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五集)  2022/2/1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233-0005

  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新年吉祥如意,阿彌陀佛。我們迎來了壬寅年的虎年,虎有革故鼎新的意思。就如同在《易經》革卦,我們說革故鼎新,這都是有《易經》的典故在。在九五爻第五爻,孔子的《繫辭傳》解釋叫「大人虎變」,本來是商湯王、周武王他們有威德救民於水火,就創立了商朝、創立了周朝,所以虎是很有因為自己改變而能利益到他人的含義在。尤其這個變對於我們修學來講,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我們就大變活人,就念念為眾生著想。我們能真正發菩提心用真心,這個改變我們想一想,會有多少人因為我們而改變?這是我們迎接虎年要首先思考的一個問題。

  就如同經文「福慧始聞第四十七」最後,「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進一步要「受持廣度」,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諸位同修,這句話我們要不要受持?廣度,我們經文不能挑著學,廣度,那我們就要直下承擔,來利益親戚朋友,利益跟我們有緣的眾生。我們有這個心,跟《無量壽經》經文才相應;假如沒有這個心,看這個經文可能相應度就比較難深入了。還有很多人等著我們把淨土法門介紹給他們。你們的表情好像不是很認同我講的這句話是吧?「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這每一句都在指導我們的態度。

  我們上一次剛好第三集探討結束,進入第四集。今天我們還是從第四集開始,我們看第一句:

  【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

  為什麼要去無量世界成等正覺?為了度眾生。所以我們發菩提心,我們在受持這些經句就相應,跟一切諸佛相應,我們在念這一句的時候加持力就大了。這一部經是昇灌頂階,用頂法在加持我們。就像這一品經「德遵普賢」,我們做過三時繫念都知道普賢王菩薩,菩薩的頂法,這一品經就是教我們怎麼行普賢道。所以心相應很重要。菩提心也不難,因為那是我們本有的真心。

  大家記不記得「以諸法藥,救療三苦」?我考試一下,看你們有沒有看第五集。可能有人說:「幸好今天才講第四集,第五集我還沒看。」我看你們的眼睛看看,一臉茫然被我抓到。老人家以諸法藥,他老人家慈悲,佛法浩如煙海,他把綱領給我們指出來了,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綱舉就目張。大家聽經當中還要聽到師長的慈悲,這個法就珍惜了;沒有聽到他的慈悲,也不覺得稀有。找五個行門的綱領,一切四十九年的經都包含,這不是過來人怎麼挑?尤其一開始三福,修行的基礎,這一段有很多對我們的提醒。第三福裡面就是發菩提心,這是菩薩乘,我們就是要行菩薩道。

  尤其祖師省庵大師,淨宗十一祖。我們都知道這部經的宗要,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上輩、中輩、下輩往生都要具備這八個字。為什麼說二乘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二乘種不生,因為二乘人沒有發菩提心。祖師慈悲,怕我們不知道怎麼發,所以他開示到《勸發菩提心文》。我們看到祖師的這篇教誨感受到什麼?感受到這些祖師都在護持我們成就道業,甚至可以說生生世世隨逐於我,心無暫捨。我們看印光祖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我們是這一生第一次接受大勢至菩薩的攝受嗎?可能都不是了。印祖的《文鈔》斬釘截鐵,裂魔見網,我們一些錯誤的想法、看法,一看他老人家的《文鈔》,我看《文鈔菁華錄》感覺被敲了好幾棒,一些修行當中比較偏頗的地方都被他老人家糾正了。所以這個師長恩,不止是師父上人,歷代祖師都是這樣,而且他們的智慧都是圓滿的,他們都是入了法身的境界,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

  我們看一開頭,「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發願、發菩提心是最重要的。「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後面引《華嚴經》:「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忘失是有發,但是沒有保持,就是魔業,「況未發乎?」所以修行首重發菩提心。我們要能受持好這部經,也是要發菩提心。

  祖師還分析給我們聽,怎麼發?他從八個角度邪、正、真、偽、大、小、偏、圓來指導我們。

  什麼是邪?世間有修行人,「一向修行」,從外相上都有修行的這些方式、儀式,但「不究自心」,沒有從他的心地上去修行,著在外相。六祖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認識自己的真心對於修行是太重要了。說到這裡我們就要感謝老法師慈悲,怕我們不知道觀照真心,又怕經典我們看了領會有限,把真心用五個向度讓我們體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是心法,心有根本,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行有根本,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而省庵大師提到了,什麼是邪?你「不究自心,但知外務」,都在忙活外面的事情;「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我們這兩集都有提到壞諸欲塹,貪現世欲樂就掉到五欲裡面去了,這都要去掉的;「或望未來果報」,還希求未來的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既不求利養名聞,又不貪欲樂果報,唯為生死」,只為了了脫生死,只為了成菩提道,「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沒有其他的念頭。「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雖然修行是一條長遠的路,但不會退縮;「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行菩薩道不會嫌棄任何一個眾生。「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祖師比喻,萬仞之山,但是我們毅力不懈,一定可以爬到山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剛剛是邪、正,現在是真,一定能夠堅持到最後。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內心還有很多染著,外面表現得好像很像修行人,「始勤終怠」,一開始很勤奮,但不容易保持,慢慢就懈怠。「雖有好心」,但是有夾雜,「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雖然也有行善的心,但是惡念、惡行還是伏不住。「如是發心,名之為偽。」

  「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我們有不少同修參與《地藏經》共學,首先就要學地藏菩薩,眾生界盡,我願方盡;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四大菩薩表修德,是我們每一個行人都要效法的。「觀三界如牢獄」,觀三界輪迴像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不願再輪迴了;「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那就是小乘心。

  「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心外還有眾生,願度願成;「功勳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不見一法,離心別有。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他不見一法離心別有,其實這一段我們這兩集有沒有提到?老法師說,假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有一句最重要的,他老人家說是哪一句?我看你們的嘴巴。哪一句?「一切法從心想生」,那不都是自己的心現識變嗎?不見一法離心別有,這樣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可以從這八個向度檢查自己,因為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靠個人,得自己勘驗自己,才能打破自欺一關。

