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三十四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34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十二頁。

  《彌陀疏鈔》是一部大經,這個經文雖然不長,蓮池大師將他一生修學的心得,都在這一本經裡面發揮出來了。不僅如此,我們從《疏鈔》的內容去看,他老人家實際上將世出世間法完全貫攝在這部經典之中。所以蕅益大師讚歎它博大精深,這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佛法不僅僅是在現前這個時代,實際上來說,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開始,佛教我們什麼?雖然說的是八萬四千法門,其實那都是不得已而說的,善巧方便而說的,真實說只有一門,就是念佛法門。《華嚴經》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一乘是什麼?老實念佛就是一乘法。也許有一些同修聽了不服氣,以為我們念佛的人自己誇大,可是你細細的去推敲,無論是中國、外國,古代或是現世,沒有不尊重《華嚴經》的。《華嚴經》是根本法輪,一乘圓教,這是古今中外所公認的。《華嚴》裡面講什麼?跟諸位說,就是講的念佛,念什麼佛?念阿彌陀佛。你們要不相信,你把《華嚴經》展開來看,講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教你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一乘圓教的祕密的法門,原來如此。

  仔細再看看經典裡面的內容,善財童子是修行的榜樣,從文殊菩薩會下奠定的根基,什麼根基?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信心。文殊在華嚴會上表信,《華嚴》裡面分的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文殊表信。換句話說,我們對這個法門能夠信得過,那就是文殊會上畢業了。出去參學,第一位老師是德雲比丘,教念佛法門,最後一個老師是普賢菩薩,不但教你念佛,勸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開頭與結束都是念佛。

  我們要問一問,善財童子參訪了五十一位善知識,他修什麼法門?這一點一定要明瞭,他修的是念阿彌陀佛的法門。念阿彌陀佛法門,為什麼還要參訪五十一位善知識?其實五十一位善知識是代表八萬四千法門,代表無量法門。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無量無邊的法門現在你面前,自己怎麼樣呢?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如如不動,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這就是華嚴的祕訣,我們對這個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這部經是第一經。我們大家在此地這一會是最殊勝的第一會,這個因緣實實在在不容易,我們應當要珍惜。

  至於講到往生,最近我又看到一個例子。我在洛杉磯住了一天,遇到一個同修告訴我:台中蓮社老蓮友史宏熹居士往生了。他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念佛成功了。所以台中李老師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歡喜。這個老居士七十七歲,往生的頭一天,告訴他太太,說他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他太太罵他胡說八道,因為人很正常,沒病!到第二天也很正常,早晨一樣吃早飯,中午聽說還吃了一碗白木耳,十一點半鐘走的;還寫了遺囑走的,你看看多自在!沒害病。史居士往生,我相信對洛杉磯的佛教有莫大的影響。這是念佛人,這麼殊勝,走得這麼自在,這麼好的瑞相,這就是像基督教裡面講的見證,他給我們做了證明,這一生他就沒有空過了。

  所以念佛一定要懂理論、方法,要曉得境界。我們這一生把這樁事情當作第一樁大事,其餘都是小事,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世界,不但要生西方世界,還希望品位高高在上,這才好!你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這部《彌陀疏鈔》就是最好的門徑,蓮池大師當導遊,讓我們先對西方境界熟悉、嚮往,努力的來修學。

  請看序文,第二別歎:

  序【然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

  念佛有事念、有理念。我勸諸位不要學理念,學事念。但是理要明瞭,理明瞭有什麼好處?容易破執著,我執破才能證事一心不亂,法執破可以證理一心不亂;不明理,執著不容易打破。所以,理一定要明。事念,縱然兩種執著不能突破,也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帶業往生,所以說『不虛入品之功』,品就是品位,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他入了品。換句話說,『著事而念能相繼』,這個人決定能往生。

  如果你『執理而心實未明』,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你的成就不如下品下生的人。人家下品下生,你落空了,這就真正可惜!

