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發真心學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2021/9/2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22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七願「請佛住世」,這一願家師淨老講得比較多,都是非常重要的。請佛住世,佛在世,佛的弟子請佛常住在世,來教化眾生;佛不在世,歷代的菩薩、羅漢、祖師大德,在家、出家有修有學的善知識,代佛說法。我們遇到了、認識了,也要請他們長住在世,來教化眾生。到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的確真正有修有證、有修有學的善知識,也很多在我們這個世間。但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不認識,遇到了,這些善知識講的真話聽不進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佛菩薩就只好等待因緣,善知識也是一樣,等待因緣,暫時先離開了。因此我們現在,不是說沒有這些有修有證的佛菩薩、羅漢應化在世間,有,我們眾生業障深重,見面也不認識。善知識苦口婆心的勸,聽不懂、聽不進去,不能理解、不能接受,遇到等於沒遇到。我們如果真心想學習,馬上就有感應,佛菩薩就會來教導,會遇到善知識,這純粹是個感應。

  淨老和尚在這一願,最重要提醒我們,請佛住世,首先要請自己這一尊佛住世。這個開示非常重要,過去我們很少聽過,幾乎沒有聽過。在過去的時候,我們念到十大願王「請佛住世」,總是在外面請,我們到哪裡去尋訪善知識。到外面找,能不能找得到?善知識、佛菩薩都在我們眼前,我們不認識,到處找也找不到。為什麼?因為自己沒有先請自己這尊佛住世,只是要請外面的佛住世,這叫做心外求法。佛法常講,外道。外道不是罵人的話,是心外求法,方向不對,你要去找外面的善知識,也要從自己內心去求。所以你要請佛住世,要從自己內心求,先求自己這尊佛住世,就跟一切諸佛菩薩、羅漢、聖賢感應了。怎樣請自己這尊佛住世?在前面我們上一堂課學習過,自己要發願,自己發願要作佛,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如果你沒有先請自己這尊佛住世,自己都不願意作佛,一天到晚要去找佛菩薩,怎麼會有感應?佛菩薩在眼前,我們也不認識,不是沒有,沒感應,你不認識,不知道。關鍵就是沒有請自己這尊佛住世。請自己這尊佛住世,我們現在還是凡夫,要請自己住世,就要學習,學習看破放下。真正發願來學習,培養這些師資、弘法人才,發這個心、發這個願,自然跟佛菩薩就會感應了。所以淨老和尚這個開示非常重要,過去我們沒聽過。在《妄盡還源觀》我們老和尚提出來,才把請佛住世真正的意義給我們點出來。因此佛法是內學,內求,要先求自己,自然能感應外面的佛菩薩。

  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真正想在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徹底放下,對這個娑婆世界徹底放下,一心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個前提。你這個世界放不下,有貪戀,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生不起來,這個願心生不起來,跟阿彌陀佛的願就不相應,就不能往生西方了。所以真念佛求生淨土,就是要徹底放下,甚至連經教都得放下。經教,三藏十二部經,我們很喜歡學習,還是要放下,頂多念一部《彌陀經》,這是真正決定要念佛求生淨土的。念佛求生淨土,實在講,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夠了,你徹底放下,真信、發願、念佛,具足這三個條件,必定往生西方。為什麼要念一部《彌陀經》?念《彌陀經》是定心的、收心的,真正的功夫是持名,持名才是我們真正要用功的。《彌陀經》講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這個功德,是我們真正要用功的。我們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裡面還摻雜著妄想、疑惑,功德就全被破壞了。正的功夫就是在執持名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心裡真有佛。這個世界不想了,這個世界好也好、不好也好,為什麼?這是眾生的共業、別業所感的。佛在經教裡面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佛大慈大悲,怎麼會不度無緣之人?佛不是說要普度眾生嗎?怎麼只有度有緣的人,無緣的人就不度。不是不度,無緣是眾生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他不能接受、不肯真幹,佛來教化,對他也沒用處、沒幫助。那怎麼辦?不教了,不教他,就讓他隨業受報。佛菩薩看到這些眾生,緣還沒成熟,還是造惡業,不能依教奉行,就只好隨他去了,讓他去造業、去受報。受報,就是他要去吃苦頭,他要受苦受難,尤其死了之後到三途,到三惡道去。三惡道,特別是地獄,是最苦的。受盡苦頭,他才能回心轉意,想學、想求解脫,只要有這個念頭生起來,緣就成熟,覺得這個世間太苦了,為什麼受這個苦?受苦,他想要學習,要解決這個問題,想要求解脫,只要有這個念頭生起來,這個緣就成熟了,佛菩薩就會出現來教化他、來幫助他,你看佛菩薩多慈悲。你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見面也不會教你,為什麼?教你沒有用,有教跟沒教是一樣。佛菩薩教化眾生,也是看眾生這方面,他接受的程度有多少,如果他能接受一分,那教一分;接受兩分,教兩分;能接受十分,就教十分。完全不能接受,那就沒辦法教,隨他去了,就讓他去造惡業,造惡業他後面必定有惡報、苦報。等他惡報、苦報的苦受盡了,我們一般講苦盡甘來,苦頭吃夠了,覺悟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想繼續再受苦,這個時候佛菩薩才來教他解脫這些苦難的理論方法。

