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師晨間講話—自勉於有善無惡之地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九三集) 2024/11/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493
《太上感應篇彙編》節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早上剛從澳洲回來,剛下飛機。溫差很大,澳洲夏天,我們這裡是冬天,所以我回來是穿冬天的衣服,在那邊忍受夏天的流汗。我們這次在澳洲RBIT皇家布里斯本技術學院,跟同學學習《五戒相經》,還有《沙彌律儀》。這個戒律在佛門是根本,《感應篇》是屬於戒,是五戒十善的補充說明。過去先師淨老講過,能夠落實《弟子規》、《感應篇》,再學十善業道就不難。有了十善業道,「受持三皈五戒,不犯威儀」,也就容易做得到。所以這些基礎課程,我們始終要不斷的來學習,這樣我們的學業、道業、家業、事業才會提升,才會進步。
我們上一次學習到《太上感應篇》經文:「人皆惡之」,就是造了惡業,「算減則貧耗」,人都不喜歡跟他接觸。這個惡業太重、業障太重,他散發出來的磁場也就不好,因此一般人就不喜歡跟他接近、跟他接觸。這個也是我們要對自我反省,有所警惕。
好,我們今天接著來學習節要第三條:
「行惡之人,人人厭惡。蓋公道在人,亦其良心本善處。但望推此一念,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自勉於有善無惡之地。若徒疾人之惡,而不去己之惡,豈免又為人惡哉!」
這段節要也是告訴我們,我們看到別人行惡,我們都會厭惡,我們看了討厭,不喜歡。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也是造惡業,跟他一樣,別人一樣不喜歡我們,也是會厭惡我們,這個是必然的。所以「人人厭惡」,厭惡這個惡意造惡的人,這是公道自在人心。雖然他現在做大官、做高官,他有勢力,但是他做的是惡業,一般人敢怒不敢言,但是公道自在人心,人心總是這方面非常敏銳的。
「亦其良心本善處」,公道自在人心,我們會看到人家造了惡業不好,就是自己良心本善之處。如果自己都沒有良心,沒有本善,看到別人造惡業,我們也滿喜歡的。所以這個造惡業的人,實際上別人造惡業,他也不喜歡。大家想是不是這樣?我們舉出一個例子。他去偷人家的東西、搶人家的東西,人家來搶他的、偷他的,他會不會說很高興,歡迎你來搶,會不會?為什麼會這樣?你為什麼會不喜歡人家來搶你?因為這是不合理的,這是我的東西,怎麼可以把我搶走、把我偷走?這個就是他的良心本善處,這個就是。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造惡業的人,你把這個加害到別人身上,那別人要加害你,你也不接受,你也不會說很樂意,那這個就是說明那個就是良心本善。那你為什麼不願意?就這個不合理、不可以,所以要戒。那你不接受,別人也不接受。
所以,「但望推此一念,見善如不及」。「推此一念」,就是我們本身看到人家行善,我們也很樂意、很歡喜。「見善」,我們看到別人善,也不要去起嫉妒障礙,就是唯恐自己不如人,所謂行善不落人後。當然這不是去競爭,競爭那又錯了。別人作善,那我們要效法,不是去嫉妒障礙,他是做好事,我也應該要做好事,人人都應該行善,家庭社會才會安定和諧。「見不善如探湯」,見到別人造作不善的,那我們可不要去跟他一樣,不要跟他學習。「探湯」,就好像我們手去摸開水,我們就都知道那會被燙傷的,不敢去摸。看到了別人造惡業,就像滾沸的開水,我們不能去碰的,你一去碰,你就受到傷害了。所以善跟不善,也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
「自勉於有善無惡之地」,就是自己勉勵自己能夠做到唯有善,沒有惡業,那這樣善業也就圓滿。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總是善惡夾雜,總是不純,慢慢就是惡減少、善增加,到最後,純善無惡,那這個功德就圓滿。
「若徒疾人之惡,而不去己之惡,豈免又為人惡哉!」如果一直嫉惡如仇,看到別人不好的,我們就很討厭、很厭惡;如果自己有惡業,自己不去掉,那別人不是也是一樣厭惡我們?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些都是我們時時刻刻提醒學習的地方。所以人有善事,我們讚歎;人有惡業,我們要知道避免跟他犯同樣的一個錯誤。
好,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