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一六卷)  2002/8/12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816

  諸位同學,請看《華嚴經‧華藏世界品》,藏海安布莊嚴,第五段河間華林。上一次講到寶林的業用,有五句,我們說到第四句。第四句:

  【其樹復出微妙音聲,說諸如來一切劫中所修大願。】

  這一句境界非常的廣大,確確實實是沒有邊際。不但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八相成道,都在這一段「寶樹行列」當中所包括,而這一句『出微妙音聲』,說法,已經涵蓋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這是以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做個例子,而實際上它是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這個世間是九法界,也可以講是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末後一句:

  【復散種種摩尼寶王,充遍其地。】

  這是業用第五種。清涼大師說「雨寶遍地」,這個遍地不只是我們這一個星球。就這個經來說,這一品是「華藏世界品」,這個遍地當然是遍華藏世界的大地。華藏世界有多大,我們沒有法子想像。就娑婆世界來說,娑婆世界有多大?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前面跟諸位報告過,十億個銀河系,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個經上跟我們講華藏世界有二十層,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在同一層,第十三層。娑婆世界這一個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極樂世界還不止。在這一層當中有許許多多諸佛剎土,你就能想像到世界之大,只有佛經上用的「不可思議」來形容它。在大宇宙裡面,像這樣的華藏世界無量無邊,一佛如是,一切佛無一不如是。在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佛佛道同。

  『散種種摩尼寶王』,這一句不僅是說佛菩薩的身教、言教,實際上包括了六塵說法。六塵說法就是「種種摩尼寶王」,六塵說法的義趣,在這一部經裡頭顯示得非常的明顯,非常的圓滿。你看我們在此地,這一段經上來我們所看到的,華藏世界周邊的大海,這個海是表的藏識,經上講的阿賴耶。蓮華香海是表藏識裡面含藏的業習種子,香河是表與心王相應的心所。這一段給我們講兩岸河裡面蓮華,兩岸的花草樹木,這些不都是我們每天所見到的嗎?天天看,天天接觸,但是不懂表法的意思。如果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們看看,花草樹木是不是在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確實是的,一點都沒錯。

  除自己一個人以外,一切眾生,眾生這個名詞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正確的理解,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所以眾生是萬物的總名號。人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動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沒有一樣不在說法,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這是一部活生生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這個經是充遍了宇宙,這個就是「復散種種摩尼寶王,充遍其地」的意思。

  下面還有八句,八句是別說,這一句是總說,有哪些寶充遍其地。八句當然也是舉例而言之,希望我們學習的同學都能夠聞一知十,祖師大德常講的一聞千悟,我們才能夠契入華嚴境界。果然能夠契入,我們就過佛菩薩的生活,我們過的是華藏世界的生活。

  華藏跟娑婆、一真跟六道是重疊在一起的,就像現在我們看電視一樣,只是頻道不一樣。現在電視機有十個頻道、一百多個頻道,都在一個螢光幕上,頻率不一樣,隱現不相同,這是迷的人。覺悟的人他能夠突破頻率的障礙,換句話說,他就在一個螢光幕同時能夠看到各個頻道的影像,而且還互不干擾。這個現在我們的科學還做不到,我們螢光幕上如果同時兩個頻道出現,它的影像就亂了,它會干擾。為什麼干擾?頻率沒有能突破,縱然你能看到兩個頻道、三個頻道,它的影像互相干擾。而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大概在阿羅漢,他們突破的空間維次雖然各個不相同,但是可以說阿羅漢突破了一部分,菩薩突破的比他更多更廣。如來果地是一絲毫障礙都沒有,無量無邊不同維次空間,佛是完全突破了。所以各個不同維次空間的現象,對佛來講他沒有障礙,他不干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我們講神通,不可思議!