  三善道是因為你做善業,墮三惡道是造惡業,造惡業要墮三惡道去消惡業,造了這個業,三惡道就是給你消惡業的。好像我們人間的監牢一樣,你犯罪被判刑,被抓進去,被判刑幾年,牢獄就是消你這個業,刑期滿了就出來。所以三惡道是消惡業。三善道是你修善有善報,你去消這個善業,享受這個福報。所以三惡道是消惡業的地方,三善道是消善業的地方。要緊的是你享受種種福報的時候不起貪戀,那你是真正的在享福,因為這個福當中也有禍,禍福相承。福報現前的時候也要會享,不會享就造惡業,福報愈大造的惡業就愈大,將來墮落就愈慘、愈嚴重。所以享福,看你怎麼享,會不會享,如果享福報對福報生起貪戀的心,生起自私自利的心,那就壞了,那善業就又變成惡業了。轉變得很快,都在念頭上,沒有智慧往往就轉錯了。如果有智慧,他都轉對了,轉得最殊勝的,是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是最殊勝。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連十方無量的菩薩都羨慕,你轉得太好了,你是怎麼轉的,一下就轉成佛,從凡夫就轉成佛?他們還在菩薩地修行,還不能提升到佛的地位,你怎麼這麼快就轉成佛?所以淨宗法門不可思議。

  於是我們請佛住世就明白了,我們發真心學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真的要開悟,真的我想證果,我不能證佛果,我也想證菩薩果位。《華嚴經》裡面的菩薩,包括沒有開悟的,初學的菩薩,五十一個位次,我們真正要發心,高的位次我們不敢想,我們想最低的位次,十信,我在這一生當中能證到圓教的初信、二信,我就滿足了。佛菩薩來不來?來,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發個願,我這一生想證初果,求佛菩薩來幫忙,肯定來,為什麼?初信位菩薩在大乘教裡面地位是最低的,就好像我們讀小學一年級。五十一個年級,就像大樓一樣,五十一層大樓,你這個是第一層。第一層,我們就有一層的基礎,再往上提升。你想證得初信位也有條件,佛菩薩要不出現,他怎麼教你?所以要真正發心。這是真正請佛住世,非常重要。還有心量更大的,初信、十信、十住,我還不滿意,我在這一生當中就要求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這是發大心,那佛菩薩非得要來幫忙不可。你只要動這個念頭,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應。可是這個念頭要真心,不是開玩笑的,願心一發,念念不忘,要認真努力去做,於是感應會現前;要不是真幹,那就不可能。真幹是什麼?真學,念佛要真念。

  真念,念佛有祕訣,大勢至菩薩在《念佛圓通章》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根對六塵攀緣的心放下。眼把色放下,耳把聲放下,舌(我們的舌頭)把味放下,鼻把香放下,身把觸放下,意把法放下,就是我們平常講放下萬緣。放下萬緣,你的心是定的,你就恢復到清淨心。「淨念相繼」,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今天念佛,對佛半信半疑,好像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太遙遠,沒見到,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信心不足。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很多夾雜。念佛的時候門關起來,把電鈴、電話拔掉,這兩個小時念佛跟外面完全斷絕,這就對了。念佛不能間斷,這是相繼,不間斷是心裡不間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要能信得過,堅定的信心,能不能往生的關鍵在此地。念佛往生西方,不需要學很多經教。經教的用處是什麼?經教幫助念佛人斷疑生信。我如果都沒有絲毫疑惑,我具足信心,我還要不要來聽經、來學習經教?不需要,一句彌陀念到底就可以。但是這個地方我們要聽清楚,不能誤會,我沒有疑惑了,真正具足信心,一點懷疑都沒有。我們過去也常常看到很多念佛人說,我沒懷疑,我真相信,我一句佛號就一直念到底了,但念了很多年,也沒有消息。他也不聽經、不聞法,就一直念佛,但是念了很長的時間,沒消息、沒效果,什麼原因?有懷疑,自己不知道。這個疑也是六大煩惱之一,自己有疑,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沒有懷疑了,實際上自己有懷疑。

