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七十八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78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三面第三行,「第四須夜摩天王」:
【復有無量須夜摩天王。所謂善時分天王。可愛樂光明天王。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善變化端嚴天王。總持大光明天王。不思議智慧天王。輪臍天王。光燄天王。光照天王。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廣大善根。心常喜足。】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小段是以夜摩天王代表二地菩薩,二地是「離垢地」。我們看經文,第一句是標數,介紹類別。這個團體是夜摩天,欲界的第三層天,數量是無量,這個意義就很深很廣。《華嚴》的境界是遍虛空法界,我們現前這個世間也都圓滿的包含在其中,這是如來果地上顯現的境界,這個境界才是真正宇宙人生的真相。希望我們同修學習這部經典要細心體會,這部經分量很大,我們講解的時間很長,只要有耐心、有誠敬心,決定得受用。受用的大小各個人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因為你的心量不一樣,心量大的得大受用,心誠懇的得深受用,心量小的就得小受用。
由此可知,法界原本是一真,原本是平等,一真、平等的法界為什麼會變現現在這麼複雜的環境?這是由於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一定要記住,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的。那我們要問,別人有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跟你說假話,那就告訴你「有」;我跟你說真話,「沒有」。跟你講真話,別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要以為別人有妄想分別執著,你錯了,別人沒有,假如別人還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永遠不能成佛。這個境界不可思議,我講的這個話是真話,真話不好懂;講假話好懂,真話不好懂。不好懂,你慢慢去參去,我也不必跟你解釋,愈解釋愈不好懂,不解釋也許還好懂,細心去體會。
下面舉出十位菩薩來表法,代表二地菩薩的修學,這是屬於圓教。第一位是『善時分天王』。「善時分」就是須夜摩的翻譯。「須夜摩」是梵語,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善時分;須夜摩,須就是善的意思,夜摩就是時的意思,時是時間。怎麼叫善時間?時間,在法相唯識宗裡面跟我們說得很詳細,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是真的。我們世間人對於時間的概念很執著,必須要記載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某一個時辰,記載得很清楚,這是發生的事情。而佛法當中跟我們講,時間是從一種差別現象裡面產生的幻覺。現代人藉著科技的發達,對這些事情比較上容易了解,古代時候的確相當困難,為什麼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知道這麼清楚?我們地球上這個時間概念從哪裡發生的?是從地球的自轉,面對著太陽這一部分我們叫它做白天,背著太陽這一部分我們叫它做夜晚,日夜就是時間基本的概念,這是一日夜,一日夜是這麼形成的。不要到他方世界,就在地球上,我們日夜的長短不一樣。新加坡這個地區在赤道的邊緣,每天日夜二十四小時的標準相當正確,一個晝夜二十四小時。如果我們要到南極或者到北極,你就會感覺到一天時間不對,南極、北極半年是白天,半年是晚上,那個地方的一晝夜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一年。不要到他方世界去,我們這個世界,你看看時間就有這麼大的差別,沒有離開地球,你說時間到底怎麼計算法?
我們聽說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永遠是光明的,沒有夜晚,從來沒有夜晚,我們感覺到不可思議。因為我們地球上的光跟熱能靠太陽,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就變成一個死的星球,所有一切生物都不能夠生長,我們的生命仰賴著日光熱能。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一切物質本身都放光明,不需要日月,所以那個世界叫大光明藏。我們要問:西方世界有沒有年月日時?沒有。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沒有是真的,有是假的。所以佛經一展開,「如是我聞,一時」,一時是真的,跟你講年月日時是假的。在這個地方,真的我們反而不容易懂,假的概念好像很清楚,對於真的我們沒有這個概念。
