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天下莫如吃飯難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二集)  2021/7/1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52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第八十頁,「聚餐」,我們從八十頁倒數第一行看起: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昨天我們講到這一段,沒講完,今天接著講。「在中國,不論任何事情,一律都有規矩,聚餐是行禮,更不用說了。凡事要有次序,最小的事情也得講次序。你上菜館吃飯,你若說外行話,他做的菜雖然是一樣,但是他跟內行是一個做法,對你又是一個做法。現在一切不講次序,亂七八糟,所以社會亂成這個樣子。」這一段昨天我們也學習過,雪廬老人講到在中國,這是講過去,在我們中國,不論任何事情,一律都有規矩,不管什麼事情都有它的一個規矩。所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各行各業也有行規,這個是都必定有的,沒有說哪個行業它都沒有規矩的,都有規矩。這個規矩也就是佛法講的戒律,在儒家講叫禮,禮就是規矩。佛法講戒,戒律。

  雪廬老人舉出一個例子,懂規矩跟不懂規矩,懂得規矩的就是內行的人,不懂規矩就是外行。他舉出譬如說去吃飯,到餐館,餐館有餐館的規矩,如果你是內行人,這個餐館的人他聽到你跟他講的是講內行的話,同樣點一個菜,他做的跟外行的人去點菜,同樣是那個菜,但是做法就不一樣了,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就看熱鬧。這也是一個規矩,這個就是一般常禮。現在這個時代都不講求這些秩序,所以亂七八糟,所以社會就亂成這個樣子了。現在我們說『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現在沒有。現在小孩子都上桌了,還有些小孩子他搶坐上座,實在講現在真的沒有次序。大家如果去餐廳吃飯,有一些大人他也不懂,為什麼不懂?他沒有學禮,他不懂,就把小孩,就讓他去坐上座,大人坐在下座,次序顛倒。就像我們道場做法會上香也是一樣,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我們佛門就是男眾前面,女眾後面,然後再分長幼,長幼有分年齡的,還有分他的執事,還有分他的輩分,這個當中也很多方面,不是只有年齡。有的人年齡比較大,但是他輩分比較小,你排還是要排在後面。這個我們在世間法也看到很多,我們常常聽到他輩分比較高,他比那個年長的要年輕,但是輩分比他高。所以這個都是講一個禮,如果你不學這個禮,你不曉得怎麼去排!不曉得怎麼排就亂排,那就亂七八糟,就雪廬老人講的。所以要學禮才不亂,你不學禮,那肯定就亂。現在大家也習慣了,亂中有序,也就這樣了。「你們諸位要學佛,學佛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怎麼講?一心不亂,是有次序,還是沒次序?亂七八糟怎麼叫一心不亂?這個人終日在家庭的一舉一動處事都是亂七八糟,這人學佛會成功的很少,因為收不起心來」,這個心非常散亂,「他怎麼能成功呢?所以孔子才說:博我以文,約之以禮。在禮上走,漸漸走上了道」。就像佛法,你遵守這個戒,儒家遵守這個禮,你慢慢就上道了,慢慢就接近這個道,往這個道不斷的靠近。如果你偏離這個、不要這個,離道就很遠了。

  「這聚餐頭一項是講次序。」這個聚餐不是為了吃那一餐飯,是行這個禮,頭一個是講次序,你請客,位子怎麼排?現在的人他不懂禮,不懂禮,你給他排的不對地方,他也心裡會不舒服,這個就是禮。「咱中國是方桌」,這個方桌。我小時候我們家就是方桌,四四方方的,一個方桌。「六個人一桌,依禮而言,正對門口是上座,佛與觀世音菩薩供在這裡。」這個我們進入一般人家的大廳,一般請客,以前都是在大廳,以前沒有像現在很講求,還有餐廳,都在大廳。大廳前面就有一個供桌,當中供觀音菩薩,佛與觀音供在那裡,前面就擺個方桌。「從前餐桌上座次的規矩都得學」,要學習,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身分,什麼樣的地位,什麼樣的輩分,我們現在佛門裡面還有在家、還有出家,這個都要學習。「凡是上學回家,老人都會教」,教這些禮。「家有四、五口人,吃飯是在同桌,誰坐在哪裡都有一定」,你坐哪個位子都有一定,「在家裡就練習慣了」。「老人一不在家,這個位子就得閒著,沒人敢坐。」這老人,他是主人,我們現在講戶長,一家之長,當然他坐的那個是上座,他坐的那個位子沒有人敢去坐。他如果不在家,也就是把它空著,不能說他不在了,就換我們來坐!這不可以。