  從這八個向度我們檢查自己有沒有發菩提心,而菩提心必有因緣方能發起,萬法因緣生。首先第一個什麼因緣?念本師恩。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恩,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的恩,阿彌陀佛為我發四十八願的,我不能再辜負了,他這個心發出來,他念念彌陀,不辜負阿彌陀佛把萬德洪名成就了,我們老實念,就攝他老人家果地上的功德為自己的功德。甚至於我們研討到現在,賢護等十六正士代表這個法門專度在家人。我們真的沒有這個法門,靠自力六道出不去,阿彌陀佛的恩德太大太大了,所以念本師恩。

  念父母恩,念師長恩。老人家講經六十多年,把我們從五欲六塵裡面撈起來了,慧命來自於師父上人,這一分恩德沒有放下,都放在心上,我們不會懈怠,菩提心就保持了。念施主恩,念眾生恩。我們感覺到菩提心跟念恩特別有相應。

  前不久火山爆發了,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我們要念生死苦,要厭離娑婆。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的警覺性要高,這兩集也都有提到。

  念求生淨土。念生死苦是厭離娑婆、厭離輪迴,念求生淨土,我們常常想著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還有念尊重己靈,我尊重我有佛性,我不再糟蹋自己,我這一生最後生,我這一生一定要成佛,尊重己靈。還有念懺悔業障,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最後是念正法得久住。這一點在《無量壽經》裡面也是殷勤囑咐我們,「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我們在念這一品經,我們完全受持在心中,釋迦牟尼佛就是交代我的,我一定盡力護念眾生不要墮落,我一定透過自己來為人演說,把《無量壽經》演出來。演說,勸進行者,這也是淨業三福最後。只要我們把《無量壽經》做出來,接觸我們的人會生歡喜。這師父好像都講到了,待會我們再具體來看。我的感覺好像師父都講到了,待會我們看看我有沒有講錯。

  我們看『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師父講到了,這些與會的大聖都是修普賢行,與佛同心同願,盡虛空遍法界,以這個法門廣度接引廣大的眾生。諸位同修,我們現在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沒有?假如沒有,我們打算什麼時候開始?假如打算明天,古人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那有沒有想我現在沒有辦法同心同願?有沒有我們覺得現在不能同心同願?來,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麼現在不能同心同願?假如沒有障礙,那現在就應該,不能說明天,除非這個障礙去不掉。哪一個同修說現在不行,我們來討論一下。好像我現在的態勢你們可能也不敢講,我溫柔一點,有的話可以提出來,或者你現在不敢講,說我講了人家對我有看法,沒關係,寫下來,我們可以下一節課再來討論。因為這個很重要,古人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而且這裡講的是與佛同心同德,以這個法門接引廣大的眾生,因為這個法門是念阿彌陀佛。佛在經裡面說,一句阿彌陀是無上深妙禪,禪已經很高了,佛說這句佛號叫無上深妙禪。其實我們學了這幾集,應該我們現在可以講一些道理出來了。為什麼無上深妙禪?連普賢王菩薩都要勸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導歸極樂世界,他的普賢十願才圓滿,所以行超普賢登彼岸,這句佛號稱為無上深妙禪不為過,最快成佛的方法,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

  尤其阿彌陀佛的願,「一切皆成佛」。我不知道大家念《無量壽經》的時候,念到這句有沒有頭皮發麻,或者流下淚水,被阿彌陀佛這種願力所感動。託彼依正,顯我自心,我們會流淚是因為我們裡面有彌陀的自性,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引發出來了。念到那一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夏老說念到這裡常常都會忍不住流淚。所以我們要跟佛同心同願,因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不可能做不到。

  接下來經文講了,他是可以在無量世界成等正覺,而且是三十二應身,這裡只是舉佛身度眾生,舉三十二應其中一類。

  【捨兜率。】

  佛門很重視表法,兜率是知足天。『捨兜率』就提醒我們,師長也提了,知足常樂,知足的人無求,人到無求品自高。師父也說,知足就成佛了。在經典裡面菩薩也貪,貪度眾生、貪功德,能知足到極點就成佛了。而且知足的人特別容易感恩,感恩跟菩提心相應。念眾生恩,我們一天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那麼多行業在照顧我們,我們念著每一個人的付出,我每一天好好修行,迴向給所有眾生的恩德,那這些眾生都跟我們結了西方的緣。

  知足常樂,布袋和尚他笑口常開,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再來的。檢查我們知不知足怎麼檢查?看我們的嘴角是往上還是往下,常樂的一般嘴角往上,常常有點笑不出來嘴角會往下,這是可以檢查的。現在不用檢查,我們私底下再檢查。我前一陣子被提醒嘴角往下,所以我這是刻意鍛鍊,讓自己提醒一下嘴角要往上。後來感覺,身體還是會影響心理的,你的嘴角往下的時候心情會比較打不開;嘴角稍微把它往上提,可能是這個肌肉是不是會牽動什麼神經,這我就不是專家了。

  我們看師長老人家慈悲,開解得都非常的圓融。無論世法跟出世法,世法要知足才能常樂,出世法要懂得知足,你不知足就貪佛法了。我們知足,一部經,一部《無量壽經》就好了,三藏十二部讓給那些不知足的人去悟,八萬四千行讓給那個不知足的人去行。我們雖然只學習了五集,感覺到什麼?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我們才學到第二品,這些教誨都在裡面,有沒有感覺算了,別貪太多了。這一部經就含四十九年一切教誨,一部經、一句阿彌陀佛,好快樂!知足就樂了。接著:

