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三五五集) 2000/9/1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355
請掀開經本,「迦樓羅王」偈頌第六首看起:
【如來無量智慧光。能滅眾生痴惑網。一切世間咸救護。此是堅法所持說。】
堅法淨光迦樓羅王菩薩,在長行裡面我們讀到的,他得的法門是「成就無邊眾生差別智解脫門」。我們看他的讚頌,也是他的修學報告,當然最重要的,我們怎樣來學習。第一句『如來無量智慧光』,這裡面就暗示了迦樓羅王是如來的化身,偈頌這一句非常明顯。正是菩薩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相,這是現迦樓羅王身相,度這一類有緣的眾生。表法的意思前面都已經跟諸位報告過了,在此地就不再多說了。要緊的我們一定要明瞭,「如來」是一切眾生自性的德號,所以稱如來不是稱別人,正是稱自己真心本性。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眾生迷惑,不知道。
看看宇宙之間所有現象,都是很有秩序的運行存在,於是有一些人想像,這樣有秩序,一定是有一個人在主宰、在策劃、在操縱,這個人是什麼人?於是就稱他作神、稱他作上帝,這都是想像當中得來的。就如同這個社會有秩序,我們現在的社會很有秩序,社會為什麼有秩序?像大家到新加坡來,看到這個社會挺有秩序的,是新加坡政府不錯,很多法令規章在那裡規定,很多執法人在那裡管理,管理得這麼好。於是想想新加坡社會這麼好,是有政府領導人管理的;大自然界這樣有秩序,一定有一個人在那裡管理,這個人就叫上帝、就叫神。其實上帝有沒有?有;神有沒有?有;是不是他們在管理?有一部分確實他們在管理。佛在經典上所說的,比一切宗教裡面講得詳細多了。
早年我在台灣,我居住的鄰居是個天主教堂,這個神父是很有名的一個神父,很有學問,方豪,他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是政治大學文學院的院長,住在我隔壁,常常向我借經書看。他喜歡看《大藏經》,看了之後告訴我,他說你們佛教講天堂比我們《聖經》講得詳細,好像是去過似的。我說沒錯,你們是聽說,我們是去過,當然比你說得詳細。可是這種種說法都是一個小社會,一個小國家、小社會。如果說是天主就是忉利天王,在娑婆世界忉利天王就太多了。佛告訴我們,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個忉利天王,一個小千世界就有一千個忉利天王,中千世界又有一千個小千世界,大千世界裡頭又有一千個中千世界,你就曉得大社會裡面忉利天王有多少?太多太多了!一個娑婆世界有一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一個佛世界有一個,佛告訴我們,在虛空裡面諸佛剎土無量無邊;換句話說,摩醯首羅天王也是無量無邊,你是屬於哪一個天王管轄的?正如同我們地球一樣,地球很多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總統,總統太多了,你是哪個總統管轄的?
這些事實真相,佛給我們說出來了。佛的智慧、能力從哪裡來的?不是學來的,佛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智慧德相都跟佛平等。本經「出現品」裡頭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一切眾生範圍包得廣,不僅僅是包括有情眾生,連無情眾生都包括在其中,這都是《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智慧不可思議,佛說這個智慧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現在沒有了,我們智慧也沒有了,能力也沒有了,相好也沒有了,這是什麼原因?佛底下這一句話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跟佛的差別,佛沒有妄想執著,我們是有妄想執著。有妄想執著,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不能現前;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性德就恢復,就這麼回事情。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教化眾生教的是什麼?就是這樁事情,千經萬論說明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現在是非常不幸,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
佛說成佛,眾生成佛,眾生成佛是他自己成佛的。《金剛般若》大家念得很熟,佛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而得度者,那個得度的是他自己度自己,不是佛度的。佛要能度人,我們何必修行?我們不用修行,佛把我們都度去了。不是佛度的,要靠自己度,佛是把理論方法教給我們,要我們自己度自己。所以佛不度眾生,要懂這個道理。佛句句都說的真實話,你的智慧、你的能力(能力就是神通,無量無邊的神通)、你的相好,像極樂世界一樣的依正莊嚴,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第一號的敵人是誰?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是我們第一號的敵人。敵人不在外頭,在我們心裡面,心外頭沒有敵人。我們怎樣把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捨掉,自性之門——我們不說佛門,說佛門諸位會想到這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的,想到外面去了,自性,你才能入自性之門。中國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什麼叫成佛?見性叫做成佛。見性是什麼意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這叫成佛。
