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學習分享  成德法師主講  (第二十集)  2022/6/7  加拿大多倫多  檔名:55-233-0020

  成德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吉祥,阿彌陀佛。我們這一次因緣一起學習淨空老和尚一九九四年在新加坡第二次宣講《無量壽經》,我們希望將老人家所教導的能夠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而且我們這一次因緣是大家一起來研討、來切磋,剛好上一次我們就師長的講記一起交流到「德遵普賢第二」結束,所以今天想大家透過切磋交流互相來學習、互相來觀摩,我們就這些課程、這兩本經的經文,我們是怎麼領悟、怎麼來把它運用的,來做一個交流。看今天哪一位同修先開始。這個用點名的會比較緊張。

  某居士:我可以問嗎?

  成德法師:是問問題是吧?大家還是習慣用點名的。我們有說過法不能用錯地方,現在不是修禪定的時候,用錯地方變執著了。董老師您先開始。

  董老師:成德法師二話不說點兵點將點到我了。阿彌陀佛。

  尊敬的成德法師,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學生一點也沒有準備實際上,因為都想等著聽其他同修的分享,豎起耳朵,現在一下給點到了,有什麼說什麼,就像聊天一樣。

  成德法師這次給我們開講《無量壽經》,學生最大的體會就是成德法師非常的慈悲,讓我們著重於在行上下功夫學習佛法。因為在座的同修可能也跟學生的心態一樣,我們接觸了佛法,根據各種不同的因緣認識了佛教、認識了我們的師長,我們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學生覺得大家在信上、在願上應該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收穫,難的是在行,如果我們不行,我們沒辦法證,我們也去不了極樂世界。

  學生自己的體會,學佛十年都有餘了,行上不知道怎麼下功夫。因為師父上人在講經的時候講過,佛講經,至於修行是自己的事。修行誰來幫助我們?大菩薩們,教練們,這些大善知識來幫助我們落實在行上。所以學生真是十分虔誠的感恩成德法師幫我們在這上面下功夫,如果在學了這麼長時間的佛法沒有行,就真的打水漂了,達不到我們的目的,我們也證不到,且不說果,花報都拿不到,每天生活苦哈哈的,煩惱多多,連花報都沒有。所以非常感恩成德法師給我們開這個課,讓我們在行上下功夫。

  成德法師每次講經的時候,每次每一句經文都聯繫到我們日常生活、家庭、工作、夫妻關係,就是希望我們把我們學到的真正落實下來。所以學生特別慚愧,覺得自己在行上差太遠,現在才慢慢在學,但是如果做到的話確實歡喜,確實有進步,覺得佛法對我們日常生活特別有幫助。自己稍微的記了一點點,但不是很什麼。自己感覺我們特別珍惜這個緣,成德法師帶著我們來修習,所以我們下課的時候確實真的要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我怎麼用在日常生活中。一句一句來說就太多了,也講不完,學生只能講點自己的例子。

  學生喜歡大經大教,學佛以後特別喜歡聽師父上人講經。一開始是什麼?聽了以後是滿處去看去,誰不如法,我的日常生活中哪出現不如法的事看得可清楚了,看別人,沒有回光返照看自己,所以心是向外緣的,不是向內收的。但佛法是內學,我們向外緣什麼也得不到。別人如何,外面的事情如何,那是他們的因果,跟我沒關係,解決不了我往生的事,我自己的身口意才決定我的往生。特別是跟著成德法師學習以來,就覺得一定要往裡頭看,要看自己,外面的事情愈來愈淡,愈來愈看得輕。

  特別是每天我們在家的同修,學生也是這樣,家庭就是自己的道場,所以在家庭裡該怎麼做?現在我們家孩子也大了出去了,但是還有很多聯絡,每天在一起就是我的先生,他又是個德國人。如果兩個人一起做菩提眷屬那好很多,可是他是個德國人,我的德語水平又有限,也不能什麼都跟他講得很清楚,他願意聽我也講不清楚。再有一個,很難往下講,有些地方像我們佛法,咱們在座的同修們,我們相信輪迴、相信因果,這是學佛法最起碼的一個根基,不相信輪迴、不相信因果就沒辦法說,所以這也是我難的地方,但是我就覺得要慢慢的感化他。

  成德法師一來給我們上課就舉了達摩法師的例子,當時成德法師給我們德國同修講課的時候,推薦我們看「達摩祖師傳」這個電影。看完了以後法師問我們一句,說電影最後達摩祖師往生前,他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是什麼?電影就一下看過去了,成德法師一點,傻了,不知道最後那句話是什麼,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所以成德法師給我們點醒,這句話是什麼?「不可以輕視執迷不悟的人,任何人在一念之剎他都會棄惡從善的。」學生想到達摩祖師這個話,想到成德法師這個提醒,學生就回想自己學佛以來,就是學生剛才說的,學習的佛法都去看別人了,沒看自己,而且特別要求我看到哪最好你也學到哪,咱們好切磋,是不是?特別好的朋友就恨人家不跟自己一塊學,也沒法切磋也沒法說。用這種方法把人家嚇跑了,學生嚇跑了不止一個,所以真的是在這裡懺悔。以後慢慢的才知道各人的根性是不一樣的,我讀這部經我開悟,人家讀那部經人家也開悟。每個人,我們在座,我們接觸每個人,沒有一個是重複的,就是開悟都是不同的機緣,沒有一個真正相同的機緣來開悟,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可以拿自己修行的經驗、拿自己懂得的佛理去要求別人。最好是什麼?最好是要求自己,自己做到了去感化別人。感化不了別人,其實說半天是自己做得不好;你要是做得好,別人感化了,人家自動來學習。

  這是學生最大的一個事情,最大的一個問題,就這一二年跟著成德法師,特別是這兩年來,這是最大的收穫,就是內觀看自己。別人的言行是他的因果,我們自己的言行是我們的修行。修行修什麼?是修自己,不是修人家。這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所以在家裡的話,我先生要是一問到佛法的事情,我就恨不得把我知道的都說出來。他說,一跟妳說,妳就像老師上課一樣。我說,那佛法就是這樣,你讓我怎麼辦?其實沒做出來,妳得做出來給他看,妳不能像老師上課那樣給他講。日常生活中碰到事情以後我就特別注意了,一個事情出來以後先檢查自己,有時候他都覺得是他的錯,我說不是,如果我那樣做的話,這個事情也不會這個結果。一件事情它出現了,如果說這件事情不好,我們不希望出現它出現了,是誰的錯誤?就是誰的因果?實際上它不是一個緣就得到的這個,這個果出現不是一個緣造成的。比如我們家裡出一件事情,這件事不太好,那不是一個人的緣,它不是一個緣,它是各個緣促成的。就像一個種子種在地裡,它要結成果,就需要有陽光、需要有水、需要施肥、需要除草,各式各樣的緣,最後出了這個果。所以一件事情一出來,都是你的錯,你怎麼這樣,你怎麼不那樣?錯了,回頭看自己,自己這個緣要是另一個樣,都不會是這個果。

