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菩薩本願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集)  2020/7/8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4-011-0030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經本三百四十四頁,我們從第六行經文的地方看起: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懺悔者。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這段經文是講轉賤為貴,就是轉貧賤為富貴。「貧是沒有財富,賤是地位低下;富是有財富,貴是有地位。富貴人有義務幫助貧賤人,貧賤人懂得懺悔、修福,社會才能和諧、安定、繁榮,彼此互相尊重。」「今生富貴是前世修得好」,過去生有修財布施,這一生得富貴。「今生貧賤是前世沒修福」,自己上一輩子沒有修,過去生沒有修福,這一生就得到貧賤的果報。怎麼能夠怪別人?這個事情如果不了解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人遇到貧窮、下賤,在這種地位上,看到富有的人就會生起嫉妒之心,難免生起怨天尤人的心理,這個也是必然的。因此這個因果教育非常重要,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常常提起,特別我們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特別強調因果教育。印祖說,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縱然所有的佛菩薩、神仙、神靈統統降臨到這個世間,也救不了這個世界。因為大家不明瞭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知道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因果通三世,他不明瞭,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因此人就容易為非作歹,不相信有因果報應,不相信有三世、六道生死輪迴。人往往他只想圖眼前的利益,不惜用種種的手段,這種殺盜淫妄的手段來奪取這些不義之財,這個天下就大亂了。所以這個因果教育很重要。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在《了凡四訓》就講得很清楚,所以《了凡四訓》就是改造命運的一部寶典,這也是我們印光祖師(印祖)一生提倡的。印祖一生提倡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這三本書都是講因果報應的,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經典。《了凡四訓》在後面附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也補充《了凡四訓》的內容。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現在肯修,過去生不知道修福,這一生趕快來修,來生就好了。若只有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福,福報享盡了,來生你就沒福了,來生又變貧賤了。所以有福報要繼續修福,那個福報就愈來愈殊勝,生生世世都能夠享長遠的福報。

  下面引用《辯意經》,《辯意經》云:『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佛說有五種業因常受卑賤果報」,卑賤也是有業因的,就是你造什麼樣的業才得這個果報。這裡列出五樁事情(五種事情),造這個業因會得到卑賤的果報。『一、驕慢不敬二親』,二親是父母親,「不孝敬父母」,對父母親的態度傲慢、無禮。這一條,我們看了實在也是感受很深,特別現在這個時代,年輕人沒有接受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不懂得要孝敬父母,對父母的態度傲慢、無禮,常常忤逆父母,甚至給父母找麻煩。為什麼會得到貧窮下賤?第一個就是不孝。所以俗話講,「百善孝為先」。你不孝,什麼善都生不起來,這是第一個。『二、剛強無恪心』,剛強就是我們現在講這個人很強勢,他很強勢。「剛強無恪心」,就是「無恭敬心,自以為是」,處處不能容納別人,「剛強難化,不接受別人的勸導」,很剛強。『三、放逸不禮三尊』,三尊是三寶佛、法、僧,就是「輕慢三寶」,對三寶輕慢,輕慢就是屬於放逸,懈怠、放逸,不禮敬三寶。『四、盜竊以為生業』,「一生偷盜、取不義之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那是專門幹偷盜業,佛在《十善業道經》也給我們講,偷盜會得貧窮的果報。你偷盜好像佔到便宜,實際上沒有,你本來命中有的福報被削減了,真的是得不償失,取不義之財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太上感應篇》講,「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隨之」。你不但得不到受用,還會喪失生命。『五、負債逃避不償』,就給人家借錢,「欠債的」,故意逃避,我們現在講惡性倒閉這一類的,給人借錢,他不打算還債的。「這一生不肯還債,來世遇到要償還,躲不過的。佛家講因果通三世,欠債還債,欠命償命。」

