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六十九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69
請掀開經本,我們從三十八面倒數第二行看起,「復有無量鳩槃茶王,所謂增長鳩槃茶王、龍主鳩槃茶王、善莊嚴幢鳩槃茶王、普饒益行鳩槃茶王、甚可怖畏鳩槃茶王」,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我們看第六尊:
【美目端嚴鳩槃茶王。】
這一段是代表第七迴向,第七迴向是「等隨順一切眾生」,等是平等。都是菩薩為我們做出示範,為我們做出榜樣,如何對社會大眾來服務。前面兩大段,十住、十行偏重在自利,自利有成就就要貢獻社會、服務眾生,所以十迴向這一段教給我們服務大眾的心態,佛也說了十條,這一條是平等隨順一切眾生。鳩槃茶王這是鬼王,屬於南方天王所統轄,也有十位上首名號當中來表法,教我們怎樣做平等隨順。第六尊『美目端嚴鳩槃茶王』,「美目」,目是看。並不是說這位鳩槃茶王法相非常莊嚴,也可以這麼說法,但是他是表法的。正如同布袋和尚表法的意義相彷彿,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所示現的形象是一團歡喜;換句話說,教給我們對人、對物、對事要常生歡喜心。這個教學的義趣非常重要、非常深廣,所以在佛門都把他放在天王殿的正當中,讓大家一進門就看到他。美目端嚴也表這個意思,我們從名號上能夠領會到,菩薩是教我們看一切眾生美好的這一面。
不但佛菩薩這樣教我們,世間善人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教我們要隱惡揚善。看到人家不好的那一面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口上,心裡面不去想,口裡也不可以說。看到人家好的地方,我們要記在心上,要常常宣揚,對自己有好處,什麼好處?斷惡修善。斷惡修善要從這裡做起,你不從這個地方做起,你的惡斷不掉。天天想著別人的惡,天天看到別人的惡,你的惡怎麼能斷得掉?這是斷惡修善最好的方法。你再能夠宣揚別人的好處,勸導社會大眾都向他學習,以他做榜樣,這叫揚善。我們誠心誠意這樣去做就是積功累德,積累你的善心。一個人心地純善無惡,自然就端嚴。為什麼?善心變現出來的容貌一定是善美,這是一定的道理。人人都存這個心,人人都如是修行,社會也就善美端嚴,你說這個功德多大。我們要想淨化人心,要想造福社會,多看別人的好處,多看別人的善處。一切眾生都有他善的一面,也都有惡的一面,六道眾生總是善惡混雜,找一個純善無惡找不到,找一個純惡無善也找不到,只不過或是善多、或是惡多。惡多的人也必定有他善的一面,我們只要記取善的一面,學習善的一面。實在講惡的一面我們見到了,自己警惕反省,看到別人的惡,想想看自己有沒有,如果有,趕緊要改過;如果沒有,要勉勵自己不可以犯這個過錯。這樣一來,一切眾生善惡兩面,對我們修學都有真實的利益,這才叫美目。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知道學習的。再看下面第七尊:
【高峰慧鳩槃茶王。】
德號裡面表法的意思非常顯明。『高峰』是比喻,「峰」是山峰,最高的處所,表智慧,我們今天講高度的智慧。確實,沒有高度的智慧,不能幫助眾生,不能幫助社會。佛教是教育、是教學,對象是九法界一切眾生。諸佛菩薩如果要從今天社會上種種行業來觀察,他是屬於哪一行?我想諸位都很清楚,我們稱佛為本師,稱他為老師,老師是哪一行?當然是教學,他是屬於教學這個行業,我們要搞清楚。教學行業,現在分科分得很細,是屬於哪個科目的教學?佛法是屬於義務的社會教學,因為它沒有固定學校的形式,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他特別注重機會教育,所以對於一切眾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你要問,佛教教學的內容是什麼?內容是智慧,幫助人開智慧。所以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是智慧的教學,這個教學不拘形式。而且佛教教育不求報酬,它是義務的,諸佛菩薩,我們用今天社會來給他定位,他是義務社會教育的工作者。我們做佛的學生,我們在社會上也是這個位子,也是如此定位,你在社會上幹什麼?義務教學,我們做這個工作。然後才曉得這不是搞迷信,不是消極、不是落伍,是非常積極在做社教的工作,這個工作的宗旨、工作的重點是破除迷信,開啟智慧,而且是高度的智慧。
