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節要習講—妄不能斷妄,真才能斷妄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十集)  2022/12/1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2-001-0090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翻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三句看起。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對一對地方:

  【如人迷故。謂東為西。乃至悟已。西即是東。更無別東而可入也。】

  我們上一堂課學習到,入無所入,名為入,因為一切眾生本來無不在如來境界之中,本來就在如來境界之中,無所謂出,無所謂入,這是就迷悟來講。這裡又用個形容比喻給我們說明,這個入跟出只是一個代名詞,所以是一樁事情,我們不能給它看成兩樁事情。換句話說,根本沒有出,也沒有入。你從來沒有出,那你入什麼!也就是說本來都在如來境界之中,沒有出,哪有入?所以這個我們用電影裡面來形容比喻這樁事情,你看那個人從門進來,再從這個門走出去,那有沒有出、有沒有入?如果你是一個明白人,知道沒有出入,為什麼?統統在銀幕上,出也是在銀幕,入也是在銀幕,沒有離開這個銀幕。所以明白人就知道,他根本就沒有出入,因為沒有離開銀幕,哪來的出入。佛告訴我們,你在六道法界也好,四聖法界也好,出了六道,入了四聖法界;出了四聖法界,入了一真法界,這個出入(你在六道、在四聖法界、一真法界)從來都沒有離開自性。自性就是像電影銀幕一樣,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自性。我們自性是盡虛空遍法界,你出也好、入也好,總是在這個虛空法界裡面。所以出入是一個假相,就像我們在電影銀幕看一個人入一個門、出一個門,進進出出的,這個就是我們錯覺產生的一個誤會。你要是真的覺悟了,知道沒有,從來沒有離開自性。悟也好,迷也好,沒有離開自己的自性。

  這裡這段經文再給我們做一個比喻,『如人迷故,謂東為西』,一個人迷了,迷了方向,他把東認為是西,『乃至悟已,西即是東,更無別東而可入也。』所以用這個來比喻,讓我們去體會。入沒有入的相,也沒有入的念頭。所以我們要體會弦外之音,這個文字它好像指標一樣,依這個文字去悟入實相。入沒有入的相,入沒有入的念頭,為什麼?法相跟法界是一體。自性,周遍法界,不生不滅,不來不去。譬如電視屏幕是自性,所有的現相都在屏幕中出現,現相千差萬別,任何一個現相都沒有離開屏幕。屏幕裡面的影像,對屏幕來說有沒有現跟不現?不現沒離開,現也沒離開。出現這個現相,或者沒有出現這個現相,就跟出入的意思是一樣的。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入沒有入的相,「入」只是一種言語的提示。我們不要以為真的有一個可以入的,這是言語的一種提示,讓我們悟入真實的境界。比如說,人迷失方向,你是迷了,你方向迷了,認錯了,但是那個方向沒有隨著你迷而改變,它還是那個方向,東還是東,西還是西。你以為東是西,西是東,是自己迷失了,自己認錯了,關鍵是你要覺悟得快。

  一真法界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愈想愈想不到,不想它就現前,就在眼前,你想它就不能現前。科學家、哲學家見不到諸法實相,原因是他們沒有離開思惟想像。思惟想像就是佛經講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全是虛妄的,妄永遠沒有辦法見到真。怎樣才能見真?把妄放下,真就現前。真在哪裡?就在當下,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只是你迷而不覺。迷了之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造業,善業感的是六道裡面的三善道,惡業、惡行感應的是六道裡面的三惡道,無論是善與惡,你都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苦,苦海無邊。所以佛勸我們要覺悟,要出離,要出離六道,要發願出離六道。六道輪迴苦是冤枉受苦,本來沒有這些六道,自己迷了,現出這個六道輪迴的現象。所以佛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六道輪迴是個假相,好像我們作惡夢一樣,勸我們醒過來,不要繼續作惡夢,作那個惡夢沒有意義,勸我們要出離六道生死輪迴。出離,在理論上講不難,放下就是。佛門裡有一句話講,「回頭是岸」。回頭是岸,一般世間人解釋得很淺,就是一個人做壞事,現在回頭做好人了,回頭是岸。這是一般很淺顯的說法,也沒錯。不過佛教裡面這句話,主要這個回頭,是從六道生死輪迴裡面回頭,回歸涅槃的彼岸。這個也是形容,用苦海來做個形容比喻,這邊苦海,渡過這個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此岸是苦海,彼岸是涅槃,所以回頭是岸。

