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講義節要—福慧雙修,悲智具足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九集)  2021/3/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8-0039

  《金剛經講義節要》卷二。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翻開經本五十一頁,從三十六:

  【三六、校勝 布施福多 舉事設問】

  這個地方看起。下面這段經文是『校勝』,就是比較,「勝」是殊勝。布施的福多,舉事來設問。請看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這段經文最末這個字是念「否」,不是念「不」,念「否」。佛對須菩提講,也是對我們大家講。『於意云何』,說你的意思如何?『若』是假若,假若有人他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這些七寶有多少?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的七寶。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一尊佛的教化區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非常大的一個世界。經典上講,累積一千個小世界叫中千世界,累積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太大了,我們很難去想像這麼大的世界,這不是我們現在科學家發現的銀河系,銀河系頂多是一個單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的七寶,這個我們很難去想像,這是形容用這麼多的七寶來布施。現在我們不要講三千大千世界,就講我們這個地球好了,整個地球的七寶都拿來布施,這對我們來講已經是太多了。現在我們不要說用七寶來布施,布施一些錢就不得了了,何況講到寶!佛假設來問說,假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這麼多的七寶來布施給人,『以用布施』。我們都知道財布施得財富,得福報。佛在《因果經》上講得很多,財布施得財富,這些果報經典講得很多。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布施,他這個人福德多嗎?『寧為多不』,就是這個福德多不多?這是佛問須菩提。這個地方就是比較,「校勝」就是比較。

  【一、「校」是比較,「勝」是殊勝。本經就「福德」與「智慧」,校勝多次,每次必加勝,愈校愈勝。乃就修持功行愈勝,福德愈多也。】

  『本經』就是指《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這本經裡面『就福德與智慧,校勝多次』,就是比較殊勝有很多次。『每次必加勝』,就是每一次的比較就更殊勝,「加」就是增加,更殊勝,一次一次的比較,一次一次的殊勝。殊勝是從修持功行來講的,『乃就修持功行愈勝,福德愈多也。』這個就是我們修行人,他的「功行」,行就是他的功夫,行就是有功夫,他修行有了功夫,功夫愈深入,他的福德就愈殊勝。就像我們念佛人念佛,你念得有功夫,有功夫就是功行,有功行,你不斷的提升這個功夫,你的福德就愈來愈殊勝。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指修持功行來講的,不是比較布施的東西,就是修持的功行。所以修持功行愈殊勝,福德就愈多。經上佛給我們講,我們布施一文錢,就是我們現在講一毛錢,那個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你三輪體空的布施,你能夠三輪體空去布施,內不見有自己布施,外不見有布施的對象,當中不見有布施的財物,三輪都空了,這樣布施一文錢,你的福德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這個地方完全就是以這個修行功夫來論,不是在布施的錢財多少。所以布施的心愈清淨,福德就愈多。我們再看第二條:

  【二、須知福慧應雙修,即是要人悲智具足。智即慧,悲即福。本經所說『福德』,皆由大悲心而發,並非令人求人天福報也。】

  這段《講義》,我們淨老和尚節錄出來,這個也是重點,提醒我們修行必須知道要福慧雙修。佛稱為福慧二足尊,福慧兩足尊。兩足不是兩條腿,這是福報跟智慧兩方面都滿足了,足就是說都圓滿了,是這個意思。不能偏,不能修福不修慧、修慧不修福,這個不能偏。「修慧不修福」,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羅漢應供薄」。阿羅漢他修智慧,但是他沒有修福,他偏在修慧,福沒有修,因此他證得阿羅漢果,超越六道了,去托缽托不到,沒得吃。經上佛給我們講,阿羅漢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是兩個星期吃一餐,去托一次缽。還沒有證阿羅漢的凡夫,每一天都要去托缽,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七天他才去托一次,七天去托一次都托不到,可見得真的沒福報。這是講修慧不修福,他沒修福,所以在福德方面就缺乏,在生活物質方面就缺乏。「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福不修慧,就是修痴福,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愚痴(痴是業障),所以就墮到畜生道。畜生道的業因就是愚痴,牠沒智慧,但是牠福報修得很大,輪迴到畜生道去做大象。古印度大象是國王的坐騎,國王出門騎大象。現在大家如果到印度,到斯里蘭卡、泰國,這些地方都能看到大象。國王騎的大象,跟一般人的大象當然不一樣,國王騎的大象,牠裝飾得很莊嚴,大象都掛上瓔珞,都是寶,所以福報很大,但是牠是大象。為什麼墮到大象裡面?因為只知道修福不知道修慧。