《無量壽經》上一開端給我們講了三個真實,第一個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就是開示、開導,諸佛菩薩講經說法這叫開;示是指示,更深入一層,證示,也包括示現,示現是做出樣子來給你看,不僅是給你說,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內容是什麼?真實之際。什麼叫真實之際?換句話說,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話說起來還是不太容易體會到,我們再把這個圈子縮小,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講到究竟圓滿;如果把範圍縮小,生活的真相,這大家好懂。你看看菩薩過的生活,生活的真相,真實!我們每天工作,工作的真實,處事待人接物有處事待人接物的真實相;推展出去,盡虛空遍法界一一相都是真實相,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沒有一樣不真實。這就是禪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之後他見到了,見到什麼?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兩句話說得很好,但是我們聽了也不能完全懂得裡面的意思;我給你講生活的真相、工作的真相,我們應酬的真相,一切事事物物的真相,諸位就好懂,這就叫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是高度智慧的生活,高度智慧的落實。
所以佛又跟我們講「住真實慧」,他的身心、生活安住在真實智慧之中,這就是此地講的「高峰慧」。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才是人生真實的享受,這是自利,自己獲得。自己得到之後,也要把這個利益貢獻給社會,貢獻給眾生。實在說,這樁事情一切眾生個個本具,哪裡是佛給我們的?我們每個人統統具足。非常可惜我們迷了,迷了這才生煩惱,自生煩惱,才過這種痛苦的日子,一旦覺悟就跟佛菩薩沒有兩樣。鳩槃茶是鬼王,我們中國人叫冬瓜鬼,他身體形狀像個冬瓜一樣,不怎麼好看;冬瓜鬼要是覺悟了,他也是佛菩薩。佛在經上以這種方式表法,就我們現前的形狀、現前的身分,悟了之後眾生就作佛。所以說生佛不二,迷了的時候是眾生、是凡夫,悟了的時候眾生就作佛,凡夫就成聖,就在這一念覺迷之間,這一點我們應當要清楚、要明白。
我們如何幫助別人?經上講「惠以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是幫助他覺悟。他真正覺悟了,那種殊勝微妙的享受他就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家本具的。智慧開了之後,跟我們以前在迷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在迷的時候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一法不迷,法法皆迷,這是指我們六道眾生;悟了之後恰恰相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無有一法不覺,朗然大覺,高峰慧!迷的時候一切皆是煩惱,生活在煩惱之中;悟了的時候,煩惱變成智慧,生活在圓滿智慧之中,這就不一樣。
怎樣開智慧,怎樣覺悟,這是我們現前最重要的課題。佛教導我們,總綱領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什麼?戒是佛的教誡、佛的教誨。我們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教誨把它歸納起來,找到它的總綱領,就是一個布施。布施是什麼意思?放下。布施是捨,捨什麼?捨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叫持戒。我們不必斤斤在戒條上,一條條去分別執著,太麻煩了,學禪的人說那叫尋枝摘葉,太瑣碎、太麻煩了,聰明人不幹這個事情。聰明人修行抓總綱領,一把抓,這是聰明。總綱領就是三學,所以能夠遵守佛這個教誨,教我們放下,放下之後你的心自然就定了。我們今天心不定,不定是你放不下,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這些牽腸掛肚的事情沒有一樁是真的,全是假的,你仔細冷靜去想想,你每天所牽掛、所憂慮、所擔心的,你仔細去想想,哪一樣是真的?真的,永恆的存在、永恆的不變,那是真的。以這個標準來觀察,沒有一樣是真的,不但世間一切法不是真的,佛所說一切法也不是真的。這是佛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他講佛法也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囑咐我們,佛法也不能執著,暫時可以用它,不能夠執著它,執著就叫法執,錯了。佛是叫我們破執著,不是叫我們換執著的對象,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把世間法放棄,不執著了,執著佛法錯了,佛法也不能執著,你的心定了,定了之後就開智慧。諸位要曉得,定心就是真心,為什麼?定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妄念,這個心是真心;妄心就是指念頭、指妄念。愈是高的智慧,愈是深的禪定;愈是深的禪定,愈是深的放下,深廣的放下,你不放下怎麼行?
