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三一集) 2019/4/2 香港 檔名:WD20-037-013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公冶長篇」第二十七章。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已矣乎」,就是說「算了吧」,「台灣話說沒法度。」台語講沒辦法,就是沒法度。這是我們雪廬老人也很幽默,用台語講沒法度,沒有辦法,就是國語講算了吧,這個意思,這是已矣乎,孔子講已矣乎。「孔子說,平常人都是看見別人的過錯,很少見到自己的過錯;就算看見也沒用,內心不能自訟,自己打官司,批判自己。光是知道過錯,也不行。」雪廬老人給我們講,依照這一章書講的,孔子講的話也是事實。我們很多人也知道自己有錯,但是知道錯也沒有用,因為不改。不改,知道也沒有用,也不行。所以孔子講他沒見過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沒有看到有人看到自己的過自己自訟,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批判自己,也就是說知道自己的過錯但是不能改。所以平常人都是看別人的過錯,看別人過錯會去批判、會批評,但是不會批評自己。
「我未見能自己見自己的過錯,懂得省察而且要自己跟自己打官司,辦得對還是辦不對的人。可參考《松陽講義》。」
「《朱子語類》:問程子曰,罪己責躬不可無,然亦不當長留在心胸為悔。今有學者幸而知自訟,心胸之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曰,改之便無悔。」這是宋朝大儒朱子問程子,責備自己的過錯不可以沒有,但是也不可以常常留在自己心裡。現在的學者有幸知道自己錯,自己自訟,自己給自己批判,心胸這個悔(悔過這個悔),又若何而能不留耶?但是又怎麼能讓它不留在心裡呢?曰,改之便無悔,改過就沒有悔了。
「靜坐常思己過,悔字是隨煩惱之一,縱使悔是善,也是不空,要不思善不思惡。所以悔對於學佛有礙」,有障礙,「不是真空」。懺悔這個悔,我們常常講懺悔懺悔,如果我們常常想我們過去造的惡業,實在講想一次又造一次,想兩次又造兩次。一直後悔自己過去造的惡業,這個也是有障礙,不是真空。「淨土之外,其他宗都講究無念,罪若起時將心懺。」這個是根本的懺悔了,《三時繫念》講「一切罪根皆懺悔」,這個就是將心懺,心空了,罪也就沒有了。罪從哪裡生起來呢?從心。心要空,罪就不存在了;心不空,罪永遠存在。「禪宗苦於不能空,所以才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參話頭。」禪它講空、無念,禪宗苦於不能空,所以一切都要空。「淨土宗知道眾生不能無念,所以教人有念,以有念往生。」這是淨土宗跟禪宗修學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凡夫做到無念很難,淨土它的方便,就是你要是念其他的就把它換成念阿彌陀佛。比如說你一直後悔過去有做了什麼錯事,這個念頭起來了,趕快給它換成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轉換成阿彌陀佛,這個就比禪要方便了。所以教人有念,有念就是你要有念佛這個念頭,其他的念頭起來,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比如說想到過去做了對不起什麼人的事情,對不起父母、對不起朋友、對不起同修、對不起家人這些,造了一些錯事,或者殺盜淫妄這些罪業,這個念頭一起來就是障礙,要趕快給它換成阿彌陀佛,這樣就對了,這樣就叫有念。以有念往生,這樣就能往生西方。這是禪跟淨宗用的方法不同,禪宗它是什麼念都不能有。這裡是講悔,我們淨老和尚也常講,不要一直想過去的罪過,想一次又造一次。你要想造罪業的事情,不如把它換成想阿彌陀佛,這樣就對了。
「朱子所問是懂局的人,程子所答,就是佛法悔的不定心所意思,也很有道理。」朱子他問程子,他是懂得佛法的人,懂局了,程子所答也是以佛法來回答,悔的不定心所,這個是隨煩惱,後悔這個悔是隨煩惱。隨煩惱是屬於不定心所,他的意思是不定心所。悔加一個懺,懺就是懺除,所以懺悔跟後悔的意思不一樣的,我們是要懺悔,不是後悔。那一直後悔,一直悔也沒有用,只是增加罪業而已,造成障礙。「程子曾說,佛法更近理,卻更不可信。程朱不是說佛法是異端害事嗎?為什麼這裡要說佛學?所以人講話,不可矛盾。」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點出來,宋儒程朱學了佛,學了佛又去批評佛法是異端害事,但是讀儒書有很多地方他們都用佛法的道理來講。那既然不可信,為什麼還要用佛法的道理來講呢?所以雪廬老人講,人講話不可以矛盾。這是指出宋朝大儒程子、朱子他們矛盾的地方,學了佛,講佛學,又要去批判佛法,又說這個佛法講得更有道理,但是不可以相信,這個話就是很矛盾的話了。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點出來,所以我們不要被這些所誤導。
好,「公冶長篇」第二十七章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