  在《高僧傳》記載,安世高法師,安世高是安息國的人,在漢朝時候到中國來。安世高是翻譯經典的法師,高僧大德。安息,唐朝叫波斯,就是現在伊朗這個地區的人,他到中國來,「兩次償還命債」,這個因果就是「過去生中誤殺兩個人,他也兩次被人誤殺」。「這是菩薩示現告訴我們,成佛、成菩薩也要欠錢還錢,欠命還命,不能說成佛、成菩薩就可以不還,沒這個道理。作佛、作菩薩都不能避免,何況我們凡夫!」凡夫還債、償命不甘心,有報復心,於是討債還債、討命還命,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在搞這事情,苦不堪言。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不了解這個因果,不知道這一生遭遇的是過去生我們造的業因。如果知道了,就是知道這是還債,不要再結怨了,還完就好了,這個帳就了了。如果還不甘心要報復,那真的就報來報去,冤冤相報。「佛菩薩有宿命通、他心通、天眼通,宿世的因緣看得清楚。」佛菩薩過去生欠人家的命,他樂意還命;欠債,「樂於還債」,因為佛菩薩知道這個因果,所以他還得很自在。他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遇到這些事情必定怨天尤人,又重新再結下冤業。佛菩薩有神通,知道這個因果,所以還債還完了、還清了帳就了了。因此經上佛跟我們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怕那個果報,不怕造因;菩薩怕造那個因,知道這個將來有果報,所以造因很慎重,不敢造惡因。眾生造惡因,他不怕,惡果現前就害怕了;菩薩不造惡因,惡果現前,知道是過去世欠人的,就還掉了,他不怕。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覺知宿業』,這句就知道「處於貧窮下賤的地位是自己過去生造作惡業所感得的果報」。覺悟、知道了,是自己宿世造不善業,這一生得到這個不好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就有方法補救,補救的方法是『懺悔』」,「懺悔」就是改過。「世間有學問、有德行的人,還有一些宗教家,也知道因果報應的事理」,因果報應的這個事情、道理,一些宗教家他們也懂,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們懂。「也懂得修懺悔法,可是他們的知見不圓滿」,因此他這些懺悔大多數屬於事上,在事相上懺悔,能夠有一些小小的幫助,「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一定要靠佛法,唯有佛法才能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才是究竟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一生修善,來生不知道繼續修善,又造惡業,造惡業又要受惡報,這個問題只有一個階段性的解決,不是從根本上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脫離六道輪迴,這個問題是從根本上解決了。「這才知道佛法無比的殊勝。」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覺知宿業」,要懺悔,覺悟、知道了,知道過去世造不善業,這一生得這個果報,要懺悔。那怎麼懺悔?下面就講出這個懺悔的方法。「以真誠心、清淨心瞻仰禮拜地藏菩薩形像。地藏菩薩形像是我們懺悔的一個增上緣。」「為什麼能把業障消除?因為你志心;平常是用妄心,今天對著地藏菩薩形像是真誠心」,用至誠心來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一七日中』,一七日就是「七天當中,執持地藏菩薩名號萬遍」。這個萬就是一個基本數,當然也不是說你只要念一萬聲地藏菩薩名號就可以了,不能多念。這個當然念得愈多愈好,一個基本數是一萬遍,最基本的,最少了。七天念一萬遍,這個應該都可以達到,一天才念一千多聲。如果「一般說的打地藏七」,打地藏七,念了七天下來,肯定超過一萬了,當然愈多愈好。或者「七天,讀《地藏經》」,就是一天讀一部,其他時間就是「念地藏菩薩名號」,打地藏七。「真正結七念佛,七天七夜不能中斷,功德利益非常殊勝。」在《彌陀經》裡面也講,「若一日至若七日」。「根性利的人,一日一夜就得一心,超凡入聖;根性劣的人,七日七夜也能得一心。現在念佛堂的同修,別說念一個七,連著打七個七都得不到一心,什麼原因?念佛不如法,夾雜妄念。」所以,如果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七天七夜就能成功」。

  「《淨土聖賢錄》記載,宋朝瑩珂法師是破戒的出家人,造的罪業很多。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將來一定墮地獄。他發心求往生,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真誠心感動阿彌陀佛,夢到阿彌陀佛來。他向佛要求往生,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用功,十年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我的煩惱習氣很重,十年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我禁不起外面的誘惑」,不曉得還要造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就答應他,三天後來接引。」這個與光目女、婆羅門女的境界完全相同。所以,《彌陀經》說的若一日到若七日是真實的,問題是否能志心,能否不夾雜。

