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見像聞名得福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十五集)  2020/9/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55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五百九十四頁,從第二行經文這裡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

  「這是世尊讚歎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與我們世間的眾生確實有大因緣,「十法界眾生,尤其是六道罪苦眾生」,遇到大災難的時候,只要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就能脫離災難。「乍聽好像是迷信,其實是有理論根據,最重要的是『一心稱念』,才能化解災難。災難怎樣形成?是一些惡念、惡習波動現前,所呈現的現象。」這是災難的一個原因,眾生有惡念、惡的習氣,造惡業,這些產生惡的、不好的波動,這些波動現前就是災難。惡習、惡波所呈現的現象,我們現在看到天災人禍。「一心稱念,心是清淨平等的」,一心稱念,這個心當下是清淨平等的,清淨平等的心念散發出來的波,與起伏不定的惡波互相干涉,互相交融在一起,這一股清淨平等的淨念把惡念、惡習的波給它減弱了,災難就能化解,就是這個道理。現在這個道理科學家也證實了,念頭會影響環境,現在也有科學根據了,所以這個有它的理論基礎,不是迷信。「一心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波動是妄心,我們用真心能把妄心化解」,妄心就是惡念、惡習,這些都是妄心所生出來,把妄心化解了,「災難就消除;一心所現的是諸佛菩薩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安定的、和平的、吉祥的、安樂的」。不能一心,佛菩薩加持不上;念到一心,就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是我們看到經典都是講一心,我們念《彌陀經》,「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念到一心不亂,跟阿彌陀佛就感應了,佛就能夠加持得上,災難也就化解了。

  「聞名見形是緣」,這是因緣,能夠聽聞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像,有這個緣。「『戀慕』是向佛菩薩學習,依教修行。」要怎麼學習?都在經典裡面。觀音菩薩有觀音三經,我們要學習觀音菩薩就要學習觀音三經,這三部經典都是教我們怎麼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讚歎』是稱揚諸佛菩薩,把佛菩薩介紹給大眾」,就是弘法利生。「這樣的人,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於無上道必不退轉』」,這是講將來的果報。到最究竟圓滿的果報就是成無上道,成無上道必定不再退轉了,這是講果報。「『常生人天,具受妙樂』,這是講還沒有發心出離六道」,他還沒有發願要成無上道,還在六道裡面,在六道裡面他也絕不墮三惡道,享受人天妙樂,「人天裡面一定遇到善友、好老師給他做增上緣」。像我們現在講遇到善知識,我們淨老和尚、雪廬老人,包括北京的黃念老,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這些好老師,這些統統是善友。善友來做增上緣就學好的,不學壞的,當然他就不會墮三惡道了,不墮三惡道必定是在人天受勝妙樂。『因果將熟』,因果將熟就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覺悟到天上人間福報也不究竟,也不可以永久的享受,往往享福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造業。「他能捨棄自己的福報,專修淨土,那就『遇佛授記』」,就成無上道,作佛去了。人天福報,的確享福很容易迷惑,迷惑又造罪業。我們看到現前社會上很多大福報的人,過去生修的,這一生享福,不知道繼續修善業,往往福報現前人就迷糊了,迷惑、糊塗了,以這個福報來造罪業,將來福報享盡要墮三惡道。所以真正覺悟了,知道六道裡面人天福報還是不究竟。真正要得到解脫,唯有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唯一的捷徑。因緣善根成熟了,他才會想出離六道;因緣還沒有成熟,他還不想走,不想離開六道;不想離開六道,菩薩也加持,讓他不墮三惡道。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

