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四集)  2011/5/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零三面倒數第四行,從幽溪大師看起,在第一句裡頭:

  「幽溪大師,一生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懺無虛日,臨終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復高唱經題者再,泊然而寂,如是則修懺持經均是淨土行也。」這是說明念佛的人可以兼修兼持,幽溪大師是往生淨土的,《彌陀經圓中鈔》是他註的。學小本《彌陀經》,古代這三種最重要的註解,幾乎是修淨土的人沒有不讀的,就是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蓮池、蕅益他們是專修淨宗,而幽溪大師他兼修懺法,他每天拜法華懺、大悲懺、光明懺、彌陀懺、楞嚴懺,他專修懺法,臨終預知時至。雖然修這麼多懺法,他最後的迴向都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念不忘西方,所有一切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這也算是一向專念,這祖師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臨終預知時至,自己不是寫阿彌陀佛,寫「妙法蓮華經」,而且高唱經題,大聲的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是日本出家人我們常常聽到的,因為日本這些祖師大德在唐朝時候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跟智者大師的學生。智者大師是專攻法華的,所以他們這一派就是念經題。你到寺廟去聽,南無妙法蓮華經,他是念這個,不是念阿彌陀佛。善導大師傳的,那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在日本非常非常普遍。行,不是不行,只要將所有功德統統迴向淨土,我們在這一品「三輩往生」一共有四段,前面三段是講上輩、中輩、下輩,最後一段就是修一切大乘經典的,統統行,最後將所修學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統統能生。這是彌陀法門無比殊勝,無比的廣大。實在說,不但你修學佛教任何一個法門能生極樂世界,在我想像當中,其他宗教,你就是讀《聖經》的,讀《新舊約》的,讀《古蘭經》的,要把他一生所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肯定也能得生。這才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願力的功德,他不分任何宗教。所以往生一個絕對的條件,我們要記住,心淨則佛土淨,無論修什麼法門,無論修哪個宗教,只要修到清淨心就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不一定要念阿彌陀佛,不一定要念《無量壽經》。法門殊勝無比,廣大無邊,你看它包容,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要你心地清淨善良,你想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收,平等對待,沒有高下之差。所以一切諸佛讚歎,那我們就聯想到一切天神讚歎。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相信諸神也會跟著讚歎,他也是光中極尊,諸神之王,淨宗不可思議。

  「由是可知,發菩提心,持佛名號,雖兼修餘法,亦得名為一向專念。」這個一向專念,我們現在深深體會到,就是一個方向專求淨土,這就是一向專念,無論修學什麼法門,我只是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哪個法門都行,都能成就我們的清淨心,善心善願。「但多門兼修,總未若一門深入」,這是念老的話,這是真的。因為一門深入,他心專,容易得念佛三昧,他跟淨宗圓滿的相應,那就是我們一生受持,蓮池大師一生受持的是《阿彌陀經》,這什麼原因?《無量壽經》的版本太多,不方便,特別是在古代要找五種原譯本不容易,連王龍舒那樣的身分地位都沒找到,他會集只有四種本子,《大寶積經.無量壽會》他沒有看到,所以不是容易事情。古人那個時候經書都是手抄本,所以分量很少,不容易得到。沒有像現在印刷術發達,成本低廉。我小時候所知道的,我們安徽這一個省只有兩套半的《大藏經》,有兩套是完整的,有一套是殘缺不齊。像現在一般人家裡頭可以供一部《大藏經》,在古時候無法想像。那些貴族、豪富都做不到,除非是帝王,他的皇宮可以供養一套,其他的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平民家裡都可以供養一套《大藏經》。所以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我們要記住,多門兼修總不如一門深入。

  「一心專至,稱念彌陀,則易使熟處變生,生處變熟。」這句話非常重要,什麼是生處?什麼是熟處?這下面有註解,「蓋愛染貪著,是眾生之熟處」,不學就會了,何況現在這個社會普遍在宣揚愛染貪著,愛染貪著是今天社會的文化,全世界的,不是哪個地區的,哪個地方人不愛不貪?這個愛就是自私自利,染污貪著,那就是損人利己,就幹這種事情,這眾生熟處,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菩提正念,是眾生之生處」,生疏。你叫他發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的生疏。喜不喜歡?喜歡,能不能發出來?發不出來,煩惱習氣養成,就是熟了,養熟了,聖賢教誨,甚至於連倫理道德因果都生疏了,不知道父母恩,不知道師長的恩,現在在這個社會非常普遍。所以聖教很不容易弘揚,那就是一般人對聖教沒有尊重的心、沒有景仰的心,對它不認識。今天科技發達,特別是印刷,現在還有電視、有網路、有光碟,這在古人作夢都不敢想的,緣非常方便,可是人沒法子學,心不在道,心都是在世緣,貪瞋痴慢,這裡用的四個字很好,愛染貪著,心在這裡。

