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七三集) 2011/4/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四十六面,倒數第二行,從「《小本》云」看起:
「《小本》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重要的條件,不可以少,就是不能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這三樁事情。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因緣?我們必須要知道。因緣,得人身,聞佛法,還要聞大乘,大乘裡面聞淨土,你看這個緣就有這麼多。淨土裡面我們今天能夠聞到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是無比的稀有,為什麼?會集本是在民國初年才編集成功的。民國初年,民國二十年之前沒有這個書,那個時候要學《無量壽經》只有從五種原譯本,兩種會集本,宋朝王龍舒的本子,清朝魏默深的本子。這是第三次會集,會集得非常完備,如同梅光曦老居士序文當中所說,確實是稀有難逢的緣分。問題在善根福德,我們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福德?
善根是什麼?聽到這個法門能信、能解,這屬於善根。福德是我們能願,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真行,行就是念佛,就像《無量壽經》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行。這些條件具足,「得生彼國」,這個條件裡缺一個都不能夠往生。那我們就曉得,人生在世,這些條件統統具足不容易!現在世界人口將近七十億,諸位想想,七十億人當中有多少人聞到佛法?聞到佛法當中有多少人能知道大乘?你一階一階去淘汰,淘汰到最後沒幾個人,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的稀有難逢,真正具足了,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淨宗學會全世界大概有二百多,我想還不到三百個,有些會很小,人數只有幾十個人,散布在歐美這些地區,在中國也不多,東南亞大概比較多一點。真正信仰淨宗的人很有限,所以往生的人並不多。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珍惜的。就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所講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這多麼可貴。
「《彌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蕅益大師註解的。菩提正道,實際上就是指持名念佛求生淨土,菩提是覺悟。在末法時期,只有這一門決定成就,其他法門很多,煩惱斷不掉你就不能成就。這個法門可以不斷煩惱,把煩惱伏住就能成功、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是菩提正道。這都是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圓中鈔》疏曰:執持名號,發願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幽溪大師說的。《要解》、《圓中鈔》跟《彌陀疏鈔》,這是《彌陀經》註解最殊勝的三大部,學《彌陀經》這三個註解必須要學習的,蓮池的、蕅益的、幽溪大師的。幽溪指出來,「執持名號,發願往生」,你看多簡單、多扼要,說明這就是多善根。《疏鈔》裡面講得更詳細,蓮池大師的,「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至誠懇切求生淨土,「誠多善根」,誠然這是真正的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也」,就是執持名號,願見彌陀。我加上一句,「至誠懇切求生淨土」,這是多善根。「彼土眾生因聞泉流說法」,泉池就是七寶池、八功德水,「如上之不可思議善根悉皆成熟」,上面講的善根,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成熟了。我們憑藉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實際上來講,到達極樂世界才成熟,真正成熟了。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念老給我們說明,「《唐譯》曰:得聞如是種種聲已,獲得廣大愛樂歡悅,而與觀察相應、厭離相應」,這當中省略,乃至「涅槃相應」,這一段是唐譯的原文。「相應者,即契合之義。《往生論註》曰:相應者,譬如函蓋相稱也。」