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0七集) 2010/8/10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39-01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二十七面倒數第六行,從「破煩惱城」看起。
「破煩惱城(見唐譯)。煩惱者,貪瞋痴等,煩心惱身,故名煩惱」。這是先把煩惱這個名詞簡單的做一個介紹。為什麼稱它作煩惱?它叫你心煩,叫你身惱,所以稱為煩惱。貪瞋痴這是煩惱裡面的根,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從這個地方生的,這三個根在佛法裡也叫它做三毒煩惱,真的與生俱來。下面說,「又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這總共稱為十種煩惱,這十種煩惱也叫見思煩惱。「天台宗以見思、塵沙、無明三惑稱為三煩惱」。這是煩惱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是見思,見思就是前面所講的十種煩惱,這十種煩惱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無明,這也是我們前面常常提到的。貪是貪愛,瞋是瞋恚,愚痴、傲慢、懷疑。此地的懷疑不是一般的,是對佛法懷疑、對聖教懷疑,對聖人的教誨懷疑,那是嚴重的煩惱。
佛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說到宇宙的起源,這是佛法跟哲學、科學裡面的根本問題,一直到現在,科學跟哲學都沒有能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最近這幾年由於量子力學出現,給這樁事情有了新的解釋。他們發現有新的解釋,這個新的解釋跟佛經裡面所講的非常接近。在佛法裡面說,大乘經上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就變現出阿賴耶,真心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妄從哪裡來的?當然離不了真,離開真哪有虛妄?好像我們人站在陽光底下會有個影子,那個影子是虛妄的,影子從哪來的?從人身來的;如果沒有人身,哪來的影子?我們把人身比喻作自性,影子就是阿賴耶。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什麼都不是的,在淨宗裡面稱之為常寂光。淨宗同學都曉得,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這個四土是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相當我們這個地方的六道輪迴,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相當我們這邊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實報土是相同的,常寂光也是相同的。常寂光是本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宇宙萬事萬物的理體。
妄心出現了,阿賴耶出現了,阿賴耶有三種性質,在佛法裡面講,三細相,非常微細,很不容易見到的。在大乘教裡面說,八地菩薩才見到,這是講定功,要到八地那麼樣的深度,甚深的大定就見到。八地往上有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所以在菩薩,包括佛,四十二個位次當中,最頂上的五個位次他們能夠看到,當然不是假的。一個人看到,不一定是真的,只要證得八地以上你都看到,這就不是假的。所以禪定裡面的現量境界,它三個性質是什麼?它包括,用現在的名詞來講,它有能量,它有物質的現象、有信息的現象,信息就是精神的現象,精神我們一般講受想行識,它有這個現象。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統統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自性裡頭有的,不過迷了,自性迷了叫阿賴耶,阿賴耶會把這個現象變質。自性裡面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這一迷全變了,智慧變成煩惱,我們這裡講的見思煩惱,天台家講的這個範圍大,見思、塵沙、無明全都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變質,變成這些東西。德能變成造業,起心動念造作一切染淨善惡,它的根源是自性裡面的德能;六道、十法界本來是自性裡面的相好,全變質了,所以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佛又常常告訴我們,這《華嚴經》上說的,宇宙、萬法怎麼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現能生是我們的心,它會變,產生無量無邊的變化,這是我們的識起了作用。識是什麼?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它就產生變化。沒有分別執著,它現相,不產生變化,它會現出來。所以實報莊嚴土是心現的,裡頭不會變,因為它沒有分別執著。
