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七集) 2010/10/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7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零三面第五行,從當中看起: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前面我們讀到「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供養,黃老居士引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一段經文,非常的精彩。諸位要知道,不但是人生在世,無論是哪一道眾生,兩樣東西不能缺乏,第一個是福報,第二個是智慧,這是從世間法說,福慧雙修。在佛法裡面是把它顛倒了,還是這兩個字,佛法裡面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慧福雙修。你看世間跟出世間差別就在此地,但是這兩個東西可以說都是屬於第一,最重要的。人不能沒有福報,更不能沒有智慧,佛法之所以把智慧放在第一,是有道理的,為什麼?他要超越世間,世間法把福擺在第一,他沒有想出六道。沒想出六道,福就要擺在第一,要想超越六道輪迴,慧要擺在第一,這就是為什麼佛法重視智慧。
智慧跟福報從哪裡來?給諸位說,全是從法布施來的,從布施供養來的。布施跟供養是一個意思,是一樁事情。為什麼說布施、說供養?用心不一樣,平常心修這樁事情就叫布施,恭敬心修就叫供養,差別就在此地。譬如我們供養財物給別人,或者供養食物給別人,為平常心,這叫布施;為恭敬心,就叫供養。你看看送禮,譬如送給普通朋友,這是布施,或者送給貧窮人,那叫布施。你說送給有身分、有地位的,送給國家領導人,這個不能叫布施,這叫供養,道理在此地。對父母供養,不能講布施;對老師、對長輩講供養,這講是用心不一樣。《華嚴經》非常了不起,《華嚴經》裡沒有布施,都是供養。為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我們對釋迦牟尼佛供養,對阿彌陀佛供養,對毘盧遮那佛供養,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說是用布施還是用供養?全是供養!所以前面經文說「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統統是供養。這就是說完全用一個真誠恭誠的心來做,你所修這個得福多少、開智慧的大小是從你的心,你的心愈真誠修福愈大,開智慧也愈高,道理在此地。
如果沒有真誠恭敬心,聖人來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書經》裡面講得好,不是《易經》,是《書經》上說的,「滿招損,謙受益」。這個道理是真的,這個杯子,這裡面是滿的,它就不能再盛東西,再倒下去就漫掉了。這杯子是空的,它就能得利益,人家供養的東西全部都接收了。所以無論是世出世間法,學習第一個就是謙,謙虛你才得益,恭敬謙虛才得益。所以印光大師非常慈悲教導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的心態,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的利益。同一個老師上課,幾十個學生,學生得益各個不一樣,有人受益多,有人受益很淺,道理在哪裡?對老師的恭敬心,對你所學功課的恭敬心,這敬業!老師沒有偏心,都是真誠在那裡教學,學生得益不一樣。哪個學生真的得益,老師知不知道?知道,很清楚。為什麼?看他言行舉止畢恭畢敬,認真學習,這學生肯定得到了。
漢朝時候有個小故事,鄭康成的故事,鄭玄,這是漢朝的大儒,他的老師也非常了不起,馬融。馬融不但是學術好,官也做得很大,相當於現在正部級的地位。他教學,這是富貴人家,家裡面養的有女樂,就是一些女孩子在唱歌的,他就很喜歡歌舞,連上課的時候還要讓這些孩子們在後面唱歌,他在那裡欣賞。他用個布幕拉起來,在這邊上課,在幕後面她們是彈琴奏樂唱歌。你想想看那些學生,哪一個不想到幕後看一下,只有一個學生三年,那個心專注,從來沒有在布幕看過一眼。馬融知道,這三年下來,他自己一套東西都被這個學生學去了。人的煩惱習氣不容易斷,大儒也有問題,他對學生嫉妒,知道這個學生將來一定超過自己。你說一般真有德行的人,歡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將來超過自己,這是自己的榮耀。他不是這麼想法,他就有意想害這個學生,用的方法也很巧妙。放學了,回家了,學生畢業回家了,他帶著同學在十里長亭給他餞行,給這個同學餞行,每一個學生敬酒三杯,中國講酒的時候講三百杯,典故就從這裡來的。鄭康成跟大家在一起喝三百多杯,不喝醉了?醉了在路上就有人下手,要整他。沒想到鄭康成三百杯酒喝下去之後,小小的禮節都不失。李老師給我們講這個故事,他說如果我們每個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釋迦牟尼佛五戒裡酒戒就沒有了,沒有必要了。他不失禮,鄭康成真是海量。所以走了之後,鄭康成原訂計劃走這條路,大家知道,實際上他從小路走了。這就是專注,誠敬。對老師的誠敬,對學業的誠敬,你才真正能得到東西。沒有誠敬,像現在一般人心浮氣躁,他怎麼能學到東西?他所學的東西,都是他眼前迫切需要的一些科學技術,聖賢的這些道理他學不到!倫理道德,特別是佛家講「向上一著」,向上就是什麼?就用現代的話來說,高等的科學,高等的哲學,那他沒辦法,我們這是借用現代人的話。
