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八十八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88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一五一頁:

  疏【按本傳,師,中天竺國人,父名鳩摩羅琰,家世相國,棄榮出遊,龜茲王以妹妻之,生師,師生而神靈,七歲隨母入寺,見鐵缽,試取加頂,俄念此缽甚重,我何能舉?即不勝重。遂悟萬法唯心,博學強記,人能莫及。】

  為我們介紹這部經翻譯的人,就是鳩摩羅什大師。這一位大師是菩薩再來的,在過去生中他是七佛的譯經師,曾經為七尊佛做過翻譯。所以他譯得這麼好,與宿世的因緣有關係。

  『本傳』,這是從本傳摘錄下來,本傳很長,在《大藏經》、《高僧傳》都有他的傳記。『師』就是羅什大師。『中天竺國人』,這是講他的籍貫。天竺就是印度,印度當時分為五個區域:東、南、西、北、中,他是中印度人。父親是『鳩摩羅琰』,他的父親是相國、宰相,像現在的制度是行政院長,地位相當之高。他雖然出生在貴族家庭,捨棄富貴出家去了,『棄榮出遊』,到其他國家去遊歷。以後就到了『龜茲』,念ㄑㄧㄡ ㄘˊ,在中國新疆天山南路,當時是西域很出名的一個國家。龜茲國王就看重鳩摩羅琰,把他的妹妹嫁給他。在那個地方定居下來,以後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鳩摩羅什。這是敘說他的家世。

  『生而神靈』,他生下來就很不平凡,這個小孩非常的聰明,有智慧。『七歲隨母入寺』,在寺裡面看到鐵缽,他頂在頭上玩,忽然想起來:這個缽這麼重,我這麼小,怎麼頂得起來?這念頭一生,就感覺到那個缽太重,就拿不起來。他從這個時候就悟到『萬法唯心』。心裡面沒有分別執著,就沒有輕重;有分別執著,一切現象就產生,確實是境隨心轉。中國漢朝時候李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將。他有一次在行軍的時候,看到草裡有一塊大石頭,那個石頭遠看像一隻老虎。他就射一箭,射的時候,那支箭整個插在石頭上。李廣一看是塊石頭,自己覺得很了不起,石頭,你看我這力氣多大,一箭就把它射進去了,再射一支,射不進去了。也是萬法唯心!當時他射箭,他不以為那是石頭,以為是一隻老虎,所以他那個箭能插得進去,第二念曉得它是石頭,這個箭就射不進去了。萬法唯心,心轉萬法。『博學強記』,他的記憶力很好,所念過的書過目不忘。『人能莫及』,一般人比不上他。

  疏【以沖年高德,故云童壽。】

  他十二、三歲就講經了,當時那些高僧大德跟他在一起辯論都辯不過他。年歲很輕,學問德行就像長者一樣,所以大家給他起個名字叫鳩摩羅,意思是童壽。

  疏【既通三藏,東遊龜茲,王設金獅子座處之。】

  他媽媽修道之後帶他到印度,母親證了三果,他自己也是大徹大悟。從印度遊學再回到龜茲,這個時候羅什大師二十幾歲了。龜茲國王對他非常的尊重,供養他金獅子寶座,請他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把他看作國寶。古時候中國跟外國都一樣,人才是國之寶。帝王大臣對賢人沒有不尊重的,禮賢下士,請教他們如何治理國家,用現在話講,就是資政,做國王的顧問。這是說明他在龜茲的身分地位。

  疏【苻堅據秦,將事西討,適太史奏異星現於西域分野,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

  『苻堅據秦』,南北朝時代,苻堅據關中一帶,建立一個國家叫秦國。『西討』,討是討伐,他很有野心,還想不斷的擴充疆域,去侵犯鄰近的城市。古時候重視占卜星象,國家大事與這個有很大的影響。『太史』,掌管觀天象,他看到一顆很大的星出現在西方,這是不平常的現象,就報告秦王:西面出現一顆大星,根據占卜,是西方有大德大智慧的人到中國來,來幫助中國。

  疏【堅云:朕聞龜茲有羅什者,得非此耶?】

  苻堅說:我聽說龜茲國有一位鳩摩羅什,是不是這個人?因為這個占卜,當時就派人到西域迎請鳩摩羅什,請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高人來輔助這個國家。但是,國王不肯讓他來。