  演【相繼,謂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續。】

  『一字一字分明』,我們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念四字「阿彌陀佛」,字字清楚。也許同修要問,我們到底是念四個字還是念六個字?我們這個註解是蓮池大師著的,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面記載,他說那個時候,有人請教他:您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他說:我教人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他說:我念阿彌陀佛,不加南無。「南無」是梵語,翻成中文是恭敬、皈依的意思。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於是人家就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老人家說:我自己來生不想再輪迴,這一生決定要往生,所以念四個字,客氣話免了。《彌陀經》裡面講執持名號,名號就四個字,執持名號就對了。為什麼勸別人加上南無?因為別人對娑婆世界還有留戀,還不想往生,所以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加個皈依,加個恭敬。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真正決心這一生要求生西方世界,來生不願意再到人間,你就可以學蓮池大師,四個字,字字分明、句句繼續不斷。心裡面這一句佛號不要叫它斷了,念念相續,這叫做功夫;如果斷了,這就不叫功夫。這個佛門裡面的功夫,不是少林寺的武功,就是這一句佛號相繼不斷,這叫功夫。也許有人要問:我們要辦事,我們要考慮問題,或者談話當中答覆別人的話,那怎麼辦?這個時候就把佛號放下,專心去辦事,事情辦完之後,佛號馬上提起,這就行了。

  可見得這個法門真的是像《華嚴經》一樣,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你要不相信,試試看,你看看你這個佛號會不會中斷?一定會斷掉。這一斷掉怎麼樣?妄念就起來,就打妄想了。有了佛號,就沒有妄想;佛號一斷,妄想就起來。所以必須有人提醒你,這就是從前大家念佛要共修,共修就是大家在一起互相的提攜,所以才有念佛堂。能到念佛堂念佛,那是有大福報!前世修的有福,才有這個機緣入念佛堂。我們今天沒有念佛堂,換句話說,沒有福報。可是話又說回來,大家沒有福報,你個人還是有福報,問題就在你個人會不會享福,你能不能享受這個福報?

  何以說這個人有福報?譬如,我們這裡每個星期天都有個念佛會,大家在一起共修。我們共修的時候,這個地方有錄音,錄成一個錄音帶,這個錄音帶你拿回家裡放就等於我們在一塊共修。尤其是現在那個小的錄音機,隨身聽,裝在口袋的,放一個耳機在那裡,你二六時中都不間斷;而且這個錄音帶自動迴轉,多方便!這不是你的福報嗎?所以你個人有福,你口袋放個隨身聽,放一個耳機在這個耳朵裡面,自動來回,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斷,你的福報大!你跟在念佛堂裡頭沒有兩樣,而且不防礙你的工作,不耽誤你的時間。可見得現代人要是會利用,你的福報比古人大,古人離開念佛堂,佛號就沒有了;現在離開念佛堂,走在馬路上,一面走著佛號都不間斷,甚至睡了大覺,那佛號也不間斷,這個福報比古人大得多!你要會用,要會利用。換句話說,你要會享,現在你有福報,你會不會享?你要不會享,那就沒法子。你要是會享,人人都有大福報,人人在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往生,就是你肯不肯享這個福?這就是說明淨念相繼。

  演【不虛入品者,謂但能念念接續,無有間斷,則已能伏妄。】

  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心裡頭念念是阿彌陀佛,自然就沒有妄念,就沒有妄想。佛號一沒有了,叫失念。失念之後兩個現象:一個是增長邪見,打妄想,想東想西;另外一個,雖然是什麼念頭都沒有,增長無明。你看,不是掉在邪見裡,就是掉在無明裡。邪見跟無明是生死根本,六道輪迴的根本。你怎麼能不輪迴?你怎麼能不生死?要想超越輪迴,了斷生死,唯一的妙法就是佛號相繼,不要叫它中斷;念念相繼,所以它能伏妄。

  演【得少分淨,可成末品。】

  『淨』就是清淨心,雖然你這個心沒有到真正的清淨,佛號在的時候,你這個心是清淨的,你這個佛號一分鐘不間斷,你得一分鐘的清淨;一小時不間斷,你得一小時的清淨;你一天不間斷,你得一天的清淨,要努力!這叫修淨業。所以少分的清淨『可成末品』,末品就是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諸位要是念佛往生,絕對不在下品下生,你們的地位不會這麼低,比這個要高得多。

