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八十五集)  2010/7/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0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九十四面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在本經中,此處佛字,即指大恩慈父,本師釋迦牟尼佛」。諸位今天有些新來的同學,緣分無比的殊勝,因為這裡要介紹本師釋迦牟尼佛。佛這一個字它的含義,前面介紹過了,這個經上講的這六種成就裡,「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這個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是這一會裡面說法主,用現在講,在這一堂課他是主講,所以這個人就非常重要。大恩慈父,是後人對老師這個恩德的讚歎,如果沒有釋迦佛的教誨,我們可以說是肯定長劫,這很長的時間,用劫做單位,在六道裡輪迴,六道輪迴肯定是苦不堪言。六道要知道它是事實,我們介紹本師就會談到。釋迦牟尼佛,學佛首先你得認識他,你要不認識他你會走很多彎路,你要認識他,你就省掉許許多多的彎路,真正得到佛陀教育的利益。所以佛陀我們稱釋迦牟尼佛,佛陀是佛陀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我們用現在話講大家好懂,學位。就像現在一般學校學位有三種,最高的博士,其次的碩士,再其次的學士。在佛教育裡面也有三個學位,最高的稱佛陀,相當於博士;第二個菩薩,相當於碩士;第三個阿羅漢,相當於學士。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佛、菩薩、羅漢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是很普通的稱呼,這個一定要懂得。

  佛是老師,菩薩、阿羅漢都是學生,都是老師的學生,不過他們拿到學位了。我們現在學佛還沒拿到學位,雖然沒有拿到學位,我們跟他的關係是前後同學。所以菩薩是我們的學長,阿羅漢也是學長。這關係搞清楚、搞明白了,學長在一起就比較隨便一點,跟佛在一起就嚴肅,老師,尊師重道,在佛面前咱們得畢恭畢敬,菩薩就可以隨便一點。所以這個名稱要清楚,不能夠含糊。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也是表法的,所以佛陀實在跟中國人講聖人,我們中國人講聖人、賢人、君子。你看中國傳統文化裡也有三個學位,我們稱孔夫子稱聖人,孔子的學生我們稱賢人,聖人就相當於印度人所說的佛陀,意思非常接近。你看佛,前面我們講了,他是智慧的意思,他是覺悟的意思,有智慧,大徹大悟,這稱之為佛。中國聖呢?聖是明本。聖人是什麼?明白人。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講,我們是個糊塗人不明白;他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通達明瞭,這樣的人就稱為聖人。跟聖人學習,沒有達到聖人的標準這稱賢人,孔子的學生這稱賢人,賢人相當於佛法裡面的菩薩。現在雖然講佛教很興盛,你們大家講的很興盛,我講我的眼睛當中佛法現在衰到極處,為什麼?大家迷信,把佛菩薩、阿羅漢都當神仙去崇拜。他跟神仙風馬牛不相關,神仙也是凡夫,跟我們差不多。很多神仙也學佛,學佛跟我們是同學,他沒有證到阿羅漢,所以他也不是羅漢、也不是菩薩,這個總得清楚、總得明白。

  佛的名號,是他在這個世間教學的,我們講的宗旨,他在這地方他教什麼,名號就是他所教的。你說佛教教什麼?釋迦牟尼。釋迦是什麼意思?仁慈的意思,翻作能仁,他能夠仁慈。實際上對待我們今天的社會,我們這個社會的這些眾生缺乏的就仁慈,沒有愛心,他不但不愛人,他連自己都不愛。所以愛人不容易,自愛才能愛人,他自己對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去愛人?所以佛在這個世間教學教什麼?就是教仁慈。釋迦就是仁慈的意思,教導我們對別人,要有愛心、要有慈悲心,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他教這個,這是佛法教學的內容。對自己呢?對自己是牟尼。這都是印度話,古印度話,牟尼是什麼意思?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牟尼翻作寂靜,我用經題上這五個字來講,你們更好懂,牟尼是心地清淨、心地平等、心地覺而不迷,這就是牟尼的意思,你看這名字多好。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自己要清淨平等覺,教我們要以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就是佛陀教育,教什麼?就教這個。所以教學的宗旨在名號上,這個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俗家本名叫悉達多。

  所以佛的名號、菩薩的名號,都是他教學學科的宗旨,你一看名號就曉得他教什麼課程,這個名號是總課程。就是佛法裡面所教的,科目無量無邊,不離開這個宗旨,肯定門門都與清淨平等覺、都與大慈大悲相應,離開這個那就不是佛教,佛陀沒有這樣教你過。所以你看咱對佛要不認識,要是扭曲了,我們今天到佛廟求佛、求菩薩,求升官發財、求保佑,那叫迷信,那個叫顛倒,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這個事情。他老人家當年在世,這照中國歷史記載,佛滅度之後,就是佛過世之後到今年,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三千零三十七年。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他過世的時候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在世我們中國人講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真的是七十九歲,中國人說虛歲八十歲,八十歲走的。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看到的,他是王子出身,他父親是當時迦毘羅衛國的國王。迦毘羅衛國在現在的尼泊爾,就是喜馬拉雅山的南面,這個國不大,是個小國。因為在那個時候,跟我們中國周朝時候一樣,周朝沒有統一,所以叫諸侯,它是個諸侯國。也要用一般人講是個部落的酋長,這樣稱大家就更容易懂了,是個小國的國王,部落的首長。所以他是王子出身,這就是他屬於貴族,年輕的時候好學,你看有這樣的身分,年輕好學。從小他的心地就非常慈悲,看到一些苦難眾生,他就生憐憫心,怎樣幫助他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看到生老病死,他就生起出世的念頭。因為印度在那個時候宗教很多,就很羨慕宗教修行人那些生活,他就很羨慕。所以十九歲離開家庭,我們佛門講出去參學,也就是說尋師訪道。