  【降王宮。】

  佛『降王宮』,老人家在這裡也提到了,因為世間的人一天到晚腦子裡都是想名聞利養,一天到晚忙的也是名聞利養,所以菩薩降生到王宮裡面,名聞利養都具足了。說地位將來他是國王,中國人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這個世間富貴名利他統統具足,他能夠捨棄出家。我們好好想一想,我們天天搞名利,他為什麼不要?作斯示現,順世間故,啟發眾生,他不要了鐵定有更好的東西。這個做法就讓我們開悟,他過的跟乞丐的生活差不多,可是他為什麼那麼快樂?總有個道理。啟發人是什麼?真正的樂不是從外面刺激來的,從內在自自然然出來的,法喜。世間人向外追求名利,愈求愈苦,每天那麼忙,結果愈來愈笑不出來,所以「降王宮」啟發我們。但這一句跟我們也有關,我們也要表法,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不管在哪一個行業,表這個法。無求了,但是發展得很好,有名有利,但不貪著,甚至還可以讓給別人,那世間人說這個人怎麼這麼奇怪?也會啟發他。我們看現在的人,吃不好,睡不好,一天忙到晚,地位再高,財富再多,也是很可憐的。佛這麼表演,讓人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這些東西是假的、是空的、是麻煩!我們聽老和尚講「這是麻煩」,諸位同修感覺到麻煩沒有?是痛苦。老人家講這個法多精彩,是假的,是空的,是麻煩,是痛苦,絕對不是幸福、不是快樂。

  【棄位出家。】

  過的生活很簡單,沒有負擔。成德是出了家稍微有一點點感受,最具體的,首先有一點,出門不用想著要穿什麼衣服,還要挑。挑一件衣服假如要五分鐘,大家想一想,你這一生因為挑衣服花了多少時間?加起來也不少。這些你不要看兩分鐘,你不要看五分鐘,這每一項再挑一點,一天都不知道浪費了多少時間。洗個頭髮,今天用哪一罐沐浴乳、洗髮精?今天擦口紅擦哪一支?你看都花掉時間。我有時候剛好到居士家,到他們浴室去,洗髮精、沐浴乳十幾罐,抉擇起來都要花點時間。像我們不用挑洗髮乳,也不用挑沐浴乳。佛應該有考慮的,怎麼樣生活得愈來愈簡單。不過大家聽了不要太衝動,到時候妳先生生大煩惱,說以後禮拜二不準妳參加課程,妳給我剃個光頭不行。我們還是要修普賢行,要恆順眾生,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不要執著就好。妳先生喜歡妳留長頭髮,妳就留長頭髮給他,這叫普賢行,讓眾生生歡喜心。無有一法不是佛法,普賢行就在生活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當中,用對心就相應了。

  老人家還特別舉了一個例子,他們受戒的時候,得戒和尚給他們講的一個乞丐的真實故事,因為那樣的生活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我們看到這裡馬上反思,我還有哪些憂慮?我們善學的就順著老和尚的法語反觀,觀心為要,進而什麼?放下它。憂慮對自己、對別人一點好處都沒有,牽掛亦如是,所以不如念阿彌陀佛,自他都得最大的利益。而且老人家這裡也提醒到,生活簡單,尤其心清淨耗的能量就少,一個人耗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是在妄想煩惱上。最近看到我們一些同學晚上不用吃,我挺佩服的,因為我自己沒做到。觀察觀察,他們確實妄想比較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這個不能裝的。師長曾經也說,有人日中一食,最後胃吃壞了,因為他怕會餓,他就一直塞,結果塞到最後胃壞了。我們在修行的過程都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要做樣子給人家看,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況。為什麼是水到渠成?因為修行是一個過程,心慢慢清淨了自然飲食就會減少。

  這一段啟示,「棄位出家,苦行學道」都是啟示我們,什麼是真樂?什麼是常樂?最重要的是清淨心、平等心。用真心最樂,法喜充滿;用妄心就生煩惱。

  【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還包含佛他也要表演,他也是父母生的,不能說他突然從天而降,那我們就覺得學不來。他是人,他能成佛,我們也能成佛。善知識應化在世間,他都是來啟發我們。這我們要會體會,不然我們就不善觀察。我也遇到同修們都說,那是老和尚才做得到,我們做不了。他就不懂得老人家也是應這個世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假如他老人家表演讓你都是感覺他做得到你做不到,那怎麼學?所以這個心我們不能用錯,善知識所示現的,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是應我們這個時代的機,我們做得到的。甚至於他犯的錯也是,他沒有起個念頭「我要來犯錯」,他是應機的。就像印光祖師他也毀謗佛法,這個時代毀謗佛法的不少,他學儒家的學問都有這些情況。

  我們看老人家命中沒有福報,命中沒有壽命,他也是透過這一生修行把它完全轉變過來的。作斯示現為了什麼?為了讓我們感覺老和尚做得到我們做不到,不可能是這樣吧?假如我們不善觀察善知識的應機,還會形成我們的障礙,該效法我們自己畫地自限不效法了,這樣遇到這麼好的善知識就當面錯過了。況且師父上人是我們的老師,哪一個老師不希望他的學生超過他?哪一個老師不和盤托出?哪怕是講一段話都是和盤托出,一心成就學生。所以這個「順世間故」有好多的用心良苦在裡面,我們不能辜負了善知識的表法。接著: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這裡老人家還舉了《楞嚴經》上有一個比喻,我們要抓賊,你要先認識他,你才能把這個賊抓到。如果你不認識他,你到哪裡去抓去?我們要『降伏魔怨』,什麼是魔、什麼是怨我們得把它認識清楚,我們才能調伏它。不然到時候認賊作子,不只不能降伏它,還在伺候它都有,還在增長它都有。