  我們向下看普賢菩薩給我們略舉數端,顯示河間兩岸的莊嚴:

  【所謂蓮華輪摩尼寶王。】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講「別有八事,通三世間」。三世間就是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換句話說,通世出世間法。智正覺世間是出世間法,有情世間我們講世間法,這八樁事情都通。換句話說,看你怎麼樣去體會,隨著你自己的境界不一樣,你所見到的不相同。

  第一句『所謂蓮華輪摩尼寶王』,這一句講的是什麼意思?其實前面有類似的,前面我們讀過。清淨,蓮華就是表清淨,輪代表的是圓滿,「蓮華輪」就是清淨圓滿。清淨圓滿是性德,所以稱它作「摩尼寶王」。為什麼?它能夠淨化世間。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不清淨,這個諸位都知道,嚴重的染污。雖然現在每一個國家地區政府都非常重視環保,時時刻刻在呼籲人民、提醒人民環保的意識,環保能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講席裡面說過多次,我說很難收到效果。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沒有找到染污的根源,所以效果就很難盡如人意。根源在哪裡?根源在心性被污染了,這是環境污染的根。佛法裡頭講得好,「境隨心轉」,我們的心被污染了,境界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所以現在的境界真正是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濁惡的程度非常可怕,非常恐怖。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夠趕快改善,恐怕會有無法想像的天災人禍。東西方古老的預言,宗教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我想那不是空穴來風,我們不希望見到。雖然說不希望見到,也可能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就遇到了。我們應當有高度的警覺,警覺讓我們清醒過來,斷惡修善,要認真在心地上下功夫,真的要從根本修。

  這麼多年來,我們提出修學的綱領,頭一個我們從真誠下手,這個是大乘佛法裡面常講的大菩提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我要修這個心,這是根本,根本的根本。別人對我虛情假意,我知道;你要不知道,你是愚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智慧。我怎麼對人?一味真誠,真正的佛弟子不怕吃虧,不怕上當。要知道在這個世間短短的幾十年,活到一百歲的人畢竟是少數,就是吃虧上當也不過就幾十年罷了,有什麼好計較的?真誠心要緊。為什麼?真誠心是性德的流露,是「蓮華輪摩尼寶王」,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建立、建樹。我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在世法裡面好像我吃了不少虧,上了不少當,但是在佛法裡面你佔盡了便宜!為什麼?你在這一生積累的功德,你要是遇到淨宗法門,以此功德,莊嚴淨土,求願往生,你作佛去了,這一生就成佛了。如果怕吃虧、怕上當,還用虛情假意,要知道虛情假意是輪迴心,輪迴心學佛還是幹輪迴業,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們想想看,到底是誰吃虧,誰佔便宜了?

  我在世間,失掉了世間的一切,包括自己這個生命,我也歡喜。為什麼?我超生了,我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你要是在這個世間樣樣都想得到,你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三界,往生淨土沒有分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帳要好好算算!世間的那些帳丟掉了,不要了,算那個帳幹什麼?要修真誠心,要修清淨心,清淨心是性德流露,是「蓮華輪摩尼寶王」。

  真心,真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至善的,只因為我們不覺,我們迷了,把真心失掉了。這個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迷失,我們的真心迷失了,什麼時候覺悟就又恢復了。你看一覺悟,你不再搞虛情假意,你以真誠對人。你看,一覺悟就回頭了。這一覺悟,我的心不再被污染了。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不再起了,清淨心就恢復了,正覺心、平等心、慈悲心都生起來了。這是性德,這個才是寶,真正的寶。一切眾生各個具足,本有家珍,不從外得,一切諸佛如來無不如是。

  我們學佛,沒有別的,恢復自己的性德而已。所以大經裡頭常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完全是恢復性德而已!性德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只是因為迷得太久,迷的時候,煩惱、所知障礙了性德,性德變成煩惱,自性變成生死,你說冤不冤枉!但是你要明瞭,不管它怎麼變,總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覺悟就好,回頭就好,這個要緊。

