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三十七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37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面,從第六句看起:
【華燈焰眼主城神。】
從這一句看起,這是第五尊。從名號裡面都顯示出智慧光明與菩薩六度萬行,這是保安護法主城神他們所護持的。『華燈』表外面的境界,六塵境界;『焰眼』是表智慧的六根。根塵相即,無不充滿智慧,如同經中所講「如來全身歡笑」,這個意思相同。何以全身能夠歡笑?一般歡喜表現在面孔上,我們不知道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充滿歡悅,全身歡笑。這個地方是依正莊嚴,「華燈焰眼」表依正莊嚴,真正是盡善盡美。第六位:
【焰幢明現主城神。】
『幢』在此地當然是法幢,法幢高樹。光明遍照,這就是有焰的意思,『焰』表光明放出來的意思。『明現』,明是明瞭,現前。即使世間愚昧的眾生,他都能夠清楚的了解,這個地方有正法的法幢。實在說,法哪有邪正?邪正在人心,人心正,一切法無不是正法;人心邪,《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正法,邪正之分是在一念之間。你明白這個道理,才真正體會到佛給我們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門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廣到什麼程度?世出世間無有一法不含攝在其中,不一定是佛所說的。如果說這個法是佛菩薩所說的,這是狹義的。正是大經裡面所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那個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怎麼曉得他說法說得那麼圓滿?《華嚴經》上就看到了,《華嚴經》上所說的世出世間一切法,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乃至於祖師大德,他能夠將每一法都會歸到自性,都跟自性密切相連,融會成一體,那怎麼不圓?為什麼他能夠會歸,我們不能會歸?這個道理也不難懂。他能會歸,是他沒有成見,就會歸;我們沒有辦法會歸,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一切法不能圓融。他離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一法不圓融,沒有一法不是自性。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從一真法界到阿鼻地獄,都是唯心所現,都是唯識所變。所以任何一法會歸到心識就圓融,哪有一法不圓?會歸到心識就沒有障礙了。《華嚴經》上講四無礙法界,無礙就是大涅槃,諸佛所證的大涅槃境界就是四無礙的境界。所以一一法圓融稱性,沒有一樣不是明顯的展示在我們眼前。這些護法的主城神,他們是護這個法。
我們自己修學,修學包括我們的生活,諸位一定要曉得,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乃至於一切應酬也是修行。我們每天從早到晚,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接觸之處,無處不是修行。所以維摩居士說,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是道場。道場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你修行證道的處所;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你修行六度萬行的處所,你行道的處所。所以道有修道、行道、證道,哪個地方不是道場?如果你不懂得修道、行道、證道,哪個地方是道場?沒有一處是道場。會的,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不會的,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也找不到。第七尊:
【盛福光明主城神。】
『盛』是茂盛、盛大,這是講大福德,大福德一定是有真實智慧做基礎。沒有智慧,縱然修福,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必定是三界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不是大福。『盛福』是大福。真實的福報,世間人往往見不到,也就是說,他們觀念當中想像的福報跟真實的福報不一樣,差距很大。諸位如果細讀《了凡四訓》你就知道,你看袁了凡,他觀察一些讀書人,他觀察得很仔細,看到這個人今年一定能夠考取功名,這些人都有福相。他看到這些人的福相,他就能夠判斷,這個人今年去應試一定會考中,而且他的判斷非常準確,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很多。真正的福相,這個人穩重,遠離惡法,一心向善,能忍讓、能節儉,真正做到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大福德相。了凡先生說這些事情,《華嚴經》上佛也說,大福德相是什麼?打你不還手,罵你不還口;不僅如是,心平氣和,沒有一絲毫怨恨的意念,這個人是大福德相,他能感動諸佛護念,能感動一切善神尊敬。善神尊敬他,哪有不保佑他的道理?諸位要知道,稍稍受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心裡面就怨恨,怨天尤人,幾天都不能平息,給諸位說,這個人縱然是大富大貴,也是薄福之相,沒福,他那個大富大貴是前世修來的,很快就消完了。為什麼?他這個相不是一個有福德的相,特別是容易發怒,輕易造業,這是沒福之相。這些世出世間的典籍,裡面講得太多太多,希望我們稍稍留意就能明瞭。自己要認真修學。