  「我們真正透徹了解念佛往生的道理與事實真相,對世間決定沒有留戀,還有留戀就是疑心未斷」,還有懷疑。「講經說法的目的,是真正幫助大眾斷疑生信。功夫果然做到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瑩珂法師不生病,念佛往生了。近代也有很多人示現坐著、站著念佛往生。臨終時生病是業障,真心懺悔,業障就消除。」「若是業障病」,以真正懺悔的功德來迴向給冤家債主,冤家債主得到利益他就會離開了。

  以上就是我們淨老和尚根據這一段引用到淨宗修淨土法門,修淨土法門主要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地藏經》這一段他是轉業障,就是把貧賤轉成富貴,轉這個業。「志心」這兩個字,在《地藏經》我們會看到很多。志心的標準,在地藏三經其中的一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占察善惡業報經》解釋志心,就解釋得比較詳細。我們如果對志心還不是很清楚,可以以經解經,就是三經互參,更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地藏菩薩本願經》。所以這個志心,《占察經》講得詳細。在清朝初年,淨宗九祖蕅益大師他也做疏,《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做了一個註解,很值得我們來互相參。

  地藏七,悟道個人是沒有參加過,我在家的時候,那個時候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剛剛成立沒多久,有一次辦大專佛學講座,好像講座圓滿,韓館長就禮請明訓長老,上明下訓長老(明老已經過世,三年前往生了),請他來主七,打一個觀音七。所以觀音七我參加過一次,那個時候還沒有出家,在家的時候。地藏七是我們淨老和尚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那個時候這部經是九華山佛學會長,仁德老和尚他啟請我們淨老和尚講這部《地藏經》的,所以《地藏經講記》啟請的功德主是仁德老和尚。當時仁德老和尚也請我們老和尚去九華山講,他是請他到九華山講《地藏經》,後來有很多因緣不具足。原來我們淨老和尚就跟我講,仁德老和尚請他去九華山講《地藏經》。我們淨老和尚他說,白天我來講經,你來主持地藏七,叫我去帶大家念地藏菩薩聖號,打地藏七。結果那次因緣不成熟,我們老和尚沒有去,我也就沒去打地藏七,所以這部經就改在新加坡淨宗學會講,是這個因緣。這裡講,一七日念地藏菩薩名號,就是打地藏七,跟《彌陀經》打佛七,是同樣一個道理。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這是果報」。就是你根據上面這樣修,你知道自己貧賤,覺悟、知道宿世造不善業要懺悔,能夠「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念地藏菩薩名號滿萬遍,你這個業就轉了。轉成,你看「千萬生中,常生尊貴」,在人天善道,不是一生、二生,千萬生中都常常生在尊貴家。更難得是,「更不經三惡道苦」,就不會墮到三惡道去。所以,「現前貧窮下賤,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業因,回過頭來修菩薩道」。「《辯意經》云:佛告辯意,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前面也是根據《辯意經》講,有五事得的是貧賤的果報,這裡是有五事得尊貴的果報。「這是講得尊貴的業因」,要怎麼修才能得到尊貴的果報。『一、施惠普廣』,「以平等心、清淨心修布施」。布施他沒有分別執著,就是平等、清淨的心來修布施。『二、禮敬三寶及眾長者』,「護持佛法,禮敬三寶,尊敬師長」。前面是不禮三寶,不敬三寶,不敬師長,得貧窮下賤果報。這裡是得到尊貴的果報,他就是護持佛法,尊敬師長。『三、忍辱無有瞋恚,四、柔和謙下,五、博聞經戒』。第三個就是忍辱,他能修忍辱,沒有瞋恚心。第四個柔和謙下,他做人謙卑,很柔和,待人很謙虛。人謙虛,就會得到大眾對他的尊敬。如果一個人很傲慢,瞧不起人,他的果報也是給人瞧不起。五、博聞經戒,博聞經戒就是「通達經典、戒律」,真正通達明瞭,能夠依教奉行。

  下面我們淨老和尚再引用念佛法門,「修行最殊勝的無過於念佛法門,念佛法門無障礙,一切時、一切處,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念佛也不妨礙工作」。修行最殊勝的是念佛的法門,因為這個法門方便,不妨礙我們任何的工作,任何的環境都可以修,該做什麼事不僅可以照常做,而且還可以做得很圓滿。「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萬緣放下,我們也常常聽,實在講也不容易,有幾個人真正能放下萬緣?為什麼放不下?總是對這些事理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這個經教聞法就非常非常重要了,特別經典要互參,幫助我們明瞭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所以往往有一些同修,自己沒放下,以為放下了。我自己也是有這個經驗,那是誤解、誤會了,所以一定要真的搞清楚。