  菩提正念是眾生的生處,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就是講功夫了。怎麼轉?那就是學而時習之,就能轉過來。學了之後不習,永遠轉不過來。現在學的人很多,習的人很少。習是什麼?真幹,把所學的倫理道德因果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一定是長時的薰修,長時間的學習、落實,慢慢的這才能轉熟。熟處,我們要遠離它,現在最熟的是什麼?電視、網路,這些光碟。我們其他的地方很少去,到國外去參加活動的時候都會經過機場,你看機場裡面的免稅店,你看那些光碟有多少?至少我看有幾千種,那裡面的內容是什麼?那都是教育。所以現在這些光碟、電視、網路把人全教壞了。那些東西他已經很熟,已經在他心裡上生根,拔都拔不掉,還天天去給它加養分,去增長它,生處就更生疏,沒有。你到這些賣光碟的店裡面去找一個倫理道德因果的,找不到;你要找暴力、色情、殺盜淫妄,全都是。所以今天幫助眾生轉迷為悟、離苦得樂,難,真是難事!所以有人講,今天度鬼容易度人難。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鬼已經嘗到苦頭,他容易覺悟,人現在是迷在欲望裡頭,回不了頭來,比鬼難、比畜生難。

  昨天早晨,山東有一批老朋友,他們也都是地方幹部,來看我。談到什麼?談到就是農作物病害蟲這個問題,他說逼著非用農藥不可,不殺這些病害蟲就沒收成,我們就從這裡談起的。我說你們慶雲當地有例子,前年齊素萍在那裡種小麥,四百畝小麥,不是發生了病害蟲嗎?這事情都知道,大家都曉得。我說齊老居士打電話給我,怎麼辦,要不要殺蟲?我就勸她,學佛弟子決定不應該殺生,她聽懂了。她說我寧願四百畝的小麥不要了,供養牠們,我也不殺牠。這個念頭一生,她就帶著大眾,帶個引罄在田埂裡面去念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就下了一陣小雨,就起風了,刮風,到第二天就是一個小蟲都沒有,我說這你們都看到的,你不殺牠,你看看牠就自然沒有了,大豐收。齊老居士打電話給我,歡喜得不得了。附近這些農民看到都感到驚訝,這是什麼?感應!這些小蟲被你們感動,牠們離開了。所以何必要殺牠們,你殺牠們,冤冤相報,愈殺愈多。他們聽了點頭,確實那個農藥愈用愈重,重到最後怎麼樣?重到最後這些農作物人吃了都會中毒,這是什麼?這就是那些小蟲的報復。所以不應該用這種殘暴的手段來應對,一定要用愛心,用仁愛和平的手段來處理這個事情。所以觀念要轉,觀念不轉,修行功夫決定不會得力。

  生處轉熟,熟處就變生了。我們對於社會現在染污最嚴重的,電視、網路、報紙、雜誌這些信息,我們可以不看,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他有權利出版,我有權利不看。不看,行嗎?生在這個社會。我五十年不看了,不是活得好好的嗎?沒有任何損失,活得很正常,活得很快樂,天天看這些東西,他活的不舒服,他活得很難過,我活得很快樂。你問我,我會告訴你,每一天天下太平,沒事,平平安安過了一天,什麼事都沒有。你們接觸,亂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它干擾你。我不接觸就不受干擾。在這個社會,這樣所謂知識爆炸的一個環境當中,我一生還能過清淨的生活。這老師教的,佛菩薩給的。我們依教奉行,我們用這個方法把生處轉熟,把熟處轉生,這樣一個大的轉變。

  天分薄一點的人,遲鈍一點的人,也就是說愚痴一點的人,應當怎麼樣?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雖然遲鈍,雖然愚痴,說不定念了幾年佛,比那些聰明伶俐成就還要高,這個例子很多!他三年五載念到一心,聰明人搞了一輩子,清淨心不能現前。愚痴的人,沒有智慧的人,不認識字的人,照我們這個經上所講的,他很有可能上上品往生,他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個後面會講到。聰明智慧,廣學多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多半都往生在凡聖同居土,跟那些得一心不亂的人不能比,理一心不亂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這就是念老在此地給我們提的這句話,多門兼修總不如一門深入。一向專念,成就不可思議。