  「在外做客時,主人讓座,主人他讓他的,你自己得看看年齡。有些人該他上座,他再三不坐,他坐在那裡,旁邊便沒人坐了。這麼讓,那麼讓,前呼後擁,他一抽手,力量很大,一下子甩掉兩個。當初張飛讓客,很恭敬,很客氣,一下子拉過來,把客人膀子給拉斷了。」這個也是,有些人該他坐上座,他就推辭,他不坐,他再三不坐,他就是不坐。但他不坐,他是上客,他不坐,沒有人敢去坐那裡了,這個就是三推四推的,這麼讓,那麼讓,前呼後擁,人家用推的把他推上去。如果遇到一個手臂力量比較大的給他拉一下,可能就一下子甩掉兩個人,倒下去了。舉出歷史上張飛就是這樣的,叫你來坐不來坐,就把你拉過來,結果把手臂膀子給拉斷了,那力量大。這段也就是說該你坐你就坐,你不要在那邊推,你不坐,別人不敢坐。不該坐的,你就不要去坐;該坐的,你就要去坐,這個才合乎禮。

  「上座必須讓長者,這長者是年紀長,如果是輩數就很難講了。」就我們剛才講過了,長者是講年紀,年紀比較大,五歲、十歲、二十歲,稱他長者。但是如果你論輩分、輩數,那就很難講了,年紀大的不一定是長者,可能是年輕的人他是長者。「譬如,有人年輕卻是祖,上了年紀反而是孫」,這個很多,那的確是這樣的。像以前兄弟姐妹多,大哥年紀大了,小弟,他們當中可能有的差三、四十歲,他大哥結婚了,他的兒子比他小弟還年紀大,這個也有,我們也見過,那個是論輩分。所以論年齡、論輩分。另外還有論他在社會上的身分地位,比如說他是當官的,他年紀不是很老,但是他是長官,或者是他社會上有什麼身分地位,或者什麼貢獻,或者他有什麼道德學問,他也不一定是年紀很大。所以《了凡四訓》講德高、位高、識高、年高,這有四種,這個都要依禮來安排,你沒有一個禮,那你怎麼辦?到底請誰?哪一個坐上面,哪一個坐下面?所以在佛門也是一樣。有一次我在澳洲淨宗學會,那個時候我有事臨時去掛單的,其他沒有出家眾,臨時台灣來一個長老,他們那些居士從來沒有接待過長老,不曉得這個禮節該怎麼辦。他來了,他要來我們這裡看看,又不能拒絕,那來了怎麼接待?剛好我在那裡,也就跟他們幫幫忙,幫忙接待了。所以這個都是禮,佛門也不例外,佛門叫律儀,就是禮。

  所以,「如何入席?」這個論年紀、論輩分,「在家裡不必論,出去外面時,父子不同席,師生也不同席,這沒法讓」。在家裡就不必講了,如果你去外面做客,過去父子一起去給人家請客,但是不能坐在同一桌,兒子不能去坐在跟父親同一桌,學生也不能去跟老師坐在同一桌。所以父子不同席,師生不同席,這個不能讓。「現在打倒孔家店的,這點一概講不上。總之,看見年紀比我們大的,我們讓他。」這個也是雪廬老人他也是一個感慨的話,現在一切都談不上了,現在人大家都不懂,你不懂,我也不懂,大家都不懂。我們學了這個《常禮舉要》,反正就是看到年紀比我們長的,我們總是讓一讓,讓一讓長者。好,我們再看下面:

