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心現識變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O八集)  2023/3/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108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一頁,從第一行「三者」這一段看起,我先將這段論文念一遍,我們對一對地方:

  【三者。心境祕密圓融觀。言心者。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境者。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謂如來報身及所依淨土圓融無礙。】

  我們這一堂課從這裡看起。這一觀是『心境祕密圓融觀』,「心」是無礙心,就是沒有障礙;「境」是無礙境,境是境界、環境,也是無礙,沒有障礙。這是講如來報身,及所依的淨土,報身跟所依的淨土是圓融無礙。或身中現土,土中現身,這個報身當中現出淨土,或者淨土當中現出報身,這個心跟境,心跟境界雙融,融在一起。了無迫隘,迫是逼迫,隘是狹隘,不會有障礙,不會,心境雙融。

  第三觀給我們講圓融無礙,心境祕密圓融觀。祕密是講深密、奧祕,是指佛法裡面無論是理是事,理甚深,這個道理很深,我們一般人不容易理解。這個理很深,事深廣無盡,這些事相也是深廣,不但深而且廣,無盡就是無量無邊,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理解的。前面講到一體、二用、三遍,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七地以前的菩薩都見不到,七地以前的菩薩都見不到這個境界,太微細了。宇宙的起源,佛法裡面講波動,起心動念,這是宇宙的起源。阿賴耶(阿賴耶識)有三細相,這是唯識家講的「無明不覺生三細」,無明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不覺,不覺就生出三細相出來。第一個相就是極其微細的波動,很微細,一般凡夫我們是覺察不到。佛問彌勒,佛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他是唯識的專家,他是唯識法相宗的專家,等於是開山祖師,他是修這個法門的。佛問彌勒菩薩,起個念頭,我們現在動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這個念頭很粗。我們現在能感覺到我起一個念頭,我心裡動一個念頭(動個善念,或者惡念,或者無記念),這個念頭是粗念,我們能夠感覺到的是粗念,很粗的念頭。佛問彌勒菩薩,這個粗念,就是這個念頭裡面有幾個細念?也就是說有幾個細念組成這個粗念?問這個念頭有幾個細念、有幾個相、有幾個識?動就是阿賴耶的業相,相是阿賴耶識的境界相,識是阿賴耶識的轉相,一動現象就發生。彌勒菩薩答覆動一個粗念當中有幾個細念?這個細念當中有幾個相、幾個識?相是物質,識是心理。彌勒菩薩答覆,回答本師釋迦牟尼佛說,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細念。這個一千六百兆就是說,彌勒菩薩回答一彈指這樣有幾個念?「三十二億百千念」,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念頭過去了。這個一彈指,一秒鐘可以彈五次,以五次來計算,三十二億乘以五就是一千六百兆個細念,一千六百兆微細的念頭。而且「念念成形」,每一個念它都有形狀,都有相,有形相;「形皆有識」,那個形當中有識在裡面,識就是精神,相是物質。那個微微的波動就是佛法講的無始無明,這個無明無始,沒有開始,就是當下。也說一念妄動,這個很微細的,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一個念頭,這個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得到,我們感覺不到。它的祕密就在此地,這個不是什麼神祕,什麼神神怪怪的那個神祕,不是,不是那個意思,這裡這個祕密是說太深密了,一般人不能理解,不能體會,太深了,太深奧了。佛是用定功知道的。我們凡夫心浮氣躁,體會不到這個細念。不但凡夫,天人有神通,也體會不到。二乘阿羅漢、權教菩薩都體會不到,明心見性以上的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他的定就見到了。

