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九六集)  2011/5/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39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百九十三面,倒數第五行最後的兩句看起,倒數第五行,「若能一發此心」,從這裡看起。

  「若能一發此心,便能傾盡無始以來生死與諸有沉淪」。這是勸我們修學淨土求願往生,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也就是我們平常這個心迷惑顛倒,迷而不覺,我們要反過來求覺悟。覺悟,前面講得非常之好,在發心裡面講得非常之好,特別是善導大師《觀經》註解講的兩種信心,這個信就是覺悟,講得非常好。第一個覺悟,要肯定自己是凡夫,自己造很多的罪業,要承認。承認,我們才能夠懺悔,才能夠改過。第二個,要深深相信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是度我的,要這樣承認才行,叫直下承當。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為我建的,為我建立一個非常理想的修學道場,不是為別人,要這樣想,我們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的關係就非常密切了。我們跟佛是一家人,我們跟極樂世界是一個家庭,這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可不能想歪了,阿彌陀佛是為別人建的,我沒有分,那我們這一生怎麼修也修不成功。所以這個信心非常重要。這個心一發就能傾盡,傾盡就是斷盡,斷盡什麼?無始以來的生死。我們在六道生生死死搞輪迴,沒完沒了,苦不堪言。

  這兩年,甘肅出的這樁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了。你看高先生寫出這本書,二千一百年前,羅馬帝國凱撒大帝派這支軍隊侵略中國,想佔領中國。沒想到這個也是驕兵必敗,為什麼?羅馬帝國那個時候軍隊非常強盛,在歐洲沒有打過敗仗,所以瞧不起中國人。尤其中國人個子矮,他們高頭大馬,瞧不起中國人。到中國來頭一仗打的時候,他就死了九千人,沒想到中國人會布陣,中國人有一套打仗的方法。結果全軍在中國覆沒,很可憐,死在甘肅。凱撒大帝遭受一次政變,他被暗殺,其實被暗殺的不是他,他身邊的衛士穿著他的衣服被殺了。他乘亂逃出來了,也逃到中國,找他那個兒子,也死在甘肅,到中國來還活了十一年死去的。所以凱撒、第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公主、他的夫人,全都死在中國。二千一百年前,現在他們的鬼魂還在附體,還在講這個故事,這就說明什麼?我們要警覺到,人沒有死,死是身體,你的靈魂沒死。所以身體不要緊,這靈魂重要。

  靈魂實在講它不靈,它要靈就好辦,所以孔子就不稱它靈魂,孔子稱它作遊魂。《易經.繫辭傳》是孔子作的,《繫辭傳》裡面給我們講「遊魂為變,精氣為物」,這兩句話說什麼?物就是物質,物質是什麼東西變的?精氣變的。物質是物理,精氣是心理,那個時候,孔子那個時代佛教沒到中國來,但是他講的這個道理跟大乘經上講的是一樁事情,這個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們都是聖人,沒見過面,沒接觸過,講的東西是一樣的,這是什麼?真理永恆不變。遊魂為變,因為魂(鬼魂)它沒有肉體,沒有物質的肉體,它完全是精神作用。它是個動態,它活動的能力非常強大,幾千里、幾萬里它一念之間就到了,所以稱它作遊魂非常有道理。它在太空當中遊蕩,居無定所,但是它的信息非常靈通,我們起心動念它就能感應到,你真的心去想它,它就會現相。所以中國古人講「祭神如神在」,那個神是祖先,不是別的。我們祭祀的時候要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是知恩報恩。《論語》上講的,為什麼要祭祖先?「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讓我們的心養成一個厚道的心,養成一個孝順的心,養成感恩的心。所以它是教育,它不能疏忽,它不是迷信。城隍廟也是教育,教我們相信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起心動念不敢有邪惡,是教育。

  中國幾千年來靠什麼?就靠教育。所以很多人問我,整個世界,世界哪個地方最安全,現在有災難?我說中國最安全。為什麼?你看中國千萬年前,我們靠什麼起家?靠倫理道德起家,世界只有這個地區。歐洲近代三百年你們看看歷史,海盜起家。還有現在新興的這些國家,那是什麼?那就屬於暴發戶起家。唯獨中國這塊大地,是孝親道德起家,這個要知道,這個根底多厚!中國人有祠堂,中國人有家譜,家譜是你家庭的歷史,世世代代一代一代都記載在裡頭,一代都不缺。我看了家譜,我深深感觸到,大概漢族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黃子孫。炎帝是神農,黃帝,再上去是伏羲,都是一家人。伏羲到神農五百年,神農到黃帝五百年,文字是黃帝時候才發明的。有文字記載從黃帝開始,到現在四千五百年,加上到伏羲,畫八卦是伏羲,五千五百年,這號稱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之前有沒有?肯定有。我相信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絕對不止一萬年,肯定超越一萬年。那個時候沒有文字記載,到孔老夫子才把這些傳說用文字寫出來傳給後世,所以孔子稱為集大成者。老人家非常謙虛,我們相信他講的是實話、真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真話。孔子確確實實就是這一個典型的人物,把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來了,這叫聖人。學習做得不夠徹底、不夠圓滿,這是賢人、君子。所以中國的社會,我們就算有歷史記載的五千年的社會,是聖賢君子的社會。我們把聖賢君子教育疏忽了,疏忽從誰開始?大家都說從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距離我們兩百年,真的,慈禧傲慢,慈禧讀書不多,渺視聖賢文化,自稱「老佛爺」。你看歷代帝王都是佛菩薩的學生,自稱為弟子,只有她稱老佛爺。這麼一做,讓文武百官、社會大眾對佛法那一種虔誠恭敬就衰了,降溫了,每況愈下,演變到今天這個樣子。

