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四三四集)  2001/7/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434

  請掀開經本看「世主妙嚴品」,主風神長行第五句:

  【力能竭水主風神,得能破無邊惡魔眾解脫門。】

  這一句我們讀了之後,感觸很深。清涼大師註解裡面也註得很好,「十力降魔,十軍皆殄。獨名竭水者,欲愛為初」。由此可知,什麼是魔?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跟我們講四大類。五陰是魔,五陰是講我們的身心,我們這個色身是色陰;我們的精神是受想行識,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的意思是念念不住,識就是指阿賴耶識。所以受想行識就把八識統統包括了,受是前五識,想是第六識,行是第七識,識就是阿賴耶識。這不是好事情,不僅僅是六道凡夫,這裡頭還包括四聖法界,都是八識當家、八識作主。佛為什麼說這是魔?不能見性,障礙你、折磨你,使你不能見性。四聖法界他用得正,所以他的過患少,佛在經上講的三苦、八苦他們沒有,他們只是障礙見性而已,就是這個障;六道凡夫,那就嚴重了。這個魔實在講太多太多,無量無邊,叫『惡魔眾』。魔之根本,清涼大師在《鈔》裡面講的「欲」,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我們常常在講席裡面說,我們的病根就是自私自利,如果離開自私自利,魔雖然多,他也沒有辦法障難我們。我們自私自利這個念頭要不捨掉,那就跟無邊眾魔結下不解之緣,你決定沒有辦法脫離。這四大類,五陰是一類,煩惱是一類,死魔是一類,天魔是一類。煩惱是我們無量劫來積累的不善的習氣,業習種子。天魔就是外面五欲六塵境界的誘惑。內有煩惱,外有誘惑,內外交感,我們還會有好日子過嗎?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我們在歷史上去觀察,多少帝王將相、豪門貴族,這些人的福報都是過去生中在佛門修的。前世是大法師,弘法利生,福慧雙修,才能感得人天的大福報。可是一享福,幾乎把他的福報就享盡了,沒有再修福。而享福當中造的業就重了,比一般沒有福報的人不知道要重多少倍。佛家常講這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這些事實真相,如果我們稍稍留意,你就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你會感覺得這個非常可怕。不說別的,就說安世高這個同學,他不是做龍王去了嗎?墮落在畜生道。由於前生修得不錯,明經好施,畜生道裡面去當龍王去了,那也享的是天福。但是他的惡習氣不改,隨順煩惱,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他自己曉得,死了以後決定墮地獄;換句話說,前世所修的靈性不泯,他還有這個覺悟。真正遇到好同學、好同參,這同參得道了,來救他、來幫助他,死了以後不墮三惡道,幫助他生忉利天。如果他再不好好修行,發出離三界的心,六道裡面的輪迴不是辦法。在六道裡頭,我們要很冷靜的去思惟觀察,佛講得沒錯,肯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我們有沒有這個覺悟?真正認識清楚了,就曉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是好事情。如果是好事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捨棄?他都得到了,真正是古人所說的「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得到了,他的示現就是明白的告訴我們,那些是惡魔,遠離為善。

  他為什麼要過那種清苦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什麼過這個生活?這種生活是他在累積福報,他享受清福。這個清福一般人不懂得,清福是什麼?心地清淨無為是福。世間人煩惱習氣重,他不懂得,他不知道這是清福。你看看世尊為我們所示現的,人家的心多清淨,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永遠保持心地的寂靜無為,接觸一切大眾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是他的示現、是他的講經說法,一生就幹這一樁事情,這種功德的累積,就是無上菩提的正因。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世尊生活目的的純正,生活意義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與魔王波旬也是和睦相處,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這是一個覺悟的人應當學習的,自自然然走這個道路,成佛之道。迷的人他不知道,悟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死也稱之為魔。死魔是什麼意思?我們道業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這是折磨;來生縱然能得人身,至少要耽誤二十年、中斷二十年,你又得要從頭來起,這是折磨。所以把死也稱為魔。我們曉得這個事實真相,那就一定要知道,決定要在這一生成就,死了以後麻煩就大了。為什麼?來生能不能得人身?既然得人身,能不能有緣聞到正法?有沒有緣分遇到善友?愈想愈難,不是容易事,所以決定要在這一生成就,認真努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在古大德他們修證的記載裡頭可以看到,大部分都能在三年、五年成就。三年、五年能成就,他怎麼成就?密集薰修。我們今天不能成就,說實在話,薰修的時間太少了,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我們有他那樣的環境,我相信我們這些人不會輸給他。最近的這個例子,我們同學要牢牢記住,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居士,我們同學們親眼看見的,他是怎麼成就的?四年密集薰修。他遇到好增上緣,生病了,在家裡頭養病。這是無比殊勝的增上緣,他不要工作了,每天躺在床上,睜著眼睛看錄像帶,他家裡人告訴我們,每天看八小時。天天在聽經,四年沒有間斷,一天聽八個小時,他覺悟了,他明白了,放下萬緣。聽完經之後就念佛,念累了他就睡覺,醒過來接著再幹。那就是諦閑老和尚教給鍋漏匠的辦法,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馬上接著幹,鍋漏匠也是三年多,將近四年,他成功了。陳老居士四年他也成功了。我們要如法炮製,我相信我們同學當中大部分都能成功。由此可知,道業能不能成就,全在緣分。我們發的心真,發的願真,有信心,有毅力,我們深深相信諸佛護念、祖宗保佑、善神擁護,決定能夠像主風神一樣,能破無邊惡魔,魔來擾亂,我們有能力克服。再看第六位:

  【大聲遍吼主風神,得永滅一切眾生怖解脫門。】

  他得的這個法門,我們在現前社會觀察得非常明顯。現在這個世間,無論是貴賤貧富,沒有安全感,生在一個恐怖的環境當中,這是有史以來所沒有的一個現象。在過去,兩百年前,科學技術沒有發達,我們在這個世間遇到動亂,還能找一個安全地方避一避。現在科技的發達,帶給我們是有一些便利,但是得不償失,攪和得整個社會人人身心不安,這是事實。我們要怎樣才能夠永滅,把這個問題解決?清涼大師註解裡說得好:「毛孔慈音,滅除五怖。若百竅異吹,遍吼悅機。」菩薩的德號是『大聲遍吼』,我們看了這個名詞就曉得,他在那裡大聲疾呼,勸導大眾,讓一切大眾知道我們恐怖從哪裡來的,身心不安從哪裡來的。是不是科學技術?不是,科學技術像水一樣,可以載舟、可以覆舟,問題是我們怎麼用法,用得得當,好事!像我們今天用高科技的傳播來傳播佛法,傳播古聖先賢的福音,這是好事情!如果用它傳播邪知邪見,鼓勵大家去競爭五欲六塵的享受,那就壞了。這些工具沒有罪,吉凶禍福在人心。如何挽救人心?如何把這些人心從競爭、鬥爭召喚回來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慈悲大愛是一切眾生心性裡頭本具的,人都知道愛人、都知道愛物,非常可惜今天他是煩惱惡習當家,這個愛偏了,做法裡頭產生了偏差,本來是個好事情,現在變成惡事,變成造的惡因,感得惡果。惡果眼看著就要現前,所以才生出恐怖。世間有一些宗教盛傳末日,令一切眾生感到非常恐怖。宗教裡頭雖然說有末日,但是它也有一句話,末日是不是會現前都在人心,人心能回頭,人心能向善,這個末日可以化解、可以推遲。我們相信諸佛菩薩大聲疾呼要喚醒大眾,斷惡修善,回頭是岸,我們就能夠離開恐怖。第七尊:

  【樹杪垂髻主風神,得入一切諸法實相辯才海解脫門。】

  風行虛空,無有障礙,象徵著佛菩薩以無量智慧方便教化一切眾生,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清涼註得很好,「智入實相,故妙辯如海」。實相是如如之理,也就是我們在講席裡常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要了解它的真相,然後你的言教從實相流露出來的,那哪裡會有障礙?古大德常告訴我們,「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要問,通到底是通到哪裡?此地菩薩告訴我們通到實相。一切諸法法相不同,就是相狀不同,但是實相是相同的。佛說一切大乘經,依據就是實相(這個依據,就是五重玄義裡面講的「辨體」)。大乘經教,體是實相。如果你證得實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大乘法,你不學自然就通達,為什麼?從實相流出來的。我們怎樣入實相?這常說的「一門深入」,深,深到見實相,然後一切經就通達。一經通一切經通,不但一切經通,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了,為什麼?世出世間法是一個實相、一個理體。這個實相在宗門裡面講真如本性,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心性就是實相。心性是能變,一切諸法相是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他怎麼會不通達?通達之後,無障礙的辯才就現前,能為一切眾生隨機說法,能令一切眾生皆得利益,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第八尊:

  【普行無礙主風神,得調伏一切眾生方便藏解脫門。】

  調伏眾生,要圓滿的智慧,這個智慧是講的權智。權智是依實智而生的,實智就是實相,智入實相。《般若經》上說得好,「般若無知」,無知是實相、是如如,佛法裡面稱為根本智。根本智無知,它起作用叫後得智,起作用無所不知,所以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我們要不能夠契入如如,怎麼能得後得智?如如的實智,要怎樣才能夠得入?佛告訴我們,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本具的。現在這個智慧何以不能現前?你有障礙。《出現品》上講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佛一語道破。我們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一切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明白佛說的這句話,就曉得自己應該怎麼去做了。我們必須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要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分別要放下,不再分別;妄想要放下,不再起心動念。所以,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得如如。你放下一分,你就得入一分,放下兩分,你就得入兩分,你不能放下,那你就不得其門而入。佛法修證之難,就難在這個地方,難在你不肯放下!連念佛堂念佛求生淨土,堂主也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才能往生。如果身心世界不肯放下,阿彌陀佛拉也拉不走,這不放下能行嗎?不但身外之物要放下,這個身心也要放下、要看破,看破就是要認識身不是我,再不執著這個身是我,把我放下。到底有沒有我?有我。什麼是我?能變虛空法界、國土眾生的那個心性是我,這是真我,佛家講的「常樂我淨」,我們要明瞭。