經文上這兩句話說,「隨其所聞,與法相應」,這個法含義很深、很廣,像唐譯本,唐譯本是《大寶積經.無量壽會》裡面所說的,「得聞如是種種聲已」,泉流的聲音,風吹樹葉的聲音,都能發出微妙的音聲,宣揚無量的妙法。前面我們讀過,這是世尊略舉幾種。於是我們就明白,西方極樂世界你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所嗅的,我們這邊是講眼耳鼻舌身對的是色聲香味觸,多半引發煩惱,西方世界不是的,你所接觸到的全是佛法,無量的妙法,完全生活在妙法之中。這種薰習,不知不覺自自然然的就入佛境界,此地講的與法相應,與大乘法、與彌陀法,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極樂世界成就,極樂世界,煩惱,帶著煩惱去,到那邊自然煩惱就斷掉。我們知道什麼原因在那邊把煩惱斷乾淨,連習氣都斷掉。所以聞這些音聲,「獲得廣大愛樂」,愛樂是歡喜,「歡悅」,愛樂歡悅。「而與觀察相應」,你所看的微妙不思議的境界相應,「厭離相應」,這同居土,帶業往生,厭離是指煩惱,帶的業,乃至「涅槃相應」。煩惱習氣厭離了,你不會生歡喜心,像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這個東西自自然然的你就厭離它,乃至於如來所證的大般涅槃,有這麼多的功德。相應是契合的意思,《往生論註》,如函如蓋,函是盒子,盒子上面有蓋,像我們這個茶杯,這個杯子上面有蓋,它跟它相應。這與法相應。
「又《起信論》曰: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這一句話有註解,「唯有實證,方能契入離念境界」。離念是什麼?沒有念頭了,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境界?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也就是說無始無明斷掉,這是諸佛如來果地的境界。十法界裡面沒有離念,阿羅漢以上他們所證的只是離見思煩惱,他還有分別,還有無明,也就是還有妄想,那是二乘的境界,聲聞、緣覺。離念是大乘的境界,是佛的境界,廣義的來說,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是如來實報莊嚴土的境界;嚴格的講,只有妙覺,無明習氣都斷乾淨,那真叫離念,妙覺果位。「唯證相應」,你要沒有證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說不出,你也無法想像,為什麼?言語跟想像也都放下了,有言論、有思惟那就不相應。這樁事情,法身菩薩證得,究竟果覺證得,我們這些人,說個老實話,只要肯放下也都證得。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做示範,菩提樹下他在入定,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就是放下!這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大乘佛教傳到中國將近兩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派使節到西域,現在的新疆,迎請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印度的高僧到中國,這是佛教正式國家帝王禮請入境的。法師到中國之後,成為中國的國師,帶著佛像經書,三寶具足。現在將近兩千年,這兩千年來在中國,無論是宗門教下,成就的人不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概略的估計應該三千人以上,三千尊佛在中國成就。中國這個大地就是一塊寶土,這麼多聖賢在這邊修行證果,這是什麼?福地!大的災難降臨到世間,福地不能沒有災難,但是比起其他地方肯定要少很多,這是我們要知道的。第一個是祖宗之德,第二個是三寶成就。我們現在居住在澳洲,澳洲這個地區受災難也會少一些,為什麼?它地大人少,歷史很短,造業不多。災難從哪裡來的?不善業所感,這個我們要知道。中國這個國家,雖然有人造不善業,祖宗的德厚。我們曾經做過實驗,在湯池小鎮我們做了三年,推動《弟子規》,證明人性本善,證明人是很好教的,一教就回頭。這是什麼?這是底蘊深厚,在佛法這裡講,善根深厚,只是沒有人提醒,提醒他就覺悟,他就回頭。
哪個地方學佛的人多,哪個地方念佛的人多,這個地方災難就少。所以我們不必去問哪裡有災難,哪裡沒有災難,不必去操這種心,這是錯誤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老祖宗的教誨找回來,依教奉行。老祖宗教的東西非常精要,不複雜,在中國流行我相信不止一萬年,只是古時候沒有文字,世世代代靠口傳,不會傳錯。祖宗的精髓四科,科目四科,第一個是倫理,二十個字,怎麼會傳錯?十萬年也不會傳錯。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說能傳錯嗎?世世代代不會傳錯,這是一個科目,最長的。第二個五常,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你說能傳錯嗎?不可能!第三個四維,只有四個字,禮義廉恥。第四個科目八德,八個字,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堯舜那個時候教人民就教這幾樣東西,人民統統教好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守住這個標準,決定不違背,社會就安定,人人過著天倫幸福美滿的生活。