自己有福,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自己沒有福報,菩提道上障礙重重。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我們自己沒有福報,一切要求佛菩薩,他一再囑咐我不要求人,以後我深深體會到這個意思。求人非常困難,人家幫助你,你得看人家臉色辦事,與道心完全相違背,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一生都要靠佛菩薩。一切順逆境緣,我們一生的遭遇,有順境、有逆境;我們一生所遇到的人,有善人、有惡人,他老人家講,這些事全都是諸佛菩薩給你安排的,既然是佛菩薩安排的,一切都要順受。善人、善境界當然容易順受,惡人、逆境界不好受,如何能在善惡境界裡面你能夠學到平等受,你的功夫就得力,你就能在一切境界裡面常生歡喜心,常生歡喜心就是法喜充滿,就是你的福德現前。
如何能平等受?善惡都不計較,知道順境善緣性空,緣起性空,逆境惡緣還是緣起性空。決定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決定不可以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更錯了。這樣我們才明瞭,修行人要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要把它修掉,到哪裡去修?到哪裡去磨練?就是一切境緣當中。然後你不但遇到惡緣、惡人你不生氣,反而感激,為什麼?沒有這個境界現前,怎麼知道自己到什麼境界?自己的功夫到什麼程度?不知道。這個境界一現前,自己就清楚了,我有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我在這個境界裡面有沒有定力,有沒有智慧?我應付這些境界如不如法?這個如法與戒學相應。一切都如法,與戒定慧相應,與佛陀教誨相應,與性德相應,他怎麼不歡喜?法喜充滿。縱然沒有見道,距離見道位應當不遠了。小乘的見道位是須陀洹果,大乘的見道位是圓初住菩薩,逐步逐步接近了。所以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凡夫知見淘汰掉。以往我們都是凡夫知見,順自己意思生歡喜心,不順自己意思就生瞋恚、生煩惱,諸位要曉得這是凡夫知見,這是輪迴心。我們要漸漸把凡夫知見、輪迴心遠離,逐漸靠近佛知佛見,要靠近自性相應,這就對了,我們所走的路,方向目標純正。這在過去跟諸位說過,我們不怕距離遠,只要方向目標對準,就能一步一步接近,最後必定達到這個目標,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宗也不例外。
所以一定要注重修福,決定不能把這個疏忽了。確實有許多修行人重視修慧,疏忽了修福,固然也好,但是不圓滿。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羅漢天天出去托缽,沒有人供養。他因為修慧,證到阿羅漢果;因為沒有修福,沒人供養。沒有人供養,很苦的事情;自己苦倒無所謂,沒有辦法弘法利生。弘法利生要福報,你要真正有人供養清淨莊嚴的道場,這才能接引廣大的眾生,沒有福怎麼行?可是你要是專修福不修慧,那更糟糕,所謂是「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他不修慧,所以他來生墮落到畜生道,變成大象;因為他有福報,這個大象是皇帝所養的,照顧得很周到,伺候得周到,出去的時候滿身都掛著瓔珞,金銀珠寶,牠是畜生。佛稱「二足尊」,二就是福慧,福慧兩樣都圓滿,足就是圓滿。所以佛法決定不是勸你別修福,實在講是叫你福慧雙修,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你在生活方面、在修持方面才能夠免除一切障緣。第八尊:
【清淨光明主城神。】
這個德號裡面的意思非常鮮明。『清淨』,一定要心清淨,心清淨之後你的身就清淨;身心清淨,這個環境,你所居住的環境就清淨,清淨就放光明。這是我們學佛人,特別是修淨土的同學要特別注意到。佛告訴我們入道的門徑,入道就是明心見性,方法很多很多,無量無邊,說之不盡。可是到最終極,到最接近心性,這一總歸納三個門,覺、正、淨這三門。三門當中任何一門進去,都是得大圓滿;覺正淨,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無論從哪一個門進去都得大圓滿。所以我們修學,對於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一定要尊敬,一定要讚歎,如同諸佛菩薩在五十三參裡面所示現的,這是教我們學習。沒有進去,也就是說你沒有見性的時候,確實有三門;見了性之後,這三門就融合成一門。實在講,連一門這個意念都沒有,才是真正究竟圓滿。我們在因地,因地沒入門,清淨心,諸位想想,他覺不覺悟?當然覺;清淨心,他知見正不正?當然正。可見得一門在因地上已經含攝三門,果地上當然是圓融無礙。