  早年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那個時候我們師父上人跟韓館長到美國弘法,申請了美國綠卡,一年要到美國去住一百八十三天,等於一年有半年時間在美國。當時有很多同修就寫信向我們淨老和尚問問題,因為師父上人常常不在台灣,一年有半年在美國,也就沒有辦法及時回信。過去不像現在通訊這麼方便,現在有手機,那個時候還沒有,用寫信的。如果等到老和尚回台灣,可能就過半年以後的事,因此有一次我們師父上人就叫我代替他回信,有同修剛好寫信來問問題,他老人家不答,就拿給我回答。我回答,再給他老人家看,他看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幫我修改修改,後來我再重新整理回答,改到他老人家看可以了,就代替他回答。後來幾次問的信件,都是我代替回答,然後寫下來給老和尚看,他老人家看可以了,他說以後你都可以代替我回答這些問題。有一次我接到一個同修,看她寫的好像是一個女眾,她問的問題,就是她聽我們老和尚講《彌陀疏鈔》。老和尚在講《彌陀疏鈔》就勸大家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這位同修她有疑問,她說不懷疑,我沒有懷疑了;不夾雜,我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我也沒有夾雜;但是那個不間斷,她做不到,因為還要上班、還要工作,沒有辦法一天到晚像念佛機一樣念個不停,第三個條件她就沒有。她說前面兩個她做到了,第三個她做不到。後來我回信,我就給她講,妳說妳不懷疑了,那何必寫信來問問題?問問題就是有疑問才問,沒有疑問,要問什麼?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不就好了嗎?所以這個不是沒有懷疑,她自己有懷疑自己不知道。

  所以夏老在《淨語》裡面講,「誤人第一是多疑,疑網纏心不易知」,懷疑好像捕魚的魚網,它纏縳在你的心裡,你自己不容易知道、不容易發現,自己有懷疑,自己不知道。所以你有懷疑,聽經教可以幫助你斷疑生信,你疑根斷了,你念佛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在《淨語》裡面講,如果你沒有聽經教,你就一直念佛,能不能斷除疑惑?可以,但是真的要老實念。老實念,夏老提出這一句,也很重要,要知道自己有懷疑,不要認為自己都沒有懷疑了。懷疑就是不信,半信半疑。真信就是不懷疑,如果還有懷疑,就不是真信。所以夏老講,這句佛號要一直念下去,「念得疑情連蒂斷,到此方知我是誰」,還是用念佛來斷這個疑。念到疑情連蒂都斷了,到時候你就知道自己是誰,這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第一時的開示,我們看第一時開示講,修學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信願行,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信自己遇到了我就往生有分,而且要信這是從自心現的,不是從外面來的,才是真信。但是「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你信了,現在信是信聖言量,相信佛在經典上講的,給我們介紹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自己能往生,信這個。但是信,如果你沒有透過念佛這個行,你這個信也不能成立,也就是這個信是半信半疑,有夾雜懷疑。為什麼?如果人家來問你,你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那你看到了嗎?如果人家來問我們這個,我們怎麼回答?我們有沒有懷疑?沒有看到,我們不能騙人家說看到。你如果回答說沒看到,人家說,沒看到,到底是真有還是虛妄的?你就不能確定。我們現在能夠確定、能相信,是依據經典,依據佛的聖言量,我們沒見到,但是佛見到了。佛當年在世講《無量壽經》,在人間在家出家、男眾女眾有兩萬人,現場看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觀無量壽佛經》,有五百個宮女,加上韋提希夫人,五百零一個人見到極樂世界。佛以後,每一個時代,修念佛法門成就的,都見到極樂世界,都還沒有往生就見到。你看佛法傳到中國來,廬山遠公大師,我們淨宗初祖,他一生見極樂世界見三次,他到最後要往生才說。跟大家講,極樂世界在平常我就見過三次了,現在這次再見,我往生的因緣到了,要走了。遠公以後,修學淨宗法門見到極樂世界,大有人在。一直到最近的,我們老和尚介紹的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他不講,但是從他的光碟裡面,根據我們淨老和尚判斷,海賢老和尚一生見到極樂世界不止十次,聽他講的那個裡面話中有話,見到老佛爺了。因為當時在大陸,特別是在文革的時候,不能隨便講的。你念佛都被打,你還講這個,可能你就被帽子扣上去了,妖言惑眾,所以就不講。其實見到很多次,他自己知道。所以古代有,現在有,這個是不假。這個就是念到功夫成片,就有感應,就有消息了。所以要透過這句佛號一直念,像《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見到佛,你信心就堅定,不會再懷疑了。

