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九集)  2007/4/2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03-003-0049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經本二百三十二頁,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起。如果沒有經本,請看字幕就可以。

  疏【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迴來。此道嶮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眾無惡心相向。此人雖聞喚聲。亦不迴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西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此是喻也。】

  比喻說到這個地方。下定決心求生淨土的這個人,信心堅定,大師在此地說『或行一分二分』,意思就是講才肯修行。雖然修行功夫不很深,這時魔來擾亂。『東岸』是娑婆世界這些異解異行之人,或是佛門不同法門的人,或者不是佛門的一些外道來阻擾。這是比喻阻擾,來阻礙干擾,勸你不要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世界也不錯、也很好,也很值得留戀。所以勸他回來,說『仁者迴來』,勸他回來。『此道嶮惡不得過,必死不疑』,這是講異解異行這些人勸這個念佛的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個道不會成功,哪有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就?這是不能相信。總是用種種方法來勸你回頭。讚歎這個世界,或者讚美人間,或者讚美天上,這就是說沒有『惡心相向』,勸你回頭,不必要迷信淨土,不必要這樣做。

  這個人雖然聽了這麼多人在這裡障礙他,他也不回頭,對於這個世間,對於一切不同解行的這些人所說的話決定不受影響,決定不動搖信心,還是一心念佛念到底,這就對了。這一樁事,在過去《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記載得很多,那是古時候念佛往生成就的證明。即使在近代,我們親眼看到的、親耳所聽的全部都是事實,確實也不在少數。凡是真正往生,沒有其他的祕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像倓虛老法師講的諦閑老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什麼也不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三年,就真成功了。這是值得我們效法,值得我們學習的。

  底下說『須臾即到西岸』,「須臾」是很快就到達,「西岸」是比喻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我們一生念了二十年、三十年,也是須臾之間。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我們修學都不能夠成就,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被這些人障礙,真正要覺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離諸難』,真正達到諸佛如來教化眾生離苦得樂的目的,往生決定不退轉,決定一生圓滿成佛。『善友相見』,「善友」是指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慶樂無已』,「慶」是慶幸,「樂」是快樂,這種慶幸快樂我們無法想像,也無法形容。不但自己慶幸快樂,佛與大眾同樣為你慶祝。這是真正得永生,真正功德圓滿。比喻後面是「法合」,比喻的是什麼?我們前面都說出來了,底下這段文念念就好。

  疏【次合喻者。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

  『火』是代表煩惱,代表著苦。佛在《法華經》上告訴我們「三界火宅」,三界就是六道,三界都不安。譬如一間房子火燒起來了,雖然還沒有燒到你的身體,但是已經很快就要燒到了,是這個意思。欲界三種苦具足,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苦具足;色界天雖然沒有苦苦,但是有壞苦、行苦;到無色界天,這是最高級的凡夫,連身體都不要了,世俗人講的靈界。靈界沒有身體,只有神識存在,神識我們俗話講靈魂。沒有身體當然他就沒有壞苦,我們這個身壞掉的時候就有壞苦,沒有身就沒有壞苦。可是免不了行苦,所謂行苦就是這個境界他不能永遠保持,他還是會失掉,這是定功長短的問題。三界最高的天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這八萬大劫實際上就是他的定功能夠支持八萬大劫這麼長的時間,但是定功失掉了,他就又要隨業流轉,這就很可怕了。

