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三五集) 2019/10/23 法國 檔名:WD20-037-0335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子路篇〉第四章。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請求學莊稼做農」,就是向孔子請教,要學習莊稼做農夫,務農,「孔子說你要學種糧食,我比不了老農」,我跟老農夫不能相比。「又請學種菜,種菜比做農容易,孔子說我比不了老種圃的。」老人種菜的,我比不了他。「孔子謙和,孔子不答覆。」不答覆樊遲問的,要學做農、學種菜。這是孔子的謙虛,孔子說我不如老農夫,也不如老種菜的(種圃就是種菜的),我比不了他們。「如今的人卻是什麼都稱能」,現在人是什麼都會,「沒有學淨土,也可以講淨土,實在是能在不知量力,能在無恥」。這是雪廬老人講,現在有人他沒有學習淨土這個法門,他也在講淨土,他也能夠講淨土,但實在是他的能是在不知量力,他的能在無恥,不懂。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樊遲出,孔子說樊須是小人,君子、小人說法有多種,普通指在位為君子,不在位為小人,並無褒貶。」在位就是在朝做官的,他現在在這個地位,稱他為君子;沒有做官的人稱為小人。在位不在位這個稱呼君子、小人並無褒貶。稱在位為君子,並不是褒獎,稱不在位的為小人,並沒有貶低他,所以指在位、不在位,君子沒有褒貶,只是說明他是在位還是不在位。「再說有褒貶的」,有褒貶的君子、小人,「有學問道德為君子,反之為小人」,沒有學問道德就是小人,有學問道德是君子。「這一章只說在位、不在位」,這章書講的君子、小人指在位不在位,「另外還有細目,有德學、無德學的君子小人,也都有細目」,詳細的項目。「從前務農,《漢書》云:孝悌力田。提倡耕讀之家,大皇帝立春時必須出外推三犁,因為民以食為天。」大皇帝立春要到外面犁田,他也要去推三個犁,來表示人民以糧食為最重要,所以民以食為天。這個也就是農它的重要,第一個重要的。「古代神農氏教民務農,周朝八百年,他的祖先為后稷,教民稼穡。這章的小人,指不辦政治事情的百姓。」這章書是指不是做官的,一般人民百姓。「《漢注》說是:孔子禮樂不能推動,各國逞干戈,崇尚遊說」,遊說,崇尚說來說去的,這個是春秋那個時候,「與各國辦事,拿不出禮樂,也須教民稼穡,樊遲不明說,用諷刺話問孔子,意思就是如今禮樂行不通,教民稼穡就可以了,也與百姓有益」。樊遲的意思很明顯了,用諷刺的話來問孔子,他主要的意思就是現在禮樂行不通了,教人民種稻米、種菜就可以了,這樣也與百姓有利益。
「但是孔子志在禮樂,積極提倡,時局不好,要看機會,有別於長沮、桀溺耦而耕之流。」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孔子講,「只要在上位者對禮好樂,沒有人敢不敬」。在上位的領導對這個禮的好樂,禮講禮敬,上位帶頭的人對禮好樂,就沒有人敢不敬。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在上位處處按軌道走,沒有人敢不服。政治主要在上位者,堯舜行仁,百姓從仁,桀紂行暴,百姓就從暴。」可見這個上位那是關鍵,在上位領導的人他能夠行仁慈,百姓就跟他學,百姓就從仁了。如果行暴,像暴君,百姓也就學著從暴了。上位帶頭的非常重要,非常關鍵。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上好信」,信就是講信用,「則沒有人敢不用真情,就能盡忠」。
『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在上位者依禮義領導,國家好,大家都來這一國,國家不愁無民」,就不用憂愁沒有人民了。「有男的女的,背著小孩而來,財散則民聚,何必用民生主義?」這是國家辦政治領導,如果能夠財都用在人民生活上,照顧人民,那不必要去講民生主義了。財散民自然就聚了,民心就歸向。「若上位者不好禮樂,大家即使來了而政治亂,也活不下去,所謂雖有粟,誰得而食諸?」在這邊亂得不行,社會動亂不安,雖然有吃的,誰能吃得安心?
雪廬老人講,「可以參考餘論的《四書改錯》。」
所以要重禮樂,在中國自古以禮義、禮樂治國,上位要依禮義來領導,這個國家必定能好,大家都來歸順這一國,國家不愁沒有人民,男的女的背著小孩統統來了。所以孔子在這章書講好信,上位者好義、好信,要以信義、好禮,這個國家必定興旺,人民必得安樂。如果沒有,政治很亂、社會動亂,縱然有吃的,大家也都不安定,關鍵在上位人,要重禮、重信、重義。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