  「觀音菩薩的慈悲與地藏菩薩沒有兩樣,都是憐憫苦難眾生。天龍八部不聽經聞法也會造罪業。世尊在此教導觀音菩薩,也就是教導與會大眾。」

  【汝當諦聽。吾今說之。觀世音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這段是講天人,天人他的壽命快到了,福報快盡了,福享盡了有五衰相現前。「生天,天人雖然有福報,福享盡就死了。天人如果福報不是很大,臨終時阿賴耶識裡的惡習種子還會起現行,就會墮惡道。」從天道死了之後就直接墮到三惡道去,這個經典上都有講到,那是過去生惡業,果報現前了,他就墮三惡道。『五衰相現』,這是天人壽命將盡的時候身體所現出的五種衰相,這五種衰相有分小五衰跟大五衰。小五衰,第一個是「身出惡聲」,身體發出不好的聲音。第二是「身上的光微弱」,天人都有光,現在小五衰現前,那個光就減弱了。「三是洗澡水沾在身上」,天人洗澡,他水不沾身上,但是小五衰的時候洗澡水它會沾在身上。第四是「在境界裡起微細的貪戀心」,貪戀就是捨不得、放不下,有一點染著、污染了。第五是「有眨眼的現象」,平常天人不眨眼的,小五衰相現前,他會有眨眼這個現象。這就是天人他福報快要享盡了,小五衰相會現前。這個時候如果有緣遇到佛菩薩、大善知識,遇到佛法,「能懺悔皈依,依教修學」,天人他就能增長壽命。大五衰,第一個是衣服染灰塵髒了;第二個是帽子上的花枯謝掉了;第三是身體會流汗(天人平常他不會流汗的);第四身體有氣味,不好的味道;第五是坐立不安,這是大五衰現前,就是天人的壽命將盡了。「這是他感到最苦惱的時候,因為天福享盡,多半是往下墮落」,他沒有提升,是往下墮落。「欲界天、色界天,天福享盡,還有不少到人間來的,帶著天上餘福到人間享受榮華富貴。如果不繼續修善,無始劫的惡業現行」,沒有繼續修善,沒有福報了,無始劫過去造很多惡業起現行了,果報現前了,天人一命終就墮三惡道,就往下墮落了。『或有墮於惡道』,天人死了之後墮到惡道去了。「四禪天、四空天,天人壽命盡,多半墮三途,所謂爬得高、摔得重。」這個在經典上都有講到,的確是這樣。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

  「天人在五衰相現前時,如果緣分好,見到地藏菩薩形像,或是聽聞地藏菩薩的名號,『一瞻一禮』,一是一心、真心,真誠心瞻禮就具足懺悔、禮敬,『是諸天人轉增天福』,業障消除,福報就現前,延長享受天福的時間。」最殊勝的是『永不墮三惡道』,永遠不會墮三惡道。生生世世都能斷惡修善,就不會墮三惡道了。這是得到佛菩薩的教導、加持。佛菩薩對眾生的加持就是教學,教導眾生斷惡修善,這就是佛菩薩的加持。

  【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見聞菩薩、瞻禮菩薩的福報很大,就是我們見到地藏菩薩,我們一心瞻禮、一心來供養。見聞瞻禮的福報就很大了,如果再加上供養香花、衣服、飲食,獲得的福報當然就更大。『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香。「絕不是我們帶一點香在佛菩薩面前燃香供養,這只是形式,要從形式中體會實質,能遠離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才是真正以香供佛。」所以香來供佛,它是表法的,我們要懂得表法的意義,從這個意義當中去修學,才是真正的供養,才是真正以香來供佛。「『花』表六度萬行,『衣』表忍辱,『飲食』表法味,『寶貝瓔珞』表莊嚴具。能依照這些方法來修學,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下面引用《科註》講的:「今獲功福正與般若相應,故知虛空無量無邊。」「與般若怎麼相應?《金剛經》教導我們:菩薩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積一切善法,修的善事雖然小,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離相修福,他就超越了,就是功德;如果著相修善,獲得的福報很小,變成人天福報了。「由此可知,拓開心量就是修學大乘的人重要的課題。心量不能拓開,成就遠遠比不上小乘。小乘人縱然不能證果,但是他決定獲得人天福報。大乘人如果不能放下身心世界,念佛就不能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放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與般若相應」,跟《金剛般若經》講的相應,「那時真的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往生才真正有把握」。「往生沒把握,是你對世間有牽掛」,有留戀。只要有一絲毫的牽掛、留戀、貪戀,就障礙往生;必須把世間這些,自己的身體、心裡的牽掛,這個世界全部捨得乾乾淨淨。「你有多餘的,一定要懂得布施,利益眾生。把自己的福報與一切眾生共享,你的福報就大了。」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