  為什麼不能回頭?無始劫來六道生死污染的習氣太重了,這個污染的習氣很嚴重。習氣的根是「我」,我執。這個苦難就有得受了,我執製造六道生死輪迴,自己自作自受,自己造自己去承受這個果報。不止這一生,無量劫到今生,從今生還要受到無量劫後。能夠有出期嗎?能夠有出離的期限嗎?有,只要你肯放下,不再執著我,不再有我執,六道就出去了。六道就是因為我執造成的。一般講,見思惑,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這個思惑;見惑,就五種惡見,第一個身見,第二個邊見,第三見取見,第四戒禁取見,第五邪見,這五種就是見惑,展開有八十八品。第一個身見,執著身體是我,我執的根源,這裡就開始了。見惑發展成思惑,所以就製造六道輪迴。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聽佛講經說法,知道這個錯了,只要肯放下見思惑,不再執著這個我,不再執著身體是我,沒有我執了,六道就出離了。

  《百法明門論》裡面講,九十四種有為法全是假的。九十四種就是有心法跟色法,心法是精神現象,色法是物質,物質現象也是假的,當體即空,不是真的存在。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現相好像是真有,好像是真實的存在,就像看電視屏幕一樣,看到電視、電影裡面人事物,森羅萬象,好像真有,但是我們都知道電影的銀幕是一無所有,放映的時候銀幕上的畫面也是當體即空。正當這個相現出來,有這個相,但是也了不可得,當體即空。所以佛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現前的世界,六道也好,十法界也好,就如同我們看電視屏幕上的影像完全是一樣。電影銀幕上的相,我們知道一秒鐘它放映的幻燈片是二十四張。這是家師以前講到這個地方都拿電影的膠捲,這個一捲二十四張,二十四張就是這個機器一秒鐘就轉二十四張。幻燈片張張不一樣,這個裡面一張一張的,不一樣。這幻燈一張一張都不一樣,不是相同的,沒有一張是相同的。我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相是相似相續相,相似是說第一張跟第二張很相似,但不是完全一樣,是很相似。它主要是相續,連續的這樣轉動,因為它移動太快,一秒鐘放映機的鏡頭開關就二十四次,一打開,一張畫面投影到銀幕上,關起來就沒有,再一打開,第二張接著出來,這樣二十四張。電影(以前老的電影)一秒鐘,幻燈片打二十四張在銀幕上,也就是說開關二十四次。這張滅了,下一張出來;下一張出來,滅了;再下一張,再出來,這樣二十四張。張張都是獨立的,不完全相同,因為移動太快,二十四張我們眼睛就被騙了,感覺上這個畫面好像真的在動。其實沒有一張是動的,統統是靜態的,完全是一張一張獨立的幻燈片,因為他把它移動太快,感覺上它在動。大家如果看過卡通影片,也是一樣的道理。卡通影片是用畫的,一張一張畫的,都是靜態的,放在機器上快速轉動。過去有人用便條紙,便條紙不是很大,畫一個人,一疊都畫一個人,好像數鈔票這樣,一張一張很快的跳過去,那個靜態的人就在跑了,就在動了。其實那每一張都沒有動,是那個手很快的把它數過去,一張一張很快過去,看到那個靜態的人像就在動、就在跑了。這些動畫的原理,都跟電影是一樣的,其實沒有一張是動的,一張一張都是獨立的幻燈片,只是它移動太快,我們感覺它在動。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感官中的宇宙,一秒鐘放一千六百兆張。這個是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一彈指有幾念、幾相、幾個識?一彈指,這樣彈一下有多少個念頭。彌勒菩薩回答,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樣一彈指就三十二億百千念過去了。