  他那個時代比孔子早一點,在印度,確實是印度文化黃金的時代。每一個宗教,印度也是宗教之國、哲學之國,這些宗教跟這些學派,他們有個很特殊的地方,在中國人沒有,就是修禪定。佛經裡面講的四禪八定,諸位要知道這不是佛教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教的,也就是今天的興都教,也有人稱印度教。我們下面三樓就是印度教。他們的歷史,我跟他們有往來,他們一些長老告訴我,他們的教,歷史應該超過一萬多年。這個我相信,印度教不重視歷史,他們重視修行,為什麼不重視歷史?時間跟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既不是真的,何必要去執著它?這是他為什麼不重視歷史,他們重視禪定。人在禪定當中就能夠把空間維次突破,這是科學家知道的。近代科學家,他們確實證實有不同維次空間在這個世間,從理論上講,不同維次空間是沒有限度的,不知道有多少。科學家確實證明,確實證明的大家承認的,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這些話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他是學科學的,學無線電的,在大學就教這個科目,他告訴我一些科學方面的知識,跟佛法相應的。

  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多少能體會到一些關於空間維次的問題,空間維次怎麼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諸位想想看,我們一個人的分別執著有多少?起心動念都是分別執著,就造成不同維次空間。又何況這個世界上這麼多人,每個人都起心動念,所以空間維次就很複雜,真的是沒有法子、沒有頭數,但在禪定當中能夠突破。四禪八定總共就是說這個禪定有八個等級,這個禪定如果你要是修,真的古人所講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你要去修你得到了你看到六道,他修他也看到了,我修我也看到了,我們大家在一塊談談,你看到什麼,我看到什麼,他看到什麼,都一樣的,這證明不是假的,是真的。你禪定的等級愈往上提升,你看的空間愈大。四禪十八層天,往上去還有四空天,四空天是沒有身體;四禪有身體、有宮殿,有居住的地方。四空天沒有,四空天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界,他有靈魂,他沒有肉體。為什麼沒有肉體?他不要肉體,肉體太麻煩,不要肉體多自在!實在講中國早年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有這個思想,老子。《老子》裡面有一句話,他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身體,身體就有,沒有身體多自在。沒有身體就四空天,真有,所以我稱四空天叫高級凡夫,我在講經的時候用這個名詞,高級凡夫。他們不要身體,不要身體就不要吃飯,也不必穿衣服,也不必住房子,你看省多少事!這高級凡夫。

  只要有定功有了初禪,初禪雖然看不到上面,他能看到下面,下面是什麼?能看到地獄。地獄也非常複雜,最苦的叫無間地獄,他都能看到。所以這個六道不是什麼宗教,不是胡思亂想,真有其事。我們在佛法理論上搞清楚了,為什麼會有六道?為什麼會有天堂?天堂也不是像宗教裡面講那麼單純,很多很多天堂,很複雜的天堂,而且天還有二十八個高低不同的層次。這些都是古婆羅門發現的,也就是說在釋迦佛出世之前的一萬年,人家就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為什麼會有這些天堂、地獄,這些事情他們在定中看到,什麼原因有這個沒有人能解答。什麼原因有六道?六道幾時有的?沒人曉得。六道還有終結的時候嗎?也沒有人曉得。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些問題都沒人解答。我們想想,釋迦年輕好學的人,他在當時參學印度所有的宗教他接觸了,所有的學派他也接觸到,也都跟他們學了,學了十二年,從十九歲學到三十歲十二年,大概有能夠接觸到的全接觸到,問題有沒有解決?沒解決。我們是將心比心,我們年輕時候也是這樣的,什麼事情總得打破砂鍋追究到底,不到底不甘心。總有這些問題,像我剛才提出的這幾個問題,不能解答。所以他沒地方學了,就把十二年所參學的統統放下,在恆河邊畢缽羅樹下,這個大樹下入定,入更深的禪定。你看通常的禪定是八個層次,入更深的,更深的禪定他覺悟了,出定之後大徹大悟,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些問題完全解答了,六道怎麼來的知道了,宇宙怎麼來的知道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所講的我們能相信嗎?能。為什麼?他入到這個層次,他看到整個宇宙,從宇宙的發生、源起,生命的源起,我從哪裡來的,看得清清楚楚。他的學生當中也有入定到這個層次也看到,大家所看到是一樣的,這不是假的。我們這些毛病是多疑,多懷疑,你看到,我還沒看到,但是看到的人都說是一樣的,這我們有理由相信。沒想到三千年之後現在,現在的科學家,科學的研究向兩個方向,一個宏觀世界,專門研究大宇宙。一個從相反的反面微觀世界,微觀世界就是量子力學,研究物質的源起。你看通常講,我們講一個細胞,細胞再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出來,分子怎麼來的?原子組成的。原子是電子、原子核組成的,再分析到基本粒子,再分析現在到夸克,夸克再分析現在叫量子,量子也叫小光子,不曉得將來能不能再分,現在是分到這裡為止,不能再分了。發現了什麼東西?發現物質現象原來是這些小光子累積連續發生的一個幻相。所以量子力學家在此地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三樣東西是能量、物質、信息。