清淨心在哪裡修?在生活裡面修,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修。怎麼修法?修不著相就清淨。一著就被污染,就不清淨,一著就迷了。諸位要曉得,不著就沒有障礙,無礙;一著,障礙重重,沒有不造業的,造業都是為著相。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裡面,跟六道眾生和光同塵,跟六道眾生過同樣的生活、做同樣的工作,六道眾生染污、造業、受報,他們在這裡面清淨,不造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他們在六道裡面,自受用與一真法界無二無別,就是經上常講的不思議境界。可見得外面這個境界,說到境界包括自己的身體,無一不是隨心所現、隨識所變,隨著你的識在變,清淨心自然就變現清淨的境界,就這麼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佛常講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那就跟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沒有兩樣,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可以圓成佛道,《華嚴》上說的就沒錯。第九尊:
【香髻莊嚴主城神。】
此地說的香,確實是有香氣。我們一般人都知道,每個人身體都有一個氣味,佛法裡面這個香就是氣味,你鼻根所對的。不但一切有情眾生身上氣味不一樣,無情的眾生也有氣味,我們平常天天不能離開的水果、青菜都有它的氣味。不但這些植物有氣味,再跟諸位說,礦物也有氣味,如果你鼻根非常靈敏的話,嗅覺特別靈敏,礦物都有味道。氣味各個不同,什麼原因?實在講,性德裡面的氣味是寶香,那種氣味,一切眾生接觸到,身心舒暢;不但感覺到舒暢,能夠消除一切業障,能消業、能治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是好香。原本就是一種寶香,非常可惜,隨著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把它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我們現在身體這個氣味。本來這個身體放出寶香,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現在為什麼身體這個氣味,別說三天不洗澡,一天不洗澡就很難聞;別說別人覺得難聞,自己聞到都不舒服。由此可知,這個氣味叫業障氣味,業障消除了,這個氣味就變得很香,就變成寶香。『髻』在此地是形容高貴的意思,這個香非常高貴,世出世間所有的寶香都不能跟它相比。香氣本身就是莊嚴,我們都很熟悉西方極樂世界香光莊嚴,無論是依報、是正報,都是具足香光莊嚴。
這種香氣完全是從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是迷失自性太久了,把自性的德香變質了,佛教導我們要恢復。用什麼方法恢復?初學,佛教給我們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佛說這五種叫五分法身香,大小乘法裡面都要知道修學。由此可知,如果要改變我們體質的臭味,在佛法有很妙的方法。世間人現在很糟糕,他想改變他的容貌,怎麼去改變?去美容,我聽說有不少,還有學佛的同修。帶來的副作用麻煩大了,臉上青一塊、白一塊,變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如何改變身體這個體臭?用香水來化妝,這個還好一點。假如這個香水裡面化學成分不適合你的體質,可能帶來皮膚病,也很麻煩。佛法什麼都不需要用,從清淨心,心清淨了,你的容貌就改變,你的相貌就清淨。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美好,相貌就美好。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身體上這個味道也從心轉,心是主宰,主宰這個身體的形相。你不從根本上去下功夫,捨本逐末,用外緣來幫助,沒有不出毛病的。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曉得,才能避免一切過失,避免一切傷害,恢復到自己清淨莊嚴。最後這一位:
【妙寶光明主城神。】
這個意思,這個德號的表法,前面都說得很多,諸位都能夠想像得到。經裡面稱「寶」都是講的性德,微妙至極。如果落實在事相上,就是我們平常講的三寶。用《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說,那就非常具體,也很容易了解。《無量壽經》經題裡面所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學,是僧寶;平等是定學,是法寶;覺是佛寶,是慧學,經題上就明顯顯示出三學、三寶,這是微妙至極,真實智慧。綜合主城神,他們護持的德相、德用,也離不開性修二門,也離不開三學六度。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去體會,他們在生活當中,在他工作裡面,都能夠與性德,與三學、三慧、六度相應,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再看底下總結: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一句跟前面完全相同,意思也一樣。主城神這一類的護法,數量也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前面跟諸位報告,它並不是數字,代表大圓滿,代表究竟圓滿。末後,德裡面我們要特別留意。
