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不輕小戒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集)  2021/5/3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09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三十一頁倒數第三行,從第三十條看起:

  【三十、經云:「佛夙生作貧人時曰:『吾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我們今天從這裡看起。佛在過去生中也受過貧窮的果報,六道裡面的甘苦,佛也是過來人。佛有神通,知道過去他的宿命;我們凡夫隔陰之迷,過去生的事情都忘了。佛說:『吾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這就是佛跟眾生不一樣的地方,佛跟眾生差別就在這個地方,他重視道,不重視世間的富貴。世間富貴不免輪迴,換句話說,在六道輪迴三惡道就決定有分。實在講,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我們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墮三惡道的時間長,機會多;生到三善道的時間短暫,機會少。所以古大德也講六道輪迴裡面,三途是家鄉,人天是客居,到人天道來像作客一樣,沒多久又回到三惡道,三惡道墮落的時間非常的長。

  我們今天的道,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佛教導我們,只有這個法門在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是我們要相信的。但是我們念《彌陀經》,在《彌陀經》裡面佛給我們講,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很難相信。修行不難,就是執著名號這個行不難,難在信。我們現在也相信了,也在念佛,是不是真信?決定不是。如果這樣我們就算是真信了,佛就不會講難信之法。信很難,大部分都是半信半疑,有夾雜懷疑在裡面。過去北京黃念老,很早期我聽過他的錄音帶,一些同修說我信佛信很久了、我很信佛,虔誠的佛弟子,但是怎麼樣?事情一來,完全不信佛了。沒事的時候信佛,有事情他就不信了。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剛出家,受完戒回來看老師,李老師遠遠就喊著他說:你要信佛!你要信佛!他聽了就莫名其妙,我都學佛這麼多年,在家就開始學佛、學講經,出家又去受戒,又去講經、教佛學院,我怎麼還不信佛?還叫我要信佛,當然他很疑惑。後來老師看到他有疑惑,就請他進去,慢慢給他說明什麼才叫信佛。信佛就是《華嚴經》講的「信解行證」,你真正理解去落實、做到了,證實經典上講的結果、效果,那才是真正信佛。所以信難,所以念佛法門叫難信之法,行並不難,難在信。

  在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第一時就給我們開示信行願,念佛法門信行願是三資糧,一而三,三而一。一般講信願行,但中峰國師講信行願。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我們相信佛,信佛、學佛了,也相信念佛法門要求生淨土,但是如果沒有透過行來證實我們所相信的這樁事情,這個信就不是真信,大多數半信半疑,信當中有夾雜懷疑,半信半疑。如果透過行去證實了,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當然這個信就不懷疑、就真信,已經證實了。我們現在信,就是信經典上佛講的聖言量,從這個地方信,但信了之後你要透過行,行就是念佛,你念到一心,跟佛感應了,那你就不懷疑。如果我們念佛還沒有達到這個功夫,還沒有這個感應,總是會有疑惑。這個在《淨語》裡面講,「疑能生苦苦生疑」,疑能生苦,苦又生疑。「疑網纏心不易知」,懷疑好像疑網一樣,纏縛在我們心裡,不容易發現。我們自己總覺得我很相信、我都不懷疑,沒事的時候好像我們都信,但是事情一來我們就不信,這個信心就沒有了、信心動搖了。

  特別現代人相信科學,不相信佛菩薩、古聖先賢這些聖言量,認為這些不符合科學精神。實在講,我們淨老和尚在講《華嚴經》、《無量壽經》的時候都有講過,特別在講《華嚴經》。以前台大哲學系方東美教授給我們淨老和尚講,他說「佛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深入《華嚴》,《華嚴》也是方老師給他介紹的,方老師他是從學術(從哲學)方面去研究《華嚴》。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他對《華嚴》特別有興趣,講了很多年的《華嚴經》。後來他發現,原來佛經不只是世界上最高哲學,而且是最高、最尖端的科學,他發現了。我們淨老和尚講的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只可惜我們現代人不相信,他沒有去深入,這非常可惜。所以佛教不但是最高哲學,而且是最高的科學。

  現在世間人一般人相信這些科技,不相信佛法,認為這是迷信,沒有科學根據,所以災難一來也就束手無策,只是想用科學的方法來化解災難。但是災難一波過去,一波又來。為什麼有這些災難?現在新冠狀病毒肺炎這麼嚴重,怎麼來的?都是人類造十惡業製造出來的。不知道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災難,災難現前就怨天尤人,怪天、怪地、怪人。怪別人還不夠,還怪天地,這個問題怎麼能解決?實在講無解,沒辦法解決。所以這些災難,佛跟我們講十善業、十惡業,十惡業第一條就是殺生,全世界哪個地方不殺生?殺生愈多的地方,災難就愈多。現在新冠狀病毒怎麼來的?殺生來的。如果全地球人類禁止殺生三天,肯定會很大的改善,大家吃素三天,三天統統不要殺生。但是講這個人家不信,你佛教是迷信,沒有科學根據,真的就沒辦法了。這才是最根本的疫苗,但是可惜人就是不信。