中國人講聖人、講神人,神跟聖意思都很接近,都是說明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通達明瞭,這個人稱為聖人、稱為神人。中國「神」這個意思是代表什麼?「神」這個字在六書裡面是會意,讓我們看到這個符號就體會到裡頭的意思。它的右邊是個「示」字,這「示」字古時候是這麼寫法的,上面兩畫,下面三畫。上面兩畫,上一畫短,下一畫長,那是「上」字。下面三畫表示什麼?上天垂象。「示」是表這個意思,上天的垂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然現象,大自然的一切現象。左面是個「申」字,申代表什麼意思?申代表通達。換句話說,通達自然現象的人,這個人就叫做神。所以一定要了解中國古人造字的意義。「聖」的意思也是如此,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瞭稱為聖人。孔老夫子是聖人,堯、舜、禹、湯是聖人,他們明瞭、他們通達,他們著書立說教導我們。佛菩薩是聖人,各個宗教的創始人,我們仔細去觀察,都是聖人,他們都明瞭、都通達,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神聖。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眾生都是神聖,為什麼?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同,諸佛如來能做到的,我們個個都能做到。現在為什麼做不到?佛說你有障礙,把你的性德障礙住了,你雖有,不起作用,不能現前;只要你把障礙除掉,你的性德就恢復。
佛在這裡示現,『眾生痴惑網』,「網」是比喻,網是羅網,比喻複雜;「痴惑」,痴代表煩惱障,惑是迷惑,惑代表所知障。要用什麼方法破這二障?智慧;什麼智慧?自性智慧才能破,如果不是自性智慧破不了。我們天天跟佛學習,天天讀佛經,依照佛的經教去奉行,樣樣都做到,我們的痴惑能不能斷?能斷一部分,不能把根拔掉。這什麼原因?我們跟別人學,不是跟自性學,道理在此地。只有自性智慧,才能把它連根拔掉。我們迷得久、迷得深,起頭是要跟佛學,菩提大道上佛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跟,跟著他走,跟一段之後自己就認識路了,就不必跟他了,這才有出息,永遠跟著佛菩薩屁股後頭走沒出息,走不出去的。釋迦牟尼佛、諸佛如來之所以偉大處,就是不牽著眾生的鼻子走,這了不起的地方,他要幫助一切眾生個個頂天立地,這是真實的教誨。釋迦牟尼佛沒有說叫我們一輩子跟到他,三皈依「自皈依佛」,自是自性。他為什麼不說皈依釋迦牟尼佛?他沒有這說法;皈依阿彌陀佛,他也沒有這個說法。只說「自皈依佛」,那個佛是自性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我們對這個深義都不了解。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自皈依佛是覺而不迷,自性覺,自皈依法是正而不邪,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他給我們講覺、正、淨是自性三寶,覺就是無量智慧光。自性正知正見,自性清淨,不就是滅一切眾生痴惑網了嗎?
凡夫能不能成佛?肯定能成佛;不能成佛,世尊就不會示現成佛,也不會講佛法。眾生不能成就,說這些東西來吊胃口,這個太殘忍了。眾生能成佛,《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給我們做表演,善財是凡夫,依照佛的這些理論方法去修學,他一生成就了。《法華經》上龍女,龍是畜生道,不是人道,畜生道裡面一個小孩,八歲成佛。這給我們顯示六道眾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能作佛。怎麼個作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作佛了。
這一次我在馬來西亞弘法,有一位小乘法師來問我,「什麼是成佛?什麼是大涅槃?」成佛跟大涅槃意義上都相同;「眾生為什麼不能證涅槃?為什麼不能成佛?」這問題問得好。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斷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果,斷塵沙煩惱就證菩薩果位,斷無明煩惱就成佛。眾生為什麼不能成佛?眾生這三種煩惱不斷,所以他不能成佛;他要是能斷,他不就成佛了嗎?所以我們要記住,我們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可以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這些話都是佛說的,佛在《華嚴》把這三種煩惱說作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好懂。
