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六七集) 2019/8/16 台灣 檔名:WD20-037-0267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鄉黨篇〉第八章第三段。
『割不正不食』,「《論語》上面的幾篇多是孔子與諸弟子的對答,有因有果,可以揣測。〈鄉黨〉這一篇沒人問,都是孔子的日常生活動作,對答的人雖然不懂孔子的話,但是能聽對的話也能知道個大概。歷代注解互相爭議,注解眾說紛紜,不可聽一家之辭。若有二家注解,又須會當判官,但是能判斷的是清官還是昏官?誰能像子路的片言折獄?縱使有人說對了,但是誰是證自證分?」這句經文,雪廬老人也是在給我們說明,〈鄉黨〉這一篇經書,都是記載孔子日常生活的起居、動作,歷代注解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們自己能不能判斷?能不能像子路片言折獄?縱使有人說對了,但是誰能夠來證明?這個引用佛法唯識,證自證分這個術語名詞來給我們講,縱使有人說的他是說對了,但是誰來給證明?這是雪廬老人在這一句經文,這段來給我們一個解釋。
下面講,「天下將興,必有禎祥,天下將亡,必有妖孽」,這是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這個沒有例外的,都一樣的。天下要興旺必定有禎祥,有祥瑞的徵兆;天下將亡,天下要滅亡、災難了,必定妖孽就出來,奇奇怪怪的事情都不斷出現。「因為眾生沒有福報的緣故,若有福,妖便少。」這句話都是根據佛經來講的,眾生沒福報,特別現在末法時期,眾生的福愈來愈薄,可以說沒有福報,沒有福報也會障礙他的智慧。俗話講「福至心靈」,有福報他心就靈光了。若有福報,妖便少,妖魔鬼怪就少了。現在末法時期,妖魔鬼怪為什麼那麼多,而且很昌盛?因為眾生沒福報、沒智慧,聽騙不聽勸,騙他的他相信,勸他的他不相信、不接受。因此妖怪就興旺了,正法就少了。
下面給我們講學佛的人,「學佛無福,就只聽波旬而不聽佛的」,這是舉出我們學佛人如果沒有福報,正法他聽不進去,他聽了就排斥不接受,他就只要聽波旬魔王那些魔講的,妖魔鬼怪講的,不聽佛的,聽魔的。這是學佛無福,沒有福報,聽波旬的,不聽佛的,就誤入歧途了。「三武滅法並不是三武」,這舉出我們中國歷史的三位皇帝,這三位皇帝都有個武,有三個朝代,那個時候有滅佛法。但是當時滅佛法並不是這三位皇帝,只是說發生在他那個時代。「這必須學問到了才曉得」,這個的確雪廬老人此地給我們講,我們才知道。如果我們沒有聽到他講,必須自己學問到了才知道,三武滅法並不是三武,主要不是這三位皇帝,是發生在這三位皇帝那個時候。「孔子六十而耳順,一聽便明白了,果真明白,一聽就知道其中的錯處。」這就是智慧,一聽就知道對不對,錯,錯在哪裡。「不可不讀書,可是讀了又添許多擾亂,你們自己分不出來,這是讀書的難處。」書不可以不讀,可是讀了要怎麼讀?要怎麼選擇?有時候讀了很多書,又添加很多困擾,自己沒有能力去分辨,這也是讀書它困難的地方。因此我們找善知識就非常重要了,雪廬老人就是我們的善知識。
「〈鄉黨〉這一篇不講也可以,因為飲食起居古今都有不同,現今用不上。」雪廬老人講,〈鄉黨〉這一篇不講也可以,因為飲食、起居古代跟現代都不同,現在知道了也用不上。「但是不講又不行,因為聖人即使是一句都能舉一反三,否則記他的生活有什麼用?」這是又講出來,不講又不行,因為聖人他每句話都能夠舉一反三,否則記載他的生活要做什麼?所以這個還是得講。「記的人難道不知道,周代以後必定會改變制度嗎?吾尚且知道將來一定變,何況是他們!」這個記錄《論語》的人,他肯定也知道周代以後必定也會改變制度。雪廬老人說,他都知道將來一定會變,何況這些古聖先賢!他們肯定都知道的。知道會變,又把孔子的飲食、起居生活、動作記錄下來,當然有它的作用。
「而且孔子曾經明確的說,夏禮、殷禮孔子都能說得出來,不說的原因,是因為夏商他們的後人都不知、不信的緣故。三代尚且都有變化,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孔子只研究《周禮》就可以了,何必要研究三代的禮?有學問的人就用得著,沒學問的人便用不著。」這是舉出孔子,夏商周三代,孔子那個時候是周朝末年,周上去是商殷,殷禮不一樣,殷再上去是夏禮。孔子他懂得夏朝的禮、殷朝的禮,但是不說,不說的原因,因為夏商他們的後人都不知道,也不信,所以他就不說了。只是三代那個時候,時間都不是距離很長,都有變化,殷的禮它是根據夏禮演變來的,周的禮因商殷的禮演變下來。孔子他只要研究《周禮》就可以了,因為他是周朝末年那個時代的人,何必要去研究三代的禮?就是用不著了。但是有學問的人他就用得著,沒學問的人他便用不著。