此地講的「善時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這個善時是隨時享樂,那這個時就是好時辰。我們今天這個時不好,佛跟我們講我們這個時代,特別在現前這個時代,五濁惡世。五濁第一個就是講「劫濁」,劫是時間。諺語常講年成不好、年頭不好,就是講這個時代不好。其實時代有什麼好不好?如果這個時代的人都享福,這個時代就好;這個時代的人都受苦、都受難,這個時代就不好。由此可知,天上,四王天以上的天上,天人享樂的時候多,受苦的時候少,好時候,都是善時。再看看三惡道,惡道都受苦,所以墮在惡道裡面,那個時就不善,尤其是墮餓鬼、地獄,時間太長。《地藏經》裡面告訴我們,墮落到地獄,時間都是無數劫,那個時不好。
世尊跟我們講五濁裡的劫濁,實在講是講的三惡道。地獄、餓鬼受苦時間長,畜生道呢?畜生道實在講也不短。佛在經裡面說得很多,我們看到有一些畜生壽命很短,為什麼說牠受苦的時間也長?畜生愚痴,對牠自己的身體,對牠的生活環境,生起嚴重的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很難脫離。佛在經上講了一個很著名的公案,學佛的同修一般都相當熟悉。世尊當年住在祇園精舍的時候,祇園精舍正在施工,大概在建房子的時候,佛看到地上有一窩螞蟻,佛看了笑笑。旁邊他的弟子們看到佛看到螞蟻發笑,就向世尊請教,您老人家為什麼笑牠?佛說這一窩螞蟻,七尊佛過去了,牠還做螞蟻,你就想到牠墮落螞蟻身是多久。不是螞蟻有那麼長的壽命,牠死了以後又投胎做螞蟻,牠認為螞蟻那個身就是自己,認為螞蟻那個生活環境就是牠的生活環境,牠不知道出離,不知道改變牠的生活環境。由此可知,畜生身很不容易覺悟,很難脫離牠那個形狀,這是我們應當要警惕的。換句話說,三惡道都是劫濁,真正是濁惡到了極處。世尊對於這些事情,在一切經論裡面講得太多,不斷重複給我們說明,慈悲到了極處,唯恐我們迷惑顛倒,造作三途的罪業,非常可怕!
我們人身實在講相當短暫,人失掉人身之後再得人身不容易!所以佛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談何容易?我們這一生有這個緣分,人身得到了,佛法也聽到了,這好比中獎,中了第一特獎,真不容易。好好的珍惜這段寶貴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求脫離六道輪迴,這是真正聰明人,真有智慧的人。輪迴業決定不能再造,輪迴心決定不能再有。什麼是輪迴心?是非人我、貪瞋痴慢,輪迴心。什麼是輪迴業?身三、口四、意三,十惡業,輪迴業。你造這些損人利己,障礙佛法,破壞人學佛,阻礙人修行,輪迴業裡面極重的罪業。我們為什麼要造這些業?愚痴,你要不愚痴,你就決定不會造惡業。我們回頭想想自己,認真反省檢點,我是不是還是用的輪迴心?是不是天天還造輪迴業?不但是在事上不可以傷害一切眾生,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都不能起。你不要以為我起個惡念沒有什麼關係,不知道那一惡念就是地獄的業因。在佛家大小乘結罪不一樣,小乘結罪論事不論心,大乘結罪論心不論事,起心動念你已經造作罪業了。
那要怎麼辦?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很重,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我並不是想起惡念,那個惡念自然會起來怎麼辦?佛教我們好辦法,念佛,念頭才起來,第一個念頭起來了,不管它是善是惡,第二個念頭換成阿彌陀佛。這就是古大德所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那是你無量劫來的習氣煩惱,你沒有辦法控制的;最重要的是轉,把念頭轉過來,轉成阿彌陀佛,這是第一殊勝。這就叫轉生死成涅槃,轉煩惱成菩提,轉阿鼻地獄為無上道,就在這一念之間,問題就是你會不會轉。在哪裡轉?在起心動念的時候轉,特別是起的惡心惡念,這個念頭才起來,立刻就要轉成阿彌陀佛,那你的時分就善;你要不知道轉過來,你的時分是惡,你是在惡時。由此可知,善時分這個善是我們意念善。
