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八九二卷) 2008/01/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89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昨天我們學到「玄門無礙十因」,學到第六條。
第六條是「如影像故。諸法緣起於一心界而不存在,如鏡中之影像,故有可和融之理」。這句話很難懂,最難懂的就是一心,所以宗門古大德說得很好,他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為什麼說大地無寸土?就是此地講而不存在。諸法是萬法,整個宇宙依正莊嚴是緣起於一心,這一心不好懂。一心是個名相,就是名詞術語,佛為了講經教學方便起見,假設這個名詞。像《老子》所講的道也很不好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得已而說的。因此關於這些名相,你要細心去體會,可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連分別都沒有必要,為什麼?它是假設的,你分別執著什麼,你就錯了。所以《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學習的方法,第一個是「離言說相」,不要去分別執著言語,文字是言語的符號,也不要去執著。第二個「離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諸法、緣起、一心都是名詞,都是佛學的名詞術語。你要能懂,你不要去執著;不懂無所謂,沒關係,並不重要,慢慢的你心靜下來自然就懂得。所以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換句話說,他什麼都不懂。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諸法實相就現前,他也不懂什麼是諸法實相,但他是真明白了,明白之後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這在我們凡夫看起來,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那是什麼?一心裡面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心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上用這個名詞,在佛法講一心。
諸法緣起是怎麼回事情?心動,所以說是一念不覺。像我們前面所念的「迷唯一念」,這個念就是動,我們講的起心動念,非常微細。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覺察,所以起心動念是虛幻的,我們講那個動是個偶然的。動起來之後,現在科學家講弦的道理,像彈琴,弦的道理,說得也很相似。我們用手指撥動琴上的弦,它就震動,震動它就有聲音。震動的時候,這一開始它不是立刻就停住,這個震動慢慢的輕微下去,它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佛跟我們講的道理,它這個只能比喻,比喻只比喻個相似,沒有辦法比喻得很像。佛跟我們說,我們的起心動念有沒有餘的波?好像是有,實際上,實際上沒有。他才有一念頓悟,迷是一念,覺也是一念,那一念什麼?一念放下他就覺悟了,一念起他就迷了,十法界依正莊嚴就現了。所以無論是現、無論是不現,總而言之,都不存在,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比喻像鏡中的影像一樣,是個虛幻的現象,不可得的,所以萬法有可和融之理。
大師說以上講六種因,「就諸法自爾之德相」來說的,就是一切法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佛經上說得簡單,用四個字「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講經常常用身體做比喻,用身心,我們這個肉身外面有五官,眼耳鼻舌身,裡面有五臟六腑,再細細的分析,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再分析,現在科學家把它分析成分子,分子分析成原子,原子再分析成為基本粒子,它是基本粒子組合成的,哪有不能和合的道理!哪有不能融通的道理!眼能見,眼能不能聽?能。耳能聽,耳能不能見?能。現在為什麼不能?現在它有障礙,只要把障礙排除,真的能,所以大乘教裡頭說六根互用,它沒有障礙。眼只能見而不能聽,這就有障礙,事事有礙。眼見了,實在講全身每個器官細胞它都通信息,那叫理事無礙。佛說這個障礙什麼?障礙就是分別執著。我們只要把執著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這個六根就互用。這個境界是什麼人?阿羅漢,阿羅漢就六根互用!何況阿羅漢以上的菩薩,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更不必說了,他們確實跟整個宇宙和融一體。所以懂得這個原理,人跟人怎麼不能夠和睦相處?中國人講和,講太和,太和就是跟整個宇宙一切萬物和睦,太和,講中和、講保和。你看北京故宮裡面三個大殿,從前帝王時代國家舉行大典的場所,這三個大殿都講和,跟佛法所講的道理相應。