  第一句是從心地上講,恢復自性、恢復性德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會用真心的人,這個人就是諸佛如來,就是法身菩薩。用妄心,就是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用煩惱習氣。煩惱是貪瞋痴慢、自私自利,這是造輪迴業,果報是六道三途。我們不能再幹這個事情了,這真叫傻事,這真叫愚痴。無量劫來,我們墮落在這個裡面,希望這一生能夠醒悟過來,我不再幹這個事情。第二句:

  【香燄光雲摩尼寶王。】

  前面這八句都稱為『摩尼寶王』,性德圓滿的流露。清涼大師在這裡告訴我們,這八樁事前面六樁都是講器世間,第七句是講正覺世間,最後一句是講眾生世間,全是「摩尼寶王」,不可思議。這個境界正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入佛知見」,佛知見這才真正見到摩尼寶王,沒有一樣不是性德流露。我們凡夫能不能見到?凡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時候見到;沒有到徹悟,沒有到見性,見不到。摩尼寶王都變成石頭,都變成泥沙,都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樹木花草,一切動物、植物,都變成這個樣子。我們現在《華嚴經》雖然讀得不多,有那麼一點消息透露出來了,懂得六塵表法的義趣。義是意義,趣是趣向,少分體會到「大方廣佛華嚴」的真正面目,少分體會到了,帶給我們的是法喜充滿,確實拓開了我們的眼界,提升了我們的境界。

  『香燄光雲』,這裡面講兩樁事情,一個是香,一個是光。「光」是般若,「香」是性德,「燄」是相好,下面這一句還有「種種嚴飾」,專講相好。我們對於這個世間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有才藝的人,都非常羨慕、讚歎,這兩句經文描繪的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如果你要是遇到有人問你學佛,你為什麼學佛?學佛有什麼好處?你把這三個圓滿告訴他,這是學佛的好處,我就為這個學佛,不為別的,為求智慧、為求德能、為求相好。德能跟相好是我們人間講的福德,智慧福德。

  「雲」的意思前面講得很多,此地不再說了。提醒我們,可以得受用,不可執著。你要執著就錯了,你就有過失。於一切法中,不但執著放下,分別也放下,你就得自在。你要有分別執著,你就不會得自在。「自在」這兩個字的意思,我們世間人講自由自在。說實在的話,在凡夫剋實而論是有名無實,就像真善美慧一樣,真善美慧在六道、在九法界有名無實。他哪裡來的真?他心裡頭沒有真,沒有誠。這是根,能生萬法。心不真,心不誠,他的世間、他的世界都是虛假的。什麼人的世界是真實的?華藏叫一真法界,你們想想這個名詞,它是真實的,它不是虛假的。為什麼?能現能變是真,所現所變哪裡會是假?真假不在外頭,真假在你的心。你的心是真心,那一切都是真的;你的心是妄心,一切都是虛妄,就這麼個道理。說穿了,跟諸位說,就這麼簡單。

  佛菩薩決定不用妄心,佛菩薩心裡頭決定沒有虛情假意,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自己真心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但是我們把真心放在一邊不用它,用妄心,我們的虧吃在這裡。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誰的過失?沒有一個人有過失,沒有一樁事情有過失,過失在自己,為什麼要用妄心!什麼叫覺悟?不再用妄心了,一味真誠,這個人覺悟了,這個人回頭了。還要用妄心,還有分別執著,沒回頭。天天讀經,天天聽講,天天在學習,這些話你聽的遍數多了;遍數多了就變成老生常談,一點都不希奇。為什麼還要一遍一遍重複的提醒,沒有別的,你還沒有回頭,你還沒有覺悟。像一個睡覺的人,睡得很沉,叫他,吭一聲;推他,動一下;不叫他,不推他,他又睡著了。推他幾遍,推他十幾遍,推他二十幾遍,他還是醒不過來。六道凡夫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佛把這些眾生分為三等,上等根性的人大概他睡覺睡足了,快要醒了,還沒醒;你一叫他,他就醒過來了,這是上等根性的人。中等根性的人,還沒有睡足,正在好睡的時候,推推他還行,叫幾次推他幾次,這才醒過來。下等根性的人,怎麼叫也沒用處,怎麼樣推他,還是在睡懶覺,理都不理會你,這是下根人。這個比喻我想諸位能夠理解,在日常生活當中,可能你親眼見過,你親身接觸過。