我們樣樣事情還這麼執著,這個麻煩大了,障礙我們念佛功夫成片,你看這個問題嚴不嚴重?我們念佛不能得功夫成片,換句話說,往生就沒有把握。所以要放下,《金剛般若》、《般若心經》是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修行的共同指導原則,因為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是要看破、都是要放下。我們為什麼看不破?沒有智慧,所以才放不下。《金剛經》上幫助我們開智慧,了解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自然就放下。我們今天還是放不下,堅固的執著分別,事實真相不明瞭。天天念《金剛經》,三心、四相,大家都很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家都會念,是不是真懂了?沒懂。如果真懂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就會徹底放下,你必定跟惠能大師一樣大徹大悟。他念,他懂了,他得受用;我們天天念,不懂,不得受用,每天還生活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果然放下,你的生活,生活在智慧裡面。惠能見五祖忍和尚,他告訴忍和尚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今天心中常生煩惱,人家心中常生智慧,你要問這什麼道理?他放下了,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常生智慧;我們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常生煩惱。
常生智慧的人是佛菩薩,再跟諸位說,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才能做得到,四聖法界都做不到。我們在大乘經裡面讀到的,佛告訴我們的,破煩惱障,也就是離開一切執著,超越六道,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沒有執著,但是有分別,分別沒有斷。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分別沒有斷盡,無明煩惱一品都沒有破。所以天台家講「六即佛」,他們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接近真的,不是真的。《楞嚴經》裡面的比喻,捏目所見,這是相似的;水裡面月亮,假的。六道裡面所謂是名字即佛,觀行即佛是水裡頭的月亮,捏目所見的月亮是相似即佛,《楞嚴》比喻得好。
我們要懂得佛說法的義趣,要把它變成自己的境界,才能得受用。變成自己的境界,不放下那怎麼行?頭一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一切都放下,起心動念、一切造作為眾生,為正法久住。為利益眾生,這句話大家容易明瞭,為正法久住就不容易明瞭。正法久住是什麼意思?要提倡聖賢教育,聖賢教育是正法。凡是正法,都是教化眾生離貪瞋痴的。如果這個教學不教眾生捨己為人,不教眾生放下貪瞋痴慢、名聞利養,那就是邪教,就不是正法,我們用這個角度來觀察,這就非常公平。佛法是正法,其他宗教也是正法,決定沒有自私;只有我佛法是正法,別的宗教都是邪法,這個講法錯誤。佛法之正,捨己為人,他們那個教也教他的信徒捨己為人,那也是正,那怎麼不正?我們說話要憑良心,要公正,不能偏私。
孔老夫子的教學是正法,為什麼?一開頭就叫人斷煩惱,那怎麼不是正法?跟佛法教的一樣。我們看佛教給我們的四弘誓願,這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四弘誓願第一願發心,要發捨己為人的大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你一生當中不斷的提升自己境界的動力,它在推動著你。世間人為什麼天天認真努力工作?名利在推動,如果沒有名利他就不動。學佛的這些人,名聞利養統統捨掉了,貪瞋痴慢也捨掉了,什麼力量推動他?菩提心、願心,這個大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願心推動他。既然這個度是幫助,「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你發心要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這些眾生有苦有難,你要幫助他。連忉利天王、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都有苦難,他的苦難是什麼?智慧不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智慧不開,那是他的難。佛菩薩、佛弟子,有責任、有使命去幫助這些人,幫助他破迷開悟。我們要發心幫助他,自己得有本事;自己沒有本事,你這個願是空願,永遠不能落實。所以自己要修行、要學習。修行從哪裡修起?從斷煩惱修起,「煩惱無盡誓願斷」,從這兒修起。
儒家的教學跟佛法教學不相同的地方,儒家是先從斷煩惱,他把發心放在後面,佛把發心放在前面,發心之後再斷煩惱,這個有道理。為什麼?他永遠精進不懈,他不會退轉,比儒家那個辦法好。儒家是先斷煩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誠意、正心是菩提心。所以在次第上不一樣,都是把煩惱擺在第一條,你不斷煩惱怎麼行?不斷煩惱,學的東西自己不得受用,學的什麼?都是別人的東西,與自己的性德不相應。煩惱斷掉之後,你所學的東西跟自性相應,那個有受用。