現代高等哲學、高等科學所探討的結論,跟大乘佛法所講的漸漸趨向一致,幾乎完全相同。那在佛法裡他不及格,在世法裡他了不起,在佛法他不及格。為什麼?真誠恭敬心沒有。他雖然發現了,科學用數學的理論,用高科技的技術,這些儀器觀察到了,宏觀宇宙,天文望遠鏡,用這個去觀察;量子力學,高倍的顯微鏡,真看到了。但是怎麼樣?見不到性,探測到最後,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說了無中生有,講的是沒錯,無中生有。可是佛法講的比它高明,佛法也講無中生有,那個無不是有無的無。為什麼說它無?它不是物質現象,我們五根接觸不到,你眼看不到,耳聽不到,鼻子也聞不到,手也摸不到,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你想也想不到。如果它是精神現象,第六意識能緣到。所以它什麼都不是,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可是它能夠變出精神,也能夠變出物質,就無中生有了。佛法的名詞稱這個叫自性、法性,我們中國老祖宗也說人性本善,這是講這個性,在哲學名詞裡面叫宇宙萬有的本體。
本體究竟是什麼?這個現代哲學家還說不清楚,佛法三千年前就跟你說出來了,叫自性、法性,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六根緣不到,六根能緣到的是現象,從這個體裡頭出現了現象,你緣到了。精神的現象受想行識,物質的現象,這你能看到,極其微細也被你覺察到。這樁事情,佛在經典上也說清楚,一切眾生用分別心,第六意識,用執著心,末那識,對外可以緣到宇宙,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明心見性跟你不相干,你緣不到。明心見性才叫成佛,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現前,本有的德能,今天講能量,科學家講能量,我們一般講能力出現了,本有的相好,你什麼都不缺,自性裡頭圓滿具足,所以你見到性。見到性,福圓滿了,慧也圓滿了。福跟慧從哪裡來的?不是修來的,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大家都平等。上,我們跟諸佛如來平等;下,跟一切蜎飛蠕動平等,小動物。用佛法說,不但蜎飛蠕動是畜生,跟餓鬼、地獄也平等。為什麼在相上不平等?在理上是平等的,相上為什麼不平等?相上因為你有煩惱,你有習氣,你帶著煩惱習氣多少不一樣;帶得多的就顯得很愚痴,帶得少的就稍微聰明。從這個地方顯出不平等。
所以佛法修行,供養裡頭最重要的,你看供養是什麼意思?供養是放下,真正的意思是放下,你能夠肯供養,肯捨,把什麼東西捨掉?煩惱習氣捨掉,恢復你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那就是什麼?那就是真供養,那是供養如來。你這一供養,如來就出現了。如來是你的本性,是你的自性。這個東西一出現,你也是如來,你就成佛了。我們學了這麼多年,這道理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佛法自始至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到證得究竟佛果,修什麼?放下而已。所以菩薩六波羅蜜,也就是菩薩修行的六個綱領,六個科目,第一個是布施,布施叫你捨。你今天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不能現前,為什麼?《華嚴經》上說得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說破了,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這個東西它的總名稱叫煩惱,妄想叫做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煩惱無量無邊不出這三大類。這個東西要是放下了,自性就現前,如來就出現。所以佛告訴我們,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阿羅漢沒有見思煩惱,他有無明、有塵沙。再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最後放下無明煩惱,你就成佛了。你就曉得從初發心到最後成佛,祕訣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愈放得多,你心愈清淨。心愈清淨,你的覺性就愈高,慢慢就達到圓滿。所以布施供養要修。這裡面供養也是的,財供養、法供養、無畏供養,跟布施裡面的內容完全相同。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佛門裡頭生財有大道,你想要發財你就布施。
中國人,現在我不曉得,我知道古時候供財神,供誰?范蠡。吳越春秋諸位要是讀過,就知道這個故事,吳先是滅了越,越王勾踐真不容易,受盡恥辱,最後他成功了,他復興了。在歷史上說國家亡了再復興,太少太少!他這是一個例子。他有兩個好幫手,一個文種,一個范蠡,這忠心耿耿的兩個人。可是范蠡很聰明,范蠡知道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國家有災難的時候他用你,言聽計從。國家復興之後,他告訴文種,我們要趕快離開,不離開就會有災難來了。文種不相信,結果文種真的勾踐賜一把寶劍給他,讓他自殺。范蠡就逃走了,范蠡帶著西施逃走了,改名換姓叫陶朱公,做生意。做了幾年發財了,發了之後,把財統統布施,布施給貧窮的人,財散光了,從小生意再做起,做幾年又發了,叫三聚三散。這說明什麼?你命裡有這個財,你捨不盡的,你捨了之後,馬上就來了,愈來愈多,愈多愈散。所以中國供范蠡為財神,有道理。你真正想發財,你就學他財布施。
佛給我們講,用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什麼叫無畏?眾生有災難的時候,你全心全力幫助他,幫助他離苦得樂,免除這個災難,這就是無畏。別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特別是病苦的時候。你真肯幹,你修這三種布施,你得三種果報: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誰都要,不管你是哪一國的人,哪個族群的人,哪一種信仰的人,他統統都要,你說這三樣,他沒有一樣反對的。佛法裡面教人,一點都不錯。所以在這裡說,菩薩行法供養,這是求智慧,在佛法裡是把智慧擺在第一,則能成就供養如來,這個如來是誰?是自己。你自己有成就了,你就可以影響別人,一切善根成熟的人,他就會跟你學,他就會效法你,他就能成就。為什麼?你做出樣子出來了,做出好榜樣。
