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一集) 2011/4/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6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二十六面,倒數第五行,從頭看起:
「下云見樹成忍,前遍舉六根,此獨云見者,蓋標眼根以例餘根也。」事上雖然說六根,而實際上在其中作用確實是六根互用,所以舉一根其他的五根自然包含在其中。這個地方,六根上只說見,眼根。「見樹成忍」,成就忍辱波羅蜜,而且是圓滿的忍度,無生法忍,正是第四十一願,彌陀四十八願,「四十一樹現佛剎願」,在菩提樹當中你能夠見到十方諸佛剎土,當然包括我們地球在內,而且看得非常清楚、非常仔細,與第四十七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這個忍是無生法忍。所以這一段經文介紹的,就是第四十一願、四十七願的成就。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是四十八願的圓滿功德所現。
「《會疏》釋云」,這是日本祖師大德的註解,「仰唯道場樹者,正是正覺果滿之標幟也。」好像豎立一個旗幟,這個旗幟代表什麼?代表阿彌陀佛因圓果滿,究竟成佛,代表這個意思。「名號者,即是本願成就之實體。故願以聞名為得忍因,成就以見樹明其相。」底下一個小註,「謂彌陀大願既已成就,則以見樹證明得忍之事相。」阿彌陀佛大願的成就,這個菩提樹就好像是展覽館一樣,你在這個樹中完全看到了,所以這個樹不可思議。「彼聞名,即道場樹之妙聲。如《小本》曰: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見到菩提樹,聽到六字洪名,自然皆生,不是幾個人,不是少數人,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這個樣子,見樹聞名都能生起念三寶之心。佛是覺,經題上的覺,法是平等,僧是清淨,也就是說,自然生起清淨平等覺心,這是真實功德。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寶的本體,是三學,是三慧,一切佛法都不離清淨平等覺,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全都含攝在其中。在極樂世界,我們見樹見到了,聞名號也聽到了,換句話說,六根所接觸到的無一不是清淨平等覺。這是自性圓滿功德,究竟流暢,說大,遍法界虛空界,說小,極微之微,不可思議的是大小不二,小中見大,大沒縮小,小也沒放大,重重無盡。
這下面說,「此見樹,即阿彌陀之果德也。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這幾句話在下面總結就說出來了,大意是說,見樹你就見到阿彌陀佛的果德,修因證果,圓滿的展現在大樹上。大樹好比是個展覽廳,彌陀從初發心,怎麼發願、怎麼修行、怎麼成就的,你在這個展覽室裡一覽無遺,統統見到了。益彌著明,格外的清楚,格外的明顯。看清楚了,聽清楚了,心裡明白,也就是覺悟了。「總之,名號與樹,皆是果地大覺妙德之所顯,皆是圓圓果海圓融具德。」不但是樹,樹是舉一個例子,一草一木、一毛一塵。經上說一毛,正報裡面最小的,我們身上的汗毛,正報最小的;一塵,依報裡面最小的,物質環境裡面最小的,都是阿彌陀佛妙德之所顯,都是阿彌陀佛果海圓融具德。
念老接著告訴我們,「皆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是講的自性,這是講的常寂光。性德用智慧來做代表,就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句話完全包括了。無為法身,就是今天哲學裡面所說的萬有的本體。「皆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只有這個是真實的。為什麼?永恆不變,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這是真實之際。「亦即是當人自性」,這一句非常重要,說了那麼多,與我們有什麼關係?這一句說明白了,當人就是自己,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自性。由此可知,極樂世界跟我們的關係多密切,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阿彌陀佛也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自性,一法不立,連虛空也沒有了。為什麼?虛空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跟諸佛菩薩什麼關係,我們跟這個宇宙是什麼關係,我們跟一切眾生是什麼關係,這是大乘佛法的倫理,倫理是講關係。這個關係說到了極處那是一體,不能分。大宇宙像是我們這個身體,我們今天身體是身體裡面的一個細胞。說細胞說得很大,細胞裡面的一個分子、一個電子、一個粒子,現在量子科學家說一個小光子,大概是佛所說的極微之微。如果沒有這個極微之微,這身體就不存在,就沒這個身體。如果物質現象不存在,這個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我們所謂的實體,凡夫所說的實體。大乘佛法無比殊勝,就是把真相告訴我們。