  這是我們很清楚、很明白,這是一門大學問,這個世間無比稀有的大學問,經上講的字字句句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有沒有?真有;天堂有沒有?有;地獄有沒有?有。你自己可以親自去訪問,用什麼方法?不需要坐太空船,太空船很危險。這些諸佛菩薩他們用什麼方法?用禪定,甚深禪定裡面,時間、空間都沒有了。時間沒有了,你能到過去,你能到未來,過去一千年你看到了,未來一千年你也看到,時間沒有了。第二個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遠近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你就在這裡看到。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咱們現在電視是平面的,定中所看的境界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你確實能進去,禪定不可思議。釋迦牟尼出生那個時代印度人禪定就很普遍,宗教修禪定,學術修禪定,印度一些大哲學家哪個沒有四禪八定!佛經上講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的,釋迦牟尼佛學過,而且學得非常成功。這個禪定不是究竟禪定,這個禪定只能夠讓你了解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的空間維次全突破了,六道之外的沒有破,也就是你的定功不夠。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知道它不究竟。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肯定有疑問,六道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境界?一個年輕好學的人肯定有這些問題。這個問題沒答案,宗教裡頭不能解答,學術裡面也不能解答。所以佛把這個學習放下了,在畢缽羅樹下入更深的禪定,這一下明心見性,全明白了。

  一切通達明瞭之後就開始教學,他也不回去,實在講他的父親等他回去把王位傳給他,他不要了,繼續一個苦行僧的身分。這一種心態,幫助許許多多迷惑還沒有覺悟的眾生,教他,這一教就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的。這經上記載,講經三百餘會,這三百餘會就像我們現在辦班,一生辦過三百多次這樣的活動,教學四十九年。他辦的這個班有大型的,大型的時間長,二、三年的,四、五年的,有這麼大的班;短期的,三天、五天,一個月、兩個月,這個很多,很普遍。講的內容不一樣,因為來找他辦班的、學習的這些人,他們所需要的不相同。譬如家庭主婦來找他辦個班,我們解決家庭問題。像今天社會企業,他搞某一種企業,這一行的人都來,辦一個班,一定是教他如何經營,如何幫助他解決困境,一定談這些東西。所以佛經裡頭什麼玩意都有,比一個大學裡面科系課程還要圓滿。淨宗是幫助一些人知道六道輪迴苦,不願意再住六道,如何想脫離六道輪迴,能夠遨遊宇宙,遍法界虛空界,喜歡搞這個。佛行,佛教給你一個方法,而且把虛空法界諸佛剎土介紹給你,給你做導遊,你真能去得成。所以告訴你,你要發真心,你不能用妄心。真心發起來用在什麼地方?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別人以妄心對你,你要以真心對人,為什麼?別人他還搞輪迴,他不想出去。你既然想超越輪迴,你要用妄心你就超越不了,念佛也不行,一定要用真心。諸有就是三界六道。

  「更以功德迴向菩提」,我們所思所學所修的這些功德,為什麼?都為了覺悟,菩提就是覺悟。我不為別的,絕對不是為自私自利、不是為名聞利養,我是為覺悟。我是為得到一個圓滿的德行、道德,為這個來修行的,為這個來學習的。所以「定能上證佛果」,你決定能成佛。佛果是佛法最高的學位,像大學裡面的博士學位一樣,這最高的,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是為了取得這個學位。「所有功德,決不唐捐」,唐捐是損失,是消失掉,你所修的這個功夫,你從功夫當中所得到的,你決定不會失去;換句話說,你肯定會有成就。唐捐兩個字就是底下講的損失、消滅,這是中國古時候的術語,現在叫損失、叫消滅。

  「道綽大師此語」,上面這一段話是道綽大師說的,「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見,微妙難思」,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他講得太好了,講得清楚、講得明白。下面黃念老,「茲引密宗《菩提心論》以為佐證」。念老一生學佛,不但在顯教上有成就,他在密宗裡下的功夫很深,他參過禪,真的是古人所講的顯密圓融,宗教俱通。這是在家菩薩,不是普通人,學養的功底非常深厚。《菩提心論》上有這麼一段話,「此菩提心」,跟大乘講的菩提心是一樁事情,「能包藏一切菩薩功德故」。從初發心到等覺,一切菩薩所修的功德都不離菩提心,都能夠長養菩提心,能夠圓滿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

  「若修證出現」,你要不修,菩提心不會出現。你要沒有證得菩提心,菩提心的功用你就享受不到。所以你要修,你要證。怎麼個修法?日常生活當中,我用真心過生活,我不用妄心,妄心是虛情假意,也就是真誠心,我們中國俗話說老實,老實非常接近菩提心。人要忠厚老成,忠厚老成的人他用真心,你騙他,他不知道,他相信,結果誰吃虧?被騙的人不吃虧,騙人的人吃虧了。被騙的人老實,老實人永遠不會吃虧。這些事跟理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思惟,你能體會得到,老實人永遠不會吃虧。為什麼不會吃虧?你看他的德行、他的智慧天天增長,他的業障天天在消除,他怎麼吃虧?我們中國古人講「吃虧是福」,有道理!吃虧的人有福報,吃虧怎麼?業障消了,德行智慧增長了,他吃什麼虧?騙人的人吃虧了,欺負人的人吃虧了,他造作罪業,他將來果報在三途。所以一定要曉得細心去觀察,不一樣。

  修證出現,則能「為一切導師」,你就會做社會大眾的榜樣,你能夠引導社會大眾斷惡修善,離苦得樂,一切大眾的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密嚴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密宗裡所說的叫密嚴國土。密宗的大日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名稱不一樣,一個人。「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此地講的佛事,經典上說的一定要懂得,不是經懺佛事,不是超度亡靈,佛事是教學、是教育。佛是智慧、是覺悟,我們求智慧的事情、求覺悟的事情,叫做佛事。佛菩薩天天給我們上課,每天示現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那叫佛事。他的日常生活是佛事,他的工作是佛事,他待人接物是佛事,沒有一樣不是佛事。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搞錯了。真的是一念圓滿成就一切功德。

