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第六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6
請掀開經本第八頁,倒數第四行: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昨天講到這個地方。這裡面有一句話很重要,這是感應的關鍵,就是「願往生者」,這一句很重要;否則的話,我們縱然念佛,往生的意願不強,就未必能得佛菩薩派遣二十五位護法菩薩來護持。如果往生意願很強,像蓮池大師晚年學佛的時候,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個心願非常非常的強烈,就必定感得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日夜的保護,這樣的人在修學過程當中不會遇到魔障的。既然有菩薩保佑了,當然護法善神擁護的就更多了。所以關鍵是在往生的意願,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信願行」,實在講,「願」是個關鍵。有願,必定有信。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曾經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可見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力非常非常重要。生到西方,「品位高下,在於念佛功夫之淺深」,這個念佛功夫淺深,決定生到西方世界之後的品位,四土三輩九品,這是我們要清楚的、要明瞭的。再看底下一段:
【彌陀經云】
《阿彌陀經》,我們都念得很熟。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彌陀經》上這一句話,比《十往生經》說得更為殊勝、更為明白、更為肯定。那不是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來護持你了,而是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護你,這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
一切諸佛護念條件裡面也有重要的一句,我們不能夠疏忽,那就是「聞是經受持者」。這個「經」就是《阿彌陀經》,或者是《無量壽經》都一樣,《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是同部。所以你聽到這個經之後,能接受,能依照經典教導我們的方法去做;這個受持是要把它做到。換句話說,聽到這一部經之後,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底下一句,「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叫做諸佛名,所以才得一切諸佛的護念。這個地方,這個意思很清楚,就是你遇到這個經、聽到這個經,或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你「信願行」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你就能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還是跟前面一樣的,信心要清淨,願力要強,願力要很強,才能得到殊勝的感應。末後一句總結:
【是故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一個真正念佛人,真正發願求生西方世界的人,他的威德光明,自己不知道,這些鬼神知道;換句話說,四十里這個範圍之內,魔都不敢接近。我們常講這一個人有福,是連帶一屋。這個地區有一個真正念佛真正求生淨土的人,他住在這個地方,周邊四十里範圍之內都不會有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敢接觸,這個地方有諸佛護念,龍天護持。菩薩道裡頭常說自利利他,我們念佛真的是自利,雖然沒有做一絲毫利他的事情,不知不覺你認真念佛,這個地方佛菩薩保護,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都得到平安了,就是利他。這是真實的,我們相信諸佛菩薩的言教,真誠不虛,決定不是虛假的。
這個世間人,學佛也好、不學佛也好,都是希望真的有神明來保佑自己,保佑自己的家庭,中國、外國人都有這種祈求。能不能求得到?佛法裡頭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可是求一定要如理,就是有求的理論,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不感應的,真的是有求必應。如果我們求違背了理論,不明方法,這個願求未必能得感應。凡是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一個不得感應的。下面一段是說的理論:
【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佛在其他大乘經裡面,講到修證最高的境界是「無生」。像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教下常說的無生法忍,這個都是菩薩甚深的境界。