  有一次我們要出門,我好像跟同修們分享過,這件事情我先生他當時也挺奇怪的。我們約好了下午要到一個商店去,他辦公室的事沒弄完,弄完了以後趕快趕快上車,趕快走趕快走。開出了一分鐘路,忽然想想打個電話問一下,人家關門沒有?我說那你打電話,他就一問,人家關門了。要放在以前馬上煩惱就上來,一堆怨,明明知道,早怎麼不打電話?而且你怎麼不早點走?這話還不是很多嘛,這夫妻兩個在一起不就這樣嘛,出來了,然後就拌嘴,就吵架了。但是我那天就沒有吭聲,我說那咱就回去,回去了。他挺奇怪的看我,要以前我可能就又跳起來了。後來我說「我忘了提醒你打電話了」,「我也忘了。」是不是,這件事已經出了,你怎麼老找別人的錯?你回頭看看自己的緣,你的緣要是不在這,少你那一個可能也不出這個果。所以一件事情出來以後就是一定要找自己。

  昨天我們兩個說好了要上一個朋友家,因為他住得有點遠,開車。那個小路我也很少走,我的車上沒有導航,我先生的車上他導航,我的車上沒有,又弄手機很麻煩,我就說咱們一起去,他說好。說好了的,到了昨天下午告訴我,我都穿好了衣服,什麼都弄好了,他說我不能去。我說為什麼?他說我今天中午喝酒喝多了,我覺得我現在特恍。其實他一直在客廳彈鋼琴。要以前那不是又跳起來了嗎?早都說好了今天下午去,你中午喝那麼多酒幹嘛?他有時候就喝一點。因為昨天中午他覺得飯特別香,因為昨天是聖靈降臨節,所以我給他使勁的做了很好吃的飯,然後他就喝了酒。然後我就想,馬上那個嘴不就會帶出來了,明明知道下午要出門,你怎麼又喝那麼多酒?這是一;再一個,你早說,這是第二;第三,你說你喝酒喝得腦袋不好使,你彈琴彈了半個小時挺來勁的,鋼琴在客廳裡噹噹噹敲了半個小時。這話能說出來嗎?沒有,一轉念我就說不能去了,我說你知道自己有點迷糊。他說是,我的酒勁我覺得還在。我說好,那就不能開車了,喝了酒是不能開車了,但是喝了酒你那琴彈得還挺不錯的,結果他哈哈大笑起來。這本來是要一場煩惱的,結果他哈哈一下大笑起來,這事就過去了。後來他還加一句,那以後我彈琴前再喝點酒,是不是?還說這麼一句。這個事緣是這樣的,急也沒有用,家裡的事情,這有啥急的?家裡的事情今天不做明天做,重要的不要忘記,念佛,這個事別耽誤就行了,其他事都好辦,所以也沒有煩惱了。

  這是成德法師點名了,我只能想到昨天這個例子,忽然就是身邊昨天發生的。總之,這段時間學習有一句話特別入學生的心,就是成德法師在講經的時候講到這個,第二品裡頭有,經裡那句話是什麼來著?「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這不就解決了嗎?都是假的。「都是假的」這句話不是對別人講的,那時候學生剛學佛的時候,一位同修有一次做什麼事不高興,他馬上就來一句,「都是假的,別上心」。聽了就不舒服,後來現在明白了,都是假的這話不是對別人講的,是對自己講的,不要一什麼事一發生就教訓別人,「都是假的,不要上心」,人家很反感的。所以不要對別人講這話,這話是對自己說的,事情一出來,馬上就想這都是假的,不要上心。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沒事,它都是假的,我們就隨著緣,學生那句話「混就好了」,就混在中間,別忘了這句佛號,這是重要的,這個捏住,別的事情就隨緣度吧、隨緣過吧,多一件事、少一件事,成一件事、敗一件事,沒事,隨它去。

  所以這樣一來心裡就安很多,家裡也安靜很多,不像以前我們的家裡。就是剛開始學佛也不行,我想諸位同修都有這個感覺,不是說一學佛變形金剛馬上就都變了,沒有,這需要時間的,所以一開始家裡還是雞飛狗跳。學佛頭幾年雞飛狗跳也還照樣,只不過是加了佛法的道理在裡頭。嘰嘰嘎嘎沒有用,重要的是把自己變了,自己變了,他就舒服了;他舒服了,他就感興趣了。這麼多年來他還老是願意聽佛法的事情,可是有時候他就說,他說妳講來講去就是這麼幾句話,就這麼樣。我說我想跟你多講,就是講不下去了。他說為什麼?我說第一你不信因果,第二你不信輪迴,我一說多你就說胡扯,我說我必須住嘴了,我害了你了。

  我一說輪迴什麼的,有一次我們進城,有一個乞丐,他不但是乞丐,而且他直不起腰,他是羅鍋的,深深的頭低到肚子那去,每次去我們都會給他布施一點。我跟大家講過,我忘了什麼時候。結果有一年聖誕前夕,好冷,零下多少度,我們兩個進城,就想看看聖誕的燈火,就在這個疫情前。然後那個乞丐又坐在那,很單薄,我說不行了,今天夜裡他過不去,他要凍死的。我先生一看,他說我打電話叫警察。我說趕快,他不能在這。然後打電話,警察說好好,我們知道這個人,知道知道,我們很快就過來,你放心,就這樣。

  這事過去了我先生馬上就問,照你們佛法道理的話,那都是他自找的,他現在是個乞丐,身體都這樣,都是他自己做成的?他說妳一點同情心都沒有。他就說,這樣的話我們看見那些殘疾人什麼的,是不是都覺得他們是應該的、自作自受、自找的?是不是這樣?我想一下,我說你要知道,不是他這個樣子,你和我,我們也做過乞丐,我們也做過殘疾人,我們都做過。並不是他是這樣,我說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我們只不過今生有點運氣,前世大概沒有犯太多的惡,今生四肢都俱全、都正常。我說,你以為我們都永遠是這個樣子嗎?不是,我們都跟他一樣過,可能還,不是可能,不止一次,無數次跟他一樣的。我們同情他,我們要幫助他,但是我們也知道這都是自己的因果帶來的。結果他就不說話了。反正慢慢的他能接受一點。要說輪迴往生這些事情,他還是不能接受,那就是我做得還不夠,所以我就給自己下定決心,我今生一定要好好修,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讓他看見,他來生肯定是個堅定的念佛人。