這句名號裡面含的意思也是無盡的深廣,顯示出整個法界都是你念頭變現出來的境界相,離開你念頭,一切法了不可得。我們今天處的環境好,是你的善念變現的;我們環境不好,是自己惡念變現的,你怪誰?如果你怨天尤人,你是惡念,你能改善你的環境?不可能。惡念只有使你這個環境變得更糟、更壞,你更苦,更要受難。你要是明白人、覺悟的人,你把這個惡念轉變成善念。佛菩薩不能保佑你,諸佛菩薩從哪裡來的?你一念佛心變現出來的;妖魔鬼怪從哪裡來的?一念邪心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佛說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自己的心,識是自己的識,與別人毫不相關。你們在念佛堂念佛,為什麼有的時候佛菩薩跟你們在一起念佛,有的時候沒有?有的時候佛來得很多,有的時候佛來得很少。你們看不見,但是在磁場氣氛上你們能感觸到,為什麼?佛菩薩多的時候,你進入念佛堂會很歡喜、會很清淨;沒有佛菩薩的時候,你進入念佛堂,你的歡喜心生不起來,你心裡浮躁、浮動,不能攝心。都在你那個意念的轉變。
古人跟我們說,常在淨土裡面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你看看,唯心、自性,沒有離開心性,心性是能變能現,境界是所現所變,這是給你講真話,給你講真道理。你心裡面有佛,諸佛就現前;你心裡面有菩薩,菩薩就現前,現多少看你的心,你的心愈清淨,所現的境界愈多、愈廣。一念邪念的念頭起來,妖魔鬼怪就現前。妖魔鬼怪哪裡來的?給諸位說,「自性妖魔,唯心魔境」,沒有離開心性。佛菩薩是你自己心性變現的,妖魔鬼怪也是你自性變現的,你還能怪誰?誰對不起你?這個道理通達了,事實真相明白了,恍然大悟!釋迦牟尼佛在哪裡?在我們心性裡,我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現前;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前;念藥師如來,藥師如來現前,這是跟諸位講真實話。心性的德能是真實究竟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你要見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無數諸佛如來,你能不能見到?能;為什麼能?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時時勸勉同修,我們心是佛心,佛境界現前。如果現在這些妖魔鬼怪現前,怎麼辦?把我們的邪念馬上轉變成佛心,妖魔鬼怪沒有了,妖魔鬼怪都變成佛菩薩了。主宰都在自己,不在外境,不在別人。
諸佛菩薩跟我們說四淨德,四淨德諸位都知道,「常樂我淨」。法身有常樂我淨,般若有常樂我淨,解脫也有常樂我淨,這裡面的「我」就是自己做得了主的意思。迷人,這四個字有名無實;覺悟的人,這四個字實實在在。「常」,永恆不變;「樂」就是得大自在,苦樂二邊不染,真樂;「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自己能做得了主,才能夠如經中所說,隨類化身、應機說法,這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四淨德我們現在雖然沒有,沒有要學、要修,從哪裡修起?最好從「淨」修起。這四個字,一個得到,四個都得到。從常、從樂、從我,的確比較上難,從淨,淨土就掌握了這一點,「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清淨心。什麼叫清淨心?一切不染著叫清淨心。我們眼見色,你見人、見事、見物,你見到之後很喜歡,你染著了,你不清淨;見到的時候我討厭,不喜歡,你也染著了,你也不清淨,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思惟、去觀察。那要怎樣才叫清淨?見到歡喜的人板著面孔,見到討厭的人也板著面孔,這清淨了嗎?還是不清淨。到底要怎麼樣才清淨?我想諸位同修每天總要照幾次鏡子,你看照鏡子的時候你笑,鏡子裡頭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鏡子染不染?不染,那叫清淨。所以你見一切人、一切事,你也可以笑,你也可以哭,要學鏡子一樣不落痕跡,絕不染,那叫真清淨;不是見到人板起面孔,那個不是清淨。
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就是清淨。你在恆順、隨喜裡面修清淨心,修不染著,也就是說心裡真的沒有執著,真的沒有分別,你的心就清淨。外面對事,隨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眾生的執著而執著,跟眾生處得非常融洽,自己心地保持一塵不染,這就是菩薩應世,我們佛家常講「再來人」,佛菩薩應化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在一切人事物裡面,真的有歡喜心,真的有討厭,自己曉得是生死凡夫,我是輪迴心,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念念都被污染。這個事情就麻煩,念阿彌陀佛也不能往生,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說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往生的人是怎麼往生的?心地清淨,真放下了,一塵不染,歡歡喜喜。心地清淨,像鏡子一樣,決定不染著。心裡面如果要染著,只染著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統統不染著。染著阿彌陀佛不要緊,帶業往生;連阿彌陀佛都不染著,那個往生是不帶業,染著阿彌陀佛是帶業往生。我們真的要做到一切不染著,難!寧願染著阿彌陀佛,我們著阿彌陀佛的相,分別阿彌陀佛的相,除此以外一概不分別、不執著。