我一生就是存一個感恩的心,沒有遇到真善知識,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我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我都不能成就。方東美先生幫助我認識佛教、認識大乘,章嘉大師幫助我奠定修學大乘的基礎,李炳南老居士十年幫我引入門。如果入門沒有成就,那只是入門,距離登堂入室遠之遠矣,大門進去是院子,沒有進屋子裡面去。這個要感恩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讓我對佛法鍥而不捨,知道殿堂之美,知道門戶所在。還得感激佛菩薩、上天延長了壽命,如果壽命不延長,我認識不夠透徹。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要緊,一聞千悟,中下根性的人需要長時間的薰修,這個壽命是關鍵,壽命短了來不及,就是說你功課沒學完,壽命到了,這是遭難。功課學完了,行,「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什麼?提升了,升級了。沒聞道,這個聞是開悟,天天聽沒開悟不算,聽了開悟那就算。覺悟了,也就是清淨平等覺你得到了,那個算;沒有得到的,不算。那只是阿賴耶裡面下種子,做為來生後世遇緣的因緣,遇到緣你就接著修,這一生不能成就。你說這個關係多大。
《群書治要》印出來了,傳統文化、大乘佛法能不能夠興旺起來?難,太難了。難,不是說我們學習的資料沒有,學習資料有,找不到的東西也找到了,可是誰能讀?誰能理解?誰能得受用?這就是大難事!如果我們不能讀,讀了不能解,解了不能用,沒有辦法落實到實際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它就不起作用,難在這個地方。這個難關如何突破,它的根本是在孝敬,這兩個字就能突破。孝敬從哪裡來的?從父母師長那裡得來的。老師教我們孝順父母,父母教我們尊師重道。父母跟兒女不好意思說我是你的爸爸媽媽,我養你很辛苦,你要孝順我,說不出口。那怎麼辦?要老師教,這學生才恍然大悟。老師也不能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要尊師重道你才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說不出來。這話誰說?父母說。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個人就教出來了。
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有沒有人教?沒人教。中國人說一甲子之前,六十年,我開始學佛的那一年,台灣的社會,父母還教,教兒女要聽老師的話,要尊敬老師;老師也會教學生,要聽父母的話,要孝順父母,還有人說,六十年前。十年之後,好像聽不到這個話了,都學西方人的。西方人沒有五倫,只有一倫朋友,父子也是朋友,老師也是朋友。真能做到朋友,也就算不錯,外國人只有一倫,中國有五倫。這使我們想到,為什麼中國,就是東方的學術超越西方那麼多,中國人學五倫,原因在此地。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總而言之都是一個教育問題。
人性確實是本善的,人是有良心的,看你怎麼教。現在的人都被教壞了,觀念全錯了,只是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大乘佛法之所以殊勝,殊勝在哪裡?殊勝在無我。你看《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它的殊勝在這裡。無我就沒有競爭、沒有衝突,有我當然會有衝突。佛法高明就在這個地方,直通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直通,當中沒有障礙,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個是「即是當人自性」,這句話講得太好了。大乘佛法的教學目標,是幫助我們認識自性,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沒有別的。自性是大圓滿,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一切本具,沒有絲毫欠缺。極樂世界自性變現的,華藏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圓滿的性德,這裡講圓融具德,圓圓果海。海是比喻自性的廣大,自性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取這個意思,真正的自己。佛門常說不捨一法,這是講它的包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又說不立一法,這個不立是什麼?這一切法裡頭不能執著、不能分別,講到究竟處不能起心、不能動念。體性不礙現象,現象不礙體性,它是圓融的。性在哪裡?性在相中;相在哪裡?相在性中,性相是一,永遠分不開。大慈悲的性德於是自然就流出來,你對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一片慈悲,平等的慈悲,恭喜你,你成佛了。這個境界叫圓滿成佛,阿彌陀佛到這個境界了。每一個發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到那邊就不退轉,到那邊就不會迷惑,在那邊修學,最後的成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成佛了。成佛的樣子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樣子,這真正不可思議。