  我們還沒有到這個功夫之前,要相信聖言量,要相信經典講的。我們雖然沒見過,佛見到一切諸佛世界,當然沒有問題,菩薩、羅漢、祖師大德,包括現代這些真正念佛有功夫的人,他們都見到。在經典上佛講的,是歷史的記錄,這個都可以去證實的。所以信,要透過行來證實這個信。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講的,以念佛這個行,來證實我們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樁事情。願是推動行的動力,你真願往生西方,真願見阿彌陀佛,這是推動你念佛修行的一個力量。願,我們一般講志願,你的志願很懇切,就是這個方向、這個目標。願這個動力,就推動你的行,你念佛才會認真念,功夫才能夠得力。念佛功夫不得力,總是信願還不到位,還不真切,要再加強信願。真信切願,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彌陀經要解》講,信願是能不能往生的關鍵,往生品位高下是持名念佛功夫的淺深。信願行,缺一不可。信行願,中峰國師講得很有道理。信願行、信行願,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它是相關的,一而三,三而一,這個我們念佛同修一定要知道。

  生到淨土,見到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就會很快,為什麼?你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再導駕慈航,乘願再來。是不是你就離開極樂世界?不是,因為往生到極樂世界,大家都有神通,能夠分身、能夠化身。我們在這個世界還是凡夫,不能分身、不能化身。我們常常聽到一句俗話講,忙的時候忙不過來「分身乏術」,他就沒辦法分身,事情太多了,一個身體不夠用。所以到極樂世界,你就可以分無量無邊的身到各個不同的世界,為什麼?每個世界的眾生都跟你有緣,你過去生中在那邊住過,跟那個地方就有緣,那個地方眾生有感,你就自然有應,你就去了。你就能夠同時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普度眾生。你在極樂世界,你每天都會去供養十方十萬億諸佛如來。這個十萬億是方便說的,不是真的,是因為我們娑婆世界距離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當中要經過十萬億個佛國土,就是經過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佛的國土,那邊就是極樂世界。所以佛說這個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十萬億佛國土,一彈指之間你就到了。你到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來,很快、很容易,不難。這個說法的意思就是在這裡。其實哪止十萬億?無量無邊。十萬億是根據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的距離來講,讓我們感覺到娑婆跟極樂不遠。實際上到極樂世界去,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隨時可以去,同時可以去,都是分身去的。你在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身還在那裡沒動,分身就去了。你同時能夠分無量無邊的身到十方世界去,這才叫大自在!你羨不羨慕?想不想?想,要真幹,這一生就取得。

  我們真正想求善知識,求佛菩薩感應,沒有別的,就是自己真修、真幹,徹底放下,這個世界什麼都不在乎,佛菩薩會照顧,真有困難真會照顧。家師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常常提起章嘉大師,就是我們求佛菩薩感應,我們這邊的條件就是你真正要修行,真幹,真正徹底放下,什麼都不在乎。章嘉大師教家師修什麼?修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布施。從身外之物開始布施,從最少的錢財,一毛、一塊來布施。到最後,身外捨了,身內也捨了,連心裡也都不罣礙,那就是真正徹底的布施,心放下,放下攀緣,放下是真布施。蕅益祖師在一篇念佛開示講,真念佛人,「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你看真正念佛人,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就是大布施。你真正修大布施,你有困難,佛菩薩都會照顧你,護法善神也會幫助你,真有困難,他就來照顧你,你就不要操心。所以章嘉大師給家師講,你真正學佛,放下身心世界,真修,真正弘法利生,你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遇到順境,也是佛菩薩安排;逆境,也是佛菩薩安排,你自己不用操一點心。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教給家師的,教給我們淨老,所以我們淨老和尚一生得力於章嘉大師這個教導,得到很大的受用。所以家師淨老經過許多考驗,如果不是三寶威神的加持,決定不能通過。所以老師告訴他,真修真幹,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照顧。他對老師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他心是定的,不論遇到什麼境界,都佛菩薩安排,何必操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因為知道全是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幫助他來提升。順境裡面決定沒有貪戀,學這個,這才能提升;逆境裡面決定沒有怨天尤人,無論在什麼環境都是感恩,感謝佛菩薩的安排,就像接受佛菩薩給我的考驗,每次考驗我都能順利通過。逐漸的明白、覺悟了,身心世界逐漸也放下了,這才得大自在。你有牽掛,你的自在從哪來?你有牽掛,你就出不了六道,你就不能往生西方。