在日常生活當中修隨喜功德,學恆順眾生。諸佛菩薩都能恆順眾生,我們為什麼不能恆順?為什麼一定要一切眾生依我的意思來做?沒有這個必要。我們的大德大能從心裡面改變境界,這是真實智慧,大德大能。絕不要求別人要隨順我的意思做,我們不做這個事情,你才能得少許的解脫,你念佛往生才真有把握。由此可知,佛不能不念,不念佛你就念妖魔鬼怪,你天天起心動念,你起的念頭都是邪念、都是惡念,跟妖魔鬼怪相應,跟三惡道相應,你說多可怕!一定要念佛,有時間到念佛堂來念佛,什麼原因?因為自己業障習氣太重,妄念紛飛,很難攝心;念佛堂有諸佛菩薩加持,許許多多同修共修,我功夫差一點,他的功夫比我好,我沾他的光。人多了,大眾的力量強,依眾靠眾。你不相信可以比較比較,你在家裡念三十六小時,跟在此地念三十六小時做一個比較,你就清楚、就明白了,為什麼勸你到這來念。常常到這來念,念到功夫成就了,在家裡頭念也跟此地念一樣,你的功夫成就;如果在家裡念跟此地念的不一樣,還得到此地來念。一心稱念,別打妄想,就能夠成就功德,修自己的善時分,可見善時分的確操縱在自己,不在別人。
不但佛法說,世法裡頭也講,儒家所說的「仁者無敵」,這句話怎麼講法?仁,仁慈的人,仁慈的人決定沒有冤家對頭;為什麼沒有?他能化解,別人跟我做冤家,我不跟他做冤家,這就化解掉了。打架,兩個人互相打才打得起來,一個人要打,那個人不肯打,就打不起來;吵架,兩個人愈吵愈起勁,一個人在那裡罵人,那個人不吭聲,罵不起來,罵累了自己只好休息。所以仁者沒有敵人,沒有冤家;換句話說,你還有冤家,還有人跟你過不去,你要反省,我自己不仁,我自己錯了,別人沒錯。世出世間聖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哪裡還會有錯誤?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如何轉變這個境界,《華嚴經》講得太多,往後愈講愈深、愈講愈廣,總不離開這個原理原則,目的是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能轉變得過來,轉凡成聖。經文在此地只是一個開端,介紹出席的大眾,沒有講到經文。從出席大眾裡面,我們就觀察到這麼多的意思在裡頭,然後才曉得這部經內容的豐富,真正是不可思議。
再看第二尊菩薩,『可愛樂光明天王』。菩薩德號裡面的意思很清楚、很明顯,「可愛樂光明」。可愛樂是讚歎的話,讚歎什麼?讚歎光明,光明是表智慧。智慧要起作用才放光明,智慧不起作用它就不放光,起用才放光。用在哪裡?用在日常生活,你的生活就可愛樂;用在你工作,你的工作就可愛樂。我們見到有一些人生活得很苦,他為什麼生活得很苦?他沒有智慧,他在受果報,果報從哪裡來的不曉得。於是天天怨天尤人,老天爺對不起他,他的家親眷屬、親戚朋友對不起他,所認識的人沒有一個對得起他,你說糟不糟糕?這是愚痴,不知道反省,當然更不知道回頭。果報,它有因緣,果必有因,你今天受的這些苦難,你要想到什麼因緣造成的,如果把這些惡的因消除,這個苦難就沒有了。所以我們遇到一些災難,要很冷靜的想一想,去找出災難、痛苦的因素,什麼原因。就像害病一樣,害病你要找大夫,大夫第一樁事情要找出你生病的因緣、病源,然後才能夠治療,知道你這個病是什麼原因生的,就好對治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些苦難,那就是病,也要把它的因找出來,把這個因素消除,這個災難就化解了、就減輕了;如果再知道修善,就能完全改變,真正是離苦得樂,佛說得沒錯。
離苦得樂別人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佛菩薩只能把你受苦的因緣告訴你,轉變在你自己,這是佛菩薩幫不上忙的。佛菩薩如果這個事情也能幫得上忙,我們何必要修行?不要修了,人人都得幸福自在,如果佛不給我們,那佛就不慈悲。要知道佛菩薩幫不上忙,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變現的,不是別人給你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你享受的是富貴快樂,是你自己修的;我們生活過得艱難痛苦,也是自己造的,說真實話,自作自受,與任何人不相干。諸佛菩薩的慈悲,把這個事實真相跟我們說清楚,讓我們自己恍然大悟,做一個大轉變,就如同諸佛菩薩一樣,自在幸福美滿,就是這個道理。