法供養怎麼修?我們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身行言教,我們要把這個法做出來,這法是什麼法?戒是法,定是法,這在佛法裡面講。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呢?老祖宗教導我們呢?五倫是法,五常是法,四維是法,八德是法。中國一般人講五千年的文化,其實不止,五千年是有歷史記載的,我們知道中國文字的發明是黃帝時代,黃帝以前有沒有?也有,有人刻在甲骨上,刻在石頭上,但是沒有形成普遍的文字,不是沒有,現在考古學家發現了。印度婆羅門教一萬多年歷史,我們中國不會少於它,有文字之前的文化,我相信已經相當豐富。我們從孔夫子的言論上你去觀察,夫子自己告訴我們,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值得我們深深去玩味。述而不作,就是說明他老人家一生沒有發明、沒有著作。換句話說,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老祖宗的東西,世世代代相傳。他那時候已經有文字,把它用文字記下來,所以我們後人稱孔子為集大成者,他是集古文化的大成,他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偉大!後頭他又講,信而好古,對於古聖先賢所傳的,他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好是愛好、喜歡,喜歡古聖先賢的教誨,所以古聖先賢東西他全都得到了,為什麼?他十分誠敬心,信而好古,那就是真誠,他全都接受了。
古聖先賢的東西,不能懷疑!懷疑誰吃虧?自己吃虧,自己把自己的門封起來,把自己這個碗蓋上,人家東西吸收不到,那就錯了。我們相信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肯定一萬多年前就形成了,口傳,那時候沒有文字,世代相傳,愈簡單愈好,你記得住,你不會記錯。你看五倫就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四個字,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二十個字。這還能傳錯嗎?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五常就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五個字;四維就四個字,禮義廉恥;八德是八個字,孝悌忠信仁愛和平。你看看就這麼簡簡單單幾個字,這是中國千萬年的道統。你看以後把這些道理詳細再發揮說明,四書五經、十三經,到清朝乾隆時候是做了一部大的叢書,《四庫全書》。哪一種學術、哪一種著作能超過古人這個範圍?找不到!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就這四科,很簡單,讓這個國家、這個地區、這塊寶土千萬年來長治久安,人民幸福。禮義之邦,和諧之國,就這麼一點東西。
關鍵在哪裡?上行下效。從前做帝王的,他自己先做到,老百姓就跟著學,家家都能落實,人人都能做到,那不叫供養如來嗎?這個社會,聖賢的社會,這個地區的人民都是聖賢人、聖賢君子,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所以菩薩供養是法供養,法供養裡面有財供養,為什麼?身行,你做出樣子給人看,把五倫做出來、五常做出來、四維八德做出來。我身體做出來,身是內財,我做出來給你看。佛家講,為人演說,演是表演,表演就是做出來,人家看不懂的地方向你請教,你再跟他說明。看懂了,明白了,他不會問你的,他有疑惑的地方向你請教,你給他解釋。釋迦牟尼佛在世就是這個方法,經典裡面所講這些理論,所講的方法,他全做到了。看懂的,根利的人就開悟了;中下根性的人,看了不懂,不懂向佛請教,佛就給他講解,經典是講解。這裡面所講解的,佛全做到了,所以他才有這麼大的攝受的力量,讓人跟他一接觸到,不能不佩服他,都願意跟他學習。所以你自己不做到不行,這叫做菩薩行法供養。如是修行,這真供養!明白之後,財供養他自然就做到了。
聖賢人跟普通人差別在哪裡?我叫聖賢人叫真人,我們凡夫是假人,樣子像個人,實際上不是人,假的不是真的。聖賢是真的,真人是什麼?仁者愛人,像《弟子規》裡面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你能愛人這是真人,特別是佛菩薩,佛菩薩那個深度不可思議,他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那是真誠的愛,從自性裡面流出的愛心,不但人愛人,花草樹木都愛,山河大地也愛,所以佛法裡面講倫理比儒講得廣,儒家沒有講到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平等的愛,同樣的愛,所以佛法稱為慈悲。慈悲跟愛有什麼兩樣?愛裡頭有情,慈悲裡頭沒有情,慈悲裡頭有理。覺悟了,情就變成理;迷了,理就變成情。換句話說,慈悲是覺悟的愛,這個愛裡面還有迷情在裡頭,所以佛法用慈悲,不用愛這個名詞。這是真供養。
下面就解釋底下一句,「以堅勇求正覺是法供養,是真供養,供養中最,故勝於以餘物供養恆沙諸聖也」。到這個地方才把這個經文末後這個意思為我們說出來,堅是堅決,勇是勇猛,求什麼?求正覺。這個正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在這個地方文字省略掉了。學佛為什麼?學佛就是求成佛,這就正確,不是求別的,求別的你就錯了。我學佛是為什麼?為作佛。佛是什麼?佛是一個人究竟圓滿的覺悟,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你都明瞭,這個人叫佛。宗教裡面的術語,讚美上帝的說上帝全知全能,佛法,佛真的是全知全能,全知全能從哪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就是全知全能。人人都有個自性,大家是平等的。所以佛非常謙虛,對人非常尊敬,為什麼?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佛菩薩沒有絲毫傲慢的習氣,這從平等當中修出來的。平等是菩薩行。