  魔在《八大人覺經》提到四種,第一個五陰魔,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我們的身心不安,這都屬於五陰魔。拉回來我們淨土宗的修學,大家注意,《阿彌陀經》裡面有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修學,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裡講的是三十七道品,但是三十七道品還有前面三項,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四正勤是斷惡修善。你看這三門,三門不修,不能看破放下就留戀在這個世間,不斷惡修善就每天還要造新殃,怎麼可能往生作佛?這三個是基本的功課,而五陰魔就要靠我們能夠了解四念處,觀身不淨就不會貪愛身;觀受是苦,這個世間哪有真正的樂?苦苦、壞苦(那個樂只是暫時忘了痛苦而已,並沒有解決問題)、行苦,三界統苦,觀受是苦就不容易留戀;觀心無常,心控制不了,一不念佛就打妄想,做不了主;觀法無我,一切法,無我就是做不了主,身體你沒有辦法讓它十八歲,它會一直老化,包含因緣,你想留留不住,緣聚緣散。我們看破了,真正的常樂我淨到極樂世界才有,世間沒有。五陰魔,我們不受身心的折磨,能放得下,照見五蘊皆空,它是假的,它是空的,它是麻煩的,它是痛苦的,不要再執著身心。像身體也是惡臭不淨、無可樂者,別貪。洗澡的時候也是發菩提心,厭離娑婆,願生極樂,邊洗邊告訴自己,我這一生要換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所以洗澡也是修行,但是看會不會洗。我也見過一洗澡洗一個半小時,這也是挺厲害的。

  我們看第二類煩惱魔,貪、瞋、痴、慢、疑,這都是煩惱。諸苦皆從貪欲起,要把貪放下;瞋,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慢,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就不能傲慢;疑是修行人的大病,信為道元功德母,要把疑心放下,要理智,不能愚痴,不能感情用事。

  第三是天魔,外面的境界考驗。第四是死魔。說實在的,內抵抗力好,外面的天魔就比較動不了。就跟我們一般醫學上說的,免疫力強,空氣中有病毒也沒事,一樣的道理。第四個也很厲害,叫死魔。一輪迴一死就有隔陰之迷,前生的事情忘得乾乾淨淨,縱使遇到好的善知識,又要重頭修起。所以假如沒有死,我們修學早就成就了,就往生無量壽了,就不會再被死魔障礙。而且修行人對死、對無常警覺性要高,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一天又過去了,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有一次聽老法師講,新加坡的監獄有人去介紹念佛法門,對象是死刑犯,他過幾天要槍決了,他過一個月要槍決了,死期定了。結果居然還成就了不少人,槍決之後,身體都是軟的,因為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死,拼命念佛。好像還有紀錄片,對不起,上一次那個資料我得找一找,有拍下來的。我們聽一聽,死刑犯。諸位同修,我們的死期也定了,是吧?過一天就接近一天,我們跟他一樣。可是假如我們沒有這個認知,我應該可以八十的,覺得還很長、還很長。所以印祖說都被無常吞,用這個吞字,就突然來了,一點都沒準備,傻了。我們都見過,一下子看報告癌症,三個月,慌了。為什麼老人家指導我們每一天要當最後一天?因為這樣觀想,會一直提醒自己我還有沒有放不下的。每一天什麼時候檢查最好?當然隨時要檢查。躺在床上的時候,你還有事拉著你一定要去想,要注意了,那個就是牽掛。

  也有人表演上床別了下床鞋。我們認識一個同修,真的就是剛剛說的這個情況,「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每天佛教的活動積極參加,但名利心還很重,四十歲而已,四十出頭,隔天還要參加佛教活動,結果當天晚上中風了。早上他太太去看他,往生了,還把他送醫院去搶救,完全沒有想到無常會到他的頭上來。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常常要想著日子已經定了,就不會幹別的事,就會把念佛當作第一件事情了。黃念祖老居士慈悲,不要求我們把念佛當唯一,但是要求我們把念佛當第一,太重要了。第一不是說我有時間了來來來第一是念佛,是在境界現前我們快起情緒的時候第一是念佛,一不念言行可能就要造業了,伏不住了。平常把它當第一,在境界現前的時候才提得起來;平常沒把它當第一,境界現前很可能就提不起來了。所以我們常常覺得修了很多年好像還是不得力,很可能就是沒把念佛當第一。

  再來,怨,冤家對頭。這對我們來講,還沒學佛以前看了很多電影、小說,很多美好、很多幻想。佛法講破了,人跟人就四種關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師長還引了壽冶老和尚他那個道場的兩個對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大家讀到這一句要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什麼狀態,假如說「對呀對呀,就是這樣,他氣死我了」,這樣不妥、這樣不妥,應該是很歡喜,我的債快還完了,我快要去作佛了,還說這真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派來成就我的,我們心態要對。「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真的把這個世間看穿了,這是在修定修慧,因為看破是慧,放下是定。因為看破了,知道就是這四種關係,不會去強求了。而且我們在這些關係因緣當中都用感情出不了六道輪迴,不管是善緣、惡緣,都是六道的業緣。所以要結法緣,不要再結情緣了。但願人長久,唯有念彌陀,親眷永團聚,法界逍遙遊。大家應該這兩天不少聚會,要跟親戚朋友結法緣。

  看破了,深信因果,就不怨天不尤人了,都是隨緣順受。隨緣,人家來報怨,還;人家來討債,還;人家來報恩的,免了;人家來還債的,免了。痛快一點,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而且你都說免了,說不定又是作斯示現順世間故,這個世間還有這樣的人,原來他是念佛人,你就結了一個法緣。我們深信因果了,在這四種關係裡面就自在了,哪怕是還債,哪怕是報怨,報完了我就作佛去了。所以師長說「咬緊牙關,此生證無量壽」,你就雖然在還債,想一想我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就作佛去了,划算,值!但說實在的有這樣的心境,三五年之後就放得下了。真的咬緊牙關,不用咬一輩子,真咬,三五年慢慢慢慢境界就比較不會影響我們了。都要歷事練心,練如如不動。