有人說彈四次,有人說彈五次。如果彈五次,一秒鐘這樣彈五次,就是一千六百兆張的底片過去了,我們現在看到這整個世界。這個也就是說我們的起心動念,一秒鐘我們起心動念,多少個念頭過去?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過去了。這個快到我們是想像不到的,那個電影二十四張都把我們給騙了。現在是一千六百兆張,我們看到眼前這個世界是一千六百兆張,這樣連續形成的相,我們完全沒有感覺,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自性是清淨的。我們的起心動念太快了,一秒鐘起心動念一千六百兆次(就是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過去了,一秒鐘),我們完全不知道自性是清淨的。銀幕代表清淨、代表自性,這用電視螢幕、電影銀幕來代表我們的自性,代表清淨,因為它一塵不染,無論現什麼相它都是清淨的,沒現相清淨,當現相的時候還是清淨,它絲毫沒有受到污染,用這來比喻形容,讓我們去體會我們的自性。銀幕代表清淨、代表自性,銀幕上現出來的畫面代表阿賴耶識。銀幕是心,心它能現,能夠現這些萬法、現這些相;相現出來,我們看電視節目很多,可以說無量無邊,千差萬別,變來變去,什麼在變?識在變,心現識變。阿賴耶識它能生能滅,是個生滅法,生滅都不可得,它的時間太快了,生滅都不可得,可以說生滅是同時。拿電影銀幕做比喻,二十四分之一秒已經是不可得,我們沒辦法得到、沒辦法控制。彌勒菩薩說,這個幻相,速度太快,極其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去執著它,你捕捉不到;你沒有辦法去保持它,永遠不可能,動得太快。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看這個世界應該怎麼看?就像看電影、看電視,幻相你可以看,我們大家看電視,我們欣賞節目。看看電影、電視節目,電影、電視裡面現出來這些相,我們是可以看,你能不能得到?不能,你得不到。就像這個萬花筒一樣,萬花筒一個圖案,你一動它就沒有了,就換另外一個圖案,你想再找這個圖案出現,都不可能,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佛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現相亦復如是,在什麼時候?就在當下,整個宇宙的出現是當下一念,消失也是當下一念。宇宙消失也是當下一念,一念滅了,宇宙就消失;一念起,它又生了,這才是事實真相。不管它怎麼現,都不可以執持,你想執著它,你想去佔有它,你想去控制它,想得到,那叫造業。業也是虛妄的,也不是真的,但是怎麼樣?你要是不捨棄、不放下的話,它有果報,在虛妄相裡面,現出虛妄的果報,它有十法界,十法界就是這樣顯現的(有六道法界、四聖法界,六道裡面有三途:畜生、餓鬼、地獄),當中有苦有樂,有種種報應,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事都有因果;種種報應全是在夢中,佛說夢幻泡影。佛在《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像作夢一樣,作夢,我們都有經驗,有好夢有惡夢,醒過來都一場空,了不可得。但是正當你在作夢的時候,你真有那個感受,你不知道在作夢,迷在裡面,作好夢就好受,作惡夢就很難受,嚇得滿身冷汗,很不舒服,不知道它是夢。所以眾生可憐,眾生苦。為什麼佛說我們眾生可憐憫者?如果這一切是真實的,那不可憐,因為真的。這個不是真的,我們把它當作真的,在這邊受苦受樂,迷惑顛倒。迷惑、造業、受報,佛說這很可憐,很冤枉!沒必要,受這些苦沒有意義,勸我們要覺悟,不能一直迷惑顛倒,要覺悟,回歸自性。