今天世界的動亂,地球的災變,就是把這個東西丟掉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個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動亂災變是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佛菩薩的倫理道德教誨,把我們傳統提升了,境界擴大了,擴大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個福報可不可思議!父子有親我們只是在家庭裡面,佛法這個父子有親可大了,《菩薩戒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父子有親就擴充到遍法界虛空界,比地球還大。佛菩薩的心量,經教裡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用這個來形容,實際上比虛空沙界還要大,中國諺語所謂「量大福大」,你就曉得中國人的福報有多大。所以把祖宗的教誨找回來,把佛陀的教誨找回來,問題全都解決了。
「又《華嚴論》曰: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這兩句話淨土宗的大德常說,與什麼相應?剛才講過了,一念相應,經文上說「與法相應」。法指什麼?《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我這一念與《阿彌陀經》相應,與《無量壽經》相應,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這就是一念佛,這個佛就是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相應,我這一天相應就一天佛,念念相應就念念佛,日日相應就日日佛。這裡頭有密義,果然你有一天相應,你有一念相應,你跟阿彌陀佛的緣就結得好,佛就跟你有緣,極樂世界跟你有緣。臨終最後那一念相應,恭喜你,你就往生極樂世界了,你到極樂世界作佛。臨終那一天相應,我們見過的,早年我在美國,看到周廣大往生,這個人一生沒有宗教信仰,臨命終時遇到善友,跟他講極樂世界殊勝莊嚴,勸他往生,他聽了非常歡喜,立刻接受,告訴家人,不要再給他找什麼藥物治療,跟著佛友一起念佛送他往生。念三天,三日相應三日佛,他真往生了。這個裡頭的祕訣,就是往生的這個人,周廣大,至誠懇切求生淨土,萬緣放下,這裡頭最難的是親情,統統放下,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最好的表法。
「今經云:隨其所聞,與法相應。深顯彌陀本願功德不可思議,諸往生者善根成熟,所聞妙法悉能契會。」就是他所聽到的妙法,這個妙法就是宣揚極樂世界,勸導大家放下萬緣求生淨土,妙法是指這個。這個妙法的成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成就。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只要聽到、見到了,真正發心依教奉行,沒有不往生的,沒有不成就的。底下這兩句話也是祖師大德常說的,「躡解起行,行起解絕,忘照同時,能所不二。」這境界高!隨著我們理解的我們就做,我知道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真幹。你做到了,你定慧現前、清淨心現前、智慧現前。智慧現前就愈解愈深、愈解愈廣,你的行也愈深愈廣,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行相應。能夠達到忘照同時,忘是煩惱習氣,照是諸法實相,也就是說斷煩惱跟見菩提同時,而不是說先斷煩惱後證菩提,不是的,是同時的,能斷所斷、能證所證是一不是二。「智與理冥」,智是能照的智慧,理是所照的自性,明心見性,理是自性,能照與所照合一了。智就是理,理就是智,理智不二,理智一如。「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與法相應」。
