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善惡都沒有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第九二七集)  檔名:29-519-0927

  念阿彌陀佛,如果心心不異,就是心心都是阿彌陀佛,這個人要念多久能往生?給諸位說,一天就行,為什麼?你得一心了。你念阿彌陀佛,有摻雜雜念在裡頭,把你的一心破壞了,一會想起這個,一會想起那個,那怎麼行?所以念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戒,淨念相繼是定,六根攝不住,你一心就得不到。為什麼?心攀緣外面境界,這個境界所謂是財色名食睡五欲,五欲七情,離不開這些。這些東西破壞你念佛的功夫,也就是說破壞你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為什麼念佛?念佛就是想得清淨平等覺,把煩惱習氣統統給念掉,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以一念對治一切雜念,這是念佛的原理原則,你不能不懂。如果念佛裡頭還有夾雜、還有懷疑,那怎麼會成就?你念得再多,都叫白念了。如果這種煩惱很重,你自己清楚,確確實實念佛的時候,念上個一分鐘,裡面就有雜念加進去,怎麼辦?聽經。原因是什麼?你對於經教了解不夠透徹。經教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真相明白之後,你自然會放下。

  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佛在這個經上跟我們講得很好,現在社會大家造惡,沒有善心,沒有善念,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不是少數人,多數人,這怎麼辦?你看佛在經上教得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能怪他,他做極大的錯誤、造極大的罪業,你都要原諒他、要憐憫他,為什麼?他沒有受過教育,沒人教他。為什麼沒人教他?他父母也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你怎麼能怪他?他要不造罪業,他不就是聖賢了嗎?他不是聖賢是凡夫,所以你要原諒他,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你要好好去教導他,用你自己德行去影響他,這就對了。所以湯恩比博士說,應對現前這個社會要用孔孟學說、要用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我問過很多人,都答不出來。人家一問的時候四書五經、十三經,那行嗎?管用嗎?大乘佛法,像《華嚴經》、《楞嚴經》行嗎?所以我們提倡儒釋道三個根。

  但是從根下手做普及教育,要用什麼做理念?儒就是孔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用仁義代表孔孟,沒話說的。《論語》裡頭有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句話好!我們用這四個字,仁、義、忠、恕。恕是什麼?原諒別人,不要計較了。不管做什麼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應該的,時代造成的,原諒他,絕不計較。大乘佛法呢?真誠、慈悲,你看你用這種心態,來落實儒釋道三個根,確實能把社會救好。壞人不要去責備他,讓他自己慢慢良心發現,改過自新,不就好了嗎?不能責備,不能懲罰,要曉得,他都是好人,都不是壞人,一時的錯誤,迷惑顛倒,社會造成的。我相信湯恩比是這個意思,這真能解決問題,不能跟人對立。我是善,你是惡,好,兩個一對立,善惡要打仗,不就又造成混亂嗎?我也不要想著我善,也不要想著你惡,善惡都沒有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和平解決問題,不可以用爭論,這是聖賢的教誨,聖賢人解決事端的一種方法、一種智慧,這應當要學習。所以心心不異要保持。

  

  節錄自:02-039-0190淨土大經解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