名號功德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你要常常思惟:我們生活可不可愛,我們今天飲食可不可愛,我們今天穿著可不可愛,我們今天見到一切人可不可愛,我們做一切事可不可愛。你從這裡頭去觀察,如果你覺得樣樣都可愛,你的修行就有功夫。我說你有功夫這句話說得太早,為什麼?如果你真的是可愛,你的功夫就壞了,為什麼?你被污染了。不污染才真正可愛,污染了就不可愛。什麼叫污染?七情五欲是污染,真的動感情,感情裡面有喜怒哀樂愛惡欲,欲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你在這裡面動感情就不可愛,不動感情可愛。不動感情,你歡喜可愛,你發脾氣也可愛,你討厭他也可愛,為什麼?不動感情。就像鏡子照外面境界一樣,也有喜怒哀樂,鏡子裡頭根本就沒有染著,那才叫真正可愛樂。我們每天早晨、晚上照照鏡子,有沒有想到可愛樂光明天王?可愛樂光明天王在哪裡?就是那一面鏡子。
這些都是須夜摩天王,第一位是總說,下面是別說;也可以說都是夜摩天王的德行,你看他的生活多麼美好。美好的生活要靠智慧,所以覺悟的人生活在高度智慧的環境之中,我們凡夫生活在煩惱裡面。煩惱跟智慧就是一個轉變,如何把煩惱轉變成智慧,如何把愚暗轉變成光明。你實在要不會轉,你就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稱念,念久了自然就會轉。
再看第三尊天王,『無盡慧功德幢天王』。這一尊菩薩德號裡面,比前面的意思更清楚、更明顯。無盡的智慧,無盡的智慧是稱性的智慧,如不稱性都是落在數量之中,也就是說有限的、有盡的,不是無盡的,與自性相應那就是無盡。西方極樂世界,佛與大眾皆是無量壽,那個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為什麼?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明心見性,個個人都從自性當中流露出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那哪有盡?哪有量?可是世尊跟古來祖師大德,也有說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他說得也沒錯。你說他無量的無量沒錯,說他有量的無量也沒錯;說他是無量的無量是從性德上講的,說他是有量的無量是從他應化講的,應化身有量,法身無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法身大士,經上講得很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大菩薩。所以從法性身來說,真實的無量,是無量的無量;從示現來講,那是有量的無量。所以這兩種說法沒有衝突,不但沒有衝突,說得更圓滿。
無盡的智慧是性德的流露,自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流露出來起作用,它所起的作用,成就「功德幢」。「無盡」兩個字可以直接貫下來,無盡慧、無盡功、無盡德。「幢」是形容、是比喻,高顯之意。「功」是什麼?我們今天講的功夫,你有功夫你就有受用,受用就是德。功德這個「德」字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世間人常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耕耘是功夫,那一分收穫就是你所得。所以才說種善因得善果,種善因是功,得善果就是德。功德標準不一樣,世間人的功德是假的,不是真的。在中國,古人認為功德叫三不朽,立功(為國家民族立功勞)、立德、立言,這叫三不朽,人雖然死了,這三樣東西永遠會傳下去。你對於國家民族有功勞,世世代代的人都紀念你,這是立功。立德,你的德行、你的感召深受世人的尊敬,一直到永久,人家都以你做榜樣,都向你學習,效法你,這是立德。像古代舜王,舜是立德,他的德是什麼?孝心,他能夠盡孝,不僅是當時社會大眾的楷模,一直到今天,我們要講到孝道,都還想到舜王,他是真實、究竟、圓滿的好榜樣。這是立德,永遠不朽。立言,著書立說,你的作品深受人的愛好,你雖然死了,後人看到你的作品好,會翻印,會流傳下去。這在中國古代就很多,許許多多的著作大家都覺得非常之好,把它保留下來傳下去。這叫三不朽。
為什麼說這三不朽也不是真的?它可以傳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但是我們知道地球將來會毀滅,地球毀滅了,你這個不朽也就朽了,那不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過它留在這個世間長,要到地球毀滅。可是星球在無限時空裡面,它的壽命並不很長,我們人間講幾十億年、幾百億年,好像很久很久,但是在太空當中,幾百億年是很短的時間,不算很長。佛教給我們真實的功德,超越三界、超越時空,那是真實的功德。從哪裡看到?佛從最淺近的地方跟我們講,「持戒有功,三昧是德」,三昧是禪定,你就得定。說三昧、說禪定,我們的印象還是模糊不清楚,我們要說清淨心、平等心是德,大家好懂。持戒是什麼意思?規規矩矩守法就是持戒;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教誨我們能夠信,能夠理解,依教奉行,這叫持戒,這叫修善;心善、言善、行善,造福社會,利益眾生,這叫做持戒。所以你才得清淨心,你才得平等心,為什麼?念念為社會、為眾生。