  你看佛在三千年前他在定中發現的,他看見的,比科學家厲害,科學家先從數學裡得到這個理論,然後再從儀器去觀察看到的,看到什麼?物質怎麼來的,物質無中生有。而且它的速度太快,就是剎那之間它就沒有了,從生起到消滅幾乎是同時,速度太快了,快得我們沒法子想像。佛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也可以像現在我們學校裡專攻心理學的教授,我們稱他作佛門裡面的心理學家。佛問他,這一問一答其實就告訴我們,佛問他,我們世間人平常講一個念頭,起了一個念頭,「心有所念」,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很粗,把它分析出來有多少個細念?細念裡面有多少個物質的現象?有多少精神的現象?佛問這麼一個問題。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你看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那要彈五次的話,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細念?照彌勒菩薩的講法有一千六百兆,你看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細念,單位是兆。也就是今天科學家所看到物質現象的生滅,它的時間是多少?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裡面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你怎麼能夠把它捉住?所以他發現物質現象不是真的。

  物質怎麼起來的?物質是意識,就是念頭,念頭是精神,精神累積連續的現象變成物質。所以說宇宙之間只有這三種現象存在,這三種現象正是大乘經裡面講的阿賴耶,阿賴耶才是造物主,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造的。阿賴耶的業相就是科學家講的能量,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科學家講的物質,阿賴耶的轉相,轉相是轉變,就是科學講的信息,阿賴耶的三細相很了不起。不過這個消息,世尊在經上講過這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主分別的,這個分別的能力非常強大,對外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對內能夠緣到阿賴耶,就是不能見性,為什麼?因為它有分別、有執著。怎樣才能見性?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見性,就成佛了。所以他雖然有這種能力,科學家有這個能力,他還是凡夫,他不能證阿羅漢果,他也不是菩薩。佛、菩薩、阿羅漢那要怎樣才證得?那得放下。科學家沒放下,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就證菩薩,放下起心動念這就是佛陀。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是誰?是你自己,你只要肯放下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真的不是假的,一點都不錯。所以我們對佛的認識,得搞清楚、搞明白。

  佛法它到底講些什麼?我們用名題上來講,它講的就是釋迦跟牟尼,這個沒錯但是很籠統。現在人希望你講得具體一點好不好?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講什麼?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他四十九年所講的都在經典上。那經典講什麼?講倫理。倫理是什麼?講人的關係,人跟人的關係,人跟動物的關係,人跟植物的關係,人跟礦物、跟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跟自然現象的關係,跟自然現象就是跟宇宙的關係,還有人跟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這都是屬於倫理,比我們中國傳統學術裡講倫理範圍大多!我們中國傳統的倫理最多只講到人跟人的關係、人跟動物的關係。「凡是人,皆須愛」,「愛屋及烏」,我愛我這房屋,我這房屋上有鳥在做窩,我也愛牠,你看這愛動物,咱們中國倫理關係就講到這裡。佛的倫理關係講得真圓滿,講整個宇宙不同維次空間都包括在其中。不同維次講天地鬼神,天地鬼神是眾生跟我們一樣,他也是迷而不覺,福報不相同,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講道德、他講因果,再給諸位說,他講哲學、他講科學,這五個項目他都講到究竟圓滿,這了不起。所以佛經裡面講的科學,今天科學到現在跟佛經上比,還差一大截,哲學亦復如是。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很不幸,為什麼?這個時代真正學佛的人沒有了。在古代一百年前,一個世紀之前佛門那些大德,無論在家、出家,都能講得出一番道理出來。現在沒有了,在家人講不出來,出家人也講不出來。我們在學校裡讀書被誤導了,學校老師告訴我們,宗教它是迷信的,佛教尤其迷信,這是我從小在學校裡面學的概念。佛教為什麼尤其迷信?高級宗教人家只拜一個神,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佛教什麼都拜,什麼都拜這叫多神教,叫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是宗教裡的低級宗教。我們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這種觀念,所以長大的時候對宗教碰也不碰,迷信。看到別人燒香,迷信,在旁邊笑話他,我們生活在這麼個環境當中。我要不是遇到方東美先生,這一生當中跟宗教就絕緣了。我跟方老師學哲學,那邊那個照片就是方老師,我跟他學哲學,他跟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我非常感激他。最後一個單元,講的是佛經哲學,我當時非常訝異,我跟老師講,我說「老師,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尤其是泛神教,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那一年我二十六歲,老師差不多是我父親這一輩的人,他應該大我二十多歲。他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懂,我們學哲學的,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這我從來沒聽說過,從來沒有告訴我,釋迦牟尼佛是哲學家,我很訝異。

  他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接觸佛教是從這個課堂裡聽到的,這樣改變了我過去錯誤的看法,曉得這裡頭有好東西。老師又特別囑咐我,古時候佛門裡面這些高僧大德真的都是大學問家,都是有道心的人,有道德、有學問。他說現在沒有了,現在你要學佛經哲學,在哪裡學?在經典。你到寺廟去看已經看不到,寺廟有經典,你到經典裡面你會找到,這一個方向非常重要。如果老師預先沒有這個指點,我到寺廟一看這些出家人,我覺得他還搞迷信,會對老師所說的話產生懷疑。他就把這個路子給我安排好了,你去經典裡面下功夫,我們的好處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從那個時候接觸到今年五十九年,明年就一甲子六十年了,六十年的修學,證明老師的話一點都不錯,而且還發現佛經裡面不但有最高的哲學,還有最高的科學。

