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孝廉這個根要紮得深  (第五三七集)  檔名:29-519-0537

  剛才跟諸位說過,漢武帝以後國家取才,取孝廉,佛門裡頭也不例外,這兩個字差一點點都不行。聖賢之道,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聖賢之道也包括佛道,沒有例外的。儒釋道要成就,孝廉這個根要紮得深,有這個深根,你才能持戒,持戒是什麼?守規矩,你才能忍辱。具備這些條件,你算具備成功條件的一半了。日常生活當中要節儉,就是要培福,有福,有福要給大眾去享,不要自己享,這個世間苦難的人太多,常常想到他們。要謙虛,要卑下,把自己傲慢的習氣,真的把它融化掉。人都有傲慢習氣,不能說我沒有,那個我沒有裡頭就充滿了傲慢,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說充滿傲慢?因為佛講的,佛說這個傲慢是與生俱來。哪一生?生命起源的那個開頭。這在佛經上講得很好,「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自性裡頭變成一個妄心,阿賴耶,阿賴耶裡面就具足貪瞋痴,貪瞋痴慢。你看末那就是的,末那就是我們自己,我自己從哪來的?跟宇宙同時發生的。

  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是我見,執著身是我。在阿賴耶裡面,不但執著身,執著意識是我,那個意識,我們一般講靈魂,或者講靈性。為什麼靈性還是執著?四聖法界叫靈性,還是阿賴耶,還是末那,沒轉識成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是什麼?是明心見性,是《華嚴經》圓教初住菩薩,那超越十法界了。只要沒有超越十法界,都是阿賴耶用事。不過四聖法界,阿賴耶用事他用得正,為什麼用得正?完全依照佛菩薩的教誨,真正把它做到,所以他純正,跟佛一樣,但是用的不是真心,是阿賴耶。如果轉識成智,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那就真的,那就不是假的。所以四聖法界裡面,菩薩、佛還是用阿賴耶,還是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末那的執著,還是有這個,不過他很淡,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傲慢沒有了,那什麼時候?那是明心見性,你脫離十法界了,可以這樣說,貪瞋痴慢都沒有了。你沒有超越十法界,你怎麼可以說你沒有貪瞋痴慢?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才真正認識自己。中國古人講,人應該有自知之明,自己要認識自己,我是凡夫,我不是聖人。

  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都不是聖人,你看在大乘教裡面,六道裡面叫內凡,六道是個界線,六道外面,四聖法界叫外凡,還是凡夫,六道之外的凡夫。一定要把無始無明斷掉,超越十法界,才叫聖人。佛門裡面叫小聖,阿羅漢,那是尊敬他,他不是真的聖,為什麼?三大類煩惱,他只斷見思,見思煩惱斷了,世出世間這個法他不執著,他還有分別,他還有妄想,這稱他為小聖。再往上去,辟支佛、菩薩、佛,這是四聖法界裡頭,比小聖高一點,一般我們都稱聖人,不是大聖。大聖是什麼?破了無明,超越十法界,證得圓教初住,這是大聖。在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稱大聖,我們講菩薩摩訶薩,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摩訶薩。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那就稱菩薩。加上摩訶薩不是十法界的,是一真法界的,是實報莊嚴土裡面的菩薩。學大乘教的人,這是普通常識,基本常識,不能不知道。知道這些,我們就很謙虛了,就知道我們實在是凡夫,真的是凡夫,怎麼可以傲慢?所以一定要學謙卑,道理在此地,謙卑才能夠乞法養心。

  

  節錄自:02-039-0086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三七集)  檔名:29-519-05372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三七集)  檔名:29-519-05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