  就囉嗦這麼多,一下也想不起來太多,做個開場白,拋磚引玉給大家,也特別期待同修們講講各自的故事。感恩成德法師,感恩諸位同修,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董老師。我們修學都有個過程,生處熟,熟處生,所以這也不能急於求成。當然長期薰修還是很重要,我們能多薰習,在境界當中能夠提得起來。所以也感謝大家給成德這個跟大家一起學習的機會,大家共同來薰習。

  首先我們向董老師學習,她很真實面對自己的狀況,也是性情很直率的人,直心是道場,也是剖析自己修學的狀況。我們在課程當中也提到,李炳南老師有兩句法語,他用書法寫下來的,「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等於是我們白衣學佛絕對不能忽略盡本分,不然就學空了,甚至會學偏了,甚至表不了法,甚至於讓人家謗佛法,所以這個「必須」很重要,必須敦倫盡分;「處世不忘菩提」,那就代表我們處世就是用真心,「要在行解相應」,把行都擺前面去了。所以我們在聽董老師分享過程,我們也隨文入觀,行很重要,我這一段時間在下哪一句佛法的功夫?諸位同修大家有沒有想過你這段時間在對哪一句法下功夫,有沒有哪一個同修馬上給我們回應一下?有同修,來,龔居士有請。

  龔居士:我學法這段時間,我就是覺得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是想要去改變別人,而是要改變自己。就像董老師剛才說的,心外無法,不能往外求,想求的東西只能是改變自己。我在以前的時候總是想著要改變別人,再加上自己瞋恚心很強,我還記得成德法師以前說「說話要契機」,我說話又很不契機,別人都不願意聽我說話。我一開始說話別人都覺得很煩,然後因為這個我現在其實還在很重要的一個節點,我覺得對自己來說,所以也想請問一下師兄和成德法師。是這樣的,我其實學佛可能時間也比較長了,但是來德國以後就沒怎麼再學佛,大概有二十年了,二OOO年來的,到現在沒有太看書,斷斷續續的看了一些。我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也不怕大家笑話,也就是因為剛才自己說的那個,就是總想去改變別人,瞋恚心也比較強,說話也不契機、也不契理,等於說自己把自己的家給毀了,現在我的愛人帶著小孩走了,也不願意讓我跟小孩見面,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

  我本來開頭的時候還去警察局報警,想把她們叫回來,後來我自己又發現她們可能是在布拉格,我又去過一趟,但是也沒有跟她們見面,就看了一下,我的車在那,我也沒跟她們見面,後來我自己又回來了。然後心裡面總是放不下,總是在想辦法怎麼樣把她們能夠……因為畢竟心裡還是很牽掛小孩,因為她們在外面,也沒有機會去上學,等於說浪費了很長時間,從三月份她們出去到現在。

  後來我慢慢的就有點放下了,我感覺到我這樣也沒有用,就算我過去以後跟她們說可能也沒有用,我能做的也就是說必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了以後才能夠有機會。我上個月跟我媽打電話的時候我也是這麼說的,我就說,如果自己把自己改變了的話,那外面的這些境界就像按遙控器一樣,你只要改變了自己,就像按遙控器一下,馬上那個頻道就會換,我覺得應該是這樣。所以現在也是想盡量能夠改變自己,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得到的。

  現在還有個想法就是很想很想學佛法。一直以來其實也是因為愛人反對,我就沒有太多機會學。我現在有個想法就是把這邊的工作辭了,把房子賣了回家去。因為父母年紀也比較大了,回家等於說爸爸媽媽可能是最後的幾年,陪他們。媽媽還在念佛,我想陪著她一塊,我估計可能她的效果會要好一點,她現在可能因為這些事情也是惹得心裡面比較分心。我也想把這邊的東西都弄掉,然後回去陪爸爸媽媽。我想以後不管怎麼著,有沒有工作其實也不是很重要,錢也是。我覺得以後只要有能學佛的機會就好。回家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帶其他的小夥伴或者小朋友一塊學佛。如果是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更好,如果能夠辦個學校就更好了。這是我的一點點想法,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是我現在做得比較對的一條路,也想請教一下師兄和成德法師,不知道你們想法怎麼樣。

  成德法師:謝謝龔居士,也很感謝你對我們的信任,把你這實際情況都分享出來。我想,我們學佛人都沒有要傷害他人的心,都想利益他人,但有一個重點是學佛的關鍵是不執著。我們有時候好心,但是這個好心裡面可能會產生執著點,用現在的話叫愛你沒商量。所以我們在課程當中多次提到老法師講,學佛是讓我們放下貪,讓我們放下習氣,不是把貪、把習氣換對象。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思惟清楚,不能換了佛法來貪法,換了佛法變成什麼?就像剛剛董老師說的,我喜歡大經大論,大經大論學完之後變成喜歡見人過剛好在佛法這個緣增長起來了,那不是換對象嗎?其中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執著點我們自己要看到,就是師長常提醒我們的,放下控制的念頭。因為我們覺得這是佛法,這是對的道理,忽略了自己的心念有控制,所以很可能家裡的人一跟我們談話,我們雖然講的是佛教的道理,可是我們的心是有控制、要求,讓對方不舒服。

  現在我們一起在探討,目的在哪?目的在我們要找到我們執著的地方,這樣我們才能夠改善。就像大夫治病,他得先把脈把準了,他才能對症下藥。那我們現在要自己把自己的脈了,師父領進門,修行還要靠我們個人。成德從一個旁觀者的立場,首先要提醒龔居士,你先不要想著我未來要做什麼,首先要把走過來的路用佛法我們能把它總結清楚,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前面會犯這些問題,假如我們沒有看出來問題點,後面還會出現的,佛法有一個詞叫強者先牽。假如我們今天沒有看到自己哪些念頭是控制,我們也不可能去改它。所以首先要總結學佛的過程,包含學佛之後家庭相處的這些過程,到底問題點在哪。

