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五八卷)  2003/11/2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58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七段,西南方鮮少世界苦滅道聖諦,第七句:

  【或名廣大路。】

  這是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所走的一條大道,這條大道是成佛之道。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先聖後賢,游之而不厭故」。先聖是諸佛如來,後賢是聲聞、緣覺、菩薩,共同一個方向,一個道路,成佛之道,稱之為『廣大路』。廣大到什麼程度?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是,無時不是。這個關鍵就在覺迷。迷,真的是走小路,非常狹窄的小路,狹窄到什麼程度?只能容一個人,兩個人都不能包容。這就是講的心量,心量小,這走小路;心量大,這走大路。這個「廣大路」是佛門當中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是真正廣大路。

  一切眾生,佛菩薩肯定,也就是真正覺悟的人、徹底覺悟的人他肯定,「人性皆善,人性皆淨,人性皆覺」。一切眾生的心量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的心量都是包太虛周沙界,那是你自己本能。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性,一切器世間眾生,我們今天講的物質、自然現象,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佛性是法性裡面的覺性。自性有德有能,這個德能是自然的,本來具足的。我們講性能性德,性能就是見聞覺知,本來具足的。見聞覺知的範圍也是遍法界虛空界,跟這個心量完全是相等的、相同的。性德就是慈愛,就是感恩。我們在凱西報告裡面看到,他裡頭有一句話說「基督耶穌的精神,意思就是愛」,這個話講得對,正確。這是一個真正虔誠基督教徒說出來的。他的認知裡面,他說基督不是一個人,把他看作一個人,意思很狹窄。基督是什麼?基督就是愛。

  如果說基督教就是愛,跟佛家講的就沒有兩樣。什麼是佛法?佛是「慈悲為本」,基督是「愛為本」,同樣都是「方便為門」,你看看完全相同。不同呢?不同的是人,人迷了,迷了才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各個不相同。佛教人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同了,沒有一樣不同。佛教人,實在講是非常簡單扼要,六度是度自己,成就自己,四攝是成就眾生;六度四攝把所有的佛法統統包括盡了。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佛教?你這樣解釋答覆正確,一點都沒有錯誤。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佛教你什麼?佛教我們六度四攝。廣大路!這是共識所依,是我們現前在凡夫地,還沒覺悟,六和敬裡頭,「見和同解」。這一條要怎麼做?這一條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建立共識,我們要把共識建立在這個理念的基礎上,然後才能夠落實。

  把這個理念落實,自自然然,也就是一切眾生,這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本來和睦相處,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環境,人與天地鬼神,與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上到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原本都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性德。性德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現在我們迷了,迷了佛菩薩才教我們要互相包容,迷了才說這個話。悟了,悟了他自然是一體,還談什麼包容?用個「互相」,這是善巧方便,這就是方便為門。你怎麼回頭,你怎麼回歸到自性,如何反璞歸真?這就是門道,教你什麼?教你要學,學互相包容。互相包容從哪裡學起?從本身學起。我包容他,不求他包容我,你才能入得了門;我包容他,他不包容我,我為什麼要包容他?好了,你永遠入不了門。互相尊重,也是我尊重別人。孟夫子有一句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應用在今天的社會非常恰當,為什麼?今天社會一切眾生迷而不覺,他迷得太深了。為什麼不覺?沒有人教。

  自從民國初年提倡白話文,近代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這兩樁事把中國人對古聖先賢傳統的教誨隔離了。所以現在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這些典籍確確實實是文以載道,幾千年祖宗先賢他們的智慧經驗,用文字記載下來留給後人做參考,幫助後人提升智慧,提升德行,提升技能,提升幸福美滿。但是現在不學文言文,學簡體字,變成這個文字看不懂,非常非常的可惜。現在人覺得文言文好難,實在講不是好難,你不學就難,你學就不難。我們這個年歲大的人,我們不摸電器、電腦什麼,我們不摸它,我們看到這個東西好難,好複雜。你看看現在小學生,一年級的小朋友,六、七歲他就會玩了,我們看他玩這個東西一點都不難。學文言文跟學電腦是一個道理,你天天學習,它不難,你不學它,這個東西很困難。