  所以佛勸我們不能偏在一邊,就是兩方面都要修,福慧雙修,這樣才圓滿。譬如我們講經,也是為了要弘法度眾生,但是講,人家不喜歡來聽,這個也是沒有福報,所以要多修福,跟人家結緣。跟人家結緣,為大眾服務、做事,這個都是修福。一個人沒有福報,他生活就很苦。特別現代人只知道享福,不知道修福,所以從小孩就開始享福了。福報是過去生修的。福報,在我們祖先的教導,福報不要在兒童的時候享受,不要在年輕的時候享受,應該把它留在晚年來享受。因為晚年人老了、體力衰了,可能也沒辦法去工作了,需要別人來服務,如果有福報的人,有人會照顧。晚年有福報,那才是真正的享受。因為晚年人老了本身就是有老苦,生老病死,老苦、病苦,如果晚年老、病又沒福報,那真的是很悽慘,這個就日子很難過了。所以真正的福報留在晚年享,這個才是有智慧的一個做法。所以在中國古人教育小孩,從小就要教修福,教做事(做家事)灑掃應對,怎麼來為大家服務,為家人做事,為社會做事(服務),教這些。小孩就開始教修福,長大就為社會、為家庭、為國家、為世界來造福。修福、造福,再來惜福,有福報也不能浪費奢侈。一昧的追求物質享受,現在整個地球災難這麼多,原因就是人類太浪費了。隨著科技的發達,發展科技主要為了經濟。經濟,賺錢,賺錢做什麼?我們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物質上的享受不斷要提升。現在實在講享福太過分,過分就是變浪費、變奢侈。你看,我們常常到餐廳去,看到點了一桌菜,在台灣、大陸,我們都看過,很多人點了一桌菜,幾十道菜吃沒有十分之一,全部倒掉。還有一些父母,不懂得教小孩,飯吃一點點,全部倒掉,暴殄天物,損福。現在全球人類都是在追求物質享受,發展科技就是為了物質享受,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這個是發展科技、追求經濟帶來的負面作用。現在整個地球生態真的被污染了,被嚴重的破壞,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水資源的污染,海水、河水,江河這些水都嚴重污染。這個是發展工業帶來的負面作用,就是污染,發展這些就是要賺錢,你要賺錢,就要污染。地球受到嚴重的破壞跟污染。

  所以我小時候我們住在汐止,就是這條基隆河,這條河現在還在。以前這條河,洗衣、煮飯都在這條河,而且這條河還有魚可以抓。現在的河水沒人敢喝了,喝了馬上中毒。工業污染很嚴重,廢水都流到河川,河川再流向大海,就污染到大海,海洋也受到嚴重污染。污染,人類再吃這些,所以現在的人病一大堆。就是空氣污染、水資源的污染;肉類的都有打抗生素、激生素,這些都有毒;蔬菜、稻米都有農藥,農藥噴下去,不可能完全都沒有殘留,不可能,人吃了,還是回歸到人的身體。整個環境的污染,空氣的污染,全球氣候暖化,暖化非常嚴重。所以去年我看到一個新聞,新冠狀病毒的疫情,在歐洲義大利是非常嚴重。那個新聞報導說,義大利封城,大家都不能出來。他說義大利有一條河突然變得清淨了,魚都出來了,平常魚都不出來的。飛機從空中拍照,整個環境變得很清淨了。這個報導告訴我們什麼事實?就是人類一天到晚在製造污染。你看,一天空中有多少飛機在飛?有一次我在大陸,好像在上海,阿凱調衛星給我看,師父,你知道現在空中有多少架飛機?我一看,密密麻麻的。飛機排放出來那些廢氣,全世界排放出來的廢氣有多少?你說,這個地球怎麼會不受污染?地球的生態環境整個都被破壞了。所以上個世紀一九七O年代,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講,現在科學盲目的發展,他是提倡應該要有節制,要有選擇性的發展。不能為了經濟、為了賺錢盲目的發展,這個地球會被破壞掉。但是人的貪瞋痴(貪心)起來,這些話都聽不進去,怎麼樣也都會找個理由來講,明明地球都污染這麼嚴重了,這個實在是很難。