煩惱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雖然是無量無邊,佛菩薩把它歸納為十大類,叫十煩惱。這個十煩惱就是天台家講的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是錯誤的想法,所以叫思,思煩惱;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個五種是錯誤的看法,你把這個事情看錯了,就是錯誤的看法,前面是錯誤的想法,包括所有的錯誤都不外乎這些東西。塵沙也是煩惱,為什麼?你不能了解它的真相。這是什麼?多半說的宇宙現象,我們人生的際遇,理事、因果太複雜、太多了,數不清。塵沙是比喻,好比像塵土、沙塵一樣,太多了,數不清,這叫塵沙煩惱。無明,明是明瞭,你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你不明瞭,它的體是什麼,現象是什麼,因果是什麼,哪些是事,哪些是理,都搞不清楚。所以迷惑,也就是煩惱,有這三大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在《華嚴經》上,見思煩惱就是經上講的執著,塵沙煩惱就是講的分別,無明煩惱是講的妄想。所以《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跟天台家講的是一個意思,名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智慧現前,起心動念智慧就沒有了,就變成無明煩惱。古大德也是取經中的比喻,經裡面把真心比喻作水,這一池水,水很乾淨,沒有染污,清淨。水沒有波浪,風平浪靜,水像一面鏡子一樣,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這是什麼?這叫明,明心。如果一動,一動它就起波浪,要是起風了,這水就會有浪,水要有浪,它照外面的境界就照不清楚,真心亦如是。所以心不能動,心一動就迷了,心就變成阿賴耶;不動,不動阿賴耶就恢復了真心。所以阿賴耶在法相宗裡面說它是一半真,一半是虛妄的,半真半假,這是對的,確實是這種性質。如何把那個一半的虛妄捨掉,恢復到純真,這就成佛了。
《大智度論》說,「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意思跟前面都差不多,這是經論裡解釋破煩惱城。「城者,城堡」,古時候的防禦工事。城堡,譬喻煩惱的堅固就像城堡一樣,很不容易放下它,很不容易攻破,我們凡夫沒有辦法。「佛演妙法,摧破眾生身心中煩惱之堡壘,故曰破煩惱城」。這是解釋這一句經文的大意。此地不是說「佛說妙法」,他用演,演是表演,佛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是屬於身教。釋迦牟尼佛教學教得非常成功,這些地方都是我們要認真學習的。在中國,孔孟教學成功了,影響到二千五百年的今天。釋迦佛教育成功了,照中國歷史的記載,他影響三千多年,往後還受他的影響。佛自己說,他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用現在的話說,他當年在世的教學影響地球上的人要影響一萬二千年,這麼長的時間。他怎麼樣教成功的?就是先做到了。教我們破煩惱城,他自己先破了。他自己煩惱沒有斷,怎麼能幫助我們斷煩惱?凡是經上所說的,他全都做到,他沒有做到的,他再也不會說,這樣的教學才能成功。
前幾年,二00五年我們在中國安徽廬江湯池辦學做實驗,就是把傳統文化在這個小鎮上實驗一下能不能做得出來。我們召集一批老師,人數不多,三十幾位,我跟老師談話就講到這個問題,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孔子、孟子的教學有那麼殊勝的成就?細心去觀察,人家先做到。做到而後教人這是聖人,說到決定可以做到這是賢人,如果說到自己做不到,我說那叫騙人,騙人怎麼能成就?我鼓勵老師要學聖人,要向孔子、向釋迦牟尼佛,向他們看齊,我們像他一樣那麼樣的誠實、真幹,教育就會辦得成功。所以這三十幾位老師非常可貴,他們真的真幹,真的是大聖大賢,做出來了,所以很快就看到效果。這個小鎮居民產生變化,幾乎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讓我們真正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真正明瞭了,人是很好教的!就是沒人教,如果有人教,人很好教,一教就回頭,良心就發現,再也不好意思做錯事,收到這麼好的一個效果。這個就是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幫助眾生斷煩惱、長智慧。