  「這是講轉臨終時的惡業。佛家常講:死生事大!人不是死了就一切都沒有了,死後到哪一道去受生才是真正的大事。」我們現在講往生,死了以後我們下一個階段要往生到哪裡?往生到哪一道?「明瞭因緣果報的人,在世間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就會收斂一些。」如果不明瞭因果、不相信因果的人,他就不會收斂,他認為造惡業也沒有什麼惡報,他認為佛經講的都是迷信,他不信,他就不會收斂。如果相信有三世、六道輪迴、因果報應的事情,多多少少就會收斂了。「『未來現在』,把未來放在前面,當時法會大眾擺在第二」,可見本經實際上是對我們現在人講的。『諸世界中』,不只我們娑婆世界,「顯示出地藏法門盡虛空遍法界,與淨土經、《華嚴經》無二無別」。「『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聞是聞慧,不是隨便聽到,一般人在這裡錯會了意思。菩薩三慧是建立在三學的基礎上。現在有許多人念《地藏經》,依《地藏經》修行,得不到經上所說的果報,於是說《地藏經》不靈,謗佛謗法。其實是他錯解如來真實義,不是經不靈。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是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福做到了才是世間的善人,善男子、善女人。「入佛門的標準是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具足第二福,聞慧才有基礎。」就是第一福、第二福,聞思修,聞慧才有基礎。「修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之後才有聞思修三慧。此地之『得聞』是菩薩聞地藏菩薩名,一聞名就與全經相應。地藏菩薩是此經的名字,聽到菩薩名字,全經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同時都能現前,才能悟入境界。」

  『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在經上講,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斷見惑了,思惑沒斷斷見惑。斷見惑,還在六道,但是在六道決定不墮三惡道,永不墮惡道就是在小乘是證須陀洹果、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此地說聽到地藏菩薩名就證初果,在大乘圓教就是初信位的菩薩,超凡入聖。因為你沒有證到初果或者初信,還是會墮三惡道;證得初果,永遠不會再墮三惡道。初果就算是聖人了,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已經是聖人了。在《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證得初果的人,他天上人間最多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他就超越六道。也就是給我們說,只要證得初果,出離三界他可以預期,他有時間表了,還沒有證得初果之前沒有時間表。這裡講,他怎麼會一聽地藏菩薩名號就能入這個境界?「中國過去禪宗的許多公案,不一定是聽佛名、菩薩名,很有可能他見到一樣東西,或聽到一種聲音豁然開悟」,他開悟了,開悟是契入自性的境界,那就契入了。「教下比宗門容易」,教下就是教科書,依照經典來修學的;宗門是開始不用經典的,開悟才能看經典,「但是教下的悟入沒有宗門那麼徹底」,它指的是教下是漸悟,宗門是頓悟,但一悟就是單刀直入,一悟就是見性。教下你可以頓悟,如果不能頓悟,你可以漸漸的悟。漸悟,比如說你證得初果他也是悟,但是不徹底,還有很多層次。這是教下它方便的地方,你沒有辦法頓悟,但是你可以漸悟;宗門不行,你頓悟不了,你就是漸悟也達不到,這個方法不一樣。所以教下比宗門,這樣比較起來,我們大多數人比較容易修。

