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三一卷) 2001/7/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431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空神長行十法:
【復次淨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諸趣一切眾生心解脫門。】
這是第一句,這一段也是十句,列舉十位表法,前面我們曾經讀過,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復有無量主空神,所謂『淨光普照主空神』,那我們曉得每一類數量都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主空」要用現代的這個社會來做一個說明,可以說是從事於太空科技的都是屬於這一類,而在佛法裡面他是代表性空,法性空,我們佛門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意思我們要很清楚的去理解,譬如植物,我們講以桃來舉例子,桃,桃的種子就是因,是桃核,桃核種在地下,長成小樹苖,變成這個桃樹的根,桃核沒有了,這因就空了,它的果就長成桃樹,桃樹將來又結桃,結成桃,桃裡面又有桃核,所以因會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因果也是空的,萬法皆空,因果不例外。為什麼說因果不空?因果有三樁事情不空,第一個就是轉變,剛才講了,因變成果,果變成因,「轉變不空」,第二個現象「循環不空」,第三個現象「相續不空」。所以因果有這三個現象,我們一定要了解,說因果不空是說它這三個現象存在,轉變、循環、相續。
主空神是表諸法性空,世出世間一切法,它的體性是空寂的,這個空不是無,如果一般人把空當作「無」來解釋,那就完全錯了。這個空是有,有為什麼說它是空?因為我們六根都覺察不到,眼看不見,耳也聽不見,鼻舌身都接觸不到,意也接觸不到,意是什麼?你去想,你想也想不到,所以只好用空來表示。《般若心經》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說明性相的關係。所有一切現相是空性變現出來的,體是空性,體既然是空性,相當然不是真有,如果你要認為所有現相是真有,那你完全搞錯了,所以《金剛經》上教給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體空寂,相雖然有,但是不可得,你的智慧就開了。如果你以為相有,相可以得到,那你完全迷失了自性。相有,為什麼不可得?幻有,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雲來比喻,雲我們看到有,現在很清楚,我們乘飛機飛到雲層上面,沒有,不可得!所以佛教導我們,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明瞭,這些現相可以享受,就像雲彩一樣,可以觀賞,但是不可以得到,如果我們有得失的心,得失的心是迷惑,欣賞可以,這個很自在。於是我們知道,宇宙之間一切現相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如果有佔有的這個意念,有控制這個意念,你就犯了大錯特錯,不可以控制,不可以佔有。要用什麼樣的心來對一切萬事萬法?要以性空的這個心,佛家講真心,真心是一念不生,真心是本來無一物,《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就是真心,那就是自性。我們用現代好懂的話來講,離一切控制的念頭,離一切佔有的念頭,你才看到萬法皆如,萬法皆空。有這種學問,有這種見解的人,都叫做主空神,神是通達明瞭的意思。這是總說,別說就太多太多了,別說裡頭也有一個不變的原則,那就是遠離一切染著,也是周遍法界。向下這十位主空神,他們的德號顯示出離染周遍,名都是表法的,我們來看經文。
第一尊:『普知諸趣一切眾生心』,普是普遍,沒有差別,知是了知,諸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所有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主空神沒有不知道的。為什麼?主空神證得法性身,要是在禪宗的話來講明心見性,他用真性、用真心,不同我們世間人用妄心。用真心的人,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法身菩薩,在《華嚴經》上講十眼圓明,《金剛般若經》上講五眼圓明,《無量壽經》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各個都證得主空神的身分。所以不可以說我們今天打個妄想沒有人知道,那錯了;我們今天做一點不善的事情,可以瞞著別人,那你也錯了,這些人瞞不過的,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他智照之中,所以他能知一切眾生心想,他從這個地方證得解脫門。第二尊:
【普遊深廣主空神,得普入法界解脫門。】
