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四九卷)  2009/10/1  台灣高雄  檔名:12-017-204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經文「加分」第三段。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說法。】

  這個一大段,我們看清涼大師給我們的開示,第三個小段「告法慧下」,就是我們剛才念的,「讚說因緣」,這當中有兩小節,第一個是「讚有加因,能入定故」,佛說你能入定,「言汝能者」,這是「希越之辭」,希是稀有、難得,越是超越。為什麼?這個定難得,「此定難得」,但是你今天能入。「舉定名者,向來默入,眾未知名,故舉歎之,令眾仰故」。菩薩入定從來沒有說出他入的是什麼定?這就是定中的境界,唯有入定的人自己曉得,與他程度相等的人知道。如果自己的定功不能夠跟他等齊,就不曉得,不知道他定中境界,深定知道淺的,淺的不知道深的。這個地方是法慧如來,就是十方諸佛,跟法慧菩薩加持,告訴他,你『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這是非常稀有的。這個三昧,境界跟一切諸佛等同,這境界是什麼?說法利生,我們從這裡就能夠看到、能夠體會到。初住菩薩跟究竟圓滿果佛,在《華嚴經》講妙覺位,他們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這樁事情完全相同。決定不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能跟他相比的,十法界的佛無始無明沒有破,也就是說我們《華嚴經》上講的妄想沒放下,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這種微細的念頭我們不知道,知道就能放下,不知道!你從哪裡放起?不但我們不知道,四聖法界裡,阿羅漢不知道,辟支佛、菩薩、佛也不知道。

  我們現在明白是從經上知道的,這屬於解悟,不是我們親證的,這點要曉得,我們是聽佛說的,知道有這麼回事情。這樁事情就是大乘教常講的阿賴耶,無始無明就是阿賴耶,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把自性變成阿賴耶,自性是能變,阿賴耶是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阿賴耶有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現在科學裡面講的波動,極其微細的波動;佛在經上常講,八地菩薩叫不動地,他才真正看到,我們叫證得。現在這個地方是初住菩薩,剛剛把起心動念放下,這一放下超越十法界。所以學佛的同學一定要記住,為什麼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這樁事情你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人家說你是迷信,你能否認嗎?學佛的目的是在成佛,這個諸位要知道,什麼叫成佛?回歸自性就叫成佛。你看佛在大小乘經上天天講,我們這些芸芸眾生迷失了自性,每個人有沒有自性?有。從自性上說,佛在《華嚴經》說了好多遍,「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迷了,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明白、不了解。我們的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現在智慧變成煩惱,德能變成造業,相好變成六道輪迴,這什麼原因?迷失自性。

  諸佛如來跟我們起感應道交,我們有感他就應,我們是什麼感?我們不想受苦,我們想離苦得樂,人人都有厭苦得樂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能感動佛。不管你信不信佛,你知不知道有個佛,這個沒有關係,你只要不願意過這個苦日子,希望離苦得樂,有這麼一個意思,無論你求不求都沒有關係,這個念頭就是一個波動,這個波動十方諸佛都收到。收到不是不理會,收到他就起應。應,我們沒發現,諸位想想那個感應,諸佛菩薩的應,你有沒有感覺到?你說我沒有感覺到佛菩薩有應,其實你粗心大意。感應道交這個事情,我們在過去講過好幾次,佛在經上講感應道交有四種,有顯感顯應,那你會感覺到很明顯。你天天在求佛菩薩,真的佛菩薩現身,你看見,這叫顯感顯應。釋迦牟尼佛當年降世,住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了八十年,顯感顯應。第二種顯感冥應,我們天天求佛菩薩加持,好像佛菩薩沒現身,其實真的在加持,暗中加持。暗中加持你沒有覺察到,所以感到不得力,如果你一覺察到,你馬上就知道。第三種是冥感顯應,譬如我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求佛菩薩,佛菩薩應,你看到佛菩薩、看到瑞相,這顯應。第四種冥感冥應,有這四種,冥感是你發出波動現象,你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知道,佛菩薩也用這個方式來幫助你,冥應,不是顯應。