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也知道佛在一切經教裡面天天勸我們放下,我們還是放不下,這是什麼原因?沒有看破,所以放不下,就是事實真相沒有看破。我們天天在研究經教,目的何在?幫助大家了解事實真相,明瞭事實真相就是看破,真相明白了,自然就放下。我們用現代人的話,很淺顯的說法,佛法修學的總綱領,四個字:看破、放下,這好懂。看破、放下,那裡面自然就具足戒定慧三學。說戒定慧三學大家不好懂,聽到很玄很妙,莫測高深,給你講看破放下比較好懂多了。其實看破放下四個字你還是不懂,這是真的。我當年學佛,可以說是剛剛接觸佛法,我接觸佛法是看經,不是聽經,是看經,借經書回來看。大概在一個月的樣子,我認識了章嘉大師。我第一次跟他見面向他請教,問他,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就入佛法的境界?他老人家給我說的有,就是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實際上就是看破、放下四個字。我是第一天接觸佛法、接觸法師,法師給我的開示,看得破、放得下,給我講六個字。而且囑咐我,要我一定去做六年,這就是持戒,六年當中努力把這六個字落實,我從這個地方下手。怎麼做?布施,捨,放下就是捨。那個時候不懂什麼叫妄想分別執著,章嘉大師沒告訴我,只教我要布施。我就學布施,難捨能捨,咬緊牙根也要捨,為什麼?老師教我捨,不捨怎麼行?捨了以後確實心會清淨,心清淨之後,平常跟人談話,看人處事接物,好像比從前進步一點、聰明一點,這就看到效果了。
高度智慧生活怎麼樣修學?看破、放下。看破,諸位要記住,看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真正的明白了解,這叫看破。放下,不會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心永遠清淨,這樣才能夠生起高度的智慧。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障礙智慧的東西除掉,看破是除所知障,放下是除煩惱障,佛常講我們兩種障礙障住自性,自性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這兩種障礙去掉,智慧就現前。這是「高峰慧」德號裡面給我們的啟示。第八尊:
【勇健臂鳩槃茶王。】
『勇健臂』前面也曾經看過,意思相同。前面「美目端嚴」是你見到,「勇健臂」,見到之後手也要到,這是比喻熱心服務。服務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雙手,雙手萬能,眼到手到,見到眾生有困難立刻要伸出援手。「勇健」裡面還含著快速,不是緩慢,很快就去幫助他。我們看到這個名號,哪一個人不希望自己身體勇健?勇健兩個字,用現代話講,健康強壯,誰不希望?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從哪裡來的?我們學佛的人知道,它有因緣,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感得的果報。假如我們過去生中沒有修無畏布施,怎麼辦?現在身體不健康,多病、多煩惱,我們有沒有辦法把我們這些病痛、把我們的虛弱捨棄掉,也能得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行不行?如果說不行,那我們讚歎佛的萬德萬能,這個意思就不相符,佛法也有做不到的,佛怎麼可以稱萬德萬能?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做得到。再跟諸位說,死人都可以叫他活,你害點病算什麼?問題在哪裡?你信不信?關鍵在信願。
如果你對於佛法不相信,還去相信那些醫生,相信那些醫藥,那就沒法子,你要想把你身體轉變過來,給諸位說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如果是醫生、醫藥能把你的虛弱變成剛強,豈不是把因果都破掉了?哪有這種道理?佛都不能破壞因果,你怎麼能把因果破壞?理上講不通。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大夫、醫藥可以治我們的病,絕不會叫我們健康強壯,不可能。這個話你信不信?我剛才說了,連死都可以叫他再活過來,我這裡有證明。我過去多少算命看相的告訴我活不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要死,我沒死,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記得好像我五十歲那一年,館長跟她幾個朋友在台灣找到一個,在關西算命很靈的一個人,館長把我的八字給他算。聽說她回來告訴我,那個算命先生算了我的八字之後很茫然,問她們:這人還在嗎?照他的八字,這個人應該不在了。她說還在。奇怪,怎麼沒死?館長告訴他,他出家了。出家另當別論。真的,死人都可以叫他再生,病人能恢復健康豈不是小事一樁嗎?