「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真實之利也。」所以你到極樂世界,你受用到真實的利益。什麼受用?六根的受用。在那邊有六根、有六境,沒有六識。為什麼?轉識成智了,在極樂世界沒有六識,有六智。眼的見不是眼識見,我們現在是眼識,識是什麼?分別執著。法身菩薩不用識,識沒有了,用什麼見?見性見,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相有見聞覺知,性只有一個,六根全見性了,這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台智者大師說的,這個果位叫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叫分證就是他沒有圓滿,為什麼沒有圓滿?他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掉。無明習氣斷掉那叫妙覺,那不叫菩薩,真的是佛,究竟圓滿的佛果,《華嚴經》稱妙覺位。等覺還是分證,妙覺圓滿了。妙覺不住在實報土,他升級,他住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統統是妙覺。而實報土是圓教初住到等覺,一共是四十一個位次,他們全住在實報土,實報土純是法身菩薩。
我們把這些事實搞清楚、搞明白了,應當認真努力爭取,爭取什麼?爭取我們往生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上上根人。能爭取得到嗎?就像善導大師所說「萬修萬人去」,你只要肯爭取,你一定能夠得到。要怎麼爭取?沒有別的,放下。放下執著,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你爭取到阿羅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不是同居土,你真不執著了。再提升,不但不執著,分別心都不起了,分別心沒有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土裡面上輩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品往生。再提升,不但不分別,起心動念都沒有了,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不需要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是你自己證得的。沒有能力證得這個境界,我們是把煩惱伏住、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這是生凡聖同居土,這樣的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薩。你從表面上去看,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沒兩樣。這什麼緣故?阿彌陀佛加持你的,不加持你沒有。如果你自己有能力生到實報土,那就佛不加持你也有,佛加持你就更殊勝。
你要問,我們佛法法門這麼多,為什麼修淨土法門?淨土法門無比殊勝利益就在彌陀威神加持,這其他法門裡頭沒有,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太殊勝,決定不能讓它空過,我們的學習分分秒秒都要抓住,抓得緊緊的,不要讓它空過。分分秒秒怎麼抓?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別中斷,你就抓住了。一中斷,昨天講的煩惱裡頭失念,你那個正念失掉了。正念就是阿彌陀佛,念念是阿彌陀佛,念念是正念,只要正念沒有,邪念就出來了。沒有邪念?沒有邪念是無明出來了,不開智慧。所以沒有念佛的時候,不是無明起來就是妄念起來,這是必然的,沒有例外的。那他不念佛行嗎?不念佛全是妄念、全是無明。妄念,造業!造輪迴業。無明,糊塗!不開悟,障礙我們念佛。這是我們人生第一樁大事,別人怎麼做法我們不管,我們自己依照經典講的道理、方法、境界認真來學習就對了。經是佛說的,世代相傳,傳到中國也兩千年了,這個不是假的。
下面說,「但名號則聲聞十方,普被三根」,這講聞名,聞名的功德。為什麼彌陀名號聲聞十方、十方世界都知道?是一切諸佛如來都在宣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講經教學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這就是替阿彌陀佛做宣傳、做廣告,替阿彌陀佛招生。能信、能解、能發願求生,這就是阿彌陀佛有緣人;不信、不解、不想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沒有緣的人。可是我們知道,那些無緣的人,無論生到哪一尊的佛國土,肯定到最後,文殊、普賢帶領他們導歸極樂。只是繞個大彎路,最後還是要歸淨土,真正不可思議!