  所以,這次的疫情全球性的,我們套一句西方宗教講的「上帝懲罰世人」。世人不覺悟,不知道懺悔改過,如果繼續去造這些惡業,後面肯定災難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人製造出來的。這佛在經上也講得很多,很清楚。所以現在這個地球要保平安,就像中國古聖先賢講的,要節儉來度過這個災難。儉德,節儉、勤儉是美德,不能浪費,這個災難才能度過。就是大家生活要節儉一點,不要太浪費了。現在這個疫情上半年肯定還無法解除,而且還有升高的趨勢。所以很多國家、地區也都封閉,封閉有很多人受不了,這個也是必然的現象。因為平常享受這些習慣了,一下子封起來,好像佛門修行人閉關一樣,一般人他受不了。不能到外面去吃喝玩樂,商人他也沒生意做了,經濟也面臨問題。所以今天我看報紙報導,前幾天有一個案例,感染病毒死亡了,報紙一報說,這個病例他有到過的地方,很多人都不敢去了。不敢去那些觀光區,那些商人是要哭沒眼淚,租的店要租金,電費都要付,你一開門固定都要有一些開銷,這是固定的。你有沒有收入,那個開銷是必定要的,所以沒有生意,當然不如關門。這個根本的原因,還是要回歸到儉德(節儉),大家生活不要太奢侈、太浪費。我們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整個世界,這一生的享受是過去生修的福報。過去生修的是有限,這一生如果沒有繼續修,一直在花過去生的福報,特別在兒童、在年輕的時候,就把它花光光了,那你可能不要到晚年,中年就沒福報,有的人就病一大堆,災難一大堆。現在天災人禍這麼多,瘟疫(傳染病)、水災、火災、風災、饑饉(糧食缺乏)就已經很明顯了,如果不知道回頭惜福、修福,這個災難可能愈來愈嚴重。一個人的福報過去生修的,它是有限的,好像我們在去年,去年我們就比喻過去生,去年賺了多少錢,今年如果沒有繼續有收入,一直花、拼命的花,那沒幾天就花光了。欲望隨著追求物質的享受激烈的增長,浪費奢侈慣了,而且如果從小他自己不知道賺錢的辛苦,都花父母的錢,他不知道賺錢辛苦,那錢花光了,他為了要滿足自己的欲望,可能他就動歪腦筋了。所以現在這些詐騙集團很多,為什麼?他想不勞而獲。他不需要努力工作,他就可以得到這些錢財,用騙的,詐騙集團,偷盜別人的財物。

  這些事情,我們現在講到福慧應該雙修,我們感觸特別的深刻。所以有一句成語講,「祿盡人亡」。如果一個人拼命享受,福報享盡,本來他可以活到八十歲,可能五十歲就死了,因為八十年,他五十年就把它花光了。所以這個叫祿盡人亡,你的福祿已經盡了,沒有了。所以我們要修福,要惜福、要造福,另外一方面要修慧。不能只有修福不修慧、修慧不修福,應該雙修,雙方面,兩方面都要修。『即是要人悲智具足』,佛勸我們福慧雙修,就是要我們人慈悲跟智慧都要具足。『智即慧,悲即福』,智就是慧,我們一般講智慧;悲就是慈悲,悲就是福,福德。我們看到很多人他修福不修慧,這個是偏在一邊了。

  『本經所說福德,皆由大悲心而發,並非令人求人天福報也。』這一句是一個關鍵的地方。一般我們修福,一般人總是求人天福報。在我們台灣很多佛教寺院,他們是提倡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求人天福報的,他沒有要求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他希望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更好,享受人間的榮華富貴,或者有的人他覺得天比人間好,他想要生天,這個就是求人天福報。「本經」就是《金剛經》,「所說福德」,這個福德都是由大悲心發起的,不是要人去求人天福報。佛法,它主要不是教人求人天福報,但是求人天福報的人還是佔大多數。要求了生死,要明心見性,要成佛,要解決生死問題的人畢竟是很少數。所以佛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先結結緣,接引,你要求人天福報,也教你求人天福報的理論方法,滿你的願,的確可以求得到。