  生到頂點,一流轉當然就往下墮落。諸位若讀《楞嚴經》,你就明白這個事實。墮落很可怕,為什麼?俗話常講「爬得高摔得重」,爬愈高摔下來愈嚴重。在三界,他是達到最高的,但是一墮落,一下就落到地獄,從最高的地方落到谷底。為什麼會墮落得這麼深?其實是這種修行人產生嚴重的誤會,他誤會四空天就是大涅槃的境界,他認為自己成佛了,這在佛門裡面叫「增上慢」。他不是真正有一種驕慢之心,就是他錯認了,錯誤認為自己成佛,實際上不是,把這個境界當作如來涅槃的境界,誤會以為自己成佛,已經達到不生不滅,這就叫增上慢。到定功失掉的時候,開始又起心動念,又要墮落了,於是他就懷疑一切諸佛所講的是假話,「我修行就已經修到大涅槃了,佛說這是不生不滅,我現在怎麼還會生滅」,這個念頭一起就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罪業在阿鼻地獄,是這樣墮落下來的。所以三界都苦,三界之中決定沒有快樂。世間人以為有樂,其實那個樂是苦暫時停一下,暫時停止就以為樂,其實這個樂的時間非常短暫,真的苦多樂少,苦長樂短,這是事實的真相。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這是我們現前生活的環境。

  疏【言西岸者。即喻極樂寶國也。】

  講到『西岸』是指西方極樂世界。

  疏【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

  這是我們內裡面生死煩惱的根源。『六根』是我們的身體,肉身,我們有這個身體才有「六根」。『六識』是妄心,迷失了真相的這個心,我們現在用的心叫六識心,分別執著。『六塵』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我們六根所對的,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這是我們生活環境。『五陰四大』是說明心物的真相。現在科學家也是這樣分法,一個分做精神,一個分做物質;在佛法裡面講色、心,色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物質,心就是現代人講的精神,「五陰四大」就是說物質與精神。

  疏【言無人空迥澤者。】

  這就是比喻:

  疏【即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也。】

  這一條是我們這一生或者是往生,或者是輪迴,重要的一個緣。你遇到真善知識,很幸運這一生就往生,脫離六道輪迴;如果遇到惡友,那就是永遠輪迴六道。善緣不容易遇到,俗話常講「可遇不可求」。凡是能遇到,說實在話,都是過去生中,就像佛在《無量壽經》上、在《金剛經》上所講的,是無量劫以來的善根福德善緣的成熟,我們遇到了。雖然遇到,就像大師在此地的比喻,水火兩河當中四五寸的白道,為什麼?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貪瞋痴慢的習氣非常重,往往這個習氣把善緣障礙住了,那才真正可惜。

  『善知識』是指遇到一些修學大乘的大德們,無論是出家、在家的善知識。真善知識是遇到一位真正修往生經的這個人,這個人是真善知識。說實在話,善知識未必保證這一生能脫離輪迴,遇到真善知識,那你這一生必定永脫輪迴。所以善知識上面加一個真字,真這個字我們不能忽略、不能疏忽看過去,這就是專修往生法門的善知識,稱為「真善知識」。

  疏【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

  這個比喻,比喻我們在貪瞋這兩個煩惱,就像一個水河、一個火河,這當中我們聽了善知識的教導,你發一點心想求生淨土。

  疏【乃由貪瞋強故。】

  畢竟貪瞋痴慢的煩惱與生俱來,習氣很重。

  疏【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

  你發心求往生的念頭很微弱,就是說這個願很弱。

  疏【喻如白道。】

  就是說這條道很小條,比喻我們這個念頭很小、很弱。

  疏【又水波常溼道者。】

  這四五寸的白道,時常被水潑到淹溼了,又常常被火燒到。這是比喻,比喻我們心裡的煩惱,貪瞋的煩惱很強,貪心起來就像水淹沒我們發願求生淨土的心,又不見了;瞋恨心起來,火燒功德林,又斷掉了。這個比喻,比喻得很親切。

  疏【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污善心也。】

  這是比喻我們凡夫的貪愛心常常生起來,貪愛心常常起來,會污染到我們的善心。有時候真正想要做一點好事,忽然貪心起來,又捨不得了,這就是你那一點善心被水又淹沒掉了。譬如說我們有些錢要做好事,捨不得這個念頭起來,一下子慳貪的心又起來,又拿不出來了,這就比喻被水淹沒,又不見了。