【無念與無生。】
中國禪宗裡面常說,《六祖壇經》也常講這個境界。
【遠非凡夫之所能。】
確確實實我們做不到。所以這個經典,說說是很好聽,聽了怎麼樣?聽了,做不到。做不到,最後當然還是落空,這是一定的道理;換句話說,我們對這個經教的利益是得不到的。必須自己能做得到,自己能契入這個境界,這樣的經教我們修學,就得真正的利益,真的得受用了。世法也常說「學以致用」,這是很踏實的,我們學了之後一定要有用處。
【圓教八地菩薩。】
我們要看清楚,他是圓教,不是藏教,不是通教,不是別教,「藏、通、別」菩薩都達不到這個境界。
【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
也就是說無念跟無生他真正證得了,圓教八地菩薩這個地位太高太高了,哪裡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通常像《仁王經》上所講的無生法忍,七地菩薩證得了下品的無生法忍,八地菩薩是中品,九地菩薩是上品。無生法忍是這三個位次,圓教七地、八地、九地。
這個地方的標準說的比較嚴格一點,沒有說七地,說八地。李炳南老居士在《無量壽經》的眉注有簡單註解,裡面給我們註的是七地以上,這是講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是什麼意思?我們也要明白,雖然達不到這個境界,它的意思我們要清楚;真正證得這個境界了,你看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的。我們今天看一切法有生有滅,八地菩薩看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就很奇怪了,為什麼我們看的有生滅,他看的沒有生滅?生滅是幻相,不生不滅是真相。大乘經常講的諸法實相,一切萬法的真相是不生不滅的。《華嚴》說過,《法華經》也說過,《楞嚴經》上也說過,像這些大乘經典都講過這個境界,這是真的。
我們為什麼會看一切法有生有滅?佛講經常說,一切法是從分別心而來的。你的心有生有滅,你見到這個境界也有生滅。哪一天你的心不生不滅了,你看的一切境界也不生不滅了。可見得一切法確確實實唯心所變,還是唯心所轉。
因此,佛教給我們要從能變的、能轉的這裡下手,外面的境界是所變、所轉,無關緊要。緊要的是心,心清淨了,外面境界就清淨;心不生滅了,外面境界就沒有生滅了。這個境界就叫做無生法忍。法是一切萬法,一切萬法不生不滅叫無生。簡單的講,忍是同意的意思,認可的意思。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承認。為什麼?我也見到了。你沒有見到的時候,你是聽說;你自己真正見到了,真正入這個境界了。所以這是八地菩薩,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達不到這個境界。
我們看到一些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統統是生滅法,哪來的不生不滅?這個問題,我們怎麼想都想不通。但是佛告訴我們,不生不滅才是真的,所有一切生滅法是假的。所以《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說凡夫境界裡頭,所有一切法是生滅法,到大聖(八地以上是大聖)他們的境界裡面,一切萬法是不生不滅。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也。】
「聖者」,小乘阿羅漢稱聖人了;大乘菩薩,就以圓教來說,初住菩薩就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謂是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迴向這是法身大士前面三十個位次,如果再加上地上菩薩,從一地到七地,三十七個位次,對他們來講,無生法忍,難!到圓教八地才證得。所以說是聖者之所難,我們凡夫怎麼可能達到這個境界?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懸知」,就是預知。佛預知末法時期的眾生,罪障深重。「立相住心」,這是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形相,教你去想,教你去求,立相住心。「尚不能得」,怎麼會得不到?因為對這個世間有留戀,不肯放下,不肯專心,這個就沒有辦法,就得不到了。要教你用無念無生,實在講,我們這一個時代的人,沒分!
黃念祖老居士說了真話,他老人家告訴我,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禪宗的根機沒有了,密宗的根機也沒有了,他是密宗的金剛阿闍黎,所以統統勸人念佛。為什麼?修密不能成就。他舉了個例子告訴我,他說在中國大陸十億人口,學密的人很多,從抗戰期間開始到現在差不多五十年,這五十年當中,從密宗裡面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你就曉得多難!禪宗裡面成就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一個也沒有。得禪定的人有,真正明心見性的人沒有。不是法門不好,是自己的罪障太重,所以修學那些法門不得力。
這一個法門是諸佛如來特別為濁惡眾生所開的,准許帶業往生。我們看看念佛成就的往生的,在大陸上,近代寬律法師寫了一本《近代往生錄》,裡面出家、在家有一百多人,當然往生西方的絕對不止這麼多人,還有他沒有打聽到的。尤其大陸這個環境不許可你調查這些事情,他們認為這是迷信。寬律法師蒐集這些材料有一百多人,將近兩百人。