  我是什麼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我是自在的意思,能變是主宰,能變的才自在。虛空法界、國土眾生都是所變,所變的沒有主宰,所變的不得自在。我們要把所變的統統放下,絕不把它放在心上,對它決定不起妄想分別執著,對所變的,這樣你就得入,你就入如來境界,你就入諸法實相。佛實在是慈悲,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圓圓滿滿的為我們說出來,古人講「和盤托出」,一絲毫的隱瞞都沒有。決沒有吝法,決沒有嫉妒,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這樣才能調伏眾生。首先調伏自己這個眾生,我們自己五陰身,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身相,我們的身心得調伏了。身心得調伏的現象,我們要知道,相好莊嚴,調伏以後的那個形相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所謂一真法界依正莊嚴。你看他的正報、他的身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能現的,他現出來就是這個樣子的;現出的依報環境,就如同世尊在經中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不是像我們這個地方土石瓦礫,不是的,人家大地是琉璃為地,道路是黃金鋪的,黃金鋪出來的道路,樹木花草都是七寶成就的(七不是數字,是表法),無量珍寶,那是唯心所現,真心所現的,那個心裡頭一絲毫的污染都沒有。我們今天用方便話來說,純真誠心,純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所現出來的境界相,華藏世界,極樂世界。

  我們今天這個世間,居住在這個地方的眾生,心不真誠、不清淨、不平等,迷惑顛倒,自私自利,變現出我們眼前這個濁惡不堪的環境。不要說學佛的人,世間不學佛的人,許多科學家講,這個地球再過五十年,就不適合人類在這裡居住,濁惡到這種程度。現代人相信科學,那科學家說的話你信不信?我們在報紙雜誌上常常看到,這些人在呼籲,如果我們不能改善環境,就無法生存了。所以許多人喊:「地球病了」,這真的。所以我們調伏眾生,要先從調伏自己開始。佛法上常說,自己若不能得度,能度眾生,無有是處。所以,首先要調伏自己的身心。我們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古人常講,都在你面孔上,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你哪裡能欺騙得了人?修行功夫得力,相貌一定是慈祥,表現的是智慧,表現的是真誠,表現的是清淨平等,都在你面孔裡頭。現在外國人講磁場,跟你一接觸,真的一身都感覺得很舒服;有些人心行不正的,你跟他一接觸,就感覺得寒毛直豎,渾身不安,外國人講磁場的影響。我們中國人講氣分,他們講磁場,我們講氣分,這個不是假的,這確有其事。

  所以一定要調伏自己的身心,所謂真修行、真用功,你的相貌、你的精神、你的體力一年比一年好,你修行有功夫!年齡,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澳洲土著說我們這些人,說到年齡,他們聽了說這個毫無意義,人生在世與年齡有什麼相關?他們不重視。他們重視什麼?境界的提升。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句話說「老當益壯」,這句話意思很深!它真正的含義是什麼?老應當更強壯,不是老了就衰弱,不是的,那你是沒有修行;你要真正修行的話,你年歲愈老愈強壯,智慧愈高,身體愈好。為什麼?你經驗豐富,真正解脫了,我們一般人講「仙風道骨」,令一切眾生見到生歡喜心,想跟你學習。釋迦牟尼佛就展現這種風範,阿難看到了生起羨慕,這樣才死心塌地跟佛學習,楞嚴會的緣起我們看到了。所以修行人一定相貌端莊,身體強壯,我們常講不老、不病,後面不死。這是你修行功夫得力,你修行的成績展現出來給一般大眾看,用成績接引眾生,這是正確的。再看第九位:

  【種種宮殿主風神,得入寂靜禪定門,滅極重愚痴暗解脫門。】

  『宮殿』表不動,這是一個建築物,現在人講不動產,這財產叫不動產,建築在那裡不能移動的,表禪定,在意義上代表定慧均等,禪定是定慧均等。如果是定多慧少,昏沉;慧多定少,掉舉,他心不定,他心散亂。所以禪定叫調直定,你要把它調理,定跟慧要平等,他心就不動,這才能斷愚痴,愚痴最難斷。貪瞋痴,前面貪瞋好像來得很猛厲,實在講好處理,痴太難處理了。有智慧能把貪心伏住,有定能把瞋伏住,可是痴要定慧調到均等,你才能夠破愚痴。所以古人常講斷愚痴難,好像是斷了,藕斷絲連。愚痴不好斷,要定慧均等才能夠破得了愚痴。所以這一位主風神,他得入『寂靜禪定』。世尊給我們顯示的是甚深禪定,甚深禪定裡面動靜不二,這個境界高了,這是無障礙的大定,定慧均等才能到這個境界,定在慧中,慧在定中。《華嚴經》後面五十三位善知識,做出榜樣給善財看,高級的禪定,佛在經上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個定有入有出,這是初級的禪定。高級的禪定沒有出入,《楞嚴經》上說的「首楞嚴大定」是自性本定,哪有出入?坐在那裡是定,站著也是定,走著也是定,跑步還是定,躺在那裡睡大覺也是定,沒有形相,這是我們要學的。

  定到底是什麼,什麼意思?《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所以行住坐臥都無礙。不取於相,用現在的話來說,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是慧,內不動心是定,定慧均等。這兩句話如果聽了還不太能夠理解,我們再用現代話來說,外不受外頭境界的誘惑,我們六根雖然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自己的心確實沒有起心動念,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一切都能接觸到,確實沒有起心動念,這是定,這是自性本定;接觸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這個定,入定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無知,那不行,那不是禪定,禪定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常講四句: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的不分別之道、不執著之道,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沒有妄想,起心動念叫妄想。所以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離開了,在境界裡頭行住坐臥一切無礙,《華嚴》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甚深禪定。愚痴都破了,那貪瞋煩惱當然統統沒有了,煩惱斷盡了,見思、塵沙、無明統統都斷盡了。這個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修、去學習、去鍛鍊。最後一位:

  【大光普照主風神,得隨順一切眾生行無礙力解脫門。】

  這一句就入事事無礙,諸佛如來圓滿的自在。清涼大師的註解:「日月明照,非風不運。智行無礙,方便力焉。」他註了十六個字。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現在雖然不住世,特別是在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把釋迦牟尼佛心願、行持說得圓滿透徹,我們讀了之後,能懂得這個意思,能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上,這是真正學佛。『大光普照』菩薩,他教導我們的,也是他自己修學的,實在講就是普賢弘願裡面的兩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落實了,有能力隨順一切眾生。我們為什麼不能?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不要說別的,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印度的飯菜,印度人吃得很高興、很歡喜,我們沒有辦法下嚥。什麼原因?我們有分別、有執著,如果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不是一樣的嗎?所以我們要是接受他們的宴請,請我們去吃飯,我們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跟他們打成一片,大家多麼和睦!你放不下你的執著分別,那你就很難了。我們中國人吃外國東西,確確實實有時候很不習慣,習慣就是分別執著。從這一個小例子,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不同的眾生為什麼不能夠和睦相處,原因到底在哪裡?你仔細去思惟觀察就發現了,障礙就在此地。

  所以要學菩薩恆順,必須離妄想分別執著,才有能力恆順,不離分別執著,決定沒有辦法隨順。這個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要在果位上來講,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之所以稱為法身大士,就是他們都契入實相,都明心見性;換句話說,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他可以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和睦相處,沒有一絲毫障礙。我們學佛,我們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我們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因為感情有分別執著,智慧就沒有。用理智跟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族類的眾生相處,用智慧,不可以用情識,也就是說我們要用無分別心,不可以用分別執著跟人相處。中國諺語所謂「入境隨俗」、「客隨主便」,我們到人家裡去,人家是主人,我們是客人,客人隨順主人,賓主就歡喜;我們到別人國家去,隨順他們的風俗習慣,隨順他們的法令規章,人家歡喜。懂得隨順,就能夠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和平就現前了。夫妻兩個如果都不懂得隨順,天天吵架,家就不和。這一家人懂得隨順,家和,家和就興旺,家和萬事興。

  中國過去讀書人非常重視歷史,在歷史裡頭吸取教訓。你看歷史上,從家到國,家庭裡面的興衰,國家的興亡,興旺是什麼因素?衰亡又是什麼樣的因素?因素固然多,最重要的,和。所以佛教的團體叫僧團,僧團是所有一切團體裡面最值得人仰慕、尊敬的。原因是什麼?佛教僧團講求的六和敬,六和!我們在三皈依裡頭,「皈依僧,眾中尊」,僧是僧團,是個團體,眾就是所有一切團體,佛教這個團體,在世間所有團體裡面模範團體,那個尊就是模範團體。什麼是模範?和睦是大家的模範,六和!和睦就無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實智慧,這是定慧等運,這是高度的善巧方便。今天我們將主風神的長行講完了,下面是偈頌,偈頌也是十首,我們下一次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