  疏【又火燄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

  『瞋』就是瞋恚。常常發脾氣,瞋恚心就像火一樣,火焰燒起來常常就燒到這條白道。所以瞋恚,瞋是發脾氣,已經發作出來,發在表面;恚,那兩個土字,那個心在兩個土字下面,氣在心裡面,但是表面沒有發作,那是恚,所以合起來叫瞋恚。『嫌』就是嫌棄、討厭。「瞋嫌之心」,這個心:

  疏【能燒功德之法財也。】

  我們一般說的火燒功德林。修一點點功德,瞋恚心一生起來,全部都燒掉了。從比喻當中體會這個事實,然後才曉得修行困難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疏【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迴諸行業直向西方也。】

  『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這是修行人真正把理論、事實真相都明瞭了,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自己在現前這個世間所修的絲毫善根都很樂意迴向求生淨土,不求人天福報。只有一個願望,希望這一生能往生西方淨土,把所有的善都迴向求生淨土。下面說:

  疏【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即喻釋迦已滅。】

  『已滅』是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

  疏【後人不見。】

  後來的人見不到佛,但是聽到聲音。沒有見到佛,聽到聲音。

  疏【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

  佛雖然滅度,但是經法還留在世間,我們讀到經典,佛在經上教我們這樣做,我們就好比聽到聲音沒有見到人一樣。

  疏【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迴者。】

  這比喻:

  疏【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

  這是一種障礙。第二種:

  疏【及自造罪退失也。】

  上面那種是別人來妨礙我們,我們被迷惑、被擾亂,自己退心,這是一種障礙。第二種,『及自造罪退失』,自己造作罪業,退失、退轉,這是自己煩惱習氣太重。雖然念佛,發願求生,惡習氣除不掉,造成往生的障礙。

  疏【言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

  這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功德的加持,佛來接引。

  疏【言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者。】

  這就是我們剛才所念的,這是比喻:

  疏【即喻眾生久沈生死。曠劫淪迴。】

  『曠劫』是大劫、無量劫,在輪迴生死。

  疏【迷倒自纏。】

  迷惑顛倒,自己纏縛自己。

  疏【無由解脫。】

  沒有辦法超越輪迴。

  疏【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

  『發』是發起,『遣』是送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好比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保送我們到西方。這三經就是保證書,依照這個修行就是釋迦牟尼佛保證我們往生西方。

  疏【又藉彌陀悲心招喚。】

  西方世界阿彌陀佛以本願功德加持接引我們。

  疏【今信順二尊之意。】

  這兩個字非常重要,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順從。就像大師在前面跟我們說的,佛在三經裡面,或者是包括祖師加進去的五經,五經任何一部經都可以遵循。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要照做;經上不許我們做的,我們一定要禁止,這一生才有出離的希望。如果不能『信順』,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說得不好聽是冒充佛弟子,這個罪過就非常的嚴重。如果自己欺騙自己,又欺騙別人,必墮三途。所以這裡面的事理、真相,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信順二尊」,二尊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信順他們的意思,信順他們的教導。

  疏【不顧水火二河。】

  自己縱然有習氣煩惱,不要緊,如果煩惱習氣都沒有了,那何必往生?你已經成佛了。所以念佛的人煩惱習氣常常現前,這是一個自然現象,不要害怕。要怎麼樣對付?煩惱習氣現前,不要去理會它,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這樣就對了。如果念佛還是止不住妄念,就讀經,讀經可以把妄念止住。因為讀經,一有妄念,經就會念錯。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成習慣,一面念阿彌陀佛一面打妄想,不會念錯。但是讀經,妄想就比較容易控制,因為你分心想別的地方,確實不是念漏就是念錯,所以就用這個方法。如果昏沉,昏沉也是個煩惱,雖然沒有妄想,精神提不起來,念一念就想打瞌睡,念一念就累了。這樣的情形,如果真的累了就休息一下,這不礙事,休息好了再念,這是一個方法。另外一種並不是沒休息,睡了很久,愈睡愈想睡,精神總是提不起來,這種就是叫昏沉,這在五蓋裡面叫昏沉蓋,那不是沒有休息,愈休息愈累。這種情形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一坐下來就昏沉想睡覺,就繞佛,邊走邊念佛,或者拜佛,身體有活動就比較不會想打瞌睡,用這種方法來對治昏沉。宗旨決定不離開阿彌陀佛,念念心裡有佛,這樣就對了。