  所以佛法當中,淨土法門是難信當中的難信。一般佛講的經論,其實都難信,像講到因果,一般人他就不相信,他認為哪有什麼因果?哪有什麼六道輪迴?他不相信。所以佛法實在講,難信,一般人很難相信,真正相信的很少。念佛法門又是難信中的難信,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所以佛法實在講,難在那個信。所以《華嚴經》講「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一切修道根源的功德母,都從這個信生的。你看《華嚴經》講信解行證,《彌陀經》講信願行,《金剛經》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都要從信來生起的。古人有學習聖教,懂這個道理。瘟疫不是現在才有,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都有,每個時代都會發生。發生這個災難,總是人類過去今生造的惡業,第一個是殺生,第二個偷盜,邪淫、妄語,殺盜淫妄感召的一個災難。

  所以這個病毒,實在講從哪裡來?人心貪瞋痴三毒製造出來的。外面的病毒是我們內心貪瞋痴三毒煩惱製造出來的,大家很害怕外面的病毒,不怕內心的貪瞋痴三毒。生生世世讓我們在六道輪迴墮三惡道,這個貪瞋痴三毒大家不怕,怕外面的病毒。所以印光祖師在《文鈔》給我們開示,如果你內心沒有貪瞋痴三毒,外面什麼病毒也感染不了。這也都是根據佛在經典上講的,事實是這樣,只可惜現在人他只相信科學,不相信佛、菩薩,包括世間聖賢,包括其他宗教神講的話。不從斷惡修善,災難很難化解。所以我們寧願守道貧賤而死,也不要為無道富貴而生。也就是說,你再窮也不要去造偷盜的業,不要去佔人家的便宜,寧願自己餓死也不去做偷盜的,造這個業。好,我們再看下面第三十一:

  【三十一、經云:「佛告比丘:『若人偷盜他物,命終生地獄中,猛火燒身,烊銅灌口,鑊湯爐炭,刀山劍樹,煻火糞尿,磨磨碓舂,受種種酸楚苦痛,不可稱計。地獄罪畢,生畜生中,以償他力。』」】

  這是引用經典裡面佛講的開示。這一條所說的跟《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講的完全相同,這是講偷盜的果報。『烊銅』就是銅燒得很熱,在高溫燒化了,你看那個銅燒熔掉了,像水一樣,變液體的。『鑊湯爐炭』,這就是我們一般講下油鍋。『刀山劍樹』,這個好懂,江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大家有看到,現在也有出小冊子,翻來看看。原圖很長,縮小二分之一都還很長,有印成小冊子,大家來翻閱就方便了,看看這些地獄的景象。『煻火』,「煻」就是烘焙、烘烤,這個「煻火」就像大家看烤蕃薯,用一個甕封起來,你在外面看,好像沒有看到火,但是裡面是熱的,就是烘烤,煻火。『糞尿』,這容易懂得。『磨磨碓舂』,這個大家都知道,大家看看「地獄變相圖」,這些都有畫出來。『受種種酸楚苦痛,不可稱計。』「種種」這是舉出幾個例子,實際上地獄受罪的刑具也是無量無邊的。為什麼那麼多?因為眾生各人造的業,同樣是地獄業,但是也各個不同,有輕有重,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業報。從哪裡來?還是從自己心裡變現出來,你的心想變現出來的。

  所以在《華嚴經》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地獄是心想出來的,天堂也是心想出來的,六道、十法界統統是心想。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心想所生出來的,本來沒有,都是從心想生出這些幻相。我們放大蒙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統統心造的,離開我們這個心,什麼都沒有。所有的一切,統統是我們的心現識變的,那個心它能現,識它能夠變,離不開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迷了,變成識,識就變成種種無量無邊的法界,就出現了。其實那麼多無量無邊的法界,它還是一個心,好像我們晚上作夢,天天夢境不一樣,夢從哪裡來?從心出來的,那麼多的夢還是一個心。

  下面講,『地獄罪畢,生畜生中,以償他力』。墮地獄是罪報,變畜生還債,到人間來還有餘報,得貧窮的果報,這個很麻煩。由此可知,偷盜的果報非常可怕。但是不了解因果的人,他去造偷盜的業,不知道果報很恐怖。偷盜結罪,這也是跟前面殺戒一樣,每一條戒都是一樣,你用什麼心?有心的還是無心的?有意還是無意的?關係在這個心,心境有不同。你用什麼樣的心、用什麼樣的方法,以及被盜的人受害的程度,從這個地方結罪輕重不一樣,最重的是偷盜三寶物,其次是公共設施,結罪很重。你偷一個人,跟一個人結罪;偷一家,跟一家人結罪;偷一個縣市,跟一個縣市的人民結罪;偷一個國家,跟全國人結罪。三寶物就是十方僧物,這個罪是最重。但現在十方常住沒有了,我們老和尚講,現在的廟都是子孫廟;子孫廟,你去偷他的,就是跟這間廟的這些常住眾結罪,罪沒那麼重。