  疏【遣將呂光。】

  苻堅建元十三年的時候,派大將呂光帶七萬大軍西征。

  疏【臨發,謂曰。】

  臨出發的時候,他特別囑咐呂光。

  疏【朕非貪地用兵。】

  這次出兵,不是貪圖人家的地,也不貪圖金銀財寶。

  疏【聞羅什深解法相,為後學宗。】

  我聽說羅什大師對大乘佛法非常通達,確實有甚深的悟入,為後學的宗師。『宗』是宗師,佛門的祖師,儒家稱為宗師。

  疏【若克龜茲,即宜馳驛送什。】

  攻克龜茲,打勝仗了,立刻用快馬,不停止的一站一站接力,趕快把羅什法師送回來。不惜出七萬大軍,勞師動眾去請一個人,苻堅對於賢人的尊重,那真的沒話說了。呂光帶著大軍到了龜茲國,龜茲雖然是西域大國,也不過是一個城而已,沒有辦法抵抗秦兵。秦兵把龜茲國都城整個包圍住,說明來意,就是請這個人。龜茲王是很不願意,要抵抗。羅什跟龜茲王說:我們兵力不如人家,一定打敗仗,不曉得要死傷多少人。就勸龜茲王和談,不要打仗,他自己跟他去。龜茲王聽從他的話,這個樣子,呂光就帶著鳩摩羅什大師回到中國來,是這麼請來的。

  疏【及破龜茲,載什以歸。】

  打勝仗了,就用車把羅什大師帶回來。

  疏【中道聞堅已為姚萇所害,遂止不返,什師因不至秦。】

  呂光回到了涼州,就是現在的甘肅,得到消息,國家有了變故,秦王與東晉在淝水打了一仗,打敗了。他這個打敗,實在說是太驕傲了,所謂驕兵必敗。那個時候苻堅帶著軍隊有幾十萬,號稱百萬,東晉總共軍隊集合起來不到十萬人,這是以寡敵眾。苻堅非常驕傲,認為必勝,東晉哪有力量抵抗他?沒有想到,自己打敗了。敗了之後回去,底下大將姚萇政變,把他殺掉,自己作了國王。姚萇跟呂光同是苻堅的大將,現在姚萇作了國王,呂光不服氣,所以霸佔涼州,在那裡建涼國,稱涼王。當時他的力量相當雄厚,姚萇對他也無可奈何。羅什大師因此沒有辦法到秦國,在涼州住了將近三十年。呂光曉得羅什是個了不起的人,自己不能用他,又不敢放他,因為他是個有智慧人,怕他幫別人的忙,於是把他幽禁在涼州。羅什的母親曾經告訴他,說他與中國有緣,但是要受很大的災難,遭幽禁。羅什跟母親說:只要能利益眾生,再大的苦難都願意忍受。

  疏【後萇亦聞師名,要請,而光不允。】

  姚萇向呂光要求,希望能請羅什大師到長安,呂光不答應。

  疏【萇亡,子興復請,亦不允。】

  姚萇死了以後,兒子姚興繼位,又向涼國請求,讓鳩摩羅什大師到長安來,也是不答應。

  疏【因遣兵伐光,光姪降秦,方得迎師入關,奉為國師。】

  這個時候呂光死了,呂光的姪子投降,姚興方才得以迎請羅什大師到長安。姚興以國師之禮待他,非常的尊敬,而且把皇帝的別墅逍遙園拿來供養羅什大師,請他從事譯經的工作。他在長安住了七年就圓寂。所以羅什大師到中國來弘法,實際上只有七年。當年羅什大師譯經的譯場,差不多將近八百人,規模之大,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以後玄奘大師的譯場,大概是六百人。因為他在涼州住的時間長,中國話學得很到家,他所譯出來的經典,就像中國人寫的文章一樣;所有翻經的法師,在中文造詣上都比不上羅什。他對於中國佛教有深遠的影響,有莫大的貢獻。

  疏【師閱舊經,義多紕僻,不與梵本相應。】

  羅什大師看到中國以前所翻譯的經典,義理有很多缺失,有很多不圓滿的地方。

  疏【乃集沙門肇叡等八百餘人,新譯經論三百九十餘卷,並暢神源,發揮幽致。】

  當時在佛門裡面人才盛極一時,後世都沒有辦法超越。像僧肇、僧叡,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僧肇大師那個時候二十幾歲,他的壽命很短,三十幾歲就過世了,但是成就不可思議,留下來的著作,《維摩經》註解、《肇論》,一直到今天都是性宗的權威。僧叡也是羅什四大弟子之一。他的譯場有八百多人,可以說集合全國的菁英來從事於翻譯的工作。一共譯出『經論三百九十餘卷』,每一部都譯得非常好。中國人常念的《彌陀經》、《金剛經》、《法華經》,都是他翻譯的。『發揮幽致』,幽是幽深之理,經過他的翻譯都能很明顯的透露出來。