  演【又或此人夙有靈根,即於此時頓明諦理,隨其淺深,或中或上,俱不可知,故曰不虛。】

  這幾句話一補充,意思就非常圓滿。人確實有夙根,我們這一生發心學佛,或者發心還沒幾天,是剛剛學佛的,在這裡聽上一個半鐘點,聽得很有興趣,聽了還想聽,那就證明你學佛不是這一生,你已經多生多世都學佛了。不但學佛,而且修的是這個法門,這就叫你有夙根,你過去世曾經修學過。過去世既然修學,為什麼沒能往生?剛才講,你那個功夫間斷,沒有能夠相續。換句話說,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清淨的時候少,打妄想的時候多,昏沉的時候多,所以你沒能去得成。

  往生西方世界唯一的條件,保持你的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所以你要曉得,二十四小時,你那個清淨心要超過十二個小時;如果十二小時清淨、十二個小時不清淨,你的機會是一半一半,靠不住。假如一天只有二、三個小時清淨,還有二十一、二個小時不清淨,那要等來生了,這一生沒辦法,你考試不及格。我們生生世世都念佛,考試都不及格,沒有達到六十分。所以這一生碰到了,繼續再幹,希望這一生能及格,也許過去生中因緣不足,隨身聽還沒有發明,這一生有了這個機會,大家好好去利用它。所以我勸同修,別的錢可以省,買隨身聽的錢決定不能省;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它替我們助念,它提醒我們佛號。如果你的家人不反對,你就在家裡放錄音帶給大家聽;如果家人反對,你就一個人聽,不要妨礙別人。

  「夙根」也有深淺不相同,有的人夙根深厚,一接觸就『頓明諦理』。「頓」是一剎那之間,「明」是明瞭,「諦理」是真理,用佛法術語來講,苦集滅道的真諦,你一下就覺悟了。頭一個覺悟,這個世間苦,真苦!人生百歲,也是一彈指就過去。年輕的同修對於這樁事情還不會感覺得到,過了五十歲以上的人,對於這個就相當敏感,什麼敏感?無常!年輕同修聽了也不要得意,為什麼?黃泉路上無老少!你到殯儀館、公墓去看看,年輕人多少!十幾、二十歲死的,很多!人命無常,生死事大。如果這個問題不能解決,那我們就不必談了。既然可以解決、可以超脫,我們為什麼不幹?世間因果明白了,出世間的滅道二諦(出世間因果)也明白了,可以能夠頓悟了。頓悟是一樁事情,最殊勝的是頓證。悟有兩種,有解悟、有證悟。如果頓證,那就是這個經所講的理一心不亂,得上品上生;如果是解悟,那就是中品,就不是在上品。

  『或中或上』,西方世界有四土,每一土都有三輩九品,四乘九是三十六,大分三十六個等級。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哪一個等級,要靠你自己努力,決定能成就。所以說『不虛』,決定能成功。記住,要字字分明、念念相繼。

  下面這一段講理,執理,最怕就是這個事情,這是一種誤會。

  演【明謂於自本心忽然契合,即所謂一發一切發也。】

  執理而心實未明,「明」是什麼意思?『謂於自本心忽然契合』。『一發一切發』,這個發是舉一個例子,其實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種句子太抽象,我們不容易明瞭,所以這個地方舉一樁事情。「發」就是發心,舉一樁事情來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禪宗裡面就是「明心見性」。而明心見性那個境界,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你看他就是「本心忽然契合」,這就叫做見性,就叫做大徹大悟。「忽然契合」,契合什麼?怎麼契合法?《起信論》講「始覺合本覺」,就是契合。我們現在的清淨心,用這個清淨心,這個清淨心是始覺,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始覺,我們的真如本性是本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始覺,念念始覺,一下要與本覺相契合,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境界,六祖說得好,「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圓圓滿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見性,這就是一發一切發。