  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界來是有使命的,這個使命是提升自己的靈性,這一生當中,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提升到清淨不染,不要受五欲六塵的污染,純善純淨。最難得、最殊勝的因緣是遇到淨土法門,的確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遇到了,要知道珍惜,要好好的抓住,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那就是要認真修懺悔法,認真修懺悔法就是斷惡修善,天天讀經。當然我們修淨宗的人,《彌陀經》常念,《無量壽經》常念的。家師淨老和尚勸大家還要加念,除了《彌陀經》、《無量壽經》,還要加上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還要加念這個,這兩個分量都不多。念這個來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我今天有沒有做錯事情,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過失,拿這個對照,一對就明白了。所以這兩樣東西好像是一面鏡子,《弟子規》、《感應篇》好像鏡子一樣,每天早晚照一下,早晨照,提醒自己不犯過失;晚上照,反省有沒有違犯,有違犯的時候改過自新。用這兩樣東西幫助我們念佛,這就叫持戒念佛,不能疏忽。的確,這個我們不能疏忽了。

  實在講,因果教育在今天講是最重要的,是根本的根本,沒有因果教育,就是《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我們淨老和尚講他都覺得不踏實。《弟子規》講倫理道德,《十善業道經》是佛法,為什麼家師說沒有這個因果教育來輔助,這兩樣東西他都覺得不踏實,為什麼?我們很難抵得住誘惑。大的名聞利養、高名厚祿現前的時候,這時候你動不動心?恐怕保不住,先得到利益再說,倫理道德擺一邊,十善業也忘記了,但是如果《感應篇》講得是觸目驚心,如果你動了不如法的念頭,你的福祿,算,馬上就被削減掉,那就不敢去造了。因為造了,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受到損害。所以大的名聞利養、高名厚祿現前,恐怕保不住,可是懂得因果就沒有問題。懂得因果,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中有的自然有,命裡沒有,我不能要。我命中沒有這個福報,我不能去攀緣,勉強去要來,要來,不但不是福報,是災禍。今天擺一百億美金在我面前,動不動心?家師講,我能做到不動心,為什麼?知道自己沒那個命,我要拿到那個錢,恐怕麻煩就來了、災難就來了,這是真的。人要知道自己的命運,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命運,你就會安分守己,就像袁了凡一樣。《了凡四訓》多讀幾遍有好處,你的心定了,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的不要求,到時候自然來了,你刻意去求,也不過就是提前一點時間而已,何必?讓它自然,時間到了就來,多好,為什麼要提前?沒有,用什麼方法都求不到,那又何必?命裡沒有的,你得到的不是福,你得到的是災難,不敢碰,這是真正懂得因果報應的好處。

  所以人一定要安於本分,你就不會有過失,你的生活就會很快樂,就常生歡喜心,沒有憂慮,你不可能有災難。縱然遇到災難,不驚不怖,為什麼?人沒有生死,生死是肉身,這個身體;真正的自己,靈性永恆不滅,沒有生死。我們想想這一生,過去生不知道,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害過人、沒有做過壞事,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來生也是人天善道,不會墮到三惡道去,怎麼不歡喜!縱然死,也是非常歡喜。這一生的因,是來生的果。你要想來生得什麼果報,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如果是大善,來生福報可大了;福報太大,人間沒有,那就到天上,就到忉利天去享福了。所以佛經上常講「境隨心轉」,現在災難這麼多,都是人心不善製造出來的,外面的山河大地、物質環境是從人心轉。人心善良的時候,沒有地震、颱風,也沒有這些自然災害,它不會在這裡發生,人心都善。人心不善,才會發生災難。像現在新冠狀病毒,這是大災難,人類的共業。我們對於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一定要有信心。災難之發生是不善的共業所感,太平盛世是大家善的共業所感,不在外面,都在人心。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外面的災難發生,因是在我們內心不在外面。我們內心不善,感得外面的災難;內心善,感得外面太平盛世。你從內心裡面去找,你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人類要知道反省、懺悔、改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災難自然化解。

  好,「請佛住世」這一願,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常隨佛學」,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