  「菩提心之功用,焉可思議」。前面這一段第一段講菩提心的功用,菩提心的大用、作用真不可思議。菩提心每個人都有,你得要把它發出來,每個人都有,現在為什麼沒有?現在被物欲掩蓋,你有自私自利、你有名聞利養的心,你貪圖五欲六塵,你有七情五欲,這個東西把菩提心蓋住了。怎樣能發菩提心?把這個東西去掉。去掉很難,但是你要一年比一年淡薄,你淡一分,這個菩提心就透一分,你淡兩分它就透兩分。菩提心是光明的,這些東西是黑暗的,黑暗減一分,光明就透一分。如果你真有能力、真有決心一下斷掉,那就成佛了,有例子。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徹底放下,人家這個厲害!妄想分別執著一下就斷掉,他成佛了。在中國的代表,唐朝時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表演的,釋迦牟尼佛表演這一套三十歲,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時候二十四歲,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上山砍柴的樵夫。現在沒這個行業了,我們在抗戰期間還有這個行業。

  抗戰期間居住城市,城市沒有自來水,所以要買水,有專門搞這個行業的,在城外河邊挑水,挑到城市上來賣,一擔水多少錢。那個時候燒灶,燒柴火,有樵夫上山砍柴,挑到城裡來賣。我們在抗戰期間過過這種生活,每天要買水、要買柴。現在用瓦斯、用電方便多了,那些人失業了。現在有自來水,賣水的人失業了;有瓦斯、有電,賣柴的人失業了,以前這些農民,多少人靠這個過日子。現在用汽車,小驢子、騾馬失業了,牠們沒事情幹了,從前是他們的交通工具。近距離騎個小驢,遠距離騎馬,有馬車、有牛車,運輸用牛車,現在牠們都失業了。失業很可憐,因為什麼?牠們是來還債的。現在還債可麻煩了,那個債累積在那裡,哪一輩子才能還得完?現在人造這個業,連那些失業的牛馬驢子都恨你,這我們能想像得到的。靠著賣柴賣水苦力生活的人,他用什麼來維持他的生活?古代雖然樣樣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但是古人沒有煩惱,沒有憂慮,生活得很悠閒、很快樂,那真是幸福美滿的人生,那人生有意義。現在速度太快,快得讓你感覺得到天天忙,不知道忙些什麼,匆匆忙忙一輩子過去了,糊裡糊塗迷惑顛倒。所以我們冷靜觀察,今人不如古人,那個生活品質差太遠!古人的生活確實詩情畫意,人生有值得留戀的地方,現在沒有了。我們讀古書,懷念古時候的文化,懷念古人的生活,我們還過了幾年,懷念小時候農村裡的生活,那種悠閒自在,沒有顧慮、沒有恐懼、沒有壓力。

  我們現在看第二段,「第二,出菩提名體者」,出是把它顯示出來。菩提這個名字,有名一定有實體,它的理體是什麼。「然菩提有三種」,先把大類說出來,「一者,法身菩提。二者,報身菩提。三者,化身菩提」,大乘經上講這三大類。第一個,「言法身菩提者,所謂真如、實相、第一義空。自性清淨,體無穢染。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名為法身。佛體道本,名曰菩提」,這是講的法身菩提。下面有解釋,我們在這裡念念就行。我們看底下一段解釋,第二,「報身菩提者,備修萬行,能感報佛之果。以果酬因,名曰報身。圓通無礙,名曰菩提」。三是「化身菩提者,謂從報起用,能趣萬機,名為化身。益物圓通,名曰菩提」,名跟體都說得很詳細、很明白。底下是解釋這一段文,這個「釋曰」,解釋這段文。說「第二明菩提之名與體」,這名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它的體?「分就法報化三身而論」,先說法身菩提,「法身菩提,即是真如」。真是什麼?佛法裡面講真,它的定義是永恆不變。它不生不滅,它沒有改變,這就是真的。真是體,如是相、是作用,它的相,它的作用,跟它的體完全相應。體是真的,相也不假,作用也是實在的,所以叫如。相如其性,佛法叫體,它用一個性字來做代表,講自性,自是我們自己,自性是真正的我,為什麼?它不生不滅,它永恆不變。

  惠能大師開悟見性,見什麼性?見到自己的自性,就是見到自己的真如。自己的真如跟佛的真如是一不是二,自己的真如跟萬法真如也是一不是二。所以真正明心見性之後他知道,他肯定,他承認,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什麼關係?是一體。我們迷失自性的人不知道,分自分他,把這種關係完全失掉。所以他老人家見性,向五祖忍和尚提出的報告,第一句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用現在的話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有沒有染污?沒有。縱然我們很不幸變畜生,墮餓鬼、墮地獄,自性沒有染污。佛法上常講染污是染污什麼?染污是妄心,妄心被染污。真心決定沒有染污,真心要有染污怎麼能叫真如?從你自性上說,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個個都是佛。什麼佛?給諸位說,個個人都是阿彌陀佛,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我們在前面講得很多。你現在感覺到,我是佛,覺得很奇怪,我怎麼是佛?你的自性是佛,本來是佛,只是你現在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他怎麼叫真佛?沒失掉,迷了。你一覺悟,假的那個就沒有了,真的就現前。所以凡夫跟佛在一念之間,迷悟不同;轉迷為悟就成佛,轉悟為迷就變成眾生,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什麼時候能把它轉變回去,回歸自性?也就是說,把真的我找到,這個我是假我,不是真我,把真我找到就叫做成佛。佛是覺悟,成佛,成就覺悟,你不再迷惑,是這麼個意思。這是真如。

  「實相」,實就是真實,相是現象。覺悟了,一切相都是實相;沒有覺悟,一切相都是假相。所以佛法這個真假很有味道,它到底是真是假?不能說它是真,也不能說它是假,迷了是假,悟了是真。佛菩薩見的是真,佛菩薩以下凡夫所見的是假。阿羅漢他們見的是相似的真,不是絕對的真,比我們是有進步,比佛菩薩還差一等,因為他還沒有見性。他修得很好,很如法、很用功的修學。這是實相。「第一義空」,第一,這個一不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這些念頭統統沒有了叫第一,見到第一義空。為什麼叫它空?因為第一義裡頭它沒有現象,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它裡頭沒有現象。