  「發」也可以當作發明講,就是一切明瞭。一樁事情明瞭通達了,一切都明瞭,一切都通達了,世出世間一切事理統統沒有障礙,這個叫「發」,發明。這行!到這種境界可以,這種境界念佛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是覺,覺而不迷;念是真,真而不妄。我們真性現前,我們覺性現前,沒有雜念,沒有妄念,這就叫念佛。如果心地非常清淨,一個忘念都沒有,雖然這個佛號不念,那也是念。念佛是為了清淨心,心清淨就是念佛。到這種地步可以不念,不念就是念,行!如果沒有到這個境界,你要說無念就是念,我一天到晚不念就是念,『反受落空之禍』,那就壞了。

  其實,真正到了這個功夫,他念不念佛?他還念。為什麼還要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他還念,絕對不會說不念。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他在楞嚴會上給我們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還是念。由此可知,等覺菩薩雖然證到圓滿之理,仍執持名號;他明理,依舊不廢事。我們不明理就把事廢掉,當然要落空。

  演【反受禍者,謂若是修行人,則墮邪外。】

  『邪外』是邪門外道,這是說佛門裡面的外道。佛法以外的外道,容易辨別;佛門之內的外道,不容易辨別。

  演【若凡夫外道,則福盡受輪。】

  這是兩種人,一種是修行人,修行人墮在邪見變成外道,他這一生不能成就。如果是凡夫或者外道,他福報受盡,依舊要受輪迴。我們要問,前面那個修行人墮邪外,他福報盡了,他要不要輪迴?還是一樣要輪迴。怎麼曉得一樣要輪迴?因為我們前生就是這樣的人,現在又輪迴轉來了。如果我們前生不是這樣的人,你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會到此地來,你不在我這裡聽經,你在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所以咱們前生就是受落空之禍,念頭錯了。

  演【若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者,則徑墮三途,無有休息,故云受禍。】

  『口口談空』是講空理,談玄說妙。『步步行有』,行的是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個「有」就是三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那你怎麼不墮三途?這叫『受禍』,這個禍是大禍,反受落空之禍。

  疏【上文雙揭二病。】

  『上文』就是別歎,『雙揭二病』,兩種病。

  疏【今於二病,別舉其尤。】

  二病,一個是著事,一個是著理。『尤』,兩種病裡頭最重的。執著就是病,兩種都是執著,都是病。著空的病,要遭大禍,墮三途。著有的病,雖然能往生,品位不高。都不是好現象,都叫做病。

  疏【謂著事而信心不切,固無足論。】

  『著事而信心不切』,那就不必說了。修這個法門,基礎是在信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非常明白,第一個要信自己。諸位要曉得,佛菩薩加持,保佑那個有信心的人。沒有信心,佛菩薩雖然有威德、有智慧神力,幫不上忙。佛菩薩能幫誰的忙?有信心的人。你有十分信心,他就能幫你十分忙;你有一分信心,他就能幫你一分忙;他幫助你是跟你信心成正比,相對的幫助你。

  所以對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自信我一生決定生淨土,來生絕對不輪迴。我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佛菩薩也盡最大的力量來幫助我。我有信心,雖然我現在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我已經是極樂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你不相信,你還是娑婆世界的人;我相信,我不是娑婆世界的人。這事情問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決定的信心,我們才能成就。

  「信心不切,固無足論」,那沒法子!雖然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也有好處,念佛是種來生來世往生的一個遠因,跟西方世界結了緣,而你念佛在這個世間也是福報。雖然是福報,可是諸位要曉得,不定在哪一道享,人天享福那是最殊勝的,鬼裡頭也有福報大的,畜生裡頭也有福報大的。我們看外國人養的小狗、小貓,那個福報比我們一般人都大,照顧得無微不至。現在外國的狗,有專門狗的餐廳,每天還要給牠洗澡,侍候牠舒舒服服的,帶牠去散步,帶牠去玩,福報很大!這是牠前世修的福,墮畜生身。所以我們這一生修福,來生不一定到人間享福,說不定來生畜生道、餓鬼道。福固然是享,不定在哪一道,這個要知道。