如果我們發心發願這樣做,有一些人來障礙、來破壞,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為什麼沒有關係?於自己一絲毫的損傷都沒有,他所破壞的,是把眾生的利益破壞,把佛法破壞,我們修的人毫不相干。我們修的人是,我想幫助眾生、幫助社會,條件不具足,緣不成熟。所以你要曉得,魔來擾亂是擾亂社會、擾亂眾生,沒有擾亂修行人,真正修行人如如不動,他擾亂什麼?修行人修積的功德能不能成就?能成就,依舊是圓滿功德,但是眾生沒有得到,眾生是被魔來擾亂破壞了。魔有罪,跟誰結罪?跟眾生結罪,跟社會結罪,他破壞社會、破壞眾生。對修行人不相干,修行人有定有慧,怎麼會受他的擾亂?怎麼會被他破壞?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白。修行人被人家破壞,那是自己心不清淨,自己心裡有邪念、有煩惱,外面有誘惑,那你被破壞了,你也不能怪別人。為什麼這些妖魔鬼怪威脅利誘,釋迦牟尼佛如如不動,一點妨害都沒有?為什麼這個威脅利誘在我面前,我就被欺騙、就被動搖了?還是怪自己沒有功夫。沒有什麼功夫?沒有持戒,沒有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依教奉行,絕不能怪別人,回過頭來要責備自己。別人有沒有錯?別人沒有錯,他來誘惑我,沒錯;他誘惑我,我跟他跑了,我錯,他沒錯。這是菩薩教導我們修學的原理原則。
所以真正修行人,心是清淨的,永遠保持真誠恭敬,對佛恭敬,對魔也恭敬;對菩薩恭敬,對阿鼻地獄眾生也恭敬,絕對不會有兩種心態對一切眾生。唯一真誠,你才能夠作佛,你才能夠脫離十法界;有一絲毫分別執著,錯了,自己錯了,把自己的功德毀掉了。所以持戒是廣義的,持戒的意思一定要清楚,我們用個通俗簡單的話來說,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修行,這叫持戒。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平等,那就是德。修定有功,開智慧就是德,所以你只要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你一定會開智慧,智慧就是正覺,你智慧會現前。修慧有功,慈悲是德,智慧開了之後,你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現前,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那種愛心,關懷眾生的心,護念眾生的心,幫助眾生的心,就跟虛空法界一樣沒有邊際。雖然關懷、愛護、幫助,清淨無染,為什麼?他的慈悲關愛是從智慧裡面生的,他不是從情生的。從情生的就被污染,從智生的不被污染,真的可愛樂。從情生的不可愛,麻煩太多,那種糾纏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纏在一起,可有罪受了。所以只要落到情就不可愛,到智慧真正可愛。這是「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名號顯示的義趣。
第四尊,『善變化端嚴天王』。這個德號裡面顯示出權智,權智就是我們常說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達到了極處。「善變化端嚴」,這個善字非常重要,善是什麼?智慧,是他變化端嚴之所依。可見得他變化端嚴不是依情、不是依識,他是依真實智慧,依大慈大悲,這是善。變化就是隨類化身,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諸位同修要知道,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量無邊諸佛菩薩同時存在、同處存在,眾生有感,佛就應現,感應決定不失時節因緣,這是善變化。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在我們現今的社會,應以佛身得度,他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現出家相;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他就現童男童女;應以外道身得度,他就現外道,沒有一定的。