在台灣,我們這個地區更小,人口也少,這四十年當中,在台灣念佛往生的人,我也沒有確實統計過,但是最保守的估計,不會在五百人以下,所以台灣實在是寶島。四十年來,極力提倡淨土的,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居士,台北有李濟華老居士,出家人當中有道源法師、有懺雲法師,現在還有妙蓮法師,也是提倡專修淨土的,過去還有煮雲法師,這些人晚年全心全力提倡淨土,所以台灣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多。這跟其他法門一比較,我們看這幾句話就能夠得到證實了。
【此方便門,指方立相。】
這個方向是西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建立西方淨土依正莊嚴,像《彌陀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觀經》所講的。它修學的方法是教我們:
【攝心專注。】
怎麼叫攝心?這個心,就是妄心,就是一天到晚打妄想的這個心;就這個心就可以,教你不要打別的妄想。你不是天天會想嗎?把這個想拉回來,專想阿彌陀佛,這就行了。所以是以一念止一切妄念,我就想阿彌陀佛。
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包括的內容也是無量無邊,怎麼個想法?像經上所講的,第一個你必須要把經念熟,念熟了才會想;念不熟,那就想不起來了。阿彌陀佛當初的發心,想想人家的發心,阿彌陀佛怎樣求學,阿彌陀佛怎樣修行,阿彌陀佛怎樣建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怎樣接引一切眾生?你就想這些,這一些事情《無量壽經》上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去想它,想它殊勝的功德。這個想久了,自自然然與彌陀功德就相應了,把他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
所以這個經天天要念。如果沒有時間,不能夠念全部,至少要念《無量壽經》的第六章,第六章就是四十八願。沒有時間念全部,我就念這一章,念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要天天念,念到自己的心願與彌陀的心願合一,把彌陀本願變成自己的本願。我們這樣去想,把阿彌陀佛的行持變成自己的行持。
哪些經文講阿彌陀佛之行?可以說全部經都是,這個很要緊。我們想什麼?想這些。學阿彌陀佛怎麼存心,怎麼對人,怎樣對事,怎樣對物?我們樣樣學他,學的完全一樣了,那你就變成阿彌陀佛了。這個非常非常重要!不想的時候,就念;念,就念名號「阿彌陀佛」,就念四個字,念的愈多愈好。為什麼?不念不想,他就打妄想,就會想一些是非人我。想是非人我,想過去、未來,給諸位同學說,這叫造輪迴業;天天在搞六道輪迴,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我們的念頭要會轉,從今以後再不想六道輪迴了,我要成佛。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的心想佛,當然就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也是修行裡面最殊勝的一個方法。
【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
我們想佛,我們念佛,能不能達到像佛在大乘經上所講的無念無生這個境界?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能不能達到?這一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一定會達到,比起其他方法達到這個境界要容易的太多太多了。為什麼?其他的方法,實在講,靠自力就難了,許許多多的魔障,如何能夠突破,相當不容易。這一個法門,前面我們讀過了,阿彌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薩保護我們,又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魔障自然就消失了,所以他一生當中能成就,道理在此地。方法簡單、容易,修起來就方便,不會感覺得困難,實在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第一法門。經典是第一經,法門是第一法門。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
我們是從有念有想入門的,念到最後就變成無念無想,自自然然達到這個境界了。所以念佛的人功夫也有三等。下等的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有念有想。這一種功夫,說實在的話,每一個念佛人都可以做到的。雖然是下等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條件就具足了,就夠了。西方世界有四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下面的一層凡聖同居土。實在說,一切諸佛讚歎極樂世界,一切經典讚歎極樂世界,不是別的,就是凡聖同居土。如果講實報土跟常寂光土,那是一切諸佛世界都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西方淨土跟諸佛淨土沒有兩樣,分不出優劣。但是講凡聖同居土,那就大大不一樣了,所有一切諸佛的凡聖同居土,比不上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這個到後面還會報告到。
