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出前之家易,出後之家難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21/5/2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02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昨天跟大家學習《緇門崇行錄.出家利益》,這是淨宗八祖的語錄,就是法語、開示。今天還有一則是講出家,我們現在在座大家都是出家眾,所以先挑這兩條來跟大家分享。之後我們就從前面來學習,這個學習我們再看看時間,如果能完整的講一遍,當然是最好,這個要看時間。這個疫情現在還是一直在升高,昨天政府也公布原來到六月八日,現在延到六月十四日,三級警戒。所以我們看時間來做個彈性的調整,如果一條一條來學習,這個時間就比較長,這個我再來研究看看。好,今天還是挑「出家」,《緇門崇行錄》有兩則這樣的語錄開示,因為針對出家的開示非常重要。

  【出家】

  【人初出家,雖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為因緣名利所染,遂復營宮室,飾衣服,置田產,畜徒眾,多積金帛,勤作家緣,與俗無異。經稱一人出家,波旬怖懼,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慶矣!好心出家者,快須著眼看破,曾見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個信心男女歸依供養,遂埋沒一生。況其大者乎?古謂必須重離煩惱之家,再割塵勞之網,是出家以後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後之家難,予為此曉夜惶悚。】

  這則開示是針對出家人,前面講的「出家利益」,也是針對出家人。實在講,《緇門崇行錄》,「緇門」就是主要對象是對出家人講的。出家這個事情,『人初出家,雖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這段一開頭,蓮池大師講,人最初出家,剛出家雖然每一個人立的志向有大有小,不管他是立大志向,還是小志向,這個立志有大有小,有人要作菩薩,有人只是想作阿羅漢,做自了漢,這個有大小,總是都是有『一段好心』。他沒有這個心,他不會來出家。這個出家也不是說很容易。一般人講,剃頭很快、很容易。但是我們看看在整個世界,真正剃頭出家的人,還是極少數,可見得它也不是很容易,總是他要有一段的好心,他才會出家。我們一般講,總是他還是有出家的善根,他才會出家。出家之後,剛開始出家,就是不管志願大小,總是好心。

  『久之』,出家以後,時間久了,『又為因緣名利所染』,這個「因緣」就是各種因緣,出家之後信眾多了,供養多了,出名了,名聞利養來了,很容易就在當中就迷失,就被名利污染了。『遂復營宮室』,中國佛教的寺院就是宮殿式的建築,營就是經營,寺院蓋得很大,蓋得很莊嚴,富麗堂皇,「營宮室」,經營這個大事業。這個我們的確看到很多,在台灣、在大陸都有,的確蓋的寺院建築是非常華麗。台灣也有很多這種莊嚴的寶剎,不會輸給以前的皇宮,可能還比以前的皇宮還要華麗、富麗堂皇,就經營這些。經營這些,每天當然就要為這些來操心。『飾衣服』,衣服很講求,講求它的布料,講求它的質料華麗。現在出家人甚至有很多穿得花花綠綠的,在日本、在台灣都有,連大陸也有,這個風氣現在都有了。出家人是穿染色衣,穿不好看的衣服,現在講求穿得好看,這叫「飾衣服」。

  『置田產』,就是購買很多土地財產。『畜徒眾』,就是很多信徒,出家、在家很多,道場很莊嚴,這個大寺廟徒眾很多,辦很多活動,很多信徒這叫「畜徒眾」。『多積金帛』,「多積金帛」就是金錢都一直累積,錢很多,寺院很富有。像在大陸一些大都市、大城市的寺院,一些名山古剎都很有錢的。那些大廟很富有。所以我們去大陸看,有一根大柱都是原木的,很大的,那一根柱子很長,用整根樹去刨的,那一根就可能要幾百萬人民幣了。讓我們蓋一般的道場,可能一根柱子的錢我們就可以蓋一間小道場。所以錢很多,『勤作家緣』,「勤作家緣」就是說每天都在經營、規畫這些錢財,購買田產、畜徒眾。『與俗無異』,跟世俗的人就沒什麼差別了,世俗人他都是經營這些,出家人也來經營這些,跟世俗就沒有什麼差別,這叫「與俗無異」。這一段主要是蓮池大師講,他看到有很多出家人,剛開始出家很好心,到後面都是這樣,跟世俗就沒有差別了,甚至做生意買賣都有,這些值得我們出家人警惕的。

  『經稱一人出家,波旬怖懼,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慶矣。』經典上講,一個人出家,你一剃度出家,你登了三壇大戒、比丘戒,你受完比丘戒,魔宮震動,就是在欲界天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有一些是魔王住的,魔王波旬的宮殿。一個人真正得了比丘戒,他如理如法持戒,他這一生就能超越六道,超越三界生死輪迴。魔王看到就很恐懼,他的子民又要跑掉一個,他就很不安,他會來擾亂、會來障礙、會來破壞。魔宮震動。「今若此」,今若此就是說出家到最後跟世俗沒有什麼差別,蓮池大師也很幽默,波旬不但不會恐懼,還可以跟大家喝酒相慶、乾杯,魔王:「大家喝酒,不要怕,他跑不掉,安啦!我們喝酒喝酒」。這叫「酌酒相慶」。

