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九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9
請掀開經本,第十四面倒數第三行。
【菩提心義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
這是特別申明菩提心對於修學的重要性。
【菩提心論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讚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這些都是引用經論來說明菩提心的重要性。這個地方說得很清楚,菩提心是真實徹底覺悟的心,所以它能夠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實際上,菩提心是真心、是本性,一切諸佛無量的智慧、無量德能、無量功德,沒有一樣不具足。就像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對老師五祖提出心得報告,裡面有一句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就是這個意思,本來具足的。這一句話,實在講,包含了所有一切眾生。《華嚴》、《圓覺》上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那當然是本來具足。問題是諸佛的菩提心開發出來了,我們的菩提心上面有障礙,被障住了,菩提心不能現前。佛與眾生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這就講要修證了,「若修證出現」,什麼時候你認真修學,把這個菩提心透出來了、顯示出來了,那就成佛了。
「則為一切導師」。「一切」是指一切天人大眾,「導師」,就是對佛的尊稱。在大乘經上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像《金剛經》上給我們講的諸佛。《金剛經》上說的諸佛,江味農老居士在《講義》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那個諸佛不是泛指一切諸佛如來,不是的,是講見了性之後就叫佛了。
見性有圓滿,還有不圓滿;不圓滿也叫成佛。換句話說,像《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是諸佛;也就是說圓教初住菩薩以上,他都有能力,眾生想要什麼樣的身分來教化他,這一些法身大士就有能力變現,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示現八相成道,示現佛的身分。什麼人有資格?圓教初住菩薩就有資格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四十一位。《金剛經》上講的諸佛是指這四十一個位次。所以以八相成道,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三千年前現佛身,來為我們講經說法,圓教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所以,則為一切導師。
菩提心只要一現出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這個諸位要知道。你看,馬鳴菩薩作的《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境界,就是剛剛開悟的境界,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大乘起信,從這個地方開始起信了,這樣的菩薩在此地,則為一切導師。
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金剛經》上也是說這個境界;《楞嚴經》上還是說的這個境界。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那個觀世音菩薩是什麼樣的果位?圓教初住。楞嚴會上觀音菩薩是初住菩薩,《華嚴經》上的觀音菩薩是第七迴向的菩薩,《法華經‧普門品》裡面的觀音菩薩是等覺菩薩。觀世音菩薩在哪一個法會裡面,他示現哪一種身分。這是說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叫作佛,都可以稱為佛,這就是天台家所講的分證佛,他不是究竟位的佛,他是分證位的佛,他確確實實跟這個圓滿佛沒有兩樣,全是真心本性用事。
「若歸本則是密嚴土」,本是自性、是本源,那就是圓圓滿滿的密嚴土了。密嚴土,在密宗裡面是大日如來的淨土,究竟圓滿的報土。
「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這兩句是讚歎他的能力無量無邊,不起於座能遍供十方諸佛,能分身無量度脫一切眾生。所以,佛門講的佛事,就是上供諸佛,下化眾生。這是說他有這個能力,坐在那裡不動,分身變化就去了,有這個能力。
底下是讚歎菩提心,這四句偈最重要的意思,如果菩提心現前,即身成佛。「父母所生身」,是我們現在這個身,就這個身就成佛了。密宗裡面常講「即身成佛」,實在講也是這個意思。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還是肉身,沒有擺脫這個肉身。教下裡面大開圓解。淨土宗的理一心不亂。只要到達這個境界,菩提心完全現前,這是即生成就了。
但是依照經論裡面這個說法,確實不是我們人人都能夠做得到的;理論上是沒有問題,事實上不可能人人做到。原因在什麼地方?每一個人的業障不相同。業障太重的人,這一生很難達到這個境界,根性利的、善根厚的、業障輕的才能到這個境界。
在中國歷代,這個修學,無論是在家、出家,以禪宗來看,六祖大師在禪宗裡面,他手下成就的人是最多了,確確實實可以這樣說,空前絕後。六祖大師以前,一個老師會下沒有這麼多人成就;六祖大師以後,也沒有再出一個人,沒有了。他的學生明心見性的有幾個人?《壇經》裡面所記載的四十三個人。諸位想一想,當年跟他學的有多少人?不止幾千幾萬人,真正見性的只有四十三個,這是在中國佛教史裡頭最殊勝的了,成就最多的了。
一般一個法師教學,一生當中能在他會下開悟的、見性的,三、五個就很多了,能有一個就不少了;還有些祖師一生徒弟一個也沒開悟,這種情形太多太多了。難!所以,淨宗往生是帶業往生,這個帶業是什麼?不開悟也能往生,這就方便了。所以淨土成就的人,那要跟禪比一比,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太多太多,不必斷惑就能橫超三界,不像禪宗。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這是《華嚴經》上的經文。為什麼說沒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就叫魔業?佛這個話說的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給諸位說,一點都不過分,說的完全是事實,這是我們要特別警覺到的。佛在經上常講「三世怨」。什麼叫三世怨?第一生修善積德,沒有菩提心。第二生享福,因為前生修的善因,一定有得大富大貴;大富大貴來了之後,人就迷了;迷了,他就造罪業;福享完了,那個罪報就現前了。到第三世,就墮落了。這不是魔業,是什麼?