  今天科學他們必須有對象,他沒有對象,真理就落空了。科學的探索研究,你看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他有對象他才好研究。現在物質現象搞清楚了,這也在最近,大概在最近這半個世紀,量子力學家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物質究竟是什麼?普朗克說的,普朗克是德國人,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大家知道,是他的學生,他是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專門研究原子。他說了一句話,這大家都知道,根據他一生的研究,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意念產生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換句話說,意念累積形成的物質現象,這個跟大乘佛法講的一模一樣。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過,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能量,科學家叫能量,佛法講業相;第二個,科學家講信息,就是精神現象,佛法的名詞叫轉相,它會變,產生變化,轉相;第三個叫境界相,科學家叫它做物質。境界相從哪裡來的?從轉相轉變出來的,就是信息,也就是精神現象變現出來的。精神現象從哪來?從能量裡來的。能量是個波動的現象,總而言之它離不開波動,這個波動大乘教裡稱起心動念,非常微細,我們見不到。

  科學家現在發現了,講得不清楚,沒有經教講得這麼清楚。他現在曉得物質不是真的,有念頭有波動就有這個現象,波動沒有了,現象就沒有了,所以它是假的。這種波動現象非常像我們看電影,你看我們現在電影是數碼的,不太容易感覺到,但是是一個道理,它速度更快。從前這個電影,我這裡還有一捲膠捲,這是電影的底片,你看每一張都是獨立的,張張不一樣。在放映機裡面它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在這個銀幕上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秒鐘二十四張就被騙了,這眼睛靠不住。假如我們眼睛的速度,也一秒鐘能夠眨眼二十四次,你就看到每一張畫面都不動,不就是這麼個道理嗎?佛經上告訴我們,這個波動的頻率,一秒鐘動多少次?不是二十四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電影銀幕一秒鐘才二十四次。這些科學家能發現這個,我們不能不佩服他。他們是用科學儀器發現的,那釋迦牟尼佛他們發現的?他不是靠儀器,他是靠禪定。禪定裡面,禪定心極其清淨,所以最微細的那個波動他都知道,他都能看得很清楚。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能夠看到這個現象的人,五種人能看到。菩薩的級別五十二個階級,像我們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佛也是這樣的,十信是小學,一年級到十年級;十住好像初中,也是一年級到十年級;十行好像是高中,也是一年級到十年級;十迴向好比是大學,十地好比是研究所,都是一年級到十年級,五十個階級,上面等覺、妙覺,一共五十二個位次。佛告訴我們,哪一個階段的人看到,看到宇宙的開始、起源?八地。八地叫不動地,你可以能想像他的定功,那是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這五個位次能夠看到宇宙的源起,比今天科學用儀器觀察還要精確,他那個心多定!七地菩薩以前看不到,他功夫還不到。這樁事情,你說在過去,過去有,只要定功到這麼深的,他都看到,他不是一個人看到,這五個階級階層的人都看到,它不是假的。但對我們始終是個疑惑,我們對聖人有信心的人那就有善根,他不懷疑,他相信。可是一般人懷疑,你說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們沒人見過,沒有到這種定功的人都沒有見過,只是聽佛說的。

  難得今天科學家也到這個層次,他不是用定功,他是用科學儀器觀察。這個境界,科學家這個境界,佛在經上講清楚了,我們不能不佩服。佛說,我們用思想,思想是第六意識,八識五十一心所,第六意識的功能最大,第六意識對外能夠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能夠緣到阿賴耶,科學家現在做到了,兩極都做到了。科學家再能不能發展?不可能,在佛經上講不可能。科學家要發展必須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放下,放下他就成佛,在佛家講他就成佛了。他如果真的要懂得佛經放下,他成佛比我們快,他有這麼好的基礎。也就是不要再用心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末那識是執著,阿賴耶就是記憶,我們叫印象,印象在阿賴耶裡頭。很多年前,甚至於很多世,像他們這些靈魂,他能夠回憶幾千年以前的事情,這個記憶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是倉庫,是資料室,起心動念這資料都在阿賴耶裡頭,像電腦一樣,它永遠不會失去,生生世世。

  所以修禪定比修科學高明,科學要科學的環境,禪定容易,找個很安靜的地方就可以在那裡修行、修成,修成之後你什麼都知道。所以修定開悟,開悟之後樣樣都知道,是這麼個道理。這個東西不是哪個人專有的,不是專利,不是佛有、菩薩有,佛菩薩告訴我們,個個人都有。只要你肯把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丟掉,你就恢復了,本能,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大乘佛法裡頭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外什麼東西都沒有,所有一切都是你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心想事成,心現識變」,這是講這個道理。所有物質現象是心理變現出來的,所以心理比物質高明。科學它的對象是物質,離開物質它就沒有辦法。但是佛法,確實用現代的話說,高等的心理學,登峰造極的心理學。所以佛跟我們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個話今天科學證明了。制心一處就是定,定功有淺深差別不一樣,最極清淨心,最清淨、極清淨,那個能量太大太大了!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純淨純善的念力,極清淨、極純淨的這個念頭自然現前,不需要設計,不需要人工去建造。為什麼?自性裡頭,惠能大師第三句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現出來就是那麼美。