  古時候,這個時候還不太遠,就算我這個年齡算起八十年之前,民國十年左右,一般社會上還是使用文言文的多,白話文雖然提倡,白話文少,文言文多。一般做家長的還是有舊觀念,守舊,所以讓子弟讀書,都還是讀四書五經,讀古文,讀綱鑑,讀《通鑑》,依舊涉獵諸子百家。我這個年齡就沒有趕上,比我大五歲的他們趕上。換句話說,他們還學了幾年,大我五歲的至少他學五年,他就有五年底子。我只學過一年,一年以後就改變成學校,學校就不學這些東西,提倡白話文,我們就學白話文。但是老人,父母對這個文言文重視,家裡面補習,學校東西太簡單,家裡老人還叫你讀經,沾上這麼一點邊緣。

  那個時候小學,小學課本都是文言文的,小學四、五年級,年齡大概十歲左右,十歲到十一、二歲,小學生寫的作文,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不要說寫不出來,他看不懂。這好難,真難!但是人家十一、二歲寫出來。就像我現在給你舉的比喻,小朋友現在玩電腦,我們這些老人摸都不摸它,看到鍵盤那麼複雜,我們覺得好難,一個道理,不學就難,學就不難。

  經典在中國文學裡面稱之為「變文」,變化的變。變文是什麼意思?就是當時的白話文,所以你們把經典展開,你不要比別的,《古文觀止》這很普通的書,或者是詩書,這都很普通,你把它跟佛經比一比,哪個容易懂?佛經好懂。佛經像白話文一樣,翻譯的時候,當時的白話文。翻經的這些大師盡量淺說,讓一般人都能看得懂,同時又顧慮到傳之久遠。這樁事情中國人的祖先非常清楚,語言是隨著時間變化,文字不能變化。文字如果完全隨順語言,兩、三百年之後,這文字就沒人懂,就看不懂。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把語跟文分開,所以文稱為文言,那就是永遠不變,語言不管你怎麼變,文言不變。

  只要你學文言,孔老夫所說的話在《論語》裡頭,傳了二千五百多年了,展開這本書就入,孔老夫子他的意思,我們就完全能理解、能接受。這個工具了不起,傳之於永久都不會改變。這個工具是中國人發明的,比現在科學高明。科學的活動離不開能源,如果今天這個世界上,石油沒有了,電沒有了,大概所有科技產品全部都變成垃圾,沒用處了。中國人發明的東西不要依賴任何能源,永恆的長存在世間,這才叫真實智慧,不受任何限制。為什麼不好好的學?

  文言文難。李老師以前教導我們,學佛不能不學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你的佛學就沒有根。換句話說,文字就受了障礙,你不能夠契入。所以他告訴我們文言文的修學方法在背誦。老師講你能夠熟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這《四庫全書》、《大藏經》文字上你就沒有障礙,熟讀五十篇。所以我曾經勉勵同學,大家發個狠心用一年的時間,一個星期背一篇古文,你把中國固有文化的那把鑰匙拿到。文言文是鑰匙,一個星期背一篇,一年五十個星期,這個標準就拿到,用一年的功夫就行了。中國這些古籍,你就真有用,你有能力閱讀,你有能力欣賞,你有能力學習,你有能力吸收。為什麼不肯用一年時間?

  老師講的,你要能夠熟讀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這我們就明瞭了,民國初年的小學生,十一、二歲,我們就肯定,他決定能夠熟背一百篇。要知道兒童學習,兒童記憶力好,他背一篇需要多少時間?一天能背一篇。小孩從六、七歲上學,就開始學背誦,他能夠背五年,到十一、二歲,你知道他背多少東西?諸位現在看看陳弘謀的《五種遺規》你就明白了,重要的東西,基礎的東西,他統統都背熟了。他寫文章,做作文,引經據典隨手拈來,這是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比不上。看他的作文還要去查資料,人家東西全記在心裡。

  背誦是非常好的方法,在佛法裡面講,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學習,老師指導一定要遵從,那就是持戒。老師教導你,決定是一門深入,決定不會讓你同時學兩門功課,不可能的,循序漸進,一樣一樣的學。基本的東西,宋朝朱夫子將《禮記》裡面,《大學》、《中庸》這兩篇,把《論語》、《孟子》合起來,這四種東西稱之為四書,人生必讀!中國人一定要讀,這是四子書。在從前中國人沒有不在這上下過功夫的,四書是基本的東西,從小就要背,都能背誦,這是全學。諸子百家選修,《老子》分量不多,只有五千言,一般這是全學;《莊子》就不一定要全學,多半選它的內篇,大概是全書三分之一,其餘諸子百家是選修。詩詞、歌賦、文學也是選修。像現在大家,這都是古人所選的歷代最好的文章三百多篇合起來,《古文觀止》。這個就不是全讀的,在裡面選,選讀,老師選出來教學生,不一定按順序的,這樣奠定文學的基礎。你有這個基礎,文字障礙沒有了,你要是學講經弘法,這是根本的根本。