  「有能力的可以讀經,沒有能力讀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這個也是真話,沒有能力讀經,不認識字,他只要能老實念佛,他一定成就,不但成就,成就還很高。像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常講的,諦老剃度的一個弟子鍋漏匠,念佛念三年,站著往生。最近海賢老和尚也是不認識字,他師父給他剃度,也沒有教他參禪、打坐,就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一直念下去就有好處。他就真的老老實實的念,念了九十二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自古以來像這些,還有在家的,還有倓老《影塵回憶錄》講的修無法師,修無師也是這樣,不認識字,但是他們能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實在講也不容易,我們很想老實念佛,老實不來,還是有妄念、還是放不下,有妄念、放不下就是不老實。所以不老實,聽經、聞法、讀經這個就有需要了。

  所以下面講,「近代不少念佛的人,就受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往生瑞相殊勝無比」。主要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真的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但是如果懷疑夾雜那就不行。所以,「念佛是第一功德,是無邊殊勝的福德」。念佛消業障也是最殊勝,「業障消除,福報自然現前」。「業障沒消除也不在乎,認真努力去修學,來生一定有殊勝的果報,不但不墮三惡道,還能超越六道輪迴,還能度許許多多的眾生,真的是自行化他。」「轉業報身成菩薩身,應以奴婢身得度者,即現奴婢身而度之,豈不是跟菩薩應化一樣嗎?問題是自己是否真的覺悟,真覺悟就以這個身來修,就以這個身來證果,就以這個身來度化一切眾生」,就我們現前這個身體。

  下面我們淨老和尚又講一個近代念佛成就的公案,「你念佛成就了,往生自在,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一家人都得度」。家裡人看到,他相信了,這叫作證轉,證實給你看。這是講「過去香港東蓮覺苑的何東夫人」,這在香港也是很有地位、很有名氣的一個,何東夫人有認識很多這些尊貴家,她念佛往生度了她一家人。她們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的,只有老太太她吃素念佛,兒孫都是信基督教的,她也不反對,兒孫也不反對老太太吃素念佛,也沒有勉強她一定要信基督教,就是我們現在講信教自由。因為香港給英國統治了九十九年,所以接受這種英國的教育(西方的教育),家人也就統統信基督教。老太太往生的時候,跟兒子、媳婦說:我們彼此信仰不同,我都不干涉,都很尊重,我今天要往生西方了,對大家只有一個要求,你們大家念佛送我一程。兒子、兒媳婦這些當然,你說一輩子,我也沒有反對你們信基督教,我現在要往生了,就沒有要求什麼,你們就念佛送我到西方。當然這個也通情達理,大家也就答應了。講完,老太太真的坐著念佛就走了,「家人念佛送她走」。「家人看到這種情形,才知道佛教不是假的,全部都回頭念佛了。不但度了一家人,還影響到整個社會。記者來訪問,報紙一登,度了多少人!真正是有智慧。」「度家親眷屬的方法很多,你表演給家人看」,家人看到他就不得不相信了,因為事實擺在眼前。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在三百五十一頁,從第一行看起: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這一段是講婦女生產時應如何修福。」這段也非常重要。現在醫學發達,「狀況比過去好多了」。在古代,特別是農村落後的地區,生產是性命攸關的大事。」「佛在此地特別提出來」,教我們如何修學才能讓母子平安。『剎利』是印度王族,『婆羅門』是有崇高地位的宗教家,這些都屬於貴族。『長者、居士』是有福報的人。「這世間,不管是哪個種族,無論富貴貧賤,有新生產的男嬰或女嬰」,就是生產男的還是女的。『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在生產後七天之內,「讀誦《地藏經》」,並且念地藏菩薩名號滿萬遍。「念經,如果對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能深入明瞭,力量就更殊勝。」「平常我們境界轉不過來」,讀經的時候能隨文入觀,「至少境界能轉一點」,能轉一、二分都能產生它的效果。「如果體會更深,平常依教修行,力量就不可思議。」「如果家人信仰佛法」,應該在懷孕的時候,每天就讀一部《地藏經》,或者你念一千聲地藏菩薩的名號,「以真誠恭敬心來念誦,福報就很大」。「縱然腹中胎兒是冤家債主來報怨的,你能夠這樣照顧他,對他有恩」,過去世結的怨結就能化解,所謂解冤釋仇,化解了。