說實在話,十方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帶業往生多半是生凡聖同居土;生凡聖同居土,我們人人都有把握;品位雖然不高,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它的確有四土,但是四土不容易劃分出來,很難劃分出來,這就叫平等世界了。我在前面舉了個例子,譬如我們這個教室,這個教室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博士班,都在一個教室上課;說程度,確實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四個等級絕對不相同;雖不相同,他們在一塊兒大家排排坐,這很難劃清界限。不像其他學校,小學專門是小學,中學是另外一個中學,他們不會混在一起的。
西方世界是合在一起的,所以叫「一生一切生」,生凡聖同居土等於同時生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為什麼?我們是凡聖同居土生到那邊去的,我旁邊坐的是阿羅漢,他的境界是方便有餘土,這一邊坐的菩薩是實報莊嚴土,我們手拉手在一起。在其他諸佛淨土裡,絕對沒有這個事情;換句話說,在階級裡面有隔礙的,有間隔、有障礙,不可能在一起。唯獨西方世界跟佛也在一起,所以說「一生一切生」。這個情形是西方特別殊勝,他方諸佛淨土裡頭沒有這個事情,只有西方淨土有,這個就很特別、很特殊!所以它是凡聖同居土有念,方便有餘土還有念,到實報土就無念了,就無念無生了。
我們講的念佛功夫,初級的、下等的叫「功夫成片」;中等的叫「事一心不亂」,這個還是有念,得事一心不亂生方便土了;再往上提昇叫「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了,就證得無念無生。它的方法沒有改變,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不要更換方法;一直到成佛,還是這一個方法,一句佛號,從初發心到圓成佛道都不要更改的。你看這個方法多簡單多容易,成就不思議的快速、穩當。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這個「道妙」,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自自然然就入了這個境界了。
【巧入無念,即凡成聖。至哉妙用,不可思議。】
所以念佛人真正一下決心,我這一生決定求生淨土,你這個決心一下,說實在話,你已經成佛了。為什麼說你已經成佛?你雖然沒有成佛,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你這個決心沒有下去,你是凡夫;決心一下,你決定成佛。為什麼?那一定往生,往生是這一生的事情;生到西方成佛,還是這一生的事情,沒有到第二生,一生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法門。
我在前面給諸位說過多次,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的去的,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我們人沒有斷氣,頭腦很清醒,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我跟他去了,這不是死去的。福報大的,功夫好的,功夫好就是福報大,臨終的時候沒有病,或者縱然有病,病很輕沒有痛苦,見到佛來接引,會告訴旁邊的人,「我看到佛來了,我要跟他去了」,會給大家說明,這個是決定往生,一點懷疑都沒有了。
如果業障重,功夫淺一點的,臨終的時候病重,精神提不起來,看到佛來接引,想告訴家裡人;家裡人也許看到他嘴唇在動,好像要說話的樣子,但是沒有聲音,聽不見。實際上,他說什麼?佛來接引,他要跟佛走了。所以有很多人在助念的時候,覺得那個病人好像嘴巴也跟著念佛,嘴唇也在動,但是沒有聲音,這就不一定是在念佛,不一定他是要告訴你,他看到佛了,看到西方三聖來接引,想告訴大家,沒有氣力,這都是決定往生。
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麻煩就大了。他是活著走的,他並沒有死,在他自己感覺他沒有死,他跟阿彌陀佛去了,這個身體不要了,丟了;丟了這個五蘊惡臭的身體,到西方極樂世界得的是金剛不壞身。那個身的相好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你念《無量壽經》,念四十八願就知道了。下下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跟阿彌陀佛都相等都相同的,所以那個世界叫平等世界。所有一切世界都不平等,西方世界平等,這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真的是「即凡成聖」。