  這個道理我想了好多年,講經的時候老講到這裡講得不圓滿,自己又懷疑,這怎麼可能?有一天偶然心血來潮,忽然想到什麼?想到萬花筒,小時候玩的。你看那個萬花筒,你看不是很簡單嗎?三片玻璃,裡面幾張碎紙,不同的顏色,你去看它裡面的變化,沒有一個相同的,你從早到晚去轉,你找不到一個相同的,不就是出生無盡、不就是能生萬法!我從這個東西,對這個事情相信了,不懷疑了,就這麼簡單。你去用照相機,你轉一下就照一個,你照個一萬張,看有沒有兩個相同的?沒有。江本博士做水實驗,我到他實驗室參觀,他告訴我,他做了十年,幾十萬張的圖片,他說沒有一個相同的。我告訴他,永遠不可能有一個相同的。他說:為什麼?我說:念頭不一樣。你自己做,你用那個純一的愛心,那個愛心的純度不相同,前一念跟後一念不相同,所以它就不一樣。為什麼?它是你的心在那裡變的。他原來不相信,以後明白了。從前怕宗教,不願意接觸宗教,我跟他往來,他都膽戰心驚,他怕什麼?他是科學,怕人家說他是迷信。到以後我跟他講,「你搞的這一套東西,佛大乘經裡面早就講到,比你這個講得還透徹」。他呆了,我說你實驗,你拿宗教經典去實驗。他才真的把所有宗教經典拿去實驗,圖案都非常之美,他相信了。我們這才真正體會到、才發現到,科學講的是物理,佛法講的是心理,心理是物理的基礎,當然物理解決不了的問題,心理能解決。心理解決是圓滿的,物理解決是有侷限的,而且有後遺症。心理解決沒有後遺症,它是圓滿的。

  所以我才肯定,中國古大德所說,這就是講法治跟倫理道德。中國古人重視法治,他說「法,治之本也」,這就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像國家的憲法,治之本也。「人者,本之源也」,這個人是什麼?人就是人心,人心是那個法的根源。如果人要不好,法再好沒用,人一樣幹壞事;人要是好人,法再壞,甚至於沒有法,他都會做出好事。這是中國幾千年治國平天下最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什麼?聖賢君子。所以中國古代是聖賢君子的政治。中國人講五個層次,「道德仁義禮」。道,聖人,為什麼?純淨純善,沒有自己,起心動念都是為天下眾生想,聖人!他不想自己,自己的生活過得很清苦,跟平民一樣。周文王住的房子跟老百姓的房子一樣,沒有比他住得更好一點;吃的東西跟老百姓一樣。這是聖人,從來沒有為自己好像舒服一點這樣著想,沒有。真是像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把自己忘掉了,聖人,真做到了。這是中國什麼?三皇,三皇做到了。到五帝的時候就降一等,人心慢慢學壞了,沒有上古那麼樣純樸了。這五帝是用德,道沒有了,道完全是自然的,純乎自然的,真是無為而治。到德呢?德就是有為的,就是有治國的理念,不是完全隨順自然,有理念、有方法,慢慢的形成制度了。這是五帝的時代。

  到三王的時代,三王是夏商周,又降一等,降一等是什麼?仁,道德仁。仁是什麼?有自己一定想到別人,仁是二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能夠為社會大眾做出最好的榜樣。要知道在那個時候中國沒有統一,夏商周中國沒統一,全是部落,諸侯都是小國的國君,在政治上沒統一。雖沒有統一,所有這些小國這些諸侯都聽從周文王的教誨,都接受他的指導,都聽他的話,大家稱他為天子,跟以後皇帝不一樣。以後皇帝有實權,他那個時候沒有實權,個個都是獨立國,就像現在聯合國一樣,大家公認。因為你做得最好,你的政治做得最好,我們都向你學習,是這麼個意思。所以為天下之共主,夏商周都是的。周朝到末年,諸侯不聽話了,各個獨立,各個漸漸變得壯大,變成五霸七雄,變成春秋戰國。春秋戰國亂世差不多四百多年,混亂的局面。為什麼會有這個混亂局面?周朝後代的子孫做得不好,德行不夠,不能感化這些人。這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他說全世界的法,古今中外,就是治國的大法,他說周朝第一,沒有人能夠超過周朝。周朝的法就是《周禮》,三禮裡的《周禮》。《周禮》就是治國的,就像現在的憲法一樣,周公作的,聖人。我那個時候年輕,二十六歲,跟方老師學習。老師告訴我,周朝如果後世的子子孫孫都能夠嚴格的遵守奉行,他說今天還是周朝。他教我把這個書去好好讀一遍,我沒有聽話,始終我沒有搞這個,因為我跟他以後,我專心學佛了,我覺得佛教非常好,所以《周禮》就沒看過。三禮我只讀過《禮記》,《周禮》、《儀禮》我都沒有涉獵過。佛法好,全心全力集中在這上面。

  我學佛的基礎,章嘉大師奠定的,跟他老人家三年,奠定一個基礎;以後跟李老師十年,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現在這個佛學院三年、四年,那怎麼行!聖賢教育至少要十年,十年還得認真,最怕的就是有私心、有欲望,有私心有欲望就全把你破掉了,這一點非常非常之難。所以從小過苦日子好,為什麼?過成習慣了,生活清苦一點很正常,稍稍有一點就很滿足,欲望愈少,功夫愈得力。名聞利養,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快樂,道心、菩提心,快樂!你每天生活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無憂無慮,一點壓力都沒有,這個人生才叫真正幸福美滿。不是有錢,不是有地位,有錢有地位我見得很多,很苦。陸克文做澳洲總理時,他邀請我在國會大廈裡面吃飯,邀請我。見面的時候端了一杯濃咖啡,差不多就像這麼大的杯子,濃咖啡,告訴我,一天喝五杯。我都看呆了。要提精神,事情太煩了。當時我笑了笑,我說現在社會各行各業,最辛苦的我看大概就是你這個行業,太辛苦了!我說最快樂的是幹我這行的。他就笑起來了。真的,我這行多快樂!所以我實在是希望他別搞政治,去辦學,辦一個傳統文化大學,好!我老是在鼓勵他,為什麼?為國家、為社會培養真正的人才,比你幹這個行業更有意義,為天下後世樂育英才,這是何等的大事業!值得,這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

