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真正要做的是自己提升境界  (第七十一集)  檔名:29-519-0071

  這老師在哪裡?《無量壽經》就是的,《阿彌陀經》就是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經看不懂,看不懂找助教、找幫手,哪些是助教?註解經的人就是助教。《華嚴經》看不懂,找清涼大師、找李長者,他們的註解就幫助我們學習。《彌陀經》看不懂,找蓮池大師他有《疏鈔》,蕅益大師他有《要解》,幽溪大師他有《圓中鈔》。《無量壽經》,在這個本子沒有出來之前,一般人學《無量壽經》都是學康僧鎧的譯本,五種原譯本比較起來,他這個本子比較好,流通也很廣。隋朝慧遠大師有註解,他跟我們淨土宗初祖法名完全相同,廬山慧遠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所以隋朝也叫慧遠大師,在佛門裡面叫他做小慧遠,聽小慧遠就知道是隋朝的慧遠大師,看他的註解。我們在台中那個時候學《無量壽經》,這個本子還沒有傳到台中的時候,李老師講《無量壽經》就是講小慧遠的註。所以古人註疏幫助後來的同學。現在工具多了,用錄音、用錄像來講解幫助後人,那就太方便了。我們建立個道場,這個諸位要記住,印光大師這一代祖師有德行、有智慧,他老人家教導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狀況之下,建道場重質不重量,重實質不重形式。道場不要大,小茅蓬是最理想,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容易維持。志同道合的這些同學在一起共修,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求生淨土。小茅蓬住二十個人,住在裡頭的人心都清淨;如果建一個大的寺廟富麗堂皇,就有多少人在盯著想爭。

  釋迦牟尼佛清楚,所以當年一生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建一個道場,連小茅蓬都沒建過。為什麼?現在我們明白建道場就有人起惡的念頭。什麼都沒有,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你還爭什麼?所以每一個人心都清淨,沒有爭的。這個示現好,這個示現叫慈悲到極處,他真的叫代眾生苦,為什麼那麼做法?做出樣子來給後人看。我們今天的身體實在講跟佛陀不能比,跟佛的弟子也不能比,人家是長年累月,晚上就樹下一坐,不怕風吹雨打,經上講「金剛不壞身」,人家有德行。我們現在不行,我們現在到樹底下住一晚上,第二天大概到加護病房去了,沒有人家的德行。相隨心轉,人家心清淨,我們達不到那個清淨的程度,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又不能離開社會,小道場天天認真學習,把學習的功德迴向給社會、迴向給一切苦難眾生,消災免難,這個事是真的嗎?真的。佛在經上講得不錯,「一切法從心想生」,有這麼一批人以清淨心天天在做祈禱,真誠的祈禱就能產生效果,這是對社會。社會有人不相信,古今中外有很多靈驗的事跡,現在有沒有?現在也有。逐漸科學也慢慢給我們印證,證明境隨心轉,證明相由心生,真有德行他真有感應。沒有德行呢?沒有德行也得要參與社會的福利事業。外國的宗教對於這些他們很重視,他們辦養老院、孤兒院、育幼院、醫院,做得很多,我也看得很多,熱心做這些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在佛門這是附帶做的,真正要做的是自己提升境界,成就道德、成就智慧,你才能真正幫助苦難眾生,真正有能力去化解災難。

  

  節錄自:02-039-0009 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