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20/5/2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13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翻開《地藏經講記》第一百五十三頁第三行,從經文看起: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我們這節課,從這段經文看起。『一切眾生未解脫者』,這個時候佛告訴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是專指六道眾生,「未能斷除煩惱、脫離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的眾生,『性識無定』,「性」,此地不是指真如本性,「不當作真如本性講,性識指心意識,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是第六意識。一般講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眼耳鼻舌身是前五識。「六道眾生,心識習性差別太大,變化太大,前念才滅,後念又生,常常改變主意,所以說性識無定。」在六道裡面的眾生,他的性識、心意識這種妄念、妄想的起伏太大,變化太大,所以佛才說性識無定。「我們六根接觸五欲六塵,會起心動念、打妄想,這就是不定。」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根嚐到的、身接觸到的、意能想到的,這個六根對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就打妄想。起心動念打妄想,這個心就不定,沒有定。「善惡不定,一會兒想善、一會兒想惡,妄想、分別、執著猶如瀑流一樣」,好像瀑布沖下來那麼強大。『惡習結業』,「貪瞋痴結的是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業」,這是惡習。結這個惡習,現在這個習氣是惡的習氣,那當然造作惡的業,將來就受惡報。「一個念頭就要受一次報」,人生在世幾十年當中,我們造多少業,怎能不受報?」果報會隨著念頭的善惡輕重、大小、偏圓,而有不同。我們讀《感應篇》,司過之神,「隨其輕重」,隨人造的業輕重以奪人算。所以這個當中輕重,業比較輕、比較重、比較大、比較小,比較局部的,還是全面的,這個差別都很多。
『善習結果』,「造善業得人天小果,不出三界」,我們一般講人天福報。『為善為惡,逐境而生』,「人為什麼會造善造惡?阿賴耶識儲藏的善惡業習種子,永遠不會消失,遇緣就起現行」,遇到外面的緣,就把我們阿賴耶識善惡的種子勾引出來。遇到惡緣,就把我們惡的種子就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不能控制,沒有定力與智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選擇環境就非常需要,也非常重要。你要多親近善人,親近德行比我們好的人;你要親近善的環境,不要去接觸那些不好的環境。我們去接觸善的環境、惡的環境,我們凡夫肯定都受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選擇善的環境,對我們成就德行,成就我們的善行有幫助。如果你去選擇一些惡的人,惡的環境,我們肯定也會跟著學壞,我們也會受影響。因為我們阿賴耶識善惡種子都有,遇到惡緣,惡起現行;遇到善緣,善起現行。所以孔子在《論語》當中也講「里仁」,里仁就是你住的這個地方,你要選擇。所以孟母三遷,為什麼要搬三次家?為了要選擇好的環境,讓她的兒子能夠學習到聖賢的教育,這個就不能不選擇了。所以我們大家在一起,依眾靠眾,大家來共修,對我們凡夫來講,是很有需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現在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我們是六道生死凡夫,自己做不了主,自己不能控制,沒有定力,也沒有智慧。
「智慧是觀察明瞭,定力是不受誘惑,有定慧,到這個境界才不造業。」你有定功,你有智慧,這個善惡的境界,對你來講都不受影響。必定要有這個功夫,才能去接觸。特別是不好的環境,你到那邊你去幫助那些人回頭,自己不受影響,這樣是可以。如自己去了,要去幫助那些人,自己反而被拖下去,那就不行。必定要衡量自己的定慧,到底到什麼層次,到什麼境界,你去接觸一些不好的環境會不會受影響?受影響的程度有多大?這個自己都要去衡量的。所以有定慧,這個人在境界上他才不造業。「境界為緣,迷惑的人在境緣中造業;覺悟的人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道業。外面境界的是非善惡不能辨別清楚,佛教導我們一個原則,用純善之心,來看人事物。看到善人、好事,是佛菩薩做正面示現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是佛菩薩做反面示現來警策我們。」「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如果我們從這樣的心態來看,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生成佛,他修行的理論就是依據這個。所以沒有一樣「不是佛菩薩大權示現,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才能接受如來的真實教誨,一生圓成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做好的示現,令眾生覺悟回頭。」