  疏【師未終少日,集眾謂曰:願所宣譯,傳之後世,咸共流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

  在那個時候,羅什大師到中國來,姚興認為大師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如果他能生幾個兒子,那一定是聰明絕頂。他是個出家人,國王送十個美女給他,逼著他一定要接受。傳記有羅什吞針的故事。他教學生持戒,學生看他自己這個樣子,有一點不服氣。羅什大師沒法子,不得已顯了一點神通,就用鏽花針裝了一碗,當眾把這一碗針吃下去,告訴學生:你有我這個能力,你可以學我;沒有我這個能力,乖乖的持戒。

  『未終少日』,在他圓寂的前幾天,他召集大眾,向大家宣布,說明他所翻譯的經典不會有錯誤,希望這個經典能夠流通後世。『今於眾前』,他在大眾前發誓,假如他所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能夠符合佛的意思,那麼他死了之後火化,舌頭不爛,以這個來做證明。

  疏【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於長安。】

  他老人家是農曆八月二十日圓寂的。

  疏【闍維薪滅形盡。】

  『闍維』就是火化。火化之後,『薪滅』,薪是柴火,柴火滅了。『形盡』,整個人都燒掉,燒盡了。

  疏【舌根儼然。】

  果然沒錯,像他自己所說的,他舌頭不爛。整個人都燒成灰了,舌頭不爛,用這個來證明他所譯的經典符合佛的意思。

  疏【今此經者,譯於什師,而舌根不壞,與諸佛出廣長舌讚歎此經,合而觀之,佛語不虛,於是益信。】

  羅什大師發誓願留舌根給我們證明,本經裡面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讚經勸我們修學,我們把它合起來看,信心就可以增長了。

  玄義【二、名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這個經有兩種翻譯,前面是羅什大師翻譯的,我們現在用的本子。以後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帶回《彌陀經》的梵文原本,也把它翻成中文,但是經題不一樣,玄奘大師題的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玄義【唐三藏法師玄奘譯,二經聯比,小異大同,時所宗尚,皆弘秦本。】

  『聯』是聯續,什師譯之於前,奘師譯之於後,『比』是比較。把這兩個本子一起比較,意思是一樣的,文字不一樣,所以是大同小異。但是自古以來所流通的都是羅什大師的本子。玄奘大師雖然翻譯了,自古以來沒有人念他的譯本。玄奘大師發心到印度,是懷疑歷代翻譯的經典不太可靠,所以親自到印度去印證一下,看看中文翻的經跟原文是不是有很大的出入,有沒有翻錯,他是這個動機到印度去的,在印度留學十七年。

  那個時候能夠代步的就是馬匹,騎馬,不像現在交通這麼便利,經典從印度運回中國,那也是非常的艱苦。經是貝葉所寫的,貝多羅樹的樹葉就像香蕉樹的樹葉那麼厚,但是質料比香蕉樹葉堅固得多。你想想看那個樹葉多笨重,一片樹葉裁成這麼一塊寫四行,一匹馬背的大概就是一部經而已。經書佛像從印度帶回中國,所遭遇的苦難不能想像,真是九死一生冒生命的危險。

  玄奘大師回來之後,證明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彌陀經》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他早就宣布應當用他的譯本。他翻譯的只提供給我們做參考,依舊主張大家念羅什大師的譯本,所以我們對於這部經典格外的增長了信心。玄奘大師的傳人是窺基,窺基大師是法相唯識宗的開山祖師,窺基大師《彌陀經通贊疏》就是用鳩摩羅什的本子。窺基大師註解《彌陀經》不採取老師的譯本,採取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這個用意就特別深。這兩位大師給我們作證,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決定不錯,他們兩位都讚歎,都幫助流通,還有什麼話說呢?而且窺基大師註解對《彌陀經》這個法門的讚歎,讚歎到無以復加,至圓至頓,一日到七日成就。這個話要是出在淨土宗祖師口裡頭,那是很平常的事情,出在一個唯識法相宗的開山祖師,這個不簡單!所以這兩位大師對於淨土法門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這是我們應當曉得的。