  疏【假使專持名號,念念相繼,無有間斷,雖或不明諦理,已能成就淨身,品位縱卑,往生必矣。所謂士人作榜尾登科亦不惡,但恐榜上無名耳。安得以守愚病之!】

  就怕榜上無名!榜上有名,雖然是最後一名,他也去了,也成功了。

  演【著事而信不切者。】

  他舉出非常實際的例子。

  演【如今世人,口念彌陀,心馳五欲,空談淨土,繫念娑婆也。】

  這是我們要好好的警惕!口念彌陀,心裡面還貪戀世間五欲六塵,天天念迴向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捨不得現在的娑婆世界,這是口是心非,不能成功的,這就是所謂『著事而不切』。真正念佛人,世間一切情緣要統統放下。你要是有一樁事情放不下,牽腸掛肚,到最後一定耽誤了。凡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的,他都是放得乾乾淨淨。我剛才講的史居士,他有十個兒女,都在美國,有的相信佛,有的不信佛、反對佛,有的事業有成就,有的也很不如意。史居士沒有一樁事情掛在心裡,他心清淨,除了念佛之外,他什麼也不管,真放得下!所以他才能預知時至。我們也看到念佛的人,「我的女兒還沒出嫁,兒子還沒結婚」,這個他去不了,為什麼?他煩惱太多,牽腸掛肚事情太多了。縱然他女兒出嫁,兒子結了婚,還沒有生小孩,生了小孩還沒長大!事情多,永遠沒完沒了,雖然念佛,西方世界他今生沒分。

  演【成就淨身者,謂三業毫無染污。】

  『三業』是身、口、意。最重要的是意業,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謂一塵不染,塵就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統統放下了。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牽掛,這就叫『成就淨身』。所以,你要樣樣放得下。再告訴諸位,唯有樣樣放得下,你才是樣樣都圓滿。你今天的財不圓滿,為什麼?沒放下。沒放下,就不圓滿;統統放下,就得大圓滿。什麼是圓滿?決定不缺乏。你不相信,因為你有業障,障礙你那個信。你果真放下,才會真正明瞭,佛菩薩講的話沒錯,為什麼?真得大圓滿了。所以,你們不肯放下,你們財用很苦。我很自在,我在財上得大圓滿。哪一樁放下,你哪一樁就得圓滿。樣樣都放得下,就得大圓滿。

  演【即所謂純清絕點,一條白練也。】

  『白練』是瀑布,水非常的清,從上面流下來像一條白練,一塵不染。

  演【永明云。】

  『永明』就是永明延壽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

  演【求淨土者,縱饒未明道眼,也須成就淨身。】

  『道眼』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理一心不亂;縱然功夫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也必須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到這個境界,那是決定往生,品位也相當高,不會在下品下生。

  疏【乃至執理而心實了明,亦不必論。】

  他執理,而心真的明瞭,真的明心見性。真正到明心見性,念與不念真的是無所謂,他不念佛,他也往生,只要他願意生,他想去他就行。為什麼?他有這個功夫,不念也能往生。不念也能往生,不奇怪!為什麼?蕅益大師《彌陀要解》裡面講,「得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沒有講念,沒有講執持名號,只講信願。諸位要曉得,這是對明心見性的人說的,他沒有念過一句佛號,他相信、他願意去,他就生,而且是上品上生,不要念佛。沒有到明心見性的時候,那就得要念佛,所以他又說,「品位高下,在於持名之淺深」。你要懂這個道理,這是理與事都要顧到。

  心實實在在了明,明心見性,所以你念不念都不必提這些,你念也好,不念也好,反正你願意生,你決定會生,這是指這種人。我們沒到這功夫!「心實了明」,跟諸位說,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四十一品無明至少破了一品,你們想想他是什麼境界?我們今天不但見思沒有斷,連見惑裡的身見也沒能破得了。博地凡夫,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完全具足,怎麼能跟見性的人相比?一個人最貴的是自知之明,曉得自己是什麼樣的身分,曉得自己的病在哪裡,才能夠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在國外曾經有人問我:懺除業障,是不是要去拜梁皇懺,拜水懺?梁皇懺拜了,水懺也拜了,業障消除了沒有?不但沒消除,還增加不少。我說的話句句真實,不但消不了業障,增長業障。什麼叫懺除業障?你每天想想你的過失,能改過就叫做懺除業障。每天想想,我今天哪些事情做錯?哪些事情念頭是不如法?能夠每天反省自己的過失,改正自己的缺點,就叫做懺除業障。對於自己起心動念、一切行為,乃至於工作,講經教學也是如此,天天在改進,改進就是消業障,天天有進步。不改進,就是業障沒消除!這是真正求懺悔。所以懺悔就是精進,就是日新又新。