  經上講的都是上上根人,法身菩薩,他們的香光遍照,香能夠遠聞,光能夠遍照;光代表他智慧的影響,香代表他德行的影響。就是這些年來我們在外面講經用的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你所學所行足以為世人做楷模、做榜樣。這個是「香燄光雲」所表的,我們要知道學習。

  我們有智慧,也有德行。道德跟智慧不是修來的,是自性本來具足的,只是現前被煩惱覆蓋(這是佛經裡面常常用的術語),而不能夠現前,不能夠得受用。佛教導我們把障礙除掉,我們的智慧德能就現前了。這個障礙怎麼除?一定要靠覺悟。佛幫助我們覺悟,為我們講經說法,只有一個目的,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所以經要常常讀,要常常聽。我還沒有覺悟,沒有覺悟就是剛才說了我還沒有做到,我還沒回頭;沒有回頭,沒有做到,就是你沒有覺悟。什麼時候你有一點覺悟?我做到,很自然的做到,一點勉強都沒有,證明你開始覺悟了。再看底下這一句,第三句:

  【種種嚴飾摩尼寶王。】

  『種種』是多,不是一種,『嚴』是莊嚴,『飾』是裝飾,這個含義就很深很廣了。文字表面是講的設施,像我們旅遊去參觀皇宮,我想許多同學都曾經到中國大陸去旅遊,一定去看看北京的故宮。在這個宮殿裡面,你能看到雕樑畫棟,那就是「種種嚴飾」,美不勝收。在《華嚴經》裡面這是表法,表無量無邊的德行。因為下面有一句『摩尼寶王』,「摩尼寶王」是稱性的德行。

  譬如我們最近印了一部書《八德須知節要》,我們在這一套書用了一個新的書名,《德育課本》。現在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提倡「以德治國」,我們印這一套書響應這個號召。書的內容總共有十六冊,分為四集,每一集四冊,每一冊裡面兩個德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四集都是用的這個德目,這就是「種種嚴飾」。《德育課本》裡面所採取的是歷代德行有特殊表現的這些人物,所以這一套書可以把它當作國文讀,也可以把它當作歷史讀,也能把它當作道德的教學來學習。在我們學院,我們請楊老師上這門課。初級第一個德目他講過了,聽眾的反應很好,大家聽了都很受感動。我聽楊老師告訴我:有不少聽眾準備手帕,準備很多衛生紙。我說:幹什麼?他說:流眼淚,哭!一面聽一面在哭。

  四集都是同樣的德目,內容、人物、故事不一樣。單數的四冊是歷代行孝、行悌、行仁、行義的男士,雙數冊數的是歷朝的女士。無論是男女老少,這一生力行道德,足以給社會大眾給後世人做榜樣、做典型的。這一套書很有啟發的作用,我們學了之後見賢思齊,我要想跟他們看齊,能做得跟他們一樣好,這就是覺悟。聽這個課程感動得會流眼淚,你說他有沒有覺悟?他要沒有覺悟,他麻木不仁。他聽了會流眼淚,他開始覺悟了,我們佛法裡面講始覺,這個課程觸動他始覺的心。