『輪轉五道,暫無休息』,「輪轉」就是輪迴。「五道」,就是沒有說阿修羅道,單指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一般經講的五道;「除了地獄之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可以不說」。「說五道、說六道」,意思是一樣的。六道,人道有阿修羅,畜生道有阿修羅,鬼道也有阿修羅,天道有阿修羅,說六道,是把天道的阿修羅把他列為一道。所以講六道,這個阿修羅是指天道阿修羅,這是六道。《楞嚴經》講「七趣」,就是七道。《楞嚴經》不但加上阿修羅道,《楞嚴經》還加一個仙道,修仙的,它講趣,那個趣就是道。所以六道也有叫六趣的,跟六道是一樣,翻譯經典的法師用的字不一樣,意思是一樣。「輪轉五道是講生死輪迴,這裡死了」,又到那裡去投胎,「生死疲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無止息,苦不堪言」。所以生死,他不是一次就結束。所以有很多人他覺得這個世間很苦,他自殺了,以為自殺,一死了之,死了,就不用受苦,這是完全搞錯。死了就不得了了,後面還有,沒完沒了,不是死一次就沒有了,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真的沒完沒了,苦不堪言,這個事情沒有停止的。所以《八大人覺經》講,「生死疲勞」。生死這個事情在六道裡面,你沒有得到解脫,疲勞就是說,你從來就沒休息過,沒有暫停。
『動經塵劫』,就是指在六道輪迴流轉的時間之長,就是很長時間。『迷惑障難』,「障是二障(煩惱障、所知障)、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難是八難」,遭難了,「不得遇佛、不聞正法之八種難」。第一個是地獄,第二餓鬼,第三畜生,三惡道雖然有佛在裡面化身來度三惡道的眾生,可是很難度,不容易這三類眾生妄想分別執著嚴重,見佛聞法他有障礙,有困難,這個難就是他有困難,佛給他講經說法,他也聽不懂,也聽不進去。我們在經典上也看到佛菩薩都到地獄度眾生,到地獄度眾生,還是要先度那些有善根的地獄眾生;如果沒有在佛門種善根的,也很難度。所以這三種。
第四是北俱盧洲,北俱盧洲也是屬於人道。我們現在在地球上的人類,在經典上佛給我們講,我們這裡叫南贍部洲,我們人的形狀,頭就像地球一樣。另外還有西牛貨洲、東勝神洲、北俱盧洲。西牛貨洲的人,他的頭部就像月亮,半月形的一樣。統統是人道,四大部洲都是人,但是同樣屬於人道,不一樣,福報也不一樣,身體形狀也不一樣。在四大部洲,就是北俱盧洲的人福報最大,他的壽命最少一千歲,他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很享受,跟天人都差不多,在人間享天福。既然他福報那麼大,怎麼說他是八難之一?在中國寺院,我們常常看到,在我們台北松山寺也有,天王殿進去,後面有一尊韋馱菩薩,韋馱菩薩上面有個匾,都會寫著「三洲感應」。不是有四洲,怎麼只有三洲感應?三洲就是現在我們地球屬於南贍部洲,再來東勝神洲,再來西牛貨洲,這個三洲的人道有佛法,所以有佛法,韋馱菩薩就要去那裡護持。北俱盧洲沒有佛法,所以他就不用去那裡護持了,因為那邊沒有佛法。為什麼那裡沒有佛法?你說三惡道很苦,罪業太重,聞佛法有困難,這個我們可以理解。那邊的人,在人道裡面他是最享福的,福報最大的,怎麼那邊沒有佛法,佛不去那邊度眾生?佛在《四十二章經》也講,富貴學道難,還有貧窮學道難。三惡道就像貧窮,貧窮學道難,就是他肚子都吃不飽,他怎麼有心情來聽你講經說法,所以對他來講有困難。但是很有錢的人,富貴,他很享受,他學道也難。為什麼難?迷了,迷在富貴裡面,吃喝玩樂,他很享受,他覺得他現在很好,他沒有必要來學佛。所以我們不要說到北俱盧洲,不要說到三惡道,就在我們現在人間,富貴人家要學佛,你看有多少?你請他來聽個經,他要不要來?他肯定跟你說我很忙。像有些窮困人家,我要工作,我要上班,我沒賺錢就沒得吃,他也沒辦法來。能夠學的,就是小康家庭,他就能學,他也感受到苦,也沒有苦到那麼苦。在六道裡面,人道算是小康。所以佛在六道示現成佛,都一定到人道來示現,他沒有在天道示現就是這個道理。
北俱盧洲的人他很享福,他不想學佛。現在北俱盧洲的人,我們看不到。但是我們在南贍部洲,就在我們這個地球,也有一些國家地區,你覺得不錯,它那邊風景很好,生活水平也很高,但是那邊沒有佛法。特別在歐美,有一些地方很好,但沒有佛法。雖然生活物質條件,空氣也好,種種的也好,但是在佛經講,那都叫邊地,他學佛有困難。你不能聽聞佛法,不能接受佛的教導,你就遭難了,你還以為在享福。所以我們人道福報都無法跟北俱盧洲的人比,你怎麼跟他比?你都迷了,那何況你到北俱盧洲!現在外國有些好的地方,人家拼命趕快跑過去了,不要說到北俱盧洲,你一去,你就迷了。你帶小孩子去外國,學的都是外國文,他中文看不懂,你佛經拿給他看,他也看不懂;講了,他也聽不懂,你說他不遭難,誰遭難?做父母的還以為我對孩子好,那真的是給兒女、子孫造成學佛、學中國傳統文化嚴重的障礙。所以北俱盧洲福報大,人道,我們這三個洲加起來都沒有它一洲福報大。你看,佛講,那是八難之一。所以富貴學道難。
「五、長壽天(無想天及四空天,沒有佛菩薩教化)」,它也遭難了,就在那邊耽誤時間。無想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多長?八萬四千大劫。一個大劫時間怎麼計算?就是我們這個地球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劫,就是說我們這個地球成住壞空八萬四千次。你說一次的成住壞空就多長的時間?八萬四千次,你說他那個壽命多長?但是遭難了。這麼長的時間他不能聞法,不能聞法他就沒有解脫的機會,就沒有這個機會,所以他在這段時間他就遭難了。第五個是長壽天。
第六、「盲聾瘖啞」,六根有缺陷的,眼睛看不到,經文他看不到;聾,他有問題沒辦法問;瘖啞就是啞巴,講話講不出來。看不到、聽不到、說不出來,雖然能接觸到,他有障礙,盲見不到佛像,聾聽不到講經、念佛,瘖啞(就是啞巴)有疑問他也不能問。這是第六種障難。