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改心,改心就是轉變念頭,知道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被什麼害了?被自私自利害了。上一次,我在香港接受亞視何守信先生的訪問,他曾經給我提過,他說法師,古人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聽了笑笑,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誤導眾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不為己,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我生活得比別人還快樂。那是自私自利的藉口,不是真的,是假的。我們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人只要不為己,你就得到廣大眾生的尊敬,歡喜供養,怎麼會天誅地滅?人要為己才天誅地滅。你為自己,以非法的手段奪取別人的生命財產,到最後被法院判刑去槍斃、去殺頭,那就天誅地滅。自私自利的人才會遭天誅地滅,不為己的人絕對不會。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多想想,不要被這些花言巧語迷惑了,那是錯誤的,那是死路,走不通的道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利益一切眾生。
古聖先賢的教育大慈大悲,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是聖人教誨的根本,教我們要慈悲。大慈大悲是我們本性的性德,也不是從外來的。所以我們要真正的愛護,真誠清淨平等的愛護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要有這麼大的心量。我們愛自己的國家,也要愛世間所有的國家;我們愛自己的同胞,要愛所有一切眾生,為什麼?平等的,這才與自性相應。如果只愛我自己的國家,不愛別的國家,與自性不相應。我這個說法,大家不太容易懂得,我們做個比喻來說,什麼是自性?我們身體是自性,這整個身體是自性,我們身體的某個部分就像不同的國家一樣,眼是個國家,耳是個國家,鼻是個國家,手是個國家,足是個國家,我要是專門愛我這個眼,愛這個國家,其他的都不愛,你們想想,眼是不錯,其他的都病了、都壞了,最後還是死路一條。一定要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佛菩薩的愛心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決定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這個人就真的覺悟了。還分等級,還有差別,迷而不覺,他是凡夫,他沒有覺悟,他不曉得這個身體某一個部位跟全體有關係。身體每一個器官、每一個部位都好、都第一,這才強壯,這才叫健康。絕對不可以說,這一部分很健康,那一部分很差,這身體就壞了。這個道理,佛在大乘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契入這個境界,契入這個境界就是決定以真誠心、慈悲心,平等的愛護一切眾生,平等的幫助一切眾生。
幫助眾生裡面三樁大事情,第一個幫助眾生斷惡修善,自己要做樣子。釋迦牟尼佛、歷代祖師大德做出榜樣給我們看;經典裡面,《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諸佛如來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行業,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今天讀的這一段,這是神眾裡面一種,迦樓羅王,迦樓羅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金翅鳥。這一次有些同學到馬來西亞,我們去看暹羅的廟、泰國的廟,他們廟門口塑的有迦樓羅像,我還讓同學們去照相,我們講經正好講到這一段。他代表的是我們社會哪一個階層的人物?用現在的話來說,從事於航天工作這個行業的就是迦樓羅,今天經營航空事業、航天事業的,就是屬於這一類。這一個行業的人怎麼學佛,這一段經就是說明。所以《華嚴經》字字句句都落實在我們現實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階層,沒有一句是空話,句句話對我們的社會都有實質上的利益,我們要懂得,一定要明瞭、要認真努力去做。
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破我執是最重要的一關。只要把我執破了,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都快樂、都自在,這叫真平等。不是說你破了我執你就發了財,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完全搞錯了。你有沒有財富,那是福報,福報各人不相同,見性才相同,不見性不相同。沒有見性,你是凡夫;換句話說,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你是凡夫。凡夫的福報是修得的,見性之後福報是稱性的,是性德,性德那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像我們在經上讀到,《華嚴經》上讀到的華藏世界,毘盧遮那如來的福報,這是自性顯現的,不是修得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性德,不是修德。可是沒有見性的人,我們的福報是修德。修得的福報,那看你修了多少,你修得多,你福報就多,你修得少福報就少。