所以你要想轉變你的業力,有轉變業力的道理跟方法才行。你要知道身體虛弱不健康是業報,求醫生天天吃補藥沒用處,愈補愈虛,怎麼可能恢復健康?如何恢復健康?要從因上下功夫,要把那個因轉變過來。首先要轉變的是心理,不要天天念身體弱、念病,天天念醫生、念藥,你說糟糕不糟糕?你每天念這些東西,這才是你真正的致命傷。本來沒有修無畏布施,現在天天念醫生、念醫藥、念虛弱,那是什麼?緣。你看因跟緣都不好,你哪裡來的好果報?首先我們要把這個緣斷掉,不要念這些,念什麼?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念三寶,先把念頭轉過來。這就是把你身體虛弱之緣斷掉,你要找一個最健康的,然後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很快身體就轉過來了。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沒法子!所以首先你要真正相信,你才能幫助自己。你不相信這個道理,不相信這個方法,你永遠轉不過來,即使修很大的福報,你還是不能擺脫病魔。什麼原因?因為你天天在念病,在念這些藥物,這很糟糕,你的惡緣沒有斷掉。佛法跟我們說的句句都是真實話,決定沒有妄語,能信的人有福,不信的人福薄,沒福。所以我們希望得到一個強壯健康的身體,一個虔誠的佛弟子,對他來說不是難處。請看第九尊:
【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
這尊鬼王德號當中也有『眼』,眼跟目表法相同,這個名號比前面第六尊「美目端嚴」意思更深更廣。『無邊』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就教給我們,我們用什麼樣的眼去看虛空法界森羅萬象,這裡面包括一切人事物,用什麼眼睛去看?用『淨華眼』。「淨」是清淨,「華」正是本經裡面所說,經題當中所講的「雜華嚴飾」,比喻法界森羅萬象。你仔細觀察,無有一法不清淨,不但佛國土清淨,眾生國土也清淨;四聖法界清淨,六凡又何嘗不清淨?佛為什麼講,我們閻浮提現前狀況叫五濁惡世?五濁惡世是不清淨到極處。沒錯,這個話是佛說的。佛講五濁惡世是我們眾生的感受,眾生眼裡面所看到的濁惡至極。佛菩薩,《華嚴經》上這些人,身分最低的也是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個個都是破無明、證法身的人,他們這些人看阿鼻地獄都是清淨的、都是不染的。這個說法,我們愈說愈迷惑、愈說愈不懂,這到底怎麼回事情?凡夫這個眼不是淨華眼,是邪惡眼,心裡邪知邪見,念念當中殺盜淫妄十惡業,所以看這個世間濁惡至極。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這個話說得非常好。境是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沒有善惡、沒有染淨、沒有好壞。染淨、善惡、好壞從哪裡來的?從人心來的,心善,外面境界就善;心惡,外面境界也惡;心清淨,境界就清淨;心不清淨,境界就不清淨,這才是事實真相。這些我們就是以最低的水平來看,法身大士,他們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他們見虛空法界都是清淨的,所以他們住叫一真法界,極樂淨土,他們住的是淨土,心淨則佛土淨。凡夫之人心不清淨,所以看到這個世間就不清淨。這正是佛在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環境是依報,確確實實隨我們的心在轉。剛才我說,我們身體、容貌都是隨心轉,所以心理健康,我們生理決定健康,生理是隨著心理轉;心不健康,你要講身體健康,沒有這個道理。佛法確實是心法,心現萬法,心造萬法,這是菩薩教我們迴向法門當中,迴向是要教化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這個道理、這個事實非常重要,要多多為人開導,幫助一切眾生,一念回頭他就恢復正常。