端嚴也沒有一定的標準,端是端正,嚴是莊嚴。在三善道裡面有端嚴,三惡道有沒有?也有。人間,人五官端正,相貌美好,人的端嚴。換句話說,人要長得像個人,人端嚴,狗要是長得像一條狗,狗就端嚴;狗要變成貓的樣子就不端嚴。所以端嚴沒有標準的,哪一類的眾生,哪一類裡面的端嚴。我們在這裡面體會佛的意思,體會佛的教誨,教導我們什麼?教導我們在生活當中要活活潑潑,那就是善變化端嚴。不能學佛學成個佛呆子,學成個一成不變,那就壞了。
我記得以前在這個講堂裡也曾經跟諸位說過,每一次講演聽眾不一樣,也許有很多同修沒有聽說過,我給你講一講變化端嚴。第二次大戰期間,我遇到過、經歷過,我那個時候十幾二十歲,在抗戰期間。我是在讀書的時代,做學生,我有一個朋友,大概大我五、六歲,他們正好遇到,他們要去當兵,要去參加戰爭的行列。這是我很好的朋友,也是我的小同鄉,他做的是情報工作,這個工作危險性很大,那個時候他也不過二十一、二歲,幹這個工作。在南京被日本的憲兵隊發現,他們一共三個人,是屬於戴笠將軍的部下,從事於地下工作,日本憲兵就來找他們,逮捕。他們逃,逃到城外,憲兵隊追過來。這一看正好看到一個寺廟,他們就跑到廟裡去,廟裡面正好在做法會,人很多。他們求老和尚,告訴老和尚,憲兵隊要來抓他們。老和尚非常聰明,馬上一個人給他們一件海青穿在身上,去參加法會。憲兵隊來就找不到了,找不到就算了,就走了,老和尚救了他們的命。被抓到不但是死刑,會死得很慘。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回到南京,想到老和尚救命之恩,再去看老和尚,報答老和尚;還算不錯,沒有把救命之恩忘掉。他們三個人合起來辦了一桌很好的酒席,請老和尚來應供。老和尚來了,來了一看,桌上都是雞魚鴨肉,不是素的。他們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和尚吃素的,我們今天尷尬了,非常為難,不曉得怎麼辦。老和尚慈悲,老和尚坐下來之後,請大家都坐下來,我們一樣吃,居然一點拘束都沒有。這些人對老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老和尚今天開葷了。
我們要問,老和尚有沒有破戒?沒有,善變化端嚴。這些不學佛的人因為這一招,把這些人統統都度了。如果老和尚要堅持,「我吃素的,你們這樣子對我是侮辱,不應該」,那些人永遠不會學佛。所以老和尚有智慧。他們不是惡意,他們是疏忽,他們是好心,好心好意,所以老和尚成全他們。這叫開齋,不叫破齋,這叫開戒不叫破戒,這是有功德,沒有罪過。如果你要以為這個樣子,這是功德,沒有罪過,你天天找些信徒,請我去吃肉行不行?那你就罪過大了。這無心的,顯示出這麼樣的活潑,這麼樣的自在,這些人對大乘佛法就尊敬,知道學佛的人是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有真實智慧,不是呆呆板板,執著而不變的,不是的。佛家的戒律很嚴,每一條戒律都有開遮持犯,頭一個就是開戒,在某一個情況之下可以開戒的,那不叫犯戒。該開應當開,該開不開是犯戒,不該開要開也犯戒。所以你一定要有智慧辨別,在什麼情況之下,活活潑潑的來應付,一絲毫拘束都沒有。
尤其是《華嚴經》,《華嚴經》講什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要遇到有障礙,那就不是華嚴境界。如果真的講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我們什麼都可以能夠解放,那你大錯特錯了,你準墮阿鼻地獄。諸位要曉得,事事無礙的境界在哪裡?在極樂世界,不在此地,此地只有理,沒有事。真正落實是在華藏世界,是在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在一真法界,它是事事無礙。十法界裡面有理事無礙,沒有事事無礙,這個我們要懂。華嚴境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六道,不是十法界。可是這些道理你要明瞭,事實真相要通達,然後你接觸一切眾生,你就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幫助他學佛,幫助他對佛法生歡喜心。這是接引眾生的方便,所以才示現變化端嚴。這是一樁很明顯的例子,這個老和尚了不起,不是普通出家人能夠做得到的。