底下一句「壞諸欲塹」,這個欲是欲望。「《淨影疏》曰:愛欲之心,深而難越,故說為塹,教斷令壞」。我們接著看底下這一段,「《甄解》曰:壞諸欲塹者,捨欲心。愛欲是諸苦之本。欲流深廣,眾生漂溺之而難度,說以為塹」。塹是什麼?底下有個註解,「繞城長水坑也」,我們中國人稱作護城河,保護城堡的,城堡外面築一個長的溝,在從前防範敵人來攻城,這是一道障礙。都是從比喻上說的,把欲望比作為護城河,這很不容易攻破的。愛欲之心深而難越,人的貪愛這是俱生煩惱,不需要學的。我們細心去觀察,你看嬰兒三、四個月,如果有兩個小孩在一起,你放一塊糖在那裡,你看兩個人就搶了。你在這裡面發現,小孩那麼小,也沒人教他,他就有貪心,他就有嫉妒心,就能看出他的愛欲,所以這是佛法講俱生煩惱。這個煩惱要是不知道防範,好好的教他,要是隨著他的習氣增長,以後可就麻煩,真的是什麼事情他都能做得出來。這叫什麼?習性。中國古人是真有智慧,從小就開始教導他真正能夠理解是非善惡。愛斷不了,在人的一生當中也不能少它,但是要有分寸、要有限制,這就要教。合乎情理,許可,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夠超越。老祖宗的教學用的是禮,禮就是節度,有一定的分寸,你不能夠超越,超越就錯了,那就過失了,所以用禮做標準。在佛法裡面就是用戒律做標準,你必須要守戒、要守禮。
《弟子規》上所講的,古聖先賢制定的規矩,它這個規矩不是他的創造,也不是他的發明,完全是隨順性德來制定的,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反璞歸真,在佛法裡面講,妄盡還源。所以中國的教育主要目的在此,我們不能不知道。歸真、還源到哪裡?到聖人,中國人講聖人,佛教化裡面說的是佛陀。真,前面講得很多,如來的實智、真如、本性都是說這樁事情。《還源觀》上講得很好,叫「自性清淨圓明體」,名詞長一點,意思非常好,很清楚、很明白。自性,圓是圓滿,就像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就是圓滿,圓的意思;明,明是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相好,相好也在圓裡頭,德能、相好用一個圓字代表,智慧用個明字代表,你看圓明體,它是萬事萬物的本體,所以這個名詞很好。回歸到本體就對了,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煩惱習氣,尤其是貪瞋痴,與生俱來,一迷的時候就把性德變成貪瞋痴。這個東西不能增長,因為增長就與本性背道而馳,跟本性相悖,本性是善的,它不善。雖然迷了,不善,不能離開本性太遠,在一定範圍之內還不會出事情。古聖先賢,我們學佛之後明白了,那些人都是諸佛菩薩再來的,他們真正是久遠劫之前已經成佛了,所以他很清楚。他為我們制禮作樂,教導我們要遵守,這一生縱然不能開悟,不能回歸自性,也能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一生,這好事情。
中國的老祖宗,我們把它歸納起來,他只教給我們十二樁事情,好記!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可以超越這個範圍。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對父母要懂得盡孝,對兄弟、對尊長要懂得盡悌,對國家、對人民要知道盡忠,對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夠欺騙,孝悌忠信。待人接物要懂得禮貌,禮非常重要,不能小看,你要是輕視了禮,社會就會動亂,家庭就不和,所以古人對這個禮非常重視。在一個家庭當中,父子、夫婦、兄弟人人都要守住禮,一家和睦,家和萬事興;在社會上人人懂禮,社會祥和,社會穩定和諧,它很重要。義,義是道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這就是義。廉是廉潔,不取分外之財,不會佔別人一點便宜,這都叫廉。知恥,我們的德行不如人,恥辱!學術不如人那是其次,最重要是德行。縱然再貧賤,有德、有道,在社會上還是為人尊敬,即使到後世人家提到了,肅然起敬。我們想想孔子,想想顏回,二千五百年之後聽到這個名字還肅然起敬。他們在世的時候貧窮,也沒有社會地位,可以說是貧賤之人,但是他有道德,這一點重要。後面四個字,仁愛和平,仁,「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會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者愛人,愛人就不會害人。最後是和平,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你看老祖宗只教我們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做到了,天下太平,社會就和諧,人這一生他真的過的是幸福美滿的人生,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是性德,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的標準。