「無邊」,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落在分別執著裡面就有邊界、就有界限。所以從名號裡面無邊兩個字,說明這是一真法界的菩薩,不是十法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們自己現前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也就入一真法界,十法界的邊界沒有了。有分別、有執著就有界限;離分別、離執著,界限就沒有了,十法界的界限就沒有了。我們現前住的就是諸佛如來所住,住佛所住、行佛所行,就是一真法界。名號裡面的含義無限的深廣,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最後一尊:
【廣大天面阿修羅眼鳩槃茶王。】
表法,就是從形式上來看,這些菩薩所示現的鬼王身。鳩槃茶這一類鬼也不是善的,常常作弄人,常常欺負別人,是屬於惡鬼一類。菩薩示現為鬼王,教導這些惡鬼斷惡修善,回頭是岸,所以是佛菩薩示現為鬼王。示現為鬼王,當然他教導的是以這些鬼眾為主,華嚴會上用他們來表法意思很深。末後這一尊德號是『廣大天面阿修羅眼』,這個名號裡面顯示,「天」表天然,「廣大天面」意思就是天然自在的意思,沒有一絲毫人為的造作就是自然。這是諸佛菩薩度化眾生常常提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自然。自自然然當中去教導他、去誘導他,讓他不知不覺他就回頭。佛只要看到有緣,能聽佛的話,願意親近世尊,世尊對他們不著急,慢慢來,一個一個自自然然都證阿羅漢果,這是教學的巧妙處。每個人修學都修學得很自在,都修學得很快樂,並沒有感覺到有壓力,學得很輕鬆,所以樂意追隨老師。在那個時代,老師到處遊化,常隨弟子跟著老師,老師到哪裡我們就跟他到哪裡。顯示佛攝受的巧妙,這是「廣大天面」裡面含的意思。
「阿修羅眼」,阿修羅在我們此地表法,是表十迴向裡面第一迴向,第一迴向的法門是「救護眾生離眾生相」,阿修羅在我們這裡表法表這個意思,救護眾生離眾生相。因為阿修羅很會變化,他能夠變現大身,這是佛在經上說,他變一個很大的身相站在大海裡,腳踩在海底,上半身還露在海面,諸位想想看,他這身多大?海多深,踩到海底,身還露一半在外面。佛就取這個比喻,救護眾生你要到六道、要到三途,像地藏菩薩度地獄眾生一定要到地獄去,到地獄去就好比腳扎在海底,雖然在地獄,並沒有被地獄所淹蓋;雖在三途,沒有被三途污染,他上半身還在海水的上面。這就是比喻救護眾生,自己又能夠不為一切所污染,取這個意思,這個地方就用「阿修羅眼鳩槃茶王」。這是以大慈大悲,見到眾生有苦難,就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代表耳根最利,哪個地方有痛苦的音聲他都聽到,他就來幫助;這個地方天王是他眼根很利,十方世界眾生有苦難的地方,他見到一定來幫忙。都是大菩薩,不是普通人。以「廣大天面阿修羅眼鳩槃茶王」來做總結,意思很圓滿。請看下面經文: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句是總結,意思很明顯。末後一句歎德:
【皆勤修學無礙法門。放大光明。】
這裡頭也有表法的義趣。鳩槃茶鬼他們很愚痴,業障很重,才淪落在這一道裡。我們知道鬼裡面的類別很複雜,佛在經裡面給我們略分三十六類,這一類是業障很重、很愚痴,所以在歎德裡面特別提出『皆勤修學無礙法門』。菩薩做鬼王教導他們,針對他們毛病而對治,顯示得多麼的明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也說明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這是諸位要記住,沒有一定的身相。我們今天認定這種相貌就是自己,所以很糟糕,不能變化。佛菩薩為什麼能夠現無量無邊身?因為他不執著自己的身相,這個執著破掉了,他才有能力隨類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我們今天沒這個能力,錯在妄想分別執著,沒有能力把煩惱拔除,所以自己智慧德能不能現前;隨類化身是德能,隨機說法是智慧。