  【二、入座後不橫肱,不伸足。】

  『入座』,就是我們去給人家請客,坐下來了,坐下來之後,你兩個手臂、胳膊不要撐開放在桌上,你一撐開、一展開,如果那個位子不是很寬,一般我們一個圓桌坐十個,有時候還坐到十二個,坐到十二個就比較擠了。如果你兩個手這樣一伸出來,那兩邊的人他就沒有地方,沒有空間了,都被我們佔去了,所以不能『橫肱』。『不伸足』,也不要把腳伸到桌底下去。「這個大家必得學,人人都會出去做客。橫肱是什麼?坐在椅子上,把手肘橫伸出去。四方的桌子,一方坐兩個人,假如你橫肱而坐,他就被拘束了。不但坐席如此,就是兩個同學一張桌子,也是左手不要橫出去,否則別人很難寫。」這段雪廬老人講,我們大家平常也都會出去做客,人家請客。橫肱就是你坐在椅子上,把手肘伸出去了,橫著,別人就受到影響了。不但坐席,就是在學校,同學,以前我記得讀小學的時候,一張桌子坐兩個人,你也不能橫著,你左手也不要橫出去,橫出去可能你就影響到隔壁同學,他就很難寫字了。總是我們手要收回來,外面做客,我們要注意。

  「從前做客換新衣服,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有衣服,冬天衣服更講究。穿好衣服,這是恭敬主人家,整整齊齊是恭敬人家,而不是炫耀自己家裡有錢。你譬如有公事,你必得戴上禮帽,穿上褲褂,行禮以後,才能脫這禮服。」我們要去給人家請客,就是做客,做客怎麼樣?做客你要換新衣服。換新衣服,不是為了炫耀自己有衣服,不是說我到你家做客,我來炫耀一下我有新的衣服,不是這個意思。如果到了冬天,他那個衣服就更講究,穿好衣服,為什麼做客要穿比較好的衣服?這是恭敬主人家,對人家一個恭敬,穿得整整齊齊的是恭敬人家,而不是在炫耀自己家裡有錢,不是那個意思。這裡也舉出,比如你有公事,在過去,你要戴上帽子,禮帽,都要必須戴帽子,穿上褲褂,以前叫長袍馬褂,等這個禮行完了之後,回家再脫下這個禮服。所以這個看場合,看什麼場合,如果做客,這個必定要穿好一點的衣服,對人家表示一個尊敬、一個恭敬。

  「你到那裡做客,一上桌就橫肱,旁邊的人受了妨礙,這吃菜時,他故意拿著菜帶著湯,滴滴答答的滴到你衣服上,那就行了。這是從前,那也是不道德的人,才沒這樣寬恕人的心胸,所以要不橫肱。」這段講你到哪裡去做客,到什麼地方做客,如果你一上桌,你習慣就是這樣橫著肱,兩個手臂這樣橫著放在桌上,那旁邊的人他受到妨礙。如果這個人他修養比較不好,他就故意夾菜,菜如果帶有菜湯,滴滴答答的,然後就從你這個上面滴過去,那不是滴到你的衣服?你手臂上穿的衣服就被滴到了,那就行了,那個意思就是告訴你,你手誰叫你橫出來?這是從前,以前有這樣的事情。但是這樣故意用這種方式去告訴旁邊這個客人,李老師講,那也是不道德,故意菜汁給人家滴到衣服,那也不道德,他就是沒有那種心胸去包容別人的過失。所以要不橫肱。

  「不伸足,你坐在這桌子上,六個人同一桌」,方桌,六個人,左右兩邊各兩個,四個,一個上座,一個下座,主人坐的是下座,一共坐六個,六個人同一桌。六個人一桌,「每邊有四隻腳」,左右兩邊,左右各有四隻腳,「假如都伸開腳」,這桌底下就都是腿了。「滿了腿怎麼樣?大家腿互相交錯」,那被看到就太不像話。特別以前桌子沒有桌巾、沒有桌布,現在有些餐廳它有桌巾垂到地下,你伸了腿還看不到,以前沒有,空空的。空空的,如果你這邊也伸腿,那邊也伸腿,看過去的確不好看。所以不要伸足。