在佛法裡面,佛給我們說的十善業道,跟中國老祖宗的意思相接近。不殺生,不殺生是仁,仁愛,不但不能殺人,所有一切動物都要愛護。人在上古時代吃肉食,你看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有記載的,伏羲氏,伏是降伏,羲是什麼?野獸。古時候他什麼都沒有,怎麼維持生活?打獵,人跟獸鬥爭。五百年之後神農氏出現,他提倡種植。所以中國幾千年來是以農立國,農民的地位很高。中國從前的社會是有四個階級,士農工商,在社會上地位最高的是讀書人,讀書人有道德的修養,有古聖先賢的智慧。所以古時候有這麼一句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鼓勵人好學,學聖、學賢。讀書志在聖賢,不是說我讀書將來要取得功名富貴,不是的,目標不在這裡,目標在聖賢,學聖人、學賢人。聖賢的表率模範就是孔子、孟子,以他們為代表。這兩個人一生是職業老師。釋迦牟尼佛做得最圓滿,這我們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我們要把他認識清楚。他什麼身分?職業老師。你看他八相成道你就曉得了,開悟之後一輩子教學。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經上常講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他一生四十九年教學,職業教師,而且還不收學費,一分錢都不收,心胸廣大。學生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信仰,來者不拒,你要去他也不留你。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的人,得把他認識清楚。他自己,你看在教學之前十二年的苦行,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尋師訪道,學了十二年,然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聖賢人的事業是什麼?教書。
在中國舊社會裡面,有兩種人都很清苦,但是在社會上特別受到大家的尊敬,第一個就是教書,教書是聖賢事業。那個時候的行業,你幹哪一行的?你在哪一方面得意?教書的人說夫子,我是做夫子的,孔夫子,夫子就是老師,他是從事夫子這個行業,在社會上非常受人尊敬。他教書也像孔子一樣收一點學費,學費沒有標準,要是定下價碼那就做生意了,那就不是聖賢人。所以這些教書人的生活靠什麼?靠學生家長幫助,一年三節,在中國端午、中秋、過年,學生家長送一點糧食給老師。隨意,富有的多送一點,家境清寒的少送一點,實在很困難的,老師還要幫助學生,還要幫助學生家庭生活。這值得人尊敬,他是傳道,他不是做買賣。所以一般生活都相當清苦,人家稱為窮秀才,這個我們要知道。第二種人受人尊敬的是醫生,中國古時候的醫生,即使到民國初年,大概民國二、三十年,這種醫生到處能看得見。醫生給人醫病不講價錢的,沒有講醫療費的費用,把你的病治好了,你再送一點禮物給大夫。送的時候隨意,不是要多少,不是的。醫生全心全力救人,治病,講價錢不就變成商人了嗎?醫生不是商人,他是救人的,救人身命。夫子,這些教書的,是救人慧命。這裡面多半都是義務的,一生都是義務的。釋迦牟尼佛更是一個標準的義工,他每天吃飯到外頭托缽,所以學生想供養他是一分錢都不收的。在社會上這兩種人備受崇敬,提起來沒有不尊敬的,肅然起敬。
現在變質了,醫生講價錢,都變商人了,學校老師不好好教書,私下開補習班,在學校課堂裡面教一半,另外一半不教,留到,到補習班,非來補習不可,補習要收費,所以也變成商人了。中國從前士農工商,現在士農工都沒有了,只有商,全是商人。商麻煩大了,商是什麼?商是專門講財富,這是人之大欲,人之必爭。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這個社會怎麼會有和諧?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動亂?所以書看多一些,看看古人的東西,你再看現在這個社會,就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毛病出在哪裡都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拯救也清楚。不是救不了,能救得了,但是要聽話才行,要能把自己的欲望放下才能救得了,欲望不能放下這社會就沒救了,到最後自己跟社會同歸於盡,現在西方人所講的世界末日,那就是同歸於盡。現在這個徵兆好像已經出現,我們在傳媒裡面所看到的,全世界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頻繁,到處都是。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的歷史裡面沒有看到過的,這是上天給我們的警告,如果再不回頭,那後面就是世界末日。真正回頭,改過自新,有救,不是沒救。佛經上常講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境界也是隨心轉,主宰是我們的意念,我們的意念端正,與性德相應,和諧就出現;如果我們的意念是邪知邪見,災難就現前,就這麼回事情。