下面這幾句話說得好,「見樹則唯有神遊淨土,目瞻寶樹,方能獲益。兩者相比,則聞名得忍之益更為顯著。」聞名的利益比見樹的利益還要殊勝。見樹,就像今天高科技的展覽,極樂世界不需要展覽館,用寶樹,就在寶樹上展覽出現十方諸佛剎土依正莊嚴,你都看清楚了。可是聞名怎麼樣?聞名能得無生法忍,沒有說見樹得無生法忍,聞名得無生法忍,所以聞名的殊勝超過見樹。「故《會疏》曰: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彌是格外的顯著、格外的明瞭。此是見樹,彼是聞名,聞名是真正大幅度幫助你提升,這是真正修行人求之不得的大事因緣,提升境界。所以修行人,他對世出世間法不重視,他重視的確實就是要幫助他提升境界,得真實的利益。
下面這一段「得忍」,「信難信之理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為忍」,忍是這個意思。難信之理,為什麼難?它太深奧,它太神祕,淺至初學,不容易生起信心。它能信,這是能忍。這個忍在此地當作認可、同意、認知,有這些意思在裡頭。理不懂,他真信了,解不透,他不要解了,他就發願求生,真往生了,這怎麼回事情?這就是得忍之利,他有一個重要的信心,肯定佛菩薩不欺騙我,我雖然不懂,佛菩薩教我一定是好的,有這個信心他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對於這些道理他清楚、他明白,像我們現前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什麼?解悟,六十年的學習功不唐捐,我明白了,我了解,煩惱習氣放不下,我們往生生哪裡去?方便有餘土。為什麼?你懂得道理,這就把你提升了。如果你真能做到,真能把起心動念都放下,你就直接生到實報土。不了解,不懂得,我真幹,我就相信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不騙人,相信阿彌陀佛句句話是真實,全心全力去奉行,到西方極樂世界,很快你就到實報土去了。為什麼?一點障礙都沒有。在凡聖同居土聽阿彌陀佛講經教學,聽個三天、五天、七天,你就到實報土去了。為什麼?你有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
我們今天有幾個人對阿彌陀佛有誠敬的心,至誠恭敬?實在講沒有。身心帶著無量無邊的煩惱習氣,沒有能力突破,天天聽,聽不懂。古人用的一個方法,長時薰修。這個緣稀有難逢,你到哪一個道場天天能聽經聞法?古時候有,在中國,佛教從初傳到中國來,道場天天講經、天天教學,跟學校一樣。到唐、宋還保持像樣子,元、明慢慢就衰了。為什麼會衰?人的根性煩惱多了,煩惱多,正念就少,放逸多,恭敬就減少,表面見面客氣,謙虛客氣,真誠恭敬沒有。現在連一點表面客氣都沒有了,這是傳統文化跟佛法要再興起來難處在此地。什麼人能復興?只有靠再來人。眾生還有那麼一點福氣,想學、想求好,沒人教;有這個念頭好,這就是感,佛菩薩來應,佛菩薩到人間來教你。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念頭,沒有這個祈求,就是沒有感,那佛菩薩就沒應,他就不來了。感應這個道理是真的,感應的事不是虛假的,眾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應。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預言災難的世界,雖然災難還沒有降臨,可是災難降臨的時候就來不及了,那個時候手忙腳亂,那就到三途去了,這真可憐。如果我們有充分的準備,來因應這個災難,災難來了我們不驚不怖,我們能夠穩得住。這個時候需要心安理得,對於災難明瞭,什麼因、什麼樣的果報,清清楚楚,自己有智慧來對待。災難來臨的時候,不但不受其害,也能受到它真實之利,那你修行真有功德。我們現在在人道,災難來了之後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那是什麼道?那是佛道!災難保送我們成佛,災難幫助我們成佛,不是真實之利嗎?沒有準備的人,粗心大意的人,災難來的時候心慌意亂,他就壞了,他到哪裡去?他到三途去了。同樣是災難,去處不一樣。
對修行人來講,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無一不是增上緣,真正修行人、真正佛弟子,都是真實功德、真實的善緣,順逆沒有一樣不善。成就自己一片感恩之心,啟發自己報恩之心,知恩報恩。他為什麼不報恩?他不知道恩,他怎麼會有報恩的念頭?這個知恩是什麼?父母對他的好處,老師對他的好處,社會對他的好處,國家對他的好處,眾生對他的好處,他都不知道。上報四重恩,他對四重恩一無所知,只是口裡頭念念,不知道他對我什麼恩,不知道。這個三毒煩惱裡頭愚痴覆蓋,他雖然不貪不瞋,他痴!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與性德相違背的,自己錯了,還引起社會對佛法的誤會,對傳統文化的誤會,也就是對聖賢的誤會、對祖宗的誤會,這個罪過就重了。細細去讀戒經你就明白了,弘贊大師對戒經的註解《戒律全書》,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他註得很詳細,你細看就明白了。