  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就是在真性裡面沒有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科學就達不到,科學一定有對象。自性裡頭這三種現象都沒有,自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就是見不到它,它是一切萬法的體,沒有它,一切法不能成立。就好像這個電視的屏幕一樣,屏幕什麼都沒有,它能現一切相,現相的時候你就忘掉螢幕,你就被那個相迷了,就不曉得這個真的東西、真如。其實你要是覺悟了,你就曉得,相跟性從來沒有離開過。自性在哪裡?自性就在相當中,離開自性沒有相。所以我們現在光是見到相,把性忘掉了。性裡頭不是現象,能生現象,三種現象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變現有次第,但是速度太快,次第肯定第一個是自然現象,第二個是心理現象,第三個是物質現象,太快了。你想想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那是一念,也就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這裡頭還有三個階段,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還有三個階段,你怎麼能夠發覺得到?這八地菩薩他有能力看出,在這麼快速度裡面他能看出先後次第,這個是科學還沒有解釋到這個。現在只看到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精神現象怎麼來的不曉得,是無中生有,科學家也說得不錯,無中生有。其實心理現象上面就是自然現象,那就是業相,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最初的那個波動。第一個波動沒有因的,所以叫無始,無明叫無始無明;換句話說,你找不到它開始。你才說,它已經消失了,它速度太快,消失了。這一個念消失,下頭一個念又起來了,就像我們看電影這種膠捲,鏡頭一打開,畫面照到銀幕上,立刻關起來,第二張現前,第一張就沒有了。電影一秒鐘才二十四張,現在告訴我們,整個宇宙的現象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我們無法想像,所以佛經上講不可思議。這是說第一義空。

  「自性清淨,體無穢染」。自性確實清淨,沒有染污。為什麼沒有染污?所有一切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清淨也不是真的,染污也不是真的,因為它體上沒有染污,染淨都沒有。沒有染淨、沒有善惡,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是真的。而且整個宇宙跟自己的關係,這個關係就是中國人講的倫理,倫理是關係,關係太密切,一體。父子有親,父子還二體。佛法的倫理是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他的愛,他的慈悲沒有條件。「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同體大悲」,為什麼有憐憫心?為什麼眾生苦,這樣全心全力去幫他?同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讀這一本介紹,《無量壽經》就是釋迦牟尼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的社會一片祥和,裡面任何衝突都沒有,一片祥和、一片慈悲、一片恩愛,確確實實在十方諸佛剎土裡找不到。這個世界像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一樣,你要說真的,它是真的,你說我們這個世界是虛妄的,它也是虛妄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大乘法裡頭沒有相對的,覺了是一樁事,迷了才有重重對立。對立是從迷妄當中生出來的。這個說法跟「此即禪宗六祖於聞無住生心,豁然大悟時,所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一個意思。六祖是惠能大師,在香港這個地區很親切,因為他是廣東新興人,距離這裡不遠。他在五祖方丈室裡聽老和尚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回應老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是沒想到,沒想到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是什麼?真心,自性是真我,把我找到了。後面又說了四句,老和尚一聽,停,不要再說了。真的見性,真的成佛了,這凡夫成佛了。衣缽就傳給他,親自送他出門,半夜就要離開。這是什麼?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同行相忌,衣缽傳給他,大家不服。你說神秀跟老和尚多少年?在老和尚會下是大弟子,大師兄,一般人認為老和尚傳法一定傳給他,沒想到傳給這個素昧生平的惠能法師,大家不服。就趕快逃,躲起來了,這一躲躲了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淡忘,這才出來。

  「又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假是借,不需要借修才證果,不需要。為什麼?你自性裡頭本有的,覺性是本有的。惠能大師沒修,突然開悟,不是像別人禪堂裡面參了多少年,他一天禪堂也沒進過;講堂去聽多少年,他沒有學過,講堂一天沒去過,他不認識字。所以惠能大師確實理出天真,不假修成。「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惠能大師講的話。因為本自具足,所以不需要修,見性了,就全得到了。你不見性,什麼都得不到。說到這個地方,你就懂得中國古時候的教學法,根據這個理念,這個理念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人所希求的什麼?開悟,不是求別的。悟從哪裡來的?悟從定來的。心浮氣躁是決定不能開悟,心要定。所以中國人古時候教育,從小就訓練你穩重,訓練定,小孩就有規有矩,像個小大人一樣,這是現在人看不慣。小孩要活潑、要天真,那就完了,你從小就把他養壞了。他是個好材料,從小就要有模子、有規矩給他做,他就得守規矩。

  《弟子規》那是最基本的,共同必須要遵守的,家家都不能離開的。從小大人就要教他,大人在他面前表現的守規矩,有規有矩,他從小看習慣了,而認為這是天經地義,他一生他都不會越軌,心就定了。心定才開智慧。所以小孩訓練他的定心,訓練他得定,用什麼方法?背書,他背書就不會胡思亂想,他不背書就胡思亂想。所以每天教他讀書,不需要講意思,就是把他心定下來。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有規矩,一定要懂規矩,好處在哪裡?大人都守規矩,大人做模樣給他看。所以《弟子規》不是小孩學的,是一生都不能離開的。從小到老,那是生活,生活的規範,是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範。不能一天沒有規矩,一天沒有規矩就亂了,家就亂了,家亂社會就亂了,那災難就來了。一定守規矩,天天叫你背書,不給你講解,你心是定的,講解你會胡思亂想。尤其是小孩沒有成熟,那個思想就會有偏差。所以只叫你讀,不跟你講,什麼時候跟你講?十三歲進太學,十三歲到十五歲,最遲是十五歲,最早十三歲,當中沒有中學,進太學。太學裡面讀書有老師跟你講解、跟你討論,你可以提出問題,老師給你解答。太學裡沒有書本,為什麼?都背熟了,老師也背熟了,學生也背熟了,跟你講《論語》第幾頁第幾行,你都清楚,你背得滾瓜爛熟。所以老師跟同學都熟,重要的典籍都是從六、七歲到十二歲全部背完,小孩記憶力好。所以到大的時候,引經據典不需要去查書,哪像現在查書多辛苦,他們都是已經記熟了。所以讀書很快樂,到太學很快樂,每天真的奉事師長,對老師尊重跟父母一樣,認真學習就是報老師的恩。老師的教學通常都是遊山玩水,講到書裡的典故,講到什麼地方就到什麼地方去看,讓你看實際狀況,帶著酒菜,學生服勞役,帶著一群學生遊山玩水,玩回來,這一門功課教完了,那個讀書多快樂!哪有像現在讀書這麼苦!我們看到現在小孩念書這麼苦,還敢不敢投胎作人?不敢,這麼苦!讀書是個樂事,從小讀書就快樂,快樂一輩子,哪有讀書讀得這麼苦的,這個事情誰幹?所以讀書是快樂人生,教學是快樂人生;要不是快樂,釋迦牟尼佛不幹這個事情,聰明,他不是傻瓜。