所以佛在此地,這末後一句話說得很重要,「教斷令壞」,教我們斷愛欲,教導我們放下愛欲,不要為自己,去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為一切苦難眾生,那就叫行菩薩道,你不是凡夫,你從凡夫提升到菩薩了。為什麼?這裡給我們說出來,《甄解》給我們說出來,「愛欲是諸苦之本」。人一生,或者說是生生世世,造作一切罪業的根源都是為了愛欲。愛是貪,欲是財色名食睡的總名詞。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麻煩就來了,無止境的貪,那還得了嗎?現在社會我們看出來了,欲流深廣,這個病毒太深,這個傳染太廣。你一個人做出個樣子,別人都跟你學,變成全世界的人都貪婪,這個時候怎麼辦?倫理沒有了,道德也沒有了,因果也沒人相信了,法律也管不了,國家政府也管不了,如果到這個地步,那就是宗教裡面說的,上帝要來插手了。其實不是上帝插手,上帝生活多快樂,他管這個閒事幹什麼?真的不是上帝插手,是什麼?大自然要回報,這是真的。今天我們隨意為了貪婪,強奪地球的資源,對不起地球,地球要展開報復,那就是天然災害,什麼樣的災害都來了。地震來了,海嘯來了,颶風來了,氣候變化異常,這是地球給你的報復,就是什麼?你做得太過分了。真正為生活它不怪你,你要謀生,你開闢一點地,種一點糧食,這土地不會怪你,為什麼?應該的。如果你要是為自己的欲望,發大財富,引導個個都來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這麻煩大了,天地鬼神不容你。不要以為沒有,真有!樹有樹神,花草有花草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土地還有土地公,這真有,一點都不假。你任意去奪他們的資源,他無處告狀,他就要來報復。這裡面事實真相,佛經上講得很清楚,「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我們以好的心態對人、對事、對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對我們是美好的;我們以欲望、惡念來對它,它對我們反擊也是非常殘酷的。
眾生漂溺而難度,比喻為塹。下面有個解釋,簡單的解釋,「塹,繞城長水坑也」,就是護城河。「佛法劍,截欲塹,令散壞也」。劍是比喻,比喻佛法像一把寶劍一樣,它能把你的欲斷掉。這是說明,佛給我們講這些道理,你真的明白了,真正通達了,自自然然你就肯放下,你知道這不是一個好事情。違背自性都是造孽,很深很深的罪過,為什麼要做?好像前面我們也提到,違背性德的事情,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中國醫學裡說得很好,傷身敗德,欲望多了傷害自己身體,你的身體多病。多病的人很苦,現在沒有好的醫藥醫療,為什麼?人心不善,好的藥都變成壞的,變質了。你想想它為什麼變質?現在的人拿著毒藥去毒大地,藥物是地上生長的,你毒大地,大地長出來的五穀雜糧、長出來的藥草都帶著病毒,死路一條,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你看現在種植用農藥、用化肥,農藥、化肥是毒害土地,你第一次收成不錯,很好,二次、三次以後就沒得收了,地上不長東西了,到那個時候怎麼辦?糧食危機現前了。這個糧食危機從哪來的?自作自受,不應該用這些化學東西去毒害土地。古老的人工方式耕種,那是最健康的食物。古人祭天地、山川、鬼神,為什麼?報恩。現在人認為這是迷信,古人迷信,沒有智慧,不懂科學,現在他們相信科學,哪有鬼神。古人迷信,過好日子,現在人不迷信,天天受這些災難,誰是誰非我們要冷靜去觀察,不可以人云亦云,那就錯了。冷靜去觀察,古人做的有道理!沒有鬼神,現在鬼神現在你的身邊,你相不相信?你看在中國、外國,附體的有多少。我在每一個地方講經都遇到附體的。附體,他不是裝出來的,真的有靈鬼附身,你要是看到,你不能不相信,裝不出來的。天地鬼神都來附體,我都見過。我們見了也不能說,說了什麼?說了說我也搞迷信了。我很清楚,我很明白,我知道遵守古人教誨決定正確,我們跟古人比差遠了。科學家,你看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宗教信徒,他們也是迷信嗎?他們不迷信,我們真的變成迷信了,這些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底下一句,「洗濯垢污,顯明清白」,這些都是講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一些原理原則。