  現在我們用什麼教材?過去我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的時候,老師指定是《古文觀止》。我在那邊住了十年,李老師一個星期講一次,星期五,在台中蓮社給我們上一堂古文課。十年如一日,把《古文觀止》三百篇講完了,不是按順序講,挑著講的,因為時間太長,所以就統統都教完了。但是我們的基礎沒有能打下來,原因是什麼?李老師沒有要求我們背誦。他只是提倡要背誦,而我們每個人所學的東西都有專攻的。除了有幾位專門學國文的,那他們是要背誦,我是學經教的,所以古文我隨堂聽,就沒有做背誦的工作。

  實實在在講背誦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真正走弘法利生的路子,有願對全世界介紹中國固有傳統文化,那你不在背誦上下功夫不行。老實講,二、三十歲的人還來得及,四十以上不行,記憶力衰退了,那你要背誦就很辛苦。最好的年齡二十到三十,這是什麼?這是補習,亡羊補牢。真正好年齡是二十歲之前,奠定基礎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家裡面的父母、老人,學校的老師,失責,沒有認真教導,沒有認真督促,對不起子弟。但是在現今這個時代,因為他自己本身沒有學,他哪裡懂得這些事情,所以他不會教導下一代,使我們在這一代跟傳統文化脫節了,這是非常非常可悲的事情。

  今天我們看到許多地方提倡兒童讀經,我們看到非常歡喜,這是一線光明,一線生機!問題能不能長時間的延續?怕的是現在很小念幼稚園來讀經,上小學就廢掉,不再繼續了,這還是沒有用處,不起作用。讀經的這種教學至少要延續到初中,這個基礎就奠定,打下去了。古人所謂「十年寒窗」。現在小學六年加上初中三年,真的是十年寒窗,這個基礎確實打下去,那個成就不可思議。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常常介紹給別人。

  在台灣,過去國語日報出了一套書《古今文選》,這套書編得不錯,註解也常詳細,註解、注音,文言文的部分還有白話文的翻譯,還有提供一些參考資料,這是好東西。內容也相當豐富,差不多經史子集都包括、都選到。希望學校能夠採用,最好希望有專門的學校來教導。有很多家長問:那我的小孩學這個東西,將來他怎麼生活?顧慮到這個,怕的是學的這些東西將來找不到工作,沒飯吃。所以這個課程最好能夠由師範學校來辦,學了這些東西,將來在全國各個學校教國文。現在外國有許多大學開中文系,開漢學系,缺乏師資,這些人都是一流的好老師,不怕沒有工作。這個工作是聖賢的工作,是神聖的工作,是真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啟發智慧的工作。從前誰做?孔子做,孟子做,釋迦牟尼佛做,這是聖人的事業,這就是此地講的「廣大路」。

  人要發願為一切眾生,菩薩四弘誓願第一條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那個度就是幫助的意思,協助的意思。眾生無量無邊,要幫助他、協助他,幫助他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換句話說,要幫助他破迷開悟,最殊勝的方法就是傳授古聖先賢的教誨。要知道古聖先賢他們所修、所學、所得的是超越空間,超越時間,現在人所講的真理,永恆不變。它不是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日新月異,變幻無常;也不是現前社會上的應用科學,應用科學也是跟著時代來變;聖賢的教育是智慧、是德行、是學問,這是永恆不變的。

  經典,同樣這一部經典,它為什麼有永恆的價值?那就是它字字句句是活的,我們常講每一字每一句義理深廣沒有邊際。一部經,哪怕是一部很小的經,這個我們學佛的同學都知道,《般若心經》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周止菴居士學了四十年,就學這一部,二百六十個字。你看看他四十年學習的心得報告,他寫了一部報告《心經詮注》,厚厚的一本。他來講解、來介紹,幾乎每一字、每一句都包羅萬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寫的是用很淺近的文言文寫的,如果我們把《心經詮注》講一遍,再變成白話文的講記,分量至少是它的十倍。