  我們現在感覺修行首先要建立正知正見,知見對了,它隨時指導我們修行。比方老法師說,什麼叫修行?修正行為,修正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叫修行。所以我們走過來的路當中我們有哪些想法看法不對、說法做法不對,這個我們得自己靜下心來檢討。這也是普賢行,懺悔業障在哪裡懺悔?首先走過來的路得懺悔清楚。懺悔我這個過程對誰不夠禮敬,這禮敬諸佛;對誰都沒看到他的優點,只挑他的毛病,這跟稱讚如來相違背了。所以老法師開解普賢行願,你把其他的九願做到了,那叫真懺悔。禮敬諸佛改不恭敬一切眾生的過,稱讚如來改都是批評的過,廣修供養改小心量的過,都是改過。比方說您剛剛提到了,大家都不喜歡聽我講,這是一個結果,原因我們把它找到了就能轉,這個部分就要您自己去沉澱。儒家也是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在孔子的學生當中,顏回我們要向他學習,他不貳過的精神,其實不貳過就是懺悔業障的精神。

  我剛剛跟大家說修學的正知正見很重要。為什麼老法師他要說我修學的基礎是章嘉大師幫我扎下去的?大家要了解,根深蒂固,扎得好才能枝繁葉茂。所以根基重要,先入為主是不是正知正見,它才能指導我們修行。剛剛董老師說的,不會修行你連花報都沒有,不要說果報。這一生花報,人生最高的享受,愈學愈苦哈哈的,花報都沒有了。我們想一想,章嘉大師教了老法師什麼?什麼叫懺悔?後不再造。我們有沒有發覺一個錯誤之後告訴自己,我不能再這樣糟蹋自己了,我也不能再糟蹋別人,我不能再犯這個錯,因為一犯錯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後不再造,章嘉大師教的。再來章嘉大師特別提醒要解行相應,解幫助行,行又幫助解。

  很好,我們剛剛一問,大家有沒有當下在力行哪一句教誨?龔居士說的,不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其實這一句也是章嘉大師強調的修行重點,佛法是內學,內學向內,向外就見人家過。六祖大師提醒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還有另一句也很重要,「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所以老法師說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改正自己的過失叫真修行。《了凡四訓》講得好,「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龔居士剛剛提到的,可能家裡人不喜歡聽自己講,那為什麼?是我的態度還是我不契機?針對這一點您自己有找出來嗎?

  龔居士:態度不好,然後控制欲比較強。

  成德法師:對。

  龔居士:都是想要控制別人怎麼做怎麼做,總覺得自己是對的,自己明白。

  成德法師:您有沒有在境界當中也一直在提醒自己,我不能控制,我的態度不能強勢,可是談著談著又忍不住強勢起來了,事後也有一點後悔,有這個情況嗎?

  龔居士:有。

  成德法師:有。章嘉大師就說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求不到是因為有障礙。這個時候我們為什麼控制不了自己?我們有業,在境界當中常常業力現前,忍不住脾氣。所以要多念佛,我們還有障礙,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方能消宿業。建議龔居士您可以download(下載)一下我們印光祖師有一段很精闢的開示,短短的,但是他老人家保證說,只要照著做,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可能在座也有人很熟悉這段,「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

  龔居士:我記得,我記得這個。

  成德法師:這一段話不可小看,你看祖師自性流露,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包含念佛都在裡面,「上敬下和」,六和敬;「忍人所不能忍」,忍辱;「行人所不能行」,這是廣修供養。其中對於念佛的指導非常好,「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您有一個很可貴的善根,就是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還是相信佛法,你還是相信說我的心轉了境界也會跟著轉,能夠信聖言量這是可貴的善根。好,那變成就像《勸發菩提心文》裡面指導我們的,「不見一法,離心別有」,整個境界是自己的心想生,我好好調這顆心,不要讓它被境界轉,不要讓它被境界影響。老法師講,學佛最重要的用真心。老法師指導我們從五心去觀照自己的心符不符合真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待會我們再來看您跟太太之間的境緣怎麼用真心。我剛一開始也提醒大家,我們學佛,我們絕對沒有要去害人的心,可是我們容易有執著點。怎麼樣克服執著點?提醒自己在境界當中要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依經典來指導自己,不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龔居士你現在也有點害怕面對你太太、面對這個境界。

  龔居士:嗯……

  成德法師:我講得不一定對,你也不要有壓力。

  龔居士:其實這裡面還有很多的事情,很難,對我來說是心裡非常難受的事情。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這是第三次。因為我愛人她可能有一點,就是她有崩潰過一次,可能是工作上的壓力太大。很多事情可能很難說,譬如說這一次,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我在做,我也沒有說讓她要做什麼東西、做什麼東西,因為她的工作很忙,所以家裡的事情都是我在做,小孩也是我在看,然後我還要工作,等於說每天等她們睡著了我再去上班。可能也是時間上對自己來說也有一定的壓力,有可能在時間上面,因為小孩還有各種各樣的一些事情,都是我在弄來弄去,可能也是時間上對自己有一定的壓力,在有些情況的時候就沒有能夠管得好自己。

  我剛才還想問,如果愛人所有的東西,就像印光大師說的,看問題的那種方法,處世的這種觀念,譬如說我是這樣的觀念,我的愛人完全是相對的一種觀念,我還想問成德法師怎麼做,但是成德法師馬上就說了是要用真心來對,我覺得我可能還是真心不夠,我還是在關心她和整個家庭上面真心用得不夠。

  成德法師:好。首先我聽您剛剛說的,您有提到說,是不是不然我就回到國內去,我父母年紀也都大了。

  龔居士:是。

  成德法師:但你有講到一個重點,你母親現在為你的婚姻分心、擔憂了。你看你現在想著我怎麼做,你有沒有去想到孝當中跟一個字連在一起?叫孝順。就是我們在思考事情的時候要依照經典來思考,我們要養成這個習慣,不是隨順自己的想法、看法,應該隨順經典的教誨。不然你也不是惡意,父母年紀大了,好,我回去孝順。可能你這麼一做又沒有順他們的意,他們更擔憂,那到時候你也很無奈。

  龔居士:是,成德法師是這樣的,其實我父母他也知道這個情況,這是非常無奈的一個狀況。

  成德法師:成德再問一下,你們夫妻結婚以前思想就是南轅北轍嗎?

  龔居士:好像有一點是這樣,對。

  成德法師:那你當時候為什麼還是結了婚?