  師父這裡最後還說,不能看破,不能放下,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你怎麼能脫得了魔掌?看不破、放不下,我們就每天被魔怨控制住了。新年第一天,我們得下個決心,要做個自在快活人,要做得了主,不能被魔怨控制住。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這是「成道」。而且這一句老人家也引了蕅益大師的教誨,釋迦牟尼佛也是『得微妙法,成最正覺』,他老人家也是念佛成佛的。在《彌陀經》裡面有透露,他老人家說的,「五濁惡世行此難事」,這個難事就是念阿彌陀佛成佛,難中之難無過此難。「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後再「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蕅益大師一點開來,讓我們知道這是最微妙的成佛之法。我們現在得到了,分秒必爭,不使一秒鐘空過,不使一句話空說。而且為什麼微妙?師長說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話老人家覺得是最重要的。佛教給我們念佛,我心裡念佛想佛,那就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開悟、明心見性了,就成佛了。所以天天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最健康的心理。我們就思惟《無量壽經》,就是憶佛念佛了。常常想,天天想,每天讀誦的時候隨文入觀,昇灌頂階,這樣不知不覺就成佛了。這都是師父開解的。

  【天人歸仰。】

  有天人來請法。

  【請轉法輪。】

  請佛說法。實在上說,我們看到佛這麼快樂、這麼自在,在人生之中他所表現的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能,這都是我們所希求的、所嚮往的,世間人看了就想要學他。這一段跟我們有沒有關係?我們現在佛弟子就要展現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能。因為現在的人心有千千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假如我們笑口常開,每天很喜悅,家裡又和和樂樂的,你說會不會有人來主動問你?我看你們都沒有反應。有沒有哪一位同修人家來問你夫妻相處之道,人家主動來的,或者問你怎麼教小孩、經營家庭?假如都沒有,我們從此刻開始要請佛住世、要請轉法輪,我們得從我們自己做起。佛給我們表演了,就像老法師當時候在美國,美國的鄰居跑過來問他們,你們到底是幹哪一行的?你們怎麼每天都笑呵呵的?那是人家主動過來問的。

  這些教誨都跟我們有關。在這個時代要表法並不難,是我們有沒有表出來而已,不然現在的人真的他也很苦,現在光是吃憂鬱症藥的就不少,你說他不想解決問題嗎?於諸眾生視若自己,現在憂鬱症的比例那麼高,我們得趕快先為人演說表出來。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佛法每一個字都不能滑過去,『常』,不間斷為我們說。『覺諸世間』,覺悟九法界的有緣眾生。

  接下來是教學的成果,他用法音覺悟眾生達到什麼效果?

  【破煩惱城。】

  這是比喻,煩惱像城牆一樣不容易攻破。佛真的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祖師慈悲,把它再匯整「百八煩惱」。天親菩薩造《百法明門論》,再把百八煩惱濃縮成二十六個煩惱,而根本煩惱有六條。我們說如斬毒樹,直斷其根,擒賊要先擒王,就從這個根本煩惱下手。

  我們目標很明確了,布施對治慳貪,貪、瞋,忍辱對治瞋,理智、智慧對治愚痴,謙虛對治傲慢,信任對治懷疑,精進對治懈怠。六度都是要放下這些根本的煩惱,我們要不斷用功把它淡掉。

  【壞諸欲塹。】

  『塹』是護城河,這都是譬喻。『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記得一開始聽到老人家說地獄五條根,自己想一想,這一條就會把我拉去地獄了,假如有兩條、三條,那自己是必墮無疑了,得趕快放才行,不然這五條根把我們拴在這裡,佛拉也拉不動。所以一定把這些東西要淡化,要真正看破。看破什麼?曉得這些東西是有害的,是要把我們拉到地獄去的,我們還會抱著它?

  我們要淡化,我們還是要守忠恕之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能我們覺得地獄五條根,結果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這樣就用反了。這五欲我盡力的要把它淡掉,別人有要包容、要恆順。不然你法用反了,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一定會有家庭紛爭的。在這個時代,人心變化快,環境變化也快,我們不懂得恆順,很難跟眾生相處好,我們一有執著就卡住了。不只要恆順,還要隨喜功德。人家堅持的我們不跟他硬槓,他的不好我們都包容,他有一點點好我們還隨喜功德,這樣才能感動人。不然眾生執著我們也跟著他槓,那每天都有很多事,一點芝麻蒜皮的小事可能搞得全家都不愉快了。

  這裡師父指導得很具體,我們面對五欲六塵,一定要認真念這句阿彌陀佛,恢復我們的清淨心。念佛人的功夫在哪裡用?貪心一起來,阿彌陀佛,把貪心壓住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一個念頭是煩惱,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就把這個妄想煩惱雜念打掉了,這叫用功。老人家手把手教我們用功,我們得用才行。這麼用功念久了,妄想煩惱自然少了、自然輕了,它就不產生障礙了。佛來接引的時候你真能放得下,真能捨得乾淨,這才能隨著佛往生西方。世出世間法都不能貪,娑婆有一愛之不輕,臨終被此愛所牽,都不能貪,要曉得統統都是假的、空的,絕對沒有一法你得得到。這我們要想清楚,求不有個對象嗎?那你求的那個不管是人還是事,它求不到,它是空的、它是假的。所謂「無智亦無得」,師長用《心經》啟發我們,「以無所得故」。

  我們能夠『破煩惱城,壞諸欲塹』,煩惱、五欲離開了,就能:

  【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顯明清白』那就是我們智慧起用,自得心開了,但是得要先放下才行。在這裡老人家是強調要捨識用根,整個佛法經典就是教我們捨識用根。師長說,你不捨識不可能了脫生死,但是念佛法門用六識也能往生,我們便宜就佔在這個地方。往生與否在信願之有無,不一定我們要捨識用根,其他法門要捨識用根才能出離輪迴,我們佔了這個便宜。但是也不是讓我們識愈用愈厲害,也是要淡。識,第六分別,我們要練不分別,在一切境緣把高下放下、把好醜放下,把這些分別要放下,不進則退,我們不練的話,它還是愈來愈起作用;執著,剛剛說的,根本煩惱就是執著,貪瞋痴慢疑;還有第八識落印象,我們也要練不落印象。