  現在我們在一起學習的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我跟大家在一起,也是提供我的學習報告,我對《華嚴經》的心得報告。如果這個報告要把它寫成白話的文字,那個分量很可觀。現在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已經用了兩千多個小時,是全經的十分一。像這種速度,這樣的講法,這一部經要用兩萬個小時。一個小時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刪掉一半,一個小時五千字,兩萬個小時多少字數?這就是什麼?我們把它刪一半。如果不刪一半,我們知道,一個小時統統把它記下來,用文字記下來,差不多是一萬五千字,這是什麼?這還得略說,不是細說。龍樹菩薩在龍宮,大龍菩薩的,我們現在講圖書館,佛家叫藏經樓裡面看到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多大分量?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我們的能力做不到,我們把這部經用兩萬個小時講出來,要跟那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比,小巫見大巫,我們怎麼能比得上釋迦牟尼佛?差遠了。

  龍樹菩薩聰明,在當時,他以為他所學習的東西已經達到究竟圓滿,世間沒有什麼東西再值得他學習的,傲慢心生起來。大龍菩薩接引他,到龍宮看看釋迦牟尼佛講的《華嚴經》,他傲慢心立刻沒有了,看到這個分量的時候,怎麼能比?所以只有受持下本,下本是什麼?下本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這就是傳在我們世間的經典,是《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四十品十萬偈,十萬偈四十品傳到中國來的大概才一半,是個殘缺不齊的本子,一半散失、失傳了。但是在這一半裡面,這個《華嚴經》的義趣已經很清楚的能夠看出來。

  這個地方講的「廣大路」,狹義就是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廣義的,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說的經教,這廣義的說法。要從《華嚴》究竟圓滿的講法,那就遍法界虛空界無有一法不是,所謂是剎說塵說。這是究竟義,這是法身菩薩才能夠受用得到。我們凡夫業障太重,雖然擺在面前,茫然不覺,那就無可奈何了。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繼續看苦滅道聖諦第八句:

  【或名平等因。】

  『平等』是性德,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本來平等。《華嚴經》上有一句經文,這句經文很不容易體會,就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早年我出家大概是三、五年的時候,星雲法師在高雄佛光山建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在那邊給同學們上課。當時有五個老師,有唐一玄、方倫這兩位居士,出家人有我,有會性、星雲法師自己,我們五個人。有一天唐老居士就提出這個問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要怎麼樣才能把它講得圓?我們幾個人聽到之後,都感到很茫然。有情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這很能講得通;無情的,這樹木花草,泥沙石塊,它怎麼成佛?圓滿一切種智是成佛,它怎麼個成佛法?真的想不通。實在說,我們對於大乘教理沒有契入。縱然是涉獵很多,自己沒能入境界。雖然講解,沒有辦法講得圓滿。

  古大德註解說,有情成佛了,無情就跟到成佛。這個話,現在我們知道一點都沒有講錯,一點都不錯。可是我們一般人依舊不能夠理解,為什麼你成佛了,一切眾生、山河大地都成佛?這沒有法子理解。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事實,一點都不錯,這正是大乘經上所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現在我們能說出這個道理出來了,那就是什麼?依報是法性,正報是佛性,佛性沒有離開法性,為什麼?正報,我們這個動物,我們這個人身,人身要曉得物質的這部分是法性。所有一切動物都是心、色和合之體,色是物質,心是精神,精神跟物質和合這樣一個體。植物有沒有這個現象?礦物有沒有這個現象?實在講,也有,不是沒有。我們以善意看待植物,看待礦物,它有反應,它真的轉變了。我們的善心善意不純,所以它轉變是非常微弱、微細,我們粗心大意,覺察不出來。諸佛菩薩他們修行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他們的善心善意純而不雜,所以這些植物、礦物、自然界的現象有非常明顯的轉變,這就是說明境隨心轉,物隨心轉,這是自然現象。

  十法界依正莊嚴的因是「平等因」,這跟你講真的。平等因現出來的境界是平等果,平等果是什麼?一真法界。那我們講,三途六道是一真法界嗎?是!一點都沒有錯。為什麼我們看到有那麼大的差別?我們用的是差別因,不是平等因。什麼叫差別因?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起來了,不平等。所以我常常講,我們的差別心把外面的境界扭曲了。外面境界是不是真的扭曲?並沒有,是我們自己把它扭曲了,不是真的扭曲。好比我們這個好的眼睛,要隔一重凹凸不平的玻璃看外面境界,那個境界相不就全扭曲了。這個中國俗話叫什麼?叫哈哈鏡,那個鏡面就是凸出來的,凹進去,你人站在這個面前,整個人形狀變掉了,你看那個鏡子裡面,有的時候變得瘦瘦長長的,有的相變得矮矮胖胖,那是你自己。