下面說,「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你所想聽的,我想聽《無量壽經》,你想聽《法華經》,我們同在一處,同在一時,我們聽鳥叫的聲音,流水的聲音,風吹寶樹的聲音,我聽起來都在那裡講《無量壽經》,你聽到的時候都在那裡講《法華經》,各個不妨礙;我什麼都不想聽,那什麼聲音都聽不到。這些「復表此水圓明具德,自在無礙,妙應無窮,一一隨眾生意也。」你看看水、鳥、風、樹,圓滿光明具德,具備無量功德,或者我們說具足無量功德,自在無礙,妙應無窮。妙應是什麼?能隨眾生的意思,隨眾生的心想,你想看什麼就看到什麼。我們從這個地球上去往生的,到極樂世界,再想看看地球是什麼樣子,你就看見,你在寶樹裡就看見;你想聽聽地球上人談話的聲音,你從流水當中你就可以聽到聲音,從風吹寶樹就能聽到聲音,同時同處能隨各個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心願,這是妙應無窮。
「極樂國土,水鳥樹林悉演妙法,色光聲香皆作佛事」,全在那裡講經說法,「耳目所對全顯本心」,本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舉足下足咸作佛事,故於無上菩提之心永無退轉,純是增上因緣。」極樂世界如是,其實我們這個世界也不例外,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我們不會用,我們沒智慧。如果我們有智慧,我們就看到此界跟他方,此界是我們居住的這個地方,他方就是極樂世界,無二無別。怎麼我們看不到?我們的心太亂、太雜了,你看不到。如果你心靜下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不生煩惱,你看不到煩惱;清淨心生智慧,你看到全是智慧,你真看到了,就像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佛事》開示裡所說的,「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淨土裡面水鳥樹林悉演妙法,我們這個地方是嗎?是。心裡有阿彌陀佛,真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聽到鳥叫,牠在那裡念阿彌陀佛,你聽的一點不錯。功夫更深,定力更深,清淨智慧,你會聽到鳥在那裡講經,阿彌陀佛在說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於這個世間種種噪音,用清淨心對它,都變成法音了。這是什麼?這是大經上佛告訴我們的,境隨心轉。如果這個事情不是真的,那境不隨我們心轉。於是我們明白了,極樂世界人無論到什麼地方去,縱然到阿鼻地獄,阿鼻地獄的境界也變成極樂世界。為什麼?他心是極樂世界,他所居住的環境就是極樂世界,心境一如,心境不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對這個道理不懷疑,我們肯定它,極樂世界就跟《華嚴經》上講的一樣,「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同居土、方便土還是用阿賴耶,沒轉識成智,那只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等同,等是平等,等同實報土的法身菩薩,是佛力加持的。那個加持不可思議,你到任何佛國土,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也像是住在極樂世界,這不是你能力轉這個境界,是佛的威神加持,這個境界轉了。這些道理愈學愈透徹、愈學愈清楚,也愈學愈歡喜,增長信心,增長我們求生的願力,也幫助我們放下這個娑婆世界。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都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再倒駕慈航,不僅幫助一個世界,要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迷惑,有能力的時候,有智慧的時候,有神通方便的時候,應當普度。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這一段講往生他們殊勝之樂: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這一段是講往生到極樂世界,體質跟阿彌陀佛一樣。「右段」,這是本品第三大段,「十方往生者皆於寶池蓮花化生。此為第二十四」,就是四十八願裡面第二十四願,「蓮花化生願之成就」。極樂世界不是胎生的、不是卵生的、不是濕生的,化生的,變化化生的,所以他沒有生苦。「自然化生」,他沒有老苦,他沒有病苦,他也沒有死苦,生老病死的問題全解決了。「自然」這兩個字的意思,義寂大師說,「非胎藏所生育,故自然」,這是指不是胎生。「《會疏》曰:非妄業所感,佛願令然,故謂自然。」這個意思比前面的意思講得好。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是業感的,在六道裡頭輪迴,前世造善業你是善人,在這一生當中你得的是善報,你得的是善果;如果前世造惡業,你就會得惡報、惡果。善果感三善道,惡果感的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確實如此!