  「生處轉熟,方有可能於臨終苦迫之際」。臨終什麼?業報現前,甚至於地獄相現前,在這個時候你能提得起這一句佛號,感應佛來接引你而得往生。《往生傳》裡,唐朝有例子,殺牛的,叫張善和。張善和一生殺牛,臨命終時看到牛頭人來索命,他的緣好,他大聲叫救命,剛剛好有一個出家人從他家門口經過,聽到他在那裡大喊救命,進去看看,怎麼回事?好多牛頭人來問我要命,來索命的。這個出家人就教他趕快大聲念阿彌陀佛。他聽了馬上大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了幾聲,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這個是一心,為什麼?他沒有別的念頭,逼著他非一心不可,所以他那個心是什麼心?那是一心不亂的心,那個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他往生是什麼品位?如果是理一心不亂,他到實報土去了,事一心不亂,他到方便土去了,他不是在凡聖同居土,高!他那個一心不亂是被逼出來的,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候,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就是一心。所以我們平常真正修行人,對任何一個人不敢輕視,你不要看他不行,說不定他臨命終的時候,他品位比我高,我不如他。這句話非常非常有道理,臨終苦逼迫你的時候,地獄境界現前你害怕了,一句佛號提起,那就真的是清淨平等覺那個心來念這句佛號,這個就是符合阿彌陀佛的十八願,臨終一念十念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位次,善導大師講得好,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像張善和遇到的緣太殊勝了!他這種緣也不是每個人都遇到的,一生造極惡的罪業,說不定那刺激就更大,臨終時候地獄相現前,你感到非常恐怖,比一般的善緣更容易激發你的正念,在這一念的時候,什麼妄想都沒有,什麼夾雜都沒有,這就是一心不亂。這得往生,「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

  「是故善導大師示曰: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者」,大聖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他們憐憫眾生,眾生迷惑顛倒,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他們看得清楚,一墮到惡道麻煩就大了,惡道裡面出來很不容易,你的罪業沒有消除,你就離不開惡道,而罪業不是一生造的,生生世世所有的惡業在惡道裡頭要報盡,你才能出來。出來的時候惡的習氣很重,你又到人道來了,你的貪瞋痴慢疑習氣很重,所以如果沒有遇到善友從小好好的教導你,你很容易被染污。染污之後,你這一生繼續再造惡業,換句話說,你的壽命到又到惡道去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佛菩薩慈悲教人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勸專稱名字。

  「正由稱名易故」,這個法門容易。「相續即生」,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定要記住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原則,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成就的,他的念佛經驗非常豐富,他教我們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什麼意思?萬緣放下,世出世間法都別放在心上,你的清淨心現前了,只有一句佛號,不但你將來往生,你的往生品位不可思議。你要真相信,你要真幹!那幫助眾生的事情隨緣,自己沒成就、沒成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隨緣,不是叫你不做,絕不攀緣,絕不找著去做,有緣就做,沒緣就不做。有緣做了就把它忘掉,不問後果,以後怎麼結果不要去理它,那就是功德。把這些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這都是符合一向專念。如果我做了一定要得到什麼結果,你的心就不清淨,你的心就有雜念了。有好結果,你就生歡喜心,沒有好結果,你就愁眉苦臉,你完全被外頭境界轉了,這錯了。好事做了,做完之後心地是一片乾淨,這就完全對了,沒有受外面的干擾。對這個六道決定沒有一絲毫留戀,這是正確的,這是對的。這就是《妄盡還源觀》裡面,賢首大師教給我們「隨緣妙用」,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恆順眾生是隨緣,隨喜功德是妙用,這個我們要學會,學會之後你的生活就幸福、就美滿。為什麼?天天快樂,法喜充滿,孔子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每一天生活在喜悅裡頭,這是幸福。

  稱名容易,一定要相續,「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畢命就是一生,我一生都是念念相續。底下說,十個人就十個往生,一百個就一百個往生,沒有一個漏掉的,萬修萬人去。「何以故?無雜緣得正念故」。這個雜緣要記住,這個東西不是好事,無雜緣得正念。「與佛本願相應故」,雜緣要離開。在這個世間,在這個社會,吃虧了,歡喜不計較,上當了也歡喜不計較,為什麼?假的,吃虧上當,常常想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講的更究竟,一切法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不可得,惡因惡報也不可得,你心就清淨了。不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不再去計較了,也就是決定不執著,決定不分別,心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上。這個人他能不生嗎?心淨則佛土淨,他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圓滿的相應。與佛本願相應。

  「不違教故」,佛經不需要念得很多,記住幾句話,一生受用無窮,「順佛語故」,隨順佛陀的教誨。「若捨專念修雜念者」,有人,還不少,自以為很能幹,很聰明,利根人,上根人,他捨專念,他修雜念,他學得很多,這樣的人現在稱為佛學家,廣學多聞,他到往生怎麼樣?「百中希得一二」,希是稀有,一百個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往生。「千中希得三四」。李炳老常常跟我們說,台中蓮社是他創辦的,他不說別人,說台中蓮社的蓮友。我跟他老人家那一年,台中蓮社十週年,我記得那一年我三十二歲,三十一還是三十二。李老師這台中蓮社已經成立十年,蓮友多少?二十萬人,蓮社裡頭有名冊。我跟老師十年,我離開台中蓮社的時候,蓮社的蓮友,這又十年,二十年了,蓮友的名冊已經到五十萬。我跟老師開玩笑,我說:老師,你要想當台中市長,只要說一聲,大家每一個同修給你拉個一、二票,你就穩穩當當當選了。老師不會幹這個事情的。