『普遊深廣』,我們看他的名稱。第一尊是普知諸趣,這是知;這個地方「遊」,「深廣」是對法界來說的,一真法界深,十法界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都是沒有邊際,這是講的廣。從這個名稱上來看,他得法上來看,我們可以想像而知,他得的是圓滿的神足通,他的身、他的智遍入法界,就像《華嚴經》上講的毘盧遮那如來,法身佛,法身佛沒有形相。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遍一切處,就是此地所說的「普遊深廣」,普是遍的意思,普遍,普遊深廣你們諸位想一想,是不是遍一切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個說法現在人很難懂,我們用現在科學家的術語來講,那是什麼?能量,科學家講能量遍虛空法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佛法裡面講這就是自性,它是能變,世出世間萬事萬物是它所變,大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真心能現,所有一切現相都是這一個心現的,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同一個根源,你說這個關係多麼密切!我們學佛的人最終極的目標就是入法界,《華嚴經》到末後一品「入法界品」,《四十華嚴》這個品題字比較多一點,說得詳細一點,「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入是通能入所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普賢行願是能入。你怎樣才能入法界?修普賢行願就入法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他們人人都入法界,人人都證普遊深廣主空神,我們不能不知道。普賢菩薩之德的精神,訣竅到底在哪裡?實在就是我們平常在講堂裡常說的,永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普賢大士之德精神之所在。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法法皆如,法法平等,現在科學家所說的,無量無邊不同維次的空間全部突破,這才能入得了法界。第三尊:
【生吉祥風主空神,得了達無邊境界身相解脫門。】
『風』在佛法裡面也是表法,它代表什麼?代表動,風是動的,不是靜止的,而這個動,『吉祥』。由此可知,這個動是從純淨純善當中生的,所謂是「動則兼善天下,靜則獨善其身」。動則兼善天下,他得的法是明瞭通達無量無邊境界身相,像我們常講的六道十法界無量無邊眾生。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佛身如空,是無邊境。無生無染,為吉祥風。」清涼大師說得好,所有一切眾生,說實在的、說真的,跟佛平等,佛身如空,我們的身也是空寂的,我們自己不知道。怎麼樣自己才能夠體會到自己這個身是空寂的?常念《金剛般若》末後那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把這個觀要觀成了,你就知道自身、佛身、眾生身三無差別,自性、佛性、眾生性也是三無差別,你就能入無邊境。在一切眾生分上生滅同時,如露亦如電,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中觀論》上講得好,「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那個垢就是染污,「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這是吉祥風。就在我們自身,就在我們生活之中,我們確確實實沒有一分一秒離開它。佛與法身大士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迷失了事實真相,所以非染似染,非滅似滅,非常似常,好像是有這個,其實全都搞錯了,這樣才淪落在生死輪迴,過這麼辛苦的生活。佛與法身菩薩覺了,他們的生活自在,得大自在,跟一切眾生相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順境善緣隨喜,逆境惡緣也隨喜,無不成就不思議的功德。你要問為什麼他能?他離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能;我們為什麼不能?我們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這叫凡夫,迷失了自性。底下一尊:
【離障安住主空神,得能除一切眾生業惑障解脫門。】
菩薩的名號『離障安住』,我們今天的住處都不安,身心不安,什麼原因?我們沒有離障,這個障佛經裡面常講的三障二障,二障是煩惱障、所知障。煩惱障裡面有見思、有塵沙、有無明;所知障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成見,自以為是,不知道這是障礙,都以為自己想的、自己看法、自己作法是正確的、是對的,障礙了自性,障礙了般若智慧,障礙了自己無量無邊的德能相好。菩薩他能離障,把這個統統放下,二障三障都放下,所以身心安穩,不但心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再跟諸位說,身亦如是,身心都跟虛空法界交融,他怎麼不自在?他得的法門,也就是他自己修學的法門,『能除一切眾生業惑』,如何能除?清涼說得好:「廣說聖道,則離三障,安住二空。」法相宗裡頭所說的,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兩句話把整個法相宗之修學都說盡了,法相宗的總綱領,後面偈頌裡頭還會說到。所以幫助一切眾生,那現在說老實話,首先要幫助我們自己,然後我們才能幫助別人。「廣說聖道」,聖道就是講的佛法,弘法利生,苦口婆心勸導社會一切大眾,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勸自己,是成就自己。所以我常常告訴同學們,我們發心為一切大眾講經說法,得利益最大的是誰?是自己,為什麼?講給別人聽就是講給自己聽,自己確確實實這一生當中一堂課都沒有缺,大眾聽經,那缺課的時間就太多太多了。我們自己講自己聽,自己勸自己,同時附帶勉勵大眾,我們才會有成就,我們才能夠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如果自己不肯真幹,自己入不了境界,離不了障難,你的身心又怎麼能安穩?