  我們讀《了凡四訓》,改造命運就是求人天福報,你看袁了凡先生,他命運改了。他給孔先生算命,算得很準,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而且孔先生給他算,他五十三歲八月十四丑時,當壽終正寢,就是他死的時間,哪一年、哪一天、哪個時辰、在哪裡死,都給他算得很準,都算出來了。袁先生他還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他不叫了凡,了凡是他遇到雲谷禪師,他才取這個號叫了凡。原來他的號叫學海,本名叫袁黃,黃色的黃。孔先生算他每一年考試,哪一年考第幾名,今年考第一名或第三名;領公家的米,哪一年領多少米,都給他算出來。他命中沒有兒子,壽命五十三歲。在做官,他可以當四川一大尹,就是大陸四川省一個小縣城的縣長。原來他母親是勸他繼承父親的遺志去學醫,當個醫生。過去讀書人他的出路就是從政,從政是從事政治,當官;醫生就是給人醫病,這兩方面都是能救人。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子仕路中人」,他說你是可以從政的,你的命是可以從政的,你有官位(只不過他官位不是很大)。所以他才放棄去學醫這個念頭,所以就去讀書,去考試。孔先生給他算命,算流年,算他一生,從出生到老死,這個流年排下來,每一年會遭遇到什麼事情,都給他算得很仔細,算得很細。當然袁先生他也不是說算了他就相信,他還要去對照是不是這樣。所以他十五歲的時候遇到孔先生,經過十幾年,他每一年都是依照孔先生算的,很準,絲毫不差。後來他就不打妄想了,他想:想也沒有用。你想要賺更多的錢,你命只有這樣,你只能這麼多,想也沒有用。命中沒有兒子,你想也沒有用。你想要做更大的官,命就是這樣,連壽命也都被算出來了。前面這些,他經過十幾年的對照都應驗了,都準,那個時候他才真正不打妄想了。所以他經過這樣的經驗,確定人有命運。

  所以就到棲霞寺,跟雲谷禪師對坐,「三晝夜不瞑目」。跟雲谷禪師打坐,兩個人面對面坐三天三夜,眼睛沒有合起來。雲谷禪師看到這個情形就問他,一般凡人不能作聖,就是因為有妄念,我看你跟我坐了三天三夜,心裡都沒有起一個妄念,你是什麼功夫?袁先生就給雲谷禪師講:我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我還打什麼妄想?我命中有,到時候就來了;沒有,我怎麼想也求不來。我就乾脆不想了,所以能夠在這裡跟你坐三天三夜,我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聽到他這麼一說,哈哈大笑說,我原來以為你有什麼功夫,你是豪傑有功夫,原來還是凡夫。他就很驚訝,怎麼說我是凡夫?他說你十幾年來,被孔先生算的命運那麼準,你都沒有去給它改動一點點,你不是凡夫,是什麼?他就更驚訝了,難道命運可以改嗎?孔先生給我算的命就是這樣,都定了。雲谷禪師才給他開示,命自己造的;命運自己造的,自己當然可以改。這一生的命運是過去生造的,過去生造的就造了,這一生,你現在可以改,現在是很活潑的。只是你要把它改得更好,還是改得比原來更不好,就這個差別。你修大善,你命運就改造了,就改善了,大幅度改善;如果造大惡,你命運也大幅度改得不好了;如果小善小惡,改變的幅度就不大。

  所以雲谷禪師給他開示改造命運的理論方法,他聽明白了,真的依照雲谷禪師的指導,他這樣去修學,後半生命運都改了。原來考試孔先生算第三名,他變成考第一名。原來沒有兒子,後來生了個兒子都很好。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後來延壽二十一年,他活到七十四歲。原來做官只是四川偏僻的一個小縣城的縣長,後來在河北寶坻做知縣,命運大幅度的改善了。袁了凡先生,還有跟袁了凡同一個時代的俞淨意公,他們兩個人,俞淨意公年紀比較大,這兩個是代表性的人物,改造命運代表性的人物。這個就是他們是求什麼?他們沒有求了生死,求人天福報。求人天福報,就是要改造命運,希望我們這個福報提升。所以人間佛教也要修行,要求人天福報也要修。不是只提出人間佛教,求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就來了,也不是這樣。還是要去修,還要懂得這個理論方法,如理如法去修才能得到。佛法出現在世間,這個不是主要的,這是附帶的,因為人天福報畢竟還在六道裡面,不究竟。

