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九四集)  2019/9/12  台灣  檔名:WD20-037-0294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先進篇〉第十六章。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從前讀經必須熟背」,要熟背,讀得很熟悉,要背誦。「因為在國家做官,辦政治的事,彼此都有爭論,群言擾亂則折衷於夫子,必須有個標準。政治上有出問題,一向是以《十三經》聖人的文化為標準,不能違背經典聖人的精神,自漢代至民國以前都如是,如今則已變。」民國以前,漢朝到清朝這個當中,每一個朝代辦政治,都是以《十三經》聖人的文化做一個標準,也就是以經典做標準。大家如果有爭議,回歸經典,看經典聖人怎麼說,依聖人的,不能違背。就如同我們佛教,佛滅度之前交代佛弟子,到末法時期要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經典;第二,依義不依語;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依智不依識,要依這個四依法,如同佛在。世間辦政治,要依孔夫子《十三經》,聖人的法來做標準,要依這個法,如果不依這個法那就亂了。「你們想學中國文化嗎?你們又不懂中國書,是學外國嗎?」這是雪廬老人的一個問話,現代的中國人想學中國文化嗎?想學中國文化,又不懂得中國書,那是學外國的嗎?好像學得也不像,「結果學得不中不西」。現在的中國人的確是不中不西,對自己中國的東西不認識、不懂,對外國的東西也不懂,所以就不中不西。雪廬老人講的,的確是我們中國的現狀。「私下以自己做主,公開則以美國做主」,都是以美國做一個標準。「如今立法院通過墮胎,眼光未四下看看,將來一旦打仗,豈是十個月就可以打完?這也是天命。」這是在三十幾年前,台灣立法院通過墮胎合法化的政策,雪廬老人講這是天命。「多數人主張滅種」,墮胎是滅種,「但願大戰後,有存中國人,有一二位還能知中國文化的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人還有存活下來的,活下來的人還有一、二位還能夠知道中國文化的人,就要靠他們來傳承了。「吾講書必須古事今講,事不一樣,原則精神還是一樣。」雪廬老人講書,他必須古事,古代發生的事情,用今天的事來講。古代發生的事、今天發生的事不一樣,但是它的原則、精神還是一樣的,所以要古事今講。我們讀古書,也是要用這樣的一個態度。

  「孔子為魯司寇,後來不做官,魯國不要重用,但是國家有事情解決不了,還得找元老說話。」孔子原來做魯國的司寇(這是一個官的官名,就像現在的警察局長),後來他這個官不做了,魯國不重用孔子。雖然不重用孔子了,但是遇到國家有事情解決不了,還得找元老,就是孔子來說話。國家的元老就像我們現在講國事顧問這個性質,來聽聽他們的意見。「吾看報紙,知道現今發生的事,才能教大家。」雪廬老人看報紙,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才能教大家。「周天子封諸侯,諸侯有諸侯的制度,與天子不同,只有魯國特別,所以任何事不能隨意開端。」不能隨便做個開端,恐怕如果錯了,那就後面很難收拾了。「周成王年幼時,周公輔政。」周成王年紀小,不能辦政事,由他的叔叔周公來給他代理,代理成王來輔助政治,成王長大了,周公再把這個王位就歸還給成王。「成王為報恩,周公死後」,周公死了以後,「成王賜以天子之祭禮」。成王是為了報恩,政權在周公手上,他長大了再把政權還給他,我們從歷史來看,這個很不容易。有一些人沒有拿到政權,想盡辦法要去搶、要去奪;周公,我們現在講,既得的利益,在手上的,成王長大,他都能放下,還給成王,所以周公是聖人。成王很感恩,要報答周公,所以成王在周公死了之後,他用天子的禮來祭祀周公。「周成王報答錯了。刻薄固然不好,但是太過猶如不及」,報答報錯了,太過分了,因為周公他並不是天子,「以天子之禮賜周公這已經錯了」,這就不對了。「不論辦好事或壞事,有時辦壞事,後來子孫也有好的,這有它的道理;有時辦好事,子孫卻壞了,這也有它的道理。堯舜的後代都不好,曹操的後代反而好,這是上天無眼嗎?」雪廬老人這樣一個疑問詞,堯舜禹湯都是聖王,但是後代卻不好;曹操是大奸雄,後代反而好,這是上天無眼嗎?在我們佛法講,因果怎麼會這樣?

