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佛不度無緣之人  (第六OO集)  檔名:29-519-0600

  第七,「請佛住世」。這是佛陀在世的時候,請他住世的時間長,教化眾生就多。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住在這個世間,是緣分。釋迦牟尼佛當年成道的時候,沒人知道,一般人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誰知道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人知道。沒有人知道,沒有人請法,佛就走了,佛就滅度。還算是好,被四禪五不還天的這些天人看見,從天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了,沒人啟請。他們從天上下來,變幻成人的形狀,一起來啟請,請佛住世,請佛講經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接受了,就沒走。這才從菩提樹下起來,走向附近不遠的鹿野苑,鹿野苑裡面有五個人,都是他們的家族,他離開家庭,這五個人是跟隨他的,照顧他日常生活的。他就找這五個人,給他們說法。這五個裡有憍陳如,憍陳如聽到世尊說法也覺悟了,證阿羅漢果,也就是見思煩惱放下了。這請佛住世。

  佛在世間度有緣人,經上說得好,「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無緣?不相信,不懂,他不能理解,你給他講經,他不懂,不能接受,當然更不能依教奉行,這樣的人叫無緣之人。我聽了相信,我雖然不懂,我也做不到,跟佛還是有緣,這緣是什麼?緣淺,不深。能信能解,緣就深一點;能行就更深;能證,往生就是證,那叫根成熟了。所以佛到世間來,第一優先的是度成熟的眾生,他們肯定能成佛。佛在世的時候,根性利的人很多,聽佛說法,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種人有。大徹大悟,他還有些地方做不到,這叫解悟,佛住在世間幫助他提升。有些人二、三年從解悟到證悟,有些人七、八年,有些人十幾年、二十幾年都有,各人根性不一樣。所以佛教一般人,就是根性比較淺的,能信還不能理解,你看先說阿含十二年,幫助他們提升,這十二年是基礎教育,就是小乘。接著八年方等,進入大乘,就是大乘的預備班。再二十二年般若,這是純大乘,也可以說是世尊一生教學,這個科目是主要科目、核心科目,四十九年,你看這個科目就講了二十二年。最後法華八年,那等於研究所一樣,法華是歸到一乘法,就成佛了。般若是菩薩。一層一層的把人向上帶,這都是有緣人。

  不能大徹大悟,不能明心見性,也都有相當好的基礎,這些人留給誰?經上講得很清楚,留給彌勒菩薩來度。所以彌勒菩薩將來成佛,龍華三會,就是釋迦牟尼佛會上這些沒有明心見性的、沒有證果的,將來統統在那一會成就。在這個漫長時間當中,地藏菩薩代理佛來教化眾生,維持眾生這一個局面,也是慢慢向上提升,不至於退轉。地藏菩薩是以什麼為教學中心?給諸位說,孝親尊師,這個要知道。這些孝與敬,孝敬是世出世間的根本法,一切善法都從孝敬出生的,孝敬沒有了,善法就沒有了。一切法如果從孝敬上扎根,我們就曉得,這法是正法。為什麼?性德裡面的第一德,掌握住性德的核心,他怎麼會不成就?

  普賢菩薩的十願,如果說願只有這七條,這七條是願,後面三條,古大德告訴我們叫迴向。「常隨佛學」是迴向菩提,「恆順眾生」是迴向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法界,也就是迴向性德。常隨佛學這句重要,常是永遠不中斷,我們跟誰學?跟佛學,你就沒錯,為什麼?他是大徹大悟、福慧圓滿的人。從理上講,我們自性裡面的福慧跟如來的福慧無二無別,但是我們迷了,迷失了,他覺悟了,他不迷,我們希望我們自己自性裡面的福慧現前,我們跟著這個人走就沒錯。他給我們示現的,他給我們說明的,全是自性本有的福慧,這哪裡會錯得了?所以教導我們要隨佛學。佛現在不在世了,經本還在世,經本雖然多,八萬四千法門,「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今天的根性,太少了,不行,太多了,消化不了,找一個不長不短的,適合我們根性的,《大乘無量壽經》。好!我們這一生當中就學這一部經,真正學這一部經,給諸位說,十年,你沒有大徹大悟你也有大悟,比大徹大悟低一級,你有大悟,肯定有,只要你把這個常字做到,常是不能中斷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節錄自:02-039-0098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六OO集)  檔名:29-519-06001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六OO集)  檔名:29-519-06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