我們今天這一個決心要不要下?這真的是關鍵。是想作佛?還是想再搞六道輪迴?就在我們當下這一念。六道輪迴,實在是太苦太苦了!真正覺悟了,就是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覺悟的心,再不迷了。什麼人不迷?確確實實下定決心求生淨土,這個人不迷了,一絲毫迷惑都沒有了。這個菩提心叫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他這一生決定成功。再往下面看:
【念佛乃修行之徑路。】
我們修行的目的是成佛。從我們發心到成佛,念佛法門是最近的一條道路,沒有比這個更近了,這個要知道。古德告訴我們,學佛近路是大乘,大乘比小乘近,也就是大乘比小乘快。大乘當中,禪是近路,禪比其他的法門要快的多;禪跟淨土比,這個念佛是最近。所以也許同修看到一個小冊子,題目叫《徑中徑又徑》,三個徑字,第一個是大乘,第二個是禪,最後那個徑又徑就是淨土,就是念佛法門,所以念佛法門是真正穩當快速。
禪雖然快,並不穩當;換句話說,如果自己不是真正上根利智,參禪不能見性,甚至於參禪連禪定都得不到,這個不容易!真正得禪定的人,心地都清淨了,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所謂「八風吹不動」。你讚歎他,他不生歡喜心;你毀謗他,他沒有一絲毫瞋恚心。他的心永遠保持著平靜,這是定。你讚歎、毀謗,他不是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他照見,心地絕對不污染,絕對不動搖,這是禪的功夫。
我們想想,我們能不能做到?實在講自己可以考驗自己。我們遇到順境,生不生歡喜心;遇到逆境,有沒有煩惱?別人侮辱我們、傷害我們,我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有報復的念頭?如果有,換句話說,你的定功就沒有了;定沒有,哪來的慧!的確是非常的困難。念佛,不但是最近的一條道路,比起其他法門穩當太多了。
【持名又為四種念佛之徑路,稱為徑中之徑。】
真是徑路裡面的徑路。
【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
這個「一心不亂」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彌陀經》裡面的一句經文,但是這一句經文在梵文的原本裡面沒有,諸位如果看玄奘大師的譯本就明瞭了。玄奘大師翻譯是直譯的,原文怎麼說,他就怎麼翻譯,保存了梵文原本的樣子。羅什大師翻譯是意譯的,翻它的意思,沒有照這個經文一句一句翻。沒照這個翻,這個意譯的東西很適合中國人的味道,所以中國人特別歡喜。玄奘大師這個本子念的很不順口,所以他這個本子沒有辦法普遍流通,原因也在此地,但是他保存了這個原本的面目。
那麼「一心不亂」有沒有翻錯?絕對沒有。假如翻錯了,玄奘大師一定會為我們指出來,因為這個關係太大了。他翻的並沒有錯。雖沒有錯,但是給初學的人帶來了一些困惑,一提到念佛的標準要到一心不亂,這個我們做不到。看到這一句,對於念佛的信心沒有了。你要看到《無量壽經》跟玄奘法師的譯本,就不會有這個疑惑了。但是羅什大師翻的還是有道理,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說實在的話,都是一心不亂的。我自己沒有這個功夫,怎麼會有這個功夫?這個功夫是在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功夫只到成片。這個成片是什麼意思?就是一片,我念佛功夫打成一片;一片的意思,就是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成一片了。如果念佛,心裡面還有憂慮,還有牽掛,還有妄想,還有執著,這就不成一片了;這個念頭是雜念,不是淨念。淨念才叫一片,沒有其他的憂慮,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這就行了。
我們是這樣的功夫,沒有到一心不亂。但是在往生的時候,你一看到佛來接引你,首先是佛光注照你,佛的光明照到你;佛光一照就是加持,這一加持把你的功夫就加了一倍,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羅什大師講的沒有錯,一接觸到佛光,你的功夫就提昇了一倍。換句話說,得事一心的往生,這一加持就變成理一心了。這是說明羅什大師的譯本沒有錯誤。
可是《無量壽經》裡面的經文,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使我們一點懷疑都沒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在三輩往生佛教給我們的。這一句是淨宗修學的總綱領,不管是上輩、中輩、下輩,凡是往生的,一定具備這一個條件:發菩提心。
剛才說過了,發真正徹底覺悟之心;這個徹底覺悟,三界六道輪迴必須把它丟掉,決定不再幹這個事情了,要丟得乾乾淨淨,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一意願見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發菩提心。這個心一發,怎麼修呢?就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成了。你說這個修行的方法多簡單!這一句佛號隨時隨處都可以念,不必侷限一切的形式,這就方便了,走著可以念,坐著可以念,站著可以念,躺在床上睡覺也可以念。古大德教給我們,如果躺在床上睡著念要默念,不要出聲。什麼原因呢?出聲傷身體、傷氣。行住坐臥都可以念。