  不斷的去聽,重複的去聽,像我們這個經上講的,香河裡面的洄流、漩澓,它的意思就是教我們不斷的重複。我們印象深刻,感動的也深,自自然然起而效之,我們一定自自然然的效法。為什麼?性德。這個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或者是說「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是迷失了很久,現在有人一提醒,覺悟了。再回想自己這麼大年紀了,以前沒有覺察到,沒有做到,現在聽這個課程的時候,慚愧、後悔,父母在世的時候沒有能盡到孝道,老師在世的時候沒有能做到尊重。這個懺悔有沒有效果?有,而且效果很大。大在哪裡?大在給世間人年輕人看,讓他們看到你這種懺悔的樣子,他心有所感,他能感動。他的父母、老師還在,應當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所學的一定要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

  現在這個社會把倫常道德都忘掉了,社會上已經很少人在提及,於是愈迷愈深,煩惱習氣與日增長,造作罪業在所不免。罪業造得多、造得重,自己也知道是不應該的。有些人為環境所逼,不能不造業,但是真正醒悟過來了,他可以改一個行業。尤其是殺生這個行業,這個行業不好,臨命終時,你所殺害的這些眾生來跟你討命。

  我跟諸位同學說過,我有一個同參道友,也過世多年了,廣化法師。學佛之後,持戒、念佛很精進,辦佛學院,為佛門培養人才,實在說也是無量功德。但是在出家之前,他是軍人,雖然他沒有打過仗,沒有殺過人,吃眾生肉,吃活的。他在軍隊裡面管軍需,軍需是個富差事,管錢財,所以用錢就方便。每天吃一隻雞,吃了很多年。以後學佛知道錯了,但是冤業太深了。出家之後,有一天在洗澡,在浴室裡面,他看到許許多多的雞往他身上飛過來,亂蹦亂跳的要來啄他。他就到處閃避,跌了一跤,把腿跌斷了,在浴室裡頭。以後這個腿是接起來了,但是殘廢了,要用兩個枴杖,要坐輪椅。他告訴我,他這是重業輕報。晚年的時候半身不遂,這個業報沒有能轉得過來。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吃眾生肉的果報。

  他那個造得嚴重,不是在市面上買的,要吃活的。雖然自己沒有動手殺,吩咐廚房裡的廚子幫他殺。《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吩咐別人殺,那個罪重於自己殺的。廚子殺,他是奉命行事,他不能不殺,你是下達命令的。什麼人殺眾生?下達命令這個人殺的,這個人有罪。那個廚師雖然是執行,他有過。罪、過的報應不相等不一樣,罪重,過就比較輕了。殺生害命,遭受這樣的果報。你就曉得持戒是性德。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十善是嚴飾。我們在佛門裡面隨便舉一些綱領,三福是嚴飾,六和敬是嚴飾,四攝、六度、普賢十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想想看菩薩的願行無量無邊,哪一條不是「嚴飾摩尼寶王」!他這個心行稱性,性德裡頭流露出來的。第四句:

  【現不可思議莊嚴色摩尼寶王。】

  前面一句「種種嚴飾」,這個地方是『不思議莊嚴色』,色相。我們曉得了,種種嚴飾,前面所講的是因,這個地方所說的是果。它一共有六句,這六句都是講的依報。六句,前面三句是依報莊嚴的因,後面三句是依報莊嚴的果。因好,果當然好。

  「色」,六塵用一個字,色聲香味觸法,用一個字做代表。這一個字我們能理解,現不可思議莊嚴的六塵。在華藏世界裡頭不叫做六塵,而是六種不思議的莊嚴。我們要用這個句子來念,現不思議莊嚴色,現不思議莊嚴聲,不思議莊嚴香,不思議莊嚴味。我這麼一念你就明瞭,你就曉得這一句裡頭包羅萬象。