「《合贊》曰:見愛煩惱,譬如垢污,空慧能除,亦如洗濯。除邪顯正,故曰顯明。以護法城,故曰清白;超諸毀謗,故曰清白。」《合贊》這個註子講,見愛煩惱,這個見就是見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愛是貪愛,這是煩惱的根。那個根之根就是我見,有我就有私心。所以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講無我。無我是事實真相,執著這個身是我,錯了。大乘教裡面講有真我,我們不曉得,有真我。所以佛經裡面「我」的定義,簡單的說,兩種意思,第一個主宰的意思,第二個是自在的意思。那我們想想,我們把身當作我,我這個身能不能做主宰?能不能得自在?如果真的能做主宰,應該永遠離開生老病死,生還可以,老病死不要,行不行?做不到,一天比一天衰老,你做不了主。如果說心是我,外國哲學家說,他知道身不是我,什麼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夠思想的這是我。那麼試問問,你能夠思想的這個我自不自在?不自在,拿佛法定義做標準,我就是假的。
但是佛經裡面講有真我,真我確實能做主、得大自在。能做主是什麼?不生不滅。這個我是什麼?自性是我,自性不生不滅,自性能生萬法。學佛的人追求的是什麼?把真我找回來。真正的身體是什麼?法身,法身是真我。法身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叫做法身。你什麼時候能承認宇宙萬法就是我的法身,這佛在經上說的。為什麼是你的法身?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能變的是你自己的本性,所變的是萬事萬物,整個宇宙都是你自己自性變現的。就像作夢一樣,人在作夢的時候,如果你忽然覺得,這個夢是我的下意識變現出來的,這夢中什麼是我?整個夢境是我,夢境是我念頭變現的、妄念變現的,整個夢境是我,夢境裡有自己身體,別人身體也是我變的,都是我。佛法裡面講證得法身,你真的肯定了,一絲毫懷疑沒有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就得自在。這個身體滅了,那個身體沒有滅,就好像我們身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一樣,每天時時刻刻有細胞死了,新生的細胞又補充來了。沒有生死,這是真的。所有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怎麼會不愛護?怎麼能傷害?哪有這種道理!這叫覺悟的人。不覺悟的人有偏見、執著,樣樣都為妄念著想,都為這個假身體著想,為妄心、為假身造作無量無邊罪業,將來到地獄去受果報,幹這種傻事,這叫愚痴,這佛在經上常常說。
「譬如垢污」,染污。用什麼能夠幫助你把這個垢污洗乾淨?空慧,這是佛教我們的。智慧,智慧離不開空,空了就有智慧;有了,智慧就沒有了,煩惱就來了。你要斷煩惱,你得放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你看他一生示現給我們看的,他一生所有的財產,三衣一缽,就是三件衣一個缽,那是他全部的財產,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個我們要知道。每天出去托缽,托缽還帶一個防身的工具,就是錫杖,我們後面放的這個錫杖。錫杖是出去托缽防身的,到人家村莊,人家的狗牠來咬你,這個錫杖可以趕狗。到人家門前去乞食,不能敲門,敲門太沒有禮貌,怎麼辦?把錫杖搖一搖,搖一搖它會響。你看這錫杖做的方法,一搖它就響。裡面人聽到就知道有出家人來托缽,他會開門送一點飯菜給你。所以這是出去托缽一定要帶的。處處為別人著想,不能夠擾亂人家的清靜。晚上樹下一宿,在大樹底下打坐,三衣披在身上,像被蓋一樣。因為世尊當年遊行的地區是恆河流域,屬於熱帶,所以不需要有厚的衣服,三衣就夠了。做給我們看,什麼都放下,得大自在,身心清淨,充滿智慧。一生的事業就是教學,除了教學沒有其他的事業。教學永遠不會中斷,前面我們講過,從總綱上說過。教學的對象無量無邊,我們凡夫看不到,凡夫只看到人,同類的,十方的菩薩我們看不到,諸天,這些天神我們看不到,鬼神也看不到。他們看得到佛,佛也看到他們,佛也不斷的教化他們、幫助他們,所以佛菩薩教學從來沒有中斷過。空慧能除,就好像洗濯一樣。