  再放眼看看現在的世界,哲學不能解決的問題,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原來在佛經上全有,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講清楚了,真了不起。所以七0年代,就一九七0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了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英國人講的,這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我訪問倫敦的時候我去過兩次,我的目標是倫敦三個學校,牛津、劍橋跟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是歐洲研究漢學的中心,是世界上著名的漢學系的學校。我去看了我對他們的教授、學生,我很感動,都是西方人,說得一口標準的北京話,我都不如他。能看中國的典籍,看中國的文言文,而且裡頭有一個學生告訴我,他寫博士論文用《無量壽經》。我問他,《無量壽經》現在有九種版本,你用的是哪一種?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跟我們現在本子一樣,就用這個本子寫博士論文。另外有一個同學,都是外國人,用《孟子》寫論文,還有一個用王維,唐朝的文學家,我看到很歡喜。

  我在那裡也給他們上了一堂課,時間雖然不長,一個小時,對他們很有啟發性。他們的教授、同學我們坐在一堂,我上台首先就問他們,我說是你們英國人湯恩比說的,你們都是漢學系,你們對於中國的儒釋道都很清楚,都在這上下了功夫,我說湯恩比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你們現在都研究這些東西,你想想行嗎?孔孟學說行嗎?管用嗎?大乘佛法行嗎?我提出這個問題。他們對著我笑不說話,我等了幾分鐘之後沒人說話,我反過來問,難道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他們也不回答,看著我笑不回答,這很厲害。最後我告訴他,湯恩比的話沒說錯,很多人解讀錯了,把他的意思會錯了。我說我提出這個問題,我講到儒釋道,你們肯定立刻就想到,說儒你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對不對?他們點頭。講到佛,你一定就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乘經典;講到道,你就想到老莊。沒錯,我說那些是什麼?那些是儒釋道的花果,開花結果,很漂亮、很好看,這個東西對現前社會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湯恩比的話沒說錯,你要曉得,像植物一樣,花果從哪來的?在樹上長的。花果長在枝條上,枝條長在樹幹上,樹幹長在根本上,你一層一層去挖掘,到最後什麼東西最重要?根。儒的根是什麼?道的根是什麼?佛的根是什麼?你抓到根它會發芽、它會茁壯、它會成長、它會開花結果。

  現在怎麼樣?根沒有了,你們天天研究儒釋道,像花瓶裡的瓶栽沒根,死的,不是活的,所以變成了學術不管用。怎麼能解決問題?湯恩比沒說錯,我們要把儒釋道的根找出來,從根本下手,那他的話就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真能拯救二十一世紀社會病態,也能拯救地球的危機。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太上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道》,這個東西重要。從前學儒、學佛、學道都是從這扎根,你不從這扎根的話你學什麼都沒用處。最後我告訴他們,我說我對你們很佩服,這真的不是假的,由衷之言。你們所學的,儒學、道學、佛學,在外國人寫字不是從這面寫看到這邊來,儒學、道學、佛學。你們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做名教授,可以做為歐洲漢學家,你們一生肯定不能像我這麼快樂,像我這麼自在、瀟灑,你肯定沒有,你們一生肯定還是生活在煩惱的世界裡。大家都笑了。我說為什麼?我跟你們學的是相反的,你看反過頭來,你從這邊念過去,學佛、學儒、學道,不一樣,味道就不一樣。學儒要學得跟孔子一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無比;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這是什麼?智慧。你們搞的儒學、道學,那是知識,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知識解決問題能解決局部,而且帶很多後遺症;智慧解決問題能解決圓滿,沒有後遺症。我說這兩個字你們好好去學,你看從這邊念儒學,從這邊念學儒,儒學、學儒不一樣。

  所以他們的麥大維教授,這是現前的一個漢學家,他們的教授,聽到我一番講演之後還特別到中國,到我們湯池中心去考察,在那裡住了四天,回國的時候在香港到這來找我,跟我談了六個小時。他邀請我到倫敦去辦學,我也很感謝他,感謝他看得起我,到倫敦劍橋大學下面,設一個大乘佛學書院。英國的學制是書院制的,像牛津跟劍橋,大概都超過五十個書院。我很感激他,很難得,劍橋是全世界大學排名第三,我感謝他,我說: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的制度框架加在我身上,我對學生教不了。」他說:那你用什麼方法教?我說「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聽了很驚訝,他是漢學家,聽說我們老祖宗還有祕密的方法,所以他非常驚訝。他說:老祖宗的方法在哪裡?我說「實在講你都學過,但是你疏忽了。」他看著我,我說「《三字經》念過沒有?」念過,《三字經》他會背,《論語》他會背,不簡單!我說「《三字經》前面八句話,是中國老祖宗千萬年來,教化眾生最高的指導原則。」他一聽就呆住了。我說「《三字經》你會背,也念得很熟,我相信你也講過,但是這層意思你沒講到。」他承認了。