  所以心境不同,結罪不一樣。每一條戒也都有它的開遮持犯,關鍵在心境。你看我們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在家的時候當官(當稅務官),他偷國庫的錢去放生,監守自盜,犯死罪,這是死罪。他要被處死那一天他就講,我一條命就換回那麼多的生命也值得。他很自在,一點也不怕死。後來皇帝看到這樣,好像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要被人家處死,嚇得腳都軟了,他好像一點都不在乎。就把他叫回來,到底你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他替國家修福,放生,因為國家不知道要做這個好事,他替全國人民修福,他是慈悲心。後來這個皇帝說,那你想要做什麼?他說他想出家,如果他沒死,他想出家。後來皇帝就滿他的願,赦免他的罪,就允許他去出家,後來成為淨宗六祖。

  但是這個公案,我們也要知道他的心境是什麼,他的心境真的是一片慈悲心。如果你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慈悲心來做這種偷盜的事情,那不一樣,雖然你也是拿這個去放生,結罪不一樣,那是有罪的。你只是抓那個形式這樣去做,但是你的心境是貪心,你不是慈悲心。什麼叫貪心?我偷國庫的錢去放生,我有功德。你貪功德,你是貪心,你是用貪心去偷盜的,雖然你是做好事,去放生,也會結罪。所以這個心境不同,就是在這裡。所以那些開遮持犯都要很清楚。菩薩戒論心不論事,比丘戒論事不論心,沙彌戒也是論事不論心。但是這裡都有講到大乘的境界,你看心境不同,因為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教,祖師大德註解小乘的沙彌戒,也都是以大乘的經典理論來註解。所以心境不同,你照那個樣子做,你的心不一樣,結罪不一樣。

  以前我小時候住在我外婆家,小時候我外婆很會講故事,她沒有念書,但是故事很多。她說有一個孝子要供養他母親一隻雞腿,不小心掉到糞坑,他趕快拿起來洗一洗,哭哭啼啼的就感覺很對不起母親。洗好還是給他母親吃了,後來他得到很大的福報,享受人間富貴。人家聽到他這種孝行很感動,天地都很感動,他是真心的孝心。但是有一個人看到,他把雞腿丟到糞坑裡面,再去洗一洗供養母親。他得這麼大的好處,他也依樣畫葫蘆,拿個雞腿去丟在糞坑,然後洗一洗供養他母親,結果這個人被雷打死。他做的事情一樣,果報不一樣,為什麼果報不一樣?就是這裡講心境不同,你用什麼心態?那是真正的孝心,他是不小心;他是故意的,那是不孝,他不是真正孝順父母,他是想得到自己的福報,這個貪心。所以心境不同,果報不一樣。不是看到人家,照那個樣子,我們依樣畫葫蘆這樣去做,人家得福報,我們得到的是罪過,這個要明白。我們再看:

  【三十二、菩薩持重戒及輕戒,敬重堅固,等無差別。】

  這一條是教我們不能疏忽輕戒。『輕戒』就是比較細的,我們不能輕視疏忽,輕視疏忽也是不對的。因為有一些人認為重戒這個罪很重,很謹慎,不敢毀犯;至於輕戒,好像這個就沒什麼,就不太重視,有意無意就會毀犯。佛在此地告訴我們,菩薩對於重戒、輕戒統統要受持,統統要一樣重視,不敢違犯,這樣才是正確的,才是佛教導我們的。但是我們往往會疏忽輕戒,重視重戒,實際上輕、重都要重視,這才是正確的,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律要節錄」到三十二是講到偷盜,下面三十三就進入淫戒,請看經文:

  【三十三、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婬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這是十戒裡面的第三條,「不淫欲」。因為沙彌是出家人,不殺生、不偷盜,第三條是不淫欲。這個地方講的『經云』是《楞嚴經》,這幾句話是《楞嚴經》上講的。『生死相續』就是六道輪迴。如果淫心沒有了,下面『斷性亦無』,這就超越六道。佛講六道眾生是以淫欲為生死根本;換句話說,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就是淫欲的念頭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就是這麼想出來的。一切眾生彼此有這個共業,他就有這個境界出現。佛的這幾句話,看起來很好懂,但是它的道理非常深遠。