我們看看世間做這個事情的人太多太多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好事,值得讚歎。我們世間人讚歎,佛菩薩不會讚歎,為什麼?佛菩薩看到將來的因果。現在在我們這個世間,現前這個社會上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都是前生修的福。他發達了,他對社會、對眾生是不是有真正的貢獻?如果有真實的貢獻,他來生還有大福報,希望他來生還不糊塗;來生一糊塗,作威作福,必定就墮落了,相當不容易。
有了菩提心,情形就完全不相同了。菩提心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覺悟的人絕對不願意再住在這個三界裡面;換句話說,他修一切善法,把這些功德統統迴向菩提、迴向眾生,求在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這就不相同了。
但是諸位要知道,除淨土法門,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能夠幫助你超越,其他的法門很難很難,不能嘗試!「我試試看」,試試看你的光陰浪費了,精力浪費了;萬一壽命短,回頭再修淨宗,來不及了,你說這個多可惜!
如果真的想試,倒不如先把這一句佛號念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決定有把握,再去修其他的法門,行!為什麼?不礙事;修的成也好,修不成也好,反正西方極樂世界是去定了,這個可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把握,最好不要試,一心專念佛號。
【故發心之要,不可言喻。】
要發心,非常非常重要。特別是蕅益大師給我們說的深信發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根據蕅益大師這個講法,我們每一個念佛人,真信、真正發心求生淨土,統統是發無上菩提心。下面就講一向專念。
【一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也。】
這一句特別指的「恆」是永遠不改變,專門依照經典的指示,只用這一個方法,執持名號,就用這個方法。
【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
這就是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
【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
為什麼一向、一心,一個方向專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因為這個方法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這個方法是阿彌陀佛接引法界無量無邊佛剎眾生的儀式,我們依照他的方法儀式來修行,那就決定得生;換句話說,真正執持名號的人、發菩提心執持名號的人,就得到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就能得到。不但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同時也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都勸我們求生淨土,都勸我們執持名號;換句話說,這個方法是十方一切諸佛度眾生的本懷,法門殊勝不可思議。
【一向專念者。】
怎麼叫做一向專念?