  不落印象好不好練?不好練。諸位同修,你們今天有沒有出門?有出門,好,那你早上過馬路的時候遇到那個人長啥樣子?還記得嗎?對,沒落印象。你今天見那麼多人都沒落印象,就看我們肯不肯用心,也是可以練的。這個要練先從另外一半開始練起,因為另一半太容易落印象了。所以為什麼會因為生活中一件小事脾氣就控制不住了?那是導火線,根源是什麼?一直在落印象。不落印象還是要在境界當中,尤其是跟家裡人相處,不要落他不好的印象。念恩忘怨,這在家裡人相處太重要了,不這麼轉過來,說要和諧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真的能念恩忘怨,家庭的境界一定可以轉過來。念恩忘怨就是普賢行,稱讚如來。

  我們看到前面主要是破迷開悟,都在教我們看破,看破是偏在修慧,下面是講修福:

  【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

  『調眾生』,能夠順法性,不違背法性。首先我們要能調伏得了自己,我們要用真心,不要用煩惱、不要用妄心。能調自己了,進而能夠去護念別人;自己調不了要去護念別人,別人也不服氣。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宣妙理』,宣示宇宙人生的真相。給我們講清楚了,我們知道哪些該放下,自然會放下,該取的我們會取,該捨的我們會捨,明瞭了不需要人勸導。今天很多的人勸導我們要捨,為什麼我們還不肯捨?事實真相沒搞清楚。聽經薰習還是很重要,勸勸勸說不定哪一次勸明白了。

  真的放不下還是因為沒搞清楚。比方說我們舉個例子,今天有一個大便,不好意思,大年初一,有一個米田共,跟一邊是黃金九九九的,請問大家你拿哪一個?你再傻你一定拿九九九的。米田共就是娑婆界,黃金就是極樂世界,我這麼比喻不過分吧,那拿哪一個?當然拿黃金,當然拿極樂世界。那我們看我們現在的念頭是去拿極樂世界還是去拿米田共?那要看破,不能輪迴心搞輪迴業,那不是搞得自己一身都是臭味?下一次看到米田共就提醒自己,要拿黃金,不如早日念阿彌陀。

  『貯功德,示福田』,這些我們都要搞清楚,功德,什麼是功、什麼是德。因為六祖大師說生死大事福德不能救,功德才能救,所以這一段得搞清楚,持戒是功,修定是德;修定是功,開智慧是德;布施是功,破除了慳貪就是德。要放下,你布施但是還有求好的果報,那不是功德,那是福德。梁武帝就栽在這裡,「朕有沒有功德?」他沒有聽到這一段,什麼叫功德他沒搞清楚,他搞輪迴去了。老法師給我們講那麼清楚,我們得搞明白,要「貯功德」,不是只有去修福而已。

  了生死出三界圓成佛道靠功德。福德也很重要,福德是幫助你度眾生,因為你沒有福報度眾生比較困難。沒有福報,因緣一變化做不了主。你看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可以護持那麼多人多好,但沒有這個福做不到。一個殊勝的法緣假如變化了,那很可能都是福德不夠,這一方的人福報不夠,善知識留不住。

  但福德跟什麼有關?心量。我們去觀察老人家,老人家眉毛這麼厚。我的眉毛太薄了,不過是可以修的,我最近眉毛都有在長,這樣慢慢變得有定見,重情義。老人家重情義,他在一個地方不會走的,他會念著這方的恩,可是為什麼都走了?心量不相應,這一方的人心胸只想自己,跟老人家為了天下蒼生不相應,福報不夠,留不住了。方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福報還是要修,這樣度眾生比較不會困難。

  而且眾生愚痴,有大福報的人,他也著相,他很願意親近,沒有福的人眾生看了討厭,所以佛一定要降生在帝王之家。同樣的,我們要修得比較有福報,比較歡喜相,眾生就比較喜歡親近了。就像我不知道聽過幾個人跟我說了,當時候我還沒出家,「蔡老師,怎麼你們的人都這麼瘦?」我一聽無地自容,你看人家講這個話,聽思聰,人家很害怕,假如孩子送來跟著我們學變成這麼瘦,他捨不得,所以還是要修得比較有福報一點。

  「示福田」,世間人重視福報,福報還是要修的,因果通三世,要告訴他們怎麼修福。老人家隨手拈來,馬上舉例子,當前在座下就有一個榜樣,這位馮公夏老居士。我們要好好修,哪天哪一個法師來講課,講著講著馬上我們在座哪一位同修,馬上就有例子可以講。這都跟我們有關係的,現在弘法利生是一台戲,要互相配合的,你們不能無辜的看著我,大家要一起配合的。老人家也很慈悲,馬上除了舉人之外,又希望我們能夠充分了解這個理論、方法,舉了了凡先生,把這部書介紹給我們。

  然後下一段老人家自己現身說法。像我講到這裡就沒法講了,沒有現身說法。但是勿自暴、勿自棄,我得好好再來加油一點。我好像去年說要胖,這個支票不知道開的是半年的還是一年的,我得下去查一下。時間不多了,我得趕快來增胖計畫,不然我要退出,支票已經開出去了,不能跳票了。

  當然最後我們看老人家也是講到了,示福田當中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跟人家說四句偈的功德,《金剛經》這個較量出現不止一次,所以老人家在最後又把最重要的法布施的功德最大,也提到李老都勸人家發心講經。我們漢學院的同學他們就是學經教的,能夠做法布施,跟廣大的眾生都結法緣,所以我勉勵他們,我這個攝影棚希望他們每天來,最好不要間斷。昨天有一個同學來,害我感動得快流下眼淚,因為我最近生意比較不好,來錄像的人太少,弘法組收到的法布施比較少。但是他們因為今年是虎年,大人虎變,所以他們的大人之心、菩薩心已經發出來了,待會下課我去了解一下明天是誰來。

  最後:

  【以諸法藥救療三苦。】

  因為我們剛剛提到『三苦』,「三苦」其實就是我們世間,不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苦苦、壞苦、行苦;色界雖然沒有苦苦,還是有壞苦、行苦;無色界還是有行苦。所以三界都是苦,我們得看清楚,別幹苦中作樂的事情,得要真正求生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名極樂,我們已經遇到了,不能當面錯過。