「除邪顯正」,這叫顯明,即是顯明清白。「正」是自己本來有的,我們中國古人講的本性本善,那個善就是此地講的正,習性不善是「邪」。教育的效果就是這一句,幫助我們遠離邪思邪行,顯示出自己正念正行,所以叫顯明。「以護法城」,這個法是自己的法,自己的法叫做佛法,這個諸位要知道。為什麼?法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們迷了,釋迦牟尼佛做出樣子,又講解給我們聽,我們自己心性裡面的法顯示出來了,是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的法沒有辦法給我們,必須是我們自性的法,因釋迦牟尼佛的引導,把我們自性的法開顯出來,這就對了。所以你修行成佛了,佛對你有沒有功勞?佛引導你,你自己的成就還是自己本分,佛菩薩不居功。可是我們要感謝他的誘導,沒有他誘導我們永遠迷惑顛倒,他對我們的好處就在此地,引導我們,讓我們覺悟原來我們跟他沒有兩樣。他能夠把煩惱放下,我只要把煩惱放下,跟他一樣!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現出來了。不是從外頭得來的,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不是的,一定要曉得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叫護法城,我們自己要會守護,這叫清白。「超諸毀謗,故曰清白」,所有一切毀謗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做錯了,這才有毀謗,我們現在思想純正、見解純正、言行純正,這一切毀謗都沒有了,這叫清白。
「文中之法城」是比喻,「指智斷之果」,斷是判斷,智是智慧,智慧判斷的果報,用法城來做比喻。如《合贊》也是這樣講法的,「智斷之果,謂之法城」,把這個比喻為我們說出來。「《嘉祥疏》曰:遣除迷垢,故云洗濯。無相之解,是無漏明,故云清白」。這個解釋也非常好,《嘉祥》這個解釋容易懂。遣除迷垢,迷是迷惑,不了解事實真相,垢是染污,就是種種的煩惱習氣,這個東西一定要把它放下。迷放下了,智慧就現前,煩惱放下了,德相就現前,因為它是一體的兩面,所以用洗濯做比喻。無相之解,這教你真正了解宇宙萬物的真相,像最近量子物理學家他們所發表的信息,我們看到了,用它來解釋佛法,對我們初學有很大的幫助。他們發現了,物質是什麼東西?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一個基本物質組成的,科學家的名詞叫基本粒子。現在發現這個基本粒子還是太大,還是可以分析把它分成更小、更微細的稱為量子,是不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這個量子是物質的基礎、物質的根本,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它組成的。這個東西是什麼?他們發現是意念,就是人的念頭,意念,很多很多的意念變成物質。所以物質是從心想生的,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所以他說是意念累積連續的一個幻相,他們發表的,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所以物質現象是我們的幻覺,他把這個根源找到了。這個跟佛法說的就很接近,佛法也是這樣說,你看《金剛經》,大家常念,《金剛經》上就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量子力學家的發現,證明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愚痴,把這些假東西當作真的,念念不捨,要滿足自己的欲望,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所以我們受的果報必須要認識清楚,叫自作自受,真的原本沒有。
他們發現,真的是發現了阿賴耶的三細相,他說的是物質、信息、能量,跟阿賴耶的三細相的名稱不一樣,所說的是一樁事情。阿賴耶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科學說的能量,轉相,轉相就是他講的信息,就是意念,就是念頭,第三個境界相,就是他講的物質。不容易!所以科學我相信三、五年之後,量子力學裡發現的,會變成我們一般人普遍都能信得過的這些理論,對於佛法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大家再回過頭來看佛法,不是迷信,佛法是科學,科學家到佛法裡面來找東西。他發現三細相,三細相從哪裡來的他不知道,大乘經上有。這些人很聰明,他要接觸大乘經教,肯定把他們的境界大幅度的提升,會把這個宇宙現象講得更清楚、更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糾正我們很多錯誤的看法,糾正我們許多錯誤的行為,只要不犯錯誤,極樂世界就現前,宗教裡面的天國就在我們眼前,上帝也會出現在人間。都是因為我們心行不善,他們遠離我們而去,讓我們在這裡受苦受難。主要的原因,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完全被妄想煩惱習氣做了主,才有現在這樣的遭遇。