現在怕的是時間太迫切,學習只有抓綱領,想詳細研究,時間沒有了,來不及了。如果真的像預言所說,二0一二年十二月災難爆發,我們哪有時間去學習?只有一個方法,老實念佛,放下萬緣,求生淨土。在這個裡面學真誠、學恭敬,我們就有救,學謙虛。我們提倡所提這四個字「誠敬謙和」,這四個字能做到,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真誠、恭敬、謙虛,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只說四個字,說多了做不到。什麼叫真誠?這個很重要。曾國藩先生在讀書筆記裡面給「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他也是佛門弟子,他說「一念不生是謂誠」。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誠。一念不生是什麼?清淨心,清淨心是誠心、是真誠。從清淨心裡面生起的慈悲、生起的敬意,用這點真誠恭敬學世出世間法都有大成就。真誠到極處,那是佛經上的話,不可思議的成就。這話都是真的。自古以來,世出世間老師教學生,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是平等的,但是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是不平等的。愛心平等,教學為什麼不平等?學生根性不一樣。根性深厚,他接受的能力強,多教他;根性下劣,接受的能力差,你就少教一點,教多他接受不了。老師對學生教學不同,原因在此地,老師沒有私心,沒有對哪個學生偏愛,沒有,平等的。學生當中,哪個學生有成就,哪個學生不能成就,老師心裡清清楚楚。平等心是什麼?「凡是人,皆須愛」,愛心不能有差等。
今天不但佛法理深奧,世間法也不好懂,世間法的理也很深。中國兩千年來,從漢朝到現在,沒有不尊敬孔孟的,稱孔孟為聖人。孔子是大聖,孟子是亞聖,好比孔子是冠軍,孟子是亞軍,這第一名、第二名。在這個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沒有不尊敬的,沒有不跟他學習的,中國社會這兩千年來長治久安就靠這個。今天不學了,不學社會就亂了。你有沒有方法比過去治理得更好?有沒有比孔孟更好的方法?找不到,這個動亂擺不平。擺不平並不是完事,擺不平接著來的是大災難,這是佛法說的,佛法講「境隨心轉」,人心壞了,一百八十度的違背了倫理、違背了道德、違背了因果,這個境界是被心轉,心壞了,社會壞了、地球壞了。心是能轉,境是所轉。這個說法社會上沒人相信,為什麼?不合科學,這是迷信,一句話否定了。那怎麼辦?只有隨他去。信的人有福了,這宗教上的話,你信你就有福。剛才說的,大災難來了,各人去處不相同,有福的人到有福的地方去了,沒福的人到沒福的地方去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再看下面,「淨影云: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慧心不是煩惱的心,有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法是什麼?大自然的原則,大自然的秩序,在佛、在儒稱它作性德,現在人稱為大自然的秩序、大自然的原則。實在講,人心亂了,大自然的秩序也亂了,你看春夏秋冬四季反常,這就說明大自然的秩序亂了。幾千年前老祖宗告訴我們的,大自然的法則,他們所講的倫理、道德、四維八德從哪來的?大自然的秩序裡面悟出來的。他能體會到,他們的心清淨,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欲望、沒有怨恨,心裡面永遠是平和的,所以自然的法則他們能感得。心能轉境界是覺悟的人、是明白的人,心被外面境界所轉是凡夫、是迷惑的人。可是這兩方面實際上是互動的,彼此都有感應,關鍵在智慧。所以遠公大師說慧心安法,這個法是大自然的法則,狹義的來說大乘佛法,再把它縮小來講,《大乘無量壽經》。我們的智慧心安住在這部經典上,經典教我們怎麼做,依教奉行,經典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一定要遵守,這就是慧心安法,這就叫忍。忍就是定,我把心定在這部經上,我這一生起心動念、生活行為依這部經做標準,這個標準是阿彌陀佛的標準,無上大法的標準。「《會疏》云:智行增進名法忍。」智慧的行為天天增長,日日有進步,這叫法忍。