【皆於無量不思議劫。】
這一句是講時間之長,每一個團體裡面這些神眾,過去的修因都不可思議。可見得修行不是短時間,不是一世,過去無量劫。既然曉得過去有無量劫,未來呢?未來也是無量劫。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要覺悟,我們一定要掌握住過去無量劫中所修積的善根。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有善根?你能到這個講堂來聽經,你一生當中只來聽一次,來聽兩個小時,你能夠到念佛堂念一、二個小時的佛,就證明你過去善根無比的深厚。你如果過去生中沒有善根,你就不可能遇到這個機會,你也不可能到這個地方來坐兩個小時。你看外面街上人多少,附近鄰居多少人,他為什麼不來?住在隔壁他都不來,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是有,他沒有善根、福德,這裡有因緣,他不能來。我們從這裡就明瞭了,歡喜聽經、歡喜念佛,你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在今天成熟。《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統統具足,這是肯定自己過去世有善根,累積深厚的善根。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把因緣掌握到,講經的道場是因緣,念佛堂共修是因緣,不可以錯過這個因緣。
這一生壽命很短,無論過什麼樣方式的生活都不必計較,也不必執著,要看得開、要放得下,為來生著想。因為來生也是無量劫,往後無量劫的日子怎麼過?你要能夠想到這一層,你真有智慧。現在擺在我們面前十條路,我們走的不是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四條路,我們今天擺在面前十條路︰佛道、菩薩道、聲聞道、緣覺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十條大道在面前,我們怎麼選擇就在現在決斷,就在這一念之間。我們想到未來無量劫,如果要想得大自在,佛跟菩薩這兩道是大自在;聲聞、緣覺這兩道雖自在,不大,不是大自在,是得小自在;再給諸位說,六道以下就不自在。生到天上,欲界天、色界天,雖然能夠得短暫的自在,他們的壽命比我們長,長得太多了,可是要比起未來無量劫,他那個壽命就不算長,相當短促。即使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才八萬大劫,八萬大劫跟無量劫比怎麼比法?不成比例。想到這個地方,這十條路今天擺在我們面前,這是機會、這是因緣,很不容易遇得到,任憑自己選擇。我們在座的同修都聰明,都有高度的智慧,你們都選擇彌陀淨土的法門,這個法門正確,這一生當中必定圓滿成就。彌陀法門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都能夠平等成佛、平等往生,不容易。所以選擇這個法門是高度智慧。
【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他們是主城神,他們的任務是護持道場。前面有道場神,道場神是道場的內護,主城神是道場的外護。主城神末後這一句,『嚴淨如來所居宮殿』,嚴是莊嚴,淨是清淨,這個裡面含義就很深。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提示我們,要用自己的德行莊嚴佛的宮殿,這裡面有三個意思。第一個,佛宮殿是主城神所守護的,他所護持的。佛在哪裡?此經跟其他一般大乘經不一樣,本經所說的諸佛包括三世諸佛如來,這三世,過去世、現在世還有未來世。著重在未來世,未來諸佛你能夠護持,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全都護到,你的功德才圓滿。如果你只護過去諸佛宮殿、現在諸佛宮殿,把未來諸佛漏掉,你的功德充其量也不過是三分之二,還缺了三分之一,怎麼能圓滿?從本經的教義來觀察,自始至終都涵蓋了三世,所以它才是大圓滿。未來諸佛就是現在的一切眾生,如經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深廣無限。情是一切有情眾生,還要加上無情。無情是什麼?我們今天講的植物、礦物。
