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六集) 2018/12/23 寧波 檔名:WD20-037-0036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為政」篇第十三章。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君子』,子貢問孔子什麼是君子。「子貢問的心意是什麼?孔子必定瞭解,不必你擔心,也不必你來代答。」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講,自古以來有一些註解就去揣測,子貢是什麼心態來問孔子這一句話。雪廬老人講我們就不必擔心了,也不必代替孔子來回答,孔子他必定了解,我們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孔子他講的意思。
『子曰:先行』,這是孔子的回答,回答子貢問君子,什麼是君子。「孔子回答先行,孔子聖之時者,春秋那時候必定有言而行的人,也有言而不行的人,所以答應人的事要先去做」,先行就是先去做,講了而後就去實行、就去做。當時有這樣的人,也有言而不行的人,講了但是他不做。所以我們答應人家的事情要先去把它做到,這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解釋「先行」這個意思。
『其言而後從之』,「其言而後從之,行了之後再說,所說與所辦的相同,辦十分說五、六分」。我們所說的要辦的事情,說的跟辦的一樣,我們辦到十分了,說五、六分也就可以了。「說多便是矜誇自己」,那不能說得超過了,不能說我們只有辦五、六分,說十分;或者辦十分說十幾分,超過了那就是矜誇,誇耀。「這一點你們可以學」,這是雪廬老人對我們勉勵的話,這一點我們可以去學習。「好事先辦,辦後再說,不必說也行,因為事實都做成了人自然知道。」一樁好事情我們學習先去把它辦好,辦好以後再說,不必說也可以,因為好事做成了,人自然就知道了。大家就知道了,也不必我們去說了,所以這一段話最重要,就是事情要先辦,先行。
「又如其他國家的競選,選上後食言而肥,說而不辦,這是小人。」舉出如其他國家競選,這個候選人選上了縣市長,或者選上總統了,選上之後,競選的時候講的政見他沒有去辦,沒有去落實,這是食言而肥;只知道找自己的利益,就不顧人民的利益了,說而不辦,很會說,但是沒有照自己說的去辦,這是小人。「吾學硜硜然小人哉,吾一諾必定辦到底,誰叫我說錯?答應錯了而不害人的事,吾必辦到底。」這是雪廬老人講他辦事的原則,答應人家的事情他必定辦到底。那有時候也會說錯了,但是答應人,答應錯了,但是這個事情不是害人的事情,吾也必定給他辦到底,因為這個事不害人。那當然,如果答應人家的事情那個會害人,那個食言是可以的。但是不害人的事情,這個事情答應了就必須去辦、去做,不能答應了又不做,這個就不可以。除非是答應錯了,那個是害人的事情就不可以去做。不是害人的事情,一般的事情都要去做,那何況好事,更要去辦,所以說到要做到。
避免沒有做就一直講,「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風揚,不須要宣傳,不言最好」。像我們學佛的人也不要一天到晚自己去宣傳自己,我們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功德。「你不宣傳,有陰德,比陽德更大」。自己去宣傳自己那是陽德,《了凡四訓》講「陽善享世名」,你去宣揚自己做了好事,大家對你的讚歎,那個是陽德,那個果報就是得到好名聲。不宣傳有陰德,陰德的果報殊勝,比陽德更大、更殊勝。所以做好事不必自己去宣傳,別人知道了,別人會替你宣傳,自己不要宣傳。
「自元代到今日,上學者都是順從宋儒朱注,因為考舉的原故」這段雪廬老人講從元朝到今日,就到現在,上學的人都是順從宋儒,宋朝大儒朱子的註解,因為考舉的緣故,因為國家規定考試要依這個註做標準,所以大家都依宋儒朱子的註解。「但是宋儒朱注有長有短」,宋儒朱子的註解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就是有優缺點。「漢儒的注子也是如此。從前只是注解經文,後來因爭執,意見便雜亂了,學者茫茫然無所適從」從前註解《論語》只是註解經文,後來因為有爭執了,意見不一樣,看法不一樣,這樣各有各的意見就很雜亂,各說各話,讓學子(學習的人)茫茫然無所適從,不知道依哪一家註的為標準。
「程樹德《集釋》,採漢魏六朝以來各種說法,按語是程樹德先生的主張」這是給我們提出程樹德先生的《集釋》,他會集各種解釋,採取漢朝一直到魏晉南北朝六朝以來各種說法,很多種註解他都把它集合起來,再做個解釋。按語是程樹德先生的主張,就是按照這一段講法,他把它提出來。「今日你若要依《集釋》一段一段講,必須講三次才講得完,所以吾從《集釋》撮取擇要。」這段話是雪廬老人給我們講,今天如果你要講《論語》,依照程樹德先生的《集釋》這樣一段一段來講,必須講三次才講得完。所以雪廬老人從《集釋》裡面去撮取擇要,他選擇重要的來講,就沒有按照整個一段一段來講。「吾在這本《集釋》還有採取的方法,或者各采其半,甚至吾有吾的講法,方法就另外採取了。」雪廬老人在這本《集釋》還有他採取的方法,怎麼採取這個裡面解釋,或者各採其半,採取一半,甚至雪廬老人他有他的講法,方法就另外採取了。
「除了儒家之外,有其他講法,吾雖然學佛,卻是內佛外儒,人們不知道我學佛。」雪廬老人講,除了儒家這個講法之外,還有其他講法。舉出他自己雖然學佛,但是他是內佛外儒,他在外面是學儒,所以有一些人就不知道他學佛。知道他學佛的人就是親近道場,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這些蓮友,大家才知道李老師他是內佛外儒。一般社會大眾只知道他學儒,因為他是在孔子的嫡孫(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先生,在民國叫奉祀官,在明清時代是叫衍聖公),在奉祀官府,在民國是總統府的特任官,所以他在孔家奉祀官府擔任主任祕書五十年,從大陸一直到台灣。所以我們一般社會大眾知道他是學儒,但是不知道他學佛,他老人家講他是內佛外儒,內心學佛,外面表現是學儒。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