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五集)  2020/6/2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25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我們上一次這段經文還沒有學習完,我們今天接著再把淨老和尚的《講記》繼續看下去。請翻開《講記》二百九十二頁,這段就是在《講記》當中跟我們講,佛教是教育,佛菩薩形像,我們造佛菩薩形像、造地藏菩薩形像,用金銀銅鐵來做地藏菩薩像。造佛菩薩形像,主要是提醒我們自己,我們看到了,看一次就提醒一次。因為我們凡夫「常常會忘記善心善願」,我們迷惑顛倒。如果有人一天到晚在旁邊叮嚀我們,我們會覺得很囉嗦。因此造佛菩薩形像,我們看到就是提醒我們,唯有靠佛菩薩形像時刻提醒我們。「所以祖師大德勸勉學佛人,家裡一定要供養佛像。如果將佛像當神明來膜拜,祈求保佑升官發財,那是迷信。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形像,立刻想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所以這一尊形像供養在那邊是無量功德。」「這是對學佛的人來說的」,已經學佛的人來說的。「對不學佛的人來說」,就是對還沒有學佛的人,沒有學佛的人他看到佛菩薩的聖像,「利益也很大」。我們常常講,「聽佛菩薩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無論有心無心、有意無意,聽到佛菩薩名號,金剛種子就種在阿賴耶識裡。耳聞有利益,眼見也有同樣的利益」,其實就是六根接觸都是一樣的。「眼睛看到佛菩薩形像,看到書寫的佛菩薩名號,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利益這一生沒有得到,來生、後世再遇到緣,種子就會起現行。」所以造佛像、菩薩像,它殊勝的功德利益就是在這個地方。

  下面《講記》裡面講,淨老和尚當時在新加坡團結各大宗教,把佛法介紹到全世界。「看到全世界人人都學佛」,看了非常歡喜。看到基督教、天主教學佛了,伊斯蘭教、猶太教,連拜火教、興都教等等,新加坡當時的九大宗教也都學佛,接觸到佛教。「為什麼?他們都知道佛。」尤其在當時天主教帶頭,「聽說基督教牧師也看《大藏經》」,這不是學佛的人,其他宗教徒他看到佛像、看到佛經,聽聞到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看到外教的信徒、牧師、阿訇」,淨老和尚當時都稱呼他們菩薩。他們一見到淨老和尚、見到出家人的形像,「就生起佛的念頭」。「諸位要曉得,出家人功德很大,頭一剃,穿上僧服,走到哪裡都能令一切眾生心裡生起佛菩薩的念頭。」這是我們常常可以看得到的,看到出家人,那些不學佛的人,他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甚至連小孩子,他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不管什麼人看到,就是會引起他心裡起佛的念頭。所以出家人穿著僧服,「外面走一趟,給多少人種了善根!出家人稱為三寶之一,寶就在此地,讓一切眾生生起佛菩薩的意念,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善男子善女人,『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他塑造地藏菩薩形像,造像的用意當然是自己供養,也能勸一切眾生供養菩薩、念菩薩、禮敬菩薩,信受奉行菩薩的教誡,他的功德不可思議。他修這樣殊勝的功德,『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這裡「三十三天」是指忉利天,不是說三十三層天,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忉利天東西南北各八個天,帝釋住在當中,所以合起來稱為三十三天。能夠造地藏菩薩的聖像,會往生到忉利天享天福,而且不會墮三惡道。「這是塑造地藏菩薩形像之福」,這個福報這麼大。『假如天福盡故』,「百返」就是天上往返一百次的福享盡,「還有餘福」。「餘福是『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到人間來還享福報,人間福報最大的在古代是帝王」,在人間福報是最大的。

  下面,「青蓮法師說:塑造佛像要用恭敬心,用淨財、淨物表虔誠恭敬,才能起感應道交。彩畫,古人畫佛像前,一定淨身、淨手,穿上乾淨衣服,表恭敬。所用的紙筆不會拿去寫其他東西,專用以表恭敬。所需要的財物是淨財,是自己本分應該得的,不能用不淨財(用欺騙、威脅的手段得來的錢財是不淨財),要用清淨心、清淨物來造像」。「『又不許造半身像,善相不起,墮落生死。』供佛菩薩的半身像,罪業不輕,墮落生死,沒有功德。供佛菩薩頭像,這是造罪業,果報一定在地獄。」現在有很多人不懂,造佛像,造一個佛頭,好像佛菩薩的頭被砍下來。造這樣的像,對佛極不恭敬,果報在地獄。「所以,畫佛菩薩形像,無論坐著、站著,要畫全身像。」造像也是一樣,要造全身的,不能造一個半身,或者只造一顆頭。