「獲三種忍者」,這是經上講的。「《淨影疏》曰:尋聲悟解,知聲如響,名音響忍,三地已還。」三種忍這第一種,淨影大師說的,隋朝慧遠大師。尋聲就是聞聲,開悟了。怎麼開悟?各人的緣不相同,有人見色開悟,見到色相,有人聽聲音、聽教,聽法聽教開悟的,有人確實聽外面風吹樹梢、雨打芭蕉,從這些音響裡面開悟。這是哪一種人?多半是參禪的人,心地寂靜。在什麼時候?將悟未悟的時候,遇到這種音聲的緣分,一下觸動,豁然大悟,這麼回事,他開悟了。「知聲如響」,響是回音,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就聽到回音,這個說明它不是真的,就好像陽光之下,地上現個影子。形現影,聲現回聲,這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應該執著、不應該分別,對於一樣明白了,一切法哪一法不如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不再分別,這叫音響忍。「三地已還」,什麼人證得?這裡講的多半是別教,別教初地、二地、三地,這三個位次證得的是叫音響忍。
第二,「捨詮趣實,名柔順忍,四五六地。」詮是個工具,實是實際理體,就是真實之際,那是什麼?那是自性。我們在修學的時候,無論依哪一個法門,法門就是詮,你要不把這個法門捨掉,你就沒有辦法得到真實。所以大乘佛法是詮,要不要學?要學,過河的時候要它,到岸的時候就要把它丟掉。《金剛經》上說「如筏喻者」,你能把這個到彼岸的時候,所謂過河就要把船丟掉,你才能登岸,你要不肯離開船,永遠到不了彼岸。所以佛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緣所生。《中觀論》上講得很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叫柔順忍,比前面高,四地、五地、六地菩薩他們證得,他們是柔順忍。知道世出世間法都是假的,可以學習、可以受用,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學習的時候不執著言說相,經本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名字裡頭名詞術語,不執著心緣相。決定不要起心動念去想它,這個是什麼意思,這段講的什麼?佛什麼也沒講,什麼意思都沒有,你所想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要什麼都不想,你看到這個經文,字字句句無量義,那就是如來真實義,是你自性裡頭的真實義。你用第六意識去思惟它、去觀想它,那就變成你自己的意思。柔和、隨順佛菩薩的教誨,真幹,這叫柔順忍。
「證實離相,名無生忍,七地以上」,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無生忍就是無生法忍,他明心見性了,證實就是明心見性。離相,對於一切現象,我們平常所講的三種,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不執著,都放下,也不分別了。一切現象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證實了,證實什麼?一切法不生不滅,就這三種現象。這個的確有深度,很難理解,我們也是最近這幾年,大概十年左右,早年講經分享沒說到過,早年多半依《仁王經》。這些年我們看到《法苑珠林》,我從《法苑珠林》上看到的,《菩薩處胎經》,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知道無生法忍是怎麼回事情。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多微細的念頭?有幾相?相就是現象;有幾識?相就是物質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我們才曉得,凡夫起一個念頭,那個細念不可思議。菩薩很具體的說出來,一彈指,大概我們一個念頭,這個起滅,也就是一彈指,我們能感覺到,沒有想到這一個念頭裡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三十二億乘百千,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就是生滅,現象的生滅,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的生滅。那一秒鐘呢?現在都用秒作時間單位,一秒鐘至少可以彈指四次到五次,我彈的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更快的,年輕體力好的,那要是彈五次,一秒鐘就一千六百兆。諸位想想,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生滅,就是微細念頭的生滅。我們才知道佛經上所說的不生不滅,這個說法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