  「這個地方悟入的時候不見得是見性」,只證得初果須陀洹,達明心見性還很遠,「但是一念想到經教中的教誨,能夠當下懺除自己的業障,能夠發心效法地藏菩薩的行誼,這就入初信菩薩位」。初信菩薩位,在斷德上來說,與小乘初果須陀洹相同,雖然未出離六道輪迴,決定不會再墮三惡道,因為三惡道的緣已經斷了。「三惡道的緣是貪瞋痴。這個人念念想菩薩,念念效法菩薩,貪瞋痴慢疑這個心斷掉,真的沒有了,念念與清淨、平等、覺、慈悲相應。迷的人起心動念沒有忘記自己,總是以自己為本位,這是執著,放不下。」這個世界災難這麼多,眾生這麼苦,覺悟的人起心動念:我們如何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拯救這個世界的災難。「我們自己智慧、能力不夠,起這種心念不就是打妄想嗎?沒錯,是個妄想。如果是真心想這個問題,自然就得佛菩薩加持。我們沒有智慧,佛有智慧;我們沒有能力,佛有能力。我們以真誠、清淨、平等、覺心,以大慈悲心為社會、為苦難眾生」,發這個心,跟地藏菩薩就相應了。「諸佛菩薩的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在,「哪個地方有感,哪裡就有應,感應道交。這個大道理我們要是通達明瞭,心才清淨,才能有感應。我們學佛憑藉什麼?就憑藉這點。我們自己成就,眾生之福;我們不能成就,眾生就受苦,就有災難。一切眾生的苦難是我造成的,我修得不好才讓眾生受苦,責任一定要自己肩負起來,絕不能推給別人。」再看下面經文:

  【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

  這段經文講的,「一定要用自己的財物來修福,才有功德」。「像近代楊仁山居士」,民國初年,我們佛門的大德楊仁山居士,「他的財產沒有留給子孫,把自己的宅舍捐獻出來做佛教事業,是我們最好的模範」。「布施修福的方法很多,此地舉一個例子,我們讀經不要死在句下,那就錯了。」「『塑畫地藏形像』,隨分隨力,有能力就塑造莊嚴高大的地藏菩薩形像,力量小就請人畫一尊地藏菩薩形像」,也可以。「現代造像,功德不明顯,現前得不到果報,原因是佛法弘揚不彰。念《地藏經》的人很多,了解經義的人少。令一切眾生在佛門裡做真實功德,現前就能得到果報。」一定要有人把這個經義,經典裡面講的義理給它宣揚,宣傳、弘揚,把《地藏經》這些道理、方法講得清清楚楚;講清楚、講透徹,大眾他明白了,見到地藏菩薩形像,他感受就不同了,看到地藏菩薩就想到《地藏經》佛的教導、地藏菩薩的教導,地藏菩薩教我們什麼。所以你不讀經,看到形像不知道內容。所以造像一定要弘法、弘揚地藏經典,明白了,你照這樣來修,就能得到經上講的這個果報。我們再翻到六百零四頁:

  【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

  這段經文就是替病人修福。「最好是讓病人知道家親眷屬為他修福」,讓他知道,他知道了生歡喜心,知道家屬有替他修這個福。「他心生歡喜,所謂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轉了,「轉業就容易」。關鍵在心轉過來,業就轉了。所以替病人修福,最好就是要讓他知道替他修什麼福報,造地藏菩薩聖像也跟他講,給你出多少錢造這個莊嚴的地藏菩薩像,讓大眾來供養,那你的福報就很殊勝、很大,他聽了生歡喜,心念轉,業就跟著轉。

