因,現在得的果,不可以怨天尤人,應當逆來順受。「敬人者人恆敬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往自己身上找,要往什麼地方找?」這個都是禍福,順境、逆境都是自己召來的,要往自己身上去找這問題是在哪裡。如果不往自身找,從什麼地方去找?就找不到了,問題都在自己本身上。「不知現在,如何能知將來?現今你能轉,將來你就能往生,不須問人,自己現在就可以自知。」自己現在就可以自己知道了。這是我們念佛人的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
下面講,「所修如法—知病知藥、不增病勢(忌口忌事等)」。「所修如法,我們現今所修都不如法,經上說得很明白,你心中未誠,都是自欺」,心妄想雜念一大堆,就是沒有誠意,就是自欺了。「吾未見忙到而沒有吃飯的人,真不吃也做不動,若所修的法停頓下來,那就不行。為什麼不如法呢?你以為自己所做為對的,這便是不如法。」自己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對的,這個就不如法了,應該要依照經典標準來對照。不能用自己認為,自己認為對的都全是對了,應該依經。「孔子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聖人尚且說學《易》」,學《易經》就可以無大過,可以避免大的過失,小過還是有。「我們是何等人,能無過嗎?心一動,卦就變,要時時想自己,《易經》就是注重悔字,《易經》中的吉佔四分之三,凶佔四分之一」,四分之三都是吉,凶卦四分之一。「一悔就可以無咎,只要一存悔心」,懺悔的心,「省察自己,當時就變。若怨人就增過,那是真大愚人,不可救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怨人了,那是大愚痴的人,無藥可救。「我們如今不能自知,我們懂心性嗎?不懂就不必管,只要反過來找自己的毛病,若找不出毛病就可以了,這不必問人。」回頭反省自己,找自己的毛病在哪裡。
「學《易經》,可以不增病勢。有病三分藥,七分調養,凡是喜好吃藥的人就是終年長病,有病全在調養。如何調養?要忌口,不可吃的東西不能吃,有病亂求醫,就倒霉。從前的大夫相信因果,今人不信因果,把你當試驗品。所謂不藥即中醫,不吃藥就等於中等大夫。」中等醫生,教你不要吃藥。「吾今日是以諺語、平劇為老師。從前醫者必須先學《內經》,但是今人多不看,因為看不懂的緣故,只看《湯頭歌訣》。」不讀《內經》,《內經》因為看不懂就不讀了。「例如咳嗽就有很多種,寒性吃陳皮、半夏,若吃枇杷膏便增病。」這舉出一個例子,咳嗽很多種,如寒性的咳嗽吃陳皮、半夏,如果去吃枇杷膏就增加咳嗽的病情了。這不能亂吃的。「所以《內經》首篇不說病,先說為何會生病?為何未老先衰?人間百歲,五十為半百」,五十歲就是過一半了,半百了。「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為何不說八十、六十?」
下面講,「果瓜成前,先有小形(果有前知)」。「再者,為結果,結果就要看眼前,若看後來就糊塗,你們信不信?《法華經》云,蓮華是因緣果同時,果瓜成前,先有小形,開花時,雌蕊的花瓣落了,花格外肥,但是沒結果還不能吃,必須有媒介。看現在便知未來,你們念佛現在能一心,將來便可以成功,不能斷惑也必須伏惑,就可以放光明。修淨土才有助念,其餘的法門沒有,但是助念也不是替念,不能代替你念,助是幫助念,死者必須自己念,這一點大家好好想一想。」講到我們念佛法門,這個就非常重要了。
「吾預備為你們講《易經》,讓大家能成就,使你們自己管自己,懂《易經》就勝過功過格,因為《易經》,有三分吉,一分凶,全在悔上,悔就可以無咎。」就是要懺悔了,懺悔,凶就變成吉了。
「講前,大家先背熟八卦歌。六爻,分內外,具足天地人。每一卦有本體、有鄰居(旁通),鄰就是近鄰,鄰居的鄰居無關而又可以有關係,所以又有綜,錯綜複雜。逢乾逢坤,必有變化,純陽純陰的緣故,其餘每一卦都有陰有陽。」雪廬老人當時也要給蓮友講解《易經》,這個是幫助我們學佛念佛的,幫助改過的,所以要求大家聽《易經》之前先背熟八卦歌。八卦有六爻,分內外,具足天地人。每一卦都有它的本體、有鄰居,鄰居又有鄰居,所以當中錯綜複雜。懂得《易經》,這些環境種種變化我們就明白了,知道現前是什麼環境,現在發生什麼事情,會結什麼樣的果,有什麼果報就很清楚了。所以這個也是我們大家要發心來學習的。
好,今天雪廬老人講的添講《論語》班的宗旨,我們先學習到這裡,這一篇文章可以列印出來大家分享,要時時刻刻看,天天看,非常重要。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