這一類的鬼眾業障很重,所以就教他修無礙法門,破他的業障,業障破了之後,轉鬼身成菩薩身。這是佛菩薩教導成績出現,所以『放大光明』,「放大光明」是說他們業障消除,智慧開了,不但自己得利益,也能夠利益一切眾生。當然利益一切眾生,還是以他本道為主,正如同我們今天在人道,在人道裡面覺悟,在人道裡面修行證果,一定是先度人道,先幫忙這一道。這個原因是緣如是,因緣如是,也絲毫沒有勉強。然後再從這一道裡面擴張,擴張到九法界;擴張它有一個中心點,點就是他自己的本道,放大光明利益眾生。這一段就講到此地,請看下面第八,乾闥婆王:
【復有無量乾闥婆王。所謂持國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華冠乾闥婆王。普音乾闥婆王。樂搖動妙目乾闥婆王。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樂普現莊嚴乾闥婆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愛重。勤修不倦。】
乾闥婆跟前面我們念過的緊那羅,這兩類都是特別喜歡歌舞,都是帝釋天王的樂神,就像現在儀仗隊隊長一樣,指揮樂隊。帝釋天王他需要召喚樂隊來演奏的時候他就燃香,「乾闥婆」是梵語,它的意思是「尋香」,香是他的信號,燃香,聞到香他就來了。帝釋天燃香,召集他們來表演,來演奏音樂,他們是帝釋天的樂隊,前面講的緊那羅他們是善歌善舞,都是帝釋天的樂神。『復有無量乾闥婆王』,這個地方著重的是「王」,乾闥婆這一類也是鬼神,諸佛菩薩示現做他們的領導人。清涼大師在註解裡有提到,古時候印度對這些唱歌跳舞,表演這一類的人,以這個為生活的,我們今天講演藝人員,古代演藝人員,印度人都稱他作乾闥婆,這個地方講的是天上的乾闥婆,這是忉利天的演藝人員。
下面十尊上首,我們也看他表法的義趣。『所謂持國乾闥婆王』,這就是東方天王,我們四大天王裡頭東方天王。東方天王手上拿著琵琶,這是樂器,乾闥婆喜歡演奏,所以他手上拿的是樂器。代表東方天王所管轄的八部鬼神裡面的兩類,另外有一類叫「毘舍闍」,翻作「噉精氣鬼」,這兩類也是鬼神。持國天王手上拿的道具,代表他統領這一類的鬼神,有這個意思。更深的表法,是表持國的意思,因為天王的德號叫「持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這個意思很廣,對一個人來講如何持身,你這一生當中怎樣能保持你的身立於不敗之地。儒家講「三十而立」,人到三十歲的時候,立身的根本就建立了;「四十而不惑」,到四十歲智慧開了,不再迷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儒家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知天命是什麼?看破了。所以對自己來講,立身之道你能保持。再擴大,你如何能保持你的家道興旺而不衰退,你能保持你一家。現在跟古時候家庭結構不一樣,古時候是大家庭結構,是家族的結構,現在也有大家庭,但是不是家族。像現在有很多企業家,他的公司、他的事業,實在講那是個大家庭,但是這裡面的成員不一定是他的家族,許許多多的外人都來參加,組成這個公司,從事某一個生產事業。這個事業要做得大就是跨國公司,在世界上各國有他的分公司,有他的分店,這很像過去中國大家庭的組織。你如何維繫你這個公司、你這個行業立於不衰不敗之地,這都是持國教導我們的。再擴大,一個國家,國家如何能夠維持它的政權恆久而不衰,使全國的人民都能夠得到幸福安樂,持國天王教導我們。