以任何供養,供養諸佛菩薩,都不如「如說修行供養」,諸位記住這一句,佛怎麼教給我的,我就怎麼做,這是真供養,這是佛菩薩最歡喜的。你供養什麼,他不要,他用不著。所以讓我們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供養什麼他接受嗎?他不接受的。他每天出去吃飯的時候托缽,沿門托缽,別人供養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分別,也沒有任何忌諱。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部財產三衣一缽,那個衣就是我們現在披在身上這個衣,三件。這個是二十五條的,二十五條叫大衣,禮服,平常是七條的,工作的時候是五條的,五衣是工作服,七條是平常穿的,這是禮服,就這三件衣,晚上睡覺當被子蓋。因為印度屬於熱帶,可以,習慣於這個生活。佛教傳到中國來,不行,這三件衣,人決定受不了,冬天太冷。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它真的是活潑,我們今天講本土化,現代化,它是非常適應,能夠適應環境,到中國就成為中國本土化,中國現代化,它不守舊的。到中國,穿中國人的衣服。我穿的這一件,你看這袖子這麼大,你們能看到的,這是海青。海青是什麼時候的衣服?漢朝,佛教是漢朝傳到中國來的,漢朝的禮服就是海青。在家人的禮服,你看領子、袖子繡花紋,出家人素服,不繡花紋,差別就在此地,所以這是漢朝的服裝。我們現在穿長褂,平常穿長褂,長褂是明朝的服裝。所以這隨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印度,出家人都樹下一宿,晚上在樹底下打坐,他就行了,在中國不行,中國這個氣候不適合,所以一定要有房屋。
當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帝王禮請到中國來的,來了之後,這一談非常歡喜,帝王大臣很多就是拜出家人做老師,跟他學習。諸位要曉得,佛法是教育,沒有宗教儀式,宗教儀式都是以後搞出來的,以前沒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沒有早晚課,沒有這個東西,佛只是每天講經教學,你有什麼疑問的時候,你向他請教,他跟你解答,全是上課。教你的,你都要身體力行,你把它做到,那叫修行。譬如教初學的,你剛剛來,佛教你什麼?教你五戒,教你十善,這是你開頭就得要學的;教你六和敬,這是因為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必須要遵守,它有規矩,要不然就亂了,教你這些東西,你統統都能做到。每天給人上課,四十九年沒有放過一天假,真正是一個非常盡責盡忠職守的一位好老師。他是職業老師,身分我們搞清楚。到今天,我們習慣上還這樣稱呼,你看稱本師,本師是什麼?根本的老師,創始的老師,這本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我們跟菩薩的關係是同學的關係。菩薩是從前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是今天在後面的學生,菩薩跟我們是學長、學弟的關係,這都搞清楚!佛跟我們是老師的關係。搞清楚、搞明白,你才能學到東西。
佛不是神、不是仙,佛是人,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人,在我們中國稱為聖人,在印度稱為佛陀;我們中國稱為賢人,印度稱為菩薩。孔子也有三千學生,七十二賢,七十二賢就好像菩薩一樣,七十二個證得菩薩,還有沒有證得這個位次的,相當於阿羅漢的,很多。所以佛、菩薩、羅漢是佛教裡面三個學位的名稱。宗教裡不可以說人人稱上帝,人人稱神,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在佛法裡,人人都能成佛,就是這個學位人人都可以拿到,它是學位的名稱。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叫佛陀;起心動念很難,這個放不下,分別執著能放下,這個人叫菩薩;分別也放不下,執著可以放下,這個人叫阿羅漢。如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不下,這人叫凡夫,就這麼個意思,這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這一句是教我們,真正學佛人他的目標就是成佛,你要真正發心作佛,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修成正果,那你就是不斷去放下,不斷的為一切眾生服務,一切時一切處為一切眾生表法。表法是身教,做模範給人看,讓大家在日常生活、在工作裡頭,處事待人接物裡面去學習,學做一個覺悟的人。唯有覺悟的人才能夠放下一切,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行菩薩道,這叫真正學佛。所以這是法供養,這是真供養,供養當中第一。