第七、「世智辯聰(雖有世間聰明才智、辯才,但他不接受,不相信)」,他也遭難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我們這個世間當教授的,拿到博士學位,拿到諾貝爾獎的,他遭難不遭難?他如果不信佛法,他就遭難了。為什麼?因為你不讀佛經,不讀聖賢的經典,你就沒智慧。聰明才智叫世智辯聰,世間的聰明才智叫世智辯聰,不是佛經講的般若智慧。世智辯聰,他學了這些,他就不相信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他不接受,他不相信,他就遭難了,他有這個障礙。這是第七個。他有世間的聰明才智,他也有辯才,他的口才很好,但是他不能接受佛在經典講的這些道理。他也不相信佛講的,比如說,佛說有六道輪迴,他根本就不相信,他說那個沒有科學根據,他相信科學,不相信佛菩薩講的,他就遭難了。
「八、佛前佛後(佛前是佛沒有出世之前,佛後是佛的法運終了之後)」,我們如果在那個時間出生在人間,那聞不到佛法,眾生沒有聞佛法的機緣。所以我們生到人間來,雖然我們現在是生在佛的末法,但是我們不幸當中還是很慶幸的,我們還能聞到佛的遺教,佛遺留下來的經典。所以佛門有句話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確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要輪迴到人道來做人,這個很難,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三惡道。所以古大德講,「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墮三惡道,時間都很長的,像家鄉一樣,長住,長期都住在三惡道,偶爾到人天道來透透氣,出來旅遊、觀光,沒多久又回去了。這個《地藏經》後面都會講到。地藏菩薩好不容易把地獄眾生度出來,怎麼一下子又回來?所以三途是家鄉,人天是客居。如果沒有超越六道輪迴,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很短暫,所以我們一定要求出離六道生死輪迴。在我們末法時期,唯一能在一生當中超越的,就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只有這個法門才辦得到,其他都很難。得到人身很難,聞到佛法就更難了。如果你得到人身,沒有佛法,那不是遭難了嗎?雖然人道要得解脫是最容易的,但是沒有佛法,沒有因緣遇到佛法,那也是空過了。所以這是講八難,三途八難。
「由於無始以來,流轉生死,不能斷諸惑、業,致使造惡業、受苦報,經歷塵劫而難脫離。」這無始劫以來,我們流轉生死,我們就是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惑業苦,迷惑、造業、受苦,惡性循環,所以經歷很長的時間都沒有辦法脫離。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這是佛用比喻。『魚』,「比喻六道眾生」。『網』,「比喻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在造。『脫入暫出,又復遭網』,「比喻生死輪迴」。「六道眾生性識無定」,好像魚游於大海,「沒有一定的方向目標」,常常游入羅網之中。這個網就是捕魚的人撒的網,常常游到那個網裡面去,那就遭難了,「身心永遠在受折磨,苦不堪言」。用這個魚跟魚網來形容比喻,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就像那個魚遭遇到那些羅網,要被捕殺了。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情執是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因。」「六道眾生性識無定,情愛亦無定,不可當真,若錯認虛情假意以為真」,則生死輪迴就很難解脫。所以我們世間人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把這種情愛以為是真的,不知道生死輪迴根本的業因就是情執。「佛菩薩的慈悲是真情真愛,永恆不變,清淨平等」,那是真的。會變的,是假的;不變,是真的。「我們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看破、放下,首先要把世間虛情假意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提起諸佛菩薩的大愛,你能捨己為人,什麼都能犧牲、捨棄,為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效法地藏菩薩。」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大慈大悲,「掛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眾生」,特別在六道受罪苦的眾生,在六道裡面往來不息,「生生死死」。佛很憂念,眾生還沒有得到解脫,很苦。