【古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
可見得它這個方法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大。上等,盡形壽就是一生,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這一句佛號永遠不斷,這個叫「一向專念」。下根,是業障深重,一生當中沒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而在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善友,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勸他念佛,往生淨土。臨終那個時候才聽到這個法門,聽到之後,他就能歡喜接受,就能夠依教奉行,雖然念的很少,也能往生,這是十念往生。
【上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
上根者。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
每一天早晚用十念法,一天都不缺,也叫專念,也符合這個意思。
【更下,則如觀經所說惡逆之人。】
十惡五逆。
【臨欲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這是臨命終時,知道自己一生所造的罪業,痛切懺悔,求願往生。雖然念的時間很短,也能往生。
【行者應知。】
這是特別勸導我們。
【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而其關鍵實在最後。】
到自己臨命終時,最後一念還是一句阿彌陀佛,而其關鍵是在最後,這一點特別特別要注意到。平常念佛像練兵一樣,臨終一念那是打仗,勝敗是在最後那一念。最後那一念是佛號,那這就成功了,這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作祖了。最後一念如果不是佛這個念頭,那就又到六道輪迴去了。
我們怎麼能保證,我們將來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實在講,這才是一個大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怎麼樣保證我們最後一念是念佛?你靠人助念。萬一到那個時候,沒有人,找不到人怎麼辦?我們現在用錄音帶,萬一那個時候停電了,怎麼辦?機器故障了,怎麼辦?不能保證那麼順利。唯一的方法要靠自己真修。
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不求現前的福報;現前有福,福給別人享,自己不享。你這個福報不享,福報永遠留在那裡,不是沒有了。換句話說,愈布施福報就愈大;愈往外面送,這個福報就愈多,福報是這麼來的。希望這個福報留在什麼時候享?留到臨命終時享。
臨命終時享什麼福?第一個不生病,不生病好!沒有病苦。第二個希望佛來接引,第三個希望走的自在瀟灑,這是大福報。站著走,坐著走,隨心所欲,這叫大福報,這個叫真正會享福。諸位想一想,臨走的時候,不生病,你就想到,他的身體一定非常健康;雖然老,沒有老苦,身體健康,無需要別人照顧,這是真正覺悟的人。
所以,在我們現前這個時候,就要發心修福培福。修福培福,就是菩薩六波羅蜜裡面的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我們修這三樣。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開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要修這三種。這三種布施,後面還會講到。所以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要求這個福報就對了。
我們看看別人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古人當中,眾所週知的王龍舒居士往生是站著走的。民國以來,我們知道很確實的諦閑法師有個徒弟站著走的。在我們台灣,大概是民國五十七年,台南將軍鄉一位老太太站著走的。都是不生病,預知時至,曉得什麼時候自己走。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那就更多了,這些人走時都不生病。李濟華老居士是坐著走的,走之前跟大家講經說法,講了一個半鐘點。講完之後,告訴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下了座,在那個小客廳沙發一坐就走了。這是我們舊金山甘老居士親眼看到的,那一天她在場。事後我曾經聽說,李濟華老居士大概在三個月之前就知道了。所以每個星期天有空,就去看看老朋友,那是辭行。但是別人不知道,他也不說,走的那麼自在,那麼瀟灑,這是我們的榜樣。所以,關鍵是在最後這一念。
【反之,若有人念佛數十年,或於最後階段,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
這必定是聽信別人錯誤的勸導,或者遇到參禪的,說禪怎麼好,他去參禪去;或者遇到學密的,說密怎麼樣感應,怎麼樣神通,他改了,去學密去了,這樣的情形很多很多。
【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
也有在臨命終時,貪戀這個世間,不想往生;不想往生,就不念佛了。
【未能念佛,是則不名一向專念也。】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
這個念佛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嚴格的來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諸佛如來知道念佛的功德,等覺菩薩以下,雖然知道,知道的都不徹底、都不究竟。何況我們凡夫?凡夫對於佛菩薩的勸導,如果能夠仰信,能夠誠信,這一個眾生就是善根深厚,有大福德,他真正相信,老老實實念下去,將來必定得生。
【要解云:無量光則橫遍十方,無量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皆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把這個甚深之理,簡單扼要給我們作了個介紹。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完全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佛在《彌陀經》上講的無量壽、無量光。其實,「阿彌陀」它的本意就是無量,「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無量指什麼?無量指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無量的。那要法法都講,就講不盡,也太麻煩、太囉嗦了,所以用兩樁事情來作代表,一個壽,一個光。壽,代表的是時間,豎窮三際是時間;光,代表著空間,光明照耀十方。一個時間、一個空間,諸位想想,豈不是所有一切法統統都包括了。所以這個名號,就是自性圓滿的德號,也是法界圓滿的名稱。念這個名號,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在裡面,一個也沒有漏掉。修學其他的法門還不太容易,唯獨這一個法門圓圓滿滿的含攝了一切,這是我們一定要瞭解的。