  「總而言之,要把這腿一彎」,就是收回來,腳收回來,「跟我自己坐的椅子平行」,這樣才可以。「如果伸了腿,碰到沒規矩的主人家,家裡的狗在你腿上咬兩口。所以要不伸足」。去給人家請客吃飯,不要橫肱,也不要腳在桌底下伸出去。我們再看: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這是入座以後,主先舉杯敬客。你是主人,得先動作請客。你先不要拿筷子吃菜,先敬酒,敬酒是用兩隻手。我是主人,要先讓正客,讓不能只讓一個,先讓了正客,再讓其他客人。這第一杯酒,主人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人看,這是主人先舉杯敬客。」這個禮節現在人沒有學,也不懂。我們常常去給人家請客,那個齋主:吃!吃!有的齋主他自己就先吃了,他還沒有請客人吃,自己先吃了,這個就很失禮,但是他也不懂,他也不知道。所以我們請客,聚餐是行禮,是進行這個禮節,你是主人,主就是你要主動,你得先動作請客,你要先主動的來請客人,請客人用餐,你不要自己先拿著筷子,自己先吃菜。一般這個順序要先敬酒,這個是社會上;我們吃素的人,他有準備茶,或者是果汁這一類的,來代替酒。敬酒是用兩隻手。如果我是主人,我要先讓正客,先敬正客,然後讓不只讓一個正客,其他陪客也要讓,先讓了正客,再讓其他客人。第一杯酒,主人就先喝,喝了就是代表歡迎,這是主人先舉杯敬客。然後酒敬過了,請客人來一起,請用餐,主人要主動請,請大家用餐。所以過去我在台灣、在大陸也都碰到過,同修他做齋主請客。請客,我們坐在那邊坐了半天,要等齋主請我們吃飯,齋主坐在那邊他都不動,坐了半天。後來齋主說:師父,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吃?我說你還沒有請我們吃,你齋主要先請我們吃。這是禮貌,你是做齋主,你要請,你要主動請師父、請同修大家來吃,你自己要主動來請。那個齋不是我打的,我不是齋主,我不能喧賓奪主,我請大家吃。所以他們也不懂,師父你沒吃,我們不敢吃,這個就是要學禮。這個時候,所以我碰到很多同修遇到,我都會一個機會教育跟他們講,你要請師父,請在家、出家同修來吃飯,你主人,你是齋主,齋主你要主動先請人家吃,你自己都不動,人家也不好意思吃。所以這個是主人要先有動作來請客人。

  「你不是主人,座下還有主人及別的客人,你不要妄作聰明說:咱坐下來喝,大家來喝呀,來、來。」不是你請客的,你請人家吃、請人家喝,這個酒席是你請的客嗎?如果這樣,就叫喧賓奪主。不是你請的,你就不能夠主動去請人家吃喝。所以,「這桌酒席是人家花的錢,人家愛讓不讓是人家的事,你沒有讓的道理!這是第一次」,就第一次聚餐請客,「後來就另當別論,這是有實有權!凡事,有實在,有方便,沒有呆板的事情,你萬不可先動手,這是要緊的」。這裡這段雪廬老人也補充說,我們第一次請客、第一次見面,就必須守住這個禮節。如果是以後,如果說常常有頻繁的,這個當中有時候你看狀況,要臨機應變,不能呆呆板板的一定要這樣。比如說主人剛好有事忙,交代一下你們先用。你跟這個主人比較熟悉,有一些客人跟這個主人還沒有很熟悉,這個時候你也是半個主人,你來代表主人來招呼大家,這個就是有實有權。這個就是你要會靈活去運用。原則上就是主客要分清楚,不可以先動手,這是要緊的。