  所以,佛當然知道了,佛是究竟圓滿了。修清淨心,修到八地菩薩,八地叫不動地,心真正如如不動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心真清淨了,這個極其微細的波動他感受到,八地菩薩以上感受到了。自性清淨心裡面什麼都沒有,只要一動,自性就現相,只要你微微一動,它就現出那個相,不動它就不現相。宇宙,我們看整個宇宙,山河大地,整個太空,這個世界一切萬事萬物是波動形成的。這個現代科學家也觀察到這一點,西方科學家已經實驗到了,他說沒有物質,物質是人類的錯覺。物質怎麼來的?這些物質現象怎麼來?波動產生的,是波動產生。這個講法跟佛法講的就很接近。所以宇宙是波動形成,微微一動,很微細的一動,現的相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一真法界,我們現在在經典上講華藏世界,那個就是微微一動現這個報土,我們要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看到了。西方這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叫淨土,這個淨土裡面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居住在那個世界裡面的人都是善人。我們念《彌陀經》大家都念過,「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但是善人,而且還是上善之人,至善上善之人住在那裡。所以極樂世界的居民絕對不會生起一個惡念,也絕對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生到極樂世界這些統統沒有了。如果起妄想、分別,那實報莊嚴土也就沒有了,實報莊嚴土沒有就變成什麼?你有分別、有起心動念就變成四聖法界,落到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如果從分別裡頭又起了執著,那就變成十法界裡面的六道法界(六道輪迴),我們現在就是在十法界裡面的六道法界。事實上六道法界、四聖法界,這個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實在講也是一不是二。六道法界也好,一真法界也好,都離不開我們的法身,都是共同一法身。宇宙起源、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來的?不離自性,沒有離開我們的自性,都是我們自性所現的,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個叫祕密。一般人不知道,一般人只知道有這個宇宙,有這個世界,從哪裡來他不知道。不知道就叫祕密,深密,因為你不知道。所以從理上講,它是哲學,很深的哲理;從事上講,它是科學。我們來到世間只有一個目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妄盡還源,我們這一生來到人間就沒有白來了。

  我們上學讀書為的是升級,大家到學校讀書也是為了要年年升級,把最高的學位拿到。在世間法裡面現在最高學位是博士,是要拿到這個學位。在佛法裡面,佛陀是最高的學位。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拿到佛陀這個學位有什麼好處?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有這個好處,離苦得樂。我們現在不是感覺都很苦嗎?《法華經》講,三界統苦,沒有快樂的。我們還在三界裡面,也有一些快樂的事情,但是那個樂不是真樂,那個樂叫壞苦。你樂過去,後面苦又來了,那個快樂不是真的,所以稱為壞苦。它會壞的,不是永恆的,會變的,所以那叫壞苦,那不是真的快樂。真正快樂它不變,像極樂世界無衰無變,建立常然,那是真的,真樂。成了佛都住極樂世界了。所以破迷開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這是佛法教導一切眾生最高的一個目標,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不是教你在這個世間升官發財,來生再來作人,得到人間的榮華富貴,或者有一些人志願高一點,要往生到天道、天堂去了,去享受天福,那個都不究竟。唯有超越六道四聖法界,入一真法界,這個才是真實的。一真,真就是真實的,真樂。往生極樂世界跟一真法界一樣,所以它稱為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那是真的。我們這個世間,娑婆世界,這個六道法界裡面沒有真樂,沒有真的快樂,這點我們要明白,要覺悟。