  「《造像功德經》云:『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大麥(造像很小,像大麥那樣小),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有十一種功德。』」這是在《造像功德經》裡面的經文,「若人臨終」,我們人這一生已經臨命終、快死了,「發言」就是發心,他要造佛像。佛像造多大?像大麥那麼大。大麥,一粒大麥多大?很小很小。雖然造這麼小的佛像,能夠除滅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有十一種功德。「造這麼小的像都有如此大的功德,何況造大的佛像、菩薩像!現在有些人造大佛像、大菩薩像,能不能有這麼大的功德?如果是不淨財,就沒有功德。」這個錢財是欺騙、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就沒有這麼大的功德。「造像一定要衡量自己的力量,勉強聚集許多的不淨財,這個像造得就不如法。造像的動機不同,所得的功德不一樣。造這一尊像,確實是給一切眾生種善根的,啟發大眾孝思的,功德就很大。如果動機是為了莊嚴自己的道場,顯示比別人道場更殊勝,就是好勝心;好勝心,縱然有很大的功德」,將來福報會落到阿修羅道去享。「造像是為光大佛法、利益眾生,功德就大」,為了給眾生種善根。

  下面講,「造像有十一種功德:一、『世世眼目清潔』,常看佛菩薩形像,就得這個果報。我們明白道理後,居士們住家的客廳,不要掛名人字畫,掛佛菩薩形像。客廳四面都可以掛,無論坐在哪個方位都能看到佛像,一心念佛。如果是專修淨土,佛像選一尊,四面都掛阿彌陀佛的像。」「二、『生處無惡』,這一生修的因殊勝,來生生到很好的環境,見不到惡的形相,也聽不到惡的音聲,這是福報」,就是來生會生到好的地方去。「三、『常生貴家』,生到有德行的尊貴人家,父母、祖先都好善積德。四、『身如紫磨金色』,身相好,六根完備而沒有缺陷。五、『豐饒珍玩』,生在富貴人家,生活富足,收藏珍奇稀有的東西。六、『生賢善家』。前面講常生貴家,著重在常字,果報不止一世,功德利益綿延很多世;生賢善家,福報是一世比一世差,若生生世世肯修,福報就永遠綿延不斷。七、『生得為王』,享受人間的富貴。」「八、『作金輪王』」,四大部洲四種輪王,金輪王是最殊勝的,金、銀、銅、鐵,金輪王。「九、『生梵天』,層次愈來愈高,這完全看修福的大小,修福的大小取決於心量大小和心的染淨。十、『不墮惡道』。十一、『後生還能敬重三寶』,前面十句是講果報,這一條是因,後生還能敬重三寶,可見得他的福德綿延長遠,不是一生當中就享盡。所以,享福的時候一定要懂得修福。」

  「世間人求財富,貪著財富,不知財富是從財布施得來。明白此理,全心全力無條件的布施,不必考慮布施的效果。我布施做的是好事去救人,委託別人去辦,別人將錢財拿去做其他的用途,或者自己拿去享受,那是他的因果,與我不相干。」過去新加坡有個談禪法師,他是福建福州人。早年移民到新加坡去,他在一個城隍廟賣香賣燭,自己省吃儉用。他賺的錢都拿回大陸去修古廟。因為以前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很多很多寺院都遭受到破壞,他到各處拿錢回去恢復舊寺廟。他把錢交給寺廟的負責人,就交代他一句,我這個錢是幫助你修復這個古廟的,你要做在這個用途。他交代清楚之後,他就不再過問。如果他這個負責人,他拿去自己享用,或者轉到其他用途,他講這個因果自負,各人因果各人自己負責,他就不再過問。他這樣的布施,淨施,他心清淨,我們淨老和尚對他這一點非常讚歎。有一些人布施之後還不放心,一直去查、一直去問,這樣的布施心就不清淨。所以這裡講,那是各人的因果。

  「我發心純正,得的福是圓滿的。譬如賑災,如果怕錢財被人家吞掉而不敢布施,修福的緣就斷了。修福一定得福,疑慮太多往往把自己修福的機緣斷掉,變成沒福之人。我們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修福,也要觀察選擇委託修福之人,否則自己雖然沒有罪,有過失。要多讀經典、多思惟,就會明瞭如何修福。」當然你要布施,你前面要有個了解,要去觀察、打聽,覺得這個人可以了,你就交給他,交給他就要放下;不能交給他,你又放不下。所以這些道理,多讀經、多聽經、多思惟,就知道怎麼樣來修福,「使自己生生世世真正能得到幸福美滿、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來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真正究竟圓滿的生活環境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定要全心全力去爭取西方極樂世界,其他都可以放下、捨棄。」