他這個樂器表法意思就深了。琵琶是弦樂器,他為什麼不用其他的樂器,要用弦樂器?弦樂器才能顯示這個道理,你看弦鬆了就不響,就彈不響,緊了就斷,弦一定要調得很適中。這就是儒家講的中庸之道,小而持身,大到持國,都要懂得中庸之道;佛法裡面講的中道第一義。儒講中,佛法也講中。中的定義是適中,不能不及,也不能超過;不及就好像弦鬆了,彈的時候沒有聲音,超過弦就斷了,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這叫中道。中道完全是講應用,佛法,中道落實就是慈悲、方便,慈悲、方便與中道相應,那就是真善美慧,真的是盡善盡美;如果與中道不相應,那會出麻煩。所以佛法裡面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什麼原因?慈悲、方便與中道相應就對了,如果與中道不相應,慈悲裡面就有禍害,方便就下流。可見得中道的道理、中道的精神、中道的原則太重要了,處事待人接物不能不及,也不能過分,這樣就對了。
慈悲是什麼?慈悲是博愛,博愛兩個字出在《無量壽經》,諸位念過。換句話說,慈悲就是愛與中道相應,與中道相應的愛就叫做慈悲,那是決定沒有問題。與中道不相應,譬如你愛一個人、愛一樁事情愛得過分,麻煩大了,就會出麻煩;如果你的愛不及,不及他心裡也不高興,也覺得你沒有把他放在眼裡,輕視他,都有麻煩。怎麼樣要調到剛剛好,這不容易,這是學問。尤其家裡面人多,父母兒女多的話,你要如何對你的子女平等的愛,那就是中道;對這個多一點,對那個兒女少一點,麻煩就大了,不但兒女要找你的麻煩,兄弟當中也有麻煩,也不能和睦相處。你明白這個道理,公司行號也一樣,治理一個國家更是一樣。對於一切人面面都能夠照顧到,平等的照顧到,清淨的照顧到,這就是持國天王手上拿的那個琵琶裡面所含的意思,你說這個意思多深、多廣!
真正明瞭之後,整個佛法融合在大愛之中,這個慈悲心盡虛空遍法界,愛心遍滿法界,平等的遍滿,無差別的遍滿,這是真正的愛心。可是諸佛菩薩的大愛、慈悲,我們眾生感受不相同,那不是他不平等,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接受;你願意接受,你有感到佛菩薩的慈悲,佛菩薩對你愛護、關懷、照顧,你能感受得到。如果你信得真,你就有多一分的感受;如果你不相信,根本不予理會,你就沒有辦法感受到。所以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沒有偏心,決定是平等,可是我們每個人感受上好像是不平等,那是你接受的不一樣。用什麼樣的心接受?也要用慈悲心接受;換句話說,還是用愛心接受。佛菩薩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我們學佛菩薩,我們也關懷一切眾生,也愛護一切眾生,你對於佛菩薩對你的慈悲感受就特別明顯,感受的特別多,所謂是感應道交。
尤其是古德告訴我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第一次聽這個話是章嘉大師告訴我,他說真的有求必應,那就是佛菩薩的慈悲,佛菩薩的關懷照顧。他說如果你求,求的時候不應,不應這當中有障礙,什麼障礙?你的心跟佛菩薩的心不一樣,就沒有感應。佛菩薩是平等愛護眾生,平等幫助眾生,你能有這個心,跟佛菩薩的心一樣,就起感應道交,那個時候就有求必應。如果我們自己是私心,求佛菩薩特別要愛護我、保佑我,不要保佑他們,這就不能相應,你怎麼求也求不到,就沒有感應,裡面都有個道理在。所以說諸佛菩薩沒有妄心、沒有妄念,決定沒有私心,我們能把私心拔除就相應。這裡面有大道理、大學問,我們必須認真細心去求、去學習,這樣子才能持國。所以持國天王簡單的說,中道持國。儒家講中庸,庸是很平常,一點希奇都沒有,很平常,中道也是極其平庸。這就是與自然法則相應,順其自然,這就是平常。這是持國天王表法的略說,希望我們細心去體會。
第二尊,『樹光乾闥婆王』,「樹」是建樹,就是樹立。我們在這個世間隨著自己環境、隨著自己的興趣,這都是講條件、緣分,緣分具足,為社會、為眾生建立事業。為什麼?你沒有建樹事業,你就沒有方法服務大眾。所以菩薩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行業就是建樹,都是為社會、為眾生服務。它後面有個『光』,光是智慧,有智慧就不是為自己。沒有智慧,你做的種種事業是為自己;你有智慧,無論做什麼事業,都是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而不是為自己。佛門弟子在家、出家,同心協力建這個道場,這是建樹。對社會展示佛陀的教育,推展佛的教學,讓社會大眾都能夠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這個利益就是破迷開悟。覺悟之後,你就搖身一變,從凡夫就變成菩薩,你造的事業,凡夫的事業是輪迴業,現在你變成菩薩,你的事業就變成菩薩事業,菩薩是利益眾生,菩薩是造福眾生。所以道場的建立,道場是學校,學習的場所,學了之後你可以用在你家庭裡面,你是菩薩家庭;用在你事業裡面,你是菩薩事業。無論用在什麼地方覺而不迷,利益社會而不是利益自己,這叫「樹光」。