  十法界依正莊嚴,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麼現象是真相?其實真相也是幻相,不過什麼?沒有扭曲,唯心所現。唯心所現是平等因,唯識所變就是差別因。但是唯心所現是真的,唯識所變是假的,因為心是真心,識是妄心。妄心起作用就是扭曲了。但是你要知道扭曲的現象是幻相,決定不是事實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真相就現前。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地獄,他的境界還是一真,一真法界;迷到極處的眾生,他所看的法界是地獄法界,地獄法界跟一真法界不二,豈不是相真的是虛妄,性是真實。性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這才真正是平等因。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平等因是大乘佛法,是出世間正因。世尊在經論裡面,常常給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華嚴經》上講世出世間一切法,點點滴滴無量因緣,不是單純的,單純就好辦,無量因緣。但是無量因緣裡面,總有一個最重要的因,我們稱為第一個因素,那是什麼?佛為我們說出無量因緣裡頭第一個,我們從下面往上面說,地獄,無量因緣第一個因緣是瞋恚,瞋心變地獄相。瞋恚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地獄有等級不相同。極重的瞋恚,造五逆十惡罪,墮阿鼻地獄。這地獄相從哪裡來?是自己瞋恚心變現出來的,就是把一真法界扭曲了,變成這個地獄相。你沒有瞋恚心,你就看不到地獄,為什麼?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你造什麼樣的業,自自然然感什麼樣的境界相,現出來。

  所以餓鬼、地獄絕對不是佛菩薩建造的,也不是天神建造的,也不是閻羅王建造的,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的。佛在經上這個比喻說得好,真的是如同夢幻泡影。夢幻泡影四個比喻,夢是主,其他的三個字是陪襯,告訴你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作夢醒來之後,你好好想一想,那個夢中境界是誰造的?夢裡面好境界,你也感覺到很快樂;惡劣的境界,你感覺得很恐怖,誰造的?自己意識心變現出來的。為什麼會變現出來?這個裡頭有因有緣有果,果就是夢中的境界。因是什麼?因是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種子習氣。緣是你夢境裡面第六識、第七識,自己做不了主,控制不了阿賴耶識裡頭的業習種子,它起現行,這個境界現前了。

  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世界微塵,一切因果,因心成體」,這個心就是心意識。說心意識,初學的人不太好懂,再要加以解釋就費事了,用《華嚴經》上講的,大家比較容易理解。《華嚴》上說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好懂。妄想是阿賴耶識,分別是意識,執著是末那,這個比較好懂。這個東西也就是煩惱習氣,妄想是無明習氣;分別,塵沙習氣;執著,見思習氣,名詞不一樣,都通的。這是世尊說法的善巧,目的何在?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馬鳴菩薩講的。

  你聽經聞法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你是真聽。離言說相,不執著音聲語言;讀經不執著文字,文字是言語的符號。離名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因為它是假設的。離心緣相,不能用思惟,不能用想像,也就是叫你離心意識,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離阿賴耶識,不用阿賴耶識,不分別是不用第六識,不執著是不用第七識。離心意識,那叫參,大乘佛法用這個字來代表,叫參學、參究,不叫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識,參究是離心意識,就是《起信論》上講的「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這樣聽經聞法,他會開悟,為什麼?平等因。你落到心意識不平等,因不平等,你怎麼能夠悟入平等的境界?一真法界是平等境界,平等的理,因為那是自性。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性是平等的,你不是平等因,你怎麼能契入平等境界!道理在此地。

  我們今天難,難到什麼程度?念佛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功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功夫不成片,往生沒把握。功夫成片是什麼境界?給諸位說,相似平等,不是真平等。那就是說你的戒定慧三學,能夠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暫時伏住,這成一片了。大乘教的薰修學習,對於念佛功夫成片真的是大有幫助。這個幫助,因為你放不下,所以你不能成片,為什麼放不下?你沒看破。《華嚴》能幫助你看破,大乘經教把宇宙人生的性相、理事、因果講得這麼透徹,這麼明白,你要真正懂得了幾分,確實幫助你看破。這一看破,你自然就放下;放下了,那個平等境界就現前。因果相應,你才能契入。