  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嗅性嗅香性,明心見性!你從這個地方,你才真正明瞭,怎麼轉境界?許多人聽了大乘經,我們常常講修學真正的成就是要轉境界,《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法身菩薩沒有別的,會轉境界;轉六道為華嚴境界,轉娑婆為一真法界。不能從外頭境界轉,那個轉不過來,要從心地裡面去轉。前面所講的,蓮華輪摩尼寶王、香燄光雲、種種嚴飾是講德行,從這兒轉。我們今天講總綱領,愈簡單愈好,我們現在講的是純淨純善。純淨,心地不容毫分不淨夾雜;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能現能變的轉過來了,外面的境界,所現所變的當然就轉了,你自自然然就能夠體現得出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再看這個世界,再接觸,六根對六塵境界,你的感受完全不相同。就我們一般人來說,你的思想、你的想法看法不一樣了,跟從前不一樣了。現在無論接觸哪一法,活活潑潑。我有時候也提到整個虛空法界是一個有機體,我們要怎樣覺察到,怎樣體會到?這裡面無窮的樂趣,真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一句是講的形相。下面一句:

  【日光明衣藏摩尼寶王。】

  這說的是『衣』。「衣」,一切有情眾生不能少的。這個衣質料好、色彩好,是自自然然現前的。不要說是法身菩薩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人的衣著是變化的,不需要裁縫,隨心所欲。當然這裡面也隨著天人的福德,就以欲界天來說,欲界有六層,一層比一層殊勝,衣著不相同,福報不一樣。我們再細心的去觀察,世間法它有相似之處。世間福報大的人,他的衣服有人供養,好的料子、好的樣式,大概別人做好來供養他,奉獻給他。最明顯的我們能夠看得到的,帝王大臣、豪門貴族,他們的日用品都有許許多多人送給他,供養給他,福報!日常生活用品不操心。

  我們要問:這麼大的福報從哪來的?跟諸位說,從過去生中布施得來的,布施是因。我們要想一切都能得自在,你就要懂得修因。財富,財布施的果報。衣服,你能夠布施別人衣物,你自己的衣物就不缺乏了。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一點都不會差錯。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的心量很窄小,念念只想到自己而不知道別人,我們的果報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物質生活就感覺到缺乏,不得自在。自然的果報,都是從歡喜心種的因,沒有一絲毫勉強,能捨。佛法裡面講「捨得」,捨是因,得是果報。你要不肯捨,你怎麼會得到?可是「捨得」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你所得到的也要趕快捨掉,那你的福報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所以你要歡喜布施,你要懂得布施。

  佛在經上常常給我們講「福田」,福田有三種。要孝養父母,父母是「恩田」,報恩!要懂得救濟貧苦,幫助貧苦的人,特別是幫助貧病的老人。現在這個社會跟從前不一樣了,在從前兒孫會照顧老人,現在世風日下,兒孫照顧老人是愈來愈少了。這些年老無依無靠的人,我們如果還有點能力,一定盡心盡力去照顧他們、去幫助他們。這是「悲田」,你的慈悲心、你的愛心從這個地方流露出來了。慈悲是性德,無條件的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苦難人。得的果報,不求自自然然得到,健康長壽。不需要求!要真正心地清淨,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我們學佛才真正學得有一點像了。諸佛如來如是,法身菩薩們如是。這些人是我的榜樣、是我的模範,我要向他學習。尊師重道,尊敬三寶,這個叫「敬田」。所以福田分為三類,「恩田」,報恩,有恩於我;尊師重道,「敬田」;幫助貧苦,「悲田」。這裡頭都能種福。

  為什麼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果報這樣的殊勝?沒有別的,因地裡面種的因太多了,所以果德不可思議。現在人不種因,你不種因,哪來的果報?世間人他不信佛,這個難了。不信佛,佛雖然講了,他不肯去做,怕佛欺騙了他。有錢不敢布施,有技術、能力不肯教人,吝財吝法得的果報是什麼?貧窮、愚痴。看到別人的勝事嫉妒障礙,天天在造罪業,哪裡會有好的果報?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機會。現在人講機會,佛法裡面講緣分。他知道機會,他懂得把機會抓住,幫助別人。業障深重的人,他不知道,他不認識機會,他也抓不住機會。機會在面前給他積累功德,他空過了,這種人在社會上很多很多。做一樁好事,利益眾生的,也是利益自己的。