所以身心的安穩,一定要遠離障難,要安住二空,二空是人我空、法我空,換句話說,我法俱不可得!這就是我常講的,於我於法、於自身於萬法,絕對沒有一絲毫佔有的念頭,你就空了,我法就空了。決定沒有一絲毫控制的念頭,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就現前。所以,一切法要放得下,要在這上面下功夫。能把身相放下,你的身就健康,為什麼?身空了,空是最健康的,空怎麼會生病?有就生病了。執著這個身相,執著這個身是我,《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這四相不離,這個身就有八苦,就有三苦;你能把四相離了,四相空了,給諸位說,八苦沒有了,三苦也沒有了。八苦裡頭有生、老、病、死,有愛別離,有怨憎會,有求不得,有五陰熾盛,何以諸佛菩薩法身菩薩沒有?原來他沒有四相,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麼個道理!我們要覺悟,我們要真幹,真幹就是真放下,放下就契入佛法界。六道、人法界也是佛法界,餓鬼、畜生、地獄也是佛法界,著了就是眾生界,放下就是佛法界。覺悟就是佛法界,迷惑就是眾生界。覺悟的人沒有不放下的,還沒有放下,他還沒有覺悟,他還在迷惑顛倒,哪有覺悟的人不放下,哪有這種道理?再看第五尊菩薩:
【廣步妙髻主空神,得普觀察思惟廣大行海解脫門。】
清涼大師給我們註解的:「上求下化,名廣大行。為安眾生,如妙髻焉。」他說得好,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來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昨天居士林召開林友大會,他們第三十六屆新的董事舉行就職典禮,邀我去參加,林長李木源居士要我給大家講幾句話,我也很榮幸被他們邀請去觀禮,昨天出席的林友不少,我看到他這個大殿,人都坐滿了,當中還有不少站在那邊沒有座位的。我看到這是很好的一個機緣,我向大家說三樁事情,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什麼?意義何在?價值何在?我講三樁事情,如果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沒有這種意識,那就是古人常說的醉生夢死,糊裡糊塗來到人間,糊裡糊塗死了,這個可惜!可惜什麼?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怎麼得人身就這麼糊裡糊塗過一輩子,人身真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這是何等的幸運。世間人不懂佛法,他們把人生的目的訂在什麼?三不朽,中國儒家過去講的立功、立德、立言,青史留名,他們知道身是留不住的,要把他的榮耀讓歷史給他留下去,我們聽了也非常讚歎,難得!他這一生有他純正的目標,像宋朝的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他的人生目的,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他做到了,這個人生有意義有價值。
我們學佛之後才知道,那個目標意義價值不是真的,人生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是求覺。學佛,「佛」是什麼意思要清楚,佛陀這個名詞是從梵文經典裡面翻譯過來的,音譯的,它的意思是覺悟,學佛就是學覺悟,唯有覺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標。我們這一生得人身,如何把我們的人道提升到天道?從天道提升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道,這個目的是正確的、純正的,那我們就沒有白來了。淨宗的同修尤其難得,把目標訂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不能真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把我們這個覺提升到真正圓滿,提升到頂點。如果真的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裡面講的道理、方法、教誨,你要不能全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你往生就沒有把握,到時候你的願與心違,很可惜!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修行方法,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句話講得沒錯,但是你沒有聽懂,專念阿彌陀佛,你誤會了,就只知道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這一句名號,那古人講的,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到底念什麼?