  龔居士:因為學生可能當時就是不對,確實可能是這樣。

  成德法師:我不是這個意思。

  龔居士:我知道,但是確實可能就是這樣,我現在也不是說……

  成德法師:好,沒關係,有佛法就有辦法,隨緣順受為忍辱,隨緣,既然走到這裡就隨緣。我們還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雖然現在的看法不完全一樣,但是我們能把對的做出來,也能夠觸動別人的善根。未來不要去煩惱,為什麼?那叫未來煩惱。過去的事也不要去懊惱,總結經驗。總結好了很清楚,我不要再犯這些錯。總結清楚對自己也是一種正能量的補充,不然都搞不清楚問題在哪,那可難受了。放下過去煩惱,也放下未來煩惱,安住當下,守好自己這一念心就對了。不管未來的結果怎麼樣,最起碼我現在開始用真心了,結果如何我也對得起我的良心,我曾經盡心盡力仁至義盡的努力過,那就對了。你能夠真正這樣做,你也是對你的孩子最好的供養。可是今天你假如選擇退縮,你的孩子就沒有學到東西,甚至於有可能你的退縮會造成你孩子心理上的陰影,他怎麼去理解他的父親?所以我們面對人生的這些境界挑戰,還是要面對,不要逃避它。

  首先多念佛,業障消了,念佛方能消宿業,我們在境界當中就不容易業力做主。再來您剛剛說的,一切境界是我的心想生,所以要調整自己的心。現在跟她還有電話微信嗎?

  龔居士: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沒有太多的聯繫。這也是我想的,就好像是你們想去飛,好吧,那你們就去飛吧,我就也不妨礙你們,也不怎麼樣你們,你們要想回來我在這裡,我會等著你們,我也會一直支持你們,但是你們要想去飛你們就去飛吧。我現在有點就是這樣的一種想法,也想是給自己找到一個平和的處境,這樣的話自己也可以開始下一段的生活、時間。現在就是聯繫不多,幾乎沒有聯繫,愛人她也好像不想跟我有什麼聯繫。

  成德法師:你盡量不要想你們要飛就飛吧,你還是多念佛迴向給她們,祝福她們。然後自己這段時間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身心。想到自己的太太不要想不好的,念恩忘怨,你只要想到太太有想到負面的,趕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然後多去思惟從相識這整個過程她的不容易付出在哪、優點在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這樣的思惟轉變,自他不二,你是真心這麼去思惟,會起交感的。我們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當前的境界。

  當然你還有一些本分,把老人要照顧好,包含她的老人,我們都用心的去做。所以真心可能是彼此間的互動,甚至於有可能是因為你對她的爸爸媽媽很好,從那一邊也會對你跟她的因緣產生一個好的助力,現在解決問題一般都要多管齊下。當然,假如真的能夠總結反思走過來的路,我們就會看到自己很多問題,我們就不容易去一直想別人的問題。人愈能體會到自己有錯誤,他那個真誠就會透出來,真的不能怪別人,是我的錯。我們看那個往生品位很高的,有一個部分的人就是臨終懺悔,人的真心流出來那個功德力很大。當然在聽經當中,或者聽同修們談話,我們都能隨文入觀來反思。比方說剛剛董老師她也講了好幾個生活情境,對您有沒有一點觸動?

  龔居士:有,董老師說的那個就像一模一樣,就是換個人,然後發生在我們家裡,一幕一幕換了個人而已。就是我愛人會在旁邊說,我瞋恨心有時候會比較強,有時候會發火,也會這樣的。

  成德法師:我們想一想,假如一天有兩次,一年有幾次?所以我也很佩服你們,你們現在還沒有憂鬱症,你們的功夫已經很好。那麼多這些事情都放在心裡面,你們還能睡得著,我沒有這個功夫,假如有那麼多事,我鐵定睡不了。老祖先還是提醒我們,在家,家庭不是講理的地方,家庭是講情、講義的地方。賢人爭罪,愚人爭理。我們看董老師在那個情境,「對不起,我沒有提醒你」,你看她先生馬上愣住了。所以事實上我們有一點點改變,誰最能感受到?我們的家人,因為他們對我們特別熟悉,我們有什麼轉變他們馬上就感覺到了。

  我感覺現在大乘一定要有儒道的基礎,這一點很重要,不然我們都不會處理家庭問題了。最近遇到一個同修,剛好之前又聽老法師講,什麼是佛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佛法。其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真心。我們舉例子,跟太太談話,你假如談的過程都想起她以前的不對,那鐵定你就跟她吵架了,因為你有住了,住在以前的事,應無所住。老法師開解了,應無所住是什麼?是我們面對眼前的境緣保持清淨心,叫應無所住。眼前的境緣不讓我們動心,這就是練對人不要成見放在心上,你把誰的事放心上心就不清淨了。應無所住是保持清淨心,而生其心呢?是我們能夠讓眾生對佛法生起信心、願心,而生其心是給人家表法。我給孩子好榜樣,我們這麼一提起來,在小孩面前夫妻不能吵架,會給孩子不好的影響。而生其心是要讓大眾對佛法更有信心,要表好法。

  同修就有提到了,有一些新要學佛的家庭,好幾個家庭,結果他們一進來看學了五年、十年的家庭都不和,最後都不敢學了。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情境,再想想印光祖師、李炳南老師,他們早就提醒我們了,敦倫盡分,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必須敦倫盡分。儒家有一個很核心的教導,孔子也說「吾道一以貫之」,這一句心法重要,「忠恕之道」。剛剛董老師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假的」,這句話要對自己,不能對別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對自己叫嚴以律己,忠,不嚴格對別人,叫寬以待人。自己面對境界了,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再難都要提醒自己,都是假的;對別人呢?別人假如生煩惱了,很正常很正常,人之常情,這叫寬以待人。忠恕違道不遠,忠恕離真心很近,道就是真心。所以我們隨時要提起忠恕之心,我們有這個基礎,大乘佛法才學得上去,不然一學剛好學顛倒了,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了。

  相信董老師,比方說當您要說那一句「對不起,是我沒有提醒你」,一開始要說也不是很容易吧?可是真的說出來了,最後自己也會欣慰的,我沒有被境界轉,雖然講得有點勉強,我把它講出去了。始而勉強,講久了就習慣了,就很能什麼事情都把過失攬到自己身上來了。

  謝謝董老師,也謝謝我們龔居士。

  龔居士:阿彌陀佛,謝謝老師。

  成德法師:我看大家在聽的過程都一直點頭,鐵定大家有很多悟處,看哪一位要再給我們分享一下?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假如有領悟不出來分享,會得愚痴果報的。有請李居士。

