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僧務外學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21/7/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38

  《緇門崇行錄淺述.嚴正之行第二》。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嚴正之行第二》,第七十頁,我們從第六行:

  【僧務外學】

  這裡看起。我們看下面這個文:

  【儒者之學,以六經論孟等書為準的,而老莊乃至佛經禁置不學者,業有專攻,其正理也,不足怪也。為僧亦然。乃不讀佛經而讀儒書,讀儒書猶未為不可,又至於讀莊老,稍明敏者又從而註釋之,又從而學詩、學文、學字、學尺牘。種種皆法門之衰相也,弗可挽矣。】

  這一條是僧人(出家人)『務外學』。這裡講到『儒者之學』,儒家的學問以六經為主,《書經》、《詩經》、《易經》、《禮記》、《樂經》、《春秋》。以《論語》、《孟子》為標準。學儒的人,他是把老莊,甚至把佛經禁置不學,就是說專學儒家的經典,其他老莊、諸子百家,還有佛家,這個都不學,這個是專攻一門學問,這個也是正當的道理,就是『業有專攻』,『不足為怪』。因為他學的是儒家,當然是以儒家為主。

  出家僧人也是一樣,應該「業有專攻」,才能有成就,也就是我們一般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期有成。蓮池大師當時看到有很多出家人『乃不讀佛經而讀儒書』。讀儒家的經書也未為不可,也就是說未嘗不可以讀,因為過去出家人從小就是讀四書五經,這是國家的教育。讀儒書也未嘗說不可以,也是可以。但是又甚讀到《老子》、《莊子》,那就更多了,儒家也讀,道家也讀了。更聰明一點的人,他就還做一些註解,「又加以註解寫疏」。「還不夠又學作詩、作文章、學書法、學書信…,這些雜學,都足以障道。古來祖師有博通儒家老莊,甚至詩詞字書者」,這個是用來度眾。但是他有一個前提,就是說自己生死已經有把握,在禪宗講,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學這些,可以廣度眾生。不但學儒、學道,諸子百家都可以學,乃至其他宗教,統統可以涉獵,因為他自己已經生死有把握了。

  出家人主要就是能夠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是出家人主要的目的。在我們念佛人來講,就是有把握往生,往生就是了生死、成佛道。也就是說自己本分應該學的,已經起碼及格了,就是能超越三界了,有多餘的時間再來涉獵這些,來方便度一切眾生。因為度眾生,你沒有知道這些,你度不了眾生,這個是可以的。所以甚至學字、學詩、學詞,這是佛門的一個衰相,就是說自己這個生死還沒有了,那你把主要的時間都用在這個上面,那就是跟我們出家這個身分不相應了。出家人主要不是辦這些事情,這是在家人的事情。出家人你要了生死、出三界,自行化他,弘法利生,這是出家人本分的事情。本分的事情沒有做好,就是學跟自己本分的事情不相關的這些學問,那就錯了,就不對了。甚至練書法,要練得很好。所以在《沙彌律儀》下卷也講,因為我們又不是要當書法家,你寫得工整就好了。這個是出家人不適合去學這些東西。現在的出家人學的方面又更多,現代種種科學技術、種種的,學的就更多了,這些跟了生死不相關的,不是我們主要要學的。

  所以自己已經能夠對了生死有把握,我們念佛人有把握往生了,也能夠通達內典、經典,通達其他宗教的經典、其他世間的學術,這樣來弘法利生,這個是可以的,這個要廣度眾生,你沒有這些也度不了眾生。這個是我們看到祖師大德,比較具有代表就是弘一大師,他真的是多才多藝。但是出家之後,他也這些都放下了。我們看他寫的字、詩詞,他的書法有他的特色,他也以這個藝術來弘法。但是藝術弘法一個前提,就是說你自己生死,有把握能夠這一生了生死,那你再用這些來弘法是可以。因為不妨礙你自己主要了生死這樁大事,在這個前提之下是可以。如果這樁事情還沒了,就去學那些,那個跟了生死不相關的,那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就錯了,就一天到晚在處理世間這些事務、學這些事情,出家人放不下。放不下這些事情,那還是繼續六道輪迴,這個就不是我們出家主要的目的了。所以這個方面我們要了解。

  我們學習到這個公案,看到我們淨老和尚,他什麼經都講,連其他宗教的經典都講。但是我們仔細去聽,他是講其他宗教的經典,但是主要講的都是佛法的經義在裡面,其他宗教也都變成佛經了。而且幫助其他宗教提升,所以其他宗教的經典,如果注入佛法這個經義,那他們才能解釋得圓滿透徹,幫助其他宗教的提升,幫助其他宗教深入他們的經典。我們有能力做到這樣,是可以的。如果沒有能力,那你自己還是要守住,你自己佛法、佛經都還不通,你怎麼去通其他宗教的。所以佛經真正通達,其他典籍、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通達,它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蓮池大師在這裡講的主要就是說,我們經典都還沒通,自己學的這個都不通了,你再去把所有的時間都去學佛經以外的這些經典,那就不對了,你出家人這個身分不對。所以就舉出儒家,如果他不讀儒家的經典,他統統來讀佛家的經典,那也是怪怪的。所以他主要是要讀他自己本身專攻的,他這個通了,再去涉獵其他的,是這個意思,不是說不能學、不能看,不是這個意思。你看,我們看蓮池大師註解《彌陀經疏鈔》,三教經典都有。祖師大德,你看哪一個不通儒、釋、道三教的?沒有。他主要講的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瞭,他主要重點就是說出家人自己本分的事情為主,這個是主要的。