  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這是厭女供像福」,就是厭惡得女人身。「古代的中國、印度,女子在社會的地位很低,男女不平等。女身比男身障礙多、煩惱多、情執重。佛在《玉耶女經》說,女子有十種不如意的事:生時父母不喜、養育無味(父母不樂意養女孩)」,這是過去古代,在社會上有普遍重男輕女這種現象,這是第一個。現代時代不一樣,現代生到女孩不會跟過去一樣,甚至還比男孩要好、要歡喜。這是講過去古代。這是第一種。再來就是「處處畏人(成年後不能見外賓)」,不能跟外面的人、外界接觸。「父母憂嫁、與父母別離、畏夫喜怒(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家人的臉色)、懷妊生產甚難」,懷孕生產也是個難關。「少年時父母管束、出嫁時丈夫管束、老時被兒孫管束。障難苦處很多,所以不願意女身。」這裡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業力可以轉變」。「身的形都能轉變,何況容貌、體質!原理是:境隨心轉,心能轉境。」

  「佛告訴我們轉的方法。『若有女人,厭女人身』,這女人是善女人,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觀經》三福,能夠做到一分、二分也稱善女人,有這個基礎。」三福如果能做到第一福,就可以說是善女人,能夠做到第二福、第三福,當然這更善了。有了這個基礎,起碼有第一福的基礎,然後「依照方法來修學就能得果報」,符合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的一個標準。「『盡心』是關鍵,用最誠敬、最真實的心來『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畫、塑、鑄的都可以。」你用彩畫的,或者泥塑木雕的,鑄就是金銀銅鐵來鑄造都可以。「家裡有地藏菩薩像,怎麼供養?依照《地藏經》所說的教訓去修行,這叫真正供養。『日日不退』,發長遠心,每天都依教奉行。以花、香,飲食、衣服、繒綵、幢旛、錢財寶物等供具供養。供具貴賤多寡,依自己的能力而定,不必勉強。供具只是表法;若不懂得表法,只是用這種形式供養,得的利益很微薄,轉不了業力。佛菩薩的形像以及所有供具,都是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覺。我們的德行不斷向上提升,就能得自在,自在像佛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換句話說,把自己的業力轉變成願力,這段經文最重要的意思在此地。」

  「『花』,供花,看到花要想到修因,六度萬行之因花。我們如何把生活、工作、日常應酬變成菩薩行,能夠與菩薩六度相應?關鍵在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覺悟諸法實相。《般若經》云: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這是真正覺悟!我們的心行與自性相應,也就是與諸法實相相應,就得自在。真正覺悟後,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體,對虛空法界一切人事物自然能生起真正的愛心。這個愛心,佛法稱為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盡虛空遍法界跟自己同體;體是真心,真如本性。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真心所變現,所以情與無情同一體。諸佛如來看到眾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看到眾生得樂就是自己得樂,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這才是真正覺悟。六道裡的眾生迷失自性,不知不覺被業力操縱,生活就苦了。覺悟的眾生,稱為佛菩薩。聲聞、緣覺也覺悟,覺悟得不徹底,但是他已經擺脫業力的控制,捨身受身自在」,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學關鍵就在覺悟,覺悟後就得自在,隨意化身,不僅是轉女為男。」

  「『香』表信,對佛菩薩的教誨沒有疑惑,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香表戒定,香表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表這個法。「『飲食、衣服』,這個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繒綵、幢旛』是裝飾」,就莊嚴具,「以絲綢製品供養佛菩薩,莊嚴道場」。「佛堂大殿的幢旛,不要繡佛菩薩的形像、名號;假如旙幢懸掛在旗杆上,行!這是給外面不信佛的大眾看的,讓他們看到旙幢上佛的名號」,或者經題,這個是給大眾看的。如果在大殿裡面供養佛菩薩,就不要再去繡佛菩薩的形像、名號。掛在外面,主要是令有緣的人能接觸到三寶,種善根。「『錢、寶物』,這是捨財,表捨貪供養」,把自己的貪心捨掉。「『能捨命財,心無吝惜,內息慳貪,獲福無量』,這些話大家在經典裡面看得多,沒人相信。為什麼不相信?沒有見到,沒有證據。」「雖然讀經、聽經曉得這樁事情,自己也修福,捨財總是捨一點點,我有一萬塊錢,捨一塊錢做好事就好了,所以他得福有限」,得到的福報就很有限,「他不能完全捨」。「世間富貴人的施捨比不上貧賤人,貧賤的人反正有也這麼多、沒有也這麼多,苦日子一天到晚還是挨下去,往往他能捨大部分的錢財。」