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前面三條是理論,講宇宙的源起,萬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我從哪裡來的,跟你講這個。後面三段都是講修行,怎樣回歸自性,也就是怎樣堅勇求正覺。你看這一開頭跟我們講四德,這四種是自性性德,我們要把它恢復。「隨緣妙用」,隨緣大家都知道,妙用不知道。隨緣是恆順一切眾生,妙用是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也就是說用清淨平等覺去隨緣,那叫妙用。我們今天講得很粗,講得很淺,為什麼?那太深了,實在講,菩薩能做到,我們做不到,就我們現前這個樣子,我們怎麼修法?最近這二十多年來,我在美國時就常講,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我們從這裡做起,這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這是不是入佛門了?我說得很清楚,沒入佛門,我們真正這樣修,我只把大家帶到佛的門口,這在佛門口,沒入門。入門,我這個條件不行,要用佛的條件,你才能入得了門,要守他的規矩。那他的規矩要破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是見煩惱,惑是迷惑,見是見解。換句話說,我們對世出世間很多東西看錯了,你統統把它修正過來,那你才能入門。
佛很慈悲,八十八品太多了,把它歸納,歸納為五大類,這就好辦,這真的是大聖大賢,愈簡單我們就好記。第一個放下「身見」。你看六道眾生,哪一個不執著身是我?佛講這是你所有一切錯誤的根,這一關不突破,以後就沒法子進步。首先要肯定身不是我,難得!現在的科學家發現了,身真的不是我,他也講了,特別這些量子力學家,他們知道身不是我。要知道我,我是不生不滅的,這個身體有生滅,那怎麼會是我?我是自己可以做主的,這身做不了主,身有生老病死,它怎麼做得了主?如果能做主的話,我這個身年年十八多好!我能做主,我叫它長生不老,這你做不了主,所以身不是我。有沒有真我?有真我,在佛法講靈性是我,就是你自性是我,這個東西不生不滅,這個東西真正具足無量智慧德能,一點都不假。你把它找回來就叫成佛,你迷失了它,就叫凡夫。所以這個我在哪裡?當然在這身體裡頭,但身體不是我,我們要把身體看作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身體是我所有的,那不是我,這個道理深了。這第一個要放下的。
第二個要放下「邊見」,我們今天講對立。我跟你對立,我跟他對立,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一切物對立,那是錯的。宇宙之間真相是沒有對立的,一體,它怎麼會對立?對立叫邊見,這個要放下。對立是什麼?所有一切衝突矛盾的根,對立一發展,到最後就是戰爭。所以消弭衝突、化解戰爭,從哪裡做起?從把對立的觀念消除就沒有了,徹底消除。再其次就是成見,我們中國人講成見,佛法裡面講「見取見」、「戒取見」,這兩種都是成見,一個是因上的成見,一個是果上的成見,自性清淨心裡沒有這個東西,這從妄想產生出來的,它不是真的,要放下。放下成見,你就能夠恆順眾生,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才能看出美好的世界,你會法喜充滿,一切善緣惡緣、逆境順境,在裡面你都能夠看到真善美慧,這才入佛門。佛門是一年級,小學一年級,在小乘叫須陀洹果,在大乘叫十信,初信位的菩薩,十信好比小學,一年級到十年級,你是一年級。雖然這是小小聖,佛弟子小小聖,他最大的好處,他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保證,絕對不會墮三惡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了。所以他在六道裡輪迴是有期限的,不長,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他就超越,這個要懂得。證阿羅漢果就是佛家的學位,第一個學位拿到,阿羅漢。他怎麼成阿羅漢?他心清淨,我們這個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個標準,你得清淨心是阿羅漢,得平等心是菩薩,大徹大悟那是覺,那就成佛。三個標準在此地,這叫真的堅勇求正覺。
我們要把目標訂在這裡,自己真的要曉得,當然第一個關心的是家人,我要幫助我的家人在這一生當中成正覺,行不行?遇到淨土宗就行,只要你對這個法門深信不疑,深信不疑是兩種人,一種善根深厚的人,過去生中的善根,他一碰到他就相信,他就不懷疑;另外一種,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的,沒有這麼深厚善根,我對淨土死心塌地相信它,大概花了三十年的工夫,在大乘經教的薰習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這裡頭很幸運。如果對經教不深入的話,這個信心很難建立,真搞清楚、搞明白,對它不懷疑了,信心一建立,往生就有把握了。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對這個世界有留戀,那你的信心還不到位,信心到位的時候,決定不會有留戀。也就是你真的放下了,幫助家人放下,幫助親戚朋友放下,幫助一切眾生放下,幫助一切眾生,那就學法布施。
現在的緣好,我們今天修這個法布施,古人都非常羨慕。你說古來大德他講經教學幾個人聽?幾個人得利益?今天我們得力科學家的發明,我們有衛星,我們有網路,在這個地球上,無論在哪個角落,我們的網路同時可以收看,我們的衛星二十四小時沒有中斷的。這是古人羨慕!不但古人,我上一輩的,我的老師就羨慕,我跟老師十年,老師講經的講堂,裡面座位有四百個人,他老人家的法緣很殊勝,幾乎都沒有空位子,多的時候你看到窗口、門口還有很多人站在外面聽的,充其量也不超過五百人。那我們今天利用這個工具,同時在這裡一起學習,在全世界,我想絕對不止一萬人,這是得力於科學工具,我們要善於運用。運用這個東西也不是我們敢想像的,這個東西要錢,特別是電視,它給你算分秒計費的,我們怎麼敢想?早年初學的時候,方東美先生就告訴我這樁事情,他說:電視你可不要小看它,這個東西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如果要用它來教學,用它來講經,這是大好事。老師講過幾次,我們就有這個印象,但是始終不敢想。