  實在說,冥應這樁事情,我們為什麼不能覺察?實在是自己粗心大意,沒有覺察到。如果我們稍稍把心定一定,就會感覺到,清淨心就統統都感觸到,我們的心不清淨。所以修定的人,比我們一般人心清淨,一般人真是心浮氣躁,他心清淨他就能感,就能夠接受到佛菩薩的感應,在我們這個地方講佛菩薩的加持。我們想一想,我們每天見到佛菩薩的形像,我們至少會合掌一問訊,這是不是感應?我們展開經卷讀誦經典,常常有感觸、有體悟,這是不是佛菩薩的應?我們每天聽經聞法,有領悟、有法喜,這是不是冥應?統統是。如果你再心思細一點,心更清淨一點,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我們接觸一切人事物,你也會發現這佛菩薩是冥應。不必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太明顯,那真的叫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我們沒有入這個境界,但是對這種境界多少有幾分相應,也就是說有這個氛圍,有這種氣氛,這都是在一切時、一切處裡面得到佛力的加持,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加持,這是講對十法界依正莊嚴,從來沒有間斷過。

  法慧佛太多了,凡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證到究竟圓滿的都稱法慧佛,來加持這一尊『法慧菩薩』。我們今天學這門功課,這個班就是法慧班,參與這個班的是法慧同學。你能夠斷一品煩惱,你就是法慧班裡的小菩薩,也叫法慧。真幹,讀到哪一品跟哪一品經就相應,《華嚴經》念完了,恭喜你,你就成佛!這個事情是真的,有沒有根據?有。什麼根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法慧菩薩是什麼人代表?這是初住,《八十華嚴》裡面德雲比丘他代表。在《四十華嚴》裡面,吉祥雲菩薩代表,諸位要知道,吉祥雲跟德雲是一個人,翻譯的人不一樣,實叉難陀翻德雲,般若法師翻吉祥雲。這個菩薩修什麼法門?修念佛法門。善財童子離開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第一次參訪的,我們中國人,印度大概也有這種習俗,先入為主,頭一個老師、頭一個善知識是修淨土,是念阿彌陀佛。所以《華嚴經》跟淨土宗的關係就太密切了。

  這個三昧,「菩薩無量方便三昧」,我們想想跟念佛三昧是一還是二?我們就能體會到不一不二,跟念佛三昧不是一,但也不是二。這一句六字洪名,大乘教裡面把它比喻叫阿伽陀藥,就是說它能治一切病,只要用這一服藥,決定有效。「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德雲比丘給我們示現的。德雲比丘對善財童子開示,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就把菩薩無量三昧統統都包括。你入了這個三昧,你就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門度他,你就示現什麼法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在這一句經文裡面,佛把這個三昧的名稱說出來。這個三昧難得,必須要把三個煩惱統統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它才能現前。這個三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三昧之體是什麼?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三昧之體。我們這個心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個作用就不現前,並沒有失掉,不現前,它有障礙,被它障礙住;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障礙就沒有。所以凡夫修行成佛,在理論上講一念之間,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一念迷,那就是六道輪迴,眾生跟佛沒有差別,差別就在迷悟。清涼大師說得好,這個地方佛把三昧名稱說出來,讚歎他,目的是教我們後人聽到這樁事情,讀到這個經文,生起敬仰之心,仰的意思很深,我們也希望得到。

  『善男子』,剛才我們念的這一段,「雙說加定因緣」,加是加持,佛力加持你入了這個三昧,我們一般講得定。我們修行肯定會得三寶加持的,但是基本的條件,諸位一定要記住,「善男子」。我們今天學佛,有人學一輩子、學幾十年沒有進步,你說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加持,為什麼我沒有得到?關鍵在哪裡?關鍵在「善男子善女人」,基本條件。你要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經很明顯的你就受到加持。如果這個條件我們不具足,佛菩薩天天加持,加不上,為什麼?我們自己有個排斥的力量,拒絕他,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我們在這些年當中,特別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三個根的學習,我們疏忽了,從小沒學,本來這個東西是從小學的。從小到現在,幾十年光陰都空過,沒有把這個學好,所以做人做不好、學佛學不好。這三個根是什麼?我們相信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的教導,三個根要從哪裡建立?第一個從因果建立,太有道理!《無量壽經》上教我們「深信因果」,因果不但對我們做人、事業、學佛是根本,對社會、對世界來說,也是根本,安士先生講得好,「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為什麼?你要是相信因果,你起心動念會約束自己,不敢有惡念,不敢有惡的行為,為什麼?它有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用別人約束我們,我們自己會約束自己。

