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  (第五三三集)  檔名:29-519-0533

  所以我在澳洲有個淨宗學院,我們淨宗學院的課程是儒釋道。從這個月份起我們增加了《古蘭經》,伊斯蘭教;增加了《新舊約》,就是基督教跟天主教。我們已經預約猶太教一位長老,他答應我了,可能在明年春天,他在我們學院開猶太教六百一十六條戒律,這個戒律就是屬於倫理道德的,裡頭也有因果。我們學各個不同宗教的精華,來豐富我們儒釋道的傳統,這是正確的,我們帶頭做。我這一帶頭,其他宗教會跟進,為什麼?他不跟進,他就沒法子跟我們往來,一定要跟進。所以宗教團結依據什麼?依據經典的互相學習,我們才真正能夠把宗教之間的矛盾化解、對立化解,自然就不會再有衝突。希望用宗教教育帶動全世界的安定和平,這好事情!我們做這個幾年,對這樁事情有了信心,我們不能搞局部,局部做好,大環境不好,影響太大,我們要做全世界的。所以每個宗教它教化的對象都是全世界,沒有局部的,這些理念都完全相同。所以我們對於佛教,佛、佛教一定要有很清楚的認識。這是我當初剛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你想學佛,你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你不認識他,你將來會走彎路,走入歧途的時候你自己不知道。所以現在宗教在這社會上,有六種不同的型式,我們不能不知道。

  當年我在美國邁阿密,講《認識佛教》,現在出版了一本書,在邁阿密講的。那個時候我曾經講到,社會上有四種不同的佛教,現在有六種加了兩種。那個時候的四種,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教是教育,佛陀教育。一定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一生從開悟那天開始,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開悟就教學一生沒有一天中斷。經上常講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那就是辦班,我們今天講辦班教學,一生當中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一生教學沒有建過寺廟,建寺廟這種情形是佛教傳到中國來才建寺廟,建寺不叫廟。寺院庵堂是佛教教學的道場,它是學校,寺院庵堂是學校,不是宗教,這裡面教學。現在寺院裡面,執事稱呼還是原先古時候的,像住持、方丈,這個名稱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主任,大學的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現在維那幹什麼?拿著錘敲大磬的,不是。維那是主秩序的,管德行的,就是教戒律這些課程的,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你看看名稱不一樣,分工性質完全相同。所以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就是把教學正規化,在印度釋迦牟尼佛當年沒有,完全是私塾教學,跟孔老夫子一樣。孔老夫子也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真正有成就的七十二個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我們也知道應該也有弟子三千,經典上記載的常隨眾,跟著佛不離開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經典常記載。臨時來參加的我相信不會少於這個人數,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應該是弟子三千。一生教學,與宗教風馬牛不相干,這些宗教裡的儀式,在世尊那個時候完全沒有。

  上課在一起,修行在個人,佛沒有教導哪個人怎麼修,沒有,只是上課,你有疑難問題你向他請教,他給你解答。因為日常生活都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世尊那個時候真的是如此,人人都能自律。所以佛門裡沒有組織,釋迦牟尼佛那麼多學生,沒有分班,沒有請哪個當班長,沒有,如果有就會有記載,沒有,完全是私塾教學。學生當中有成就的,學得很好的,幫助那個學習差的人,等於是老師的助教,這個情形有,但是沒組織,沒有建道場。我們現在想想他為什麼不建道場?他要建道場不難,家族是王族。當時印度十六大國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你說他要蓋個道場還不是很容易嗎?學生當中有做國王的,長者、大臣、富豪居士多得是,不要!為什麼不要?現在我們明白了,建了富麗堂皇的大寺廟就有人動心,想控制、想佔有,道心就沒有了,那個清淨平等覺就破壞了。不建是有道理,不建,跟著你學的人這些都有道心,他沒有企圖,沒有名聞利養可以得到。

  所以我們在此地這個小道場在這裡學習,這個小道場不是我的,香港居士們他們建立的,請我在這講經,不是我的道場。我沒有道場,哪裡請我就哪裡去,這個自在!國內有些人請我,蓋的那個照片拿來給我看,富麗堂皇的宮殿要請我去。我說:這我不能去,我一看我就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沒有住過這麼大地方,我不敢住。我說;你們要真正要請我去住的話,蓋個小小的四合院,土土的,送給人人家都不要,嫌你太不夠氣派。那是什麼?那是個平安的道場可以修道。蓋上這樣富麗堂皇每個人動心都想來要,你在那裡能住得安穩嗎?所以釋迦牟尼佛有智慧,三千年前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今天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對,他永遠是心安理得,不會受到外面境界的干擾。我們要學,學釋迦牟尼佛,不能跟世俗學,跟世俗學就完了,那你搞六道輪迴。跟釋迦牟尼佛學,這一生可以作佛,至少得作菩薩,才算是你修學有了成就。所以你想想看,認識釋迦牟尼佛多重要!

  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什麼身分?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非常熱心教導你,不收學費。咱們孔老夫子教學還收一點束脩,有一點象徵性的學費;他不要,這義務工作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沒有別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做到了。我們在《修華嚴奧旨》,賢首國師的論文,《妄盡還源觀》講的四德,他真做到了,「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佛經裡沒有一句是假話,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那麼圓滿。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習,沒有自己,自己在哪裡?宇宙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我們把宇宙看作我們一個身體,我們看所有眾生都是我們身上的細胞,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確實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時候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你跟佛的看法就相同,完全相同,真實不虛。所以這肯定佛教是教育,教育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佛陀教育。

  但是佛教在今天有變質的,有變成宗教了,變成宗教的時間不長,我們看歷史,前清乾隆時代、嘉慶時代都還沒變,寺院庵堂每天還是講學、還是上課,宗教裡面儀式頂多就是早晚課,早晚課誦這是共同科目。早晚課時間都不長,那是什麼?那是紀念老師,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是這個意思,不是拜神,紀念老師。像我們在此地學習,我們老師的照片掛在對面,我們每天在這裡學習,我們向老師鞠躬是這個意思,不忘本,孝親尊師不忘本。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搞錯,不是拜神,不是求他保佑。上課是分講堂的,所以一個寺廟裡面,首座和尚有好幾個,叫分座講經,各人有各人講堂,你喜歡學那個科目你就進那個講堂,你就跟這個老師。「教之道,貴以專」,佛門教學跟世間不一樣的,這是中國傳統儒釋道幾乎都遵守這個原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著重在開悟,著重在開悟那就一定要懂得戒定慧三學,戒是什麼?規矩,你一定要守規矩,老師教導你的,那就是規矩,你要遵守。一門深入,所以先扎根。

  

  節錄自:02-039-0085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三三集)  檔名:29-519-05336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三三集)  檔名:29-519-05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