  【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

  這個就是講「他的業報應該是得重病」。得重病也是有業因果報的,總是跟過去、今生造殺生業有關係,殺生得多病、短命的果報;當然其他的業也會有得病的緣,像貪淫也是得病的一個緣,殺是第一個。得到重病總是一個業報,離不開業因果報。塑造地藏菩薩形像,功德迴向給這個病人。「做了這個功德」,他壽命還沒盡,「病就好了」;不但病好了,壽命增益,他壽命還會延長,「還延年益壽」。下面《科註》引用《止觀》,「《止觀》云:怖畏惡道,人命無常,一息不追,千載長往,幽途綿邈,無有資糧。」「世間人真有不怕惡道的,這是佛經所說的一闡提(沒有善根的人)」,他不相信,他當然就不怕。「不知道惡道的恐怖,依然造作罪業,特別是打著佛教旗號欺騙眾生,求得名聞利養,造的是地獄業報。」拿著佛教的招牌去欺騙眾生,造的業都是地獄業。「人的壽命很短促,一口氣不來那就墮落。」幽途綿邈是形容三惡道墮落進去,很難出來。「無有資糧就是沒有出離三惡道的條件,墮落三途之後,想修福沒緣分。世間多少有財富的人,一生中遇不到修福的因緣,由於愚痴,不認識真正的福田,將自己的財富拿去護持邪道,不但沒有種福,反而招致殃咎」,反而造罪業。去護持邪道,不但沒有福報,反而造罪業,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所以要修福,還得要有福的人才能真正修到真正的福田;沒有福的人他愚痴、沒有智慧,不認識福田,把那個不是福田認作是福田,把那個真正的福田他認為不是福田。這個關鍵還是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人總是有個命運,壽命長短也是有個定數。所以依照《地藏經》依教奉行的有兩種不同的果報,兩種不同的結果。前面那段經文是講,依照這樣修,塑造地藏菩薩形像,這個病人一種是壽命還沒盡,他還有壽命,但是有業障他要得這個重病。壽命沒有盡,他業障消了,病好了,就增福延壽,所以消業障、延福壽;第二種是業報盡了他壽命到了,壽命到了,這一生造的罪業必墮三惡道的,能夠在臨終之前聽聞佛菩薩名號、見到佛菩薩形像,「生起真實懺悔之心,改過自新,就能轉業,脫離三惡道苦,得生人天福報」。「真心懇切懺悔,力量就大」,能從三惡道果報就生到天道去了;「有慚愧心、懺悔心,力量不是很強,就生到人道」。「人天兩道受生,果報差別很大,都在一念心的轉變。」所以這個是講業報命盡,壽命到了,如果家屬替他這樣修福迴向給他,他所有的罪障、業障,應該墮到三惡道,『承斯功德』,承蒙家屬給他修的功德,他命終之後,死了之後就生到人天善道去了,這些罪障都消滅了。

  臨終的時候如果能聞到淨土法門,「一心懇切願生西方淨土,福報是無比的殊勝」。「淨土法門能令一切罪苦眾生究竟解脫,所以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讚歎宣揚。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也只能與淨土結個法緣而已,這一生不能成就。凡是往生淨土的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才能在這一生中往生。得人身,聞到佛法,聞到淨土的經論,這是多善根。聽到淨土法門就生歡喜心,能信能願,依教奉行,這是多福德;聽了不能相信,信了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肯真正修行,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是少福德」,少善根。善根福德雖有,這個緣也遇到了,但是福報很薄、少,這一生還是不能往生西方。「下一個機緣可能是無量劫之後」,也可能是來生來世,這個各人緣就不一定了。「遇到機緣,聰明人一定馬上把握住。怎樣才能把握住機緣?一切放下。印光大師教我們把『死』字貼在額頭,念念想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再看看周邊死的人,哪樣東西帶走?」什麼都帶不走。印祖他在關房只供一尊阿彌陀佛像,佛像後面寫個「死」字,他老人家自己寫的,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印出來流通過。印祖寫這個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就要死了。「對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絲毫不沾染,徹底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世間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沒有放下,依舊有留戀。放下不是在事上一切不做」,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堂一心念佛,這個人也要有很大的福報。「我們本分的事,活一天做一天;雖然做,心地清淨,絲毫不染著,這就是放下。今天應該做的事都做到了,明天做不做?不要去想它,念念想阿彌陀佛來接引。」阿彌陀佛今天晚上來接引我們,今天晚上就走了;你不要再想,阿彌陀佛,我明天還有很多事情沒處理,還不能走。如果你還放不下,佛就走了,你慢慢處理吧!