我教諸位,是把一切人,將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的化身,真正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有些人很讚歎,法師你很了不起。我跟《華嚴經》一比,它在天上,我在地下,我十法界裡才一法界,人法界,其餘九個漏掉了;在依正莊嚴裡面,我著重正報,依報沒有在裡面。你看《華嚴》教義多圓滿,它講一切有情就是十法界正報全包括了;它講無情,十法界裡面所有的依報都包括在其中,全是佛示現之物。我們對一切人,那是真佛,對一切物也是真佛;換句話說,除自己一個人是凡夫之外,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真佛變現所化的,這個人生活在如來境界之中,恆受如來氣氛、恆受如來護念,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這確確實實是凡夫一生作佛,無比殊勝的法門,真正是大乘法裡面圓頓到極處的法門,古人讚歎為大不可思議。如果我們不能夠契入,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念佛堂念阿彌陀佛,帶業往生,只有這條路,除這條路之外沒第二條路好走了。有本事,境界馬上轉過來,就超凡入聖;轉不過來,老實念佛,兩條路都是決定成就。我們知道這些神眾都是諸佛如來應化、示現的,並不是真的神眾,所以是真佛,不是假佛。神是真佛,人也是真佛,畜生也是真佛,桌椅板凳都是真佛,無有一法不是真佛。諸位細細去想這個理,細心去觀察這些事,一下覺悟過來,豁然大悟,你就入境界了。
清涼第二個意思告訴我們,「主伴善根互融攝故」。教學的場合,佛是主席、主講,所有的聽眾、護持道場的這些神眾,統統屬於伴。佛的善根跟我們自己的善根也互攝互融,我們跟佛的善根集合成一體,這就是嚴淨如來宮殿的意思。特別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宮殿、講堂、念佛堂,這裡面的氣氛、這裡面的磁場,有諸佛如來、有一切大眾,也有我們自己,在這裡是融合成一片,自然得佛力加持,自然就受佛光注照,所以道場殊勝。
我們前面跟諸位介紹過,講堂目的是信解,念佛堂的目標是行證。如果念佛堂氣氛不如講堂,你這個念佛堂就失敗了,念佛堂決定要超過講堂。講堂是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發願,幫助你明白,念佛堂是真幹。收到真實的效果在念佛堂,不在講堂。講堂聽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不肯真幹,照樣造罪業,古德所謂「說食數寶」,自己得不到真實利益。諸位同修如果要想得到真實的利益,講堂聽了之後到念佛堂去落實,你就得真實利益。你要不到念佛堂去真正真修,你所聽的經教只是聽一點皮毛而已,經典裡面真正的意思你還是不懂;不但不懂,往往還把意思解錯了。看到經上講的,我的意思覺得如何,都落到我的意思去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妄想分別執著,你怎麼不造罪業?我的意思、我的看法,糟了,到最後的時候,我的六道、我的地獄,到那裡去了,還能跑得了嗎?
清涼大師第三個意思,「瑩飾自心,佛安處故」,這個意思比較深。要用現在白話的意思來說,莊嚴宮殿,嚴淨宮殿,最重要的是嚴淨自心,你的心地清淨莊嚴,這是真正莊嚴佛道場,這是真正的護法,所以首先要懂得莊嚴自己的身心。心地清淨不染是心地的嚴淨,身相的莊嚴是慈祥和睦,與六和敬圓滿的相應,這是身相的莊嚴。飲食、衣著不必求華麗,要求莊嚴樸素。這才是真正身相的莊嚴,然後我們努力修清淨心,求得我們體質的莊嚴、體味的莊嚴。從前是凡夫,業障深重,身上冒臭氣是業障;業障消除了,身心清淨,身上放香氣,這個事實我想大家並不難體會。
許多人看過《虛雲老和尚年譜》,這流通得很廣。虛老和尚,我們雖然沒見過面,可是在《年譜》上看到。我曾經聽過許多親近他的法師、居士們常說,老和尚聽說是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髮很長。他一年剃一次頭,一年洗一次澡,他衣服領子很骯髒,都不洗,所以油垢很重、很骯髒。可是聞一聞,香氣,很多人都很想聞聞,老和尚身上放香氣。不像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臭汗,衣服脫下來很難聞,虛雲老和尚的衣服放香氣。諸位修行,真正有功夫了,香氣怎麼來的?心地清淨,五分法身香,他的心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我們不敢說他是自性裡面的香氣,至少五分法身香沒有問題,我們可以肯定。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五個科目相應,統統做到了,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也沒有臭味道。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請看下一段經文,第六小科「主地神」。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明主地神,地是土地,實在說就是民間拜的土地公。你看看,佛多慈悲,應以土地公而度化者,即現土地公身而度化之,無類不現身。世間人拜土地神的很多。土地表「深重大願,荷負行德故」。在中國,最古老的經典是《易經》,《易經》最重要的是乾坤兩卦,六十四卦都是從這兩卦變現出來的,這兩卦是根本。地是坤德,如同大地,所有一切萬物依大地而生存,所以地是承擔、荷負,表這個意思。同時更深一層的,表「心地」。大地是我們一切眾生生存所依靠,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大地而生活。可是心地那就更殊勝,不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依心地變現出來的,就是諸佛如來所居的一真法界,也是心地變現出來的,所以心是能生,世出世間依正莊嚴、萬事萬物是所生。