  老師怎麼說?我們的蓮友,念佛的蓮友,一萬個當中,能往生的只有三、五個,不成比例。什麼原因?對世緣放不下,此地講的,雜緣放不下,正念提不起來。換句話說,起心動念還是自私自利,還是離不開名聞利養,所以到臨命終時就是考驗,真正能往生的人是真不多。這個就是除了雜修跟專修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對兩個世界真相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是娑婆真苦,極樂是真樂,認識不清楚。貪戀娑婆世界,錯了,這一點點小小的利益,你都會受誘惑,那大的利益就更不必說了。我們中國古人常說,高名厚利。高名是大官,部長、總理,你動不動心?厚利,百億、千億你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只有真正明達事實真相,佛經上說的諸法實相,真正通達,你才真能放得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沒有白講。四十九年很辛苦,講經教學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頭一關。對佛的教訓真正有信心,疑問全解決了,你要是不聽、不學,你的信心(堅定的信心)建立不起來,很容易受誘惑。

  人間壽命苦短,苦事太多,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現在不是八九,現在是九、十,哪有如意的!提升境界,上升一層,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佛法裡忉利天主,福報大;再提升一層,大梵天王,初禪的天主;再向上提到最高的,四禪天主,摩醯首羅天王,福報大,統治的範圍,娑婆世界這一個大千世界,這個位子給你,你想不想?你要不要?真修行人不要!他要什麼?他要到極樂世界去,換句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品位最低、最起碼的下下品往生,他的智慧、福報超過摩醯首羅天王,得搞清楚、搞明白,我才不要它,我要它上大當了。我到極樂世界去,智慧福報、神通道力,摩醯首羅天王怎麼能比?他福報再大,命終的時候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就是諺語所說的,爬得高摔得重。四禪天、四空天壽命盡了,絕大多數都是墮三途,三途裡頭墮地獄,這就摔得重。所以事實真相了解,對於世緣真放下了。真放下了,你的心就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世間形形色色,業因果報,你是一清二楚,你看得很清楚。為什麼會清楚?清淨心照見,用不著去學它,照見。這一切造作罪業的眾生,他造了決定得受報,現在不受報,將來受的報更重。佛菩薩不是不慈悲,為什麼眼睜睜看他受報?因為他造的業一定要受處分。只有在遇著機緣的時候教他、勸他,這是佛菩薩能做的。你在受苦受難,有悔過的念頭,你心才動,佛菩薩就知道,只要能悔過,佛菩薩就會幫助你。你完全沒有後悔的念頭,佛菩薩不來,為什麼?來了沒用,幫不上忙。這些事實真相都要知道,經典裡面說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總之持名念佛,是諸佛本懷,究竟方便,徑中之徑。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不是真正深入經藏的人不容易相信,真正叫難信之法。諸佛的本懷是什麼?我們在前面念到的,一句話,「一切皆成佛」,這是諸佛的本懷,諸佛希望一切眾生快快成佛,巴不得大家立刻就成佛,這是諸佛本懷。阿彌陀佛真的做到了,用最容易、最簡單、最方便、最直捷、最穩當、最快速的,還成就最高的辦法,執持名號,這個辦法實在太巧妙,八萬四千門裡頭都沒有,你看這麼一個好方法,讓你一生圓滿成佛。我們現在用這個方法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不捨這個方法,還是這個方法成佛,為什麼?快!到極樂世界再去搞千經萬論,那不曉得拐多大的彎,走彎路了。千經萬論要不要學?不要學。為什麼?見性全會了。你們大家都看到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學過,千經萬論懂不懂?沒有一樣不懂,全通了。只要見性全通了,世出世間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你見了性,根源找到了,你就沒有一樣不知道。智慧,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惠能大師見性,他的報告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佛把這句話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本自具足,具足些什麼?《華嚴經》上講得清楚,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清楚多了,那就是本自具足的,具足的智慧,圓滿的智慧,究竟的德相,德是能力,德能,相是相好,我們世間人講的福報,相好是福報,萬德萬能,德就是能力,無所不能,智慧是無所不知,見性全得到了。這就是說沒有必要去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就成就了。講到最後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幾個人認識這個名號?幾個人明白這個名號?幾個人真念這個名號?太少了。哪個人真念,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一心真念,這個人成佛。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你得真幹。你要了解這句名號不簡單,決定不能夠輕視它,你要尊重它、要重視它,決定不能離開它,離開它你肯定是搞六道、搞輪迴。搞輪迴,你肯定是墮地獄,不能不知道。所以它是究竟方便,方便當中的方便。徑中徑,徑是近路,成佛一條最近的路,徑路裡頭徑路,沒有比這個更直捷,更穩當,更快速的,找不到了。此誠為萬古不移之論,這句話是真話。