  所以念佛人,真正念佛人求生淨土,他只有今天,沒有明天,今天自己該做的統統把它做到。你看海賢老和尚,他表法表得真的是很具體、很淋漓盡致。你看他活到一百一十二歲,天天幹活,他不是一天到晚在念佛堂什麼事都沒做。連往生前一天他還幹到天黑,人家給他講:師父,天都黑了,休息吧!海賢老和尚說快了快了,這些幹完就不幹了。哪裡想到他這句話是雙關語。第二天一大早,凌晨二、三點,他就往生了。到了六、七點,人家請他吃飯,喊了沒人答應,進去房間一看,旁邊衣服折得整整齊齊的,躺在床上,走了。大家才想到昨天晚上,師父說快了快了,這些做完就不做了,大家以為說他做完就要休息了,哪裡想到他到西方去了。你看,做到往生前一天晚上。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淨老和尚給我們講,就是這個道理,念念求往生極樂世界。「明天還沒走,明天再幹一天,也不求阿彌陀佛趕快來接引。」你看,海賢老和尚就是示現給我們看。所以「一切順其自然,聽阿彌陀佛安排」。我們看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他聽阿彌陀佛安排。他幾次見到佛,都說他想到極樂世界去。你見到極樂世界、見到佛了,哪有人不想趕快去的?肯定想要早一天去。佛就是要把他留下來表法,你修得不錯,給後人做榜樣,他也就依教奉行了,就是順其自然,聽阿彌陀佛安排。「阿彌陀佛沒有來,我們就認真努力多做幾天,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壽命還未盡,多幫助一些人,盡力宣揚淨土法門,除此之外,世出世間一切法與我毫不相干。死字貼在額頭就是萬緣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念念為眾生,念念為佛法久住世間,全心全力去做」,這樣就對了。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這段經文講,「未來世有男子女人,在嬰兒或者幼年的時期」,自己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就很早過世了。這個我們現在社會上看到很多,年紀很小,父母就走了,有些兄弟姐妹也很早就過世了,他自己年紀小。長大了,想念父母、兄弟姐妹這些家親眷屬,不知道他們死了之後往生到哪一道,現在在哪裡,生在哪一個世界。如果生天,生到哪一天?如果生到人道,在哪個地區、哪個國家?如果墮三惡道,那是墮哪一道?畜生道、餓鬼道,還是地獄道?好像婆羅門女、光目女,求佛給她指點,她母親是墮地獄道,這個也是有孝心的兒女。下面就講,怎麼能知道自己父母家屬往生之後,現在在哪裡、情況怎麼樣,這個修行的方法。

  【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

  這段經文就是告訴我們,「想知道自己親屬過世後生到哪一道,佛教導我們方法,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一種」,一種方法,你就塑畫地藏菩薩的形像,「聞名瞻禮也是一種方法。方法很多,這裡略舉一二。關鍵在『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此地的供養是如說修行供養。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供養。供養不在於供品多寡,不必過分講求,隨分隨力」,隨自己的能力來辦這個供養具。「聞名見形都是提示,聽到地藏菩薩名號,想到這部經典所有的教誨,不單是這句名號而已」,名號裡面有它的意義、有它的義理,「義裡有理、有行,正是大乘佛法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個名就把整個佛法包容在裡面」。「最重要的是不退初心,初心可貴」,現在講莫忘初心。「古人說初發心,成佛有餘。為什麼一般人不能成就?初心保不住。初心是真心,時間久了就懈怠厭倦,心就變了,修學都是形式,真誠沒有了,收不到效果。」這段經文最重要的地方還是如說修行供養,這個是主要的。主要還是在這個心,這個真心;初心就是真心,真心的供養就感應了。所以關鍵在這個心態,如果修學都只有形式,沒有這種真誠心,那就收不到經典講的這樣的效果,就是沒感應了。感完全憑我們的心在感,佛菩薩那邊的應那是沒有問題。

  好,這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的經文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