財從哪裡來的?財從財布施來的;不肯修財布施,你怎麼會發得了財?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看到有許多大財主,幾十億的財富、幾百億的財富,他前世修的。不是說他有聰明、他有智慧,他有技術、有能力,他賺得來的,比他智慧高的、比他本事大的,為什麼人家賺不到,他賺到?命裡頭有,是前生修的。所以你懂得這個道理,你也不會羨慕他們,他過去生中修了,我沒有修,所以他發財,我發不了財。我懂這個道理,我現在可以修,我修我來生的時候,我財富可能還超過他。這一定的道理,懂得修因。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所以佛教教給我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是佛菩薩賜給你的,是佛菩薩把方法教給你,你自己去修。你想得財富,修財布施;你想得聰明智慧,你修法布施;你想得健康長壽,你修無畏布施,三種布施認真努力修學,三個果報就現前,這叫做有求必應。不懂道理、不懂方法,一味的妄求得不到,只有造罪業而已。怨天尤人罪業尤其重,把自己過去生中修積的一點小福德都折損,這是愚痴到了極處!我們必須要轉煩惱為智慧,怎麼轉法?轉自私自利為大公無私,沒有學佛的時候念念為自己,現在真的明白了、覺悟了,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這就有大福德。所以在思想上、在念頭上做一個大轉變。
第三句是講對象,『一切世間咸救護』,沒有分別。絕不是說我們同國的人我們救護,我們一國的人我們救護,我們這一族的人我們救護,我們這個佛教的人我們救護,其他的就不救護,不是,人家是「一切世間」。一切世間,不分國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的救護。怎麼個救法?最重要的教學。你不教,他永遠迷失了自性,回不了頭來,縱然有福報,福報享盡了還要墮落,這個事情我們在古籍記載裡頭看得太多太多了。
現在我拜託一些在美國的同修,蒐集美國那邊一些因果報應輪迴的這些記載,在外國很多很多。昨天鍾茂森居士打個電話給我,他從德州打來的,他說他在那邊蒐集,那一邊有個學校的教授,用了三十年的功夫專門蒐集這些資料,蒐集了有兩千多個案例,寫成了書,他要寄一本給我,我說寄三本給我,我們拿回來翻譯。中國人講生死輪迴大家不相信,美國人在講,而且都有證據,非常明顯的證據有兩百多件,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教什麼?就是教因果報應。所以現在因果的教育最契當前世人之機,無論中國人、外國人,要認真跟他講因果教育,講因果教育就是幫他斷惡修善,這是這個階層的人最多。少數一些人,聰明智慧高的,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看得比較淡薄的,這個根性利,幫助他破迷開悟。更有少數的人,真正有覺悟的,那要幫助他轉凡成聖。我們要有這個本事,這才能「一切世間咸救護」。由此可知,我們要幫助別人轉惡為善,自己先要轉惡為善;幫助別人破迷開悟,自己先要開悟。我自己還沒有做到,我怎麼能幫助別人?縱然拿著佛經讓你去講解,你也講得不清楚、也講得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沒有入境界。縱然蒐羅許許多多的參考資料,別人那些註解,所講的全是人家東西,與自性毫無交涉。自己是用了不少時間,下了不少苦功夫,講出來之後沒有人懂,人家聽了不知所云,不曉得你講些什麼。我們想想這原因在哪裡?原因是自己沒有契入境界,你怎麼會懂?
佛教我們斷惡,具體的十惡業,這是從根本救護。不殺生,一定要做到。蚊蟲螞蟻決定不可以殺,牠來干擾我們,我們要想一想,假如我們是螞蟻,我們自己是蚊蟲,我們出來幹什麼?出來還不是謀生的?還不是來找東西吃的?牠找東西吃,牠犯罪,你把牠殺掉,我們今天在世界上也是謀生,別人殺我們,我們甘不甘心、情不情願?我們心裡很希望,我們出去謀生,都有人家布施我們,我們感恩。牠來找東西吃,我們也布施一點給牠,牠也會感恩。在這裡培養慈悲心、培養愛心,仁民愛物,絕不傷害眾生;更進一步,絕不因我而令眾生生煩惱,這就叫學佛,這就叫復性,恢復自己的性德。不偷盜,我在講席裡頭也講得很明白,決定不可以有一個念頭佔別人的便宜,有念頭佔別人便宜,這叫盜心,這就偷盜的心;他盜心沒有,偷盜的事當然就不會有。古來大德常常教我們修行,從根本修,根本從念頭上修,絕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才真正能做到不偷盜。第三條,不邪淫。要記住佛的教誨,淫欲不斷決定不能超越輪迴。六道眾生是以淫欲為根本,淫欲要是捨掉了,六道就超越了。六道太苦了,我們還要幹這個事情嗎?所以佛的話常常記在心裡,境界現前立刻要能夠想得到佛是怎麼教我們的,我們仔細思惟想想,這個事情不能做,做了對自己害處太大。利益太小,害處太大,得不償失,我們這個念頭自然就息滅。能遠離殺、盜、淫,不殺、不盜、不淫,這是身的善業,身善。