念這一句佛號沒錯,想到阿彌陀佛的教誨,《無量壽經》一開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頭一句的開示,我們有沒有想到?念阿彌陀佛一定要想到,阿彌陀佛教給我們要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那就是十大願王,要落實,要兌現。佛在經上又教給我們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每天碰到人,還是張家長李家短,違背了佛陀教誨。「善護身業,不失律儀」,我們這個身還是在造殺盜淫,怎麼辦?「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意裡頭還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樣念阿彌陀佛怎麼能往生?所以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想到阿彌陀佛在經上怎麼教我的,我應當怎麼做,這叫真念佛,這叫會念佛!不是單單口念,身口意三業都念,口裡有佛,心裡有佛,身上有佛,身不造殺盜淫就是佛,身是佛;心沒有貪瞋痴慢,心是佛。會念才行!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生:「你會麼?」淨土宗也不例外,你在念佛,「你會麼?」這樣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大行』,廣大行就是菩薩行,這樣才能夠令一切眾生身心安穩,所以菩薩名號用妙髻,『廣步妙髻』來表法。再看第六尊:
【無礙光燄主空神,得大悲光普救護一切眾生厄難解脫門。】
我們讀了菩薩的名號,深深感到今天地球上的眾生處在水深火熱厄難之中,我們希求菩薩來救拔。菩薩用什麼方法來救拔?跟前面廣步妙髻主空神沒有兩樣,教化眾生!妙髻主空神是自行化他,『無礙光燄主空神』他是完全全心全力以大慈大悲救護眾生,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救苦救難。今天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曉得,細細觀察現代眾生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教誨,我們想到怎樣幫助他們,有機會接觸到聖賢的教誨,這是救苦救難的根本法;其次我們看到現在這個世間人沒有愛心,自私自利太重,名利心太重,嫉妒心太重,我們知道他的病根之所在,災難根源之所在,我們從根本來救護,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好樣子。他有自私自利,我確確實實沒有自私自利;他墮在名聞利養,我確實把名聞利養捨得乾乾淨淨;他沒有慈悲愛心,我要如何把慈悲愛心顯現出來,這樣才能幫助他。所以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慈悲,切切實實的做出樣子來教化眾生,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大災難。第七位:
【無礙勝力主空神,得普入一切無所著福德力解脫門。】
眾生求福德,一切眾生可以說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世間人哪一個不求福?世間人哪一個不想求聰明智慧?哪一個人不求幸福美滿、健康長壽?我們要教他,「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清涼大師註得好,他只註了一句:「不礙福智相導,是謂勝力」,福幫助智,智幫助福,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福慧雙修,就是這個意思。主空神教導我們福慧雙修,慧是什麼?一切無所著這是慧,以一切無所著去修福,福就圓滿了,修財布施得大財富,修法布施得大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大自在。有所著,你所修的是福德;無所著,把福德變成了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個迴向不是念個迴向偈,是把自己所修一切的成果,供養一切苦難眾生,這叫迴向。佛菩薩今天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有這個機緣在澳洲建立一個學院,我們能夠將自己所有一切的福德,全部貢獻給這個學院,讓這個學院能夠培養佛教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各個不同法門的弘經傳法的法師。弘法的人多,傳法的人多了,這個世間的災難自然就消除,天災人禍縱然不能完全消除,也會減輕,也會推遲,這肯定的。第八尊:
【離垢光明主空神,得能令一切眾生心離諸蓋清淨解脫門。】
清涼大師告訴我們,惑只有智才能夠令它轉變。怎樣離垢?智慧現前就離了,這個『垢』在此地代表妄想、分別、執著,也是佛經裡面常講的見思、塵沙、無明種種不善的染污。自己能離,就有能力幫助眾生『心離諸蓋』,蓋就是垢。我們講的五蓋,五蓋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世間人所貪求的。佛用「蓋」這個名詞提醒我們,把我們自性裡面般若智慧德能蓋住了,這個蓋就是障的意思,障礙住了,自性裡面智慧德能就透不出來了。所以菩薩必須自己能離,給眾生做個榜樣,把自己怎樣遠離妄想分別執著那種經驗教導眾生,希望眾生也能覺悟,也能遠離。第九尊,凡是第九都是在法師位:
【深遠妙音主空神,得普見十方智光明解脫門。】
清涼在此地註解很簡單一句話,「妙音善說」。深遠的妙音,由此可知,他證入得深,唯有深證,才能「住真實慧」,才有能力「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那就是妙音。菩薩得的是『普見十方智光明』,「普見十方智光明」是講權智、後得智,這是自性般若智慧的德用,能幫助三途六道迷惑眾生,幫助他們覺悟。菩薩自證深遠,所以才有善巧方便,如果自己證得不深,我們不要說是證入了,就是以《金剛經》上佛講的深解義趣,我們對於經教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我們也很難幫助別人覺悟。但是怎樣才能做到深解深證?這裡面有一個祕訣,祕訣就是依教奉行。我們學經教,你解得不深,你契入得不圓,什麼原因?沒有照做,念是念了,聽是聽了,可是跟自己生活脫節,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完全不起作用,這就難了。為什麼別人能夠深解、能夠深證,沒有別的,他做到了,佛在經上講的話他做到了,佛教給我們不殺生,他真做到了,他真的不殺生;教我們不偷盜,他做到了,決定沒有佔人絲毫便宜的念頭;佛教給我們學布施,他做到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是布施圓滿的相,布施就是捨、就是放下,沒有一絲毫佔有的念頭,這布施圓滿;沒有一絲毫控制的念頭,持戒圓滿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真幹!所以他才能夠深解義趣,他才能夠得法喜充滿。佛陀的教誨著重在實踐,夏蓮居老居士教給我們「真幹!」我們才會得受用;你要不肯真幹,你怎麼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如果在那裡作夢,在那裡天天巴結佛,天天諂媚佛,以為佛會特別看重你,會給你什麼,那你全都搞錯了,那是妄想,那是迷惑顛倒。佛法真正的德用,一定要靠自己認真努力去修學,你才能真正得到。末後一位:
【光遍十方主空神,得不動本處而普現世間解脫門。】
清涼大師的註解一句提醒我們,「不壞本處,而稱周十方」,這個意思很深。主空神我們對於這個名號要清楚,前面說過這一類的菩薩他們顯示的性德,教導我們細密的觀察。我們七情五欲動於心,就把我們的性空完全掩蔽。七情五欲像烏雲一樣,把陽光完全遮蓋住了,雖然是中午,陽光遍照,可是被烏雲遮蓋這個地方一片陰暗,如同夜晚,那我們的麻煩大了。我們確確實實自私自利,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五欲六塵享受,心裡面充滿貪瞋痴慢,我們的自性全被淹沒掉。佛告訴我們,我們不能不求智慧,智慧透一分,這個障難就少一分,智慧透十分,障難就沒有了,所謂「智日高升則情雲自捲」。空中有太陽,顯示出虛空光明無量無邊,智跟理體要結合成一個,你就能體會到自性廣大而無有邊際。
『不動本處』,本處是真心、是理體,本處就是性空,就是一切法的空性。諸佛如來不動本處,『普現世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法身菩薩就有這個能力,為什麼?法身菩薩已經證得法性空,已經證得一分法身,法身遍一切處,他怎麼會動?能現十方三世一切法界,眾生有感,佛菩薩就現身,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為眾生說法,普度眾生,普度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意義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破迷開悟,提升一切眾生智覺,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示現,意義就在此地。所以我們要學習跟佛菩薩一樣,幫助一切眾生,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弘法利生,續佛慧命,於是我們人生的價值、意義、目標全都明顯的顯示出來了。完全能做到,我們這一生是圓滿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