  疏【念念無遺。】

  就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

  疏【乘彼願力之道。】

  『彼』是指本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度眾生成佛道。不但乘阿彌陀佛的願力,也乘本師的願力,本師的意願就是希望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不但是乘本師的願力,同時也乘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願力之道』。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彌陀淨土。所以「彼」這個字裡面的境界廣大無邊。

  疏【捨命已後。得生彼國。】

  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盡了,壽命盡的時候一定往生極樂世界。

  疏【與佛相見。】

  第一你見到阿彌陀佛,然後在西方極樂世界你有能力見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

  疏【慶喜何極也。】

  這是比喻。我們把比喻跟比喻的說法都念過去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下面這三行非常要緊:

  疏【又一切行者。】

  『行者』是指修行淨土的人,無論你是在家出家,無論是男女老少,無論是老修新學,這『一切行者』都包括了。下面教我們如何修法,要怎麼個修法:

  疏【行住坐臥。】

  這是講我們的身體一天到晚不外乎這四種方式,一個是你在走動,『住』就是站著,或者是坐著,或者是躺著,這四種叫四威儀。

  疏【三業所修。】

  前面說過了,身專禮阿彌陀佛,禮拜是身業;口專稱阿彌陀佛,稱名念佛,念佛的名號;心專想阿彌陀佛,這『三業所修』。

  疏【無問晝夜時節。】

  這就是相續。我們稱念,口稱心想,日夜不間斷。

  疏【常作此解。常作此想。故名迴向發願心。】

  這是教給我們怎麼樣修學『迴向發願』,這就叫「迴向發願」,我們同修要曉得。有人常常拜懺,一般拜大悲懺。拜懺是很好,但是很多人感覺自己業障很重,想要拜懺來懺除業障,所以懺法很多。這是一般還不是專修淨土的人,難免他會去拜懺,或是參加一般的法會,比如說放焰口、放蒙山,或者最大的水陸。真正專修念佛的人,實際上念佛消業障這個效果是最殊勝、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夠三業專精,那真正消業障。你如果拜懺,當然如理如法的拜也可以消業障,但是你對這個懺法、懺儀這些理論方法要了解。什麼叫業障也要認識清楚,不然就像你要抓賊,哪一個是賊都不知道,你要抓誰?所以要先認識什麼叫業障。業障就是我們自己心裡的妄想煩惱,你起了貪心想要控制、要佔有,貪心起來了;不順我們自己的意思,發脾氣,瞋恨心起來了;對事理不明,愚痴心起來了;對人沒有禮貌,貢高我慢,我慢的煩惱起來。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就是叫業障。不管你用哪種方法,只要能夠將我們心裡妄想煩惱消除,不要讓它再發作,這就叫消業障。所以我們可以試試看哪一種方法能夠把煩惱妄想消除,這個方法就有效。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這個原理原則我們要知道。

  要消除煩惱還是要專修才能得力,不管你修學哪一個法門,哪一部經,要專。比如你拜懺,那就專拜懺。懺也有很多種,你可以專一種。我們念佛就專心念佛。淨土,實際上古來祖師大德也是有編淨土的懺儀,但是不管拜哪一種懺,引用的經論、方式上有差別,但是原理原則都一樣,就是要消除我們內心的煩惱妄想。基本上真正的業障根源就是煩惱,就是妄想。要消除煩惱妄想要專修、專精,那就很有效,不管你用哪一種方法。果然我們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來修學,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果。為什麼?心定了,心定下來,妄想就比較少,煩惱就輕了,業障消除馬上就見到效果。所以祖師在此地一再告訴我們,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唯有從真實心中作才能見到效果,而且這個法門很快就見到效果。