  時間到了,成德就跟大家先交流到這裡。有沒有哪位同修分享一下,這個禮拜我們之前所交流的、探討的,有心得可以供養大家,我們請魏仁者。

  魏居士:阿彌陀佛,尊敬的法師,尊敬的德國淨宗學會各位大德,及與會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學生想向法師做個報告,就耽誤大家一點時間。學生的外公他突發肝癌進醫院了,他年紀大不能治療,情況惡化得特別快。肝癌也是最痛的癌症之一,他不吃止痛藥就很痛苦,吃止痛藥神志就不清楚。外公情況突然惡化,直到現在學生時不時就會頭疼,就是都會頭疼,就感受到頭疼。

  外公以前是地方官員,負責司法的,為人很正直,心繫國家,但是因為以前當官之前是學西醫的,對傳統文化或者對佛法都有點輕視,一直也有在吃肉,可能也謗過法。外公的女兒們,也就是學生的母親和阿姨們對外公都非常孝順。之前地方政府還給外公頒發老黨員獎章的榮譽。外公這一生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也是非常有福報的,但是他患肝癌這件事情就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人生無常,只要生死的問題沒解決,這一生再多的福報,榮華富貴,甚至家庭和樂什麼的都是短暫的,也不知道這種與親人的生離死別還要重複多少次。所以學生就感覺到今天法師講課,就像是針對學生這個情況專門講的一樣。

  學生也很想幫助外公,但是外公本身不信佛,身邊照顧他的人也不信佛。他們倒也不謗佛,但是就沒有我們淨土行人的信心,對臨終的照顧更是完全沒有接觸過。學生也有試過好言相勸,讓長輩們向外公介紹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或請人助念,都會被長輩們拒絕。學生母親唯一願意做的就是在外公病房裡盡量出聲或者默念阿彌陀佛,讓她向外公介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她就不肯了。

  說到這裡學生也很慚愧,因為自己沒有修好,不能成功把佛法介紹給家人。但這也是對學生的一個考驗,就是考驗學生是否真的相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相信阿彌陀佛佛光普照一切,相信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相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的大悲大願,也相信《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雖然學生沒有婆羅門女的本事,但是學生有努力在把心保持在佛號上,並在當下努力做以下七件事幫助外公。

  第一是工作學習之餘有空就念佛想佛,迴向外公及有緣眾生,以及現在在外公身邊照顧他的所有人。在家也盡量跟著視頻為外公和外公的有緣眾生做三時繫念和受持八關齋戒。第三,給他們在法會不間斷的實際禪寺有立牌位。第四,請助念師兄遠程念佛迴向。第五,代外公參加放生,因為有師兄介紹國內蘇州靈巖山寺的每日放生團。第六,有機會的時候以外孫女想與外公說話的理由,讓母親或者護工把手機放到外公耳邊,學生親自向外公介紹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考慮到外公以前沒有接觸過,在介紹之前會先肯定外公一生對國家的貢獻,讓他心想起自己以前做過的善事,心生喜悅。在通話之前會先拜佛,祈求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加持,讓學生的聲音能夠讓外公及有緣眾生的神識聽到。第七,學生也發願這一生在一切因緣裡弘法、護法,讓更多人接受傳統文化和佛法。

  以上是學生自己考慮,也聽從助念團師兄的建議,想得到的幫助外公的方法。也非常謝謝董老師給學生發了很多老法師的相關開示。最重要的是學生一定得往生,這樣無論外公在哪學生都不怕。這裡懇請法師指出不如理如法的地方,或者提醒一下學生疏忽了的地方,希望學生能夠更好的幫助外公和一切眾生。感恩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魏居士,我們聽了也非常感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尤其我們聽這兩集也是提到,佛都是至孝之人,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所以一切諸佛菩薩都是至孝之人,妳這一分對外公的孝心都跟他們起感應道交,這絕對是真實不虛的。而且妳考慮得也很方方面面,所以也請方便的話您剛剛念的也發給大家,因為我們一定都會遇到自己的親人生離死別的狀況,由她考慮到的對我們也是莫大的幫助。還有我們董老師發的老人家這些相關開示,都能夠發到平台,這也是我們依眾靠眾、善友為依的好處。

  而比方說放生就很重要,因為身體的疾病一定跟殺業有關,我們能誠心為老人家放生,他這些冤親債主歡喜,容易化解一些仇恨。妳愈誠心他們愈能感動,眾生其實都是有靈知的,都能感通的。

  再來妳有提到,比方妳的母親她肯念,念給外公聽,但是讓她介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她不肯。這也不能強求,就是我們在家庭裡面人情事理也要敏銳,不要適得其反,不能操之過急,也要柔軟體恤。您也沒有強迫母親,但母親為什麼不敢?就是說緣分它是可以轉變的,假如我們知道原因,是不是那個原因,可以再透過跟母親溝通可以慢慢慢慢轉。當然您現在做得也很好,妳是自己抓機會,電話拿到外公旁邊,相信妳這麼全心全意,妳的母親也是看在眼裡。成德覺得在這種情境之下都要多管齊下,能考慮到的盡力來做。包含立牌位,這都是跟非常好的善緣相交感,實際禪寺都是免費可以立牌位的,太難得了,這道場本身每天都是念佛、修行。包含還有這些很發心的念佛團體,因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消業的速度還是很快。

  剛剛我們魏居士也提到了她現在都頭痛,你看親人跟我們是一體的,從這些事都可以證明。所以本身都有業,我們一心為對方都能感覺到那個業力。但是我們感覺到了,我們更去體會這些眾生的苦,那妳念佛就很容易跟他們化解掉。所以真理都要我們自己去感受的,父母跟子女是連心的,包含爺爺奶奶,這些直系血親都很親的,都會起交感的。

  再來妳有一個念頭要修正,妳說我不能如婆羅門女,婆羅門女也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還是要效法她,不能有這個念頭,想著怎麼樣盡力的效法她。當然其實她也在做了,她發的那個願我們很感動,她也願意這一生弘護正法,其實這就是婆羅門女一樣的心境。