  「現在是不行了,擺了桌以後,主人還沒敬酒,旁邊的人拿出酒來就先敬主人,更胡鬧,講不通。」我們現在常常看,主人不懂,客人也不懂,實在講主客都不懂,如果有一方面懂,大概也不會這樣。為什麼會客人他先去敬酒?主人都沒有請客人喝酒,有的客人他就自作聰明,喧賓奪主,變成他是主人,他來請大家,跟大家敬酒了,自己先拿出來先敬主人,這更是胡鬧。一般主人敬完酒,客人再回敬,一般順序是這樣的。「這是人家的酒拿來請客,你怎麼敬他?」他的酒,不是我們的,我們怎麼可以拿他的來敬?「這個主人預備敬酒後,客人得致謝辭。他來敬你,你先謝謝。主人要是站起來,客也得站起來。」這也是一個禮節,譬如說主人站起來跟大家敬酒,我們客人也要站起來,不能坐著。「別人給你滿酒也不管,這些都是不懂禮貌。」滿酒就是給你倒酒,倒酒,你也不要不在乎,起碼給人家說個謝謝,如果都沒有,那這都是不懂禮貌了。所以,「禮尚往來,你記著這個原則便行了,別的人來恭敬你,我們就恭敬人家」,這叫禮尚往來。人家對我們恭敬,我們要對人恭敬,這個叫禮尚往來。這個很重要,現在人不懂禮貌,到處出醜。我們再看下面: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後食。】

  「大家不是一起出去吃菜館,而是在主人家裡吃,或是太太,或家裡人做菜,這個更隆重,隆重到非得交情夠得上,才請到家裡面吃飯,交情夠不到,那我們這小屋不能容大神。這是夠得到交情的。」這一段就是人家主人請客,請客,現在一般大多數都是訂外面的餐廳,這個菜館就是現在講餐廳,去餐廳訂,外面吃。在從前,請客去餐廳吃的很少,都請到家裡來比較多。現在餐廳多了,還有很多人他自己不會做菜,怕菜做出來不好,也不敢請客人來家裡吃,就是在外面訂。有的人他自己就本身也很會做菜,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做的菜怎麼樣我們先不管,如果主人請我們去他家裡吃飯,不是到外面餐廳,是他家裡吃。他家裡的人,或者是他太太親自下廚去煮,或者是家裡其他的人做菜,或者是他請的佣人,還是其他人的做菜,這個就更隆重了。如果主人的太太親自下廚,表示這個客人交情夠深,隆重到非得交情夠得上,交情夠得上,才會請到自己家裡來吃飯;交情夠不到的,那就我們這小屋不能容大神,就到外面吃了。這裡講是夠得到交情的,交情夠的。

  所以過去台中江逸子老師,江師母還在的時候,我也常常上到江老師家去,上到他家去,很多次都是在他家裡吃飯。江師母很會做菜,外面餐廳都吃不到的,她做的菜真的外面餐廳吃不到,手藝非常好。後來江師母年紀大了,身體比較不好,後來才有到餐廳去吃。剛開始,很多次都是在他家自己做,江師母自己親自下廚。這個就是很隆重,不是一般客人,夠得到交情的,他才會請你在家裡吃飯;如果交情夠不到的,一般都是在餐廳比較多。

  「上菜時,你或許不知道是主人親自烹調,或是家人做的,或是當差,或是其他人做的。」這不一樣,這個都是長學問。上菜時,你在人家家裡做客,或許你也不知道是不是主人親自烹調的,主人自己親自下廚,或者他的太太,或者是他的家裡的人做的,或者是當差,他請人,或是其他的,他的朋友來做的。上菜的時候可以問一問,「這個菜是哪一位做的?是廚房做的?或是家裡做的?這不一樣了,這個都是長學問」。這個菜做得不錯,就問一下。主人他就會給你一個回應了,是我太太做的,或者是家裡請的人做的,他會講。「從前還有更講究的,有些大闊老不吃菜館,家裡有名廚,各有各的拿手菜與專門菜,這是館子做不出來的。這時你可以問一問:這是誰做的?主人說:這是賤內做的,她在那裡調理。這是對客人太恭敬了,所以須向主人禮謝後再食。你要說:這太隆重了,真是不敢當。說了客氣話,然後可以食。」這也是個禮節,不要一看菜上來,就大口大口的吃了。