在這些年當中,我們遇到的奇怪事情很多,特別是附體的,像前年發生的,在甘肅,兩千年前羅馬軍團,凱撒大帝派的十萬多人侵略中國,沒成功,全軍在中國覆滅,可是這些鬼魂,二千一百年還沒有散,還在一起,鬼兵。他們附體把這個事情說出來,苦不堪言。遇到一位菩薩救他,這個菩薩他翻譯叫利賓,很多人說這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菩薩救濟他們。菩薩問了一句話很有意思,這個話的意思含義很深,菩薩說「中國不是你們的,你們來幹什麼?」這句話諸位有沒有聽懂?如果中國是他的,他就能征服,他到中國來做皇帝。中國不是他的,你來到這個地方白白的把命送掉了,不是你的。我們中國諺語所謂「生死有命,富貴由天」,這是講因果報應,是真的不是假的。
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惡不能不斷,善不可不修,人生在這個世間很短,短暫幾十年為什麼要造惡業?造惡業很容易,後果不堪設想,太恐怖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醒過來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會小心謹慎。佛教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不是一尊佛教的,一切佛都是教導我們這些,這四句話可以說是佛教的總綱領、總原則,總的方向、目標、宗旨。別人要問我們佛教是什麼?你就用這四句話去對答他,一點都不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諸佛,一切諸佛都是這樣教的。前面兩句非常明顯,斷惡修善,這是對初機,我們今天講普世的教育,對一切人的教育,斷惡修善。自淨其意呢?那是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那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提升到跟佛同樣的境界。佛是什麼?佛是覺悟,覺而不迷,這是佛。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佛用六個字統統包括了,一切法的體是性,從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現象,用一個相來做代表,性相,相裡面有理、有事、有因、有果,六個字就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對這個覺而不迷,這就是佛。佛是究竟圓滿,覺而不迷,究竟圓滿,稱佛;覺而不迷,還沒有圓滿,則稱菩薩。佛陀、菩薩不是神明、不是神仙,這個不能不知道,諸佛菩薩是人。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
我接觸佛教,方東美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偉大的哲學家」,我從這裡入門的。哲學是求智慧的,本經佛講得很清楚,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真實本際。本際就是自性。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真實利益就是真實的受用,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西方世界不是妄業所感,跟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我們這個地方,善業還算不錯,能夠有個小康之室。惡業就麻煩了,人不可以造惡業。人一定要守住四維八德的標準,四維八德合起來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人人都能夠遵守,這個世界很美好。古時候,家庭教,從小就教,社會教、國家教,所以中華大地這一塊寶土接受聖賢的教育,在歷史長河之中長治久安,怎麼得來的?就這十二個字。今天我們把這十二個字再提起來,這社會有救、世界有救!這十二個字你去問人,哪個人不要?個個都想要,沒有人反對,就是沒人教。《弟子規》是這十二個字的啟蒙,接觸到的,學習的,沒有不歡喜的。我們從這個地方觀察,順人性者昌,這是人性,隨順人性,決定是昌隆,違背人性是滅亡。今天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昌隆,還是希望這個世界毀滅?全在我們自己手中。沒有一個人不想好,現在問題是什麼?沒有人教。現在誰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教什麼?你去看一看,教暴力色情、殺盜淫妄,與這十二個字完全相違背了,就把人教壞了!不能不負因果責任。真正細心去想想因果,太可怕了。
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業報身,而是什麼?「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化生。「清虛,見漢吳譯,《魏譯》為虛無」,意思相同。「義寂曰:非飲食所長養,故虛無。非老死所殞沒,故無極。」這把虛無、無極解釋開了。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他的體質跟我們不一樣,他是蓮花化生。經文裡面告訴我們,不是我們這肉體,他的身體紫磨真金色身,所以他不需要飲食,不需要這個東西。那我們曉得,他靠什麼吸取營養?大概就是經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成就了金剛不壞身,寶相莊嚴,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是清淨平等覺的成就。所以經上形容他虛無、無極,他沒有老病死的變化,所以稱為無極。