「我們今天憂念的是一己之身」,這個是錯了,這是我們一般人,大部分是這樣的念頭,只是憂慮自己。「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我們憂念我們這個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是無常的,不能永久存在的。實在講,剎那剎那在變化,只是短暫性的一個假相存在。實際上剎那都在變,所以這個身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的。身外之外,更是不可得,我們得不到。我們這個身體,我們身外之物,實際上只是暫時我們能夠使用支配而已,我們肯定得不到,也控制不了。「諸佛菩薩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要認真學習,依教奉行。」那諸佛菩薩,什麼叫真實?佛勸我們,真的我們要去求,假的要放下。那什麼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往生到西方,蓮華化生,永遠不會死,那真的。永遠沒有生老病死,金剛不壞身;住的環境也永遠沒有變化,無衰無變,那是真的。真的,佛叫我們去求,求生淨土。在娑婆世界,六道裡面,這些是假的,佛勸我們要放下,那你得不到的。但是我們凡夫就認假不認真,問題在這裡。所以要回頭覺悟,聽佛的勸告,我們這一生就得救了。所以我們要深信,諸佛菩薩一切都是真實,要認真學習,依教奉行。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汝既畢是往願』,這是佛對地藏菩薩講,你既然發願完成往昔的大願。『累劫重誓』,地藏菩薩發的誓願很重,多次發這個誓願,這兩種意思都講得通。「地藏菩薩發度眾生的願不是在今天,無量劫前他就發這個願,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而且多次重發」,多次重新發願。發什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是天天念四弘誓願,我們做法會,三時繫念每一時也都要念一遍,這個我們只是念,不是發,這個我們要搞清楚,口頭上念,心裡還沒有發這個願。這個願如果真的發了,「你就不是凡夫,而是發心住的菩薩」,圓教初住位的菩薩,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我們仔細觀察,四弘誓願是不是地藏本願?是,一點都不錯」,而且是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本願。一切諸佛菩薩,每一尊佛菩薩他發的願都有不同,但是都是根據四弘誓願來發的,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總願。「今天在忉利天宮地藏菩薩又發願,接受世尊的付託,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佛看到他直下承當,也就很安慰,不再顧慮、牽掛。」世尊在此地說這個話也是讚歎地藏菩薩。
「其實全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薩。」為什麼不用佛身出現在這個世間,「繼續給我們說法?不行」,用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有一定的時節因緣,「這些眾生性識無定」。「如果佛久住世間」,佛都示現在那邊不般涅槃,那我們這些眾生看佛看久了,會怎麼樣?懈怠、懶散,他也不會珍惜,「認為今年不學」,過兩年再學也不遲,反正佛他都長住。「如果佛馬上要滅度,他就緊張,趕快學,不學就沒機會了。」「所以佛示現滅度、示現住世」,都是度眾生的善巧方便。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摩訶薩』,是大菩薩,「地上菩薩」,登地的菩薩;「不加摩訶薩,是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的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慈悲,明知故問,這是利樂有情問」,不是他自己不懂,是看到眾生不懂,代表眾生來請問佛,「為未來學習本經之人而問」。沒有參加地藏法會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對菩薩的讚歎總不免有疑惑,「地藏菩薩究竟有何願、有何德行,值得世尊如此讚歎?」請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世尊未開示之前,這幾句話誡勸菩薩,實在講就是誡勸我們現前大眾;我們能不能聽懂佛的意思,關鍵就在這八個字」。「諦是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用真誠心聽就是諦聽;換言之,聽法時心中不許有一個妄念。」『善思念之』,「善思是諦聽之後有悟處,悟了之後要念之,念是行,念茲在茲。這八個字是我們聞法必須具備的心態。」再看下面經文: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這是先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讓我們了解,進而起信、發願、仿效。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修學的因緣,事跡無量無邊,此處是講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無量阿僧那由他不可說劫』,「時間太久了,是天文數字」。『爾時有佛』,「在久遠劫前」,有一尊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一切智成就是佛的別號,一切智慧成就了。從如來往下是佛的十個通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佛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稱說不盡,歸納為十個。」