念佛也不妨礙工作,前面跟同修們說過,凡是不必用思考的工作,一面念佛是一面可以做工。如果是用腦的、用思考的,我們就把佛號放下,專門去工作;工作完了之後,把工作放下,佛號提起來,都符合一向專念。他這一句也就是《楞嚴經》裡面所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說法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
【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
真的沒有一個不往生。永明、善導都說過,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你修,修而去不了,不是佛的過失,不是經典的過失,是你自己不如法。你自己雖然念佛,你的心不清淨,這就不如法。佛號裡面還摻雜著妄想、執著、憂慮、牽掛,摻雜這些,這是你去不成的原因。如果如理如法的修學,沒有一個人不往生的。
【故更為明確簡要。】
這是講本經跟《彌陀經》兩個一比,本經所講的方法比《彌陀經》更為明確,更為簡要。《彌陀經》裡面講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乍看起來,的確還不太容易做到;而本經只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容易就做到了。
【故稱淨宗第一經。】
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們公稱的,《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
【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
沒有比這個更直截的了。這個直截是成佛,從凡夫直截成佛;方法是非常非常的簡單容易。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利濟眾生,此經為最。】
絕對的圓融,圓滿到了極處。圓是圓滿,融是融通,融通什麼?融通所有的經論,融通所有的法門;這一個法門,就是把所有一切經論法門統統都包含了,都包括在其中了,真的叫「一修一切修」,這是不可思議。
「利濟眾生」。利是利益,濟是救濟,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真正能夠幫助眾生度脫苦海,超越輪迴,圓成佛道,這個經是第一。即使《華嚴》、《法華》都沒有辦法跟它相比。
我們如果把這個事實,真正認識清楚了,我們在所有經典裡面,你選擇哪一本?所有法門裡面,你選擇哪個法門?自然就清楚,沒有懷疑,再不要去問別人了。當然取《無量壽經》,當然取「持名念佛」,這是最圓滿的選擇,第一智慧的選擇,與文殊、普賢諸大菩薩的選擇,無二無別。還會拐彎抹角嗎?
《華嚴八十卷》那麼一大堆,我要念那麼一大堆,我為什麼不念這一小本?我念這一小本,這個內容、受用、利益超過那個大本,誰不願意念這個本子,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在無量法門當中,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法門?你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就知道我為什麼選擇這個法門。別人要來問我,我也能講的出來,也讓他明瞭,這是真實的選擇、智慧的選擇。下面這一段:
【大聖垂慈,特留此經。】
此地這個「大聖」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是本經所說的,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慈悲。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兩千年,這是常常說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十八年。正法過去了,像法過去了,末法一萬年過去一千年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往下去大概還有九千年,佛法在這個世界就消失了,就沒有了。所有一切法統統都消失了,《無量壽經》還存在,這一部經最後滅,它在這個世間還能住一百年。佛說了,就在這個時候,所有一切法門統統滅盡了,這個經在世間最後的一百年,有人遇到它了;遇到這一部經,能信、能願、能念阿彌陀佛,也能往生,他的願望、他的希求都可以能夠得到,「隨意所願,皆可得度」,證明這一部經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我們要問,佛法為什麼會滅盡?這個事情就像大夫看病一樣,病人生病了,大夫給他處方下藥,藥對症了,藥到病除,他病就好了,這藥就有用。假如眾生害的這個病很重,所有一切醫藥失效了,都不管用了,治不好病了,這藥就不要了。由此可知,到末法垂盡的時候,眾生的業障非常非常重,所有一切法門對他來講統統不靈光,只有這個法門還靈,還管用。我們從佛這一段的話,能夠理解到這個法門的無比殊勝。
末法垂盡,業障深重的眾生,這個法門還有這麼大的效力,何況我們?我們今天業障沒那麼重;如果那麼重的話,怎麼可能生在這個時代,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遇到這個殊勝的法門,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就想到這個經真正名副其實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第一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第一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化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也是這一個法門,也是這一部經。