  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的,迷惑、造業、受報,冤枉受這些虛妄之苦。這個也不是真的,但是我們不覺悟就有苦受。所以學習佛法主要的目標就是破迷開悟。苦從迷來的,樂從悟來的,開悟你就離苦得樂了。你不再迷惑顛倒了,不再造業受報了,就離苦得樂了。所以覺悟這個樂也就圓滿了。迷悟、苦樂說到究竟,那都是極其深奧,深密。講到最究竟處它就很深奧、很深祕,我們一般人就不容易理解。可是它畢竟是一體,一體是圓融的。你說十法界也好,一真法界也好,都是一體,都在法身裡面,這當中只有迷悟不同而已。迷了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你開悟了,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並沒有離開這個法身,一樣,同一個,關鍵在迷悟不同。迷了,把那個樂就變成苦的;覺悟了,那個苦就變成樂的,就這樣。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也講得很清楚,「唯迷悟之有間,故凡聖而迥異」。為什麼我們變成凡夫?迷了,迷惑顛倒了,不覺悟。佛他覺悟了。事實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平等沒有差別,這個差別就在迷悟不同。所以說到究竟都是一體。這段說明「心境祕密圓融」,這是諸佛如來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言心者,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言心者」,說到這個心,什麼心?「謂無礙心」,就是指無礙心。這裡講的心是無礙心,不是有障礙的心,是無礙的心。無礙心,「諸佛證之」,諸佛證得了,「以成法身」。就是證得法身,他證實了、證入了,就成就法身了。諸佛是《華嚴經》裡面從初住菩薩,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到妙覺位,總共有四十二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覺就等於是妙覺,他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那一點點無始無明的習氣斷掉之後就稱為妙覺。妙覺是佛的果位,妙覺以前都還稱為法身菩薩,到等覺菩薩還是稱法身菩薩,既然是證得法身的菩薩,我們也可以稱他為佛,所以稱諸佛。這個諸佛,比如十方世界諸佛如來,這是一個說法,這是一切諸佛,現在已經成佛了,十方世界都已經有這些諸佛如來。如果講的是十方三世一切佛,這個也是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世界都有,一切眾生是未來佛,這個也是諸佛。這裡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又是諸佛的一個意思,諸就是很多,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都可以稱為諸佛,因為每一個層級的法身大士都很多,好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念一年級的有很多同學,二年級也很多,三年級也很多,這個當中證得圓教初住以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以稱他為佛,這個在天台宗講叫分證即佛。

  天台宗智者大師講六種佛,第一個是「理即佛」,從理性上講,我們大家都是佛,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那都可以稱之為佛。因為都有佛性,佛性就我們六根的根性,一切眾生哪一個沒有?大家都有。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給我們開示,「人人本具,箇箇不無」,一切眾生都有。這個是什麼?理即佛,從理性上講,大家都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是理性即佛,一般講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就是佛,本來是佛。從事相上講,我們現在是迷了自性,沒覺悟,迷了才出現十法界,因為迷了才有十法界這樣的分別,如果覺悟就沒有了。從理上講,一切眾生都是佛,畜生也是佛,餓鬼、地獄統統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這是從理上講,理性上講。二、「名字即佛」,這個名字即佛在名字位當中它有很多層次,我們凡夫初學佛,皈依了,實際上還是凡情沒了,還是凡夫!業障深重,依然造業,不知道懺悔,雖然學佛,有名無實,功夫不得力,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這個是名字即,名字即佛,我們一般講有名無實,有這個名。從我們最初接觸佛法,皈依三寶,聽經聞法,對佛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概念,但是業障很重,還是造業(造惡業),不知道回頭懺悔,這個當然是有名無實,功夫不得力,這一生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這個名字即佛也有低層次、高層次,低層次就我們剛才講業障凡夫,雖然學佛,業障深重。高層次的名字即佛,我們讀蕅益祖師的《寒笳集》,他的語錄。蕅益祖師開悟了,參禪開悟了。禪宗開悟,它有三個層次,有三觀。第一個是初關,初關就見到法身了,開悟見到法身了,但是還沒有到重關;重關就安住法身了,安住在法身當中,他就解脫了;還有第三觀,牢關,這個牢關破了,就是法身向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超越了。禪宗要到三關都破了,才算真正成就了。只有開悟,見到法身,你還沒有安住法身,這個還是在名字即佛這個位次,名字即。所以蕅益祖師講「名字位中真佛眼」,他的位次,蕅益祖師當然他是祖師大德,是不是佛菩薩示現的我們不知道,但是他還是很謙虛,也是很實際的給我們說出他的境界,他開悟了,就是破初關。初關你還沒有進入重關安住法身,只有見到法身,這是初悟,這個叫名字即佛,這個叫見道位,見到法身了,叫見道位。你還沒有進入修道位,就是在名字即佛當中,所以名字即佛可以說這個層次是高層次,高層次的名字即佛。我們現在雖然學佛,業障深重,我們也是名字即佛,我們是低層次的名字即佛,這個我們也要了解一下。不了解以後看到蕅益祖師講「名字位中真佛眼」,就不知道祖師的境界,以為跟我們一樣,那就錯了。所以這個名字即佛它也很多層次的,這個都是在名字位當中。禪宗是見道位,就是見到法身了,他名字即,他開悟了,見到法身。見到法身他就開始要修道了,進入修道位了。禪宗你沒有見道,你不能修道,好像你還不認識路,你去修就盲修瞎練,修到最後沒有結果,變成無益的苦行,所以見道後才修道。不是說開悟了,見到法身就沒事了,後面還要修道。修道還要修到破牢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是真正成就了。