『如來』,就是「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成了佛都平等,「樣樣平等,完全相同」,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是從事上講」。「《金剛經》云: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就是真如本性」,我們的自性,「所有一切諸法與真如本性統統相應,諸法一如、不一不異,即稱如來;這是如來另外一個意思,「這是從理上講」。前面是從事上講,從事相上講,這是從理論上講。所以,如來,過去有一些人也沒有聽經,也不懂如來的意思,都是看小說,看《西遊記》,哪一尊佛最大?如來佛最大。其實沒有聽經,都會有很多錯誤的一些看法。如來,從理上講,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有真如自性,每一個人都是如來。
『應供』,「應當接受人天、一切眾生的供養」。這是他有資格接受人天供養,應該接受供養。「佛是真實究竟圓滿之善人,究竟圓滿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一切世間眾生的好老師」,應當接受眾生(大家)的供養,這是應供的意思。
『正遍知』,「遍是普遍,知是無所不知,正確的遍知一切法」。「正遍知就是全知全能。實在講,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佛才是全知全能。」「佛是誰?佛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是真正的全知全能,因為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自己心變現出來,哪有不知道的,哪有不能做的事情?「如果我們自己心性完全顯露無遺,對於整個的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確實是正遍知。」所以《圓覺經》佛跟我們講,在幾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下幾滴雨,都清清楚楚,這是舉出一個例子。為什麼知道那麼清楚?因為都是我們自己心性的東西,心性恢復了,哪有不清楚、不知道的,所以正遍知的確是每一個人都有。『明行足』,「明代表智慧,行代表修學,足是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是性德,行是修德,性修圓滿。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圓滿。」我們自性有般若智慧,這是性德,我們本來就有,叫性德,本來就具足的,沒有絲毫欠缺的。但是我們有,你現在要去修,把它開發出來。這個就好像我們家裡地下藏了很多寶藏,如果你沒有去把它開啟,把它開發出來,寶藏有,藏在地下,現在你用不到。我們的真如自性就像地下的寶藏一樣,你要用修德去把它開發出來,你就得到受用了。
『善逝』,「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凡夫住生死」,我們住在六道生死輪迴當中,「死了再投胎」,投胎之後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再去投胎,再生,這個不善,這個太苦了;「二乘住涅槃,墮無為坑」,也不善。二乘就是聲聞、緣覺,小乘的聖者,他修行脫離六道輪迴,但是他就不度眾生,他就安住在涅槃,所以佛呵斥,墮涅槃坑,墮到那個坑裡面,不出來度眾生。所以這個也不善,也不圓滿,只有自度,沒有度他。「佛菩薩不住涅槃,隨類化身」,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住生死,雖然現種種身度一切眾生,一塵不染,於事相上不執著,心上不落痕跡」。「諸佛菩薩生死、涅槃二邊不住,二邊圓融,真正入大涅槃。」這就是《金剛經》講的,「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所以《金剛經》這種修法非常非常巧妙的,你不斷度眾生,但是你的心不著相,不著度眾生的相,二邊都離,二邊都修。所以,二邊圓融,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才是真正入大涅槃。
『世間解』,「世間小至六道,大至十法界,乃至世出世間,盡虛空遍法界,佛無一不解,故稱世間解」,沒有一樣不了解的。
『無上士』,「士是知識分子,讀書明理,佛達到登峰造極,故稱無上士」。
『調御丈夫』,「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眾生的心,能幫助眾生斷惡修善,令得大涅槃,這就是調伏制御」。「丈夫即大丈夫,與英雄之意相同;別人做不到,他能做到,稱為大丈夫。佛是調御丈夫,能夠調伏九法界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此名號是從佛教化眾生善巧方便的德能上建立。」
『天人師』,「師是師範,他是六道、十法界一切有情的表率、模範」。
『佛』,「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也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
『世尊』,「具足前面這十個德號,有這樣的智慧德能,為世出世間眾生所尊敬,故稱世尊」。「世尊是總號,其餘十種是別號。」
『其佛壽命六萬劫』,「一切智成就佛的壽命有六萬劫」。「那個時代的人民福報大、壽命長,佛才會示現長壽。」「釋迦佛在古印度示現的壽命是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算是虛歲八十歲,「與世間人壽命差不多」。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經文,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