地之德就太大太大,所以民間敬土地這是應該的。非常可惜,沒有人能把地德說得清楚、說得明白,讓一切眾生拜土地開智慧,拜土地也能成佛道,那個功德就殊勝,不至於迷信。古時候有說明,代代相傳傳久了,於是乎只保存形式而喪失了義理,變成迷信,這非常可惜。我們讀到這個地方,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民間,以正知正見祭祀這些天地鬼神。你要問,為什麼要祭祀?我們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天地鬼神對我們有恩德,我們要報答。所以古禮最重要的就是祭禮,祭禮也稱之為吉禮,吉凶之吉,稱為吉禮,無論是朝廷、民間,沒有不重視的。請看經文︰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
如果將主地神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們可以看作現在所說的地方士紳。在這一個地方、一個地區,他有學問、有道德、有善心,受到這個地方廣大人民的尊敬、愛戴,接受他的教誨,受他的影響,這種人就是這個地區的主地神,在古時候稱為地方士紳,是這一類,在佛法裡面稱為善知識。善知識居住這個地方,自自然然對這個地方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改變這邊的風俗習慣,破除迷信,啟發智慧,這就是地方士紳他們的責任,他們應該要做的。第一句是說出這個團體的種類,主地神這個團體,數量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你看,在在處處都顯示究竟圓滿,應證經上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下面這是舉上首,上首也舉十尊。
【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
地神最重要的是行德。我們現在講經,把總題目定作「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主地神是特別著重後面這一句,他的言行可以做為社會大眾的楷模、標準、模範。這樣才能夠教化一方、影響一方,移風易俗,對這一方的大眾有真實的貢獻,有真實的利益,所以把德擺在前面。德,『普德』,普是什麼意思?普遍、平等。也就是要示現普遍、平等,對一切人、對一切物,都是以清淨、平等、慈悲心來對待,這就是普德。我們所提出來的五句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五句實際上就是一句,任何一句必定含攝其他四句。譬如講真誠,如果不具足後面這四句,那就不是真誠,真誠一定圓滿具足下面四句;如果說清淨,清淨要不含攝其他四句,不是真的清淨;說慈悲,慈悲要不含其餘的四句,決定不是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一定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才是大慈悲心。這才叫普德。表現在行為上,決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決定是這樣的。看破是什麼?萬事萬法,體性、現象、因緣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看破是明瞭。放下是絕不染著,也就是說,於一切法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表現在生活行為上得大自在,隨緣度日。隨緣絕不攀緣,攀緣就不自在,隨緣才自在。正是像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怎麼會不自在?隨喜當中成就功德,功德是什麼?戒定慧三學。隨喜當中合法、合理,我們中國人常說,情、理、法都不違背,合情、合理、合法,這是功德。隨順當中樣樣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自自然然與性德相應,這就已經做得相當不錯,普德就現前了。
後面『淨華』就是我們十句最後一句,念佛。如果不念佛,你的境界,淺是人天福報,深可以達到菩薩的果位,圓滿成佛那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如果要是念佛,決定成佛,決定往生。你想想看,一個人真正心地真誠、清淨、慈悲,生活放下、自在、隨緣,這個人念佛,他怎麼會不往生?決定往生,往生是一生決定作佛。剛才說了,擺在我們面前十條道路,這是成佛之道,我們今天選擇是這條道路,走的是這條道路,我們清楚、我們明瞭,絕不受外界的干擾。諺語常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有魔來干擾。對付魔,只是不理會就行了,愈是干擾,我們愈要勇猛精進,突破干擾,就成就了。你有決心、有毅力,不怕難、不怕苦,你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幫助你。沒有不能突破的難關,問題你自己是不是具足真誠清淨平等覺?關鍵在這個地方。果然是這樣的心,沒有不能突破的。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尊敬你、讚歎你,哪有不幫助的道理?第二尊,諸位看看這個德號︰