  順境,不再有貪戀,自自然然就淡薄;逆境,自然沒有瞋恚了。順逆境界、善惡的人緣,你想到《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就馬上擺平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還有什麼好爭的?不但爭的念頭沒有了,想像的念頭都沒有,還有什麼好想的?妄想分別執著是自然不生。從這些地方,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是在任何宗教裡頭都不能跟釋迦佛相比。釋迦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孔老夫子講經說法五年,這個成果當然不一樣。耶穌講經說法三年,穆罕默德講經說法二十三年,唯獨釋迦佛講的時間久,四十九年。有這麼長的時間,他能夠深入,他能夠契入達到一個高水平。

  我們的學習,說實在話真的是看個人的福報。這個福報是什麼?壽命。你沒有這麼長的壽命,學習功夫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這就是《八大人覺經》上講的死魔,功夫沒有成熟時間到了,境界不能向上提升。這一個生死、一次輪迴,有隔陰之迷,這一生當中所學的,這一次生死忘得乾乾淨淨。來生縱然不錯,這一生沒有造什麼惡,來生又到人間來,你又變成小孩,你想接著前一生來學習,至少你要隔個十幾年;換句話說,中斷十幾年,有的時候中斷二十幾年,這個中斷就是大幅度的退轉。到什麼時候你才能成就?如果我們煩惱習氣重,外面誘惑的力量強,你不知不覺被引誘,這一引誘是大幅度的墮落,從這個墮落再提升起來,很不是容易事情。這就是說明凡夫修行成佛要無量劫的原因。這個原因你仔細思惟觀察,生生世世進步少、退步多,原因在此地。

  如果只進不退,《華嚴經》上善財童子做了榜樣,一生成佛,只有進沒有退。善財童子是修學大乘人的榜樣模範,每個修學大乘的,他都是善財童子,問題就是他善不善?他有沒有財?善是善根,財是福德。善根是什麼?能信能解;福德是能行能證。這兩個條件,在六道裡頭這些眾生具足的實在不多,必須統統具足,那就恭喜他了,他一生肯定成就,可以說毫無疑問。非常可惜六道眾生煩惱習氣太重,善根福德鮮少,不多。《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僅是往生淨土,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善根福德緣分少都不能成就。但是在我們生生世世確確實實缺少善根福德因緣,所以菩提道覺得這麼樣的艱難,原因在此地。

  貪瞋痴這麼嚴重,瞋恚重變地獄法界,貪心重墮餓鬼。不管你是貪財、貪名、貪色、貪吃、貪睡,這是五欲,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只要你貪心重,甚至於學佛,貪佛法,貪功德,都是餓鬼道的業因。你貪那個對象是善的,到鬼道裡頭去當有財鬼,有一點福報,在鬼道裡面做閻王,做城隍,做土地,做山神,還有樹木花草之神,這都屬於鬼道。我們曉得他的業因,再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哪一道相應?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用得著問人嗎?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決定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念頭,為什麼?這個念頭出不了三界,我執太重。

  所以真正修行,我常常勸大家,要從放棄自己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為什麼?你有這個念頭,平等心沒有了;這個念頭違背了性德。性德是平等的,性德是清淨的,起這個念頭就迷了,清淨平等覺統統沒有了。清淨平等覺是性德,所以這一念起完全違背了性德,迷失了自性。更不能有佔有的念頭,佔有的念頭是造業,控制是迷惑,佔有就是造業,意業。你能不能佔有?不能。你要真能佔有,佛都點頭,佛都佩服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能佔有?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能佔有,剎那生滅。

  昨天晚上我們經講完,馮居士打個電話來,他剛剛從上海回來。告訴我,他回到家,上海打電話過來,他媽媽往生了。他說昨天還跟媽媽在一起應酬,有說有笑,若無其事,怎麼回來這十個小時,她居然就走了,他感覺得太突然了。這個示現也是告訴你,人命無常在呼吸之間。他媽媽學佛多年,福報,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佛在經上一再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連這個身都不能控制,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你要是常常把這些心外之物放在心上,你錯了。