  疏【又言迴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迴入生死。教化眾生。亦名迴向也。】

  這是『迴向』第二個意思。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以大悲心憐憫十方世界的罪苦眾生,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所以這是倒駕慈航,這也叫做「迴向」。這兩種迴向我們要懂,兩種願心我們都要發。後面是總結:

  疏【三心既具。】

  『具』是具足,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三心』都具足了。

  疏【無行不成。】

  世尊在本經裡面將大菩提心為我們說出來,一切大乘佛法都建立在大菩提心的基礎上。所以無論是參禪也好、學教也好、學密也好、念佛也好,如果三心不具足,你的修學就注定不成功。所以參禪不能開悟,學教不能大開圓解,念佛不能功夫成片,原因在哪裡?這三發心有問題。所以佛在前面講這三心是我們修學的正因,可見以淨土來說,這三心非常重要。

  疏【願行既成。若不生者。無有是處也。】

  你有求生的願望,又具足大菩提心,又能淨念相繼,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淨土。

  疏【又此三心。亦通攝定善之義。】

  這三心雖然是佛在散善所講的,善導大師將本經分做兩個部分,正宗分這兩個部門分做一個定善、一個散善。定善是講觀想念佛,善導大師把它判作定善,這要有禪定、要有定功,要觀想,要得定,才觀想得成。散善,這個善是講三福九品,在《無量壽經》講三輩,三輩九品、三福,這是散善,善導大師把它判作散善,菩提心在這個地方講的。『亦通攝』,就包括前面的定善,定善沒有菩提心也不能成就;換句話說,你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沒有菩提心都不能成就。

  在這個地方我們簡單做一個總結。西方極樂世界是屬於最高深的果報、最圓滿的果報、最真實的果報,求高深的佛果,一定要如理如法。要與理論相應,這是如理;要與經上所講的方法相應,這就是如法。當然他需要具備非常深厚的善根,這是修行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這些條件,我們在座同修人人都具足,如果你不具足這些條件,你就沒有緣分在空中電視台聽到這部經,讀到這部經,聽到這個法門。聽到、接觸到,這些基本條件我們都具足,真的是過去世有很深厚的善根,你才遇得到。沒有深厚的善根,遇不到,縱然看到了,他也不會來接觸。可見諸位同修,大家都有很深的善根,你才會發心聽這部經,修學這個法門,這不是偶然的。要不然街路上人那麼多,你隨便去找個人,看他要不要來聽這部經,甚至我們自己的家人,你在聽,其他的人未必要來聽,這都是事實。所以這一點我們要知道。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這三心有沒有發出來?這個大家就不一樣。誰能夠發三心,那這一生就永脫輪迴。三心一定順三法。至誠心,這是根本的根本,至誠是講真誠到極處,對佛、對菩薩、對一切眾生,對人、對事,我們就用一個真心。諸位千萬不要懷疑,我用真心對待別人,別人都在騙我,都用虛假的心對待我,我用真心對待他,我不是吃虧了嗎?我們眼前確實是吃虧,但是你能吃多少虧?後來我們到西方世界,眼前吃一點虧又算什麼!如果眼前不肯吃一點虧,來生還是要再搞地獄、餓鬼、畜生,搞三惡道,這才真正吃虧,這個帳我們要會算。眼前虧不是真正吃虧,是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一切我們守法、守規矩是持戒波羅蜜,全部都能放下是布施波羅蜜。世間人無知、愚痴,把菩薩所修的六波羅蜜認為是吃虧被人騙,這就是邪見,迷惑我們的善根,一定要認識清楚,不要怕吃虧,不要怕受騙。深心是自利之心,真實的自利。迴向發願是利他。菩薩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這我們一定要曉得。

  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