下面還有四條,下面四條是「已下就業用之無礙而說因由」,是從萬法作用上講,前面是從萬法自體上講,講了六個。所以我們跟人不能夠和,不是不能和,是我們自己有障礙,我們自己不願意和。要知道和融自在、快樂,不和很辛苦,我們今天講的壓力沉重,精神的壓力、肉體的壓力,你沒辦法解脫。離苦得樂關鍵也在此地,你真懂得,你確實離苦,你像佛菩薩一樣的自在。如其不明白,也不肯學習,這個痛苦就有得受了,在這個輪迴六道生生世世受不盡的苦。縱然做了一些善事,生到善處三善道,三善道是壞苦,三善道是行苦。人道以下三種苦都要受,苦苦、壞苦、行苦統統要受,所以佛說三界統苦,欲界、色界、無色界。要想離苦,至少你要脫離六道輪迴,生四聖法界,四聖是方便有餘土。那個地方分段生死的苦沒有了,還有變易生死的苦,變易到什麼時候才能脫離?要脫離十法界,兩種生死都沒有了。脫離十法界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叫佛國土。
我們看末後這四條,第七「因無限故」,這講業用,業用那就得講因果,「菩薩於因中修無限之因,故有至果必得無礙業用之理」。我們要曉得,造因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有因,不必說造作,造作的因就更嚴重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念頭起來,歡喜、討厭或者是無所謂,無所謂叫無記業,歡喜是善業,討厭叫惡業,這三大類。三大類裡輕重差別懸殊太大了,沒有表現在外面,他已經造因;表現在外面,是言語、態度表現出來,業因就更重。如果有行動那就嚴重到極處,譬如你討厭的,你把他殺掉,你真動手把他殺掉。小乘戒,要殺了這個眾生才犯殺戒;大乘戒裡面很微細,你起心動念你想殺他,並沒有殺他,已經破戒了。所謂大乘戒論心不論事,小乘戒論事不論心。小乘戒,你心裡怨恨他,想殺他,但是你沒有殺他,不算犯戒,所以小乘戒好持。大乘戒不好持,大乘戒的結罪是在起心動念。我們想想,我們自己從早到晚起多少念?多少個善念?多少個惡念?多少個無記的念頭?沒法子計算。
這些念頭全都在迷,沒有一念覺,迷就是迷在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迷變現出來的夢境。覺了的時候,學佛慢慢他覺悟了,覺了的時候這個念頭叫淨業,為什麼?他起心動念,他還是在造作,他與性德相應。不像凡夫,凡夫造業與性德相違,相違什麼?自私自利,他與這個相應,與名聞利養相應,與五欲六塵相應,與貪瞋痴慢相應,叫輪迴業,為什麼輪迴不斷?道理在此地。覺悟的人雖然他在造作,他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痴慢。他起心動念是什麼?利益眾生,我們今天所謂弘護正法、利樂有情,這是覺悟的人他造的。覺悟的人有開始覺悟,像我們初學佛的人,慢慢學開始覺悟。開始覺悟的時候染淨還混雜,大概染的多,淨比較少,已經非常可貴。逐漸自己要往上提升,這個提升,就是像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是耳根最利,就聽教。佛雖然不在世了,留下這些經典,文字是言語的記錄,都算在言教的範圍。
當然更好的,我早年就有這麼一個念頭,希望能有一套有音聲的《大藏經》,好多年前我就想到。為什麼?娑婆世界人耳根利,耳比眼厲害。聲音《大藏經》就是有文字,就像我們現在用光碟一樣,把它念出來,把這個經念出來做成光碟,這就變成一套有聲的《大藏經》。你屏幕打開看到文字,沒有景象,只是文字念出來,你可以跟著念也行,你不必跟著,不必看,聽也行,閉著眼睛聽也行,聽久了會開悟,為什麼?聽久了他心定了,定就能開悟。這個事情真的還是值得做。像中國儒家、道家這些典籍,都可以用有聲版,不必要有人像,看到人像會分心、會起妄想,沒有人,只聽到聲音,你看文字也可以,不看文字也可以。這種有聲書對我們娑婆世界眾生非常有利益,根性相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時間久了,慢慢的、自自然然的,與性德相應的念頭多了,與性德不相應的念頭少了,這個現象好!不要說相應很多,我們可以說是能夠有個兩成以上的相應,也就是十個念頭裡,有兩個念頭相應,八個念頭還不相應,能有這麼一點功夫,要是遇到淨土法門,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可以說他很有把握往生,只要十分之二的本事。如果能有十分之三、十分之四,可以做到自在往生,就是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由此可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一樁大事,不是別的,提升自己,斷惡修善決定有好處。這些年來我們自己學,也勸導同學們學,大家一起學,從根學起,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道》,從根本修,這個重要。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做人的道理,與性德相應的理跟事。