佛在三千年前講現象到底是什麼,講清楚了,講明白了,現象是假的。佛對於這個現象用五個字來代表它,色受想行識,這五個字叫五蘊。五蘊是指什麼?最微細的這一念,這一念裡頭就是五蘊,這一念裡頭有物質現象是色,有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換句話說,所有物質現象裡頭都有精神現象,物質跟精神永遠分不開,而且物質是精神變的,物質的本質是精神,就是念頭、心念。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我們很多人都會說,真正的意思不知道。什麼叫心想?不是我們粗心大意,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佛怎麼知道的?佛從禪定當中知道的。不是他一個人知道的,佛說八地以上的菩薩,他的定功就見到了。那我們曉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的人他們都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證實離相,相根本沒有,三種現象好像是有,實際上沒有。就是相有性無,事有理無,你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真相明白之後,徹底放下,什麼心態對它?不起心不動念,妄不妨礙真,真也不妨礙妄,可以同時存在。這個存在其實就是不存在,所以存在跟不存在二邊不著,這叫中道。
下面我們看念老註解的,「其意謂」,就是《淨影疏》裡這一段的意思,「聞法悟道,知一切法,如聲之回響(回音),如夢幻泡影,名音響忍」,比喻作音響忍。「是別教」,這講清楚了,「別教三地以下之菩薩所得」,這不是圓教。別教的初地等於圓教初住,所以在圓教來說初住、二住、三住他們得到音響忍。真正曉得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別當真,當真就錯了。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捨離言詮,趣入實相,名柔順忍,是四五六諸地菩薩所得」。「若證入實相,離一切相」,這《華嚴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名為得無生法忍」,這時候你真的明白了,你承認,你肯定,不再疑惑了,一切法不生不滅,覓生滅了不可得,「七地以上的菩薩」,七地、八地、九地、等覺,他們證得的。
「又《彌陀疏鈔》曰:無生忍,略有二種」,一個是「約法」,一個是「約行」。「約法,則諸無起作之理,皆曰無生。慧心安此,故名為忍。」心定了,諸就是一切,一切法沒有起作之理。這句話怎麼說?從理上講一切法沒有起作,起是興起,作是作用。這個意思我們現在才明白。你想一想,佛經上講的一念,我們對於這個一念,始終沒有搞清楚,囫圇吞棗的解釋。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起滅,我說它起,它早滅掉了,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沒有相同的。所以現前這個現象怎麼回事情?就是這些妄念相似相續相。它不是相續,相續的時候每一個念頭相同,那就是相續,每一個念頭不相同。所以我們看這個境界確實就像《還源觀》上所講的出生無盡,是這種現象。變幻無窮,你找不出一個相它存在那裡,找不到。所以說「皆曰無生」,不生不滅。沒有生哪有滅?如果真的沒有生滅,說它不生不滅這個話不是空話嗎?說得毫無意義。它有生滅,有生滅跟無生滅等於無生滅,你沒有辦法看到它的生滅。八地菩薩雖然看到,也掌握不住,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你無法控制,你知道這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是自然現象。自性清淨心裡頭這個現象沒有,這要記住,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也沒有。這是阿賴耶的業相,現在科學家講的是能量,就指這個東西。
所以近代科學對大乘佛學有很多幫助,很深密的東西,不能夠理解的,我們現在慢慢了解它,對我們很有幫助,我們知道應該要放下,不放下是錯誤的。所以看破之後才能放下,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放不下,那你就得學,事實真相了解,自然放下。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什麼都好,不要去計較,一計較就是輪迴心,就造輪迴業,那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一切隨緣,樣樣都不操心,樣樣都不關心,千萬別執著,不要分別。起心動念我們做不到,很難理解,但是不分別不執著是絕對正確。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往生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在品級上是大幅度的上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