  我們自己沒有惡念、沒有惡心、沒有惡的行為,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災難都化解了,這個我們在講席裡面講得很多。這個大乘教,《華嚴經》上常講,這個山河大地與我們什麼關係?一體,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現在科學家他也證明,確實如此。佛經上講這個一體,那就講到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我從哪裡來?禪宗常問「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的本來面目從哪來?《妄盡還源觀》裡面跟我們說,第二段就講這個事情。第一段講本體,「自性清淨圓明體」,那是能生萬法,那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垢不淨。我們淨土宗叫什麼?叫它做常寂光淨土,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可是一念不覺它就迷了,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三細相,在《還源觀》裡第二段,就講起二用,迷了它就起作用。第一個作用宇宙現前,第二個作用我出來了,正報。諸位要記住,佛法常講依正,依是我們生活環境,正報是自己。我的家親眷屬,家親眷屬還是自己的依報,依報裡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統統是依報,依正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彌勒菩薩跟我們講「念念成形」,所以這依報從哪裡來的?念頭上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有念,那個念就會變現出物質現象。「形皆有識」,那個物質現象裡面有見聞覺知、有受想行識,所以精神跟物質它是合在一起的。

  我們現在講這個東西統統屬於波動,波動的頻率不一樣。頻率快的,快到極處就產生光,再慢下來的時候就變成虛空,虛空再慢下來就變成氣體,氣體再慢下來就變成液體,液體再慢下來就變成固體,頻率不一樣,同一樣的東西。我們現在科學講分子,分子是相同的,只是頻率不一樣,所以它形成的現象不相同。我們一般人講真空,真空那就是頻率非常快。我們現在所感官當中的空間,頻率也很快,但是比起真空它就緩慢多了,這些道理我們漸漸明白。所以才知道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會跟山河大地,跟整個宇宙產生一種反應。如果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每個人的心都清淨,每個人的心行都善良,這個地區什麼災難都沒有,我們居住這塊大地,這塊大地堅牢。假如我們的妄念很多、惡念很多,不要說別的物質,就是連這大地都產生變化,大地變成什麼?變成鬆、很軟,地會陷下去、會沉下去。這些事情非常遺憾,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因為現在人信科學,他不信佛法,他說佛法是迷信。什麼時候科學家把這個事情證實,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恐怕那時候太遲了,那時候地球可能毀滅。於是我們恍然大悟,諸佛菩薩降臨在世間幹什麼?真的是救苦救難,他不是為別的來的。佛度有緣人,什麼人有緣?信的人有緣,能理解的人有緣,依教奉行的人有緣,這裡的意思太深了。

  剛才我們念的這段經文,這是說加持得定的因緣。這裡面有四小段,「先別顯四因」,有四小段,第一個是「伴佛神力,諸佛自說者,令眾敬仰故」,這個眾是學佛的大眾。大師給我們說伴佛,你看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這不是主佛,主佛是誰?毘盧遮那是主佛。這是十方微塵數諸佛都叫法慧,這也是因為今天毘盧遮那在這裡主持,在這邊主持這個法會,真正上台講的法慧菩薩,法慧菩薩前面我們讀過,「承佛威神,入定說法」。第二個意思「主佛宿願」,就是末後這一句,『又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主佛加持你,十方諸佛也加持你,不但有願力,你看『威神之力』,這得佛加持,不是沒有原因的,可是裡頭最重要的原因,是最後這個,第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是法慧的善根,「主佛現威,法慧善根」。『入此三昧,令汝說法』,這兩句這是總結,這一段的總結,清涼大師給我們標的「結因所屬」。由於上面這四樁事情,「前三」佛加是緣,最後一個這是講因,就是法慧自己的善根力,這是因。這個地方我們要記住,要學習,我們自己不肯修、不肯真幹,祈佛菩薩保佑,保佑就是加持,佛菩薩沒有辦法保佑你。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保佑,跟諸位說是相對的,你有一分善根,他對你一分加持;你有十分善根,他對你有十分加持;你自己沒有,加不上!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懂。

  然後你才曉得,有人求佛佛很靈,有人求佛佛不靈,這什麼原因?佛還有偏心嗎?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嗎?那不叫佛。我們把經念久了,遍數念多,慢慢這意思統統浮出來,這就是我剛才給諸位講的,這是佛對我們的冥加。可是我們也很清楚,很顯然的感觸到,這個意思我看懂了。從前我讀這個經,不懂這個意思,沒看出來,現在能看出來。古人講,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念誦遍數多了,意思就看出來;還是這段文字,從前怎麼看也沒看懂。我講《華嚴經》就是非常明顯一個例子,我第一次講《華嚴經》是民國六十年,今年是九十八年,那個時候在台北志蓮精舍開講《華嚴》。那個時候展開經卷,看清涼大師《疏鈔》,看不出這個深的意思,我也不知道是怎麼講下來的。從這裡我們就想到古人這句話,意思太深,它絕不是假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是什麼?是你的善根,你展開經卷意思就出來,你就見到。我們看到有人求佛,真的有人求佛很靈驗,立刻就感應,那是什麼?你的善根成熟,佛就應。還有這個人好像他學佛沒幾天,他怎麼感應那麼靈?學佛很淺,他前世學佛的情形我們就不知道,我們只看到他這一生,與前世有關係,與過去生中有關係。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佛,這一生沒有緣分,沒有遇到佛法,一遇到佛法時間不長,他那個善根、智慧、辯才全都出來,過去世的善根。所以一接觸佛法就得到佛力明顯的加持,都有因、都有緣,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來看的時候就清清楚楚。我們要有這種殊勝的加持,也能夠有這個感受,那就曉得,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要認真幹。只要這個心一發,諸佛菩薩威神加持你就慢慢體會到,所以因非常重要。