  所以在美國,美國人做生意搞不過日本人。美國人那個工廠要是不賺錢,他馬上裁員,把員工解散;或是工人對老闆不滿意就罷工,那個罷工損失實在非常嚴重。日本人跟他們不一樣,日本人工廠不賺錢了,老闆給高級職員減薪,這一招很厲害,員工一看,老闆拿不到薪水,高級職員都減薪,下面工人就拼命工作,為什麼?工人不減薪,高級職員減薪,這個做得合理,所以工人肯賣命!工人對老闆不滿意了,要反抗他,抗議的時候頭上綁個白布條,還是照樣工作。美國人怎麼能做得過日本人!這個拿佛法來講,他真正做到懺除業障。所以,一定要把佛法實踐在自己生活當中,佛法不是空談,佛法是現實的生活。所以,學佛目標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真離苦,真得樂。

  演【心實了明,謂三智一心中得。】

  『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心中得』,這就是開悟了,禪宗講大徹大悟。

  演【已登初地。】

  『初地』是別教的初地菩薩;別教初地,在圓教來講是初住。

  演【入無生忍。】

  真正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

  演【於自本心有大開悟者。】

  這樣的人,他雖然不念佛,只要相信這個法門,只要願意,他就去了,他一去就是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

  「執理而心實了明,亦不必論」,這個就不必提他們了。下面要討論「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

  疏【假使騁馳狂慧,耽著頑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淨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所謂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者也。】

  蓮池大師跟我們談的是這一類的人,這一類人在現前實實在在不少。國外許多地方,現在是相信禪、相信密,以為那個成就快,其實絕大多數的人是盲從迷信。我這些年到處走走,有不少人覺悟了,回頭念阿彌陀佛。凡是事都有理,你要多想想那個道理,理上能不能講得通!你要想修禪,不要講那高等的禪,最起碼的禪,四禪裡面的初禪,這是色界天,沒出三界,還要生死輪迴的。初禪的條件是什麼?他脫離欲界了,欲界是財色名食睡五欲,五欲現前的時候,真正不動心了,才是初禪。我就問:財色名食睡,你還動不動心?如果你還動心,那是口頭禪、野狐禪,沒用的!還得要墮落三途,不夠資格參禪。大家聽到這個,害怕了,想想自己財色名食睡恐怕還會動心,只好回過頭來念佛,帶業往生。「我的五欲是淡了很多,還斷不了」,那還不行,你還是在欲界,沒有到色界,不容易!

  說密,那就更糟糕,更麻煩。顯教沒有學通,沒有資格學密,密是顯教的加行。密教裡面是講即身成佛,沒錯。好像你到學校參觀博士班,他再過幾個月就畢業,博士學位拿到了;你也去參加那個博士班,二、三個月博士學位也拿到,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你沒有念大學、中學、小學,哪有一下就能入博士班?不可能的事情。諸位要曉得,密教是建立在顯教的基礎上。我們要問:將來要不要學密?要學,不學密不能成佛。什麼時候學密?八地菩薩。此地講初地,才登初地,還不夠資格。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還不夠資格,為什麼?他才初地。八地菩薩叫不動地,才有資格學密,他當然即身成佛。你要問問自己,到底是幾地菩薩?這要搞清楚的。除這個之外,要想即身成佛有沒有別的法子?告訴諸位,有!念阿彌陀佛,即身成佛。你要不相信,看《華嚴經》,善財童子肉身成佛,他是一生成就的,他修什麼法門?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法門。所以,念佛法門是佛法裡最殊勝的法門。