  我說搞教育的人,首先的理念你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你真正搞教育,你一定肯定人性本善。這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善是個讚歎詞,美好、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這是善,不是善惡的善。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中國人講的本善,這個要承認。然後你得要相信,「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的本性是一樣的,在佛法講每個人本來都是佛,在我們中國傳統裡面人人本性都是本善,都是相同的。習相遠,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習性。習性講你受到環境的染污,中國古人講「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你跟善人在一起的話,你就變成善人;你跟惡人在一起的話,你就學壞了,你變成惡,這叫習性,這不是本性。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目的是讓你從習性回歸到本性,這是教育。教育要把惡人變成善人,要把壞人變成好人,要把迷惑顛倒人變成聰明智慧人,這是教育。學生不能教,把他開除掉,這教育失敗,哪有這種道理?學生沒有過失,你沒教得好,你不會教,你怎麼把教不好怪罪學生?那你大錯特錯了。我給他這麼一說,恍然大悟。你看看這東西,在倫敦幾個學校裡,漢學系沒有人不讀的,最高指導原則。所以「茍不教,性乃遷」,教育的思想從這發生的,你一定要教,你要不教他愈變愈壞。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壞的,人變壞了你決定不能怪他,你把他教壞了。那今天誰教?今天小孩一出生,眼睛一睜開他就在學,在哪裡學?在電視上學。

  稍微長大了,我不曉得中國,我在美國住很多年,美國小學一年級就用電腦,他就看網路。網路上是什麼玩意?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全學會了。所以小學生上學口袋帶手槍去殺同學,他沒有惡意,好玩。他在網路上學的那些個東西,他真的去玩去,他殺老師、殺同學,殺著玩的。你怎麼辦?你對這小孩你怎麼判罪?這是社會上大問題。我在早年,好像那個時候是在新加坡,一九九九年那個時候,美國同學寄了一份雜誌給我看,裡面有一篇報導美國青少年的犯罪狀況,我看到之後嚇呆了。很久沒到美國去,我跟那邊聯繫,我特別為這個事情去一趟。我到加州洛杉磯,我讓同學給我聯繫,在美國加州電視台做兩場訪問。一場是教育,我們一共四個人,一個是大洛杉磯地區的檢察長,這法官,司法的一個領導人;另外一個是帕薩迪那的市長;還有一個是加州大學的洛杉磯分校的校長。我們四個人就在這個電視台做一個小時的訪問,我們在座談,我就向檢察長提出來,「我看到這份雜誌上的報導,是不是真的?」他告訴我:是真的。我說「這個犯罪率不斷的上升,你有沒有辦法控制它,能穩住?」他告訴我:沒有辦法。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個問題多嚴重!所以我跟布什總統見面,我也是告訴他,美國的憂患絕不在外國,當時我就提出來。我說底下一代的青少年怎麼辦?這些問題有沒有想到?我離開美國,聽說布什在談話當中提到這些問題,不能解決。第二場的訪問是宗教人士,是基督教學院院長帶著兩位是老師,我們四個人,也是四個人,他學院來了三個。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宗教的方法怎麼解決?怎麼看法?問題非常嚴重。

  在往年,有一天教育部有三個官員,好像一個是祕書,兩個是處長,訪問方東美先生。那天正好我在方老師家裡碰到,他們向方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現在政府發起復興中國文化,應該怎樣才能夠落實?這個問題提出,我看到老師表情非常嚴肅,五分鐘沒說話,看著大家,那個小客廳空氣非常嚴肅。五分鐘之後老師說了「有!」大家很注意聽,第一個,台灣那時候有三家電視台,這三家電視台關閉,還有許多無線電廣播的電台也要關閉、報紙停刊、雜誌停刊。這幾個官員都聽呆了,「老師,這做不到!」老師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文化,有了這些東西還能復興嗎?」真的一點都沒錯。我們跟老師學習,接受老師的指導,所以我就從那個時候,我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聽廣播、不看電視,我差不多將近五十年,所以心地清淨不受污染。那個東西它有權天天污染你,我有權利不接受,我不能勸別人不接受,我自己可以不接受。我每天讀大乘經典,讀古聖先賢的典籍,快樂無比,什麼事我都不知道,別人問我怎麼樣?天下太平,沒事,你看日子過得多舒服,不要去碰它們,沒事。佛告訴我們,尤其大乘經,教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每天保護著清淨平等覺,決定不要染污,不要動搖,不要妄動,不要迷惑,那就好,所以這個要曉得。今天社會麻煩出在哪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麼好的佛陀教育,我們老祖宗把它請到中國來,這個歷史諸位要知道。佛教不是自己來的,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請來的,中國帝王請來的,就是老祖宗請到中國來的。到中國來之後,跟中國人一接觸,再一會談雙方都無比歡喜,為什麼?同一個根。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孝道,這個不能不知道,佛法的根也是孝道,這一拍就合了。佛法裡面教學的指導原則淨業三福,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三條,最高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孝親尊師擺在第一,跟中國人沒兩樣,扎根在這個地方。佛法修學有次第的,由淺而深,就像學校念書一樣,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佛法也是這樣循序漸進,佛法教學,一定先學小乘,小乘是佛法的小學。可是中國唐朝中葉以後,不學小乘了,用儒跟道來代替,比小乘還殊勝。這一千七百年唐朝中葉到現在,出了多少高人,無論在家、出家,絕不遜色於印度,我們超前,佛法跟中國傳統文化融成一體了。