  「神識投胎會有念頭、波動,母親起心動念、一切舉止會影響胎兒,所以中國古代講究胎教」,這是屬於胎教。「母親在懷孕期間心平氣和,起心動念都是善念,心真誠恭敬清淨平等」,胎兒他感受的利益就大。如果母親她不懂這個胎教,懷孕的時候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接觸不好的環境,心裡起了不好的念頭,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心理健康,身心都受到影響,因此這個胎教就非常重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孝子賢孫。」這是所謂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心。「怎麼教他?在懷孕時要行孝、盡孝」,母親先做出來,做出孝行,盡到孝道,孝的波就會影響胎兒,「母親修清淨心、修福,讓胎兒深深種下善的種子」,將來生出來就好教了。現在做父母最頭痛的,子女不好教、不聽話,很頭痛、很麻煩。這是從胎裡面就開始教,要懂得怎麼教。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剛出生的小孩」,如果他過去生要是造罪業的,今生要來受這個惡報,由於父母給他讀經,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念地藏菩薩名號的功德迴向給他,迴向給孩子,這個孩子過去生有造罪業,這一生這個業障他就消除了。業障消除之後,『安樂易養,壽命增長』,「這個小孩業障消除,災難也就消除,自然好養」。「易養」就是很好養,小孩如果帶到不好養的,也很麻煩,常常生病,一下子這裡不好、一下子那裡不好,不好養,能這樣修,自然就很好養育,而且幫助他增長壽命。過去世造罪業,可能他的壽命不長,能夠這樣跟他修,也幫助他壽命延長。

  『若是承福生者』,假如小孩子過去生中他自己就有修福,有帶福報來的,「而且父母過去生中對他有恩德」,他是來報恩的,這一生再給他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給他修福,就會得到『轉增安樂,及與壽命』,他本來就有福報,現在再跟他修福,「他福報就更大,壽命就更長」。「佛告訴我們,一家人關係非常密切,決定有深厚因緣,不是偶然聚合的,因緣非常複雜,結歸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聚集成為一家人,父子兄弟姊妹總離不開這個關係。宿世因緣變成一家人,諺語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覺悟之後,一家人變成法眷屬;不覺悟,一家人是恩怨輾轉相報的一個場合,苦不堪言。」冤冤相報,畢竟來報恩的是比較少、報怨的比較多,「還債的少、討債的多,所以世間人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遇到如意的事情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多,就是這個原因。「這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事實」,我們大家都看得到的。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這段是講十齋日,是「講齋誦獲益」。「經上說十齋日」,本經是講十齋日,也有經典是講六齋日,六齋是「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期要依農曆。「佛告訴我們,平常都有鬼神在世間巡察,眾生有造善的、有造惡的,鬼神記錄列入檔案;而每個月的這些日子,會將此檔案記錄作結集彙整;臨終時,沒有福德的,見了閻羅王,憑此檔案定罪報的輕重。眾生可以自欺欺人,但欺騙不了鬼神,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鬼神都知道,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佛在本經提倡,一個月能有十天修清淨心,斷惡修善。如果天天修,你的福報就太殊勝了。我們今天修學的方法,念佛就好!念佛、長齋。」「齋是齋心,本義是修清淨心,以後變成過午不食(中午十一點到一點),嚴格講是過中不食」,就是午時當中過了就不能吃,這個才是叫吃齋,吃齋不一定吃素。吃素,如果你過中吃那就不是持齋,那是吃素。每天日中的時間不相同,「而且每個地區又有時差,要懂得通權達變」。如果我們要如理如法,可以請一本天文日曆,每一天日中在哪個地區、幾點幾分,這個比較標準。這是要這樣修,可以找天文日曆。現在時代不一樣,也可利用假期來修,當然依照經典上講的是最好,有一些人在這個齋日他不一定有放假,可以用星期六、星期天,如果剛好遇到有齋日那就更好。總是在這個時間,十齋,我們最好能夠持齋戒。持齋戒,你有上班也不影響,實在講也不影響。

  下面主要是講讀經,因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的經文,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