  所以佛勸人福慧雙修,不是教人去求人天福報,而是要教人成佛的。修布施在事相上是一樣,你拿一塊錢布施、十塊錢布施,他也拿十塊布施、一塊布施,這個事相是一樣的,但是心不一樣,心態不一樣,果報就不一樣。從《金剛經》這個標準來講,如果著相布施,那就是人天福報;如果不住相,就不著相布施,他就超越三界了,他就不是人天福報,出世間的福報,不是人天福報。以我們淨土法門來講,比如說我們現在做好事、修布施,我們不求人天福報,我們統統給它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也不是人天福報,是成佛的福報。不求人天福報,修的一切統統迴向到西方,就是不求人天福報,迴向往生西方淨土,那你就超越了。如果不是修淨土,就是你不能住相,你就超越了。如果你一著相,那就變成人天福報,它差別就在這裡。外面布施的都是一樣,心態不一樣,所以果報就不一樣,關鍵在他的發心,發心不同。這裡我們要知道,就是從大悲心而發,不是教人家求人天福報。《金剛經》是教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教我們破四相的。四相怎麼破?你去修福,不求人天福報,不著相就超越三界六道十法界了。我們再看第三:

  【三、福德固要,而智慧尤要。故滿三千大千世界之布施,即是救度眾生。故只可不住相,不可不行布施。否則即不是大悲心。】

  這一條給我們說佛門講的『大悲心』也不是口說而已,要修。『福德固要』,就是福德固然很重要,『而智慧尤要』,智慧尤其重要。為什麼智慧更重要?因為有了智慧你來修,福德就超越人天福報了;如果沒有智慧,修的就變成人天福報,甚至有的還不是人天的福報,修到三惡道的福報去了。像剛才講的大象掛瓔珞,牠沒智慧愚痴,修痴福,牠墮到畜生道,牠很有福報。你看現在有很多寵物,小貓、小狗比人享福。你看主人都要侍候牠,幫牠洗澡,生病還有醫院,還有穿衣服,晚上睡覺的地方給牠弄得很舒服,死了之後還有墳墓。可能他照顧他的父母都沒有那麼孝順在照顧,照顧他的寵物他可照顧得無微不至。寵物是畜生道,牠有福報,有些狗牠很有福報。有一些畜生牠沒有福報,就跟人一樣,人也有有福報,也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就很可憐,做乞丐,向人要飯。你看狗有福報的,牠住的真的人都不如牠。人都不如狗,不如狗、不如貓,真的是這樣。你再看看沒有福報的狗,流浪狗,那就很可憐,沒人要。所以這個都是有沒有福報的問題。但是福報,最重要要有智慧,比如說我們有錢,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常給我們講,人家供養你的東西、供養你的紅包,那是你的福報;這個福報,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怎麼來支配使用這個錢,這個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亂花亂用,造業;有智慧的人,他會修更大的福報,福報源源不斷。

  我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我們這裡十齋日都有誦一部《地藏經》,校量就是比較,比較布施,有人布施他得一生福報,有人得十生福報,有人得到百生、千生大福報。所以地藏菩薩請問佛,為什麼每個人修得的福報不一樣?佛在這一品經就說明修福的因不同,果報不一樣。各人修的因不一樣,發的心不一樣,果報不相同。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布施功德緣品》,這一品經列出很多修福的項目,要怎麼修,我們要學習。所以布施也要學,學就要有智慧。不然有一些人,他有錢他亂布施,真的有錢亂布施,布施得不對,布施的地方不對。為什麼會布施的地方不對?沒智慧。好像你種子種在不是良田,種在石頭上面,那永遠也長不出結果。或者種的田收成很不好的,因為他不認識什麼是福田。為什麼不認識?沒智慧。所以學佛,福德固然重要,智慧尤其重要,智慧才能指導人怎麼去修福,修大福報。