不妄語,決定不欺騙別人,句句說實話,決定不會吃虧,決定不會上當,真誠的心待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說張家長、李家短,這不可以說的。覺明妙行菩薩教我們念佛的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這個多好。所以言語愈少愈好,多念佛。惡口是說話粗魯,讓人聽了難聽,不歡喜接受。我們都要改,常常要想到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綺語,花言巧語,不懷好意,有意無意傷害社會、傷害眾生。口業最容易犯,所以《無量壽經》世尊把這個列在第一條,「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列在第一條,最容易犯的。經典上常常教導我們積功累德,我們修積功德常常失敗,敗在哪裡?敗在口業,從口業裡漏失掉,有漏,漏掉了。功德不能成就,都從口裡頭漏掉了,所以必須守口如瓶,才能夠積功累德。
意是念頭,不貪、不瞋、不痴。時時刻刻用這十條規範自己,這叫斷惡修善,我們從這裡下手,這是行門裡頭的基礎。根本戒還是依這個為基礎,在佛法裡根本戒是五戒,五戒是依十善,沒有十善哪來的五戒?所以十善是根本的根本、基礎的基礎,我們要不認真去做,來生人道都得不到,還成什麼佛?成佛、成菩薩是建立在人道的基礎上,十善業道是人道,十善業道做不到,你是人道的資格都失掉了,來生到哪裡去?畜生、餓鬼、地獄。所以斷惡修善不說別的,只說這十條,從自己本身做起,這才是佛經上常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真正做到十善,斷十惡、修十善,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我們沒有做到,佛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是講別人,我們自己沒有分,不在裡頭。這是最低的水平。
如果把水平提升,不但要修十善業,還要修三皈戒律。淨業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那是從這個向上提升,基礎在十善。到第三條才講破迷開悟,「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那是破迷開悟。三福前面兩條都是斷惡修善,第一條是教化一般人,第二條是教化佛弟子,學佛的四眾同修斷惡修善,然後才給你講破迷開悟,最後把淨土法門傳授給你,超凡入聖。佛在淨土教裡面,他這個層次、他的教法,我們體會得,對佛陀自然五體投地,他這個教學的架構太好了,一絲毫的缺陷都找不到。從這個架構把它擴大,就是「一切世間咸救護」。
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要把它引歸到淨土,這才是圓滿的成就。歸到淨土,不必改變他所修學的法門,這一點要知道。你要是改變他修學的法門,他就會反抗,他不能接受。我們這一次在馬來西亞,有同修發心專持《地藏經》,來問我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告訴他,能。《無量壽經》上有,受持讀誦大乘者,只要你迴向求生淨土,你就一定得生。你還是念你的《地藏經》,還是念你的地藏王菩薩,不必改念《無量壽經》、《彌陀經》,不必。往生淨土的條件是一心不亂,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只學到一心不亂,心地清淨,心淨則佛土淨,這一迴向就往生,阿彌陀佛會來接引你。念觀音菩薩的也不必去改念阿彌陀佛。甚至於像民國初年,江味農居士、周止菴居士,江味農居士天天念《金剛般若》,受持《金剛經》,周止菴居士是念《心經》,都迴向求生淨土,《往生傳》裡頭都有他們。
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只要你迴向求生極樂世界,統統得生。西方世界的門大,阿彌陀佛並沒有說,你不修《無量壽經》、不念《阿彌陀經》,你就不能往生,佛沒有這麼說。佛說所有修學一切大乘法,你能夠迴向,統統得生。阿彌陀佛的心是平等的、是清淨的,這就是「一切世間咸救護」。如果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只收專修淨土宗的人,其他各個宗派人都不收,阿彌陀佛的心量不大,不能廣度一切眾生;他是什麼都收,不管修哪個法門。所以我從這上得到的訊息,有人說他們學基督教的、學其他宗教的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的答案肯定的,能。只要他也得清淨心,不管修哪個宗教、修哪個法門,只要他得清淨心,只要他把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統統放下,以這個功德迴向西方淨土,決定也能得生。理上一定如此,這佛門才叫廣大,廣大到無有邊際。所以我看所有一切宗教都是平等的,所有一切宗教都是至善的。
但是今天在全世界,不僅是佛教缺少弘法人才,每一個宗教都缺乏。為什麼缺乏弘法人才?我們再想想,缺乏真正依教修行的人。他要不真正依教修行,他怎麼能夠懂得他的教義?怎麼能夠契入聖賢人的境界?由此可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所倡導的「真幹」,無論你修學哪個宗派、哪個法門,甚至於說哪一個宗教,都要真幹。決定隨順聖賢的教誨,依教奉行,心量要擴大,「一切世間咸救護」,一定要有這個大心量。這是堅法菩薩他『所持說』,「持」是受持,「說」是演說,他一生當中所受持、所演說;受持是自行,演說是化他。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