  李居士:感恩成德法師,感恩各位老師、學長。學生想回答一下師父剛開始想讓大家說一下自己的體悟。學生非常慚愧,最近也是有一些退轉的現象。對學生來說,這次學習《無量壽經》也是從敦倫盡分下手,因為家人就是試金石,真的是一面鏡子,無論我在外面怎麼樣,譬如說我之前也在道場待過,我覺得在外面人都可以假裝,都可以裝,但是只有在自己家人面前才是最真實的自己,你都裝不了。家庭真的是道場,如果說在家人面前你真的把自己改變了,把家人當作佛菩薩一樣,跟所有人都平等,那就真正的修成了。如果對家人都是能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學生覺得自己就成了。但是現在做得還是非常的差勁,覺得最好的方法真的是從敦倫盡分開始,盡自己的本分,想自己有沒有把妻子的角色做好,有沒有把母親的角色做好。

  學習到目前為止,對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法師的那句「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讓自己的清淨心受污染」。學生覺得真的很難,生活當中每一件細微的小事它都是一種境界,都是一種考試的境界,自己的貪瞋痴很容易就上來了,把自己的清淨心給污染了。自己總是喜歡隨順自己的意思,為自己考慮得比較多,很難去為家人考慮,就是像法師說的「愛你沒商量」,你就要聽我的,控制還有佔有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非常的強烈。

  學生想說一下最近自己的真實的心理。最近法師去了多倫多,去看了弘毅私塾的孩子們,我就想,我去不了。我倒不是說我非常想去見師父,沒有這種心理,但是我就覺得,我為什麼心裡有點酸酸的?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在那個學校?我就想,我為什麼不把那些孩子都當作我自己的孩子?我為什麼心量這麼狹隘?我就想,為什麼心量跟針鼻兒似的那麼小?就不能把所有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嗎?如果我要是沒有這樣的大心量,我以後還怎麼做佛陀的弟子、怎麼做師父上人的弟子?師父還說要大家發心做小學老師,我自己以前也有這種心願,暗暗發的這種心願,但是也不敢講,因為怕自己做不到,心量太狹隘了,不能把所有的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看待,更何況自己對自己的孩子也不是完全的非常的真心,就沒有,也不是那種純純的慈悲心和愛心,都是有夾雜在裡面的,還是說為自己考慮得比較多一點,就是比較自私一些。

  這是學生前兩天的一個心境,我就給我媽打電話,我就說,我為什麼心量這麼狹小?我也不是說非常想去見師父,因為我覺得我見了師父我也不能成佛,我也不能去極樂世界,修行還得靠我自己。我媽媽說,妳不知道阿彌陀佛就在妳身邊嗎?我說,對。她說,妳家裡不就有倆阿彌陀佛嗎?我說,是,那我心量還這麼酸酸的、還這麼狹隘幹什麼?對,佛菩薩無處不在,我家裡父母是佛菩薩、丈夫是佛菩薩、兒子是佛菩薩,佛菩薩從來不會捨棄我的。我就想,自己怎麼就不能克服這種狹小的心量?我該怎麼擴大我的心量?才能把所有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把所有人當作我自己一樣,學生現在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很希望自己可以這樣。

  還想分享一點之前一個事情。之前有成德法師父親往生,老師讓我來幫忙整理迴向名單。當時我就想每天那麼多名字,嘩嘩嘩的就進手機裡來了,名字怎麼這麼多?我一念就是非常的佩服劉老師,我就想怎麼應付這麼多,太多太多了。我一念就有點要起煩惱了,覺得太多了,我腦子要暈掉了。後來我就想到了師父的那句,師父說,活在這個世上一天就要為眾生做事情,利益眾生。我想到師父這句話的時候,我就覺得煩惱沒了,我就可以用真心去做這件事情,我就不想它有多麼的煩躁、多麼的複雜,我就想,我填一個名字我就阿彌陀佛,都是我的父母,我都給你們用真誠心對待,無論是生者、往生者。用這種心態做事情不會那麼很煩躁了,或者是有一絲抱怨的心理。

  這是學生想分享的,阿彌陀佛。有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老師和各位師兄原諒,批評指正。還有一句,學生有一天醒來之後,腦子裡蹦出了一句「不念佛即念魔」,我就天天睡覺之前經常這樣叨咕,「不念佛即念魔」。阿彌陀佛,感恩師父。

  成德法師:謝謝李居士,修行沒有小事,她現在對自己一個念頭都會去觀照,一個念頭也是道場。她這個領會也很難得,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不念佛就造輪迴業了。而且現在假如我們是希望為正法、為眾生做一點事,念頭一偏,魔得其便;念頭不偏,得到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所以諸位同修我們得要穩住,現在魔也在搶人。魔想著要破壞佛法,藉誰破壞?藉我們這些有發願要弘護正法的,我們的念頭一沒有護住,魔得其便。我們一定要高度的警覺性,護好念頭。

  尤其還是我們想起李炳南老師的那兩句法語,「處世不忘菩提」,處世不能忘了菩提心、不能忘了真心。今天有緣大眾迴向名單傳來了,用菩提心。「勸發菩提心文」最好一個月或者兩個禮拜要念一遍,對我們保持菩提心真有幫助。我們看到念眾生恩,菩薩觀於螻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更何況這些名單都是人,會被我們寫到就是跟我們有緣,真的都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假如這個心念一轉,寫那個迴向名單就是普賢行,廣修供養,禮敬諸佛;唱誦那個迴向名單都是普賢行。我們要了解修普賢行最重要的是心量,擴寬心量,最後普皆迴向。我們每天都做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心量擴大,「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一句也不能有口無心,同生極樂國,一切皆成佛,大千應感動。諸位同修我們有沒有念迴向文,最後念同生極樂國,突然有妙花下下來了?「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假如我們那個心境真的跟阿彌陀佛一樣,一切皆成佛,真的會有妙花下下來。當然還得從我自己做起,我到時候真有妙花的時候我再跟大家分享。

  她剛剛敘述到那些境緣其實都是提醒自己要把心量擴大,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別人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能酸酸的,擴寬心量。尤其師長提醒我們要放下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要放下,要下大功夫在這十六個字上,這是格物的功夫。在境界當中念念為人想,不要為自己想,一為自己想心量就打不開了。

  您剛剛一開始說有退轉,退轉是正常的。黃念祖老居士說,總不能一直退。修行路上進進退退是每個修行人必經過程,但我們也要不貳過,用這個心來鞭策自己後不再造,又是普賢行,懺悔業障就是後不再造。所以我們大家共修共學,希望我們都能把普賢行變成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那我們這一品經就沒有白學。