我們在二十年之前,我六十多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用網路了,用衛星到今年八年。衛星的作用大,八年,二00三年元旦開播,收的效果非常之大。這個工具從前是打妄想,現在是真的做到了,而且現在成本是愈來愈低。我們現在相信,三、五年之後可能寬頻網路代替電視,因為衛星成本還是高,這個寬頻網路我看過,效果不錯,可以取代電視,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愈來愈方便。有人拿這個小的電視機,就是接收的,像個香煙盒那麼大的,裝在口袋裡面,無論在哪個地方打開,可以收到各地電視的頻道,它都能收到,所以以後講經就太方便了,無論在哪個地方,聽講經容易!所以教育一定走這個方向,遠程教學,少數幾個老師能收到很大很大的效果。這個世間善心人還是很多,做生意的這些企業家他還沒想到,你看他們在電視上買廣告,花的錢很多,播的內容要適合於大眾的口味,大眾口味是什麼?都以為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都搞這些。殊不知,真正愛好倫理道德的人,大有人在!不必去迎合一般大眾的心理,一般大眾不是這個心理。不是這個心理,不是大家都看?他看不到別的節目,他沒有比較。他能看到別的節目,他不看這個東西。
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在香港鳳凰電視台,國內也都知道,也都收看他們的節目,這個老闆劉長樂,跟我也是好朋友,我就對他講過,我說你這個拉廣告太辛苦了,每天忙的這個,公司要開銷。我說我也有個電視台,我沒有廣告,也活了八年,沒有問人要錢,只是把我們自己銀行的帳號,在我講經空檔的時候報導一下,就有人寄錢來,自動寄錢來的,收入還不錯,能維持,何必我們要造業?為什麼不宣揚一點好東西、正面的東西?這個要有信心,沒有信心很難做到。今天我們經營電視的總裁陳居士,她今天早上來了。當年她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不相信。她那個時候早年做生意全失敗的,年年賠本,好在她們家房地產多,大概也賣得差不多了。所以這個衛星,她是開播前一個星期告訴我,二00三年元旦開播,我聽了這個話,我說:好,看妳能不能活一個星期。結果一個星期,不錯,播了一個星期了,我給她說:我再看看妳能不能活一個月。一個月過去了,我看妳能不能活三個月?以後就真的活下去了,真有這麼多人支持她,不容易。所以才曉得,熱愛傳統文化,熱愛佛教經典的人多!不少,在全世界。大家每個月寄一點錢,你在外國寄個五塊美金、十塊美金,她就是這樣收的,大筆支持沒有的。你說哪個給她十萬美金,沒有,恐怕從來沒有過的,都是這個小額,來自全世界,她夠了,她就能經營下去,現在信心十足。這個東西好,這是布施,法布施,多少人得利益。我們藉著這個工具,就等於面對面在一起分享,在一起共修,共修不是念經,不是拜懺,不是做法會,共修是在一起學習。所以佛法,我講宗教,宗教要不回歸到教育,將來宗教會走向末路,沒有人相信。
我這個信息是梵蒂岡告訴我的,我今年六月陪同馬來西亞的宗教團,很難得,馬來西亞的宗教也團結起來了。我最初是幫助新加坡,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成兄弟姊妹一家人,有利於新加坡社會安定,那個時候總統王鼎昌非常歡喜。以後幫助印尼,印尼宗教團結了,現在馬來西亞宗教也團結起來,我都陪同他們到國外訪問。好像二00五年,我陪同印尼宗教訪問團訪問埃及、訪問羅馬,回頭之後也訪問中國。這次馬來西亞宗教團訪問梵蒂岡,我們很有收穫,交流的主題兩樁事情,一個就是宗教未來的發展,宗教之間要如何來合作?我的建議是回歸教育,要以教學為主,這個儀式可有,也可以沒有,教學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學校教育愈來愈普及,一般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宗教,宗教這些儀規,年輕人看起來這是迷信,學科學的人也不會接受,所以一定要回歸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沒有宗教儀式,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雖然有三皈五戒,是叫你自己學的,不是團體在一起的,是個人修個人的,只有上課在一起,修行是在個人,佛從來不管你的。所以過去這些歷史要知道,宗教一定要回歸教育。
我們修學一定要有方向、要有目標,確實斷煩惱說得容易,做起來是真難,幾個人能做到?不是像佛經上講的人,真正有善根,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不容易做到。在這個狀況之下,我們才知道感恩淨宗法門。讀這個經本,感恩法藏比丘,這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這個法門帶給我們這些人,中下根性的人無比的利益,他在西方極樂世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是辦了一所佛教學校,十方世界的這些眾生,只要願意到他那裡去求學,真的是來者不拒,只要你歡喜來,他都收你。入學的條件很簡單,你相信他,你願意到極樂世界去,你真肯念阿彌陀佛,這就行了,就這麼簡單。萬修萬人去!還有人問我,說這個法門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就往生,是不是真有這句話?真有,就在這個經裡。那一念十念,到臨命終時才可以,臨命終時你不會念,你就去不了。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們天天念幹什麼?天天念把它念成習慣,臨命終時會提起來,不會忘記。真的,能不能往生是最後一念,不是現在,現在念再多也沒用,但是不能不念,養成習慣,道理就在此地。
你聽了可千萬不要誤會,存了一個僥倖的心,現在念不相干,現在就可以不要念了,到臨終時再念。如果你老年得了痴呆症怎麼辦?別人助念,你都沒辦法。人最大的福報是什麼?晚年健康長壽,這是最大的福報,你臨走的時候,頭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要積功累德,要斷惡修善,這是什麼?這是健康長壽的修學方法。我們能敬重老人,它有因果!我們愛老人,我們敬重老人,我們幫助老人,我們老的時候就有很多年輕人幫助我們,尊重我們。一個道理,我們今天要是輕視老人,不照顧老人,到我們老的時候可有罪受了,誰理你?所以我們想到自己會老,我們就特別愛護老人,要幫助老人,要解決老人許許多多這些困難問題。所以我常常想這個,想了不少年了,想辦個養老院,養老院裡面從院長到員工個個都是孝子賢孫,這個養老院才成功。