  第三個「觀行即佛」,就是以禪宗講開始修道了。觀行即佛,觀行就是有功夫了,功夫得力了,比如說參禪他得定了,念佛得功夫成片了。在這個位次來生決定向上提升,不會往下墮落;可是,你能提升到天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你不是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那這個功夫還不及格,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必定要斷見思惑才能出六道,只是得禪定還不能出六道,但是可以生到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生天道,往上提升了。如果我們念佛,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出離六道了,就橫超三界。這個功夫雖然還不及格,但是有這個功夫,信願念佛求生極樂,那是決定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佛人如果修到觀行位,信願念佛,這一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但是修其他法門都還不及格,還在六道裡面。唯有修西方淨土這個法門,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繼續修,到極樂世界就橫超三界了。所以有觀行功夫的,在淨宗講也就及格了,只要具足信願,你念佛到這個功夫,不但往生,而且還自在往生。這是其他法門沒有的,唯有淨土,在淨土達到這個功夫就算成就了。

  第四、「相似即佛」,相似就很像佛,可是內心還是用阿賴耶,還是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他還用心意識,不是離心意識。相似即佛,斷見思惑、斷塵沙惑就是在四聖法界,他的層次在四聖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斷見思惑了,聲聞就是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斷乾淨了,但是還有見思的習氣在;緣覺見思惑斷了,見思的習氣也斷了,所以他的層次比阿羅漢高一級。菩薩,四聖法界的菩薩,我們一般講權教菩薩,他斷見思惑,見思惑的習氣也沒有了,又斷塵沙惑,塵沙惑也斷盡了,但是還有塵沙惑的習氣在。十法界的佛,在十法界最高的,斷見思、破塵沙,這些煩惱習氣都斷乾淨了,但是沒有破無明,所以在十法界。所以在十法界,從阿羅漢以上,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個四聖法界就稱為相似即佛。還不是真佛,因為他還沒有用真心,用妄心修行達到這個層次,但是他們是真正脫離六道生死輪迴了。

  第五個「分證即佛」,出了十法界,圓教初住位,別教是登地,圓教是初住位。這個出了十法界,這是真佛,用真心,不用阿賴耶,他真的證得佛果,但是沒有圓滿,證得一部分。圓教初住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是真佛。所以《華嚴經》上講的圓教初住位以上都是真佛,分證即佛,諸佛就是說這個。分證即佛,每一個層級的諸佛都很多。大師用月亮做比喻,觀行即佛就像水中的月亮。我們倒一盆很清澈的水,晚上月亮很明亮,我們看這個水當中現的月亮,這個叫水中月,水中的月亮。賢首大師用月亮做比喻,觀行即就像你看見水當中的月亮,這觀行即佛;相似位叫捏目所見,用手指頭把眼睛捏住、按住,眼睛捏住看到兩個月亮,那兩個月亮都是真的,都不假,這個叫相似,是捏目所見,用這個來形容來比喻;真的看到月亮了,不捏目見月了,那就是分證即佛了。分證即佛,有人看到的是初二的月牙,有人看到初三、初四。我們看到月初初二、初三,那個月牙剛剛露出來,那個就比喻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初三、初四那個月牙,雖然是一點點,但是它是真的月光,不是相似的,是真的月光。一直到十四的月亮,見到這個月就愈來愈大了,到十四就不一樣了,十四這個月亮就好比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十四的月亮,接近圓滿了。到了十五,第六個「究竟即佛」,妙覺位,究竟圓滿的佛果就好比十五的滿月,圓滿了,法身圓滿顯露,證得究竟佛果。