  這也是湯恩比說過的,他讚歎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佛教是印度的不是中國的,中國人能包容它,能把它融合成一體,而佛法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講得真好。我們這個儒書,道的經典老莊,我們用大乘經來解釋,就把它提升跟佛法一樣高。我們講人性本善,那個善很難講,如果是認為善惡的善那個很低,那個層次很低。你是用佛法裡面「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來解釋這個本善,那就把它提升跟《華嚴經》一樣,這就是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這個道理要懂。所以宗教是教育,我學了這麼多年,我認為全世界這些大宗教,每個宗教都是教育,它裡面的經典,都是講的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只是講的層次不一樣,都是好東西。宗教團結有利於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特別是我今年參加兩次國際活動,在這個月底參加馬來西亞的也是一個活動。我去幹什麼?沒有別的只是宣傳宗教教育,希望每個宗教都回歸到教育,宗教就能復興,也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個裡頭有哲學、有科學,那是少數人。前面這三樣東西是普世教育,普及全世界的大家都能夠學,學倫理、學道德、學因果,整個世界可以回歸到非常善良的秩序。這個地球上所有這些災難都能夠化解,這被現在量子力學家證實了,這不是迷信,它有道理在。中國傳統教育重要,外國宗教教育重要,如何把外國這些宗教教育,跟中國傳統教育,融合成一體,這是現代人應該幹的事情。

  所以我在澳洲有個淨宗學院,我們淨宗學院的課程是儒釋道。從這個月份起我們增加了《古蘭經》,伊斯蘭教;增加了《新舊約》,就是基督教跟天主教。我們已經預約猶太教一位長老,他答應我了,可能在明年春天,他在我們學院開猶太教六百一十六條戒律,這個戒律就是屬於倫理道德的,裡頭也有因果。我們學各個不同宗教的精華,來豐富我們儒釋道的傳統,這是正確的,我們帶頭做。我這一帶頭,其他宗教會跟進,為什麼?他不跟進,他就沒法子跟我們往來,一定要跟進。所以宗教團結依據什麼?依據經典的互相學習,我們才真正能夠把宗教之間的矛盾化解、對立化解,自然就不會再有衝突。希望用宗教教育帶動全世界的安定和平,這好事情!我們做這個幾年,對這樁事情有了信心,我們不能搞局部,局部做好,大環境不好,影響太大,我們要做全世界的。所以每個宗教它教化的對象都是全世界,沒有局部的,這些理念都完全相同。所以我們對於佛教,佛、佛教一定要有很清楚的認識。這是我當初剛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你想學佛,你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你不認識他,你將來會走彎路,走入歧途的時候你自己不知道。所以現在宗教在這社會上,有六種不同的型式,我們不能不知道。

  當年我在美國邁阿密,講《認識佛教》,現在出版了一本書,在邁阿密講的。那個時候我曾經講到,社會上有四種不同的佛教,現在有六種加了兩種。那個時候的四種,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教是教育,佛陀教育。一定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一生從開悟那天開始,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開悟就教學一生沒有一天中斷。經上常講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那就是辦班,我們今天講辦班教學,一生當中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一生教學沒有建過寺廟,建寺廟這種情形是佛教傳到中國來才建寺廟,建寺不叫廟。寺院庵堂是佛教教學的道場,它是學校,寺院庵堂是學校,不是宗教,這裡面教學。現在寺院裡面,執事稱呼還是原先古時候的,像住持、方丈,這個名稱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主任,大學的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現在維那幹什麼?拿著錘敲大磬的,不是。維那是主秩序的,管德行的,就是教戒律這些課程的,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你看看名稱不一樣,分工性質完全相同。所以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就是把教學正規化,在印度釋迦牟尼佛當年沒有,完全是私塾教學,跟孔老夫子一樣。孔老夫子也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個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我們也知道應該也有弟子三千,經典上記載的常隨眾,跟著佛不離開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經典常記載。臨時來參加的我相信不會少於這個人數,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應該是弟子三千。一生教學,與宗教風馬牛不相干,這些宗教裡的儀式,在世尊那個時候完全沒有。

  上課在一起,修行在個人,佛沒有教導哪個人怎麼修,沒有,只是上課,你有疑難問題你向他請教,他給你解答。因為日常生活都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世尊那個時候真的是如此,人人都能自律。所以佛門裡沒有組織,釋迦牟尼佛那麼多學生,沒有分班,沒有請哪個當班長,沒有,如果有就會有記載,沒有,完全是私塾教學。學生當中有成就的,學得很好的,幫助那個學習差的人,等於是老師的助教,這個情形有,但是沒組織,沒有建道場。我們現在想想他為什麼不建道場?他要建道場不難,家族是王族。當時印度十六大國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你說他要蓋個道場還不是很容易嗎?學生當中有做國王的,長者、大臣、富豪居士多得是,不要!為什麼不要?現在我們明白了,建了富麗堂皇的大寺廟就有人動心,想控制、想佔有,道心就沒有了,那個清淨平等覺就破壞了。不建是有道理,不建,跟著你學的人這些都有道心,他沒有企圖,沒有名聞利養可以得到。

  所以我們在此地這個小道場在這裡學習,這個小道場不是我的,香港居士們他們建立的,請我在這講經,不是我的道場。我沒有道場,哪裡請我就哪裡去,這個自在!國內有些人請我,蓋的那個照片拿來給我看,富麗堂皇的宮殿要請我去。我說:這我不能去,我一看我就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沒有住過這麼大地方,我不敢住。我說;你們要真正要請我去住的話,蓋個小小的四合院,土土的,送給人人家都不要,嫌你太不夠氣派。那是什麼?那是個平安的道場可以修道。蓋上這樣富麗堂皇每個人動心都想來要,你在那裡能住得安穩嗎?所以釋迦牟尼佛有智慧,三千年前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今天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對,他永遠是心安理得,不會受到外面境界的干擾。我們要學,學釋迦牟尼佛,不能跟世俗學,跟世俗學就完了,那你搞六道輪迴。跟釋迦牟尼佛學,這一生可以作佛,至少得作菩薩,才算是你修學有了成就。所以你想想看,認識釋迦牟尼佛多重要!