  疏【玄奘法師者,唐洛州緱氏人,姓陳氏。】

  『唐』,唐朝。『洛州』,現在的洛陽,緱氏縣的人。『姓陳氏』,這是他的俗家。

  疏【少罹患難,隨兄長腱法師出家於淨住寺。】

  年少的時候家境困難,他的哥哥出家,他也出家做小沙彌。

  疏【年十一,誦維摩法華,卓然自立,不偶時流。】

  十一歲,在我們現在來說幾乎還是一個不太懂事的小孩。在當時,家境清苦,或者父母過世無依無靠的小孩,往往都送到寺廟做小沙彌。佛的制度,七歲就可以做沙彌了。見到小沙彌們在一塊,當然小孩免不了要玩耍。他是十一歲,年齡跟大家差不多。他就對別的小朋友呵斥:既然出家,應當要認真的修學佛法,不可以再跟一般小朋友一樣的遊戲玩耍,把自己寶貴的光陰空過。他能夠說這些話,一些長者聽了,曉得這個小孩不平凡,也就對他相當的器重。『卓然自立』是講這一樁事情。不偶時流,不跟大家一塊玩耍。

  疏【年二十一,講心論,不窺文相,涌注不窮,時號神人。】

  他從十一歲,心就專、志就一,他不貪玩,專心在佛法上修學,到二十一歲就有相當的成就。他講經可以不必依照註解,上講台這個意思自自然然能生出來,『涌注不窮』,經裡面奧妙的義理,從自己清淨心裡面像泉水一樣往外面涌,這是智慧,這也是感應,所以號稱『神人』。這是真正有德有學,羅什大師當年是如此,玄奘也不例外。

  疏【貞觀三年,往西域取經,備經險難,歷百五十國,遂至舍衛。】

  『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在那個時候,出國要皇帝批准。皇帝沒批准,他是偷渡出去的。在路上,那真是吃盡苦頭,到敦煌那個地方,同伴都退了心,都回來了,吃不了這苦頭。他一個人,不怕艱險,沿途經過一百五十多個國家,那些國家都是小國,這樣子到了印度的舍衛城。那爛陀寺是玄奘大師留學的地方,也在舍衛城。

  疏【取經六百餘部,貞觀十九年還京。】

  他是貞觀三年去的,貞觀十九年回來,連頭帶尾十七年。回來的時候,唐太宗在長亭迎接他,見了面跟他說:你怎麼偷渡出去的?這是在國外非常有成就,非常光榮的回來。當時的印度人,尊稱他為大乘天,在印度大乘佛法沒有一個人能超過玄奘大師。那時印度有十八個國王聯合起來舉行一個辯論會,等於是打擂台一樣,請玄奘大師主持,五印度隨便哪個人都可以出來跟他辯論,沒有一個人辯得過他。回來時就不一樣了,每到一個國家,國王大臣親自迎接、親自送他,所以他帶回那麼多經書就不困難,沿途有人護送,有人供給馬匹乾糧,真是衣錦榮歸。回到中國之後,唐太宗親自到郊外去歡迎他。

  疏【於玉華臺翻譯經論,總一千三百三十卷。】

  在中國譯經史,玄奘大師翻譯的經典最多,最為豐富。他帶回來的經書是六百多部,每一部裡面小的只有一卷,多的一千卷。《大智度論》原文是一千卷,玄奘大師翻譯把它濃縮成一百卷。只有《大般若經》六百卷是完整的翻譯出來。《金剛經》是《大般若經》裡面的一卷,這一卷也是整個《般若經》的精華。玄奘大師翻譯經論,總共一千三百三十卷,翻得最多。

  玄奘大師所翻的經是直譯,印度有很多的文法句子是倒裝句,中國人讀他的譯本不太習慣。羅什大師是意譯,本著原來經典的意思,完全用中國人的文法、語氣來翻譯,所以我們看到他的經本就像中國人的文章一樣,讀起來很喜歡,沒有困難。羅什大師的譯本特別受中國人的歡迎,道理在此地。

  疏【既臥疾。】

  玄奘大師六十幾歲圓寂。在中國,差不多研究唯識法相的這些法師大德們壽命都不長,能超過七十歲的很少。我們想一想大概是用腦過度,唯識法相是很用腦筋的,確實是有點道理。這一宗現在也有不少人很有興趣,可是要真正想成就,的確是絞盡腦汁,因為它是要做分析的工作,分析得非常的微細。不像性宗、念佛,什麼心不要操,求一心不亂,心清淨就好。玄奘大師圓寂的時候,他生病。有學生就問他:您老人家修行有這麼好的功夫,一生翻譯這麼多經典,有這樣大的功德,怎麼走的時候還生病?他說他是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重罪輕報,在這一次病痛當中,所有業障都消除了。