「你們風雨無阻,冷熱不辭的來聽講,吾講得也不輕鬆。吾辭掉各學校的課,但是也不輕快,比以前預備負擔更重,又沒有錢領,吾是為什麼?仍然是為了大家的身命、慧命緣故。你們辛苦來聽,甚至有人還調職遷居」,把職務調到台中,家也搬到台中,為的就是聽雪廬老人講《論語》。「吾若不用心,良心如何安?」雪廬老人講,「拼命也必須幹,而且依佛家說,命,永遠也沒有死的。你們聽了以後必須念,到時不知何時就會忽然用到,別人不知道而已。」聽了之後也必須要念,到時候說不定什麼時忽然就用到了,只是別人不知道。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這一段的說法就有若干種錯誤」,這舉出古注,舉出宋朝,「朱注的錯最大。朱子注說,肉切不正不食,其實割與切不同。漢儒不可輕視,佛經祖師的注解也是依著《說文》、《爾雅》,都有來歷。昔日吾皈依印祖時」,皈依印光祖師的時候,「心中以為佛學是不如祖師」,雪廬老人覺得自己的佛學不如印光祖師。但是文學或許可以跟印光祖師比一比,「這幾年印祖《文鈔》看了幾次,才知道印祖的文學真好。現今為預備靈山寺佛七、慎齋堂開示,吾已說了三十年,同流合污的發言吾不說,吾說的是真話,對就說對,不對就說不對,吾又遭謗。你們有護法的熱心,但是能力不足,吾一人獨木難支,我一人也難護法。」
「吾懂烹飪」,雪廬老人講他懂得煮菜、做菜。「割肉與切肉不能做同一種解釋,宰相所以稱為宰,因為宰相的責任就像調和鼎鼐,要調和天下事,必得有大學問」,所以稱為宰。「臨殺曰割,孔子說:割雞焉用牛刀,割是殺。《莊子》的庖丁解牛,解便是割,姜太公、陳平治天下都是割。切是放上案板切」,放在板子上切,「例如爆炒腰穗這是切的刀法。」給我們說明這兩個字意思不一樣,那個割跟切,割肉跟切肉不一樣,割是殺,切是放在板子上面這樣切的,像切菜一樣。
「孔子若切不正不食」,切的飲食若不正他就不吃了,這樣看起來,「那孔子的脾氣不小。唐以前古注《皇疏》引江熙云:殺不以道,為不正也。」唐朝以前的古注解,《皇疏》引用江熙的解釋說,殺不以道,為不正。就是殺動物不仁道這個叫不正。「何謂殺不以道?」什麼叫殺不以道?「例如玉箸羹,用火棒插進牛乳,把乳汁抽出來」,古時候有這種吃法,牛活生生的,用火棒燒烤得紅紅的插進牛乳,把那個牛的乳汁活生生抽出來,這叫玉箸羹,很殘忍的。「又如廣東的吃猴腦」,猴子腦蓋打開,猴子活蹦活跳的,這樣把那個腦挖出來吃。還有「山東的燙活驢」,驢子活活的用開水燙,還有「鴨掌等等,這些都是殺不以其道。」太殘忍了,這叫做不正,叫割不正不食,孔子不吃這些。「孔子那時候如何我們不知道,像以上這幾道菜就不吃,現今還有合吃活蝦,也不能吃。」現在很多吃活的,還有什麼活魚三吃,魚還活著,還在跳,那就在吃了。「最殘忍就是人,辦好事、壞事都是人」,所以人是最殘忍的,能辦好事,辦壞事也都是人。
「祭祀時,解牛多少刀都有一定,還有不能解的地處,例如豬蹄不潔,不能放上俎豆,割心、肺某處時不能連帶,這是割不正不食。」割得不正就不吃了。
『不得其醬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沒有醬的味道,菜便不調和,從前宴席上先上一碟醬油,一碟醋,不論你要不要。從前講醬,指醬油,其實醬有很多種,有甜麵醬、花生醬等,究竟是哪一種醬?這裡不必考證,不必注解,知道這個話就可以了。今日的醬有很多,也有人不吃,也沒有關係。」這雪廬老人講今天的醬就更多了,也有人不吃這些醬,那也沒有關係,不一定要吃醬。但是現在的醬油也有化學的、也有天然的,化學的就不能吃了,所以最好要去買有機醬油,不然吃了對身體都是傷害,不好。
好,我們今天先學習到這一段,下面「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我們留在下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