  下面講:「有個公案,乞丐在外面乞討到一缽飯」,乞丐最窮的,他自己是要飯,好不容易要到一缽飯。有一尊辟支佛看到這個乞丐就說,這個人過去都不修福,慳貪,這一世才會這麼貧窮,「沒福!受貧窮苦報,這是過去生生世世不修福」。發了個慈悲心,就是想給他種福,辟支佛就現一個出家人,來向這個乞丐求乞。辟支佛,經上跟我們講,兩個星期吃一餐。就給這個乞丐講,我兩個禮拜沒吃東西了,你托的那缽飯能不能布施給我?他說你過去生也沒有修福,你也沒有錢財布施。那你現在去給人家要的這缽飯,人家布施你的那缽飯,你拿來供養我,你就得福報。這個乞丐也很有善根,聽了之後,「真的就把那一缽飯供養辟支佛」。「一缽飯是他的全部財產,他全部供養了,所得的果報不可思議,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苦報。這是說明盡心盡力布施,福報是究竟圓滿的。」

  「我們找不到真正的佛菩薩供養,只能供養佛菩薩像形像。若能供養真佛、真菩薩,福就大了。真佛菩薩在哪裡?就是真修行的人。可是真修行的人生活都非常清苦,我們供養他,他不接受。我們想種福,福田在哪裡?真正的福田是真正修行的道場,我們到這個道場種福田。道場缺什麼,我們就供養什麼。如果住眾太多需要擴充設備,我們就供養設備;你在旁邊觀察,再多的供養他們修行沒有退轉一分,這才是真正的福田。這個供養,福就無量無邊。供養一天的福報都不可思議,何況日日不退!建立念佛堂,提供全世界的念佛同修每天二十四小時精進念佛。」這個是講當時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就是新加坡淨宗學會開放二十四小時的念佛堂,提供給全世界各地同修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二十四小時,任何一個時候都可以去念佛。你有事可以先離開,你什麼時候進去念都可以。念佛堂,「大家到這個地方是來作佛的」,念佛成佛,「必然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現前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供養的人得大福報,修行的人得大善利」。

  再看下面這段經文:「『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這是講轉報果。轉報果,在此地可以把它看作有求必應。業報沒有不能轉變的;做到精誠,轉報就不難」。「『更不生有女人世界』,沒有女人的世界指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念佛堂所供的像全是一樣的,那是蓮池海會。」「那些像裡只有一尊是阿彌陀佛,其餘都是我們大眾的像,都跟阿彌陀佛一樣」,身相都一樣,「讓我們在念佛堂有這種深深的感觸」。「這就是轉自己的業報身,成如來最殊勝的身相。」

  好,我們再翻到三O四頁:「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這段經文也容易明瞭,就是說供養菩薩,妳想要轉女身為男身,這個能滿願。除非你發願要用女子身來度脫眾生,你的慈悲願力要現女身來度脫眾生,「也能隨意滿願」。「摩耶夫人是釋迦佛的母親,也是諸佛再來,不是普通人,應以女人身得度,她就現女人身。」「她的願與別人不同」,摩耶夫人她的願與別人不同,「她發願『永為千佛之母』,做佛的母親,『此以順愛法門度眾生』,眾生情愛很深,順著你的情愛來度你」。「這是四攝法裡的同事攝,佛與法身大士有這個能力,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華嚴經》的伐蘇蜜多女,示現妓女身分,廣度眾生,凡是跟她接觸的都被她度脫。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哪種身分不是菩薩?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在其中,只是我們凡夫不認識而已。『並以慈愛三昧誓願之力,示為女身』,在現相、作用裡面是慈愛,內心清淨無染,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心地清淨平等覺,外面示現的是慈愛,這叫慈愛三昧,她以這個願力示現女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伐蘇蜜多女心裡沒有貪愛,她是度這些情執深重的眾生,幫助他們成佛,幫助他們離貪瞋痴,幫助他們覺悟;她有定功,她有智慧,她有善巧方便。」「如果沒有定功、智慧、善巧方便,而去學伐蘇蜜多女,那準到地獄,這是功夫不到決定不可以學習的」,這是法身大士才可以。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供養雖然講事,說事要明理,說理要懂事,才能得真實的利益;偏在一邊,會錯解佛的意思。」講事必須把理說清楚,有那個道理就有那個事情,有那個事情就有它的道理。所以講事,講某一樁事情必須把那樁事情的道理說透徹,「對事才能生起信心」;「講理一定要把事講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落實在事相上,「才能得受用」。「供養地藏菩薩,一定要懂得供養的理論、供養真正的修法,從事裡顯理」,從這個事裡面去顯出它的道理,「我們曉得事相都是表法的」。「理事清楚了,盡心供養,盡心到什麼程度?整個身心都供養,功德當然不可思議。整個身心都供養,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的身體這一生一世,表演給社會大眾看的,讓社會大眾看了覺悟,你不是全身都供養了嗎?」就用我們這個身體表現,就表演給眾生看,這個就是全身供養。