所以這個橫豎,橫是講空間,豎是講時間,橫豎交徹,我們現代科學家叫做四度空間,這是交徹,這是法界的本體。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法界本體的名號。阿彌陀佛的法身,阿彌陀佛的淨土,這一句名號統統都包括了。
【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
彌陀的法界、彌陀的身土,跟我們自己的法界、自己的身土,有沒有界限?界限在哪裡?給諸位說,沒有界限,是一,不是二。所以稱之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也就是說,就是自家心性的名字。
那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究竟是念他佛,還是念自佛?自他不二,不要再去分別自他了,確確實實統統含攝在其中了。分別自他,你已經有了分別執著了。只有一句佛號,沒有一個雜念,不但阿彌陀佛跟自己合成一體,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跟自己也融合成一體,妙絕了!念佛的人多,明白念佛事實真相的人不多。真正瞭解念佛的真相,他一定是死心塌地念去,任何人叫他不念佛,大概都不可能。
【持名即始覺合本。】
阿彌陀佛是自己的性德,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修德;性是本覺,修是始覺。
【始本不二。】
始覺跟本覺,是一,不是二。
【生佛不二。】
這個「佛」是雙關語。「生」,是指我們自己。「佛」,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一尊阿彌陀佛,我們自性裡面也叫作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
【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怎麼叫相應?道理完全明白了,心裡面沒有疑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相應了。道理不明白,但是他也沒有疑惑,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也叫做相應。道理統統明白了叫理念,會證得理一心不亂;不明瞭是事念,能達到事一心不亂。一個事念,一個是理念,但是在形式上分別不出來,境界上確實不相同。理念,如果沒有能夠見性,還是事一心不亂;事念,如果念到見性了,就是理一心不亂,到見性的時候,豁然開悟!就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所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那個心開就是心開悟了;一開悟了,這個理統統明瞭了。從事一心到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法身大士了。
【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起心念佛,是為始覺;所念之佛,正我本覺。正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也。】
所以真正了解了,真正明白了,才知道這個方法比其他的方法好。好在哪裡?好在簡單、容易,沒有障礙,隨時隨地可以修,無論什麼境界都可以修,很容易把功夫保持到不間斷,這就是比其他法門來的方便的所在。何況這個法門能得到彌陀、釋迦、一切諸佛的護念,能得到菩薩、護法龍天的擁護,使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所有一切魔障都遠離我們,我們遇不到魔障。這個好處、這種利益,其他法門裡面都沒有。所以古人讚歎叫「勝異方便」,勝是殊勝,異是特別,非常殊勝、非常特別的一個方便法門,顯示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一句彌陀,人人能念,個個能行。】
這是確實的、是事實。
【名召萬德,妙感難思。】
這個名號叫萬德洪名,一心稱念,感應不可思議。
【從有念巧入無念,即凡心頓顯果德。】
這是說它的效果,事一心是有念,到理一心是無念。無論功夫、境界如何,真正發心念佛,真正願生淨土,這個人雖然現在在世間是凡夫身,諸佛菩薩看他是聖人了。我們凡夫肉眼看不出來,諸佛菩薩知道他是聖人,為什麼?他不久就要圓證三不退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三不退是大聖人,不是普通的聖人。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七地以上的大菩薩,這才到圓證三不退。如果嚴格的來講,那個圓字嚴格來說是等覺菩薩、是究竟圓滿,圓證三不退。這哪裡是普通人!
【即凡心頓顯果德。】
如來果地上殊勝的功德。
【如疏鈔云。】
《疏鈔》是蓮池大師講。
【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極圓極頓,至簡至易。】
這個法門我們到哪裡去找?「齊」,是跟他平等。跟什麼人平等?諸聖。這個「諸聖」是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這些等覺菩薩,我們跟他們等齊。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片言」;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跟他們的地位相等。前面跟諸位報告的,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他們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們用這個方法修行,我們也用這個方法修行,我們的見解行持完全相同。
「越三祇」,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凡夫修行,從證得初果這一天算起,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我們念佛的人不需要,念佛的人只一念,一念就超過了三大阿僧祇劫,這一念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所以這個法門說圓,圓到極處,究竟圓滿。前面跟同學們說過,《華嚴》、《法華》都不能跟它相比。頓是快速;這個法門,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成就。還有哪一個法門能比這個更快!