我自己也有一個小故事。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大概我學佛半年,那時候沒有出家,學佛半年,我就學持午,晚上這一餐就斷掉,我學得很清淨、很嚴格。以後到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他不但是持午,他日中一食,幾十年了。他是三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學佛,就學日中一食。有一天他來告訴我,他說你這個生活方式是小乘。我說怎麼是小乘?他說你能夠獨善其身,你不能夠普度眾生。我說為什麼?他說一些初學佛的人,要想請你去吃飯,人家是好心,晚上請你吃飯,「我持午,不能去」,人家是什麼念頭?你這個和尚擺架子,我們熱心請你都請不到,退心了。我說有這個事情嗎?多,不但有,多!我說那怎麼辦?人家請你,你去。我說那不叫破齋了嗎?這不叫破齋,這叫開齋。我才懂得開遮持犯,開齋怎麼用法這才曉得。李老師本人就是這樣的,常常有人請他吃晚飯,他帶著我去,讓我在這裡面學習,不要把戒律持死了。你那個持戒,死在戒律之下你就錯了,你就不能幫助眾生,所以戒條是活活潑潑的。我跟他十年觀察他,他確實非常自在、非常活潑、非常慈悲,特別是在初學的眾生裡面,顯示得一絲毫拘束都沒有。我們才想到普賢菩薩所講的「恆順眾生」他做到了,他真正在隨喜裡面修清淨心,修不染著,這是高級修行的方法,是我們應當要學的。但是很不容易學,為什麼?自己沒有相當定功,往往在這裡面容易生貪瞋痴,那就壞了。所以自己沒有定力,最好保守一點好,少來開緣,比較靠得住一點;真正有功夫才行。老師的教學也是因人而異,也不是一個方法要求所有的學生,我們觀察他對於每個學生的要求,標準都不一樣,這是我們沒有法子做到的,真正是此地所講的「善變化端嚴」,他沒有高度的智慧做不到。
第五尊,『總持大光明天王』。「總持」在梵語裡面稱為「陀羅尼」,翻成中國意思是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這個意思也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是掌握到綱領,你的成就就快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總持是什麼沒有一定;廣義的說法,任何一法都總一切法,都能持一切義。所以佛在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華嚴》裡面所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個一是任何一,並沒有指定是哪一個法門,任何一法都含攝一切法,並沒有說特別指哪一法,沒有。所謂是一毛一塵,毛是我們身上的汗毛,塵是微塵,一毛一塵都具足一切法,那還有什麼話好說?所以一不是定一,我們要懂這個意思。佛說無量法門,是為無量不同根性眾生而說的,契機的他就契入。由一門入一切門,一悟一切都悟,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法他不明瞭,沒有一法他不通達,一悟一切悟。這個原理原則教給我們,修學佛法要一門深入。你要學哪一個法門都可以,任何一門都可以,你是真正通達的話,哪一門都能入,只要堅持一門你就能入,你如果學很多法門就困難。《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有三種會集本,一種節校本,總共有九個本子,任何一本都行,只要你一門深入,你都能成就。如果九種本子我們都依,九種本子裡還要選一種為主,其餘八種做參考,行,你還是一門深入,你才能有成就。
一門深入,要深到什麼程度?深到開悟,如果沒有開悟決定不換,還是一門到底。從一門當中得定不行,得定還是要一門,得定就是我們常講得念佛三昧,你沒有開悟。什麼時候開悟?開悟自己曉不曉得?實在講開悟自己知道。開悟是什麼現象?一切的事物;我們先不講一切事物,那個範圍太大,我們講一切經,這個範圍就小。一切的佛經,佛家的經論,任何一部經,你沒有讀過,展開來看,句句都懂,一點障礙都沒有,你開悟了。如果經典展開來還不懂,還要去想一想,沒開悟。決定不能想,想怎麼樣?落到意識裡去了。不落在意識,展開卷都通達,沒有絲毫障礙。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世間所有一切諸法也是通達沒有障礙,這是你悟了。沒有到這個境界,我們就一部經守到底,所謂是一經通一切經通,我這一經沒有通,我就不學第二種。同樣一個道理,一個法門通了,一切法門都通了。譬如你念佛,你得到念佛三昧,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你也得到了,教下講大開圓解你也得到了。一個法門通達,所有一切法門都通了;一法裡頭成就,法法裡面都成就了,這叫大圓滿,這叫大自在。這是屬於境界,沒有到這個境界要記住,一門深入有道理,掌握到總持法門。
所以無論你修哪個宗派,無論修哪個法門,無論學哪部經典,都好,我們都讚歎。我絕不會說,你修那個法門不如修這個法門,這個話不能說。至於我為什麼選擇這個法門?我的根性與這個法門相應。怎麼知道相應?在一切經裡,我讀這部經特別歡喜,這就相應。其他經我也讀,我也明白,我也通達,但是這部經比那部經更能生歡喜心,這部經、這個法門跟我的緣很深,契我的機,我修學起來格外容易、格外方便,容易成就,就是這個道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達到究竟圓滿的成就,你一定要懂得總持法門。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