  後面這兩句是學佛人最後的目標,是希望成佛。成佛必須斷煩惱,要破所知障,兩種障礙都斷盡,才能證得佛果。不是只有破煩惱障,證得阿羅漢果,煩惱障、所知障也破了才能圓證佛果。貪瞋痴慢疑屬於煩惱障,淫心是貪欲的根本。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起來不外乎二十六類,這就是《百法》裡面所講的二十六個煩惱。這二十六個裡面,有六個是根本煩惱,有二十個是隨煩惱。再歸納,隨煩惱都可以歸納到根本,所以是六個根本煩惱,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就變成貪瞋痴三毒煩惱,貪瞋痴再歸納就是一個貪。我們曉得,菩薩的行門是六度,六度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對治貪,把貪的煩惱布施掉。布施就是捨,就是放下,貪的煩惱統統放下,布施度就圓滿了。

  這樣的觀察,才曉得這個煩惱很嚴重,也就是這個問題很嚴重。如果還有淫欲的念頭,這個煩惱如果斷不了,就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你怎麼修都超越不了三界六道,因為這是輪迴的根本,你這個根本斷不掉,輪迴就一直存在。小乘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出了三界,他為什麼能出三界?他這個煩惱斷了。見思煩惱他都斷盡,所以他超越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見思煩惱不斷,說要出離六道輪迴,沒有這個道理,那個都不是事實;必須見思惑的煩惱真的都斷乾淨,才能超越六道。所以小乘三果在四禪天修行,也就是斷煩惱。思惑有八十一品,它分為三界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見惑是八十八,思惑八十一。思惑前面九品斷掉之後,他生到四禪天(色界天)。後面七十二品都在四禪天,四禪天是一般外道修世間禪定生到這個天,但是也有聖人。這層天也是凡聖同居土,聖人就是阿羅漢,斷了見惑的,在這個天修。斷了惑才能超越三界、了生死。所以這個天叫五不還天,就是後面七十二品思惑是在四禪天,有一層是聖人居住的。就是在那邊斷七十二品思惑,斷盡了就超越三界,就證阿羅漢果。

  就是因為這個事實,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在佛法裡面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是平等的,你一生當中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能達這個目標,不管你修哪個法門當然都是平等,都能達到這個目標。假如你煩惱斷不乾淨,不要說還有多少煩惱,你一絲一毫沒斷乾淨,三界也出不去。必須斷得乾乾淨淨才能超越;如果斷不乾淨,還是在六道輪迴。所以大小乘經論,從這個標準來看,可以說在我們現前末法時期,修其他法門,沒有一個能夠在一生當中超越六道的,除非他是再來人。如果過去生不是修到相當的程度,不可能在一生當中超越,不可能。在末法,唯一能成就超越三界的法門就是淨土法門,帶業往生,煩惱不斷,見思惑一品也沒斷,橫超三界,其他法門叫豎超三界。豎超難,橫超容易,好像蟲在竹子的最底下,從旁邊咬一個洞出來就很快了;如果牠豎著出來,一節一節的咬,咬到最頂端才能出來。比喻作出三界,修一般的法門叫豎出,修淨土法門叫橫出,橫超三界,這個就容易了。

  所以可以帶業往生,但是諸位要記住,帶業是只帶舊業,只是帶種子,不能帶現行。什麼叫現行?比如說貪瞋痴,我們不能發作,這個根在、這個煩惱在,沒斷,但是沒有發作。好像生病,病根在,但是病症沒有發生,這樣可以帶,帶現行就不行。所以你一句佛號要能夠把貪瞋痴的煩惱伏住、控制住、壓住,叫這個念頭不要起來,但是沒斷。沒斷,但是壓住了,它不起作用,不起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這是伏住,叫做伏煩惱,叫伏斷。其他法門要滅斷,滅斷的難度高,伏斷比滅斷當然容易。伏住煩惱就能往生,這是比任何一個法門都容易。古人稱這個法門為「易行道」,其他法門都叫「難行道」,難易在這個地方。

  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覺,要能夠把煩惱伏住,不讓它起現行,這個非常重要。無論是根本煩惱、隨煩惱,都要知道把它伏住。煩惱常常起現行,決定不是好事情。因為臨終那一念的時候,如果煩惱起現行,貪瞋痴起來了,捨不得放下,或者起瞋恚心,那就障礙往生,那就可惜了,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後不能成就。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像練兵一樣,臨終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訓練,訓練把煩惱壓住,我們在臨終才有把握。我們再看:

  【三十四、經云:雖婬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

  這是佛給我們的警告。縱然不能出三界,我們講人天福報。『貞潔而死』,在我們人間看起來好像是很不幸的事情,如果有天眼的人看到,這個人很幸福,為什麼?來生的果報一定要勝過這一生。從來生去看,他做對了,他把他的快樂幸福提升,他生到好的地方去了。

  好,「律要節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三十四,下面三十五就進入「不妄語」這條戒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