【堅福莊嚴主地神。】
前面兩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擺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堅固。福從哪裡來?佛在一切經論裡面講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決定會修大福報,你知道福是怎麼來的,福報是從布施、供養當中來的。佛告訴我們財富,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從哪裡來的?是你過去生中修財布施那個因,這一生當中結的果報。你過去生中布施得多,你這一生得的財富就多;過去生中修財布施、修財供養,修得很歡喜、很痛快,這一生你的錢來得很容易,也來得很自在。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過去世修布施供養是人家勸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養,布施供養之後又後悔、又難過,這一生能不能得財富?能得,賺得好辛苦,好不容易錢才得到,就這麼回事情。還有一些人錢賺得很多,一個經濟風暴全沒有了。錢手上摸過沒有?沒有,只看到銀行的數目字;原先數目字不小,現在沒有了、消除了。這是什麼原因?是拿著別人的錢財來布施,不是自己的。修布施供養,慷他人之慨,自己的名,別人的錢,所以這一生果報也是如此,讓你自己看看,實際上沒有,因為是別人的。所以要曉得,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報,一絲毫都不差,真的是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所以佛講布施供養要用淨財,就是自己應該所得到的財物,不是別人的,我們拿來布施供養,這叫淨財。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別人的財物來布施,果報是空的,今天講泡沫經濟,那個果報不是真的,是假的,曇花一現而已。所以福怎麼修的要知道。這是講財。
還有智慧,聰明智慧,聰明智慧佛說了,法布施,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法布施種類繁多,布施裡面的狀況跟財布施也有類似。如果法布施是竊取別人之法,佛門裡面所講的盜法。佛家戒律裡面講得很嚴格,老師在傳法的時候,你沒有真正拜師父,跟他求學,你不拜他做老師,你也在旁邊偷聽,把東西學去了,這叫盜法。盜法的果報,你能得虛名,沒有實學。這我們在社會上看到,也確實有這種人,也有很多是博士頭銜有好多個,沒有實學。過去是修的這個因,現在得這種果報。
第三種福是健康長壽,佛給我們講,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之果。無畏是令一切眾生遠離恐怖、憂慮、苦惱,我們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離開憂慮、離開恐怖、離開苦惱,這種行為就叫無畏布施。諸位要曉得,無畏布施裡面最具體的、最容易做的就是素食。我們選擇素食,不食一切眾生肉,一切眾生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一個人心地慈悲,不食眾生肉,你在野外看到小動物,給牠招手牠會來,牠會親近你。一個吃肉的人,殺氣騰騰,小動物看到你趕快就跑掉了,牠怎麼敢親近你?牠也有靈性,看你會不會害牠,牠也知道。我們講的素食、放生、保護動物,連動物都不忍心去傷害,何況對於一個人?對人當然更不會有意去傷害。這些屬於無畏布施、無畏供養,你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如果造作這些罪業,跟這個完全相反的,那些果報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明白,都在三途苦報。
所以說到福報,我們要懂得怎樣去修,尤其要認識哪個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經上概略給我們舉例,父母是福田,師長是福田,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有福。如果這個人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連父母生活都不顧,他縱然是有錢有勢,不會長久。為什麼?福薄,沒福。他現在所享受的就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多,他還有餘福,所以縱然造罪業,還沒有影響他現前的生活。可是他這個消耗是非常之大,福報消耗盡了,苦報就現前。這些道理我們要明瞭。貧窮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們對貧窮人要多照顧,對於有疾病的人要多照顧。疾病有兩種,身病,現在大家知道照顧身體生病的人,心病忽略掉了。心病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佛法照顧才真正叫周到,真正是圓滿,才能夠修成堅固的大福,莊嚴道場、莊嚴社會,利益眾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