  好像我們現在學習《無量壽經》、《彌陀經》,在佛經裡面,我們這個是主修的經典,其他大小乘的經典,都是來補充說明這部經的。比如說《無量壽經》是補充說明《彌陀經》的,《彌陀經》講得簡單,《彌陀經》古大德稱為小本《華嚴》,《無量壽經》稱為中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本的《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再展開,就三藏十二部經典。《彌陀經》講得簡單,我們看不懂,不懂就讀《無量壽經》,你《無量壽經》讀了,然後再看《彌陀經》,你就比較懂得《彌陀經》在講什麼。讀了《無量壽經》還不懂,那讀《大方廣佛華嚴經》,其他三藏十二部經統統來解釋這個。所以你以這部經為主,其他的大小乘經典統統是為伴的,它是來補助你深入的。佛經尚且如此,何況其他的!所以其他的世間的典籍,儒、道,也是來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也是來補充說明的。所以這一點我們要懂,賓主要分清楚。

  我們現在讀到這個公案,大家可能會有很多疑問出現,因為老和尚不是提倡多元宗教,大家這個疑問不是馬上就來了?所以這個要加以說明,大家才不會有這種疑問。所以不是不能學,你是要以哪個為主、哪個是附帶的,你不能賓主顛倒了,喧賓奪主。這裡講的就是喧賓奪主,你主要的不學,學這個不是你主要要學的,這個叫喧賓奪主。你主要的,出家人佛經學好了,你真的開悟了,你其他世出世間的典籍沒有一樣不通達的。你這個主修的都還沒通,你就修其他的,那就不對了。好像我們在學校,你選擇的科系,你選擇是醫學系的,醫學系的書你不讀,你去讀那個物理系的,那不是不對了嗎!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你自己本科的學通了,你再去涉獵其他的。本科學通就大徹大悟了,了生死、出三界,我們念佛人都往生極樂世界了,那你有多餘的時間精神,再去涉獵其他的,這個沒有妨礙,而且還可以接引很多社會大眾來入佛門、來學佛,這個在弘法來講是需要的。你對世間法不通,你怎麼度眾生?眾生都是世間人,世間人就有世間法,你只通佛法,不通世間法,你怎麼弘法利生,也不行。所以自行以佛法,是主要的;化他,佛法還要兼世間法,這一點我們大家要明白。

  這一條,蕅益祖師在《寒笳集》他也有講到,蕅益祖師,你看蓮池大師講,聰明一點,又做註解,老莊,這些又做註解了,《論語》。我們看蕅益祖師,他也有四書的註解,所以看到這一條,我們要知道他當時是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環境、哪一個背景,他講的對象是什麼,他是有針對性的。所以你看這個,你要這樣去理解,你才不會有疑惑。不然你看,現在問題就來了,不是疑惑就來了?像現在老和尚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規》、《感應篇》,那不能學,那個儒跟道的不能學了,你的問題不就出現了?所以為什麼你讀這個公案,這是明朝時代,他對當時的那些出家人講的,而且出家人又是針對這一部分的出家人講的。針對哪一些出家人講的,這個我們要這樣去看。

  所以我現在也碰到很多法師,很多法師他書法字寫得好,甚至畫畫,但是主要學的佛經他卻疏忽掉,這樣就不對了。所以蕅益祖師在《寒笳集》也講,他說你書法寫得像王羲之那樣,那你還是不能了生死。你作詩詞,作得像杜甫一樣、李白一樣,那也不能了生死,你詩詞作得再好,還是六道輪迴的事情,跟了生死不相關。右軍李杜未了生死,右軍就是王羲之,他以前官當到右軍(右將軍),字寫得好,他是書法家,有名的書法家,歷朝皇帝都收藏他的字畫,但是他還在六道輪迴。杜甫、李白,詩作得最好,有名的詩人,也是六道凡夫。在佛門裡面,最愚痴的周利槃陀伽、散亂難陀,他們學習佛法,已經了生死、出三界了。所以蕅益祖師也講,你為什麼不把這個時間來玩大乘?去學那些詩詞,跟了生死不相關,你為什麼不把這個時間用來研究大乘經典、讀誦大乘經典,你去搞那個跟了生死不相關的,那就錯了。那個也是針對出家人講的。