  孔老夫子周遊列國回去才嘗到這種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早要嘗到,他就不必去周遊列國,去求個一官半職,何必?沒有必要,他一定想到要學釋迦牟尼佛。所以真正求學問、求智慧,不是求別的,在佛法裡面求智慧,在儒家講求學問,樂事!無比的幸福快樂,與名利毫不相干。這不是地位,這不是財富,與這個不相干,提升自己的境界。用一般宗教裡面講輪迴,他的後世是天堂,比人間更殊勝,為什麼?他的道德向上提升,自然感得這些境界。好學的一定跟好學的在一起,有道德的人一定跟有道德的人在一起,這就是物以類聚。世間人也一樣,喜歡跳舞的跟喜歡跳舞的在一起,喜歡玩樂的跟玩樂的人在一起,喜歡讀書的他一定跟讀書的人在一起,志不同道不合他就不會聚在一起。喜歡道德的,天講道德,天的道德比人還要高,他肯定到那裡去了。喜歡搞貪瞋痴慢,就是三惡道,他一定到那裡去,不是閻王找他,不是的,是他什麼?他的意念,他去走那個方向,他自然去了,這個才是合乎情理。

  「因本自具足,故不假修成」,這句話非常重要,他具足什麼?樣樣具足,沒有一樣缺乏。智慧具足、能力具足、神通具足、相好具足,我們中國人講富貴,相好就是中國人講的富貴,統統具足,沒有一樣不具足,所以他不需要去修。但是沒有見性的人,自性雖然具足,你不得其用,你還是要修。佛對於六道眾生沒有見性的人,教你什麼?教你修福、教你修慧,這就是教你布施。你想發財能不能發?能。怎麼發財?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要想這三樣東西都有,這三樣沒有一個人不想的,想發財,想聰明智慧,想健康長壽。基督教人也想,我在美國住多年,我問這些基督徒這三樣,要!我說要,可以得到。怎麼得到?佛講的。他說佛教?是的,沒錯。佛教是教育,跟你們的教不衝突,你們的教是宗教,上帝是你們的父,你們是上帝的兒女,對不對?對。釋迦牟尼佛是你的老師,你是他的學生,衝不衝突?不衝突。你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你可以到釋迦牟尼佛這個地方來學發財、學聰明智慧、學健康長壽,何樂而不為之?所以我就教他,你們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上佛堂。都來了!歡歡喜喜、快快樂樂,一點衝突都沒有,你看你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我說你們到釋迦牟尼佛這是學智慧,學健康長壽,學發財,你們上帝快樂。你們想想,做父母的人,我這兒子有個好老師教他,父母開不開心?上帝開心,不會反對你的。所以我們佛堂星期六特別開放給不同宗教人來學習,我們跟宗教和睦相處,處得很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照這樣做,它真有效果,真發財了,真得到了,愈來愈歡喜。不要背叛你的宗教,為什麼?你背叛你的宗教你大不孝,佛不收你,佛不收背叛的人。佛經典裡面就有很多不同宗教的人跟佛學,但是佛絕對不教他改變宗教,那是不道德的事情。我們跟很多宗教往來,他們最怕的、最擔心的,就是我們去拉他的信徒,這他最怕的。以後跟我往來,不拉信徒,就鼓勵他,鼓勵他更要信仰他的宗教,每一個宗教都歡喜。你要忠於你的父母,你要忠於你的上帝,你要做上帝的好兒女,別給上帝丟人。我們這十多年來跟許許多多宗教,你看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真的互助合作。他們有很多的活動找我,組團到國外旅行,請我做顧問,我陪同他們一起去玩。宗教可以團結。

  「五祖聞之,便授衣缽,立為第六代祖」。舉惠能大師做例子,一切自性本自具足,這要明心見性才行,才具足。沒有見性,那就靠修德,我們想得到東西,你要是如理如法的修學,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要如理如法,要懂得道理、懂得方法,你一定能得到。不如理不如法,如果得到的是你命裡有,得不到是你命裡沒有,得到的時候你有過失,因為你用的方法是錯誤的,這就是,縱然得到,得到的不圓滿。譬如用不正當得到財富,你命裡有一百億,一百億的財富,命裡頭,用不正當的手段你得來五十億,你自己認為不得了,其實你已經虧損一半,虧掉一半,因為你心行不善,打對折了,你自己不知道。你用正當的手段,你得到的是圓滿的。如果你得到的你還肯布施,還能幫助這些窮苦需要的人,你所得到的會增長,你命裡有一百個億的時候,可能變成二百個億,可能變成三百個億,這就是什麼?愈施愈多。命裡有的從哪來的?你過去生中布施的,你還沒用完剩下的,那是你命裡有的。命裡沒有的可以修得,命裡有的你繼續再修,那太大了,福報太大了,愈施愈多。法布施愈施聰明智慧增長;無畏布施,壽命延長。