  『好心出家者,快須著眼看破』,你發好心出家的人要趕快看破,我們老和尚講看破、放下,你要看破這個事情,這個不是我們出家人的事情,是世俗人的事情。我們不能落到最後變成世俗人,要看破。我們現在有土地,道場也有收入,我們老和尚就是用財團、社團,寺廟登記歸公,我們出家就是什麼都沒有,走的時候也瀟灑,也什麼都沒有,沒有牽掛,這樣是符合出家本色。所以「快須著眼看破」,『曾見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個信心男女歸依供養,遂埋沒一生』。「曾見」就是蓮池大師曾經見過,在深山當中修苦行的苦行僧,「一出山來,被數十個信心男女歸依供養,遂埋沒一生」。在深山沒有人供養,在修苦行,但是一出山去接觸,有很多信心男女聽說這個老和尚(大和尚)在深山修過苦行,大家都來給他恭敬供養,那就迷了,「遂埋沒一生」,前面的苦行都前功盡棄了。

  這就是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講,在深山修苦行,你還是要接受考試。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你出去考一下,如果不行趕快再回來。我們現在的道場有個好處,我們安排輪調,就像佛光山它的輪調制度也是根據這個精神,他不讓你個人擁有信徒,不讓你個人有供養。所以它一個道場是兩年輪調的,你那邊住持兩年,然後就這樣輪流調,佛光山他們的制度是這樣。它的制度的用意就是不讓你執著在那個地方,「我有我的信徒、這個地方是我的」,你捨不得,放不下。這也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所以我們道場的功能,大家依眾靠眾,依眾靠眾就是互相依靠,互相監督,看到你迷了,要提醒一下,常住有一些制度來調節。所以我們山下有道場,結緣的,我們老和尚這些經教,你沒有在山下就不方便,你要弘法利生,你不到都市,人家到山上來聽經不方便。所以講完經就回山,就不要逗留太久,有一些供養都歸常住、都歸公,不管吃的、錢財統統歸常住,就不會增長貪心。如果自己放,肯定會增長貪心。所以我們道場常住有調節的作用。所以大家輪流去山下領眾,然後回到山上來,也是去考試一下,這樣就可以保持我們的道心不退。如果你一個人,我坦白講,為什麼要依眾靠眾?因為你一個人,人家供養你再多錢都你自己放,到最後也就是這樣了,錢多了怎麼辦?蓋道場。現在也有很多出家人蓋了道場沒人住,蓋得很莊嚴,要送人都沒有人去接,這個我們接觸到很多。

  所以一出山,被數十個信心男女皈依供養,他的一生就埋沒掉了。『況其大者乎』,一般的幾個信心男女供養你就迷了,何況更大的?更大的,如果國王大臣、有大企業來護持,那就不曉得要迷到哪裡去了,所以「況其大者乎?」『古謂必須重離煩惱之家,再割塵勞之網,是出家以後之出家也。』所以我們出家有兩層的出家,我們現在是第一層出家,出世俗的家。還要再出家,出煩惱家、出三界家、出塵勞之家,要出這個家。所以我們現在要進入第二階段的出家。『出前之家易,出後之家難。』我們前面出的家比較容易,要出煩惱家、出塵勞之家比較困難,你要捨得、要放下,這個難!我們一般講既得利益,叫你放下很難。但是你要成就,你還是要放下。不放下,不能成就。『予為此曉夜惶悚』,「予」就是蓮池大師他講,我自己為這樁事情,「曉夜」是整個晚上,「惶」是提高警覺,不敢疏忽了,「悚」就是很恐懼,好像毛骨悚然,很恐懼。高度的這種警覺心。所以這個我們要常常記在心裡,昨天分享的「出家利益」、「出家」列出來,一個人發一張,放在旁邊做我們的座右銘,我們天天看,天天提醒自己。

  我們道場,我常常講,你需要多少,實質上要需要用多少蓋多大。不是蓋得很多、蓋得很漂亮,然後再去找人來,這個就不對了,這個就不如法了。像蓮池大師他也有叢林,他那個雲棲山也是很大的古剎叢林,但是他的叢林是從哪裡開始?從自己住的一間茅蓬開始。後來很多人仰慕他的德風都來跟他學習,來了之後就也住下來,這邊搭一個、那邊搭一個,人住得很多,需要有個大殿大家共修。他的大叢林是這樣形成的,他不是說沒有人,他一個人就先計畫蓋一座很大、很莊嚴的寺廟,然後再去找人來,他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現在也是效法蓮池大師這樣的做法,我們剛開始是兩座農舍,還不是我蓋的,陳永信跟洪平和居士蓋的。蓋送給我們,本來我想這樣就可以了,我們老和尚來看說,這已經不是小築了,很大了,我們老和尚的標準還要比這個小。為什麼比這個小?小容易維持,開銷就不大,你沒有這種經濟壓力,你不用去給人家化緣,你不用負債。

  如果你蓋廟蓋到欠人家的錢,恐怕就要跑路了。有法師真的是欠人家一身債,跑路了。像傳師以前在家的時候,跟一個法師買佛堂,他自己後來請我們淨老和尚給它取一個名字,叫「老實念佛堂」,給他提字(提墨寶)。他跟他買的那個法師就是欠人家的錢,後來跑掉了。如果這樣出家就不對了,出家到這個地步,如果被蓮池大師看到,蓮池大師會說太離譜了,你錢很多就不行了,你還去負債。這個我們大家都要警惕。所以祖師大德這些法語,我們要常常看、常常提醒自己,我們自己應該要怎麼做。所以我們雙溪蓋道場,我們秉持這個原則,我們需要多少蓋多少,我們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不要超乎我們能力。如果有錢,不需要用那麼多就要布施,不能積財,積財就傷道。所以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