第三位,『淨目乾闥婆王』,「淨」是講心地清淨。以清淨心觀察世間,成就自己的定慧;如果我們心不清淨,無論修學得怎麼好,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你持戒持得很嚴,佛在戒經上講這些戒條你條條都做到,非常稀有,持戒精嚴,心不清淨。什麼不清淨?看到別人不持戒,心裡就不高興;看到別人破戒,心裡起煩惱,總覺得我比他高,他不如我,心不清淨。心不清淨,戒律持得那麼好,得什麼樣的果報?得六道裡面有漏的福報,你修的是福,有漏福,與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你沒有智慧,你生煩惱,所以你那個戒不能得定,原因在此地。持戒是手段,目的是得定;得定還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開智慧,明心見性,那才是目的。有一類修定的人也很糟糕,心不清淨。修定怎麼還不清淨?他在入定的時候心清淨,出定心就不清淨,也貢高我慢,也是目中無人,自以為是,自尊自大。沒有一點定功還好,見了人還很客氣,有那麼一點小小定功就覺得自己了不起,所以他那個定不開慧。他那個定裡頭生的是什麼?邪慧,不是正慧。這都在心地清不清淨,所以心地清淨是我們修行根本的根本,沒有清淨心怎麼行?
菩薩在此地教導我們,淨眼觀察世間,這就對了。這也正是惠能大師在《壇經》裡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看他的心多清淨。見世間過,我們的心就被污染;不見世間過,永遠保持著清淨心、保持著平等心。世間過,世間人做種種邪惡之事是過,世間人做種種善事是不是過?你看到生歡喜心、讚歎心,如果你心裡面真的有歡喜也是過,為什麼?心還是不清淨,被污染。中國人講七情五欲,七情裡頭喜怒哀樂愛惡欲,這就七情,七情是染污;欲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七情裡面包括五欲。所以那個清淨,不見世間過,統統都不見,那才叫真的不見世間過。不是說看到別人做壞事那叫過失,不是的,你那個只不過是世間法,隱惡揚善而已,出不了六道輪迴,充其量你是修三善道,你的功夫只如此而已,哪裡能出得了三界?這是講善惡二邊都不住,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利害、沒有邪正、沒有真妄,那才叫真的清淨,所有一切相對的概念統統都捨掉,你的心才叫真清淨。
這樣清淨心入世,世間人有善有惡,你還分不分別?分別,還是有分別。永嘉大師講「分別亦非意」,亦非意是絕對不是自己的意思。為什麼分別?隨順眾生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執著而執著,這就叫恆順眾生。在恆順眾生裡面修隨喜功德,外面跟大家一樣分別執著,裡面一絲毫分別執著都沒有,那是功德。不像凡夫,那個分別心從內到外,真的有分別。菩薩看到人做好事也有歡喜,也笑也歡喜,歡喜是什麼?像唱戲,劇本上寫的,這個地方要笑一次,趕緊笑一下,不是自己意思;遇到那個情節要哭一哭,趕緊要哭一下,都不是自己意思。這就叫分別亦非意,這就叫隨喜功德,菩薩在世間表演的,哪裡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全是表演的。所以這個「淨」字意思很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