七天成功是真的嗎?前年D.C.周廣大居士,還不能稱居士,他沒學過佛,他是臨終的時候,遇到了善知識,勸他念佛,龔振華居士勸他念佛,三天三夜。《彌陀經》上講七天,他念三天三夜,他臨終的時候,告訴在旁邊的大眾,他看到西方三聖從雲彩裡面下來,接引他往生。這是他自己說的,這是決定往生。不會臨死還打妄語騙人,沒有這個道理,決定往生。我們看,他念三天。
今年年初,我在新加坡講經,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新加坡那邊有一位居士,是位男居士,年歲很大了,也是在重病的時候,遇到善友勸他念佛。他大概也是念了三天,見到佛來接引往生了,跟周廣大這個事情很相似,不可思議!現在新加坡跟東南亞一帶念佛的人多了,為什麼?親眼看到往生,親耳聽到往生,往生的不止一個。這三年來,已經有十幾位,這是我們曉得的;不曉得那就不知道了,曉得的已經有十幾位了。所以,東南亞念佛的風氣帶起來了。實在講,光靠我們講,嘴皮勸,人家還不大相信。真有這麼多人做出樣子給他們看,這不能不信。所以這是快速,沒有比這個更快的。簡單、容易,更不是其他法門能夠相比的,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
【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
所以古德讚歎這個法門「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是指歸到淨土來。這個千經萬論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你就發現這個話是真的。因為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無論是哪一個法門,他們修行最後的歸宿、目標都是華藏世界,顯密、宗教都在華藏世界。所以《華嚴經》稱為根本法輪,一切法門都是《華嚴》的眷屬,《華嚴》的枝葉,最後都歸到根本。那麼華藏世界這些菩薩,他們到哪裡去?他們到最後都被普賢菩薩介紹統統念佛,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全歸了,統統歸到這個裡面了。
所以,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搞明白了,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我們念佛人見到一定合掌,非常歡喜,絕對不會毀謗的,不會有意見的。為什麼?他到華藏世界,最後還念佛到西方淨土,我們到那裡還是要見面的,這是事實。他可能不清楚,我們很清楚。殊途同歸,只是方法、走的路不相同,最後目的地是相同的,統統到達這個處所。念佛是最直接的,其餘的要拐彎抹角,要繞很多圈子才繞到。所以它快速。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明趣」。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所歸,在於往生極樂淨土,證三不退。故本經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
我們修行這個法門,目的何在?目的是我們要圓生四土。圓是圓融,也是圓滿。我們自己曉得,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凡聖同居土;但是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一生一切生,生到凡聖同居土,四土等於同時都得到了。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同時他也生底下三土。我們生最下土,同時也生最上的三土。這叫圓生。這個事情很奇怪,其他經論裡頭沒這個說法,諸佛剎土也沒這個事情,唯獨西方世界奇妙,一生一切生。下面把四土往生給我們作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先說「凡聖同居土」。
【要解云:此土凡聖同居,遜於極樂者有四。】
「此土」是我們現在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地球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要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比較,我們有四點比不上極樂世界。當然比不上極樂世界是太多太多了,這是略舉大段,很明顯的,兩個世界不一樣的地方,你就看出來了。至於十方其他諸佛剎土凡聖同居土,跟我們這裡情形,大致都相同,格外顯出極樂世界的殊勝。所不同的,第一個是:
【暫同。】
我們這個同居只是暫同。暫時同居,不是永久的同居,是暫時的同居。怎麼是暫時?