  眾生可憐,眾生苦!不管你有沒有念頭求佛菩薩保佑加持,沒有念頭也有感應,為什麼?因為他跟自性是一體,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跟我們沒有差別,一體,所以他有感覺。因為一體,所以會有感應;如果不是一體,那就不會有感應。這個感應的原理也就是在這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一體的。所以一體,他就有感覺。這篇文章講的一體、二用、三遍,三遍就是自性本來就這樣。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念頭立刻「周遍法界」,為什麼周遍法界?因為我們的自性就是周遍法界,你起一個念頭,當然是周遍法界。不是說這裡才有,離開這裡就沒有了,不是,它是整個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我們念頭沒有速度,念頭才一動立刻盡虛空遍法界,一動當下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要經過多少時間才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你當下一動就是盡虛空遍法界。而且「出生無盡」,千變萬化。就像萬花筒,三片玻璃,裡面放一點碎紙(這個萬花筒大家很容易買得到,大家可以去買一個回來轉看看),你每次轉,它的圖案都不一樣。所以你從早到晚轉幾千個圖案、幾萬個圖案,它不會有兩個是相同的。我們的自性就如同萬花筒一樣,你看現出來的這些相,自性法爾如是,就是這樣。自性出生無盡是無量無邊的世界,在佛法講是無量無邊的法界,法界是沒有數量的。「含容空有」,含是包含,心包太虛那就是含空,你的心量包虛空,有是萬物、森羅萬象,能生萬法,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有,都在你心量裡,沒有一樣是心外之物。我們用作夢來體會這樁事情,夢中有人事物,有自己、有別人,當我們夢醒過來,夢裡這些人事物從哪裡來?都從我們自己心裡現出來的,離開我們的心,什麼都沒有。所以沒有一樣是我們心外之物,都是我們自己心性現出來的,你是我心性現出來,我也是你心性現出來,就是一體。

  所以我們為什麼天天要讀經,要學習經教?天天讀經,就是天天接觸聖賢人;讀經就是聽聖賢人教誨,養成習慣,不知不覺自自然然遠離邪惡,隨順性德。因為佛經都是佛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些經教,當然順乎性德,我們讀經就是隨順我們的性德。從這個地方你去想,我們修行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天天打坐,甚至有的拜懺、做法會,也很用功,但是煩惱去不掉,這個原因就是沒有經教的薰習。沒有經教的薰習,在形式上這樣修,煩惱去不掉。不但煩惱去不掉,可能還增長,所以經教的薰習就很重要了。所以有人念佛念得很用功、拜佛拜得很用功,但是他拜佛、念佛都不相應,打坐、拜懺、做法會,煩惱還是去不掉。有的甚至煩惱還增長,不但去不掉,還增長。不但沒有減輕,還更重,這個原因就是缺乏經教的薰習,不明理。我們讀經、聽經,主要為了是明理,明白道理。明瞭道理,我們修行才能夠得力;不明理,盲修瞎練,功夫不得力。很用功在修,功夫不得力,就不明道理,不知道用功的方法、理論。所以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主要是把教學疏忽了。我們有信,也有行,你不信怎麼會來學佛?當然有信,有信心;行,也很用功,甚至來發心做義工,出錢出力;行,拜佛、念佛、打坐、拜懺等等的,但是沒有解,也沒有證,毛病出在這裡。所以夏蓮老在《淨語》裡面講,第一個就是「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妄消、真顯」,業障消除,心恢復清淨,我們真性就顯露出來。第一個就是要理明,道理要明白,道理就是解,解門。必須解行並進,信解行證,一而四,四而一,不能分開。