我對這個事情很重視,在國外無論到哪個地方,我一定先去看這個地方養老的老人福利事業,我去看。在物質上,面面照顧周到的,澳洲,澳洲比美國好,比加拿大都好。可是他們是把它當一份工作在做,他做得很認真,沒有孝順心,孝敬的心沒有,服務很周到。譬如老人他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他居住的地方四面都有電鈴,隨便哪個電鈴一按,這個護理人員兩分鐘之內一定會到達,這個他們能做到,但是孝敬的心沒有。如何能在這裡面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那就好了,把這一課給它補起來,那它就非常完善了。我也常常談起這個問題,也有一些人聽了很動心,很想做,我說真的要想做,先到澳洲去考察,然後我們再彌補他不足的,那就非常完美,做出一個世界第一個示範點,養老的示範點。育幼的示範點要做,做不出樣子來,說了沒用,人家不相信。都要把樣子做出來,別人才會相信,才會產生殊勝的效果。
下面這個我們念一下,「上文中,俱胝」,印度話,「此云千萬」;「那由他」,我們中國人叫萬萬,就是億,印度人叫那由他,中國人叫億,就是萬萬。「以下則為更多之數,最後優婆尼沙陀分。」這是比喻,「將大地」,就是地球,把地球粉碎,粉碎成什麼?粉碎成微塵,「極微之微塵,其數眾多」,把整個地球粉碎,磨成微塵,那個數字就沒法說,這是比喻極大的數字,「法供養之功德如地球所有微塵之總數,至於財物供養之功德尚不及一微塵」。這個比喻我們也想,我們想不出來!釋迦牟尼佛聰明,把地球磨成微塵,一粒微塵是一個功德,那麼多的功德,總數那麼大的功德,至於財供養的功德還比不上它的一微塵,這是講法供養。法供養像地球那樣的一微塵的功德,財供養不能夠相比。《金剛經》上說的詳細,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四句偈,像我們現在這個偈子,一首偈四個句子。這一首偈,說一首偈的功德超過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讀《金剛經》的同學都非常熟悉。「更何能比於地球微塵之總和」。
這是講法供養功德,這些話我們要相信,為什麼?佛沒有妄語,佛說的話句句真實,為什麼法供養功德這麼大?法能開智慧,法能幫助你見性,法能幫助你成佛,財做不到。再大的財布施只能夠修福,幫助人解決現前物質上生活問題,道理在此地。如果你真的明白,我們今天想修功德,什麼功德最大?法。法要怎麼修?普賢菩薩教給我們,「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那個功德還得了!請轉法輪是請大德們,無論在家出家都一樣,請他到這個地方來講一部經,這個功德多大!這聽眾裡真有開悟的,甚至於真有證果的。這果我們要知道。現在修法布施的,修最大功德的,譬如你搞這麼一個電視台,他出個五塊錢、出個十塊錢供養電視台,這電視台修法布施,我在裡面就有一分法布施的功德,真實利益!你知道在電視機面前、在電腦屏幕面前,學習的有多少人?只要有一、二個真正修行證果的,這個功德就真實的,不是假的。我們肉眼看得見的,肉眼看不見的還更多,這個我們不談,因為現在人講科學;等科學再進步,儀器再發明,讓我們能夠看到鬼道,能看到天道,我們就相信了。現在還沒這個工具,等有這個工具我們就明白了,真實不虛。
所以我們明白這道理,而且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這老和尚是印光大師。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他的老師就是印光大師,淨土是印祖傳給他的,他一生不離開。他學教,教是梅光羲傳給他的,梅老師,也是居士,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舅舅,跟夏蓮居老居士是最好的朋友,同參道友。夏老會集這個經,我們底下還沒講到,第六品四十八願,梅老師也參與,他們三個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會集這一品,這一品是全經最重要的一品。印光大師一生,他所收的供養做一樁事情,印經,他把這個供養開了一個印刷廠,他自己印刷,自己出版,就是蘇州報國寺的弘化社。弘化社出版的東西很多,校對非常精確,在近代可以說它是善本。這是印光法師接受四眾供養,他沒有用過一分錢,全部拿來做這個事業。遇到有災難,是飢荒、旱災、水災,他從印經這個款項裡面撥個幾千塊錢去救災,那個時候幾千塊錢是銀元,銀元撥個二、三千塊錢去救災,全部都用在印經,印這些善書。我從他老人家這裡學到的法供養,所以我有錢不幹別的事情,我幹這樁事情。我一生用錢就三個地方,最大數量的是印送經論善書,我們印《大藏經》差不多已經快到一萬套,好東西多印、多送。第二個,放生,放生是隨緣,有人做這些放生事業,我都隨緣供養。這是為我自己贖罪,我年輕時候在抗戰時期,不知道這些事情,喜歡打獵,我打了三年獵,所以我的槍法就練得很好,幾乎是百發百中,每天都打!學佛之後才知道,這個殺業太重,所以一學佛就吃素,就放生,贖罪。第三種就是布施醫藥。我會在醫院送些錢,專門給貧苦幫助他們買醫藥。我這個錢大概就這三方面做的。
我住在澳洲圖文巴,圖文巴有一個市立的醫院,我一年,每年都送十二萬澳幣,這個十二萬是每個月一萬塊錢醫藥費,布施醫藥。另外有一個基督教辦的臨終關懷中心,辦得好,他在老人臨終的時候他照顧很周到,他不分宗教,我們用佛教儀式,他就幫助你用佛教儀式,這我們看得很歡喜。他缺乏經費,來找我,我覺得這個好,這個心量很大,不只是基督教,什麼宗教他都協助,用平等心,我也是每年供養他十二萬,就是每個月一萬塊錢,我每年過年的時候送去。這無畏布施。所以我常常講,我不會害病,為什麼?沒醫藥費,醫藥費都布施出去了。如果人家去買個醫藥保險,肯定他會生病,為什麼?要不然他的保險用不掉,他心裡就有病!我們心裡沒有病,醫藥用的錢全布施掉。