  壽命延長的例子很多,《了凡四訓》是個最好的榜樣,雲谷禪師教他的。他本來是個窮秀才,福報不大,功名沒有,他只有一個秀才的身分,舉人、進士都沒有,壽命只有五十三歲。遇到雲谷禪師,他跟雲谷禪師在南京棲霞寺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雲谷禪師很佩服他,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雲谷禪師就問他:你功夫不錯,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普通人做不到。他告訴雲谷禪師,他說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二十年,每一年跟他算的對照,一點都不錯。他說我什麼都不想了,為什麼?想了沒有用,年年跟算命先生批的那個,一點都不變,每年收入多少清清楚楚。因為他是讀書人,每年去參加考試,能不能考中,考第幾名完全符合,二十年沒有一年有差誤的,我還想什麼?雲谷禪師一聽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他就很驚訝,怎麼說我是凡夫?你二十年被命運所鎖定,一點都沒有改變,你是標準凡夫。為什麼?人,他作善,他就增加,就加分,作惡他就減分,你二十年不增不減,標準凡夫。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他這一聽恍然大悟,決心就真改了。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就不對了,第二年參加這次考試,算命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就開始不對了。真相信了,全家斷惡修善,改過自新,命運整個改變了。命裡沒有兒子,求生子,做三千樁善事求生子,得了一個好兒子;求功名,命裡沒有舉人,考中舉人,命裡沒有進士,考中進士。命裡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壽命延長二十一年。所以他把他自己一生改過遷善,改造命運的經驗,寫了四篇文章給他兒子,叫家庭四訓。後代都不錯,他的後代跟我有聯繫,曾經寫過信給我,還沒有見過面,難得!標準改過遷善得到好報的人,好榜樣,為什麼不學?為什麼要用不正當的手段去取得?錯誤,這是正當方法所取得的。所以人不能不懂道理。

  我們看底下接著,「並云」,這個並云是五祖告訴惠能大師,「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你不認識你自己的真心,學法沒有益處。這個沒有益處是不能明心見性,不能證得佛菩薩的果位,沒有這個益處。有什麼益處?小益處,人天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得六道輪迴裡人天福報,得這個小利,這是假的利,不是真的利。「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這幾句話就是五祖給他印證,他成佛了。他這一覺悟,他就明心見性,這叫大丈夫。大丈夫是大乘佛教對佛的尊稱,對明心見性的人的尊稱,天人師。你有能力、有智慧教化天人,就是天上人間,你有這個能力,你就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惠能為什麼有這樣成就?這個道理現在我們很清楚、很明白,他在聽經的時候,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這個時候,一剎那之間他就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放下就成佛,障礙就沒有了。我們一般講業障,業障是什麼?是執著、是分別、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他就能在一時,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統統放下恢復到純淨純善,這就成佛了。所以佛法這個東西,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是知難行易,你要知道可難了,一百年都搞不清楚;你要真的去行太容易了,一念之間。經上講得很清楚,你能夠一念把執著放下,世出世間法知道它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再執著,你就證阿羅漢果,凡夫就成阿羅漢;如果再能夠不分別,於世出世間法不分別,你就成菩薩,佛法第二個學位拿到;如果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佛,最高的學位就拿到。

  惠能是拿到最高的學位。你要知道,二十四歲,不認識字,五祖道場有講堂他一天沒有去過,一堂課沒有去聽;有禪堂,他一支香也沒有去坐,禪堂一支香是一個半小時,邊都沒有沾,五祖把衣缽傳給他。跟著五祖十幾年的神秀大師,衣缽沒有傳給神秀,傳給他了。神秀作的那個偈子,那是應試,五祖要考考大家,每個人作一首偈子給他看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神秀作的,大家都在念,惠能也聽到了。聽到之後他就想,這一首偈沒有見性,他也去作一首,他不會寫字,他會念,讓別人寫出來,把他那個偈子改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個是六祖作的。五祖一看到這一首偈子,趕快把鞋子脫下來,把它擦掉,沒見性、沒見性,告訴大家,不要大驚小怪,沒見性。晚上就召見,就召見惠能大師,夜晚半夜三更來見面,告訴他,你那首偈子管用,很難得。跟他講《金剛經》,我想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大徹大悟,衣缽傳給他。你看真的行易知難,把明心見性這個事情講清楚,那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確實知難行易。

  所以東方的學術,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人完全接受,這是中國人智慧。湯恩比讚歎,中國古人心量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的佛教;而佛法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這是湯恩比說的,英國人,這個人懂得中國東西。所以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湯恩比說的。我過去,二00五、二00六年訪問倫敦,訪問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給他們漢學系的同學做了一個小時講演,跟他們的教授們在一塊交流。我說這是你們英國人,你們很崇拜的,他說的話能相信嗎?同學們對著我都笑,教授們也笑,不說話。我等了半天沒有回音,我再問一句,「難道他講錯了嗎?」也不敢回話,對湯恩比的話有疑惑,我了解。我說,很多人對湯恩比這個話解讀錯誤,為什麼?你們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一定就想到儒釋道,因為你們是學儒釋道的。同學們當中很多都是用佛教經典寫論文,寫博士論文,當中有一個同學告訴我,他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問他,《無量壽經》這個中文的版本有九個不同版本,你用哪個版本?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跟我們用的是一個本子。我說難得!你選擇的不錯。歐洲人,講一口北京話,能看中國的古文,你不能不佩服他們。

  我說你們解讀錯誤在哪裡?因為你一說到儒,你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講到佛,你一定想到《華嚴》、《般若》大乘,你想到這東西;講到道一定想到老莊,老子、莊子。這是什麼?我說這是花果,果實,你想到這個東西。這個東西能救世界嗎?能救,要花很長的時間,你什麼時候才能到他這個地位,才有這個智慧?難!我說我跟你們的解讀不一樣,你們看的是花果,我看的是什麼?我看它的根。這花果是從枝葉上長的,枝葉是從幹上長的,幹是本上長的,本是根上長的,我看它的根。你們疏忽了,沒有根哪來的花果?你們光在花果上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你沒有學到它的真東西,你學的是假的。真東西是什麼?根。根是什麼?儒家的根《弟子規》,大家疏忽了;佛家的根《十善業道》,那麼薄薄的一部小經,誰瞧得起?那是根,你看經典上打開,「善男子善女人」,講根;道家的根,《太上感應篇》。這個東西如果今天普及到全世界大家都來學習,社會能不能救?能救!你拿那些大經大論不能救,念著好聽的,做不到,從根做起。我跟他們上課一小時,時間雖然不長,把他們的觀念改正過來了。中國傳統求的是智慧不是知識,你們今天求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不一樣。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