  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什麼身分?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非常熱心教導你,不收學費。咱們孔老夫子教學還收一點束脩,有一點象徵性的學費;他不要,這義務工作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沒有別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做到了。我們在《修華嚴奧旨》,賢首國師的論文,《妄盡還源觀》講的四德,他真做到了,「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佛經裡沒有一句是假話,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那麼圓滿。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習,沒有自己,自己在哪裡?宇宙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我們把宇宙看作我們一個身體,我們看所有眾生都是我們身上的細胞,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確實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時候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你跟佛的看法就相同,完全相同,真實不虛。所以這肯定佛教是教育,教育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佛陀教育。

  但是佛教在今天有變質的,有變成宗教了,變成宗教的時間不長,我們看歷史,前清乾隆時代、嘉慶時代都還沒變,寺院庵堂每天還是講學、還是上課,宗教裡面儀式頂多就是早晚課,早晚課誦這是共同科目。早晚課時間都不長,那是什麼?那是紀念老師,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是這個意思,不是拜神,紀念老師。像我們在此地學習,我們老師的照片掛在對面,我們每天在這裡學習,我們向老師鞠躬是這個意思,不忘本,孝親尊師不忘本。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搞錯,不是拜神,不是求他保佑。上課是分講堂的,所以一個寺廟裡面,首座和尚有好幾個,叫分座講經,各人有各人講堂,你喜歡學那個科目你就進那個講堂,你就跟這個老師。「教之道,貴以專」,佛門教學跟世間不一樣的,這是中國傳統儒釋道幾乎都遵守這個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著重在開悟,著重在開悟那就一定要懂得戒定慧三學,戒是什麼?規矩,你一定要守規矩,老師教導你的,那就是規矩,你要遵守。一門深入,所以先扎根。

  在古時候,實際上儒釋道的三個根,至少儒跟道你的父母已經幫你栽培了。中國的教育,古代的教育從什麼時候?母親懷孕就開始了,胎教,根紮得多深!胎教有沒有效果?現在國外西方的催眠術發現,胎兒在母親子宮裡面,頭腦很清楚,母親起心動念、母親飲食起居,對他都有很大的感應。所以在催眠術裡面,他們就想到中國古人講的胎教,是大有道理,他不是無知。小孩一出生,父母是最接近的人,凡是跟他接近的大人,言談舉止都要守禮、都要端莊。為什麼?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負面的東西、不善的東西,不要讓他看到、不要讓他聽到,也不許他接觸到保護他。保護到三歲一千天,這個一千天叫扎根教育。這個裡頭最主要的是母親,這母親真正愛兒子,真正是自愛,愛兒子。這一千天紮下的根,在中國古諺語裡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個三歲一千天紮的根,到八十歲都不會變,那根多深!也就是說社會上這些不善的東西,他不會沾染。

  現在為什麼小孩都學壞?沒有扎根,三歲才開始教來不及了,他已經學壞了。現在誰懂?一百年前家家都懂。滿清亡國之後,我們中國社會就動亂,軍閥割據,以後跟日本人打仗,一直到現在就沒辦法恢復安定。尤其這八年抗戰,八年抗戰我覺得我們最大的損失,死那麼多人,破壞那麼多的生命、財產,我覺得那都是小事,那微不足道,最大的傷害是把我們傳統的文化打掉,這個損失太大太大了。中國傳統東西維繫中國這麼多年,幾千年的國家長治久安,這一仗打了之後,大家都忙著對付日本人,天天逃難,我是身受其害,我知道。戰後再都不能恢復,可惜!中國的家了不起,現在沒有家了,家破人亡。諸位要曉得,你在古書裡念到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什麼齊家國就治了?古時候的家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一個村莊就是一家,那個村莊這王村那就一家人,一家幾百人。你們如果看過《紅樓夢》,《紅樓夢》就是一個家,就描寫一家。普通家庭,一般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的六、七百人;很衰的家庭差不多也有一、二百人,那很衰。所以它是大家庭,大家庭要講究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它有組織,它一點都不能亂,亂了家就完了。

  《弟子規》是家規,是家規裡面共同家規的一部分,還有不同的,因為每個家經營的事業不一樣,所以它有它的家規。這些東西都寫在家譜裡,我們翻開家譜一看就知道,祖宗立下的規矩。家學就是私塾,家庭子弟學校。所以中國古時候這個社會把這個教育,基礎教育都讓家庭自己去負責。國家沒有這個事情,不辦這個教育,教育是你自家的事情。你說你的家長辦學,學校多半利用祠堂,因為祠堂除了春秋祭祀之外都沒有活動,所以祠堂就是學校。你看家長,家長是祖父母、曾祖父母,對待自己的後代後裔多麼關心,請老師一定請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來教,負責。不像現在學校,現在學校他跟你沒有關係,縱然你紅包拿得多送了錢,他還是不關心你,你買不到他的愛心。所以老祖宗對後代真有愛心,你看請的老師,我們家長、老祖宗對老師磕頭,為什麼?尊師重道。這是什麼?表演給子弟看。你看看子弟這些學生看到的時候,祖宗、祖父、爸爸媽媽見到老師都磕頭,你對老師能不尊敬嗎?