  所以有些大闊老不吃菜館,大闊老就是有錢人,但是他對吃的很講求,他自己家裡請個名廚,名廚就是他的廚師很有名。每個廚師各有他的拿手菜跟專門的菜,你在外面菜館、餐廳你是吃不到。這個我也的確碰到過,在台灣沒有碰到過,在大陸我碰到過。在大陸,在上海有一個同修,有一次請我們到他一個朋友家裡去給他們請客。他不是去外面,就在他的別墅,他這個朋友也是一個大老闆,房地產的大老闆,在當地很有錢,他有專門的廚師,他做出來那些素菜,真的外面餐廳也做不出來,這個我也碰到過。所以碰到這個,我們就要先跟他,我們學了《常禮舉要》,就「這誰做的?」,我家裡某某人做的,什麼人做的。我們要先給人家說謝謝,這個太隆重了,做得太豐盛了。必須先向主人禮謝,然後我們再吃。說了一些客氣話,不敢當、太隆重了。所以先一個客套話,然後就可以吃了。

  「主人聽見客人說這句話,回到後頭對家人說:客人謝謝你啦!家人也有懂規矩的,會問:我請了客,他說怎麼樣?若是說:他沒說什麼!就知道來的客是土包子,吃飯就遭難看。」客人禮謝之後,主人也會到後面去給家人說,或者是給他的廚師講,我們總是要有個表示,一個規矩,「菜煮得很好,外面餐廳也吃不到」,或者「我們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如果就是儘管吃,他也沒有說什麼,這個客人就是土包子了,吃飯就遭難看。但是遭難看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不學禮,他不懂。所以過去我們特別在大陸上有很多居士,他自己家裡有做菜,自己請廚師。像我們到阿彌陀佛大飯店,吳董他還請我們台灣的廚師去,真的去到那邊,都是做得很精緻,這個菜做得太好了,在大陸上竟然能吃到這麼好的素菜,素食的宴席。所以吳董他就會請廚師出來,我們讚歎一番,他去跟廚師講,廚師就來,也給我們打招呼致謝。所以這個都是行禮。

  「吃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吾最怕吃飯。天下莫如吃飯難,世間唯有修行好,天下莫如吃飯難,你記住吧!」雪廬老人講了這一段。他說吃飯,我們吃飯有什麼難?一口一口吃下去不就好了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雪廬老人講,他最怕吃飯,為什麼?怕失禮。所以都要很小心,很謹慎。所以天下莫如吃飯難,世間唯有修行好,天下莫如吃飯難,你記住吧!為什麼吃飯難?難在哪裡?人家請我們吃飯,你好也得吃,不好也得吃;你飽了也得吃,餓了也得吃。雪廬老人講吾最怕吃飯,這句話我深有體會。人家請你吃飯,衝著你來,你是主客,其他的人是陪客,你是主客,主要是請你的。所以我在大陸上,有一些同修請吃飯,實在講每一次都是肚子還沒餓,就要繼續吃飯,而且還不是三菜一湯,都是大桌,菜很多,實在是吃不下。但是你能不去嗎?你縱然吃不下,你也要去坐一下,這個叫什麼?應酬。是吃飯,應酬之禮也不可廢,應酬的禮也不能廢掉,你就要去,去了人家心裡才舒服。他為了我們辦了一桌酒席,宴席,請了主客不去,你說那個主人、那個齋主他心裡多難過!所以我們有個出家眾莊讓師,我們去做法會,人家齋主請吃飯,他常常說:師父,我晚上不吃了,你們去吃。我說你可以說不去吃,人家不會怪你,因為他主要不是請你,你不去,大家不會見怪。我說我吃不下也得去,想一想,他主要是請我的,我不去,那個齋主他心裡的感受是什麼?他就很失望,我誠心誠意辦了這麼豐盛的宴席請你,你卻不來,他心裡多難過。所以這個就是你要去,有時候真的自己吃不下。所以雪廬老人講,吾最怕吃飯,這個我深有同感,天下莫如吃飯難,世間唯有修行好。所以大家記住了,天下莫如吃飯難。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下一段明天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