  「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做一切眾生的好榜樣,圓圓滿滿顯示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教化眾生;在事上教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就是供養。地藏是表孝親尊師。我們能落實孝道、師道,就是真的盡心供養地藏菩薩。只有香、花、飲食、衣服這些形式的供養,自己還是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這個供養是迷信,哪裡有功德可言!要依教奉行供養,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都做到;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做。經典好比是劇本,四眾弟子好比是演員,一定要依照這個劇本來表演,覺悟六道迷惑的眾生。換句話說,我們的見解、思想、行為、生活完全依照經典,這叫盡心供養。你能做到,說老實話你就成佛。《地藏經》完全做到,你就是地藏菩薩;《無量壽經》完全做到,你就是無量壽佛。不做不行,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才稱得上『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功德力是善心願心永遠不斷,才能成就圓滿殊勝的果德。」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醜陋多疾病者。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是醜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這一段說明厭醜病禮像獲福。容貌是業力變現的,業由心造,相隨心轉,身體體質也隨心轉。不但身相隨心轉,生活環境也隨心轉。大眾都想離苦得樂、生活幸福美滿,何以事與願違?不懂業因,不懂果報的根源。我們現前所受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善因得善果,造惡業獲惡報。」

  「《業報差別經》說,有十種不善的業得醜陋的果報。一、『好行憤怒』,喜歡發脾氣,發脾氣不是好事,會傷身體帶來疾病,發脾氣那個相也不好看。二、『好懷嫌恨』,心常嫌棄、怨恨別人。三、『誑惑於他』,欺騙、迷惑別人。四、『惱亂眾生』,喜歡讓眾生生煩惱,擾亂別人,讓別人身心不安。五、『於父母所無愛敬心』,不孝順父母。六、『不敬聖賢』。聖賢人的道德、學問、行持,都是大眾的好榜樣,確實能教化一方,對一方的風俗民情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尊敬聖賢的目的,是勸導社會大眾向其學習。佛絕對沒有要求我們尊敬他,我們敬佛是為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佛接引大眾。社會大眾不知道佛的利益,不知道佛的功德,但是從我們尊敬當中他見到了。」「我們自己本身在社會上表現的是善心善人」,善心善人尊敬的那個對象,那個人一定是好人,「大家願意親近好人,願意向好人學習,我們尊敬目的在此地」。

  「七、『侵奪賢聖資生田業』,對於聖賢人的生活必需品,不但不供養,還要奪取,障礙弘法利生。八、『於佛塔廟斷滅燈明』,事上講,你把塔廟裡供佛的燈熄滅。理上講,塔廟是道場,道場是弘法利生的場所,每天講經、念佛放光明。只要有人在那裡真正修行,就大放光明!道場沒有道風、學風,等於塔廟的燈明被斷滅。」「如果這個道場有道風、學風,到這個道場點燈、燒香的人也多,來修學的人眾多」,這個燈明就不斷的延續下去了。「九、『見醜陋者,毀訾輕賤』,見到貧窮下賤之人,對他輕視,加以毀謗侮辱。學佛人看到貧窮下賤的人,心中也應把他看作諸佛菩薩示現,展示給我們不修福慧就得這個果報。」這些人豈不也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示現這種相來啟發我們。「我們對這些人要生尊敬心、憐憫心,自己要知道怎樣修學。」「十、『習諸惡行』」,這個習是學習的習,「造作種種不善行」,就是不學好,去學壞的。這是十種得醜陋果報的業因。「果報能轉,我們只要把毛病改正,相貌逐漸就轉變,相隨心轉。真正有決心、毅力改過自新,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果。能行三年,相貌、體質就能明顯的改變。」

  好,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這段《講記》下面還有很長,我們就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