  「因緣合故」,三昧現前,我們平常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入三昧是得定。他怎麼會得定?肯定是依教修行。依教修行是守規矩,我們現在講如理如法的修行,決定要依據經典所講的理論,經典上所說的方法。不可以加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是什麼?是煩惱、是妄想、是邪知邪見,加上自己的意思,你就把佛法破壞了。必須要老實,什麼叫老實?老實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完全聽從佛菩薩經典的教誨,那就行。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功?肯定能成功,能成無上道,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示現。我們為什麼一生不能夠修成這麼高的層次?我們沒有真幹。我們總是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雖有進步,進步得很緩慢;不能像善財童子那樣,把妄想分別執著他真的把它放下。他也是逐漸逐漸放下,你看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在文殊會上畢業了。畢業之後,文殊菩薩叫他去參學,為什麼?五十三參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他放下一些他就提升一階。佛很善巧,把無明習氣分為四十一個等級,叫四十一品,放下一品提升一品。好像四十一層大樓一樣,你放下第一層你就到第二層,放下第二層你就到第三層,善財是用這個方法,不是頓修,他是用漸次的方法,慢慢向上提升。跟《法華經》上不一樣,《法華經》上是龍女,她沒有階級,她是頓超,她一起放下了,龍女八歲成佛。這是做兩個樣子給我們看。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的示現是頓超,頓超、頓悟,他也是一念當中統統放下。追隨釋迦牟尼佛這些弟子們、學生們,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為我們示現的是漸修,有階級的、有層次的,像善財一樣。在中國,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一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是在一念當中統統放下,這是頓超、頓證,沒有階級的。但是這兩千年當中,許多祖師大德修行成就的,他是漸次的,他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都行,兩種方法都好。如果是真幹,鍥而不捨,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真的沒有一絲毫貪戀,行,這一生能成就。在我們淨土宗,我們一生好好的修,確實這一生,可以能夠生到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迴向偈上常常念的,「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是生實報土。生實報土是什麼地位?就是此地講的十住,初住地位。方便有餘土,等於我們這個地方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凡聖同居土,等於我們這個地方的六道輪迴。所以生實報土不是不可能,很可能!佛菩薩在經典裡常常勸勉我們,希望我們真正用功、真正努力,要把這一生的機會好好的把握住。世間什麼事都不要緊,提升自己的靈性比什麼都要緊,我對這個事情很清楚,天天不離開經典。

  從二000年我移民到澳洲,今天二00九年,十年了。這個十年,我們為了要幫助世界和平,操了一點心,對我們提升境界有障礙。為什麼要幹?這是大乘教裡面講的慈悲心,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而且這個災難沒有緩和的現象,還不斷在向上提升,很可怕。我們在佛法裡面學了一點智慧,知道這個事情的因果,而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能化解這些衝突,能夠幫助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大家都需要的。佛法在世間,不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嗎?眾生遇到災難怎麼辦?沒有緣可以不要管,有這個緣你不能不管。緣是什麼?緣是澳洲兩個大學校長來找我,跟我討論這問題,我把大乘法上所講的,把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告訴他們。中國幾千年來,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長治久安,久安怎麼得來?當然有一套方法!如果能夠依教奉行,化解衝突、安定和平是可以得到。我跟他們講得很清楚,他們聽了歡喜。學校就拉我,給我博士學位,給我教授名義,我不要,我要這東西幹什麼?非要不可,我說為什麼?希望我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會議。我想想這是緣,緣成熟,幫助聯合國來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結果參加了前後有十幾次的會議,我們做詳細的報告,可是會後,我們這些會友們聽了很歡喜,懷疑、不相信來告訴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這不能落實。」這個事情頭就大了,這叫什麼?信心危機。他不相信,這個災難化不了。