  我們看還有沒有同修今天沒有供養會睡不著覺的。大家都這麼客氣。張居士有請。

  張居士:阿彌陀佛。尊敬的成德法師、尊敬的家人,大家好。對不起,學生好像提問得比較頻繁,佔了大家的時間,對不起。

  成德法師:沒關係,請說。

  張居士:學生非常抱歉,提問得比較多在課堂中,佔了家人的時間。

  成德法師:沒關係,不用罣礙,大家就是來切磋。

  張居士:感恩。學生學佛比較不太長時間,有一個問題經常覺得自己問自己,但是也沒有找到答案,我想在這裡請教法師開示一下。對不起。

  成德法師:請說。

  張居士:因為之前我一位老師學佛,二十幾年前,老人家已經快八十歲了,是學生的大學老師。二十幾年前一直就是想建議學生學佛、念佛,但是學生一直沒有去執行,也沒有反對。後來學生是聽了淨空老法師的,也是一位師長介紹的。因為有一次是我爸爸出了一個境界,那時候我找不到怎麼樣去幫我爸爸,我就把這個話跟我一位學佛的師長講了,他就是跟淨空老法師學習的,他就介紹了淨空老法師講經的鏈接給學生聽。學生一聽就馬上喜歡,馬上覺得佛法積極。因為之前覺得佛法好像是迷信,覺得好像是消極、是躲逃避,學生的周邊人也是這樣認為。後來學生一直沒有去關注佛法、學習佛法,但聽了淨空老法師的講解,感覺學佛是積極的。

  像我以前那樣講,像是迷信,還有說是消極的,但是學生學佛以後……因為學生之前一直給朋友,國內很多朋友對學生都是很積極向上、很大的理想,要做一番事業,對學生這種看法、這種印象。後來學生學佛以後,特別是前段時間有一位二十幾年沒有聯繫的童年時候的夥伴,突然聯繫到學生,他就馬上勸,就議論我,因為我老是發學佛的一些朋友圈在微信上。那位朋友說,從前我們戀愛過的一位戀人一直還在關注學生,他以為我是為了他,就說我看破紅塵,即使我現在結婚了,有小孩,但是他以為我是為了他,為了逃避現實,逃避這個社會、各方面。因為我以前是一種人生很有正念、陽光,有很大的理想,給他們是這種印象。後來我那位以前跟我戀愛過的朋友一直還在關注我,他看到我現在學佛了,他馬上找那位朋友勸我說千萬不要消極,千萬不要遁入空門,不要放棄自己,要做事業,妳現在什麼都不做,就在那裡念佛,他看到我都不上班,在家裡管小孩。我以前又畫畫,又做很多很多事情,學習各方面都很好。他覺得我現在在家裡,現在小孩也大了,也不用怎麼管了,怎麼還不去幹事業?他以為我學佛學到消極,他以為我心如死灰,心死了。我說怎麼我周邊的人是這樣看我?其實我在家裡帶小孩非常的快樂,並且我不覺得我的心是死的,我丈夫對我也挺好,也很支持我在家裡。

  成德法師:張居士,那您現在的問題在哪裡?

  張居士:問題是怎麼讓周邊的人覺得我們學佛人不是消極的,好像也不做事業。就像我先生,我學佛之前我先生說過好幾次,老是往佛堂跑。因為我的佛堂在下面,就在這裡,就是一個雜物室,我把它收整起來當我的佛堂。上面是住家,他老是看不到我的人,有段時間老說我。後來我就說敦倫盡分、敦倫盡分,趕快盡量盡量不要給他覺得我老是在佛堂裡面待著念佛、讀經各方面,盡量讓他覺得我學佛也要是管家。家人和朋友都覺得,不要讓別人覺得學佛人什麼都不管,也不管事業,做事也是消極的方面。

  所以好多好多的朋友,我現在不太發佛法,就發傳統文化,就是朋友圈發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分享。因為朋友圈發了佛法多了,就像我國內的家人、我的姐姐都覺得我消極,好像不理事了。怎麼讓他們改變對學佛人的這種看法、想法?感恩,請教成德法師開示。

  成德法師:謝謝張居士。我們今天有提到學佛是放下貪、放下習氣,不是換對象。所以我們有一個習氣,太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了,尤其在乎誰?在乎那個我們很在乎的人。有時候天下的人都誤會我都沒關係,誰不能誤會我,誤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修行的重點就在這裡。還有哪個人、哪個事會讓我們起煩惱,那就是修行的重點,那是還會留我們在娑婆界的緣,這些都不動我們心了,就有把握去了;妳還牽掛貪戀世間一根草,貪戀哪個人的看法,在乎哪個人的看法,妳有可能就被他拉回來了。

  張居士:阿彌陀佛,對不起,學生其實不是這個想法,是覺得不要讓別人對學佛的有一種不好的印象。

  成德法師:妳假如不希望給別人不好的印象,但是妳首先也不要先擔心給別人不好的印象,妳也容易擔心。我們是藉由境緣有沒有觀照到自己的心念,甚至看到自己性格裡面要修正的部分。

  從您剛剛的敘述裡面還有一個重點,親戚朋友都覺得妳是那種要創一番事業的人,很積極,但是我們現在感覺好像妳那種豪情有點減少了,您覺得關鍵在哪裡?像我今年五十歲了,我覺得我豪情不減當年。想當年,快二十年前一個人到了海口,我挺有豪情的。現在過了十九年,我豪情還是不減當年,我還是挺積極的。我就不知道說您是因為學了之後有哪些感受、想法,感覺妳現在的整個展現好像有點不一樣。

  張居士:說到其實我現在在家裡帶小孩,自己覺得管得了,感覺挺舒服的。反正自己願意,並且也願意付出,可能我也不在乎別人這樣對我,但是別人提醒我以後我才覺得,還有他們說了出家人、學佛人這些以為是消極逃避。

  成德法師:諸位同修我們要了解,在現在這個時代你做對的事,可能會超過一半的人不認可你的,因為現在整個社會都是在追名逐利佔比較大的部分。所以妳首先假如說希望別人都認可,這可能會是一個執著點。再來,我們選擇做對的事,比方說妳選擇帶孩子,有可能妳這個抉擇要在五年、十年之後才會讓妳的親戚朋友覺得妳的決定是對的。現在他可能覺得這個人真的學得有點問題,有歐元不賺,居然在家裡關著。可是可能十五年以後,當她管不了她的孩子,到了妳們家看妳的孩子對妳這麼孝順,她可能會說妳當初是對的。所以人不知而不慍,這個很重要。