  我們學院計畫蓋教室,圖案設計好了,建築商告訴我(上一次我離開之前,建築商見我)聖誕節之前一定完工。所以我跟大家講,完工之後,我們這個工程告一段落了,我們的學院舉行一個開幕典禮,我們正式上課了。我想正式的開幕典禮,我們訂在元旦,好日子,一元復始。沒想到我離開學院,許居士也離開了學院,回到台灣去了。我們學院裡面全體法師把這個建築圖改得亂七八糟,搞到不能施工,現在必須要拖延下去了。這個是沒有智慧,大好機會在面前錯過了。這是什麼?障礙別人的時間。本來可以能夠提前上課的,現在把上課的時間推遲了。果報是什麼?愚痴。他要開智慧,又要晚好幾年才能開。

  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果報,絲毫不爽。你不要認為我們把這樁好事,把它推後了幾年;推後幾年有因果,你要背因果責任。佛法裡面不講懲罰、不講處分,你要受果報,果報逃不過,這個是沒法子的。我們能把好事幫助它提前一天,一天的功德;換句話說,因為這是屬於教學、智慧的事情,你會提早一天開悟。那個功德殊勝,果報就殊勝,你可能提早一年開悟,提早十年開悟。你要是把它障礙、阻擋,你開悟的時間就延遲,果報如是!經聽了很多年,教也學了不少,他不開悟。也許正因為這麼一個事實,所以印光大師一生提倡因果教育,不能說沒道理。愈想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業,愈是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佩服,他時時刻刻給我們啟示。世出世間法,凡是能抓住機緣,掌握到機緣,沒有不成功的;凡是失敗的人都是把機會錯過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一句是講物質的受用,屬於器世間。末後一句:

  【周遍十方普垂布光網雲摩尼寶王。】

  這是器世間最後一句。我們懂得經裡面所說的意思,物質受用的影響,最明顯的今天所講的文化、古蹟。在佛門裡面非常顯著的,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說法的場所,祇樹給孤獨園,現在已經成了廢墟。房屋都沒有了,大概還有一點牆還沒有完全倒掉,地基大概還在,那是『周遍十方普垂布光網』。在中國,歷代祖師大德所建的道場,帝王的宮殿,一磚一瓦都有千百年的歷史,這不是「普垂布光網雲摩尼寶王」嗎?更殊勝的是古人唯恐世間變亂,文明消失,他們想出很多的方法。在埃及有金字塔,裡面藏的保存了古代的文明,古人的智慧、技巧,流傳給後世。在中國,我們看到從前這些出家在家的大德們,他們開鑿石窟,像敦煌、雲岡、大足。在中國石窟很多,造佛菩薩的形像,造六道輪迴的變相圖,還有把《大藏經》刻在石頭上,都是怕失傳。我們在房山看到石刻的《大藏經》,內容相當完整。我們現在流通的這些《大藏經》,有很多的經沒有收在我們《大藏經》裡面,石經上有。一代傳一代,累積將近一千年才把這個事業完成。這是物質文明對於當時、對於後世的莫大影響。

  當然物質跟精神有連帶關係,我們看到這些偉大的創作,使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精神、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才藝、他們的毅力,樣樣值得我們效法,無一不是啟發後人。他們到底是為什麼?真的是全心全力,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都沒有,希望幫助後人把古聖先賢這些「摩尼寶王」完整的保存,傳給後代。後代是哪些人來享受,他們沒想到,不是專門給某個人的,那就是佛家常講的給有緣人。誰發現、誰看到這些東西得到啟示,誰看到這些東西覺悟了,那就是有緣人。後世人接觸到,有幾個人覺悟了,他一生所做的,生生世世所做的,就有了收穫,他有了傳人。這是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思惟,你想通了、看清楚了,你才會發心效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