  現在人相信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是拿證據來。所以在今天這個世間,無論幹什麼事情,必須要做出榜樣,你做出來給他看,他才會相信。所以那時候我就想方法,要找一個小的點來做實驗。因為這個事情,我在一九八二年在美國舊金山講經,講堂是在一個老人院,老人公寓。這個老人公寓是猶太人辦的,辦得很好,它有四百多個單位,我們在那裡面辦。那個時候我就得了一個靈感,我說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應該是這種形式。老人退休,兒女工作也沒有辦法照顧,都進了老人院,老人院天天沒事幹。所以在老人院裡講經,固定的聽眾,老人院這些老人聽了歡喜,他有精神生活。所以我就想的彌陀村,就是從這一次活動當中得來的一點靈感。我就想搞彌陀村,把念佛的同修,老人退休的統統住在一起,我們在一起學經教、念佛。這一個村裡面只要有一個講堂、一個念佛堂,將來各個都生極樂世界,這多好。所以以後每到一個地方,我就把這個想法告訴大家,響應的人很多,都沒做成功。

  所以在聯合國開會的時候,使我又想起來要做實驗點。我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澳洲,緣都不成熟,確實有一些熱心的法師、居士,都沒有能做成功,很遺憾。但是聯合國這個事情,這給我很大的壓力,如果我的實驗做不成功,那我們的話白講,這麼多次的會議我參加,也就是白幹。所以二00五年我回到老家,也把這個苦處跟家鄉父老鄉親們做了一次報告,會後他們很歡喜,他說你回來做,我們家鄉人支持你,所以就選擇湯池小鎮。政府領導也很歡喜,我們在那裡就做了三年,二00五年十一月開始,我們做到二00八年十一月,做了三年,做成功了,我們把這個中心交給政府。二00六年我們在聯合國就做報告,歡迎大家到湯池去看,我們做成功了。真的,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這個社會能行得通,我們在湯池只教了一樣東西,《弟子規》。實際上中國東西三個根,《弟子規》是儒的根,《太上感應篇》是道的根,《十善業道經》是佛的根。在過去一千多年,將近兩千年,我們中國人學佛都是有三個根,紮三個根。出家還得要加一個《沙彌律儀》,四個根,所以出家人受人尊重,他在德行比一般人高,道理在此地。

  今天我們這個根丟掉,可以說最近這一百年,滿清亡國之後,我們對於扎根的教育、基礎的教育疏忽。所以縱然每天精進、努力,也只能做到一個佛學的學者而已,功夫不得力。你沒有戒,沒有戒你就沒有定,你得不到三昧,沒有定你每天還是胡思亂想,還是煩惱習氣當家,沒有智慧,轉煩惱為菩提你沒有分。在過去每個朝代,轉煩惱為菩提,無論是出家、在家多少他都有。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雖然進步,德行沒有,所以世界動亂在過去歷史裡頭找不到的,真叫大亂之世。我們做的工作也只能做到此為止。大乘佛法,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已經展開,不少人已經覺悟、已經認識,我還要不要幹?我不要再幹!所以在此地我這兩天會有一個聲明,在網路上發表,我把我還有幾處掛名的名份我都辭掉。我們在美國一個道場,達拉斯佛教會我辭掉,現在交給韓館長的子女他們去接管。我在台北還有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我也要把它辭掉,我是那裡的董事長,我辭掉,年歲這麼大了,我推薦簡豐文來接辦。澳洲淨宗學院,我還掛了個院長的名義,我也要把它辭掉,這一次我到澳洲我就辭掉,我推薦悟行法師去接任,我是什麼名義都不要了。

  大概還有兩個辭不掉,但是沒有關係,昆士蘭大學跟格里菲斯大學的榮譽教授,這個可以不要去上課的。學校有大典的時候他會邀請我參加,這不礙事,所以統統都辭掉。榮譽教授是學校裡面這些老教授,在學校服務多年對學校有貢獻的,他退休,學校給個榮譽教授,對他的尊重,也是中國人講的尊師重道。我也被學校聘請為榮譽教授,真的,這是一種榮譽,沒有任何事情,所以對我們修學不妨礙。我現在不能再幹,連任何佛教或者其他團體的會議我都不參加。現在有年輕人,後起之秀我覺得他們的學習進步很快,甚至可以說比我還強,真的看到這麼多後繼有人,非常歡喜。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華嚴經》講圓滿,我今天早晨還在想,《華嚴經》我也要搞一個節本,像我過去講《金剛經》。以前我在新加坡《金剛經》講過一遍,好像是二百四十八個小時,這是過去一般法師講《金剛經》,沒有這麼細講,我叫「金剛經研習報告」,以後也有文字版流通。那一次的節本是節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我是在每一段裡把它節錄,文字減少太多了,大概只有原文的五分之一,對於現在人學習非常方便。