  「諸位對歷史沒有用功夫,對中國文化與佛學都不能明白了然。歷史,諸位什麼時候看完了?霍去病二十四歲死,岳飛三十九歲死。」這兩位民族英雄這麼早就死了,是忠臣,為什麼?「不學歷史,要為地方辦事,為國家賣力,為祖先做點事,若沒有學問,能力就辦不到。」所以要做事,要學問能力,不是說發心就可以,發心固然是主要的動力,但是要有學問、要有能力,不然恐怕事情都是好事,把它辦錯了,就變成壞事了,《了凡四訓·積善之方》就分析得非常詳細。「祭周公用天子禮,萬法無常,好不能永遠好,壞不能永遠壞,到魯昭公時出了孟仲季三家」,這三家「都是周公的後人」,都是周公的後代。「從前國君繼承人為長子,三家都比昭公年齡大,將魯家霸佔起來,魯君只是個空架子。就像天子雖有周王,但是由五霸七雄做主。封地的層次也有不同,諸侯用大夫,又分地給大夫,至於這時土地是什麼制度,我們不清楚。古時候有井田制度,九百畝田,中間為公有,八家共同耕天子的公地,不再納稅。有土此有財(有糧即有錢),這時三家霸佔土地,稅收不往國家繳。國家有正式的周公,周公卻是窮的,三家是富的。」這個魯是成王封給周公的,魯君就被架空了。

  「季氏富於周公,三家最大的把持者為季氏,季氏擁有的土地大,用士人」,用讀書人,「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都在季氏家辦事。季氏的財富比中央的周公還富有」,比魯君還富有,「這已經令人不平了」。「國家有它一定的制度,必須繳糧。中國古來都講節儉,不敢奢侈,因為錢都是從百姓而來的。如今公務員調薪,若年老而不辦事,等著拿退休金,無功受祿,後來要變畜生還帳,所以吾不願意,」雪廬老人他不願意幹這個事情。年紀大了,不能辦事,又要拿國家的退休金,無功受祿。都是百姓的納稅錢,如果無功受祿,將來就要變畜生去還帳,所以雪廬老人講,他不願意幹這個事情。「奢侈享受一開端就沒有底限。錢從地裡出來,需要錢就加倍納稅。既然用度不足,而冉求為季氏辦事,季氏就與冉求商量,除地糧要納稅外,還要百姓納若干稅」,就是要加稅,給百姓加稅。「並且找冉求尋求國家元老孔子的同意,孔子能同意嗎?來講了數次,孔子都不回答。孔子管不了季氏家,就責備冉求。說季氏已比周公富有了,而冉求還為他聚歛。《大學》說:與其有聚歛之臣,寧有盜臣。若只懂得增加錢財的聚斂之臣,寧可不要。這個道理不讀書者不懂,為什麼呢?所謂: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也。一個機關內,或商店老板,也是如此。原來季氏要百姓納糧,又要納賦,經文沒有說加賦,意義卻是如此。」

  「以上二句說事實,以下是孔子說的話。」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從前太平時,若其他街坊的人來我們所住的街坊起衝突,人們都是管自家街坊的孩子,自己謙讓而禮敬他人,如今則變成刻薄寡恩,這是學美國的緣故。」像以前,我們小時候跟隔壁的孩子打架,隔壁的他的父母來找我母親理論,我母親就先責備我們,就處罰我們。現在這個都沒有了,現在沒有謙讓禮敬他人,如今教孩子都變成教刻薄寡恩,這是學美國的緣故,雪廬老人講,這是跟美國人學的,學刻薄寡恩。「孔子責備自己的學生,說冉有不是我的學生,這是拒絕之辭。孔子說,你們諸位學生可以敲鼓,表示讓大家知道,大家攻擊他,因為我的學生為季氏聚歛,壞了國家憲法,加厚納糧,如今又要增稅」,要加稅,大家可以去攻擊他了,所以這是孔子他不認同這個做法。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