「《嘉祥疏》曰:以神通無所不至,故無極之體。色如光影,故云虛無之身。」無極之體,神通,神通無所不至,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六種神通。神通的作用達到究竟圓滿,天眼能觀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個地方你沒有看到,能觀到極微之微,這講最小的。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念他看得清清楚楚。這是我們決定做不到的,我們肉眼做不到,我們用這些機器,極其精妙的機器也不能夠測到,只能夠測到一個現象就是它的速度太快,每一念一念的時候測都測不到。這神通無所不至,六根的能力,這無極之體。色如光影,光影是什麼?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妙極了,這虛無之身。這個身現大相,像虛空一樣,你看到佛身就像看到虛空一樣,半邊天;現小相,他藏在極微之微的當中,你沒辦法看到他,你也無法想像。微塵裡頭有世界,你再想,微塵世界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還有世界,重重無盡,像兩面鏡子對照,它的影像無盡的,重重無盡。
「又《會疏》曰:有而若無」,它有,但是又像無,「縱任無礙,故名虛無之身。」它這個身可大可小,可隱可現,隱是什麼?你看不到,現的時候你看到,它可以隱可以現、可以大可以小。而且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是隨自己,他自己沒有念頭,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那他就是菩薩,他不是佛。真正起心動念,墮到十法界去,就不在一真法界。如果有分別執著,他就到六道去了,那是凡夫,那不是佛。所以一定要曉得,極樂世界的人,我們現在知道,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真正證得究竟圓滿。同居土的菩薩,下下品往生的,在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出六道輪迴,《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從初信到六信沒有出六道,七信到十信超越六道,沒有出十法界,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大大的不一樣。西方世界從名義上來說,方便土、同居土就是四聖法界跟六道,同居是六道,方便是四聖法界,都是凡夫,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完全相同,極樂世界的殊勝就殊勝在此地。因為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一家,你到極樂世界完全證得。所以這裡講縱任無礙,《華嚴經》上他證得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故名虛無之身。「一得受生,無有終期,故名無極之體。」往生的時候你就得到,得到之後沒有變化,沒有終期,就是沒有終了,也就是跟你說有生無滅,有生無死,極樂世界真的是長壽天,不是假的,所以稱為無極之體。
「憬興云:虛無、無極者,無障礙故,希有故。如其次第。」這個意思說,「無障故曰虛無,希有故稱無極。諸家之釋,可合參。」古大德,這些祖師大德,他們所解釋的都可以看看,說得不一樣,意思大致都相同,我們會對這個境界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最後一句,唯證方知,你生到極樂世界完全明瞭了。這個地方要講清楚難,你要真的聽明白也難,只能夠說一個彷彿,從彷彿當中你能夠相信了、真信了,真發願求生,這目的就達到。事實真相一定要等你往生你就知道,怎麼介紹也是聽說的。後面這一段「享受極樂」,請看經文:
【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
這是離苦了。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你看這一小段經文,離苦得樂。這個念老的註解,「右文」,剛才念的這段文,「為第一」,四十八願第一願,「國無惡道願,與二十八國無不善願」,這兩願的成就,第一願國無惡道是離苦,二十八願國無不善是享樂。極樂怎麼個樂法?為什麼稱為極樂?這個地方都給我們顯示出來了。「小本云: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在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聽說餓鬼、地獄、畜生、修羅、羅剎,這些名詞永遠聽不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惡道是講果,果必有因,換句話說,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不善的因,你也聽不到。什麼叫不孝不敬、不仁不義、殺盜淫妄、貪瞋痴慢,統統聽不到,沒有,沒有這些事,哪裡有這些名?極樂世界找不到不善的因,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不善的果,他方世界有,有染有淨、有善有惡,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它這個淨土這個淨不是染淨的淨,染淨都沒有了這叫淨。有淨、有染,染淨是相對的,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四聖跟六道它是相對的,六道是染,四聖是淨。
聲聞、緣覺、菩薩、佛,他為什麼淨?我執破了,法執沒破。前面我們讀過人空法空,四聖法界的人空他得到了,四聖法界絕對不會以為身是我,但是他執著法有,那人是什麼?五蘊和合而現的這個假相,他認為五蘊有。五蘊是我們這個身的本質,這個身是什麼?五蘊,色受想行識,每一個細胞都具足色受想行識。細胞還太大了,我們在前面讀過,一塵一毛,它的微點,一毛,我們汗毛尖端,正報最小的,一塵是依報裡面最小的,佛法講的微塵,極微之微,也許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小光子。這個小光子有多大?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不是一百萬,一百億分之一,也就是一百億個這個小光點組成一個電子,電子肉眼看不到。那麼小的小光子也是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我們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觀世音菩薩很厲害,「照見五蘊皆空」,知道這個小光子是怎麼回事情,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這種小光子你不能說它沒有,也不能說它有,你說它有,錯了,說它沒有也錯了。為什麼?你不了解它的事實真相,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說它有,對的,你說它沒有也對的,真正明白了,怎麼說都對;沒有搞清楚,怎麼說都是錯的。這是佛經裡面所講的科學,真的到尖端科學了。