  現在我看《華嚴經疏鈔》,需要用我的老辦法,我來把它作節本。我現在開始做,我從《四十華嚴》做,我想以後我講經有三個地方。澳洲,我想一年在澳洲住半年,另外半年,香港三個月,台灣三個月,就這三個地方專講《華嚴經》。我要來搞節本,《華嚴經》的節本便利於後學,這個有意義;開會沒有意思,疲勞轟炸。所以我向大家宣布,以後這些事情再不幹了。我們這三個地方講經,我在講經的時候,別人來看我,我歡迎,我不會拒絕。那就恕我不去看別人,年歲太大,這是養老的時候,這是在此地順便給大家報告。我們對於世界和平的工作,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我就做到此地為止,不再搞了。無論是國際上、國內做這些活動,你們自己都懂得,廬江是個很好的示範,你們都看到、都懂得,不必再問我。我也沒有什麼更高明的方法,方法全都顯示出來,沒有更高明的。喜歡《華嚴經》的,我們可以在一起學這部大經,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令汝說法」,才是真正三寶加持你的真因。底下他舉的,「論云」,清涼大師他說,「何故加,為說此法故」,底下說「故十行十向」,十迴向之中也這樣說,「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故」。這句話,我初學佛的時候,諸位要看到我初學佛那個照片,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那時候很瘦,我的身高一百七十公分,到現在還是一百七十公分,也沒長,也沒縮。但是那個時候的體重只有四十六公斤,很輕,所以走路很快,爬山不費力氣,不會喘氣,身體輕!老師年歲大,我跟他老人家的時候他七十歲,一生教學看的人多,他有經驗。所以在台中辦經學班,培訓講經弘法的人才,我也參加他這個班。老師特別就對我們這些命相很薄的人,短命,他特別鼓勵,你們認真努力學講經說法,為什麼?上台講經說法,三寶加持保佑你,你可以延年益壽。延年益壽真正效果最著的,莫過於弘法利生。老師那個時候勸我講經,我知道他的用意,他知道我短命,我的本命只有四十五歲,你看今年八十三歲,超過多少了!在許多人當中,我超過可以說最多。你看了凡先生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俞淨意居士,也是延壽差不多有十幾二十年。所以這是對於命薄、福薄的人,發心做這個工作有好處,真正修福。

  因為做這個事情是修法布施,法布施裡面有財布施,雖然我們沒有拿出金錢,但是體力叫內財。我們的智慧,貢獻智慧、貢獻我們的體力,叫內財布施。這又是佛法,真的是世間無上甚深微妙法,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一發心講經三種布施具足,這三種果報不求自然就現前。一個是財富,我們財富不說別的,只求身體健康,其他的什麼都不求。智慧增長,健康長壽,我們得到了,佛沒有說假話,真兌現。所以這個地方是令汝說法,這句非常重要,鼓勵大家學講經說法。講經說法的人愈多,對於整個世界的加持,力量就顯著。我們的工作,用現在世間人說的話,就是勸善,勸勉大眾斷惡修善,這是好事,勸別人行善,自己當然要行善。你講經,你每講一遍就是勸自己一遍。所以我常講,別人得的利益少,我自己利益多,我天天都勸自己。時間長,五十八年,沒有心學也受這麼長時間的薰習,它也薰習變成習慣。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五十八年的習慣它自然就養成,所以壽命還是非常重要。如果我是真的四十五歲那一年走,那一年害一場病如果走了,我念佛求生淨土,實在講勉勉強強的,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這壽命延長三十多年,現在往生不止!那就提得很高。

  這就是什麼?壽命對於我們的修持關係非常大,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有足夠的時間。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沒有別的就是要靠遍數,不斷在重複。所以我們《華嚴經》學到現在,超過四千多個小時,這麼長時間的薰習,聽經的人會有時候中斷,我不會中斷,一堂課都不缺,所以這個薰習力量對自己的利益太大!如果你是發心講經,你學得會更認真,你要不認真,不認真是講不出來。你一認真,佛菩薩就加持你,幫助你開智慧,幫助你看這些字裡行間出無量義,這真的。你不講經不曉得,講經之後你就知道,確實字字句句無量義,所以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中國諺語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是什麼?這最健康的,最健康的是快樂。什麼是喜事?讀經是喜事,講經是喜事,教學是喜事,其樂無窮!孔子講的話是真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是什麼?學生,慕名而來學,來學習的學生,那是朋友。從遠方到這裡來一起學習,這是人間最快樂的事情。