所以無相是真的。無相是從體上講的,它有沒有現相?有,你也不能不承認。所以無相後頭有一句,無相無不相,無相是空,無不相是有,空是體,有是現相。現相可以受用、可以欣賞,你不能夠得到,你要說我得到,那你就錯了,你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它是空的,它根本就沒有。所以科學家如果真的發現物質現象是意念累積的,根本就是假的,我們對物質現象再不會起貪心了。就如同我們看電視一樣,電視的畫面我們可以欣賞,電視裡面的東西能拿得來嗎?拿不來。你不會看到電視這裡面起了貪心,我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不會起這個念頭,為什麼?你知道它是假的。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菩薩道就很好行了,會大幅度提升我們的境界,超凡入聖。所以現相有,有,非有之有,空,不空之空,這才算真的認識。空不是無,空是不空之空,它能現相,這叫無漏明,明是智慧,無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也就是說迷垢統統沒有了,真智慧現前,這叫清白。我們經題上講清淨,就是這個意思。
「又《甄解》曰: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是澍雨德」。澍雨是下雨。為什麼?雨水能夠把這些髒的東西洗乾淨。下面講,「雨有能洗物垢污」,它能洗乾淨。「能顯清白體之德」,只要妄想分別執著斷掉,或者我們講放下了,自性的性德就現前。自性是清淨的,惠能大師說得很好,我們相信五祖忍和尚給他做了證明,要不然衣缽不會傳給他。他這二十個字的報告提出來,忍和尚的衣缽就給他,傳給他了,給他做證明,他說的話是真的,一點都沒說錯。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的自性是清淨的、清白的,從來沒有染污過。染污是什麼?染污是阿賴耶,阿賴耶可以被染污,自性從來沒有染污。我們自性為什麼不顯?迷了,有,不知道,煩惱習氣當家做主了,這就壞了,六道凡夫在這種狀況之下。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要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了,放下煩惱習氣,性德就現前。本自清淨、本不生滅,這是真的,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才是真正的自己,這是真我。為什麼?他做得了主宰,他真得大自在。所以把真我找回來,人人都有個真我,要你自己肯去找。
「如來法輪洗濯塵勞垢污,開顯本有淨體也」。這是在我們現前,我們要靠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如來法輪就是佛陀教育,我們這樣看你就懂了。要靠佛陀教育來幫助我們,把這些煩惱習氣洗刷乾淨,我們自己本有的清淨就顯出來。「以上《嘉祥》《甄解》兩疏中,清白之解,優於《合贊》」。比《合贊》講得好,黃老居士統統都把它蒐集在此地。這個註解引用的經論有一百九十三種,我們統統都看到了。「綜上諸解,故知清白者,智斷之果也,無漏之明也,本有淨體也」,這三句話是一個意思。清白要有智慧、果斷,清白才能現前,為什麼?有智慧、有果斷,不迷惑!把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放棄掉,清白不就現前了嗎?所以清白是無漏的智慧,無漏之明就是無漏智慧,不夾雜煩惱習氣的智慧就叫做無漏之明。本有之淨體,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清淨。
「若融通禪門」,用禪宗的境界來解釋,「則洗濯垢污」,就是禪門裡面講的「迥脫根塵」。脫是脫離,根是什麼?六根,眼耳鼻舌身,還有一個意,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都是染污。眼耳鼻舌身意是裡面的染污,色聲香味觸法是外面的染污。現在內根放下了,外面六塵放下了,他怎麼不清淨?自性就現前,因為自性本來是清淨的,能大師第一句話說的本自清淨,清淨圓明體就現前,迥脫根塵,迥是遠離,脫是擺脫。「顯明清白,是靈光獨耀」,這是禪宗的兩句話,迥脫根塵、靈光獨耀,禪宗裡面說這個境界,明心見性的人達到這個境界。靈光是智慧,這個時候,無論是根身、外面的境界,無一不是圓滿智慧現前,叫靈光獨耀,用禪宗的話講。下面,「會歸淨宗」,淨土是怎麼說的?淨土講「都攝六根,是洗濯垢污」,攝是收攝,把六根都收回來。眼它看外面,看外面的色相,現在叫眼不看外,看裡面,裡面是什麼?裡面是自性,性相,從相上收回來去看性,就見性了。眼,這叫見性,不叫根,見性見色性;耳,聞性聞聲性;舌吃東西,舌性去嘗味性,這就叫明心見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修行證果就用這個方法,叫反聞聞自性,在《楞嚴經》裡面所說的。在淨宗裡面,你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自得心開,是顯明清白。蓋一聲佛號一聲心,念佛即是始覺合本」。始覺是開始覺悟,跟本覺相應,這是把這兩句經文合在淨土上的講法,合在禪上講法,統統講得通,一通一切都貫通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