  修福報裡面,無比殊勝的福報是培養正法人才。我沒有能力,我沒有智慧,我不能教學;不能教,我們護持就可以。這個你得有緣分,有這個緣分你才能夠來護持,緣分也是福報,沒有福報也遇不到這個緣分。你真正有這個願心,那你會遇到,佛菩薩會幫助你。遇到一個年輕人,可造之才,你成就他、幫助他,給他學習的環境,就成功了。如果五十年在一個地方講經,這個地方真的是世界聞名,那個影響力太大了,而且能培養人才。法師怎麼培養?聽眾裡面選拔的,就是看他常常來聽經,記憶力好、理解力好的,這個都能夠培養成講經人才,把他挑選出來複講。就是你講過,叫他重複來講,不要加他自己的意思,就守住這個規矩,複講。我自己本身也就是這個方式學習出來的,就是複講,複講我們淨老和尚的東西,不加自己的意思。如果遇到有這樣的環境,我們要珍惜,幫助佛教培養人才,幫助年輕人、成就年輕人,能夠培養一、兩個人出來,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了。所以找年輕人,有德行,能信、能解、能行,你去幫助他,他決定會有成就。接受栽培的,要能有智慧、能理解,能遠離五欲六塵,這樣的人我們就可以培養。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是在十五頁倒數第四行,從第四句,「眾生迷故」這句接著看:

  【眾生迷故。謂妄可捨。謂真可入。乃至悟已。妄即是真。更無別真而可入也。此義亦爾。不入而入。故云入也。】

  『眾生迷故』,因為眾生迷惑這個緣故,『謂妄可捨,謂真可入』。有一個妄可以捨棄,有一個真可以入,這個是迷了。『乃至悟已,妄即是真』。真在哪裡?就在妄當中,不是離開妄另外有個真的,不是,「妄即是真」。我們為什麼說妄?因為迷了,所以真就變成妄。『更無別真而可入也』,「別」就是個別。另外一個真可以入,這是眾生迷,總是以為有真可入,有妄可捨,其實妄即是真,關鍵在覺跟迷。你覺悟了,妄就是真;迷了,真就變成妄。『此義亦爾,不入而入』,這個意思、這個義理也是一樣,講個入,不入而入,『故云入也。』我們要好好去體會這個意思,這個意思不能體會錯了。理跟事搞清楚,才懂得祖師講入、講出的真實義,不是一般眾生的知見。一般眾生知見,以為可以出、可以入,錯了,入出是一不是二。根本沒有出,哪來的入?根本沒有入,哪來的出?這是什麼?原本是一體,你從來都沒有離開這個一體,這個一體就是自性。你悟了是這個自性,迷了還是這個自性,你從來沒有離開過,悟在裡面,迷也在裡面。給諸位說,一真法界在裡面,十法界也在裡面,六道三途統統在裡面,只是迷悟造成你自己不同的感受。諸佛菩薩應化在畜生、餓鬼、地獄,他沒有苦,為什麼?諸佛菩薩、阿羅漢,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出入。眾生迷,以為妄可以捨、真可以入,有一個妄可以捨去,有一個真可以進入,他能不能捨?他不能捨;他能不能入?他不能入。為什麼?他有分別心,分別心就是個妄,有執著心,執著心也是妄(虛妄的,不是真的),妄不能斷妄,真才能斷妄,真才能斷虛妄。真是什麼?真就是你放下分別執著,覺悟了。你放下分別執著,再去找一個真,那又起個妄念了。這是事實真相,你放下就是,不必再去另外找了。