  我學會對老師的尊敬,大概就是六歲進私塾,我們的家學,我父親帶著我上學,學生不多,大概三十多人不到四十人,年歲最大的十幾歲,有十五、六歲大的學生,年歲小的,像我這樣子六、七歲在一個教室,一個老師。進學的那一天先在禮堂,禮堂當中供的是「大成至聖先師」的牌位,孔老夫子的牌位,老師坐在一邊,同學分站在兩邊,我們先去拜孔子牌位,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這清朝禮節。拜完之後,我父親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下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你想想看,老師接受你父母這樣的重禮,他要不把學生教好,他怎麼對得起人家父母?對老師供養的束脩是隨意的,老師絕不講求這些。你富有的供養多一點,貧窮的供養少一點,意思到了就行,真正貧窮的,學生學得好,真能夠學,老師還要補貼你的家用,不容易。那個時候老師真有道,師道他真有道。現在沒有了,現在學生不能教,你稍微嚴厲一點,家長說是你侵犯人權,還要告到政府去,你還得判刑,他怎麼能教?所以現在學生在家不孝父母,在學校不敬老師。不敬老師,對老師沒有尊重心,他什麼都學不到。

  所以今天縱然有聖賢的老師,已經沒有學生了,到哪裡去找一個對老師有尊敬心的學生?不是老師要求學生尊敬,不是的,千萬不能錯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看看這個學生能學多少,你從他對老師恭敬心,對於學科課程的恭敬心,沒有恭敬心學不到,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我這一生有這麼一點小成就,沾光什麼?就沾光在父親六歲帶我進學校,對老師那一拜,我就沾這光,一生都不會忘記,懂得對老師的恭敬。我在台灣遇到這三個老師,無親無故,就是恭敬心,那老師對我就特別照顧,道理就在此地。他真教導我不拐彎,真的是不走彎路,真教。其他的人親近老師,老師沒講這些,他教我要學釋迦牟尼佛;他對別人,我常常在旁邊觀察,他沒有教人學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人家不可能學釋迦牟尼佛。我們聽話,所以他就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們才曉得,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我們就走這條路,走了五十九年沒改變方向。除了講經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你這心就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智慧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在先前,我到澳洲去之後,參與學校的活動。我到澳洲去是澳洲移民部長他邀我去的,給我永久居留的簽證。簽證在香港辦的,希望我到澳洲幫助澳洲團結宗教、團結族群。所以到澳洲之後,我們才知道澳洲政府很聰明,它把這個工作付託在大學。這個好,因為大學不會偏向任何宗教,也不會偏向任何族群,它是中立的。執行這個任務的是學校,所以我就參與學校,在學校裡做這些工作。我也幫助學校建立一個中心,就多元文化中心,這是我們活動的場所。九一一之後,受學校的委託,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與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麼多年,前後參加了十幾次,十幾次裡面有七次是聯合國主導的。這一參與我活動的範圍大了,這是從來作夢也沒想到的,走向了國際。我們在國際上每一次的活動,都是以宣揚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心題目。我們受到湯恩比的啟示,解決現前社會問題,真的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極力提倡三個根。在國外我還加上一個,就是宗教教育,儒釋道的三個根加上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一定要互相學習、互相認識,才不至於產生矛盾,不至於產生對立。和諧的基礎在此地,和諧的根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把這個做好,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可以落實,這不是一個理想。這些都是所有宗教共同的願望,也都是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教學的終極目標。

  我在二00六年,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活動,這一次活動是我們在所有活動當中,最主要的一次,我們參加主辦,主辦這個活動。這個活動的題目,是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二百五十週年,主題是佛教徒對人類的貢獻。我們做得很成功,我們把中國傳統的教學,以及我們試驗的成果做了詳細報告。我報告裡面建議到,希望聯合國能辦一所全球宗教大學,每個宗教可以設一個學院,把全世界的宗教聯繫起來,主要一個目標就是世界和諧。提議是提議了,文字都在,聯合國並沒有做,沒有法子落實。這個議題我在早年,好像是一九八七年,我第一次回國,跟趙樸初老居士見面,這同鄉。那次見面香港同修陪我去的,我們有二十多人很熱鬧。我跟樸老提這個問題,當時他聽了很歡喜,年歲太大了,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事情重要,還得常常提,常常念著,希望國家有一天真正能夠辦一所這樣的學校,應該是兩個學校,一個是族群,團結族群,一個是團結宗教。多元文化學校就團結族群,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值得學習,互相學習。中國有五個宗教那就能設五個學院,五個學院之外,還可以設立一個管理學院,培養護法的人才,這樣對於國家、對於我們傳統文化很有利益。我們的念頭常常想著,心想事成,總有一天它就會落實。今天我們介紹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學習到此地。現在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