  佛菩薩在經論裡頭常常教導我們,勸告我們,能帶得去的放在心上,帶不去的可別放在心上。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樣都帶不去。帶不去隨緣就好,就得大自在。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放在心上。得失的念頭沒有了,你的煩惱就去一半。什麼事情,就連弘法利生都隨緣,有緣就做,沒有緣念頭都不生,你的心清淨平等覺,你才自在;佛經裡面講的解脫的味道,你才能夠得到幾分。什麼東西應該放在心上?現在我們明白了,第一是阿彌陀佛,第二還是阿彌陀佛,第三依舊是阿彌陀佛。你能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你帶得去的。這個意思是說,叫我們常常念阿彌陀佛,常常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這就對了。這就是修平等因,得平等果。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果報,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十方三世一切佛異口同音都是這樣說的。

  佛還說諸佛剎土都有四土三輩九品,都有。但是它有空間維次,不是在同一個空間維次,見不到。像我們釋迦牟尼佛的報土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有實報莊嚴土,我們見不到;釋迦牟尼佛也有方便有餘土,我們也見不到。我們今天生在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雖然凡聖同居,我們凡人見不到聖人,只是聽說。書上有記載,在中國,法照禪師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叫大聖竹林寺,他去參訪過,聽文殊菩薩講經,他說聽眾有一萬多人。聽完之後,他還向文殊菩薩請教,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學佛的弟子應當學什麼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教他修念佛法門,他說怎麼念法?文殊菩薩還念了幾聲教他。他離開之後,沿途做記號,免得下次再來迷路。回頭一看,道場沒有了,一片荒山。所以少數有緣的人見到聖人,真的是凡聖同居土;沒有緣的人看不到,一片荒山。悟達國師在四川見到迦諾迦尊者的道場,那是阿羅漢也是聖人。有緣你能見到,沒有緣見不到。鬼神跟我們在一塊,也是雜居,五趣雜居。見到鬼神的人比較多,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它有空間維次的障礙。

  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妙了,它沒有空間維次,也就是說它的四土三輩九品在一起,統統能見到,統統能接觸到,這個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從來沒有說哪個世界有這種情形,只有西方極樂世界一家沒有空間維次。所以生到極樂世界,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能夠跟實報莊嚴土的等覺菩薩天天見面,天天在一起。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菩薩統統在極樂世界,所以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全都見到了。聽佛說法,聽不懂,向這些大菩薩請教,他們都大慈大悲詳詳細細來跟你解說,你很容易開悟。所以不必多時間,你的境界就提升,大幅度的提升。

  西方極樂世界是菩薩修行證果最殊勝的道場,成就最快速、最穩當的道場。那是真實的,應當常常放在心上,不要把這個世間拉雜事情放在心上,你就成就了。這個世間,人家張家長李家短,關我什麼事?愚痴的人不等別人跟他講,他還去打聽,你說糟不糟糕;唯恐自己心地不被污染,唯恐自己不迷惑。這才是經典上常常講到的可憐憫者,世間可憐憫者,這是真正的第一等可憐憫者,愚痴到極處,沒有能力辨別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妄邪正、是非善惡,甚至於利害得失都不懂。

  佛給我們說畜生第一個業因是愚痴。人道第一個業因五戒,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我們這一生得人身,想想這五條做到沒有?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我們有沒有做到?如果做不到,來生人身就得不到。天道是上品十善、四無量心,四無量是慈悲喜捨,上品十善,這是生欲界天。再往上去要修禪定,沒有禪定的功夫不能向上提升。往上二十八層天都要修禪定,定功愈深,你生的層次愈高。色界天修四禪,無色界天修四定,合起來叫四禪八定。四禪也是定,生天的因。再超越六道輪迴,這是四聖法界,聲聞修四諦,我們現在講的苦集滅道,依這個方法來修;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修四攝法;佛,佛修的是平等,平等因是成佛之道。

  你能夠在所有境界裡頭,世出世間法裡面,你的心是平等的。什麼叫平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平等了。你就練這個功夫!起心動念迷惑了,無明煩惱起來了;這一分別,塵沙煩惱起來;一執著,見思煩惱起來,一真法界就變成六道輪迴。真的,我們這些煩惱習氣無量劫養成,有意無意它統統起現行。現在要把它恢復原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在哪裡做?要在生活當中做,在工作裡面做,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做。所以最高等的修學,就是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樣你的生活幸福,你的工作圓滿,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