  演【不正之謂狂。】

  他不是走正路,這叫『狂』。

  演【狂慧者,雖有智慧,非真慧也。】

  那些人不是不聰明,他很聰明,可是他不是真智慧。他那個聰明是從分別執著裡頭來的,不是從清淨心裡面透出來的。

  演【有從學問得者,有從工夫得者,有從邪師得者,種種不同。】

  這些都不是真智慧,即使在功夫上得來,也不是真智慧,為什麼?這個功夫要與理論相應才行;功夫與理論境界不相應,得來的智慧還是邪知邪見。自古以來修道求學,為什麼要有好老師?沒有老師行不行?不行!《壇經》裡面永嘉大師那一段就講得很清楚,「沒有老師而自悟的,威音王佛以前可以;威音王佛以後,無師自悟的都是天然外道」。所以世出世間法都要師承,都要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路,就是盲修瞎練。可是老師裡面有正有邪,《楞嚴經》上說,現在這個世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要是能遇到一個好老師,那你很幸運。不容易遇到!明師難求。遇到一個邪師,這個麻煩大了。邪知邪見有種種不同,那是邪慧。

  演【馳騁者,大率謂十方諸佛一口吞盡,何處更覓彌陀,十方世界徹底掀翻,何方別求淨土。再說念佛求生,早是缽盂安柄,頭上加頭也。】

  這是禪宗裡面,不是真正大徹大悟的,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這些禪和子,譏笑念佛人所說的這些話。這些話全從理上講的,理上講的沒錯!他說的這些話,他是不是真正懂得?他真正懂了,他就不說了。真正懂得又是一個說法,為什麼?真正懂得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還有障礙,頭上安頭那就是障礙;既有障礙,換句話說,他沒通。

  最近,有人提出不能帶業,只可以消業往生,於是修淨土的人就人心惶惶。我一到美國,周宣德老居士就問我:怎麼辦?到底哪個對,是帶業還是消業?我就告訴他:帶業跟消業是一不是二,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帶一點消一點,消一點帶一點!只有佛才不帶業,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還是帶業。雖然淨土經論裡面沒有帶業的字樣,我就問他:淨土經論裡頭有沒有講三輩九品?有!既然講三輩九品,要是不帶業,哪有三輩九品?帶得少的,品位高;帶得多的,品位低,這講帶業。如果講消業,消得多的,品位高;消得少的,品位低。消業與帶業,不是一樣嗎?

  演【不明謂之頑,頑虛者,雖著空理,非真空也。如痴人口口談空,凡夫四無色定,外道無想,以及非非想陰境空魔,乃至圓虛無心,種種不一。】

  這段話講的全是境界,統統在《楞嚴經》上,這叫『頑虛』,這也是大病,真正的理、真正的事他沒見到,換句話說,還是一種誤會,聽佛法,錯解了意思,誤會了佛的宗旨,所以才出了毛病。『凡夫四無色定』就是四空天,『外道無想定』生無想天、『非非想陰境空魔』,這是四禪、四空天的境界;這些人把這個境界當作究竟圓滿的涅槃,這是一種大誤會。所以,凡是生在四禪四空天的人,壽命終了的時候一定墮落,為什麼?他自己以為證得涅槃境界,到後來這個境界失掉,「佛原來打妄語騙我們」,這就謗佛、謗法,所以他才會墮落。「種種不一」,境界很多。

  演【耽著者,大率堅守執者,一向入空,各各自謂成無上道也。】

  就是剛才講的。

  演【輕談,謂形於口。蔑視,謂存於心。】

  『輕談』,輕視,『蔑視』是存心。心裡面瞧不起,口裡面毀謗,這是說這一類的。「輕談淨土」,就是批評淨土,瞧不起這個法門,自以為禪或者密最殊勝、最高,過失在此地。『為害非細』,這是大害。今天禪與密在外面非常盛行,對於佛教這個修行是大大的傷害,這是我們自己要曉得的,對佛法是有弊沒有利。中國自古以來正法久住,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看看《高僧傳》,看看各宗的語錄、《淨土聖賢錄》,多少成就的人!這都是事實。現前往生的,我們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就在眼前的,如果這個也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