【二乘證果便入滅。】
小乘阿羅漢證果之後,就不住在這個世間了,灰身滅智,他就走了。換句話說,他跟我們同居是在沒有證果之前,他跟我們同居;證得阿羅漢果他就走了,他不會再住在這個地方。
【大權菩薩機盡則不示現。】
諸佛菩薩也跟我們同居,同居是什麼?是來教化眾生的,根機成熟的眾生他來度,這幾個人度盡了,他走了,這不是永遠同居。在我們中國歷代,許許多多佛菩薩應化在我們中國,住世的時間都不是很長。所以這個同居是暫同,教化的對象沒有了,他就走了。
【彼土同居,則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直至成佛。】
這個情形大大的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跟我們在一起同住,一直到我們成佛,他還在那裡,他還沒走。這個同,是常常同,不是暫時同。第二個:
【難遇。】
雖然我們這個世間有菩薩、有阿羅漢住在這裡,如果你跟他沒有緣分,遇不到,很難。
【雖有聖者,現居此土,不易見聞親近。】
我們看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虛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湖南拜到五台山,要走一年多。路上生病,沒有人照顧。苦不堪言的時候,來了一個人,也是一個出家人,穿的破破爛爛的,像討飯的樣子,送一點東西給他吃,照顧他。虛老和尚問他叫什麼名字?從哪裡來的?他說從五台山來的,他叫文吉。照顧兩天,病差不多快恢復,這個人不見了,走了。以後到五台山去打聽這個人,人家告訴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很不容易遇到,不是常常遇到。
【彼土則皆如師友,朝夕同聚。】
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不一樣了,諸佛菩薩天天見面,天天在一起聚會,這是我們不能相比的。第三個:
【希少,聖者如珍如瑞,希有難逢。】
我們這個世間是有聖人住,不多。
【彼土則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彌陀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些大菩薩是諸上善人,上善人是指等覺菩薩;等覺以下的就不說了,太多太多了;就是等覺菩薩都說不盡,那個數量就太多太多了。第四個是:
【所作不同。】
我們這個地方的眾生:
【此土眾生輪轉六道,升沉無定。】
我們今天世間眾生,他做的是什麼?他所想的、他所做的,全是在製造六道輪迴,所以輪迴不斷,心裡頭起心動念都是造業。諸位要曉得,不但我們口造業,身造業,起心動念都是造業,意在造業;所造的業,將來必定有果報,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報,因緣遇會必定現果報,這是搞六道輪迴,造這個業。西方極樂世界人,跟我們所做的就不一樣了。
【彼土則同盡無明,同登妙覺。】
西方世界的人,每一個人的目標相同,都是破無明煩惱,圓成佛道;所以他們的想法、看法、作法確確實實是止於至善,沒有比這個更善了。
【尤勝者。】
尤其殊勝的。
【不待斷惑。】
這是對這個法門來說,這個法門尤其殊勝,是不須要斷惑,也就是煩惱不要斷。
【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便蒙佛願冥加。】
冥加是暗中加持你;佛對你的加持,你自己沒有感觸,這一種加持叫冥加。如果佛菩薩加持你,你自己能感觸到,這個加持叫顯加,明顯的加持。
【決得往生淨土。其事甚易。】
這個事情不難,容易。
【如是方便直截,殊勝希有,乃十方世界所無。又帶業往生,仍屬凡夫,但無退轉,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圓生四土也。】
這個總得要把它認識清楚,所有法門、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沒有這些事情,這是西方世界特別處,西方世界特異殊勝,就在此地。第二:
【方便有餘土。念佛功深,離雜亂心,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字字分明。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達此境界,雖不求斷惑,而見思煩惱,自然斷落,則橫生極樂方便有餘土。】
所以淨宗斷惑證真,不要去操心,不要去刻意做,就是一句佛號念下去,念到時間,所謂水到渠成,那個見思煩惱自自然然沒有了。這個方法妙!幾時見思煩惱念掉了,你往生淨土就升了一級了,升到方便有餘土。還是不要去理會,一句佛號再老實念下去。念到一個時期,無明也沒有了,這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那就生實報莊嚴土。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方法實在簡單容易!
