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三四集) 2019/4/5 香港 檔名:WD20-037-013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雍也篇」第二章。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哀公問,你的弟子誰為好學?」這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哪一個人是最好學的?「孔子答以顏回」,孔子回答顏回最好學。他為什麼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就是我們佛法講不發脾氣,不貳過就是過失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他知道了必定改過。孔子為何如此回答?「為何如此答,與好學有何關係?」就是這個不遷怒、不貳過跟好學有什麼關係?
下面這裡引用《考異》跟《群經平議》來考證。「今也則亡」,在《考異》這個書裡面,「《考異》云亡宜無此字。」在《考異》考證,我們現在講校對,這章書「今也則亡」應該沒有亡這個字,「宜無此字」就是應該沒有亡這個字。「《群經平議》云,亡字衍文也。」在《群經平議》這個書裡面也有講,亡這個字是衍文。衍文就是古書裡面輾轉抄寫訛誤,多餘的字句,就是抄錯了多出來的字。這一句如果沒有亡這個字,就是「今也則未聞好學者也。」《考異》跟《群經平議》給我們註明應該沒有亡這個字,就是多出來的字。
這裡要跟同修匯報,這個校對就很不容易。這個地方既然是多出來,為什麼不刪掉?或者看到錯字為什麼古書不改,還保留原來的?這一點我們華藏這些年校對《大藏經》都有經驗。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講,雪廬老人的做法跟古人一樣,古書有錯字他沒有直接去改,就在旁邊註解、註明這個字應該是哪個字;或者像這裡講,這個字應該沒有,他註明。但是古書就這樣流傳下來沒有去動它,既然知道錯為什麼不改,要保留,旁邊作註明呢?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根據我們校對《大藏經》的經驗,如果改了,有的地方是改對了,如果開了這個例子,看到不對的就改,或者看到多的這句不要就刪,那有的地方是刪對、改對了,有些地方原來是對的他改錯了、刪錯了,這個事情都發生過。所以過去聽我們老和尚講,我們還沒有體會,後來我們華藏接到印《龍藏》、校對的任務,就發現這個問題了。所以這個態度要謹慎。古書,不是我們現在重新打字的版,古書都是保留它原來的。如果明顯錯字或者是多餘的字,我們在旁邊給它做註解這樣就可以,不要去改動。因為改動,開了這個例子大家都去改,有的改對、有的改錯,改到最後就面目全非了。這個原則我們同修大家都一定要知道,古書就是保留它原來的。現在打字的版,再去校對去改;古書盡量給它保留,錯也給它保留下來,明顯的錯我們在旁邊註明就可以。
下面雪廬老人講,「顏淵死的歲數,說法不一」,顏回死的時候是幾歲,這個說法有不一樣的。「從考證知道享年四十有一。」這個是經過考證的,考證的就是知道他享年四十一歲。四十一歲這個壽命不算長,所以說短命。
『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哀公問好學,孔子答以好學的結果。」「有說」,就是有一種說法,「哀公喜遷、貳過」,就是魯哀公他喜歡遷怒,有些事情他會去怪別人、發脾氣,貳過就是過不改,「所以借此勸諫」,所以孔子借這個來勸他。這種說法雪廬老人說,「這是我假理想的說法」,這個是自己想的,這個說法是我假理想,自己想的。事實上不是這樣,不是這個意思,不是借這個顏回的事情來勸魯哀公,不是,這是我假理想的說法。「其實好學而有結果,首先是不發脾氣,儒家懲忿窒欲,佛家講瞋是根本煩惱,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修道絕不成功。」雪廬老人給我們解釋,其實好學,喜歡學習,學聖賢之道、學習經教,好學有它的結果。好學而有結果,這個結果是什麼?也就是你學了有什麼效果?首先是不發脾氣。儒學講懲忿窒欲,忿就是忿怒,不發脾氣。佛家也講瞋是根本煩惱,貪瞋痴。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脾氣一發,我們平常修的功德就被燒光了,修道決定不能成功。好學它的結果就是不發脾氣,過失只有一次,不會有第二次,這是顏回他好學的結果。「遷怒,有說是對張三怒,不遷怒於李四,這一說法太淺。」這個遷怒有一种說法,就是說對張三怒,好像張三對不起他就遷怒李四,雪廬老人講這一種說法太膚淺了,太淺了。不遷怒、不貳過,應該就是他沒有瞋恨心了,我們佛法講沒有瞋恨心;他改過,沒有第二次的過失,這是他好學的結果。但是不幸短命,死了。今也則未聞好學者也,現在也沒有再聽到有好學像顏回這樣的人。
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