  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圓教初住也稱佛了,他是真佛,他就可以到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去示現佛身,去教化眾生,就有這個能力了。圓教初住以上,不起心不動念。常寂光土沒有相,實報莊嚴土有相,這個相就是從無明習氣現出來的,無明煩惱斷了,但是還有習氣。無明的習氣斷盡了之後,相也沒有了,那整個就是變成常寂光淨土。所以常寂光身土一如,那個境界裡面是圓滿的自性,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在哪裡?在什麼地方?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我們現在也是在常寂光當中,沒有離開常寂光,離開常寂光一法不可得。這所有一切法都從常寂光現出來的,離開常寂光什麼都沒有,一法都沒有。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常寂光變現出來的。唯心能現,唯識能變,心就是常寂光,識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裡,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能變,它能變,能把常寂光變成實報土,能把實報土變成四聖法界,能把四聖法界變成六道法界,六道法界當中又可以變成三途法界,三途地獄這些法界。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災難很多,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純善純淨,沒有絲毫不善。那個世界跟我們今天的地球沒有兩樣?都是心現識變的,為什麼苦樂程度差別這麼大?最明顯的,我們這個世間有生老病死,那個地方的人全是無量壽。我們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能跟人家比,原因是唯識所變,我們是唯識所變。那裡的居民「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今天地球上的居民造作十惡業。我們這些人類心行不善,所以山河大地也剎那剎那在變(製造很多污染,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這些是人心不善所造作的),它的變是靠我們居民的念頭(這些環境,地球、整個宇宙),我們念頭善它就變得非常美好,我們念頭不善它就變得很不好。只要自己自身身心調和,心境圓融,我們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各個都成法身菩薩。

  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註解「二無礙」,一、「智慧於境無礙」,智慧是心。「境即法界之理,謂菩薩以平等智,證於法界之理,理事融通,無有障礙,故名智慧於境無礙。」智慧跟知識不一樣,智慧是自性清淨心起的作用,這個稱為智慧。《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波羅蜜多是智慧,五蘊是境界。智慧一照,五蘊有沒有?有,有沒有障礙?沒有障礙,為什麼沒有障礙?它沒有自體。它的自性,理就是自性,是事法界的理。沒有理,哪來的事?所以有事必定有它的理,有它的道理。所以這個事是依那個理而成立的,依理而立。理一定要有事才能顯示出來,理沒有事也顯示不出來,必定要有事才顯示出來。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事上顯出來。我們一般人沒看到,一般人不知道,有功夫的人他知道,什麼叫功夫?有修行的人,也就是有清淨心的人。修行不在形式在實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教你放下種種不善,恢復到清淨心,這是戒。清淨心就是定,因戒生定。定久了就生智慧,智慧就能在事相上看到理性,從相上看到性,從事上看到理,那個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菩薩以平等智,證於法界之理。平等智重要,《無量壽經》經題「清淨平等覺」,這是佛對我們修行要求的目標。「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淨土的果報,那是果。果必有因,因從「清淨平等覺」來的。修淨土的人,標準就在這五個字,你的心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覺悟?那你的功夫好!你有進步了。平等是沒有是非人我、沒有高下,我們要學佛陀那樣的謙卑。平等心、清淨心,他才能證得法界之理,證得法界之理是在法界事相上見到性,見到自性。我們今天看到外面不清淨,其實是我們自己心不清淨。我們的心清淨,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清淨;我們的心平等,外面的境界沒有一樣不平等。無礙的境界,關鍵就在平等智。你有平等智,障礙就沒有了,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的障礙都是出在不平等。所以佛教我們,遇到事不要向外求,向外解決不了問題,向內。為什麼?事本來沒有障礙,理本來也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通達這個道理,世間所有一切的障礙全部都能化解。現在這個世界矛盾、衝突,你有清淨平等覺就全部化解了。理事圓融貫通,哪來的障礙!故名智慧於境無礙。

  今天這節課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裡。下面第二小段「神通作用無礙」,我們下一堂課,下一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