現在我們想積功累德,想做一點好事。做好事就修布施,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修布施波羅蜜,修供養。布施、供養以什麼為最?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是第一。法太多了,釋迦牟尼佛所有經典都是法。「法供養為最」,法供養當中,今天我們找到第一法,這就完全明白了。我想印經,我就不印別的經,我專門印這個經,為什麼?這個經是一切經當中的第一經。我勸人學佛,我不勸別的法門,我專門勸人念佛,我給別人介紹佛法、推薦佛法、演說佛法,統統依這一部經。為什麼?我今天才識貨,第一當中的第一!我不取這個,取什麼?自自然然就這樣做了。除非你對它不認識,你才會選擇二流的、三流的、四流的,你選不到第一;識貨的人,他就選到第一。我們同修真正有福,你才會遇到;你沒有福的話,你怎麼會遇得到?牢牢的記住,一切真實功德裡面,弘揚這一部經典的功德是第一殊勝。
現在弘揚的方法很多。印經是一個好方法,製作錄音帶、錄影帶,我們在此地講演,這一次主要的是做錄影帶,將這個音帶、影帶普遍流通,這是修布施、修法供養。布施裡面,三種布施都具足了。我們要花錢,花錢是「財布施」;印成這個經典,或者是錄音帶、錄影帶,裡面是講解《無量壽經》的,這是「法布施」;我們自己依照這個法門修學,心開意解,滅罪增福,凡是接觸到、聽到的人都跟我們一樣,這是「無畏布施」。所以一舉三種布施圓滿了,廣修供養也圓滿了,這多殊勝,實在不可思議!這是我們真正認識這一部經典,明瞭這一部經典,它有殊勝不思議的真實利益。
【又法滅盡經中,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說。】
佛講過一部小經,這個經題叫《法滅盡經》,在《大藏經》涅槃部裡面。佛在這個經裡面也說,將來佛法消滅之後,《無量壽經》還住世一百年,最後滅的,也提到這個。這個可以跟本經互相印證。
【今於末世。】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末法時期;剛才講末法一萬年,我們是生在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
【濁惡彌深。】
用我們今天的社會來看,這一句話是完全相應。濁是污染,環境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見解的污染都非常非常的嚴重。惡,是造惡業,五惡、十惡。
【眾根愈劣。】
眾生的根性愈來愈下了。實在講,不但是在學佛的來說,就是在道德上、在教育、在風俗習慣,甚至於社會的安全都比不上過去了,一年比一年差,太明顯了,也太可怕了。
【惡浪滔天,毒焰遍地。】
這兩句話,實在講,形容我們當前的社會非常恰當,我們生在這麼一個環境裡面。
【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經以作慈航。】
我們念到這個地方,不能不感激夏蓮居老居士,如果不是他用十年的時間,給我們會集這樣一個完善的經本,他這個經本就是過去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我們今天遇不到這一部經,《無量壽經》任何一個本子裡面的內容都不圓滿。雖然王龍舒有會集,彭際清有校本,魏源有會本,但是都不圓滿,都有缺陷。這在夏老居士十年功夫,普度眾生。經上講將來法滅盡,最後這個《無量壽經》還留一百年,我們相信就是這個本子。所以真正想報佛恩,要把這個本子普遍流通,我們多多來印行。
我們從六年前開始提倡這一個本子,這個本子提倡的時間不長,我是六十歲的那一年提倡的,今年六十六歲,才六年。在六年當中,我們概略估計一下,我們在台灣印的這個經,差不多將近三百萬冊,這個實在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那個時候想像當中,能夠有三十萬冊流通,我就很滿意了,沒有想到這麼大的數字。我自己印的很多,現在這個風氣開了,台灣到處都印這個經,我看了很歡喜。現在大陸也印,香港也印,新加坡也印。他們印的時候,都會寄一個本子給我看看,歡喜讚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可以說《無量壽經》的經本現在流通到全世界。這是特別留這個經。
【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
黃老居士這兩句話也是真誠之語、誠諦之語,一點虛假都沒有。佛恩德大,歷代祖師翻譯,代代相傳,在近代特別是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整理,重新編排,編成這樣最完善、最完備的一個定本;我們讀了這個本子,等於是古來的五種原譯本統統都念到了,一點都沒有漏掉了,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換句話說,在六年前看到這個本子的人不多,沒有人流通;這個本子剛剛流通的時候,等於我們就看到了,我們就接觸到了,這個因緣實在是太殊勝了、太不可思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