這裡講菩薩,《華嚴經》上講初信位的菩薩,他們的起心動念跟小乘阿羅漢斷證的功夫相等,也就是說他真正能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金剛經》上講的四相,他不執著了,我們不能說他斷了,他不執著,開始不執著。所以小乘有四果四向八個階級,初果是第二個階級,初果向,初果,這第二個階級,跟《華嚴經》上初信位菩薩所證的平等,他要遇到淨土法門能不能往生?決定得生。他煩惱比我們輕,我們煩惱比他們重,你看我們對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多麼深的執著。他淡薄,愈往上去愈淡,到四果阿羅漢斷掉,就沒有了;再往上去,再往上去破四見。四相沒有了,四見還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金剛經》前半部是破四相,後半部是破四見,四相破了得相似的清淨心,四見破了真正得清淨心。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想,菩薩從《華嚴經》的初信位到十信,因為十信心滿的時候他真的開悟了,初住菩薩就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就知道他在這十個位次上,從初信到十信,修因至果,多少因!一個念頭是一個因,一個行為是一個因,一句言語是一個因,無量之因。所以他到果上必得無礙業用之理,為什麼?因不離自性,果怎麼會離自性!這是從因果上講。說來說去我們必須要記住一句話,「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只要把這句記著就能貫通,總不離開這句心現識變。
下面第八個是「佛證窮故。佛者證窮真性,故如性業用亦無礙也」。窮是講到頂端,盡處了,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大圓滿,他見性,他見到究竟圓滿;菩薩也見性了,但是沒有他圓滿。這是佛證窮。《華嚴經》上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不是沒有見性,見性了,見性跟佛實在講,他們的智慧、道力、神通、德用沒差別,我們凡夫決定看不出來。實際上,實際上還有差別,什麼差別?清涼大師跟我們說的,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盡,這就不一樣了。無始無明的習氣,他在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你說多自在。應以菩薩身他就現菩薩身,像《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他得大自在,一絲毫差別都沒有。就像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跟我們講,「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具足,沒有一點欠缺,德能具足、相好具足,一絲毫欠缺找不到。「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整個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的,能生萬法。
菩薩有沒有證窮?證窮了,佛也是證窮。菩薩跟佛的差別,就是菩薩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無始無明都沒有了、都斷了,一個有習氣,一個沒有習氣。沒有習氣,好像我們看月亮,八月中秋的月亮是滿月,天上晴空沒有雲彩,你看月亮看得清清楚楚。菩薩帶著還有習氣的,就有一點點薄薄的霧,還是看得很清楚,古人比喻「猶如隔羅見月」,羅是紗、很細的紗,隔一層,還是看得很清楚。這是我們用這個來比喻,佛跟菩薩到底哪裡不同,你要曉得,初住菩薩剛剛把無明斷掉,那無明習氣很濃,猶如隔羅看月,看得很清楚,隔一層。愈往上面去那個紗就愈細,到等覺菩薩就非常微細,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這是真的。誰知道?究竟佛果知道,在他上面知道,他自己不知道,上面知道。所以如性的業用,他在十法界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他沒有障礙,為什麼?他的那些作用就是性德自自然然的流露,遍法界現身。
前面跟諸位說過很多遍,沒有來去,這是真的。諸佛如來、菩薩沒有來去,我們凡夫有沒有來去?沒有,統統沒有。都是像《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隨處還是當處,這講現象。一念頓現,現了立刻就滅,頓現頓滅,起滅可以說同時。佛法裡確實有這個說法,生滅同時,生滅了不可得,真的不可得。我們用電影幻燈片來做比喻,你細心去觀察,慢慢你就領會到生滅同時,生滅不住,不住就是它沒有停住的,說生已經滅了,說滅下面一個念頭生了。底下一張幻燈片它馬上就補上去,這才生的時候又滅了,第三張又補上去了。我們的電影動畫就這個原理,而實在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個動畫,它的原理跟這是一樣的,沒兩樣,這叫諸法實相,事實真相。曉得事實真相之後,你還能放不下嗎?自然放下了,不但不執著、不分別,起心動念也不會,自然放下了。所以這個道理要懂,佛證窮,這說業用無礙。