  疏【見大白蓮華及佛相。】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瑞相。

  疏【右脅累足而逝,兩月,色貌如生。】

  因為他是唐太宗最尊敬的一個人,死了以後把他停放兩個多月才入殮,面貌如生,可見得這個瑞相之好。

  疏【先是西行之日,撫靈嚴寺松而作誓言:吾西去,汝西長,吾東歸,汝東向。】

  他到印度去的時候,從靈嚴寺出發。靈嚴寺門口有一棵松樹,他就撫著松樹跟它說:我到西方去取經,你就往西長,我哪年回來,你要回轉,往東長。真的就是如此,這樹很靈。

  疏【師去,松西長至於數丈。】

  玄奘大師到印度,那棵樹往西長,長得特別茂盛,長了好幾丈。

  疏【一日忽東迴。】

  有一天,寺廟裡這些法師們看到這棵樹回轉過來,往東長。大家想起十七年前玄奘大師到印度去,一去音訊渺茫,不曉得他是生是死?十七年之後,看到這棵樹往東長了,回頭了,大家心裡歡喜,玄奘大師要回來了。

  疏【門弟子喜曰:師歸矣。已而果然,時號摩頂松云。】

  這棵松樹以後就叫做『摩頂松』。連草木都有靈性,人決定不能辜負自己的靈性。

  疏【按師誓言自要,不爽如是,真語實語。】

  這也可以給我們做一個見證,他的話是真實話。羅什大師是用舌根來給我們作見證,玄奘大師這棵松樹也可以給他作見證,如果不是真誠之語,不能感動草木,只有真誠才能感動。

  疏【亦什師舌根不壞,諸佛舌相廣長意也。】

  這與前面所講的意思都大略的相同。

  疏【所譯此經,焉可不信?】

  這是講到《彌陀經》的翻譯,我們怎麼可以不相信?

  疏【聯比者,先後重譯也。】

  聯續兩種的譯本,兩種譯本對起來看,意思是一樣的,文字不相同,裡面也有廣略的差別,譬如「六方佛」,羅什大師翻譯六方,玄奘大師翻譯「十方」。

  疏【小異大同者,梵音稍別,及語有繁簡,如恆河殑伽。】

  羅什大師所翻譯的「恆河沙數」,用的是『恆河』;玄奘大師翻譯是用『殑伽』,殑伽河就是恆河,從梵音翻譯出來的。

  疏【六方十方之類。】

  「六方佛」,羅什大師翻譯六方,東南西北上下;玄奘大師翻譯「十方」。羅什大師所翻的,把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四方省略,文雖然省略,意思是圓滿的。

  疏【而大意一無相乖也。】

  大意是完全相同。

  疏【皆弘者,法華三譯,秦本盛行。此經二譯,亦復如是。】

  《法華經》,在中國有三種翻譯,大家都喜歡念羅什大師的譯本;其餘的《正法華》、《添品法華經》很少人念,很少流通。《彌陀經》也是一樣的,有二種譯本,羅什大師的譯本最受歡迎。

  我們現在講的《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到中國來得最早,安世高的時候就翻譯了,僅次於摩騰、竺法蘭,這是漢朝時候的。而且在中國有十二次的翻譯,翻譯得最多。由此可知,自古以來對於淨土法門是普遍的重視,求生淨土,古大德各個提倡,這是我們不可以不曉得的。但是譯本多半散失了,《藏經》裡面所收的只有五種譯本,只剩這些。我們今天研究《無量壽經》,就要拿這五種譯本做為依據。我們現在所講的,是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這是他將五種譯本重新編排的一個新本子。但是裡面每一句經文、每一個字都是出自於五種原來的譯本,自己沒有加一個字,沒有改一個字,這是編輯的忠實,而且編得相當之好。我們讀這個本子,講這個本子,五種原譯本可以作我們參考。這些無非都是建立我們的信心,激發我們求生淨土的大願,使我們一生成就圓滿菩提。這是世尊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本懷,也是歷代祖師大德對我們唯一的期望,希望我們選擇這個法門,當生成就。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