  下面舉例給我們證明:「因人臨終,萬苦交迫,除持名外,餘行難起」。這是舉事例來證明,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臨終之苦無法形容。佛在經上用一個比喻,生龜脫殼,讓我們去想想這個意思,活的烏龜把牠的殼拔下來。如果這個活的烏龜是我們自己,人家把這個殼拔下來,那是什麼樣的痛苦?佛說人臨命終時神識離開身體,那種痛苦就像生龜脫殼,他受的痛苦他說不出來,我們在旁邊看到茫然無知。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人在臨命終時八個小時之內不要去碰他,不但不要碰他的身體,他睡的床都不要碰它,讓他安安靜靜的走。為什麼?觸摸他的床,他都感覺到痛苦。我們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之下,所有法門都用不上力,只有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他縱然是不相信,不會跟著念,也不想往生,能減輕他的痛苦,這佛號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臨終助念的好處太大了,他不學佛,他不知道往生,減少他的痛苦。減少他的痛苦就是幫助他頭腦清醒,他不會墮地獄,怎麼墮地獄?糊裡糊塗墮地獄,沒有頭腦清醒會到地獄去。所以臨終遇到有人給他助念,一般講,靈性稍微高一點,他不墮三惡道;業障特重的人,他不墮地獄,這個幫助太大太大了!

  「如《觀經》云」,這是引經舉例,「五逆十惡之人應墮惡道,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這個念是指觀想,臨命終時沒有辦法自己想佛,「應稱無量壽佛」,稱是我們念出聲音,就是念這句佛號,念佛名,「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段文不可思議,這個造作五逆十惡是墮地獄的,五逆十惡是墮無間地獄,不是普通地獄。臨命終時遇到善友,這個善友懂得佛法,了解事實狀況,教他念佛。念佛有四種念佛,《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實相念佛當然他做不到;觀想念佛,最普遍的,《十六觀經》裡面,十四種是觀想念佛;一種觀像念佛,就是看佛像,觀像念佛;還有一種持名念佛,所以總共十六種,叫十六觀。持名念佛是列在最後,第十六,愈是在最後就是愈重要的,像舞台表演一樣,最後一齣戲叫壓軸戲,最好的擺在後面。佛的教學也是如此,最好的放到最後,你看《楞嚴經》上講「二十五圓通章」,觀世音菩薩耳根擺在最後,照順序排應該排在第二,第一是眼根,第二是耳根,六根。六根、六塵、六識,按照這個順序。觀音菩薩沒有按照順序,把他放在最後,第二十五,把大勢至擺在第二十四。本來大勢至是應該列在二十三的,把他擺在二十四,這都是特別法門。一般人粗心大意,因為觀音菩薩那個是太清楚了,從第二放到最後,這人一看馬上就曉得,大勢至是二十三跟二十四兩個對調,疏忽了,以為「二十五圓通章」是觀世音菩薩第一,沒有人提大勢至,我也沒有在意。

  我學《楞嚴經》,跟李老師學《楞嚴》,《楞嚴》也講了六、七遍,沒在意!粗心大意。怎麼發現?被一個日本和尚問我,我一下發現了。這個日本和尚也是個教授,台灣大學客座教授。有幾個同學,學佛的同學,台大的學生,他們帶著他的老師,在日本也是個出家人,學佛的,到臨濟寺來看我,他問我學什麼?我那個時候正是學《楞嚴》,還沒學完。他問我修什麼法門?我說我修淨土,念阿彌陀佛。他就也是很傲慢,姿態很高,好像有點諷刺的味道,他說:你學《楞嚴》怎麼會修淨土?《楞嚴經》跟淨土有什麼關係?他問我這句話。這個話一問,我一下就覺悟到了,一般人認為《楞嚴》是與密宗有關係,它裡頭有「五會楞嚴神咒」;跟禪有關係,所以修禪、修密的沒有不讀《楞嚴經》,所以他很奇怪就是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當時一想,觀音、勢至,我就發現了,大勢至菩薩也是特別法門,沒按順序排列。不按順序排列,二十五位裡是兩個,不是一個。所以我一想到這個,我理直氣壯告訴他,我說:我問你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就把他問倒了。這是阿彌陀佛左右手,我說他們兩個在楞嚴會上的表法,代表特別法門,不按順序排。我這一點他也覺悟到了,也沒話可說,換句話說,《楞嚴經》跟淨土的關係太密切了。大家只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禪,參禪的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是特別法門,沒有按次序排列。