  我們今天聽到魏居士這一段為外公能夠化解病痛,進一步能夠結西方緣求生極樂世界,我們也都受感動。我們也一起幫她來迴向,可以把妳外公的名字寫上來,我們再一起幫忙迴向。看在座,因為不少同修也都很有經驗,我們楊醫師是親自送母親往生極樂世界的,看有沒有其他還可以給我們魏居士寶貴的意見的。

  楊醫師:感恩法師,非常讚歎魏師兄對外公的孝心,我們都非常非常的感動。法師也說得非常的全面,確確實實心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對於臨終的人。我還對我太太的姑姑,她也是當年昏迷在ICU裡面,一開始她也是不信佛的,她是不信,也是脾氣很急的一個人。我們在看到好多像做司法,剛才魏師兄提到說做司法,做司法做決斷的、判案的這些官員,很多人都會出肝臟的一些問題。確確實實這是與自己的脾氣,做一些決斷,斷人生死或者斷案的時候,雖然你想得很公正,有時候我們所取得的證據不一定就是完全公正的證據,可能會裡邊有一些失誤的,這樣的一些官員他就會自然而然的受到一些這樣的影響,很多都會出現在肝臟上的一些問題。

  剛剛魏師兄也講了要給做一些功德迴向、放生,這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些做法去迴向給這些老人。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請法師做一個簡短的開示,一個錄音,妳發給母親,有機會的時候可以放,哪怕他聽不到都沒有關係,他昏迷都沒有關係。就是先做個準備,哪一天媽媽想通了或家人想通了,就給他反覆的放,做一個臨終的開示。然後念佛,開示完了以後念佛,然後就反覆的放。我太太的姑姑也是這個樣子,她已經昏迷了在裡邊,就放我給她講的這些東西。過了幾天以後就醒過來了,醒過來聽了以後很高興、很歡喜。最後走得很好,不能說是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會去比較好的地方。這是一點。

  剛才法師還說了一些您這個發心,一定要發這個,不要對自己的能力懷疑,您就是婆羅門女。我們一切的念行就跟佛菩薩一樣,妳要把妳自己化成就是婆羅門女,我就是有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就跟妳是一體的,一定會幫到妳的外公的,這個心念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萬一到最後的時候家人都不相信這些,超度牌位,或者是妳有個信任的團體去做這個工作是很重要的。一旦死亡以後,神識可能就會在幾個小時之內離開軀體,這個時候能做一些超度,把他的神識能夠引到所在的團體這個地方來,給他開示。中陰身的時候,像這種比較正直的人,他一旦在中陰身,中陰身都是有神通的,給他開示的時候他會看到,他會聽明白,比較容易往生到比較好的地方去。所以這個時間段是比較重要的,就是在一天之內,儘快的把他的神識引到有超度的這個地方來,然後大家就一直在不停的給他做功德迴向、立牌位,念佛和開示就不能斷了,一直到他完全的出現一些好的瑞相,妳看到的瑞相,妳夢中的瑞相,出現以前就一直不停的給他念。像我們二十四小時韓師兄的念佛群非常好,我們每天早上《無量壽經》的共修,念佛迴向,這個也做,劉老師她們那邊有很多的迴向,都可以把他的名單,我們大家每個師兄在功德迴向的時候都加上老人家的名字,對他都是一些好的幫助,希望都能夠最後取得最好的效果。不用擔心老人家現在會不會轉念,有時候他就是不轉念,到了最後的時候,中陰身的狀態的時候也會往生到很好的一些地方去。這也是學生的一些經驗,也可以介紹給魏師兄,希望給老人家的往生能有所幫助。感恩法師,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楊醫師。我們從楊醫師的分享就知道他一定護持過很多人往生,特別有經驗,考慮得很仔細。時機,機不可失,要掌握機緣。當然現在還沒有走以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機點,妳常常跟外公通話。剛剛楊醫師也講到一個重點,因為什麼事離不開因果,所以肝臟不好他一定有他的因,因為法官判案他畢竟是刑罰,假如稍有沒有掌握完全的情況,這本身裡面就有因果了,最後一定會回到自己身上。所以是不是也可以代外公跟可能在這個審案過程有傷害到的、有冤枉到的這些人、這些眾生,可以跟他們懺悔。當然假如妳能真正後來溝通到讓自己外公起這個心,那當然是更好了。

  我們也真的感覺到孝心發願的力量,不知道諸位同修有沒有感覺,我們今天看魏居士的氣質都不一樣了,我今天看就覺得不一樣了。所以證明我們今天一開始就講菩提心,《勸發菩提心文》,「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她在這個過程,比方說人情事理也是考慮得滿細的,她在跟她外公溝通的時候,首先也是肯定他對國家社會的貢獻,這都很重要,調劑人情。我們怕我們學佛,因為畢竟懂了一些道理,都還沒有肯定以前可能就開始這個都跟因果有關,這會讓人聽了一開始不舒服了。所以都從我們魏居士做的也啟發我們,勸人要先美其長,蓋其心喜,善言易入。

  往生前,包含臨終,包含往生之後八個小時、十二小時之內,這些緣分可能我們都慢慢去鋪墊,看怎麼樣把這些緣造得很好。剛剛楊醫師也強調了,他的神識能夠引到一個在修行的地方,對他的超拔就很有力了。這些就要看實際情況怎麼慢慢去鋪墊因緣,真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成德也是有護持過自己的爺爺,我畢竟是孫子輩的,我上面還有五個長輩,但是你很誠心的時候,真的都有佛菩薩加持,情況會慢慢克服掉,我們有這個信心。所以信心很重要,不管現在情況怎麼樣,我們信心不能影響,因為信心一受影響,你自己的心力就會受到干擾。所以任何情況都不要喪失信心,佛菩薩同體大悲,一定會幫我們。哪怕現在情況稍微不理想,都不要罣礙,就是盡力去做就對了。謝謝楊醫師、謝謝魏居士,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這裡,因為我們歐洲時間也不早了。謝謝大家的參與,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