下面看,「又曰: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是《彌陀經》上說的。極樂世界的眾生,就是眾菩薩,特別指的是凡聖同居土,沒有苦,沒有三惡道,極樂世界沒有羅剎、沒有修羅、沒有毒蛇猛獸,毒蛇猛獸是畜生道,沒有,沒有餓鬼也沒有地獄。同居土裡面只有人天兩道,而且人天兩道都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是什麼菩薩?別教七地以上,圓教就是七住以上,阿惟越致菩薩。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得到阿惟越致菩薩那樣的受用,也就是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獨有。
而且證得這樣的位次,非常艱難,我們自己冷靜細心去想想就明白了。理論上講很容易,我們六根對六境,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知,六根所對的這個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是法身菩薩了。說起來很容易,你做起來試試看,你能不能真的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行嗎?行就證入,就相應,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了,你跟阿羅漢相應,你就證得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成正覺;再把分別放下,你就是菩薩,你是正等正覺;再把起心動念放下,你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成佛。凡夫成佛一念之間,這一念能放下嗎?放不下,繼續搞輪迴,放不下,繼續造業,只要你有分別執著你就在造業,一切時、一切處統統在造業,這個事情可真麻煩!
彌陀有方便,教我們不要造別的業,造什麼業?造淨業。什麼叫淨業?念阿彌陀佛叫淨業。這個方法好,你不能不造業,你不能不想、不能不說、不能不幹事,佛就教我們,念頭裡念念是阿彌陀佛,意業造淨業;口裡面聲聲是阿彌陀佛,口業;身業,教我們在適當的場合當中拜佛禮佛,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把我們對佛那分恭敬,禮佛是尊敬,尊敬一切眾生。更進一步的,把一切眾生都看成阿彌陀佛,幫助你,做助緣,你就很容易成就淨業,成就淨業就是成就往生。阿彌陀佛在哪裡?每一個人都是阿彌陀佛,樹木花草也是阿彌陀佛,山河大地也是阿彌陀佛,你跟生在極樂世界沒兩樣。這個方法確實是妙,妙不可言,這個方法真的能幫助我們轉境界,轉娑婆為極樂,化災難為吉祥,妙絕了。一定要相信,境隨心轉,如果心隨境轉,那就苦不堪言。世間人為什麼怕災難?心隨境轉,聽到災難心就惶惶不安,他錯了。佛菩薩不怕,不在乎,為什麼?佛菩薩心轉境,心淨則國土淨,心安則國土安,心善則國土善,萬法唯心,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世尊一生最重要的開示,我們要記住,我們抓住這幾條,問題全解決了。
像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我們只抓到十二個字,等於說全部都抓到了,這十二個字就是四維八德,五倫五常也在其中,十二個字全抓到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向這上面歸,在佛法上統統跟它相應,我們這一天的生活十二個字,我們這一年的生活不離十二個字,我們一生的生活都不離這十二個字,你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聖人,大聖大賢。我們為什麼不走這個路子?佛法裡面十善、四無量心,抓住這個就行了,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前面學過。不殺生,不欠人命債,殺生不但要欠命債,還要墮地獄;不偷盜,不欠人財,不必還債;不邪行,身三善。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妄語是欺騙別人;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作弄別人;不惡口,說話不粗魯;不貪、不瞋、不痴,十善。十善、四無量心,有這個基礎,修菩薩的十波羅蜜、六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就圓滿了。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沒有不往生的。真正能離一切相修一切法,往生極樂世界直接生實報莊嚴土,無比的殊勝。所以到極樂世界但受諸樂,極樂是從這來的。
「又《論註》曰」,《往生論註》,曇鸞法師的,「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這跟那個無間地獄正好相反,無間地獄是什麼?永離身心樂,受苦常無間,無間地獄,完全相反。「故經云: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這是把極樂世界居民他們生活的享受為我們介紹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