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在家能孝父母,對國家就能盡忠  (第五三五集)  檔名:29-519-0535

  下面再給我們細說,來解釋,先說什麼叫比丘。「與大比丘」,「與者,共同之義」,很多這些大比丘參加這個法會,「表佛與大眾共在會中」,都在這個大會當中。「比丘是梵語,名含三義故不翻」。在中國找不到適當的名詞來翻它,所以就音譯再加以註解、加以解釋。它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乞士」,乞是乞討,我們中國人叫乞丐,在討飯吃的乞丐,但是他是士,士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他真的是每天去乞食。士在中國古代,中國古時候把人民也分為四個階級:士農工商,這個在社會上地位不一樣。士是讀書人,是被世間最尊重的,讀書人雖然沒有地位,也沒有財富,可是受人尊敬,為什麼?他讀書明理,中國人對這個尊重。從前讀書,真的都是讀聖賢書,從小啟蒙就是讀聖賢書,明理、懂事。讀書人一直到漢朝,漢武帝的時候,讀書人才有出路,為什麼?國家需要你。諸位要知道,中國的大一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雖然統一了,社會動亂,也就是說沒有真正的安定形成盛世,沒有。一直到漢朝,漢武帝是第七個皇帝,才真正走向制度化,國家統一,需要人才幫助他治理。這是形成真正大國了,不是小國,古時候那些諸侯全沒有了,都變成郡縣,郡好像現在的省,省下面有縣,這些各個階層的公務人員,這需要人才。人才到哪裡找?找讀書人。所以學而優則仕,仕就是為國家服務,接受帝王的任職,於是考試的制度就形成。

  所以國家讀書人,讀書是家庭裡面的事情,是家學,家裡面教,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因為從前,中國自古以來農業立國,都是大家庭,人愈多,好辦事,人少了就困難,人多了好幹活。所以家庭子弟有可以讀書的,一定請老師在家裡教,所以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書念得很好,參加政府的考試,縣考,縣考考中了稱為秀才,就是把你選出來了。但是還是有選舉,選舉也是漢武帝時候定的制度,地方的官員要為國家選舉人才。選哪些?從兒童裡面去選,選童子。童子是沒成年,中國成年是二十歲,不滿二十歲,在這裡面去訪問、去調查。從前官員不像現在有電視、有照片你都認識,在從前不認識,他要不穿官服,你不知道他是官員。他穿個便衣,他去私訪,為國家選人才。選人才的標準是什麼?兩個字「孝廉」,舉孝廉,這個小孩孝父母,在家能孝父母,他對國家就能盡忠,他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第二個條件廉潔,廉潔就不貪污,你看國家任用人的標準,兩個字,一個孝、一個廉。縣考考取秀才,你的生活就不要擔憂了,國家給你一份俸祿,那個時候是給稻米。你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考取了秀才,他一年有九十多石米,他生活就過得去,他就不愁了。好好念書,專心念書,再參加省考,省考考中就是舉人。一般優秀的,舉人特別優秀的,都可以任命做縣長,現在講的縣市長,或者是高級的這些幕僚,相當現在的祕書長,一級幕僚。再考,他一面任職,一面讀書,還可以參加國家的考試,叫殿試,考中叫進士。那時這些進士、舉人、秀才都是學位的名稱,古時候的學位,像現在學校裡面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名稱。考中進士,一般都是中央來任命。國家人才是這樣子培養出來的。這個制度一直到滿清,差不多用了兩千年,兩千年改朝換代多少次,可是這個制度沒有變,無論哪個人做皇帝,都用這個方法來推選人才。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制度,維繫中國這兩千年來,歷史上所記載到的長治久安,就是孝廉。這個制度好!這個制度太重要了,所以舉孝廉。孝廉是從小在家學裡頭、私塾裡面學到的,父母教你,老師教你,忠孝是一體。廉是不與取,在佛法裡就是不偷盜,你才能夠盡忠職守,像毛主席所說的,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如果這兩個字沒有,他不是為人民服務,他為自己服務,那個問題就非常嚴重。

  所以乞士,士是個讀書人,真正有學問、有德行,釋迦牟尼佛本身也是乞士。「謂乞食乞法。乞食謂,既出家已,乞求自活,不事經營,無所貯積。萬緣俱放,一意清修,故曰,乞食養身」。我們這個身體活在這個世間,需要生存基本的條件,頭一個就是飲食。這些修行人、讀書人、修養道德的人,他們沒有從事營生的事業,他怎麼活?他活的方法就是乞食,就是沿門托缽。我們中國對乞丐並不重視他,在社會上他地位是最低的,叫貧賤,貧是他沒有財,賤是他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可是這個乞食的人不一樣,他有學問,他有德行,所以在印度對於這類的人非常尊敬,只要遇到了,一定供養。所以乞食在古印度,像現在在泰國,南傳的,沒有問題,人家真供養你。現在在中國就很困難了,你在香港乞食是做不到的,沒人供養你。所以在印度當時風俗習慣當中,一般人對於這些人很尊重。所以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這個乞食一天要去乞三頓,那人家就麻煩,你還修什麼行?一天到晚到外面找東西吃,未免也太貪婪了。所以佛規定是一餐,這大家更尊敬。

  一食,夠不夠?夠,我們人身體是一個機器,這機器活動必須要有能量,能量的來源就是飲食,飲食是補充我們能量的來源。可是機器有耗油的、有省油的,這個能量到底耗在哪裡?百分之九十五應該是耗在妄念上,煩惱、妄念,這個消耗能量很多,那你要大幅補充,三餐還不夠,還得要吃點心。如果心地清淨,沒有雜念,一餐夠了,肯定夠了。勞心勞力,你工作量再多,消耗能量都少。我早年求學,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老人家的工作量,一般說至少是五個人,他要做五個人的工作。你要跟他見面,一定在一個星期之前跟他約定,要不然他沒有時間,他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那麼大的工作量,他一天吃一餐,三十幾歲就開始,一直到老死,幾十年!而且一餐吃得很少,小饅頭,大概像雞蛋那麼大的小饅頭,他一餐就兩個。每一天的生活費用,給諸位說,台灣錢兩塊錢,一個月六十塊,六十塊大概相當美金只有一塊多錢,那時候美金好像一比四十,美金一塊半,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不容易!在家居士,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跟出家人一樣,沒穿出家人衣服。

  

  節錄自:02-039-0086淨土大經解演義

  

  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三五集)  檔名:29-519-05354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  (第五三五集)  檔名:29-519-0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