底下一個,「深定用故」,這是入定,入很深的禪定,「以深妙之禪定力,故得業用之無礙」。這裡面講深妙,入定,定的功夫有淺深差別,差別太大了。經教裡面常講的四禪八定,那個不是深妙定,可是這個作用,讓世間人看來就感到非常的驚訝。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同修們大概都念過《地藏經》,光目女是個虔誠的佛弟子,知道她母親一生為人行事造的業很重,死了之後不知道她到哪裡去,她自己心裡想決定是墮惡道。很難得,她遇到個羅漢,她供養羅漢,求他給她打聽,母親到底到哪裡去了?羅漢入定,出定之後告訴她,她母親墮在地獄受很大的苦。這就說明,定功能突破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這些事實真相現在科學家承認,以前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是學科學的,他說近代科學家證明,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的空間維次存在。從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制的,就是無量無邊,真正為科學家證實至少有十一種。佛法,真的,佛法是高等科學,這一點不假,科學家知道有空間維次,空間維次怎麼來的不知道,為什麼禪定能突破他不知道。所以這個佛家清楚,空間維次從哪來?從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換句話說,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有無量無邊的分別執著,空間維次就無量無邊,就這麼個道理。你一入定,定怎麼樣?心清淨,定就是放下分別執著,你能把分別執著放下,空間就沒有了,空間維次就沒有了。所以佛法到最後叫什麼?這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沒有空間維次,什麼二維空間、三維空間都沒有,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
定是清淨心,清淨心可貴,《金剛經》上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說的是你的心達到一定的清淨的程度,智慧就開了,心就明了,叫明心見性,心就明了。心明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你就見到,見到的樣子就像六祖惠能所說的,六祖惠能說的五句話,你要知道是一樁事;你要把它看作五樁,那你就錯了,完全錯了。五句話是說一樁事,這樁事是什麼?小是說起心動念,大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或者是講遍法界虛空界,說一樁事,在自性裡面沒有大小。為什麼禪定能見性?自性本來是定的,他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動搖就是起心動念,就是一念不覺,沒有!一念不覺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智慧、你要德能、你要求相好,到哪裡求?從自性裡面求。只要你能真正達到如如不動,智慧、德能、相好全現前,過去、現在、未來你全見到了。為什麼?十方三世的維次統統破掉,你都見到了,到那個時候起作用,自性心、清淨心怎麼起作用?眾生有感他自然就應,那個應沒有起心動念。如果起心動念是凡夫,他又墮落成凡夫;他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深定用故。
起心動念的作用是凡夫,給諸位說,六道凡夫,再說得明白一點,六道裡面的欲界凡夫,起心動念這是六道輪迴。這裡頭三重輪迴,很複雜。起心動念是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他的輪迴範圍在欲界,他出不了欲界。到真正有定功,真正入了初禪,他的輪迴是在色界;更深的禪定,他的輪迴在無色界,不是偶然的,輪迴很複雜。所以我們常常接觸經教,決定不能離開經教,像這些現象逐漸你能體會到,你明白了,明白之後就叫悟後起修,修什麼?就是修定。用什麼方法修定?方法可太多了,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跟諸位說,全是修禪定。如果說不是修禪定,那不是佛法;佛法決定是修禪定,戒定慧。你想想看,戒就是守規矩、就是守法,那是什麼?那是叫你得定的前方便。一個人不守規矩、不守法,他得不到定,你想想看是不是?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
這好比什麼?水一樣。一潭渾水,最明顯的,我們在長江、黃河居住的這些人,到江裡面去舀一瓢水,水是渾的,就是不乾淨,你舀一桶水放在那個地方,到什麼時候?到第二天水清了,裡面那些沙沉澱到底下去,水清了。所以你定,定到一定的功夫的時候,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那個心水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那個照就是智慧。水在渾濁、在動的時候起波浪,我們講心浮氣躁,那個心水渾濁在起波浪,它也照,照怎麼樣?照得支離破碎。我們住在香港,香港跟九龍的兩岸,你都能看到當中的海峽,你看海峽的水都有浪,能不能看到倒影?能看見,倒影都是動的,不是靜的。為什麼?它有浪,這個浪就心浮氣躁。然後你就曉得,心浮氣躁的心看整個宇宙,就像我們看香港海峽水裡面的倒影一樣,你以為看到真相,其實沒有,妄相。什麼時候看到真相?心水定了你就看到真相,如果不定你永遠看不到真相,要懂這個道理。