這些都是印光老法師教的,你看他人家《文鈔》,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自己平常就是一心念佛,一心求生淨土,這比什麼都重要,生淨土就成佛了,保證的,為什麼不幹?我這一生講了不少經,為什麼不專講淨土經?我心裡是想專講淨土經,不行,人家來要求,我自己沒有道場。要知道,我學佛到明年六十年了,一甲子。沒有道場,到處流浪,過的是流浪的生涯。所以我看到有道場的人,我心裡很羨慕,真難得,你看你們可以坐在一處不動,我是到處流浪。所以哪個地方請就哪裡去。住在美國雖然十幾年,每個地方跑,一年總是走好多州,在美國附近的,上面的加拿大是我常去的,確實居無定所。好在常常也能夠安慰,釋迦牟尼佛一生居無定所,我比他還強一點,我還有住處,還有房子住,他老人家住在樹底下,沒有房子住。所以很不容易。但是我把修學的方法,成就的一點經驗,都在我們共同分享當中給大家說明白了。一個人要想成就,真的是在個人,不在環境,有環境當然好,沒有環境,個人一樣成就。我求學的時候是有環境,李老師的道場。老師在台中,他辦了一個蓮社,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淨宗學會,他辦了一個圖書館,慈光圖書館。我喜歡讀書,所以就在圖書館服務,做義工。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我可以有一點時間讀書。我跟他十年,學經教基礎從那裡打來的。
跟章嘉大師三年,我學佛的基礎,真正的根基是在章嘉大師三年,教我看破放下,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這個方向目標非常正確。我才真正懂得佛法的修學,根本的根本就在放下。他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這是祕訣。看破就是明瞭,明瞭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更明瞭,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明瞭是智慧,放下是真功夫,放不下就壞了,放不下,你就一大堆的煩惱,你不會有成就。放下不要害怕,不要我統統都放掉了,我明天生活怎麼辦?不能想明天,不能想明年,這是一個出家修行人決定不許可的。明天還沒到,你想它幹什麼?我還相信護法神,我什麼都沒有了,護法神他照顧我,不照顧我什麼?他失職,他就要撤職查辦。我真的修道,你護法你就得負這個責任。我要是自己去搞名聞利養,那當然你可以不必護我,他可以不理我,我搞名聞利養。我今天一心求道,如果我餓死了、凍死了,你要不要負責任?有感應,真的,不是假的,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又何況老師教給我布施,愈施愈多,多了就得布施。所以太多了也麻煩,想這個錢怎麼用法。
馬來西亞一個信徒送了一筆錢,你看我都想了五、六年,錢怎麼用,送給我是個大數字,五百萬美金。所以那個時候,我還常到國內去,趙樸老在,黃念老在,我每年都會去二、三次,去看看老朋友。宗教局對我也很不錯,陪著我到房山去看石經,我看了非常歡喜,我跟葉局長講,我這裡有五百萬美金,拿來印這個石經,我說印一千套送給國家,國家可以作為禮物分送給其他國家的圖書館去保存,這很有意思,他答應了。最後談,談好多次談不攏來,就不了了之。這錢放在此地。到前年我遇到一個機會,台灣商務印書館再版《四庫全書》,這是個好機會,所以我就訂了一百套。一套五萬,一百套五百萬,書印好了,現在放在香港有四十套,還有三十套沒交貨,另外三十套是送掉了,澳洲送了十套,印尼送了十套,馬來西亞送了十套。好!我原本是都想送給國內大學的,好事情。所以,要是沒有錢?沒有錢,我就謝天謝地,頭腦沒事,人家送錢來,我還在想怎麼樣把它用?怎麼樣替他做好事?所以沒有錢最好。這是錢多就多做好事,錢少,少做好事,沒有最好!我不要操心,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隨緣不要攀緣,你心是清淨的,你要想做什麼事,想找人,你心就不清淨。這對我們修學就有妨礙了。
後面這句話說,「此乃盛讚法供養功德不可思議。此較量彌顯法藏菩薩堅勇求正覺」,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體會到,法藏菩薩為什麼一心要成佛?成佛才能建造極樂世界,建造極樂世界才能夠利益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他為這個,他不是為自己。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大學校,你看那裡頭沒有國王,沒有總統,沒有部長,也沒有縣市長,沒說過的。那個裡頭只有兩種人,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你仔細想想看,佛菩薩居住的場所都是這樣。《華嚴經》華藏世界,沒聽說那裡有國王,我們這個世界有,人間有帝王,天上有天王,色界有大梵天王,四禪天有摩醯首羅天王,真的都有。極樂世界沒有,華藏世界沒有,我們就想到了,一切諸佛的報土沒有,所以叫淨土,它沒有這些雜事,我們就曉得到極樂世界幹什麼?上學去的,去求正覺,不到極樂世界,你就沒有辦法求正覺。所以要用堅固勇猛心,我這一生到世間來,我現在知道、明白了,我就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我要在阿彌陀佛會下成正覺,你就完全都對了。不但我要求正覺,我還要把這個好處,這些利益,這些道理、現象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講給別人聽,勸導大家一同堅勇求正覺,這個跟阿彌陀佛的願就相應了。古人說得好,有願必成,只要有堅定的願望,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切都能做得圓滿。所以用這個功德迴向發願供養恆沙聖眾,這是真實供養,這不是假的,這是真幹,人人都做得到。無論是哪個行業,男女老少,統統可以做到,佛法確實是平等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