最初提倡這個法門的就是大勢至菩薩。你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得多清楚,他們那一幫人就用這個方法。像經上所講的,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同倫。同倫,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同志,志同道合,我們統統都採取一句彌陀念到底,就用這個方法。這五十二個是什麼?十信菩薩、十住菩薩、十迴向菩薩、十行菩薩、十地菩薩、等覺、妙覺;換句話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用一個方法,從來也不改變,也不需要用另外一個方法來幫助;不需要,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念到底。
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面寫得很清楚,「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這個說的很有道理。這是最早提倡一句佛號專修,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不改變,這是大勢至菩薩教的。再看第三「實報莊嚴土」。
【憶佛念佛,歷歷分明,行住坐臥,唯此一念,無第二念,不為貪瞋痴煩惱諸念之所雜亂,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徹。】
這是前面所敘說的,這是事一心的樣子。
【屬定門攝。】
他有定。慧沒有開:
【未有慧故】。
從這個基礎再往上提昇,怎麼個提昇法?就是一直念下去。
【更進一步,於自本性,忽然契合。】
最重要是心地清淨,沒有妄念,就會自然開悟了。如果有妄想,妄想就是開悟的障礙。求悟,反而不能悟;求一心,決定得不到一心。為什麼?求一心,這個念頭是個妄念。妄念障礙著你,你怎麼會得一心不亂?所以決定不能求,這個功夫自自然然成就,自自然然到達。功夫純熟的時候,這就是理一心不亂,開悟了。「於自本性,忽然契合」,這就是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
徹底覺悟就是事實真相完全明白了,完全見到了。
【不住有念,不落無念。】
徹底覺悟,見性之後,那還念不念?還照念,跟我們念佛沒有兩樣。所以在外表上,你決定看不出來,可是境界上不一樣。我們今天念佛是有念,理一心的人念佛是空有兩邊都不住,他念是中道念。我們是有邊念,人家是中道念,有無兩邊都不住。
【如疏鈔云:】
蓮池大師說的。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這一個事實,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說無念。
【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他又不是不念,這就叫「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是很高的境界。我們初學的人決定做不到,我們還是從有念到無念入這個境界。前面說過了,無念無生普通人做不到,七地以下的菩薩都困難,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一個念佛人,就用這一句佛號,一生當中可以達到這個境界。我們憑什麼?實在是憑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憑十方如來護念,這樣成功的。不是沒有道理,理很深。
【無念而念,念而無念。】
這是理一心的境界。
【言思路絕,不可名狀,唯是一心,清淨本然之體,更有何法而得雜亂,是名理一心。屬慧門攝,兼得定故。】
有慧,一定有定;有定,不一定有慧,這個諸位要知道。真正有慧的人,他有定;而這個定一般人不容易看的出來。為什麼?他這個定不是盤腿面壁,不是這個定。他這個定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他跟大眾在一起,和光同塵,跟大眾生活完全一樣,融成一片。凡夫著相,他不著相;凡夫動心,他不動心,這就是定。「外不著相」,他能隨緣,能夠恆順眾生;「內不動心」,他沒有妨礙,他一絲毫妨礙都沒有。所以這是大定,不是普通的小定;普通的小定,做不到。所以,他可以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能做到。慧沒有開,不能這個作法,所以這是不能夠學的。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跟諸位提一提,密宗是要開了智慧的人才能學。為什麼?他完全跟一切眾生在形式上是融成一片的,但是內心清淨,一塵不染,他是高境界;普通人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學他必墮地獄,所以這個要知道。密宗嚴格的講來,什麼人才有資格學密?八地菩薩,前面講過八地菩薩到無念無生,他是密宗的正科生。正科生做不到,旁聽行不行?行。旁聽是什麼人?圓教初住以上,換句話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有資格旁聽,隨順學一點,不是專門學的;專門正科生要八地以上,不是開玩笑的,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我學佛,第一個老師是章嘉大師,他是密宗的大德,他沒有傳密給我,大概看到我不是密的根器,也就是說不是圓初住以上的根器,所以不傳。但是密宗裡面的狀況,他跟我講的就很多,所以我對於密宗非常佩服、非常景仰。好像學校,它那是博士班,不是普通人可以進去的。我們這個小學、中學、大學都沒有念,一下就念博士班,那除非是一流的天才,要不是天才的話,這就害了自己,所以一定要知道。
密在佛法裡面是最高的佛法,最殊勝的佛法,不是普通人能學的;要是普通人都教你去學的話,這個密法一定靠不住。換句話說,我在這裡開一個研究所,頒授博士學位,你們來。你說你小學沒有畢業。沒關係,來,來到我這裡,幾天我博士學位就給你了。這個學位是給你了,社會上的人承認不承認?恐怕靠不住。像我們台灣,台灣現在很多幼稚園,幼稚園大班畢業的時候都帶一個方帽子,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這也是很重要的常識。
【念佛若達理一心,破一分無明,則生實報莊嚴土,同時分證常寂光淨土。】
常寂光土,我們明天上午再給諸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