  所以我們出家人這個身分、這個形象,我們主要做的是什麼事情,自己要清楚。現在我們都把這個主要的忘記了。這裡是舉出一個例子,我們學了要懂得舉一反三,如果不懂得舉一反三,那我們「我不要去學這個就好了」。學其他的,像下面一個公案,「僧務雜術」,雜術就包括很多,學那個行不行?我們現在這個世間學了很多這些事務性的,這個方面也是妨礙我們了生死。現在我們講得更實際一點,就是我們現在蓋廟、蓋道場,辦這些道場,實在講跟了生死都不相關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你廟蓋得再莊嚴、蓋再大,你也不能了生死,你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看到很多大廟,很莊嚴的廟,你看看,在裡面的人他能不能了生死?他每一天的精神都花在蓋大廟,他要維修這個大廟,維護,要管理,要操心,那這樣怎麼能了生死?這個就沒辦法了生死。但是我們出家人做了這些事情,很難放下,放不下。放不下,這一生念佛就不能往生了,結結緣而已,這個我們都要清楚,所以我們現在要看到裡面根本的問題。

  所以現在我就出一個題目,我們現在雙溪要蓋廟,阿彌陀佛來接我了,我要不要去?還是跟阿彌陀佛講,佛!那個廟還沒蓋好,我現在不能去。阿彌陀佛說,好,那你就繼續六道輪迴吧!就這樣,就是你要有一個取捨,你要選擇哪一邊?願生西方,就是你的意願以哪個為主,大家要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現在蓋寺院是附帶的,了生死是主要的,能蓋得好、蓋不好,那要看因緣,我們大家心理要有這個標準。不然晚上阿彌陀佛來了,你說不行,廟還沒有蓋好。來了,就趕快走,這個無量劫來,這是我們解脫的機會,你還不走!蓋廟,去極樂世界再來,你要蓋多少廟都沒問題,這個帳要會算。所以要放下,我們管不了那麼多了。實在講我們現在只是一口氣在,然後看不慣、放不下。真的是放不下,放不下你才會看不慣;你放下了,你什麼都看得慣了。為什麼你會看不慣?就放不下,這個我們自己要知道。

  我到雲南向小莉那邊看到黃忠昌居士的日記,有一小段,它沒有完整。他說老和尚常常講,念佛三年可以往生,他來做試驗。然後就找向小莉,就到深圳的信德圖書館,說我來這裡念佛三年,我看看三年能不能往生。那真的,他放下萬緣,三年都不出門,都在佛堂念佛。佛堂不是只有他一個,還有一些老菩薩。老菩薩習氣很多,有時候關門很大聲、吵架,他讀《無量壽經》、念佛,他要起心動念的時候,放下,門很大聲,很難過,放下。這樣他念了兩年十個月,他念成功了,他真走了。所以我看到他那個日記,確定他是往生了,因為他真的放下。如果放不下,你看到那些老菩薩那些習氣,那你一天到晚就生煩惱,你怎麼去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現在這一生要真的去極樂世界,你什麼人都看得慣,什麼事都看得慣,好人也好,不好人也好,要統統放下。道場蓋得好也好,蓋不好也好,都好,那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往生。

  所以我們讀到這個,你要深入的去探討這個事情,不能只是在文字表面上這樣講一講。他就是說,你主要的是什麼,那你學的佛經是什麼。蕅益祖師講得更具體,你學講經,你為什麼要學講經?做法師,那不會了生死。我要學戒律,目的在哪裡?當律師,那也不會了生死。念佛,當祖師,你也不會了生死。參禪要當禪師、學密要當金剛上師,統統不會了生死,因為他不是為了了生死。你做行政事務,為了什麼?權勢,我的權力、我的勢力,不會了生死,那個叫營福,也不會了生死。如果你真為了生死,營福,你去做事,像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種地,去作佛了,他為了真的要了生死。你講經也能了生死,參禪也能了生死,蕅益祖師說開悟了,你一定會開悟,你是真為了生死,你一定會開悟,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都會開悟。如果你不是為了要了生死,你修什麼,統統不會開悟,都不是發菩提心。所以蕅益祖師講,如果你不是為了了生死這個事情,做任何事情,我說我弘法利生,我發菩提心,他說我不相信。說我發大菩提心,「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個大菩提心,他不是為了要了生死,蕅益祖師說我更不相信,不相信他是發菩提心。

  所以出家人,什麼事情是出家人主要的?就是這樁事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們有去感受到無常迅速嗎?真正感受到無常迅速,我們人就不一樣了,真的放下了,你一定不會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這個事情不行、那個事情不行,統統可以,因為我們要去西方了,你管那麼多幹什麼!這真放下了。所以在這個世間,我們隨緣就好,我們大家有緣在一起,盡心盡力幫助大家。幫助大家,主要是這個事情,這個才是重點,重要的。其他是小事,其他過得去就好了,不要計較。如果計較太多,就耽誤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這一樁大事了。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