  再來成德也提醒,我們要有一個敏感度。什麼敏感度?能感受到家人朋友的接受度。比方我學佛了,我到學校去教書,我看到我的同事,我絕對不會給他九十度鞠躬。為什麼?我能感受到他理解不了,那我何必去嚇他?我們不能一學佛了太注重這種相上的東西,然後感覺不到對方的感受。包含發朋友圈,我也不是誰都發,我這個東西要發,我要馬上感覺到適不適合發給他。發朋友圈會發到人家覺得這個人遁入空門,說不定下個月就剃頭了,還讓家裡的人擔心。那天遇到一個同修說,「我先生很擔心我會出家」。我說那妳就有過失,妳一定學到讓他起了這些擔憂。妳假如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感受,妳就不會繼續讓他有這個擔憂了。

  菩薩所在之處,讓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在家裡要懂得恆順眾生。妳要精進,精進不是相上的精進,精進能夠放下我是最精進的,都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妳看妳先生跟妳說,「怎麼老是往佛堂跑?」這句話他在complain(抱怨)什麼我們能聽得出來嗎?假如妳家裡的事都做得非常非常好,做到讓他很滿意,我想這句話不會出來,甚至他會問妳說,我看妳家裡的事都做得很好,妳還拿那麼多時間去念佛,妳是怎麼做到的?這個時候妳就要跟他說,這跟念佛很有關係,因為我念佛我的心定了,所以我做什麼事做得好,時間又不會花太多。這就不一樣了。

  張居士:阿彌陀佛,學生補充一下。其實我先生因為疫情他在家裡上班,其實我是做了家裡很多事情,他都看在眼裡,都很努力做,不過他在家裡上班,看到我在旁邊他覺得好像比較歡喜,就是希望我在他的周邊看得見,因為我的佛堂在下面。後來經過學生一番的善巧,跟他一起學中國傳統文化,然後又給他看淨空老法師法語方面的一些佛法的書,他現在就改變了很多。他有時候來佛堂,他要去騎車了,我在念佛,他來佛堂敲敲門說,「我去騎車了」,然後跟我說兩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去騎車了。上段時間有法國的家人來家裡看望我們,他也跟他們說:「學佛就是修自己的心。」他能夠說這句話,我也覺得很了不起。他說學佛就是修自己的心,他這樣跟親戚朋友說。還有我院子裡面有插了播經機(蓮花播經機),種了些菜,他就跟他們說我的菜是聽了播經機的佛號才長得這麼好的,就跟親戚他們說。所以我覺得其實他慢慢有變化了,因為我還是順著他的意,就是盡量在他的周邊,給他看到我在家裡,我減少在佛堂的時間。我自己改變自己很多的脾氣,我還是有脾氣的之前。最主要是我跟他一起學中國傳統文化,我跟他學法語版的中國傳統文化,他也分享錄音,我把他讀中國傳統文化的錄音發到群裡面供養給大家,我說你這樣對大家很好,對這個世界都有貢獻,我是誇他,他非常的開心,所以他現在覺得對我學佛沒有像以前那樣怪怪的。

  成德法師:很好,所以我們能夠把六度、普賢十願落實在跟家人相處,應該家人不會反對。妳看該肯定稱讚他、該恆順他,我想不只不會反對,還要慢慢肯定接受。謝謝張居士。我們董老師舉手了。

  張居士:阿彌陀佛,感恩。

  成德法師:您是按錯了還是有話要跟我們說?

  董老師:本來想說,但是我覺得張居士都說出來了,我都忘了把手給放下了。張居士碰到的問題學生同樣碰到過,剛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因為自己過去很喜歡交際,朋友很多,然後一聽說我學佛的時候,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董老師她們家出什麼事了,就是這個問題。這個社會上就是成德法師說的,把學佛不是當成像以前那樣,這是世間的人人心已經變了。後來有朋友告訴我,說人家都問了,說妳們家出什麼事了。

  所以我就想,張居士剛才講的情況大概也是個普遍現象。我們聽師父師長給我們講,像成德法師剛才也講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我們要做一個榜樣給眾生看,我們學佛了,我們在慢慢的變,我們過得很快樂,我們煩惱少了,我們活得更自在了,他們這個疑惑自然就沒有了。所以我們要做給眾生看,菩薩所到之處,讓眾生起歡喜心。過去總喜歡教訓別人,總喜歡說人家這個不對、那個不對,總是我的這個什麼、我的那個什麼、我的想法、我認為,這些東西都沒有了,人家跟你相處很歡喜、很輕鬆,有問題願意來跟你一起商量,這些話就自然消失了,不像剛開始那樣,就不會出現了。所以我們用自己的轉變來感化眾生,給眾生做學佛的樣子是什麼樣的,這樣這個問題不攻自破了。如果我們做得不好,我們煩惱很多,眾生與我們相處眾生還起煩惱,那我們這學佛就是失敗了,我們也沒有替佛來傳達佛法,這點我們就欠缺了。

  學生認識到這點以後就變,就是從自己這變,恆順眾生,讓人家歡喜,讓家人歡喜。就是成德法師說的,家庭不是講理的地方。家庭要是成了講理的地方就成法庭了,就是絕對的對立了。這件事咱們得理論理論,我認為這麼這麼著,你怎麼怎麼怎麼樣,這成了法庭,這就是堅固的對立,我們佛法不要對立的。

  這個問題剛才張居士一說,學生馬上就想起來當時那個狀況,人家都到處打聽我們城裡的朋友,董老師她們家出什麼事了?她怎麼學佛了?你看學佛成這個樣子了,這是我們的過失,我們做為佛弟子沒有把佛法表演好。剛才成德法師講了那麼多,就是幫助我們,我們怎麼樣把佛法表演給眾生看、給家人看,我們就能度更多的人,否則我們就被眾生度過去了。

  阿彌陀佛,但是張居士後來講的那些情況學生感覺到非常的非常的好,後來都忘記了,那個手其實應該放下來。感恩張居士,感恩成德法師。

  成德法師:謝謝董老師。我們要感受一個念頭的力量,覺還是迷,是用真心還是用妄心,差別大了。在家庭裡面,各自責天清地寧,不能變成法庭,各相責就天翻地覆。天堂地獄、極樂世界跟地獄在念頭上,一念之間。

  今天跟大家探討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