然後你才曉得修行要緊,我要見到諸法實相,見到諸法實相就是見到真性,就是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這個前面說性相是一不是二,你才真正見到。所以佛法裡一切法門統統修禪定,《金剛經》上說得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我們今天用什麼法門?我們用念佛的法門,執持名號,念阿彌陀佛,修什麼?修一心不亂,這個要懂。《彌陀經》上天天念「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是定,不亂是慧。要怎麼念法?我們不念佛的時候,心裡面的妄念就起來,無論是善念、是惡念統統都是妄念。我們把心專注在這句佛號上,要怎麼樣?要讓妄念不起,只有佛號,這叫念佛功夫成片,功夫得力。雖念佛,功夫不得力,那就是你佛號裡面還夾雜著妄想,妄想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壞了。所以念佛堂最容易看到的現象,我們自己都有,哪個人都經歷過,不要害怕。什麼現象?一個就是妄念紛飛,不知道哪裡來那麼多妄想。另外一個雖然沒有妄想,昏沉,精神提不起來打瞌睡,念幾句佛號,他就睡著了,我們看到有打呼的,那屬於昏沉,昏沉是什麼?無明習氣重。所以不是昏沉就是掉舉,掉舉是妄念紛飛,這兩種都是障礙。所以自己要懂得調理,用什麼方法?用七覺支,時時刻刻調整。念到什麼?既沒有妄想也不昏沉,這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愈念愈歡喜,愈念愈有精神。所以確實功夫逐漸成熟的人,念個七天七夜沒有感覺到疲勞,不疲倦。我還聽說有人念一、二年不睡覺的,從來沒有睡過覺的,日夜佛號不間斷,這是不是得一心?不見得,但是功夫成片肯定的。
有功夫成片這樣的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他為什麼不能再提升?功夫成片他煩惱習氣並沒有斷,也就是說分別執著的習氣沒斷,只能生凡聖同居土。生凡聖同居土就不錯!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這個難得。凡聖同居土同時可以見到實報莊嚴土的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這些等覺菩薩天天見面。所以他不會退轉,環境太好了,老師、同學、道友個個比自己都高明,有這麼多人照顧,你怎麼會退轉?這是一切法門裡面確實真的很殊勝。所以世尊為我們特別介紹,尤其是末法時期的眾生,末法時期眾生煩惱習氣重,修其他法門真難,為什麼?你得要斷煩惱。這個法門可以不斷煩惱,只要伏住就行了,用這句佛號真的把它伏住。
現在看看,現在這個世間伏都很困難,為什麼?內,我們從小就失去聖賢倫理道德的教育。外面種種染污,染污我們的六根,比過去舊社會要嚴重十倍、百倍都不止。在舊社會,我小時候,可以說到我二、三十歲那個時候,你到外面去走走,那些廣告裡頭畫這些色情的沒有,尤其在偏僻的城市、農村根本看不見,廣告上都是文字,沒有圖案。現在還得了嗎?現在的小孩在家裡面電視的染污、網路的染污、報紙雜誌的染污,你一出去,你看看街上到處這些廣告,連車上都是的,你看那是什麼東西,你能不動心嗎?你能不浮躁嗎?這些現象是什麼現象?西方宗教他們的說法,末日現象。所以西方許多宗教講世界末日,我們聽了、我們見到了,想想不是沒有道理,很可怕。我們佛教有沒有受影響?有,受很大的影響,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不能不覺悟。知道了、覺悟了,怎麼辦?盡量的迴避,這個迴避就是我不看它、我不接觸它,盡量就少跟它們接觸,保持清淨心。所以現在勉強說,佛門真正修行道場,範圍很小,那是個淨土。重要的你要認識,你要認識這個淨土,很小,你要珍惜這個淨土。
不僅現在,古人做出樣子給我們看了,我們淨宗初祖,東晉時候的慧遠大師,在廬山建念佛堂,東林念佛堂。一千多年前那是一片淨土,他們懂得珍惜,他們認識,哪些人?一百二十三個志同道合的蓮友,他們不下山。為什麼?下山怕染污,就在山上關起門來,每天研究經教,老實念佛。那個時候的經教就一種,《無量壽經》,為什麼?《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還沒有翻譯出來。慧遠大師那個時候建立淨土宗,建立淨土宗是以後的,我們追溯上去,他那個時候也沒有意思,說是搞什麼一個淨土宗,沒有,那個時候是大家志同道合依《無量壽經》,依照這一部經來修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才稱它為淨土宗,這是他首先提倡的,所以我們承認他為初祖。一部經、一句佛號,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這叫什麼?深妙之禪定。
我們現在就是,你佛法做得再好,你大力弘揚,你地方很多,到處去跑。這個過去李老師跟我說過,因為我年輕的時候就是到處跑,走遍全世界。老師告訴我,你這樣子到處走動,他說得很客氣,他說:對你自己沒有什麼妨礙,但是對於佛法毫無利益。這話怎麼說?建立佛法是不動道場才能有成就,才能產生影響力。常常走動,頂多你個人能成就,你不能把佛法興旺起來。要把佛法興旺起來,你要學祖師,一生住一個地方,如如不動。你不要看他好像沒有到處弘揚,他的影響力可以影響幾千年,影響深遠。這個我知道,我又何嘗不想定下來?我沒有道場,一生沒有依靠,所以哪裡請就到哪裡去,都是作客,作客做了七十多年。我不要道場,我絕對不會去做住持,哪個道場能夠收容我,我非常感恩。確實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想定在那裡不想動,但是福報不夠,總有些外緣逼著你非離開不可,跟我相處時間久的同修們都知道。