  『故滿三千大千世界之布施,即是救度眾生。』布施就是救度眾生,救度就是幫助的意思,幫助眾生。眾生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很苦,菩薩要發心來幫助他離苦得樂。不但你要布施他財物,物質方面的,飲食,幫助他生活要過得去,這個是財物的布施,財布施,更重要,法布施。財布施,我們能救急不救貧,比如說一個人他很貧窮,你幫助他,他現在沒有錢,你就救濟他,送他一些錢,解決他現前的一些緊急的困難,幫他紓困,這無法長久,一時的可以。一時的就是救急,現在很緊急,他需要幫助,你去幫他解決現前的困難,一時的可以,但是長時間就不行。比如說你幫助一個人,他生活過不下去,你一直拿錢給他過日子,這個不是長久之計。你幫他一時間的可以,一時間幫助之後,你要幫助他自立更生,你要教他去學個技術,學個一技之長,謀生的能力。他自己能夠去工作,自己能賺錢來維持生活,這個才是長久之計。所以現在社會上也有一些技術、職業學校,這一類的就是幫助人他有一技之長,他能夠謀生。這個就是法布施,這個要方法。法有佛法跟世間法,佛法、世間法都屬於法布施這方面的。所以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財布施又分內財、外財,外財就是我們身外的錢、物品,幫助人,送人,人家需要我們給他。這屬於外財,財物的布施,像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這個寶是外財。內財是什麼?內財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勞力、我們的腦力,我們義務的,就是沒有條件的去幫助別人,替大家服務。我們現在講做義工,那個就是內財布施,幫忙打掃,掃地、擦桌子、煮飯等等一切工作,付出我們身體的勞力、腦力、精神、時間,這方面的布施叫做內財布施。內財就是我們身體的,內財布施比外財更殊勝,果報更殊勝。

  所以過去蔡老師他在海南、在廬江,他們在提倡學習傳統文化,就是撿垃圾,路上人家垃圾亂丟,他們就去撿,撿垃圾。他看髒了,就把它撿起來,把它清理乾淨,讓大家看到一個清淨的環境。人家亂丟,他撿。在我們台灣,早年在蔣經國總統的時代,政府也提倡一個運動,叫做「你丟我撿」。亂丟垃圾的人,你前面丟,我後面撿起來,看你會不會不好意思,以後不敢亂丟,當時我記得提倡「你丟我撿」。蔡老師他們去大陸提倡傳統文化,幫人家清潔、打掃,真的在廬江度了一個小鎮,一個小鎮都被他們感化了,就是他們不是嘴巴講的,具體有行動的。所以他們這些就屬於內財布施,做給人家看,不然講沒有去做,人家也不相信。這一類就是內財布施,他要上課,還要教學,都是內財。你要花腦筋、花時間,還要去示範給大家看,像這一類,內財布施。不但內財布施,其中還有法布施。雖然《弟子規》、《感應篇》屬於世間善法,這個當中它就有包括法布施。大家學了之後,那個地方的家庭都慢慢改善了,家庭和諧了,地方的人,鄰居不會常常吵架了,不會亂丟垃圾了。以前他們還沒有去教化的時候,鄰居自己家門口不放垃圾,就拿到對面人家的門口,當然對面那個人他不願意,那就打起來了。人就是沒有教,所以去教了之後,大家明白了,應該怎麼做才對,自己不要的,不要去送給別人。你自己垃圾不要,你丟到別人家,人家當然也不要,所以要有妥善的處理。

  無畏布施,幫助人度過恐懼,讓人能夠安心。這個方面也很廣,在佛法裡面講,吃素是第一個。因為吃素你就不殺生,不殺生,那些動物你不殺牠,牠就沒有恐懼,你布施無畏給眾生。另外,比如說路很暗,你點個燈照亮,讓行人沒有恐懼。或者人有遇到恐懼的事情,你去安慰他,讓他遠離這種恐懼,這些都屬於無畏布施。在佛門,觀世音菩薩他是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觀世音菩薩在《法華經.普門品》,他有個名號叫「施無畏」。他就是布施給一切眾生無畏,眾生沒有畏懼,沒有恐懼。觀音菩薩他是施無畏,布施眾生無畏布施。當然他這個無畏布施,也包括財布施、法布施,不是只有無畏布施。講一個布施,這三種都有。我們修布施也要這三種都修才圓滿,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內財更殊勝。