  下面有一句說,「又此令汝說法,亦是後文之總」,後文之總就是後面,這十住,後面是十行、十迴向、十地,統統都有這一句。也就是你學佛無論在哪個階段,諸佛菩薩都來幫助你、都來勸導你,你要教學,說法就是教學。而且教學最重要是身教,你要身體力行,你才能得到加持。如果不是身體力行,那個加持就得不到,必須自己依教奉行。所以這經上講,「入是三昧而演說法故」,演是表演,是做出來,演是身教。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不能做壞樣子,這個樣子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愛國愛人。佛在《梵網經》裡面教給我們,李老師特別指出來這是重戒,《梵網經》上有兩句話,「不作國賊」,賊是什麼?賊是傷害,決定不能做傷害社會、傷害國家的事情,這包括不能做傷害人民的事情。第二句話說「不謗國主」,國主是什麼?國家領導人。國家領導人包括各個階層,全國的領導人,在台灣是總統,地方的領導人有省長、市長、縣長,再下面鄉長、區長,一個小地方的領導人都叫國主,你這個村的村長他也是國主。謗是什麼?批評,不可以批評,他做錯事情他有國法制裁他。佛弟子不可以做這個事情,不可以隨便批評。國法不能夠制裁他,還有因果報應,世出世法裡有專掌這回事情的人,包括一些鬼神。

  佛法教我們修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你要把人家這些善、不善的事情統統放在心裡,你自己的傷害就太大,你就違背佛陀的教誨。《優婆塞戒經》,這是菩薩戒,在家菩薩;《梵網經》是出家菩薩,佛這樣教出家人。在家人,佛又講了兩條,「不漏國稅,不犯國制」,你看對在家人講的,在家人最重要納稅,絕不能夠漏稅,這是佛不許可的。另外就是不犯國制,國制是國家的法律,一定要遵守,所以佛弟子是守法的楷模。要是鑽法律的漏洞,你已經破戒,你怎麼能夠修成正果?這點你不能不注意。佛要求我們的是純淨純善,我們不能做到這點,我們就不是佛弟子。經典上所講的那些殊勝的果德,我們都沒有分,所以這一點要知道、要記住,一定要遵守。

  後面大師假設了個問答,都是幫助我們破除疑惑,「問,加之與定,何先後耶?若先定後加,則不應云,汝能入此三昧,此是十方諸佛共加於汝,乃至云及汝善根力故,入此三昧。若先加後定,則不應在三昧分後,方說加分」。這個意思很明顯,不必再多說,這是怕有一些人疑問,這是什麼?這是分別執著習氣還沒斷,他會有疑問。佛法許不許可問?許可問,鼓勵你問,為什麼?佛法講求的是斷疑生信,因為你有疑,疑是障礙,障礙你破無明。何況又說疑是菩薩最嚴重的障礙,它把疑列入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底下是疑。這個疑不是我們平常疑惑什麼,不是這個,是對於經教的懷疑,你在經教裡面起懷疑,那個障礙太大!它障礙你得定(就是得清淨心),你有疑心不清淨,障礙你開智慧,你看這個多嚴重。也不是普通的疑惑,特別指這個。

  下面還問,「又十地論云」,大師引用的這裡面,常常講《論》,都是《十地論》,《十地論》是解釋十地品。《十地論》上說「何故加,為說此法故,不言為入三昧故」。《十地論》上講的很明顯,為什麼會得到三寶加持?是因為你發心講這個法。講這個法,為什麼佛要加持你?因為佛講這個法。你看看,在遍法界虛空界,不只我們這一個地方,緣成熟的眾生多!什麼緣?十地品。你接觸到這一品經的時候,你會生歡喜心,你能信、能解這就是有緣,佛一定加持。他加持講經的人法慧菩薩,他也加持聽經的人,我們這些人是凡夫,如果不得佛的加持,你在這個經上怎麼能生歡喜心?怎麼能信解?這個解有淺深不同,即使淺解,解得很淺也是佛力加持。時間長了,所謂念茲在茲,我們這部經好像是二000年開講的,在新加坡開講。到今年十年,十年沒有中斷,我們的心就住在這部經上,這就是長時薰修才能產生法喜,才能得到一點受用。所以大經實在講它有它的好處,長時間的薰修,又何況這部經是大乘教裡面的根本法。方東美先生把它看作佛經哲學概論,他老人家一生非常歡喜這部經。