老祖宗的話要記住,說得好,我體驗得很深刻,「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你在一個地方修行,你成就了,有人來跟你學,「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師道。來學是什麼?你有誠意不遠千里而來,這就表示你有誠意;你叫我去教,沒有誠意。縱然我去教了,你學的東西學得不多,為什麼?你沒有誠敬,這個老師我叫你來就來,我叫你去你就去。所以道業、學業的成就與誠敬成正比例,印光大師講得不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對於老師、對於你所學的課程沒有誠敬,那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這都是古人幾千年經驗之談,不是隨便說的。所以我們能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年、二十年那是定功,你沒有相當定力你住不住;閉關三年也要定功,沒有定功關不住。古今我們都聽說過,發心閉關,閉上不到二、三個星期,他從窗戶、從牆上翻走了,逃掉了,為什麼?門鎖著他出不來。沒定功怎麼行?一切法得成於禪定。所以念佛,印光法師說得好,念佛堂不要大,二十個人最理想,志同道合,如理如法真修真幹,放下萬緣,一心求生淨土。真的能做到,自己成就了,你的成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那就是利益眾生。你自己業障消除,同時你也能夠幫助這一方化解災難。你業障不消除,這一方災難你沒有能力化解;自己業障消除,自然就化解一方的災難。縱然不能完全化解,也能把這一方人的災難減輕,災難的時間縮短,這個肯定的。所以你真正懂得這些道理,你就會很認真的去學習。
末後一句「神通解脫故。不思議之神通力,離物之羈束而為自在,故可得業用之無礙」。通是通達,神,我們講神奇不可思議,通常在佛法裡面講六種神通,神通很多分為六大類。天眼通,別人看不見的,你能看見。也就是說,凡是神通肯定有定力,所以禪定能發通,就是發生通的力量。別人聽不到的,你能聽到,叫天耳通。天眼通,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知道自己未來,這是宿命通。他心通,別人起心動念你知道;神足通,那就高了,那個禪定功夫就不是初學的。最容易得到的是天眼,最容易得到的,小小一點定功他就發現了。初初發現的時候,就是我們看不到的鬼神,人鬼雜居,有人住的地方就有鬼,他能看到。還有是我們的攝相,攝相常常你洗出來的照片裡面看到有人,這個現象就很多。
今天早晨有個同修給我打個電話,他們的道場在山上,山上有好多個念佛堂,總共大概有四、五百人。念佛堂外面裝著有監視的攝影,像這個大樓也是的,裝著有監視的,在控制室能夠看到每一層的活動。他們也有這個,因為有好幾個念佛堂,所以裝這些每個念佛堂的情形都能看得到。他說昨天發生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屏幕裡面出現許多的鬼魂,你都能看見。那些鬼魂在裡面就好像飄飄浮浮的一樣,他不是走動,好像飄來飄去。那些人面目都很難看,很恐怖,數不清,他們大概裝二、三台這個機器全都照到了。打電話問我,他說這怎麼回事情?我跟他說:這是好事情,這是正常現象,你們念佛堂在念佛,有許許多多靈鬼在一起共修。不但是你們這個念佛堂,國內、國外哪個念佛堂都有,只是他沒有顯現出來。雖沒有顯現出來,我們能感覺到。現在他現相了,現相給你們看,叫你們要認真念佛。
說實在的,現在靈鬼念佛往生的,真有,不是沒有,真正修行人不如鬼,為什麼?鬼知道苦,知道有災難。人是渾濁迷惑顛倒,醉生夢死,不知道苦,不曉得有災難。他們知道,所以他的示現是給我們提出警告,我們看到不能不認真,不能不努力,我把這些話說給他們聽。大家都認真努力去念佛,這個世間的災難不是不能化解,這個道理我們在經教裡面學習、討論很多!災難從哪裡來的?從居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為造成的。所以我們常常講,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好?那個世界人心好,真正個個都是上品十善,我們叫那個國叫佛國土。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現在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品十惡。
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個道理不知道講了多少次,我們要有警覺。我們的心善、行善,我們居住的環境就善,現在這個世間真是這樣的,你心善、行善,你居住的環境有善神守護。你的心行都不善,你居住的環境裡面,就有羅剎、就有些惡鬼他在那裡等待機會,等待什麼?等待你命運衰的時候他來報復你。冤親債主!這個事情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遇到的太多了,冤親債主附身非常痛苦的事情。在外國也不例外,早年我在美國、在加拿大都遇到過,在澳洲、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統統遇到過,真的到處都有。冤親債主產生,他來要命,欠命的還命,欠債的要還錢。不是一次、兩次,真實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你能不信嗎?