  所以這個要修,修要有智慧,法布施就是智慧。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你世間法布施給人,你願意教人,你不吝法。人家願意學,你很樂意教人,你將來就得到聰明智慧。看你在哪一方面布施,比如說你很會煮菜,你願意教人這些技術,來生來世你的廚藝就很高明,你這方面就很殊勝。你懂得醫道,你也不吝法,肯布施,肯教人,將來你在這方面,你就變成醫聖,醫生當中的聖人。各行各業,各種技術,你不吝法,願意布施給大眾,只要對社會大眾,對國家、對世界有好處的,就盡量布施。那些都是屬於法,世間法。所以我們現在看到有些小孩,鋼琴很會彈,二、三歲就彈得很好了。他不是這一生學的,二、三歲,他才多長的時間,他怎麼可能去學那些?你從這個小孩子,你就知道他過去生修的,過去生這方面他很樂意教人,所以他現在很小就會音樂。過去生布施音樂,這是世間法布施,這一生他很有音樂天分,他願意教人。有一些人很會算數的,所以各方面。我們常常現在在手機上看到一些小孩子,三、四歲怎麼那麼厲害?那一天莊嚴師她在手機,好像一個俄羅斯的,俄羅斯的一個小女孩,三、四歲,她會講七個國家的言語。你說三、四歲,她學的時間多長?她為什麼有那個天分?過去生修的。我們就知道,這個小女孩過去生她在傳授人家語言,她都布施,法布施願意教人。所以不是她這一生學的,她過去生修的。佛法,法布施就是幫助人超越三界六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所以法布施,它有佛法跟世間法的布施,都有,世間善法的布施。

  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要身體健康長壽,要無畏布施,讓人家不要有恐懼、有畏懼的心理,不要讓人有這種心理,幫助人遠離畏懼,這個就是無畏布施。比如說你照顧病人,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如果生病,現在有很多疾病,特別像癌症的就很多,我們也常常遇到。醫生一檢查他這個病,你說他不恐懼嗎?不會畏懼嗎?都會畏懼。當然這個時候,以我們佛法來講,像印光祖師都勸人,有病的人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有些同修他得了病,要去開刀、住院(這個我們常常碰到的)來求救,大部分勸他,你多念觀音菩薩,你求菩薩加持,你會找到好的醫生。醫生找得對不對,這個差別很大,技術好不好差很多,不管中醫、西醫,有的就是比較高明的,有的就是比較差的。求菩薩加持,找到好的醫生,幫助你治病有效果,這個也是無畏布施。你就勸他念觀音菩薩,勸他不要恐懼,多念佛,多念觀音,安慰他,讓他緩和恐懼的心理,這個也是無畏布施。還有你照顧病人,也是無畏布施。佛在經上講,照顧病人、老人,福報最大,這個福最大。照顧病人,這也是內財布施,也有無畏布施,所以照顧病人,他將來會得到身體健康長壽的果報。

  所以什麼事都有因果的,你要得到什麼果報,要修什麼因。佛就是告訴我們正確的因、果。我們要得什麼果,要認識那個修因,修因要認識正確,你去修就能得到你要的果。佛門有句話常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想吃一個瓜,你不能去找豆的種子來種,那種出來是豆,不是瓜;你要吃豆,你也不能去找瓜的種子來種,種出來是瓜,不是豆。所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你要認識正確的修因,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果報。這個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的因果教育,凡事都離不開因果。所以滿三千大千世界布施,就是救度眾生。這是舉出一個例子,財物的布施,我們就要以此類推,舉一反三,就是財布施、也有法布施、也有無畏布施。所以講一個布施,也就涵蓋這三方面的布施。而且財布施有內財、外財,都包括在裡面。修布施就是要幫助眾生,依《金剛經》來修布施。

  『故只可不住相』,就是修布施你不要住相,不要著相,不要執著布施的相。我今天布施了多少錢、我幫助了什麼人,不要放在心上,就不住相。不要一直放在心上,就是不要住相。《金剛經》就是教我們不要住相,你一住相就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住相布施,你只能得人天福報。你如果布施你不住相,你就超越了,超越六道、十法界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教我們主要的目的在這個地方,不是教我們去求人天福報。所以只可以不住相,不可以不行布施。你不能說我不住相,那什麼事都不幹、都不做了,不可以,要行布施。行布施當中要不住相,二邊都離了,你就契入《金剛經》的境界了,這個才是佛教我們的。『否則即不是大悲心』,否則就不是大慈大悲的心。我們說大悲心,也不是口頭上講的,就是要有具體行動。不然說大悲心,你也不去行布施。這裡講一個布施,它也包括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般若),用個布施來代表。所以《金剛經》都是提到布施,六度第一個就是布施,其實布施一度展開就是六度了。如果不行布施,那就不是大悲心,就沒有慈悲心。所以悲智雙運,福慧雙修,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的經文,我們就下一次再來繼續學習,三十七我們下次再來學習。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早年,祝辛丑年,大家都福慧增長,身心健康,平安吉祥。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