  多少修學的人這一關他不能突破,也就是說放不下。所以,佛經可以讀,但是要會讀;佛的話可以聽,也要會聽。所以過去禪宗的祖師測驗學生,「會麼?」會麼意思說你會不會?會,真會,他就覺悟了;不會,又迷惑。原先被世間法迷了,現在世間法他放下了,放下怎麼樣?換個對象,被佛法迷了,迷在佛法裡面。《起信論》裡面說,讀經,或者是聽老師講經教誨,要用什麼樣的心態?第一個,要「離言說相」,聽經不要去執著他的言語,要把他的言語放下,絕不放在心上;二、「離名字相」,他講的名詞術語,菩薩、佛、羅漢、戒定慧、三途六道、十法界、一真法界,這些術語名詞是交換意見的一個工具,你不要去執著這個;三、「離心緣相」,聽懂就懂,聽不懂不要去想,不要刻意去想,你愈想愈錯,因為你想是用分別執著的心,不是真心。佛經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真心裡面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必須我們自己也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就完全懂了。有時候自己以為聽懂了,不是佛的意思,是自己的意思。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什麼?沒有意思,有意思是凡夫的,如來真實義是清淨平等覺,沒有痕跡。那是什麼?那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你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那才是真實義。所以佛不迷人,佛不騙人,是你自己不會,你不會就錯會了佛的意思,宗門教下、念佛法門,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成就也是一樣的,完全相同,問題就是你會麼?不會,你得不到;會了,你全得到了。

  六祖惠能大師為我們所示現的,那個人會了。能大師一生就聽過一次經,五祖忍和尚在半夜召見他,三更半夜傳法給他,怕別人嫉妒障礙害他,衣缽傳給他,叫他趕快走。他後來躲到獵人隊,為獵人看守獵物十五年。他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替獵人燒飯。那些畜生被獵人殺掉,他慈悲心,給這些野獸祝福;傷得輕一點的,把牠放掉。獵人吃肉,他拿一點青菜在鍋裡面一起煮,自己吃青菜,就肉邊菜。這樣十五年之後,他出來了,到了廣東光孝寺,光孝寺門外有個幡,當時印宗法師講經(印宗法師在南方很有名),在光孝寺門口掛了幡,幡就是有講經。這個幡,風一吹就飄起來,有兩個出家人看到這個幡飄起來,一個說風動,另外一個出家人說,不是風動,是幡在動。兩個人都不服氣,在那邊爭執不下,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惠能大師在旁邊聽到,就給他們講,「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他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的心動在。風沒有動,幡也沒有動,你們兩個人心動。這兩個人聽他這麼一講,就大吃一驚,真高明。後來印宗法師聽到這個事情,他講經下來之後問他,聽說五祖的衣缽到南方來了,你是不是得衣缽那個人?就問他。惠能大師當時就承認,這個是因緣成熟了,躲了十五年,把衣缽打開給大家看,真的,五祖的衣缽是傳給他。印宗法師給惠能剃度,當時他還不叫惠能,叫盧行者,給他剃度,後來法號叫惠能。所以印宗法師是惠能的剃度師,剃度完了之後,印宗回頭再來拜惠能為師,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所謂互為師徒。印宗法師是南方講經的大法師,他給惠能剃度,再回頭拜他為師,那就水漲船高,名氣就起來了,來跟他學的、聽他講開示的人就多了。

  所以惠能一生聽經大概不超過兩個小時,就是那天晚上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徹底覺悟了,全通了,後頭就不用講了,他真開悟了,會。不但《金剛經》通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都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講的法也都通了,世出世法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智慧是圓滿的。我們今天麻煩在哪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自性本來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蓋住,透不出來。智慧、德能、相好不是求的,你求不到,你去往外求求不到,是你自性本來具足,圓圓滿滿,一絲毫都不欠缺,人人都有,平等。你迷了,並沒有失掉,只是有障礙,沒有失掉,有障礙不能現前;你覺悟了,障礙沒有了,它就現前。能大師他開悟了,它就現前,怎麼悟的?放下就悟了。跟一切眾生用什麼心態去對待?就是平等心、清淨心、覺心,看眾生跟看佛是一樣。佛菩薩看一切眾生,他就是佛,造作惡業的眾生、墮阿鼻地獄的眾生,佛看到他也是佛,因為佛見到真相了。跟阿彌陀佛、毘盧遮那佛沒有兩樣,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他給我們示現的。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性,自性是清淨平等的,在這個相當中見到自己的真心。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入與不入本來平等,同一法界」,我們下一堂課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