  下面又說「又云」,還是《十地論》上講的,「唯加金剛藏,不加餘者,以是菩薩得此定故」。《論》上舉的例子,加金剛藏菩薩,這在後面;這個地方是加給法慧菩薩,是十住。應該對誰特別加持?這個人必定是修學已經達到這個階層,佛菩薩一加持他就能往上提升。所以這個地方也講得很清楚,以是菩薩得此定故,這是應該加給他,要給他加持。我們念佛人,特別是在往生的時候一定得佛加持,我們平常如果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佛一加持,一提升就變成事一心不亂,所以《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兩句話重要,這兩句話是往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但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這兩句,玄奘大師的譯本就不是的,玄奘大師的譯本是「一心專念」。我們知道一心專念容易,我們能做到,一心不亂不容易,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直譯的,完全照印度文字上翻。羅什大師是意譯,沒有依照經典,是把《佛說阿彌陀經》的意思完全用中國人語法寫出來,所以我們念《彌陀經》,像念中國人的文章一樣。如果你看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你會念得格格不入,所以沒有人願意念他的本子。不能說他翻得不好,翻得好,但是裡面是外國人的文法。曾經有人問我這個問題,這問得好。為什麼羅什大師把它翻成一心不亂?佛說的時候沒有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太高,所以我們懂得,臨命終時,佛一加持就得一心不亂。但是還有,不得一心不亂能不能往生?也能。為什麼?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們念佛功夫沒有到成片,沒有到成片你天天念的時候,臨命終時,佛光一注照就功夫成片,就這麼個道理。佛來接引的時候首先放光,佛光注照就提升,不成片的提升成片,這樣往生的。如果不是佛力加持的話,那你必須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才能往生。所以已經念到功夫成片的時候,一提升就是一心不亂。所以懂得加持這個道理、這個原理,我們對往生這個問題就一點懷疑都沒有。

  它這個地方,《論》裡這個問問得是有意思,它說「既俱文證」,說這個加持在得定之前,加持在得定之後,到底是哪個先、哪個後?怎麼樣會通?古人有答「加定同時」,加持跟得定同時的,古人有這個說法。「謂若未定而加,則散心不能勝受」,這句重要!我們要特別注意,散心是我們現在這散亂心,諸位要記住,散亂心是決定得不到加持的。實在說,說真話,佛是加持,就是你得不到,他雖加你得不到。由此可知,清淨心多重要,所以要放下。能不去想的事情就不要想,能不放在心裡的事就不要放在心裡,盡一切可能讓你的心單純,思想單純,能不需要記的東西不要記。我學佛之後,我一生不記人的名字,我絕對不會記你的住址、電話號碼,我才不幹這個事情。你寫電話號碼給我,我順手就丟掉,我也沒有電話,你看多自在。可是我有一個手機不開的,我有事情找人,不找人的時候永遠關機,充一次電用一個月,省心省事,你常常保持清淨心,你才能得佛力加持。我們常常讀經,常常要講經,不得佛加持講不出來。所以說希望別人多得一點利益,自己也沾光,自己也得利益,自他不二,這是真的。所以說散心不能勝受,這個勝受是殊勝,就是接受加持,佛雖然加持你,你沒有辦法接受。大師在此地對《論》裡面講的,他也有說法,他說「若未加而定,則自力不堪入此深定」,靠自己能力,入這個深定很難。

  「是故同時」,這個解釋也違背教理,為什麼?他說「現言入三昧竟」,這個竟字很重要,是已經入三昧,你看十方佛才現身稱讚他得定,他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這稱讚他。接著這就加持,「說加所為竟,方與三業之加」,這個經文上很明顯,你說同時這違背經文。後頭說,他說「若正釋者」,這就是清涼大師,清涼大師為我們解釋,他說「加有二種,若約內外善根威神願力冥資,令其得定,則在定前」。這個加持是我們剛前面講的冥加,他在修定的時候佛就加持他,暗中加持。如果得不到加持的話,他怎麼能得到三昧?說實在話,我們念念發願求生淨土,執持名號,阿彌陀佛及十方一切諸佛,十方佛是什麼?《彌陀經》上講的六方佛,《無量壽經》上講十方佛,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是十方佛,這十方佛統統加持你。因為我們的心不專一,還有夾雜,還有常常失念,失念就是把佛號忘掉、斷掉,所以這個加持不明顯。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像大勢至菩薩所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佛菩薩冥冥當中的加持,你也能明顯感觸到。「若約與智讚述摩頂勸說三業顯加,則居定後。二文昭著,何其惑哉」。這個說得好,這說兩種加,定前是冥加,得定之後是顯加,這講得很圓滿,這叫我們沒有疑惑。所以清涼大師有多人稱他作華嚴菩薩,這是有道理的。我們今天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