  我是那一天他一問,我才發現的。提醒我,確實很多人疏忽了,因為它不太明顯。你看,第二十三是彌勒菩薩,本來第二十三是大勢至菩薩,二十四是彌勒菩薩,他們兩個人換一下,變成彌勒菩薩二十三,大勢至菩薩二十四,他們兩個調個位子,一般人很模糊,看不清楚。觀音菩薩從上掉到底,這個幅度太大了,人家一看就明瞭。所以「耳根圓通章」是禪宗裡面修學的,只知道它跟禪跟密有關係,不曉得跟淨土的關係。那大勢至菩薩為什麼不放在最後?大勢至這個法門是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普度。觀世音菩薩耳根專契地球上眾生人的根機,是這麼回事情,念佛法門包括觀世音菩薩的法門。這要不是人問我,我沒想到,《楞嚴經》講了好多次都沒發現,這一問就問出來了。老師在課堂裡頭教學相長,學生往往問的問題把老師的智慧開了,沒有人問的時候含糊籠統就過去了,這一問發現了。這個發現,對經要熟,對經不熟發現不出來。我跟李老師學《楞嚴經》,他講一遍,我複講一遍,所以印象就深了。老師每個星期三晚上在慈光圖書館講這部經,我是星期四晚上,我們有七個同學在一起學講經,我複講這部經,也是從頭到尾講這部經。這也是同學們幫助我、成就我,我們七個人,周家麟、徐醒民都在,我們同時在一起學習。

  這是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這裡頭最重要的,如是至心,這一句太難得!至心是真誠到極處,這個至心就是《觀經》上講的至誠心,菩提心之體,深心、迴向發願心都是菩提心的用,有體有用,深心是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也就是《大乘起信論》裡所說的直心,至誠心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迴向發願是大悲心。深心,古大德講得比較籠統,好善好德,這古人常講的。我以後講深心,我就講得很具體,就把《無量壽經》經題上的五個字解釋為深心,就是清淨平等覺,這自受用。我們無論學什麼法門,念佛也不例外,自受用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我們學佛有沒有受用就在這五個字,如果我們學佛心不清淨,這白學了,學了一輩子也不管用,清淨心沒得到,說明你對這些拉拉雜雜的沒放下。放下,心就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繁雜社會裡頭還是生智慧不生煩惱,別人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你還是生智慧不生煩惱,為什麼?沒有怨恨,沒有報復。不但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如果你功力很深,你還會感謝他,為什麼感謝他?他替我消業障,怎麼不感激?他來考試我,一考我及格了,我不生瞋恚,沒有報復,歡歡喜喜,自己提升了。他不考驗,我不知道我到什麼程度,這一考驗曉得自己到什麼個階段,知道了。

  所以無論是順境、逆境,逆境裡頭沒有怨恨,順境裡頭沒有貪戀,你的清淨平等覺現前了。這是菩提心的真受用,這自受用。對別人一片慈悲,對一個造作五逆十惡的人,還是歡歡喜喜幫助他,絕不嫌棄他。心目當中看他,他是一尊佛,《華嚴經》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造作五逆十惡的人他是佛,為什麼幹壞事?一時糊塗,這個要原諒他,不要放在心上,一念糊塗幹了壞事,他會醒過來,他會覺悟的。所以一定要把一切人,連惡道眾生,餓鬼、地獄、畜生都要看成是佛,這就對了。我們對於這一切眾生恭敬心生起來了,慈悲心生起來了,看到螞蟻,螞蟻菩薩,我們用這個心去溝通,螞蟻歡喜,從來沒有人稱牠菩薩,我們稱牠菩薩,從來沒有人尊重牠,我們尊重牠。我們尊重牠,牠能不尊重我們嗎?

  所以我有一個例子,我在澳洲圖文巴,房子不夠用,我在後面建了一棟宿舍,四間套房,所以有同參道友去的時候可以接待。房子剛剛建好時,我搬進去住,第二天早晨起來上洗手間,洗手間全是螞蟻,腳不能下去。這個事情麻煩,新房子,牠從哪裡來的?想不通。所以我就合掌請螞蟻菩薩,我說:我早晨起來要洗臉、要用洗手間,你們從哪裡進來的,還從哪裡出去,我給你半個小時,我到外面去念佛,半個小時之後,我回來要用洗手間。我就出去念佛了,半個小時回來之後,一個螞蟻都沒有了。是我們尊重牠,真的不曉得從哪裡去的,找不到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全沒有了。