我們這麼多年在經教裡,把道理搞清楚了,又看到事實真相。鬼神有五通,這個五通不是修來的,報得的,他落在鬼神道自然就有五通。這個五通就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沒有漏盡通,漏盡通是修行人才有,不是修行人沒有。但是他的能力大小不一樣,有很小的,也有附身,跟我們溝通說出那些災難狀況,很近的,時間很接近、地區不太遠,講得很準;如果距離很遠,講到外國、講到美國,不太可靠。時間長,講到明年、講到後年也不太可靠;他如果跟你講最近二、三個月,往往講得很準,那什麼?他的能力只有這麼大。能夠見到幾千里、幾萬里之外的,看到明年、後年的,那個能力就很強。如果是阿羅漢、菩薩,那個神通就廣大,他可以能夠知道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這就是所謂預言。
這樁事情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好奇,看到東西方很多預言的這些資料,我向李老師請教,這靠得住靠不住?像中國民間流傳的《推背圖》這一類的,西方人也有,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諸世紀》。老師告訴我,他說預言的依據,這個世間一般都出不了數學,在中國的預言都離不開《易經》,《易經》是數學,根據這個推算。但是這種推算不一定完全正確,真正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但是,如果是從禪定裡面看到的,他說那是真的,為什麼?禪定是現量境界,它不是比量。比量是推算,推算會有錯誤,他親眼見的不會有錯誤。所以他就舉個例子,像黃檗禪師那個預言詩,那就相當可靠性。但是他的言語非常晦澀,你不太容易理解,你要很冷靜、細心去體會,往往事情發生了,過去了,原來他說得好。還沒有發生,你讀他的詩,你看不懂,不知道說什麼。他說:那個會比較正確。
另一種就是扶鸞,扶鸞這個事情我請教過章嘉大師,章嘉大師跟我說得很好,他說那些多半是靈鬼,他要說是佛菩薩、神仙都靠不住,這靈鬼。他們有小通,很近的事情說得非常靈驗,你不能不信,所以他的信徒很多。大事、幾十年以後的事情都靠不住,他在吹牛,不負責任,反正你找不到他,他跟你開玩笑,因為他也是眾生,他的煩惱習氣也沒斷。所以這些我們都要知道,遇到的時候可以參考,不能全信,全信你會上當,要提高警覺。最好的就是聽到有這些事情,我們自己真正用功努力,提升自己境界,那就好事。不管它是真的是假的,給我們這個警覺,自己不斷提升。自己提升,剛才就說過了,我們的心善、行善,境隨心轉,我們居住的環境我們會影響它,也就是說肯定能夠把災難化輕,災難減少。
就像最近我們看到一份預言,巴西的一個預言家Juseleeno,我們在網路上查到的,這個真的確實有這個人。而且他預言很多,有八萬多次,幾乎百分之七、八十都說中,還有百分之二、三十沒說中。所以他這個預言很值得做參考,因為他的命中率是超過一半以上,我們就要很小心謹慎。你看像前年日本的兩次地震,他在幾年前都預測到,真的發生了,跟他講的時間是一樣,真的發生,但是災害比他說的輕得多,大概只有他說出的十分之一,大幅度的災害減輕。所以末後有段評論說:這個可能是因為日本神道教的善男信女,日夜在那裡祈禱求這個災難不要發生。災難雖然發生,但是災難的傷害是大幅度縮小,他說這個可能,這就說人心能轉境界。他說我們中國南方會發生九點一級的超級地震,而且引發三十米高的海嘯,這個非常嚴重。如果我們曉得,我們學佛的這些人,我們大家都發心斷惡修善、長齋念佛,提升我們的修學,提升我們自己的境界。我們相信至少我們也像日本神道教善男信女一樣,會把這個災難減輕。九點一級的大地震,變成三點一級的就沒事了,三十米的海嘯變成三尺就沒事了,香港就不受影響了。如果三十米影響很大,那太大了;九點一,香港影響很大,因為距離太近。所以這些就是提供我們做參考,提高我們的警覺,我們要認真努力來念佛。這不是一般迷信,說得佛菩薩加持,不是的,我們相信境隨心轉,這是非常科學的道理,我們起心動念,真的能影響外面的環境。
這些年來我們做了很多的實驗,做實驗這就有科學證據。譬如我們跟小動物的溝通,真誠心跟牠溝通,蚊蟲、螞蟻、蟑螂都行,溝通都產生效果,我們尊重牠,牠也尊重我們。我們在澳洲種菜,在馬來西亞種菜,我們的菜園很大,我們曉得不用化肥、不用農藥,菜都被蟲吃了。我們跟小蟲溝通,我們種的菜園很大,畫個區域,專門供養小蟲的,你們要吃都到那裡吃,其他地區要留給我們。牠們很守法律、守規矩,佛家講持戒,真的牠只吃那個區域,我們自己的牠都不動。這個都是跟這些小動物,我們互相尊重、互相照顧,我們愛護牠,牠也愛護我們。水果樹,我們澳洲種得很多,我們專門指定大概十棵,專門餵鳥的,小鳥到那裡去吃,其他的樹不可以動。所以我們水果不需要用紙包,不需要,牠不會去吃,牠留給我們。我們照顧牠,牠也照顧我們,互助合作,互相照顧,你看都能感通。
植物,我們對樹木、對花草、對我們的蔬菜,我們照顧很周到,非常愛惜它,真的是愛它、照顧它。不但是灌溉,我們施肥的肥不是化肥,是堆肥,就是從前老方法,腐爛的菜葉草把它堆到發酵,用那個肥料。我們還放佛號給它聽,還放佛教的讚頌這些東西給它聽,它長得特別的美,所以樹木花草的茂盛不是一般地方能看得到的。我們在湯池有二十九畝地,我們做個大菜園,都用這個方法,成功了。這就說明什麼?你看看小動物、植物、樹木花草,我們的心跟它都能溝通,它都能反應,非常好的反應。同樣我們相信,山河大地哪有不感應的道理!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回頭向善,這些所謂自然災害也就自然減少,頻率減少,災難減輕,肯定做得到。如果我們大家都相信,統統都能改過來,災難就沒有了,怎麼可能會有災難!在一切佛經裡面,沒有聽釋迦牟尼佛講,極樂世界有什麼災難、華藏世界有什麼災難,沒聽說過,什麼水災、旱災、地震、風災,佛世界裡頭都沒有,所以稱為極樂世界、稱華藏世界,為什麼我們這裡有?沒有別的,不善的心行所造成,我們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不思議神通力不是不能解釋的,科學可以解釋。「玄門無礙十因」,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我們看下面清涼大師的《疏》,這個《疏》他是引用古大德,古大德對於這段經文有十種解釋。十種解釋第一個是就「處相入門」,第二個是就「相入門」,第三個是「由一切即一」,第四個是「一即一切」,第五個是「約佛身」。他說這前五,「然此十解」,這前五就是一到五是五玄門,其次有「四所以」,是六到九,「六約佛自在不思議解脫,七約緣起相由」,第八是「約法性融通」,第九是「表示顯法」,這是什麼?這是講所以然的道理。前面是玄門,這幾條講所以然的道理,我們都在「玄門無礙十因」當中體會到了。末後這一條是「約成法界大會門」,這是「總意」。「欲成十義」,這就說前面這個十種,古大德這十種說法,「相參而立」,相參而立這句話,就是世尊在經上常常講的無量因緣,任何一法,無論是色法或者是心法,它能成就,出不了前面所講的這十個道理。要記住,相參而立,互相摻雜,就是無量因緣。
「雖似雜亂,不違經宗,並可用也」,講得是好像很雜,很繁雜,確實它真的無量因緣,你要是講真的是不容易。譬如我們講佛的十號,佛的十個號,經上告訴我們,講古代,遠古時代,這個遠古就太久了,那個時候講佛不是十號,萬號。到以後人根漸漸鈍了,這一萬個講得太複雜受不了,講千號,所以忉利天上還講千號。我們人間根愈來愈鈍,現在講十號,愈來愈少了,少到最後大概只講一號,阿彌陀佛,其他都不要講了,講都不能接受。雖然是雜,講得很亂,不違經宗,《華嚴經》的宗旨不違背,就是無量因緣。所以這些說法,都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佛不離菩提樹,他能夠在忉利天上,升到忉利天上去了。從這些古大德的開示,我們逐漸明瞭這個意思。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