  所以我們種的菜這有十幾年的經驗,跟這些小蟲我們都稱牠菩薩,我們和睦相處,互相照顧。我們決定不能殺害,牠需要吃東西,我們的菜園劃一個角落,這裡面的菜專門供養你的,我們照顧得很周到,專門,確實小蟲吃菜都到那一塊。你去看樹葉上全是一點一點的,沒有劃給牠的,牠不動,那邊菜長得很好,絕對沒有蟲去吃。我們種了三十多種的果木樹,現在都豐收了,鳥吃,我們也指定幾棵樹,專門供給小鳥,沒有指定的你要留給我們,非常合作,非常守信用。我們跟這些小動物往來比人可靠,牠相信我們,我們相信牠,沒有懷疑,非常守信用,所以畜生比人好度。現在我們的菜園,我們果木樹的樹林,我們都裝了小的擴音器,念佛機,讓牠們統統聽到佛號,有時候也播經,讓牠們都能夠聽到佛法。所以蔬菜長得特別好,水果也長得特別好。附近這些農夫,這些果農、菜農都非常羨慕,到我們這參觀,看我們怎麼種的,我們就告訴這方法。

  他們用農藥、用化肥,長出來東西不如我們。所以我們也教他這一招,讓他也去學,有人做得很成功,真的省事了,要用愛心對人對事對物,不能用瞋恨;用正面,絕定不要去用負面。連天地鬼神,這些小動物蜎飛蠕動都能夠和睦相處,只要生在這個地球上,我們就應該和睦相處,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好事情。這是我們這十幾年我們做出的成果。凡是用我們這些方法的都做成功,不是我做成功,別人做不成,都做成功!許多學佛的同修到我們的菜園參觀都學會了,跟這些小動物,蚊蟲蒼蠅只要用愛心去對待牠,牠來咬一口,決定不能殺牠,我們願意就供養牠一餐,這布施供養。要不願意供養,你就迴避牠,不能殺牠,這個道理要懂,愈殺愈多,那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供養幾次牠知道了,牠下一次就不到這來了,不再找麻煩了,都有受想行識,連樹木花草都有受想行識,都有見聞覺知。所以樹木花草可以溝通,山河大地可以溝通。

  《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從一體起二用,二用第一個就是環境,依報;第二個作用正報,正報是自己。這一定要很清楚,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佛家講依正莊嚴,正報決定是自己,自己之外全是依報,依報裡頭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諸佛菩薩是我依報裡面的人事環境,諸佛菩薩,正報是自己。通常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正報,阿彌陀佛,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是阿彌陀佛的依報環境。反過來,我們自己是正報,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依報,極樂世界是我們的依報,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全是我們的依報。這個依正一定搞清楚、搞明白,依正是一不是二,永遠分不開。

  我們怎樣對自己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對待我們的依報。依報裡頭包括,要記住人事、物質、自然環境。對我們,一般貼切的來說,就是對我們的人事,還對萬物,萬物多半是指動物,再就是植物,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個裡面還包括自然現象,像明暗、風雨,這都屬於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形成了有形的物質,跟無形的,我們現在講波動,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或者是說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跟我們自己都是一體,都是一個清淨圓明體裡面流露出來的,流現,所以是一體。一體就要懂得相親相愛,一體裡面一定要知道包容。他迷失自性,不知道是一體,他才做出許多違背自性的這些動作,如果知道的話,他就絕對不會違背。隨順性德,隨順性德那個心,那個包容的心,三種周遍裡頭第三種,含容空有。含空,空是虛空,心包太虛;容是容有,有就是這三種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跟精神現象,它能包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不包容。包容到什麼程度?一體。如果說包容我像父母、妻子、兒女,這個能包容,還不是一體。包容到一體像什麼?像我們的五官,眼耳鼻舌、五臟六腑,這個就很親切了,一體。要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看作是自己的五臟六腑、眼耳鼻舌,一體,誰做到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做到了。他們心目當中絕對沒有把我們當作外人,把我們看作真的,我們中國人講心肝寶貝,他是這個看法。法身菩薩就這看法,為什麼?他全明白了。在《華嚴經》初住以上,他們的心目當中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不能承認的,那迷失了自性,他沒有離開自性,只是完全迷了,親爹、親娘都不認識了。

  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回頭,教我們尋根,教我們找到自己。明心見性就是把根找到,根找到了,一切事情都圓滿。佛經上有一句話說,「若人識得心」,這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你要真正認得了,「大地無寸土」。這就全包了,剛才說了,宇宙之間不外乎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自性所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這個說得多親切,這個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我們今天見不了性,為什麼?我們對這個境界距離很遠。換句話說,我們迷得很深,與這個境界愈接近,那就恭喜你,你快成佛了,為什麼?你已經接近諸法實相,這是真相,這不是假的。不能承認,對這個還懷疑,你對於自性距離還相當遙遠,怎麼辦?學習大乘。大乘經教慢慢給我們拉近,拉近之後,你得放下,我們今天講解悟,沒能落實,落實就是在生活,生活當中去體驗,你能不能愛人?愛人像愛自己一樣,這就是考驗,就是你所知的、所解的是不是能真的把你的念頭換過來?真換過來了,你成菩薩,你成佛。沒能真換過來,你雖然知道,但是你不是菩薩,你也不是佛,你還是凡夫,你沒有做到。

  所以解悟之後要有證悟,證悟是什麼?把你所解的東西全部跟你的生活融成一體,那叫證悟。解跟行合一了,解就是行,行就是解,行解是一不是二,你就證了。這個要緊,只有解,沒有行,用現在的話,它是知識。如果解行合一了,那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表現在外面自性本具的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自然表現在外面。這個就是《還源觀》裡面四德的第二個「威儀有則」,你的一切言行舉止,能夠做六道迷惑顛倒的眾生最好的榜樣,你表現是菩薩的樣子、是佛的樣子。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你這樣子,你就是活佛,活菩薩。做出來了。

  這樣的至心,用這種心去念佛,真心念不是假心念,這個心裡頭沒有懷疑、沒有夾雜,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淨念,沒有一個妄念夾雜在裡頭。令聲不絕,一句一句接著念,念的什麼?具足十念,這舉個例子,只有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以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每一念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裡八十億再乘十,八百億!八百億劫生死重罪,這十念。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光明像太陽一樣。住其人前,在這個人面前他看到了,金蓮花。如一念頃,這個一念頃講時間之快,這個一念我們現在懂得,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裡頭的一念,你說多快。我們現在用秒做單位,是一秒鐘的幾分之幾?一秒鐘可以彈指五次,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這叫一念頃。你看多快,他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了,坐著金蓮花走了,品位絕對不低。你要想到五逆十惡,不是幹好事,幹壞事的,五逆十惡,地獄相現前被苦所逼迫,讓他沒有妄念,你看至心一念十念,坐著金蓮花走了,品位是下輩往生嗎?不可能!他的品位很可能在上輩往生,直捷生實報莊嚴土,太厲害、太不可思議了,顯示念佛法門的殊特,念佛法門真不可思議,這是什麼?他遇緣不同。證明善導大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不要看到他是善人、是惡人,最後一招總在遇緣不同,這個惡人他的緣太殊勝了,讓他在臨命終時一剎那之間,他沒辦法想惡的,惡念生不起來了,善友一教,他就是這句佛號,這一句佛號送他到極樂世界,可能送他上品上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

  這至心一念往生,我們相信他決定不是同居土,金蓮花是非常可能的實報土,實報土四十一個階級,就是最初的這個階級,圓教初住,也是我們大乘裡面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這個境界,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證無生法忍。可不可能?在理上講,確實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古大德所說的,上上品是四地以上,上中品的是初地到三地,初二三,逐漸的往下降,有這個說法。善導大師引經據典,批駁他們,肯定了緣分不一樣,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遇緣是臨命終時那一剎那,那個緣決定你往生的品位。

  「經云臨終不能觀佛」,這是真的,為什麼?修十六觀其中的十五觀,除念佛之外都難!心要很細,要很平靜才行。臨終地獄相現前的時候恐怖!心怎麼能靜得下來,怎麼能平得下來?所以不能觀佛,平常修觀到那個時候也不行,也沒有辦法修,緣不一樣,這個時候只有念佛。「但仍能念佛名號,是顯持名之法,實為至易也。臨終易念,因得往生,是為至穩也」,穩當!真能幫助你成就,顯示出持名這個方法真不可思議。持名這個方法我們決定不能疏忽,不能小看,一定要肯定它在無量法門當中,真真實實是第一法門,確實是第一法門,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這個法門能成就,不但能成就,可以能達到最高的成就,像此地講的這個例子,他的成就是非常之高,決定他是法身菩薩。也就是說,他的至心是理一心不亂,一個雜念沒有,一點懷疑都沒有,才有這樣殊勝的效果,說明了念佛法門真不可思議。但是造作罪業這麼重,臨命終時這種機緣能不能遇得到,這大問題!這是舉出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真的不是假的,讓我們知道這個法門之殊勝,法門之不可思議,法門的易修,我們現在就要抓住,念念不放,臨終我們決定成功。我們對這個世間決定不能有絲毫貪戀,在這個世上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絕不計較這些,我們的心始終保持清淨,保持覺而不迷,保持正而不邪,保持淨而不染。平常能做這個功夫,往生有把握,我們心裡多自在、多快樂!雖然沒有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決定去!這個地方不要註冊,娑婆要註冊,那可就麻煩大了。這個地方不管怎麼樣都好,樣樣都好,與我不相干,我是極樂世界的人,在這裡暫住幾天,像住旅館一樣,得真自在!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